耳机装置和再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8898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耳机装置和再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耳机装置和再现装置,并且适合应用于例如配备有一对道型(canal type)立体声耳机的再现装置(下文中也将称为“耳机集成再现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耳机装置是通过将均包括扬声器单元的右外壳和左外壳连接到颈带 的一端部分和另一端部分而形成的。耳机装置允许用户按以下方式将耳机装置安装在右外耳和左外耳上,所述方式 为通过利用颈带,使得用于音频输出的右外壳的一个表面邻接右外耳的耳道部分,并且使 得用于音频输出的左外壳的一个表面邻接左外耳的耳道部分。在该状态下,耳机装置将外部再现装置所再现并且给出的用于右声道和左声道的 音频数据捕获到右外壳中的扬声器单元和左外壳中的扬声器单元,由此生成音频。因此,耳机装置允许用户经由右外耳和左外耳收听立体声音频(诸如音乐)。在这种耳机装置中,将连接组件提供在颈带的一端部分和另一端部分中的每一个 处。当未被安装时,通过将这些连接组件彼此连接而将耳机装置包封为紧凑的尺寸(例如, 参见日本专利公开No. 2008-227966 (第5、6和7页以及图1和图5))。

发明内容
顺便提及,虽然现有技术的耳机装置安装在用户的右外耳和左外耳上,但连接到 这种耳机装置的再现装置用于包或衣服口袋中。因此,在音频数据的再现开始、再现停止等的时候,从包或口袋取出再现装置并且 直接对其操作。所以,近年来,已经提出了这样的方案该方案向现有技术的耳机装置例如提供用 于对于再现装置的命令输入的操作单元。另外,近年来,同样已经提出了这样的方案该方 案将现有技术的耳机装置的右外壳和左外壳中的至少一个与再现装置集成,并且向该耳机 装置提供用于对于再现装置的命令输入的操作单元。根据这些提议,在音频数据的再现开始、再现停止等的时候,可以通过操作耳机装 置上所提供的操作单元来控制再现装置,而不必麻烦将再现装置从包或口袋中取出并且对 其进行操作。然而,具有该配置的耳机装置具有连接到颈带的两个外壳。因此,在某些情况下, 当结束了具有该配置的耳机装置的使用时或者当携带耳机装置时,对操作单元进行操作, 然后持续地通过在颈带的一端部分和另一端部分处的连接组件的连接而将耳机装置包封 为紧凑尺寸。也就是说,具有该配置的耳机装置具有这样的问题由于当其使用结束时或者当 其被携带时的操作(handling)是麻烦的,因此可用性较低。本发明需要提出具有增强的可用性的耳机装置和再现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耳机装置和再现装置,其中,控制器响应于用于检测两个壳的连接的检测器对于这两个壳经由连接部分彼此连接的检测而执行预定控制。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耳机装置和再现装置的使用结束时或者当它们被携 带时,可以仅通过两个壳经由连接部分的连接来执行预定控制,而无需任何操作。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耳机装置和再现装置中,控制器响应于用于检测两个壳的 连接的检测器对于这两个壳经由连接部分彼此连接的检测而执行预定控制。由于该特征, 因此当耳机装置和再现装置的使用结束时或者当它们被携带时,可以仅通过两个壳经由连 接部分的连接来执行预定控制,而无需任何操作。从而,可以实现具有增强的可用性的耳机 装置和再现装置。


图IA和图I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耳机集成再现装置的外观配置的示 意性透视图;图2是示出右耳机的配置的示意图;图3是示出左耳机的配置的示意图;图4是示出头带和右壳与左壳中的每一个的一个端表面的配置的示意图;图5A和图5B是用于解释右壳和左壳的连接的示意性透视图;图6是示出当右壳和左壳彼此连接时头带的配置的示意图;图7是示出当右壳和左壳彼此分离时头带的配置的示意图;图8是用于解释耳机集成再现装置的安装的示意图(1);图9是用于解释耳机集成再现装置的安装的示意图(2);图10是用于解释耳机集成再现装置的安装的示意图(3);图11是示出右壳的右壳下表面的配置的示意图;图12是用于解释转点通的操作的示意图;图13是示出右壳的右壳内表面的配置的示意图;图14是用于解释当从右外耳和左外耳移除耳机集成再现装置时的状态的示意 图;图15是用于解释当右壳和左壳彼此连接时通过剩余量通知发光器通知电池的剩 余量的示意图;图16是示出右壳的右壳外表面的配置的示意图;图17是示出耳机集成再现装置的内部配置的示意图;图18是用于解释检测器上的所施加磁场的强度根据吸引板与磁体之间的距离的 改变的示意图⑴;图19是用于解释检测器上的所施加磁场的强度根据吸引板与磁体之间的距离的 改变的示意图⑵;图20是用于解释检测器上的所施加磁场的强度根据吸引板与磁体之间的距离的 改变的示意图⑶;图21是用于解释检测器上的所施加磁场的强度根据吸引板与磁体之间的距离的 改变的示意图⑷;
图22是示出耳机集成再现装置的电路配置的框图;图23是用于解释耳机集成再现装置和再现控制的操作的示意图;图24是示出检测器的电路配置的框图; 图25是用于解释通过检测器的磁传感器关于右壳和左壳是否而彼此连接的检测 的示意图;图26A至图26F是用于解释CPU在右壳和左壳彼此分离的状态下CPU的控制的时 序图;制的时序图;图27A至图27F是用于解释当右壳和左壳在音乐数据再现期间彼此连接时CPU的 控制的时序图;图28A至图28F是用于解释当右壳和左壳在未再现音乐数据的状态下彼此连接时 CPU的控制的时序图;图29A和图29B是用于解释右壳和左壳的连接的检查的示意图;图30A至图30F是用于解释CPU在右壳和左壳彼此连接时的控制的时序图;以及图31是示出操作控制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用于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下文中,也将其称为实施例)。 将按以下顺序进行描述。1.实施例2.其它实施例<1.实施例 >[1-1耳机集成再现装置的外观配置]在图IA和图IB中,标号1全部示出应用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耳机集成再现装置的 外观配置。该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具有两个壳2和3,其均由具有基本上弓形的长框形成。在此情况下,为了使壳纵向方向上的两个壳2和3中的每一个的一端部分可以比 另一端部分更厚,在一个表面2A和一个表面3A上的一端部分处形成凸起的阶梯(raised step)部分 2AX 和 3AX。在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中,一对道型立体声耳机中用于右声道的一个耳机(下文 中,也将其称为右耳机)4被提供为在一个壳2的一个表面2A的另一端部分处突出。此外,在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中,一对道型立体声耳机中用于左声道的另一耳机 (下文中,也将其称为左耳机)5被提供为在另一壳3的一个表面3A的另一端部分处突出。此外,在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中,所述一个和另一壳2和3经由头带6彼此连接。该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被配置为将音乐的音频数据(下文中,具体地也将其称为 音乐数据)以及音频指南和声效的音频数据(下文中,具体地也将其称为指南数据)再现 为音频数据。在以下描述中,配备有右耳机4的一个壳2也将称为右壳2,而配备有左耳机5的 另一壳3也将称为左壳3。另外,在以下描述中,提供右耳机4的右壳2的一个表面2A也将称为右壳内表面2A,而位于右壳内表面2A的相对侧且具有弓形的另一表面2B也将称为右壳外表面2B。另外,在以下描述中,对于与右壳2中的右壳内表面2A和右壳外表面2B接触的一 对侧表面2C和2D,一个侧表面2C也将称为右壳上表面2C,而另一侧表面2D也将称为右壳 下表面2D。此外,在以下描述中,右壳2的一个端表面2E也将称为右壳一端表面2E。此外,在以下描述中,提供左耳机5的左壳3的一个表面3A也将称为左壳内表面 3A,而位于左壳内表面3A的相对侧且具有弓形的另一表面3B也将称为左壳外表面3B。另外,在以下描述中,对于与左壳3中的左壳内表面3A和左壳外表面3B接触的一 对侧表面3C和3D,一个侧表面3C也将称为左壳上表面3C,而另一侧表面3D也将称为左壳 下表面3D。此外,在以下描述中,左壳3的一个端表面3E也将称为左壳一端表面3E。.如图1A、图IB和图2实际所示,右耳机4具有柱形驱动器外壳10,其顶端部分IOB 具有比其基底部分IOA的直径更大的直径。在驱动器外壳10的中心轴平行于与右壳2的右壳内表面2A垂直的壳厚度方向的 状态下,驱动器外壳10的基底部分IOA结合到右壳内表面2A的另一端部分,并且驱动器外 壳10被提供为从右壳内表面2A的另一端部分突出。在驱动器外壳10的圆形顶端表面IOC上,以如下的方式在更接近于壳纵向方向上 一端的预定位置处提供柱形声音导引管11,所述方式为使声音导引管11的中心轴CEl从 平行于驱动器外壳10的中心轴CE2的线朝向壳纵向方向上的一端侧稍微倾斜。声音导引管11插入穿透通过使用树脂材料(诸如硅树脂橡胶)而在柱形附连部 分的一端处提供伞形耳道插入部分12A所形成的耳件12的中心的孔(声音导引管11插入 从附连部分的内部穿透到耳道插入部分12A的顶端的孔)。也就是说,以使得声音导引管11的顶端部分从耳道插入部分12A的顶端处的孔径 暴露的方式,将耳件12附连到声音导引管11。在右耳机4中,隔膜和具有用于隔膜等的驱动电路的耳机驱动器(未示出)容纳 在驱动器外壳10中。这允许右耳机4通过声音导引管11的内部从驱动器外壳10的内部发送耳机驱动 器所生成的音频(诸如音乐),并且将其从声音导引管11的顶端输出到外部。另一方面,如图1A、图IB和图3所示,与右耳机4基本相似地配置左耳机5。因此,在左耳机5中,在驱动器外壳15的中心轴平行于与左壳3的左壳内表面3A 垂直的壳厚度方向的状态下,具有比顶端部分15B的直径更小的直径的驱动器外壳15的基 底部分15A结合到左壳内表面3A的另一端部分。也就是说,同样在左耳机5中,为左壳3提供驱动器外壳15,以使得从左壳内表面 3A的另6 —端部分突出。在驱动器外壳15的圆形顶端表面15C上,以如下的方式将柱形声音导引管16提 供在更接近于壳纵向方向上一端的预定位置处,所述方式为使声音导引管16的中心轴 CE3从平行于驱动器外壳15的中心轴CE4的线朝向壳纵向方向上一端侧稍微倾斜。具有与上述耳件12相同配置的耳件17经由孔部分附连到声音导引管16,声音导 引管16的顶端部分从耳件17的耳道插入部分17A的顶端处的孔径暴露。与右耳机4类似地,在左耳机5中,隔膜和具有用于隔膜等的驱动电路的耳机驱动 器(未示出)容纳在驱动器外壳15中。
这还允许左耳机5通过声音导引管16的内部从驱动器外壳15的内部发送耳机驱动器所生成的音频(诸如音乐),并且将其从声音导引管16的顶端输出到外部。在右壳2内部,容纳用于安装各种电路元件(诸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和只读存 储器(ROM))(稍后描述)的电路板。该电路板与用于右耳机4的耳机驱动器电连接。在左壳3内部,容纳能够提供用于驱动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的电源的电池。如图1A、图IB和图4所示,头带6的一端与右壳2的右壳上表面2C的一端侧连 接,其另一端与左壳3的左壳上表面3C的一端侧连接。头带6是由具有弹性的绝缘树脂组成的涂层所覆盖的多条导线形成的。这些导线 将右壳2内部的电路板电连接到左壳3内部的电池以及用于左耳机5的耳机驱动器。头带6的一端部分和另一端部分的涂层进一步由绝缘树脂所组成的保护管6A和
6B覆盖。因此,即使当在佩戴/移除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的时候而将使头带6的一端部分 和另一端部分弯曲的这种外力施加到一端部分和另一端部分时,保护管6A和6B也防止一 端部分和另一端部分弯曲。因此,即使当在佩戴/移除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的时候而将使头带6的一端部分 和另一端部分弯曲的这种外力施加到一端部分和另一端部分时,也防止断裂在涂层中的出 现,并且防止导线在一端部分和另一端部分的断连。由吸引磁体的金属板所形成的吸引板20被布置在右壳2的右壳一端表面2E上。在左壳3的左壳一端表面3E的中心部分处,由具有与吸引板20的形状、尺寸和厚 度匹配的形状、尺寸和深度的凹入所形成的吸引板外壳3EX得以形成。对于左壳3,将磁体(稍后描述)提供在吸引板外壳3EX的底部板的后侧(即,左 壳3内部)。因此,在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中,当在右壳内表面2A和左壳内表面3A方位朝向同 一方向的情况下而使得右壳2的右壳一端表面2E和左壳3的左壳一端表面3E彼此接近时, 磁体将吸引板20与吸引板外壳3EX中底部板的中间吸引。因此,如图5A和图5B所示,当未安装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时,可以通过在右壳内 表面2A和左壳内表面3A的方位朝向同一方向的情况下将右壳一端表面2E连接到左壳一 端表面3E而使右壳2和左壳3紧密地聚集在一起。在头带6中,在几乎的中心位置(其将整个头带6划分为两半)处预先形成由具 有转弯形状的折叠部分所形成的弯曲部分6C。对头带6成形,使得当右壳2和左壳3彼此连接时,头带6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 按弧形弯曲,并且在所连接的右壳2和左壳3周围连同弯曲部分6C —起整体上构成小于人 脸的基本心形。此外,如图6所示,同样对头带6成形,使得当右壳2和左壳3以此方式彼此连接 时,一端部分与另一端部分之间的头带6的中心部分位于右壳内表面2A和左壳内表面3A 方位朝向的一侧的同一虚拟平面上。因此,如图7所示,当右壳2和左壳3彼此分离(即,拉开)并且头带6的中心部 分连同弯曲部分6C的弯曲角一起扩展时,在头带6上出现使弯曲部分6C的扩展的弯曲角 返回到原始弯曲角的这种弹力。
因此,当头带6的中心部分连同弯曲部分6C的弯曲角一起扩展时,由于此时出现 的弹力,因而头带6可以施加使得右壳2和左壳3彼此更接近这样的偏置。
此外,当以使得右壳内表面2A和左壳内表面3A彼此面对的方式将右壳2和左壳3 彼此分离并且头带6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相对于中心部分扭曲时,在头带6上出现释放一 端侧和另一端侧相对于中心部分的扭曲的这种弹力。因此,当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相对于中心部分扭曲时,由于此时出现的弹力,因而头 带6可以施加使右壳2和左壳3旋转并且使得右壳一端表面2E和左壳一端表面3E彼此面 对这样的偏置。此外,当弧形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在无论右壳2和左壳3是彼此连接还是彼此分 离的情况下都以从右壳2和左壳3拉开中心部分的方式伸展为弓形时,在头带6上出现使 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形状返回到原始弧形的这种弹力。因此,当弧形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伸展为弓形时,由于此时出现的弹力,头带6也 可以施加使中心部分位于上述同一虚拟平面上并使得中心部分更接近于右壳2和左壳3的 这种偏置。在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中,例如例如,当用户将右手握持的右壳2和左手握持的左 壳3由用户彼此分离时,头带6的中心部分可以扩展,从而而使得头可以穿过右壳2与左壳 3之间的空间。因此,在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的情况下,如果用户将右手握持的右壳2和左手握持 的左壳3由用户彼此分离,并且使得头头穿过右壳2与左壳3之间的空间时,那么可以将右 耳机4和左耳机5安装在右边的外耳(auricle)和左边的外耳上。在以下描述中,右边的外 耳也称为右外耳,左边的外耳也称为左外本地说,如图8至图10所示,在耳机集成再现 装置1的情况下,在右外耳中,将右耳机4的驱动器外壳10的顶端部分IOB插入耳甲(ear concha),将右耳机4的耳件(eyepiece) 12插入耳道(ear canal)。此外,在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的情况下,在左外耳中,将左耳机5的驱动器外壳15 的顶端部分15B插入耳甲,将左耳机5的耳件17插入耳道。此外,在此场合下,关于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的头带6,使得弯曲成弧形的一端部 分接近于右外耳且位于头的右侧,并使得类似地弯曲成弧形的另一端部分接近于左外耳且 位于头的左侧,并且中心部分位于头的后面。由于此时头带6的中心部分连同其弯曲部分6C的弯曲角一起扩展,所以如上所述 那样,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施加使得右壳2和左壳3彼此更接近这样的偏置。因此,在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的情况下,在右外耳中,右耳机4的驱动器外壳10的 顶端部分IOB稍微受按压并使得与耳甲紧密接触,右耳机4的耳件12稍微受按压并使得与 耳道紧密接触。此外,在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的情况下,在左外耳中,左耳机5的驱动器外壳15的 顶端部分15B稍微受按压并使得与耳甲紧密接触,左耳机5的耳件17稍微受按压并使得与 耳道紧密接触。此外,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使得头带6的一端部分和另一端部分稍微受按压,并且 使得与用户的右侧头和左侧头紧密接触。由于这种特征,因此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允许将右耳机4和左耳机5稳定地安装在用户的右外耳和左外耳上。此时,在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的头带6中,以使得右壳2的右壳内表面2A和左壳 3的左壳内表面3A彼此面对的方式,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相对于中心部分扭曲。因此,如上所述那样,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施加使右壳2和左壳3旋转并使得右壳 一端表面2E和左壳一端表面3E彼此面对这样的偏置。从而,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使得右壳2的右壳内表面2A上的一端部分(阶梯部分 2AX)稍微受按压且使得与用户的右颊紧密接触,并且使得左壳3的左壳内表面3A上的一端 部分(阶梯部分3AX)稍微受按压且使得其与用户的左颊紧密接触。由于这种特征,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允许将右耳机4和左耳机5进一步稳定地安 装在用户的右外耳和左外耳上。顺便提及,佩戴具有这种配置的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的用户包括两种人具有相 对大的右外耳和左外耳的人,以及具有相对小的右外耳和左外耳的人。当用户具有相对大的右外耳和左外耳时,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允许头带6的一端 部分穿过右外耳的耳轮后面与右侧头之间的空间,并且允许头带6的另一端部分穿过左外 耳的耳轮后面与左侧头之间的空间。因此,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允许头带6的一端部分和另一端部分悬挂在右外耳和 左外耳的耳轮上,由此允许将右耳机4和左耳机5进一步稳定地安装在用户的右外耳和左 外耳上。与之对照,当用户具有相对小的右外耳和左外耳时,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不允许 头带6的一端部分穿过右外耳的耳轮的后侧与右侧头之间的空间。此外,当用户具有相对 小的右外耳和左外耳时,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也不允许头带6的另一端部分穿过左外耳的 耳轮的后侧与右侧头之间的空间。然而,同样当右外耳和左外耳相对较小时,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将头带6的一端部 分和另一端部分偏置为使得其与右侧头和左侧头紧密接触,因此防止了右耳机4和左耳机 5的稳定安装的失败。此外,此时,头带6的中心部分对抗着头的后面受按压,并且从头带6的一端部分 和另一端部分被拉开。因此,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施加使得头带6的中心部分更接近于一 端部分和另一端部分的这种配置。因此,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使得头带6的中心部分稍微受按压并使得与用户的头 的后面紧密接触。由于这种特征,因此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允许将右耳机4和左耳机5进 一步稳定地安装在用户的右外耳和左外耳上。顺便提及,如图11所示,在右壳2的右壳下表面2D上的一端部分处提供基于通用 串行总线(USB)标准的连接器23。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经由连接器23和USB线缆(未示出)连接到诸如个人计算 机之类的外部装置(未示出),并且与其进行通信。因此,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可以加载并存储经由USB线缆从外部装置传递的音乐 数据等,并且可以通过经由USB线缆从外部装置提供的电源来对电池进行充电。此外,在右壳2中,以如下方式在右壳下表面2D的中心部分处提供具有“U”字形 的音量调节键24,所述方式为其主干部分的纵向方向平行于壳纵向方向,并且主干部分两端处的突出部分24A和24B从右壳下表面2D稍微突出。在以下描述中,位于音量调节键24中更接近壳纵向方向上的一端的突出部分24A也被具体地称为音量增大按钮24A,位于更接近壳纵向方向上的另一端的突出部分24B也 被具体地称为音量减小按钮24B。每当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进行将音量调节键24的音量增大按钮24A下压到右壳2 中这样的按下操作,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逐级地顺次调高经由右耳机4和左耳机5输出的
音频的音量。此外,每当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进行将音量调节键24的音量减小按钮24B下压到右 壳2中这样的按下操作,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逐级地顺次调低经由右耳机4和左耳机5输 出的音频的音量。如果对音量增大按钮24A持续进行按下操作(即,将其持续推动),则耳机集成再 现装置1在此期间持续调高经由右耳机4和左耳机5输出的音频的音量。如果对音量减小按钮24B持续进行按下操作(即,将其持续推动),则耳机集成再 现装置1在此期间持续调低经由右耳机4和左耳机5输出的音频的音量。此外,在右壳2中,以如下方式将允许按下操作和旋转操作的旋转操作元件25提 供在右壳下表面2D的另一端部分处且更接近右壳外表面2B,所述方式为其边缘的一部分 从右壳下表面2D稍微突出。在以下描述中,该旋转操作元件25也将称为转点通(jog dial)25。此外,在以下 描述中,从右壳2的右壳下表面2D稍微突出的转点通25的边缘的一部分也将称为突出部 分。实际上,转点通25的中心轴基本上对应于右耳机4的驱动器外壳10的中心轴,或 者位于与驱动器外壳10的中心轴平行并且比该中心轴稍微更接近右壳下表面2D。在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中,可以以手指等按压转点通25的突出部分的方式,在相 当短的时间内对转点通25进行将其下压到右壳2中这样的按下操作,并且也可以相当长的 时间内对转点通25进行将其下压这样的按下操作。此外,在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中,也可以以使得邻接转点通25的突出部分的手指 等朝向壳纵向方向上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移动的方式,在一个方向和另一方向上对转点通 25进行旋转操作。在以下描述中,在相当短的时间内(例如,在短于1秒的时间内)将转点通25下 压到右壳2中的按下操作具体地也称为短按压操作。此外,在以下描述中,在相当长的时间 内(例如,在等于或长于1秒的时间内)将转点通25下压到右壳2中的按下操作具体地也 称为长按压操作。另外,在以下描述中,转点通25在一个方向上的旋转操作(即,右壳2的右壳外表 面2B的前视图中的逆时针旋转操作)具体地也称为+旋转操作。此外,在以下描述中,转点通25在另一方向上的旋转操作(即,右壳2的右壳外表 面2B的前视图中顺时针旋转操作)具体地也称为_旋转操作。通过转点通25的这些各种操作,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允许输入多种命令(诸如再 现开始和再现停止)。顺便提及,如图12所示,当用户将右手和左手举起到右外耳和左外耳的级别时,由于人体结构,因此拇指自然地位于较低侧,而从食指到小指的其它四个手指位于拇指上方。因此,在将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安装到用户上时,例如,用户可以以如下方式将右 壳2夹在中间,所述方式为仅将右手的食指或其食指和中指放置在右壳2的右壳上表面 2C上,并且将右手的拇指放置在右壳下表面2D上。在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中,在如上所述那样提供在右壳2的另一端部分处的右耳 机4中,将驱动器外壳10的顶端部分IOB插入右外耳的耳甲中并且使得其与右外耳的耳甲 紧密接触,将耳件12插入右外耳的耳道中并且使得其与右外耳的耳道紧密接触。此外,在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中,如上所述那样,转点通25的突出部分从右壳2的 右壳下表面2D的另一端部分突出。具体地说,在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中,当将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安装在用户上时, 转点通25的突出部分位于接近右耳机4 ( S卩,右外耳的耳道),转点通25的突出部分垂直地 位于右耳机4下方。
因此,在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的情况下,尽管用户不能直接地查看安装在右外耳 上的右壳2,但是通过仅使得右手的手指接近右外耳的耳道并且使得手指将右壳2的另一 端部分夹在中间,可以容易地使得右手的拇指指肚与转点通25的突出部分接触。在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中,如上所述那样,在右壳2的右壳下表面2D上,转点通25 的突出部分位于更接近右壳外表面2D,并且与右壳内表面2A分离尽可能大的距离。因此,在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的情况下,在将右壳2夹在中间的右手中,可以使得 拇指精确地与转点通25的突出部分接触,而不与用户的右外耳、其周边等接触。在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中,如上所述那样,在右壳2的另一端部分被握持为通过上 述右耳机4的中间固定到右外耳的状态下,由将右壳2的另一端部分夹在中间的右手的拇 指执行转点通25的按下操作和旋转操作。因此,当右手的拇指执行转点通25的按下操作和旋转操作时,耳机集成再现装置 1可以防止右壳2摇晃,还可以防止右壳2相对于右外耳关于驱动器外壳10旋转。也就是说,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允许通过将右壳2夹在中间的右手的拇指来容易 且精确地执行转点通25的按下操作和旋转操作。此外,在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中,在右壳2中,将音量调节键24提供在尽可能接近 另一端部分处,所述另一端部分被握持为通过右耳机4的中间固定到右外耳。因此,在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的情况下,当以右手位于比右外耳的耳道稍微更接 近面部前侧的方式而由用户的右手将右壳2夹在中间时,可以使得右手的拇指容易且精确 地与右壳下表面2D中心部分的音量调节键24接触。此外,当右手的拇指执行音量调节键24的按下操作时,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可以 防止右壳2摇晃,还可以防止右壳2相对于右外耳关于驱动器外壳10旋转。也就是说,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还允许通过将右壳2夹在中间的右手的拇指来容 易且精确地执行音量调节键24的按下操作。如上所述,在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中,将转点通25和音量调节键24提供在右壳2 的右壳下表面2D上。因此,当安装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时,可以在不使用左手的情况下,仅 通过使用右手来操作它们。
另外,如图13所示,在右壳2的右壳内表面2A的中心部分处滑动地提供再现顺序 切换开关26,其用于将多个音乐数据的再现顺序从不同的两种再现顺序之一任意地改变为
另一个。
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保存用于指定如稍后所述那样的多个音乐数据的再现顺序 的顺序指定列表。因此,当再现顺序切换开关26例如在壳纵向方向上朝向另一端侧进行滑动操作 时,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将多个音乐数据的再现顺序改变为顺序指定列表所指示的再现顺序。此外,当再现顺序切换开关26例如在壳纵向方向上朝向壳的一端侧进行滑动操 作时,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将多个音乐数据的再现顺序改变为从顺序指定列表所指示的再 现顺序的随机重排而出现的再现顺序。在以下描述中,顺序指定列表所指示的再现顺序也将称为所指定再现顺序,从顺 序指定列表所指示的所指定再现顺序的随机重排出现的再现顺序也将称为扰乱再现顺序。将用于向用户通知电池的剩余量的发光器27(下文中,其也将称为剩余量通知发 光器)提供接近右壳2的右壳内表面2A的一端。在工作期间,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根据电池的剩余量改变剩余量通知发光器27的 发光颜色,并且通过该发光颜色向用户通知电池的剩余量。例如,当电池完全充电时,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使得剩余量通知发光器27发射绿 光。结合电池的剩余量的减少,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顺次将剩余量通知发光器27的发光颜 色从绿色改变为橙色然后最终红色。如图14所示,当在右手握持右壳2且左手握持左壳3的同时将耳机集成再现装置 1从用户的右外耳和左外耳移除且使其位于用户身体前面时,可以查看剩余量通知发光器 27和右壳内表面2A。因此,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可以通过剩余量通知发光器27的发光颜色来向用户通 知电池的剩余量。如图15所示,当将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从用户的右外耳和左外耳移除并且在右手 和左手握持右壳2和左壳3的同时而将右壳2和左壳3在用户身体前面彼此连接时,可以 将剩余量通知发光器27以及右壳内表面2A朝向用户面部进行定向。因此,在此情况下,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允许用户直接查看剩余量通知发光器27, 并且精确检查发光颜色,由此可以向用户精确地通知电池的剩余量。如图16所示,在右壳2中,沿着右壳外表面2B的一端线提供了用于向用户通知 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的状态的条形(strip)发光器28 (下文中,其也将称为状况通知发光 器)O在经由USB线缆连接到外部装置的同时、在存储从外部装置传递的音乐数据的同 时、在通过从外部装置提供的电源对电池进行充电的同时等,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使得状 况通知发光器28例如发射白光。然而,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响应于连接到外部装置的状态、存储音乐数据的状态、 对电池进行充电的状态等来改变状况通知发光器28的发光状态(具体地说,发光、闪烁、闪 烁间隔等)。
因此,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可以通过状况通知发光器28的发射状态向用户通过耳 机集成再现装置1的状态。同样响应于右壳2和左壳3的连接,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可以通过使得状况通知 发光器28发射白光一次而向用户通知该连接。[1-2耳机集成再现装置的内部配置]以下将参照图17描述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的内部配置。如图17所示,上述磁体 30以如下方式容纳在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中的左壳3内部,所述方式为N极的端表面邻接 吸引板外壳3EX的底板的后侧,S极的端表面方位朝向壳纵向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用于放大磁体30的吸引力的磁轭31以使得其一个表面邻接磁体30的S极的端 表面这样容纳在左壳3内部。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电路板32容纳在右壳2内部。在电路板32的一个表面上的 预定位置处,将具有基于例如巨磁阻抗效应(GMR)的磁传感器(由在硅衬底上形成的磁薄 膜元件所形成的磁传感器)的检测器33安装为电路元件。
如图18至图21所示,当使得磁体30接近检测器33时,磁体30所生成的磁场施 加到检测器33。在以下描述中,施加到检测器33的磁场也将称为所施加磁场。当吸引板20被磁体30吸引并且右壳2和左壳3检测器33彼此连接时(即,当使 得磁体30最接近检测器33时),检测器33上的所施加磁场的强度(S卩,磁通密度)变为最
尚ο也就是说,随着右壳2与左壳3之间的距离增加,检测器33上的所施加磁场的强 度(即,磁通密度)变得更低。因此,检测器33基于所施加磁场的强度(即,磁通密度)的变化来检测右壳2和 左壳3是否彼此连接。在收听音乐时,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安装在右外耳和左外耳上。然而,当携带耳机 集成再现装置1时、当在其使用结束之后将其放置在桌子等上时,右壳2和左壳3可以彼此 连接,以用于将整个装置布置为紧凑形式。在与这种使用匹配(在所述使用中,右壳2和左壳3在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未使 用的时候彼此连接)时,如稍后所述那样,如果由检测器33检测右壳2和左壳3的连接,则 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根据检测结果执行预定控制。以此方式,当右壳2和左壳3通过吸引板20和磁体30的中间而彼此连接时,允许 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执行预定控制,而此时没有转点通25等的任何控制。[1-3耳机集成再现装置的电路配置]以下将参照图22描述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的电路配置。当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 经由USB线缆(未示出)连接到外部装置时,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中的CPU 40主要基于外 部装置而依赖地工作。因此,响应于来自外部装置的一个或多个音乐数据的传递,CPU 40经由连接器23 加载所传递的音乐数据,并且将音乐数据发送到由闪存所形成的ROM 41,以将音乐数据存 储在ROM 41中。为了简化描述,以下描述所基于这样的假设从外部装置传递的每一音乐数据是 用于一个音轨的音乐数据。对于该音乐数据,例如添加通过利用基于音乐数据的音乐的标题(即,音轨名称)所创建的文件。因此,一旦将通过一次传递处理从外部装置传递的所有音乐数据存储在ROM 41中,CPU 40读出此时存储的音乐数据的文件名以及之前传递处理所存储的所有音乐数据的 文件名。随后,CPU 40例如以字母顺序排列这些文件名。基于文件名的排列,CPU 40创建 用于指定对应音乐数据的再现顺序的顺序指定列表,并且将所创建的顺序指定列表发送到 ROM 41,以将其存储在其中。顺便提及,作为连接到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的外部装置,例如,存在如下的装置 所述装置可以从音乐数据中提取均与一个八度音阶中十二个音调的各个音调对应的每一 频段的能量,并且可以基于所提取的每一频段的能量来分析该音乐的特性。实际上,例如,具有这种配置的外部装置基于音乐数据的每一频段的能量来检测 音乐演奏时所使用的乐器、和声、节拍等。此外,基于和声、节拍等的检测结果,具有这种配置的外部装置将称作“钩线 (hook-line),,的部分的开始位置指定为音乐的特征部分(即,与“钩线”的开始对应的位 置,下文中其也将称为钩线开始位置)。在传递音乐数据时,除了作为传递对象的音乐数据之外,具有这种配置的外部装 置还将关于该音乐数据指定为开始位置信息的钩线开始位置传递到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因此,当连同音乐数据一起从外部装置传递开始位置信息时,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 中的CPU 40连同开始位置信息一起将音乐数据发送到ROM 41,并且将彼此关联的音乐数 据和开始位置信息存储在ROM 41中。以此方式,CPU 40可以将多个音乐数据存储在ROM 41中,并且每当将音乐数据附 加地存储在ROM 41时更新顺序指定列表的内容。此外,一旦从外部装置提供了用于对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电源时,CPU40经由过压 保护电路42捕获充电电源,并且经由CPU 40内部的电源电路(未示出)将电源提供给电 池43。以此方式,CPU 40可以基于从外部装置提供的充电电源对电池43进行充电。当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连接到外部装置,在CPU 40加载从外部装置传递的音乐数 据并且将数据存储在ROM 41的同时,以及在对电池43进行充电的同时,CPU 40生成与这 些状态对应的发光控制信号。CPU 40将发光控制信号发送到状况通知发光器28,由此基于发光控制信号来控 制状况通知发光器28,并且以依赖于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的状况的发光状态来使其发光。因此,当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连接到外部装置时,CPU 40允许用户通过状况通知 发光器28的通知来检查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处于何种状态。另一方面,当外部装置未连接到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时,CPU 40甚至仅响应于操 作单元44 (即,上述的音量调节键24、转点通25和再现顺序切换开关26)的操作等而进行工作。实际上,如果在停止各种处理的执行、各个电路块的控制等的断电状态下执行转 点通25的短按压操作,那么CPU 40确定输入了通电命令。此时,CPU 40捕获从电池43提供给内部电源电路的电源,并且生成用于操作各个电路块(包括CPU 40)的工作电源。然后,CPU 40进入其可通过自身的工作电源来执行各种处理以及关于各个电路块 的控制的通电状态,并且开始工作。此外,此时,CPU 40向每一电路块提供对应的工作电源,并且使得这些电路块进入 可工作状态。在断电状态下,CPU 40将安装转点通25的电路元件设置为能够仅检测用于通电 命令输入的短按压操作的状态。因此,CPU 40允许用户经由转点通25仅输入通电命令。当CPU 40通过充电电源对电池43进行充电或者捕获来自电池43的电源时,CPU 40使用连接到电源电路的电感器46来抑制充电电源和供电电源上的噪声并执行整流和滤 波。CPU 40在ROM 41中预先存储各种程序(诸如以基本程序为代表的应用程序、再现 控制程序、以及操作控制程序)。
因此,如果在未连接到外部装置的情况下开始通电状态,则CPU 40从ROM 41读出 各种程序,并且响应于根据操作单元44的操作等输入的各种命令而将它们扩展到随机存 取存储器(RAM) 45中。因此,CPU 40根据扩展在RAM 45中的各种程序来控制整个装置(即,各个电路 块)并执行各种处理。在通电状态下,CPU 40以振荡器47所生成的工作时钟的时序进行操作,并且将工 作时钟提供给各个电路块,以使得这些电路块也以该工作时钟的时序进行工作。基于这种配置,例如,如果CPU 40确定响应于再现顺序切换开关26的滑动操作而 输入了用于选择所指定再现顺序的选择命令,则CPU 40响应于此而将多个音乐数据的再 现顺序设置为所指定再现顺序。与之对照,如果CPU 40确定响应于再现顺序切换开关26的滑动操作而输入了用 于选择扰乱再现顺序的选择命令,则CPU 40将多个音乐数据的再现顺序设置为扰乱再现 顺序。当执行转点通25的短按压操作、长按压操作、+旋转操作或-旋转操作时,CPU 40 响应于该操作而执行音乐数据的再现控制。具体地说,CPU 40执行关于音乐数据再现的再 现模式和音乐数据的再现控制(诸如,再现开始、再现停止、向前寻轨以及向后寻轨)的切换。作为再现模式,CPU 40具有正常再现模式,其执行从音乐数据的开始位置到结 束位置的再现(其也将称为正常再现);以及钧线再现模式,其仅执行等效于钩线的部分的 再现(其也将称为钩线再现)。在以下描述中,音乐数据中等效于音乐的钩线的部分也将称 为钩线部分。在正常再现中,CPU 40从ROM 41读出音乐数据,并且执行包括解码处理、数模转 换处理、放大处理等在内的再现处理以用于读取音乐数据,由此产生用于右声道和左声道 的音乐信号。CPU 40将用于右声道的音乐信号发送到右耳机4的耳机驱动器48,并且将用于左 声道的音乐信号发送到左耳机5的耳机驱动器49。因此,CPU 40基于用于右声道的音乐信号来控制耳机驱动器48的驱动,以用于从右耳机4输出用于右声道的音乐。此外,CPU 40基于用于左声道的音乐信号来控制耳机驱动器49的驱动,以用于从 左耳机5输出用于左声道的音乐。以此方式,CPU 40允许用户经由右耳机4和左耳机5收听立体声音乐。另一方面,在钩线再现中,CPU 40从ROM 41读出音乐数据。此时,如果从ROM 41 读出的音乐数据与开始位置信息关联,则CPU 40还从ROM 41读出开始位置信息。此外,CPU 40将音乐数据中与从开始位置信息所指示的钩线开始位置起的预定再 现时间对应的部分看作钩线部分,并且执行与用于钩线部分的上述处理相似的再现处理, 由此产生用于右声道和左声道的钩线部分信号。CPU 40将用于右声道的钩线部分信号发送到右耳机4的耳机驱动器48,并且将用 于左声道的钩线部分信号发送到左耳机5的耳机驱动器49。因此,CPU 40基于用于右声道的钩线部分信号来控制耳机驱动器48的驱动,以用 于从右耳机4输出用于右声道的音乐的、与从钩线开始的预定再现时间对应的部分。此外,CPU 40基于用于左声道的钩线部分信号来控制耳机驱动器49的驱动,以用 于从左耳机5输出用于左声道的音乐的、与从钩线开始的预定再现时间对应的部分。在钩线再现中,如果从ROM 41读出的音乐数据与开始位置信息不关联,则CPU 40 从ROM 41仅读出音乐数据。在此情况下,CPU 40将音乐数据中与开始位置相距预先选择的预定再现时间(例 如,45秒)的位置指定为钩线开始位置。因此,在此情况下,CPU 40将音乐数据中与自所指定钩线开始位置起预定再现时 间对应的部分看作钩线部分,并且执行与用于钩线部分的上述处理类似的再现处理,由此 产生用于右声道和左声道的钩线部分信号。CPU 40将用于右声道的钩线部分信号发送到右耳机4的耳机驱动器48,并且将用 于左声道的钩线部分信号发送到左耳机5的耳机驱动器49。因此,CPU 40基于用于右声道的钩线部分信号控制耳机驱动器48的驱动,以用于 从右耳机4输出用于右声道的音乐的与自钩线开始起预定再现时间对应的部分。此外,CPU 40基于用于左声道的钩线部分信号控制耳机驱动器49的驱动,以用于 从左耳机5输出用于左声道的音乐的与自钩线开始起预定再现时间对应的部分。以此方式,CPU 40允许用户经由右耳机4和左耳机5收听立体声音乐的钩线。CPU 40不仅可以再现音乐数据,而且还可以再现指南数据。同样在指南数据再现 中,与音乐数据的正常再现类似,CPU 40从ROM 41读出指南数据,并且对读取的指南数据 执行再现处理,由此产生用于右声道和左声道的音频信号。CPU 40将用于右声道的音频信号发送到右耳机4的耳机驱动器48,并且将用于左 声道的音频信号发送到左耳机5的耳机驱动器49。因此,CPU 40基于用于右声道的音乐信号控制耳机驱动器48的驱动,以用于从右 耳机4输出用于右声道的音频指南或声效。此外,CPU 40基于用于左声道的音乐信号控制耳机驱动器49的驱动,以用于从左 耳机5输出用于左声道的音频指南或声效。以此方式,CPU 40允许用户经由右耳机4和左耳机5收听音频指南或声效。
于在将多个音乐数据的再现顺序设置为所指定再现顺序的状态下执行正常再现 或钩线再现的情况下,CPU 40以顺序指定列表所指示的所指定再现顺序顺次地再现多个音 乐数据中的每一个的、从开始位置到结束位置的整个部分或钩线部分。
例如,于在将多个音乐数据的再现顺序设置为扰乱再现顺序的状态下执行正常再 现或钩线再现的情况下,CPU 40通过将顺序指定列表所指示的所指定再现顺序进行重排来 判断扰乱再现顺序。此外,CPU 40以扰乱再现顺序顺次地再现多个音乐数据中的每一个的从开始位置 到结束位置的整个部分或钩线部分。以此方式,于在将多个音乐数据的再现顺序设置为所指定再现顺序或扰乱再现顺 序的状态下执行正常再现的情况下,除了该多个音乐数据的再现顺序不同之外,CPU 40基 本上执行相同的再现控制。同样于在将多个音乐数据的再现顺序设置为所指定再现顺序或扰乱再现顺序的 状态下执行钩线再现的情况下,除了所述多个音乐数据的再现顺序不同之外,CPU 40基本 上执行相同的再现控制。以下将通过使用图23进行关于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的转点通25的操作和再现控 制的详细描述。作为一个示例,该描述将涉及在将多个音乐数据的再现顺序设置为所指定 再现顺序的状态下的再现控制。如上所述,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允许通过转点通25的各种操作(短按压操作、长 按压操作、+旋转操作和_旋转操作)来输入多种命令。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中的CPU 40响应于转点通25的操作而执行音乐数据的再现 控制。实际上,例如,如果在不再现音乐数据的状态下(即在再现停止状态下)执行转点 通25的短按压操作,则CPU 40转换为执行音乐数据的正常再现的正常再现模式。一旦转换为正常再现模式,CPU 40基于ROM 41中所存储的顺序指定列表,例如从 开始音乐数据顺次执行正常再现。如果在该正常再现模式下执行转点通25的+旋转操作,则CPU 40停止当前再现 的音乐数据的再现,并且基于顺序指定列表从下一音乐数据的开始位置执行下一音乐数据 的正常再现。也就是说,CPU 40响应于转点通25的+旋转操作而执行对于下一音轨(音 乐数据)的开始位置的前向寻轨。此外,如果在正常再现模式下执行转点通25的-旋转操作,则CPU 40依据当前再 现的音乐数据的再现位置执行后向寻轨。具体地说,如果音乐数据的再现位置在执行转点通25的_旋转操作的时刻落入自 开始位置起的预定时间(例如,四秒)范围内,则CPU 40停止该音乐数据的再现,并且从前 一音乐数据的开始位置执行前一音乐数据的正常再现。也就是说,CPU 40执行对于前一音 轨的开始位置的后向寻轨。与之对照,如果音乐数据的再现位置在执行转点通25的_旋转操作的时刻位于自 开始位置起的预定时间(例如,四秒)范围之外,则CPU 40停止该音乐数据的再现,并且再 次从该音乐数据的开始位置执行该音乐数据的正常再现。也就是说,CPU 40执行对于当前 再现的音轨的开始位置的后向寻轨。
以此方式,响应于转点通25的-旋转操作,CPU 40执行对于前一音轨的开始位置 或当前再现的音轨的开始位置的后向寻轨。 此外,如果在正常再现模式下执行转点通25的短按压操作,则CPU 40停止音乐数 据的再现,并且进入再现停止状态。如果在正常再现模式下执行转点通25的长按压操作,则CPU 40转换为再现音乐 数据的钩线部分的钩线再现模式。作为该钩线再现模式,存在两种模式钩线再现(短)模式,其中钩线再现时间较 短;以及钩线再现(长)模式,其中钩线再现时间较长。以下描述基于如下假设将钩线再 现(短)模式下的钩线再现时间例如设置为四秒,而将钩线再现(长)模式下的钩线再现 时间例如设置为15秒。实际上,如果在正常再现模式下执行转点通25的长按压操作,则CPU 40转换为两 种钩线再现模式中的钩线再现(短)模式。一旦从正常再现模式转换为钩线再现(短)模式,CPU 40停止当前再现的音乐数 据的正常再现,并且基于顺序指定列表从该音乐数据的下一音乐数据的钩线开始位置执行 其钩线再现。自此,CPU 40基于顺序指定列表依次执行音乐数据的钩线再现。如上所述, 此时的钩线再现时间是四秒。此外,此时(即,在从正常再现模式转换为钩线再现(短)模式时),CPU 40再现 指南数据,用于向用户通知对于钩线再现(短)模式的转换。此时再现的指南数据例如是 通过记录用于指示对于钩线再现(短)模式的转换的音频指南而获得的音频数据。通过再 现这种指南数据,CPU 40允许用户仅通过音频识别对于钩线再现(短)模式的转换。如果在钩线再现(短)模式下执行转点通25的+旋转操作,则CPU 40停止当前 再现的音乐数据的钩线再现,并且基于顺序指定列表从下一音乐数据的钩线开始位置执行 其钩线再现。也就是说,CPU 40响应于转点通25的+旋转操作而执行对于下一音轨(音 乐数据)的钩线开始位置的前向寻轨。如果在钩线再现(短)模式下执行转点通25的-旋转操作,则CPU 40停止当前 再现的音乐数据的钩线再现,并且从前一音乐数据的钩线开始位置执行其钩线再现。也就 是说,CPU 40响应于转点通25的-旋转操作而执行对于前一音轨(音乐数据)的钩线开 始位置的后向寻轨。如果在钩线再现(短)模式下执行转点通25的短按压操作,则CPU 40转换为正 常再现模式。一旦从钩线再现(短)模式转换为正常再现模式,CPU 40停止当前再现的音乐数 据的钩线再现,并且再次从该音乐数据的开始位置执行其正常再现。自此,CPU 40基于顺 序指定列表依次执行音乐数据的正常再现。此外,此时(即,在从钩线再现(短)模式转换为正常再现模式时),CPU 40再现 指南数据,用于向用户通知对于正常再现模式的转换。此时再现的指南数据例如是通过记 录用于指示对于正常再现模式的转换的音频指南而获得的音频数据。通过再现这种指南数 据,CPU 40允许用户通过音频识别对于正常再现模式的转换。如上所述,如果在正常再现模式下执行转点通25的长按压操作,则CPU40转换为 钩线再现(短)模式。自此,CPU 40从在正常再现模式下最近再现的音乐数据的下一音乐数据依次再现钩线部分。以此方式,CPU 40可以通过仅执行转点通25的长按压操作的简单操作来将模式 从正常再现模式转换为钩线再现(短)模式。在钩线再现(短)模式下,CPU 40依次再现音乐数据的钩线部分,由此允许用户 仅通过钩线部分的音频来搜索期望的音轨(音乐数据)。如果在音乐数据的钩线部分的再现期间执行转点通25的短按压操作,则CPU 40 转换为正常再现模式。此时,CPU 40从钩线部分被当前再现的音乐数据的开始位置执行该 音乐数据的正常再现。因此,CPU 40允许在钩线再现(短)模式下已经找到期望的音轨(音乐数据)的 用户立即收听整个该音轨(音乐数据)。如果在钩线再现(短)模式下执行转点通25的长按压操作,则CPU 40转换为钩 线再现(长)模式。
一旦从钩线再现(短)模式转换为钩线再现(长)模式,CPU 40延长钩线被当前 再现的音乐数据的钩线再现时间。具体地说,CPU 40将时间从四秒延长到15秒。对于此 时再现的音乐数据,钩线再现将从转换为钩线再现(长)模式的时刻起持续15秒。自此, CPU 40基于顺序指定列表依次执行音乐数据的钩线再现。如上所述,此时的钩线再现时间 是15秒。此外,此时(S卩,在从钩线再现(短)模式转换为钩线再现(长)模式时),CPU 40 再现指南数据,用于向用户通知对于正常再现(长)模式的转换。此时再现的指南数据例 如是通过记录用于指示对于钩线再现模式下的钩线再现(长)模式的转换的音频指南而获 得的音频数据。通过再现这种指南数据,CPU 40允许用户通过音频识别对于钩线再现模式 下的钩线再现(长)模式的转换。如果在钩线再现(长)模式下执行转点通25的+旋转操作,则CPU 40停止当前 再现的音乐数据的钩线再现,并且基于顺序指定列表从下一音乐数据的钩线开始位置执行 下一音乐数据的钩线再现。也就是说,CPU 40响应于转点通25的+旋转操作而执行对于 下一音轨(音乐数据)的钩线开始位置的前向寻轨。如果在钩线再现(长)模式下执行转点通25的-旋转操作,则CPU 40停止当前 再现的音乐数据的钩线再现,并且从前一音乐数据的钩线开始位置执行前一音乐数据的钩 线再现。也就是说,CPU 40响应于转点通25的-旋转操作而执行对于前一音轨(音乐数 据)的钩线开始位置的后向寻轨。如果在钩线再现(长)模式下执行转点通25的长按压操作,则CPU 40转换为钩 线再现(短)模式。一旦从钩线再现(长)模式转换为钩线再现(短)模式时,CPU 40缩短钩线被当 前再现的音乐数据的再现时间。具体地说,CPU 40将时间从15秒缩短到四秒。对于此时 再现的音乐数据,钩线再现从转换为钩线再现(短)模式的时刻起持续四秒。自此,CPU 40 基于顺序指定列表依次执行音乐数据的钩线再现。如上所述,此时钩线再现时间是四秒。此外,此时(S卩,在从钩线再现(长)模式转换为钩线再现(短)模式时),CPU 40 再现指南数据,用于向用户通知对于正常再现(短)模式的转换。此时再现的指南数据例 如是通过记录用于指示对于钩线再现模式下的钩线再现(短)模式的转换的音频指南而获得的音频数据。通过再现这种指南数据,CPU 40允许用户通过音频识别对于钩线再现模式 下的钩线再现(短)模式的转换。如果在钩线再现(长)模式下执行转点通25的短按压操作,则CPU 40转换为正 常再现模式。一旦从钩线再现(长)模式转换为正常再现模式,CPU 40停止当前再现的音乐数 据的钩线再现,并且再次从该音乐数据的开始位置执行该音乐数据的正常再现。自此,CPU 40基于顺序指定列表依次执行音乐数据的正常再现。 此外,此时(即,在从正常再现(长)模式转换为正常再现模式时),CPU 40再现 指南数据,用于向用户通知对于正常再现模式的转换。此时再现的指南数据例如是与在从 钩线再现(短)模式转换为正常再现模式的时候再现的音频数据相同的音频数据。通过再 现这种指南数据,CPU 40允许用户通过音频识别对于正常再现模式的转换。如上所述,如果在钩线再现时间为四秒那么短的钩线再现(短)模式下执行转点 通25的长按压操作,则CPU 40转换为钩线再现时间为15秒那么长的钩线再现(长)模式。 此外,如果在钩线再现(长)模式下执行长按压操作,则CPU 40转换为钩线再现(短)模 式。以此方式,CPU 40可以通过仅执行转点通25的长按压操作的简单操作来将钩线 再现模式下的钩线再现时间从四秒切换到15秒,反之亦然。这允许CPU 40以适合于用户的钩线再现时间执行钩线再现,由此通过钩线再现 增强了搜索音轨(音乐数据)的容易性。如上所述,在模式转换时,CPU 40再现指南数据,以用于向用户通知模式的转换。 实际上,在再现该指南数据时,存在该指南数据的再现以及音乐数据的再现彼此交叠的时 段。在该时段期间,CPU 40执行指南数据和音乐数据的混合再现。此时,对于指南数据和音乐数据,CPU 40调低音乐数据的再现音量,由此防止指南 数据的音频由于音乐而变得难以听到。例如,假设再现模式从正常再现模式转换为钩线再现(短)模式。此时,CPU 40停 止当前再现的音乐数据的正常再现,并且从该音乐数据的下一音乐数据的钩线开始位置执 行该音乐数据的下一音乐数据的钩线再现。此外,CPU40再现指南数据,以用于向用户通知 对于钩线再现(短)模式的转换。在此情况下,从指南数据的再现开始到当前再现的音乐数据的再现停止的时段以 及从下一音乐数据的再现开始到指南数据的再现结束的时段是执行音乐数据和指南数据 的混合再现的时段。此时,CPU 40以将该音乐数据的再现音量从当前设置值逐渐调低到0的方式(即, 执行渐弱处理),停止当前再现的音乐数据的正常再现。此外,一旦开始音乐数据的再现, CPU 40将该音乐数据的再现音量从0逐渐调高到当前设置值(即,执行渐强处理)。以此方式,在执行指南数据和音乐数据的混合再现的时段中,CPU 40对音乐数据 执行渐弱/渐强,由此改变音乐数据的再现音量。通过该操作,CPU 40允许用户更清楚地通过指南数据听到音频。此外,例如,假设再现模式从钩线再现(短)模式转换为钩线再现(长)模式。此 时,CPU 40延长当前再现的音乐数据的钩线再现时间,并且持续再现。另外,CPU 40再现指南数据,以用于向用户通知对于钩线再现(长)模式的转换。在此情况下,再现指南数据的时段是执行音乐数据和指南数据的混合再现的时 段。此时,CPU 40将钧线被当前再现的音乐数据的再现音量从当前设置值逐渐调低到 例如小了百分之几十的值(即,执行渐弱处理)。在经过预定时段之后,CPU 40再次将再现 音量调高到当前设置值(即,执行渐强处理)。将抑制了钩线被当前再现的音乐数据的再现 音量的时段设置为基本上等于指南数据的再现时间。以此方式,CPU 40在执行指南数据和音乐数据的混合再现的时段中调低音乐数据 的再现音量。通过该操作,在持续音乐数据的钩线再现的同时,CPU40允许用户更清楚地通 过指南数据听到音频。此外,同样在从钩线再现模式转换为正常再现模式时以及在从钩线再现(长)模 式转换为钩线再现(短)模式时,CPU 40在执行指南数据和音乐数据的混合再现的时段中 类似地调低音乐数据的再现音量。另外,不仅在模式转换时而且在钩线再现模式下音乐数据的转换时刻,CPU 40再 现指南数据,以用于向用户通知音乐数据的转换。“音乐数据的转换时刻”指的是执行前向 寻轨操作(+旋转操作)的时刻、执行后向寻轨操作(_旋转操作)的时刻、以及由于经过了 钩线再现时间而转换到下一音乐数据的钩线再现的时刻。此时再现的指南数据是通过记录用于指示音乐数据到下一音乐数据或前一音乐 数据的转换的声效而获得的声效数据。通过再现这种指南数据,CPU 40允许用户通过声效 识别钩线再现模式下的音乐数据的转换。同样在此情况下,存在该指南数据的再现与音乐数据的再现彼此交叠的时段。在 该时段期间,CPU 40执行指南数据和音乐数据的混合再现。同样此时,对于指南数据和音乐数据,CPU 40调低音乐数据的再现音量,由此防止 指南数据的声效由于音乐而变得难以听到。例如,假设执行前向寻轨操作。此时,CPU 40停止当前再现的音乐数据的钩线再 现,并且从下一音乐数据的钩线开始位置执行所述下一音乐数据的钩线再现。此外,CPU 40 再现指南数据,以用于向用户通知音乐数据的转换。在此情况下,从指南数据的再现开始到当前再现的音乐数据的钩线再现停止的时段以及从下一音乐数据的钩线再现开始到指南数据的再现结束的时段是执行音乐数据和 指南数据的混合再现的时段。此时,CPU 40以将该音乐数据的再现音量从当前设置值逐渐调低到0的方式(即, 执行渐弱处理)停止当前再现的音乐数据的钩线再现。此外,一旦开始下一音乐数据的 钩线再现,CPU 40将该音乐数据的再现音量从0逐渐调高到当前设置值(即,执行渐强处理)。通过该操作,CPU 40允许用户更清楚地通过指南数据听到声效。此外,同样在执行后向寻轨操作时以及在由于经过了钩线再现时间而转换到下一 音乐数据的钩线再现时,CPU 40类似地在执行指南数据和音乐数据的混合再现的时段中调 低音乐数据的再现音量。如上所述,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允许仅通过转点通25的操作来输入多个命令(诸如,模式转换、再现开始、再现停止、前向寻轨和后向寻轨)。此外,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在钩线再现模式下依次再现音乐数据的钩线部分,由 此尽管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没有用于显示与音乐数据有关的信息(音轨名称等)的显示部 分,但是允许用户在多个音乐数据之中容易地搜索所期望的音乐数据。此外,在转换模式时以及在转换再现的音乐数据时,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再现指 南数据以用于通知该转换,由此允许用户容易地识别该转换。从而,虽然没有显示部分,但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可以实现等于或高于具有显示 部分的再现装置的可用性的可用性。顺便提及,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 (图22)配备有检测器33,其如上所述那样基于所 施加的磁场强度(即,磁通密度)的变化来检测右壳2和左壳3是否彼此连接。
如图24所示,如上所述那样,检测器33具有磁传感器60,并且该磁传感器60配备 有电源端子、输出端子和参考地端子。对于磁传感器60,电源端子连接到CPU 40中的电源电路的电源端子,输出端子连 接到CPU 40的输入端子(通用端口),参考地端子接参考地。对于检测器33,磁传感器60的电源端子与电源电路的电源端子之间的连接节点 经由第一电容器61而接参考地,磁传感器60的输出端子与CPU 40的输入端子之间的连接 节点经由第二电容器62而接参考地。如图25所示,检测器33通过磁传感器60将依据右壳2与左壳3之间的距离(即, 检测器33与磁体30之间的距离)而改变的所施加磁场(即,磁体30的所施加磁场)的强 度检测为磁通密度的值。在此情况下,同样从图25所示的特性曲线A中显而易见,磁传感器60检测到的磁 通密度随右壳2与左壳3之间的距离减小而变得更高,并且在右壳2和左壳3经由吸引板 20和磁体30而彼此连接时是最高的。另一方面,磁传感器60检测到的磁通密度随右壳2 与左壳3之间的距离增大而变得更低。因此,为了检测右壳2和左壳3是否彼此连接而任意选择的第一阈值THl以及比 第一阈值THl更低的第二阈值TH2被设置用于检测器33中的磁传感器60。例如,当CPU 40进入通电状态并且配备了来自电源电路的电源以开始工作时,检 测器33中的磁传感器60将工作开始时刻所检测到的磁通密度的值与第一和第二阈值THl 和TH2进行比较。结果,如果磁通密度的值等于或高于第一阈值TH1,则磁传感器60向CPU 40发送 处于逻辑“L”电平(其指示右壳2和左壳3彼此连接的状态)的连接检测信号。与之对照,如果工作开始时刻所检测到的磁通密度的值等于或低于第二阈值TH2, 则磁传感器60向CPU 40发送处于逻辑“H”电平(其指示右壳2和左壳3彼此分离的状 态)的分离检测信号。在工作期间,磁传感器60总是检测磁通密度,并且将检测到的磁通密度的值与第 一和第二阈值THl和TH2进行比较。一旦磁传感器60检测到等于或高于第一阈值THl的磁通密度并且将连接检测信 号发送到CPU 40,磁传感器60就将连接检测信号持续发送到CPU40,直到其检测到等于或 低于第二阈值TH2的磁通密度为止。
如果磁传感器60在将连接检测信号发送到CPU 40的同时检测到等于或低于第二阈值TH2的磁通密度,则此刻磁传感器60将分离检测信号(而不是连接检测信号)发送到 CPU 40。一旦磁传感器60检测到等于或低于第二阈值TH2的磁通密度并且将分离检测信 号发送到CPU 40,磁传感器60就将分离检测信号持续发送到CPU40,直到其检测到等于或 高于第一阈值THl的磁通密度为止。如果磁传感器60在将分离检测信号发送到CPU 40的同时检测到等于或高于第一 阈值THl的磁通密度,则此刻磁传感器60将连接检测信号(而不是分离检测信号)发送到 CPU 40。 以此方式,通过磁传感器60,检测器33可以检测右壳2和左壳3是否彼此连接,并 且可以通过连接检测信号和分离检测信号向CPU 40通知检测结果。在以下描述中,如果不需要特别区分连接检测信号和分离检测信号,则它们也将 统称为连接存在/缺少检测信号。另一方面,如果将连接存在/缺少检测信号从检测器33提供给CPU 40,则CPU 40 依据所提供的连接存在/缺少检测信号来执行各种控制。如图26A至图26F所示,如果在右壳2和左壳3彼此分离的状态下执行转点通25 的短按压操作,则CPU 40从转点通25捕获仅在短按压操作期间上升至逻辑“H”电平的操 作信号Sl (图26A)。此时,CPU 40响应于操作信号Sl而确定输入了通电命令。一旦确定输入了通电命令,CPU 40将来自电池43的所提供电源PWl捕获到电源 电路(图26B),并且基于电源电路的所提供电源PWl生成工作电源PW2 (图26C)。因此,CPU 40进入通电状态并通过工作电源PW2开始工作,并且向每一电路块提 供对应的工作电源PW2,以使得电路块相应地进行工作。结果,由此时开始工作的检测器33检测右壳2与左壳3之间的分离,并且从其提 供分离检测信号S2A(图26D)。响应于分离检测信号S2A,CPU 40持续控制各个电路块,以 使得电路块相应地进行工作。如果CPU 40正以此方式在右壳2和左壳3彼此分离的状态下进行工作,则CPU 40 例如经由电源电路来检测电池43的剩余量。随后,CPU 40依据检测结果生成发光控制信号S3,并且将其发送到剩余量通知发 光器27,由此基于发光控制信号S3控制剩余量通知发光器27,以使得剩余量通知发光器27 以依据电池43的剩余量的发光颜色进行发光(图26E)。然而,当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安装在用户的右外耳和左外耳上时,提供了剩余量 通知发光器27的右壳2的右壳内表面2A方位朝向用户的脸颊,这使得用户不可直接查看 剩余量通知发光器27。因此,在通电状态下,CPU 40以预定周期(例如,5[秒]的周期)顺次控制剩余量 通知发光器27,由此使得剩余量通知发光器27以依据电池43的剩余量的发光颜色来周期 性地闪烁。因此,CPU 40防止电池43的电源由于剩余量通知发光器27的发光而被无用地 消耗。此外,例如,如果在右壳2和左壳3保持彼此分离的通电状态下执行转点通25的 短按压操作,则CPU 40从转点通25捕获仅在短按压操作期间上升至逻辑“H”电平的工作信号。此时,CPU 40确定响应于工作信号输入了用于开始音乐数据Dl的再现的命令。
一旦确定输入了再现开始命令时,CPU 40如上所述那样再现音乐数据D1,由此从 右耳机4和左耳机5输出基于音乐数据Dl的立体声音乐,并且允许用户收听立体声音乐 (图 26F)。顺便提及,如图27A至图27F所示,如果CPU 40在右壳2和左壳3彼此分离的情 况下响应于通电命令的输入(图26A)而处于通电状态下,则CPU40使得能够进行与音乐数 据Dl的再现有关的操作单元44的任何操作。使得能够进行操作输入(即,操作单元44针对命令输入的操作)的状态指的是 CPU 40响应于操作单元44的操作而接受操作命令的输入(即,确定输入操作命令)的状 态。与音乐数据Dl的再现有关的操作指的是转点通25的短按压操作、长按压操作、 +旋转操作和-旋转操作,其用于音乐数据Dl的再现的开始和停止、再现模式的转换、前向 寻轨和后向寻轨等。此外,与音乐数据Dl的再现有关的操作还指的是再现顺序切换开关26的滑动操 作,其用于转换音乐数据Dl的再现顺序;以及音量调节键24的按下操作,其用于调整音量。因此,在右壳2和左壳3彼此分离的同时,CPU 40允许用户通过操作单元44输入 与音乐数据Dl的再现有关的任何各种操作命令(诸如,再现开始命令、再现停止命令以及 再现顺序切换命令)。因此,如果右壳2和左壳3彼此分离,则CPU 40可以执行音乐数据Dl的上述正常 再现和钩线再现(图27F)。在以下描述中,如果不需要特别区分音乐数据Dl的正常再现和钩线再现,则它们 也将简单统称为再现。具体地说,如果右壳2和左壳3彼此分离,则CPU 40响应于操作单元44的操作 而控制各个电路块,由此允许将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自由地用于音乐的正常再现和钩线再 现。在音乐数据Dl的再现期间,CPU 40基于发光控制信号S3控制剩余量通知发光器 27,以使得剩余量通知发光器27与以上描述类似地以依据电池43的剩余量的发光颜色来 发光(图27E)。在该状态下,如果检测器33检测到右壳2和左壳3的连接并且从其向CPU 40提 供连接检测信号S2B(而不是分离检测信号S2A)(图27D),则CPU40强行停止当前再现的音乐数据Dl的再现(图27F)。另外,一旦强行停止音乐数据Dl的再现,CPU 40持续地停止发光控制信号S3到 剩余量通知发光器27的发送,以便同样停止发光(图27E)。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当检测到右壳2和左壳3的连接时,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已 经从右外耳和左外耳移除(如图14和图15所示),并且在剩余量通知发光器27方位朝向 用户面部的情况下已经将右壳2和左壳3彼此连接。因此,如果检测到右壳2和左壳3的连接,则CPU 40忽略将发光控制信号S3发送 到剩余量通知发光器27的周期,并且在强行停止音乐数据Dl的再现之后立即将发光控制 信号S3发送到剩余量通知发光器27。
因此,当检测到右壳2和左壳3的连接时,CPU 40忽略直到此时刻为止服从 (obey)的预定发光周期,并且在使得剩余量通知发光器27基于发光控制信号S3最终一次 (即,在诸如若干秒的短时间内)发光之后停止发光。所以,当用户在剩余量通知发光器27方位朝向面部的情况下将右壳2和左壳3彼 此连接时,CPU 40可以允许用户通过剩余量通知发光器27的剩余量通知来基本上确信地 检查电池43的剩余量。一旦停止剩余量通知发光器27的发光,CPU 40持续地控制电源电路,以停止生 成工作电源PW2并且还停止将工作电源PW2提供到各个电路块,以用于停止电路块的工作 (图 27C)。另外,一旦停止各个电路块的工作,CPU 40还持续地停止从电池43捕获所提供电 源PW1,以便停止其自身工作并且转换为断电状态(图27B)。以此方式,如果当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用于收听音乐时检测到右壳2和左壳3的 连接,则CPU 40响应于检测而考虑结束了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的使用,并且进入断电状态。当检测到右壳2和左壳3的连接时,CPU 40响应于检测而生成发光控制信号,并 且将所生成的发光控制信号发送到状况通知发光器28。因此,例如,CPU 40使得状况通知发光器28基于发光控制信号仅一次(即,仅在 诸如若干秒的短时间内)发白光,因此通过状况通知发光器28的发光向用户通知对于断电 状态的转换。此外,如图28A至图28F所示,如果CPU 40在右壳2和左壳3彼此分离的情况下 响应于通电命令的输入(图26A)而处于通电状态下(如上所述),则CPU 40使得能够进行 操作单元44的任何操作。然而,如果在该状态下根本未执行与音乐数据Dl的再现有关的操作,则CPU 40不 执行音乐数据Dl的再现(图28F),并且也根本不控制剩余量通知发光器27,由此保持将其 发光停止(图28E)。在该状态下,如果检测器33检测到右壳2和左壳3的连接并且从其向CPU 40提 供连接检测信号S2B (而不是分离检测信号S2A)(图28D),则CPU40在该时刻生成依据电池 43的剩余量的发光控制信号S3。通过将发光控制信号S3发送到剩余量通知发光器27,CPU 40使得剩余量通知发 光器27基于发光控制信号S3,以依据电池43的剩余量的发光颜色一次(即,在诸如若干秒 的短时间内)发光,然后停止发光。因此,如果此时用户在剩余量通知发光器27方位朝向面部的情况下将右壳2和左 壳3彼此连接,则CPU 40可以允许用户通过剩余量通知发光器27的剩余量通知来基本上 确信地检查电池43的剩余量。一旦停止剩余量通知发光器27的发光,CPU 40持续地控制电源电路,以停止生 成工作电源PW2并且还停止将工作电源PW2提供到各个电路块,以用于停止电路块的工作 (图 28C)。另外,一旦停止各个电路块的工作,CPU 40还持续地停止从电池43捕获所提供电 源PW1,以便停止其自身工作并且转换为断电状态(图28B)。以此方式,即使在通电状态下不再现音乐数据Dl时,如果检测到右壳2和左壳3的连接时,则CPU 40响应于检测而考虑结束了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的使用,并且进入断电状态。 同样在此情况下,与上面的描述类似,CPU 40使得状况通知发光器28发光,以便 向用户通知对于断电状态的转换。顺便提及,如图29A和图29B所示,通电状态下的CPU 40总是监控从检测器33提 供的连接存在/缺少检测信号S2的电平。另外,CPU 40检测从检测器33提供的连接存在/缺少检测信号S2的电平的下降 (即,从分离检测信号S2A转换到连接检测信号S2B)。当CPU 40检测到连接存在/缺少检测信号S2的电平的下降时,CPU 40响应于右 壳2和左壳3的连接而挂起控制的执行,直到从检测到电平下降时刻起经过预先选择的预 定时间(例如,几百[毫秒])为止。一旦从检测到电平下降时刻起经过预定时间,CPU 40以预定周期(例如,100[毫 秒]的周期)对连接存在/缺少检测信号S2的电平进行若干次检测(例如三次)。结果,如果针对连接存在/缺少检测信号S2的若干次检测的所有电平均与逻辑 “L”电平相同,则CPU 40确定右壳2和左壳3彼此连接。也就是说,如果从检测器33向CPU 40持续提供连接检测信号S2B (而不是分离检 测信号S2A),则CPU 40确定右壳2和左壳3彼此连接。一旦确定右壳2和左壳3彼此连接,CPU 40如上所述那样响应于检测而停止音乐 数据Dl等的再现,并且最终进入断电状态。另一方面,如果针对连接存在/缺少检测信号S2的若干次检测的所有电平并非均 与逻辑“L”电平相同,则CPU 40确定右壳2和左壳3彼此未连接。也就是说,如果从检测器33提供的连接检测信号S2B (而不是分离检测信号S2A) 再次被分离检测信号S2A替换,则CPU 40确定右壳2和左壳3彼此未连接。一旦确定右壳2和左壳3彼此未连接,CPU 40保持通电状态,由此还持续当前执 行的处理(诸如,再现)。以此方式,仅当用户有意将右壳2和左壳3彼此连接时,CPU 40执行处理的停止 和对于断电状态的控制。具体地说,当用户错误地将右壳2和左壳3临时彼此连接时,虽然用户不想停止音 乐,但是CPU 40防止音乐输出被强行停止,并且防止电源关闭。特别地,检测器33依据磁传感器60的位置精度、检测精度等,不仅在右壳2和左 壳3彼此完全连接时而且在使得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彼此接近(例如,其之间若干毫米的距 离的两端)时检测右壳2和左壳3的连接。因此,同样当用户错误地将右壳2和左壳3临时彼此接近时,虽然用户不想停止音 乐,但CPU 40防止音乐输出被强行停止,并且防止电源关闭。如图30A至图30F所示,如果在右壳2和左壳3彼此连接的状态下执行转点通25 的短按压操作,则CPU 40响应于短按压操作捕获从转点通25提供的工作信号Sl (图30A)。 此时,CPU 40响应于工作信号Sl而确定输入了通电命令。一旦确定输入了通电命令,CPU 40将来自电池43的所提供电源PWl捕获到电源 电路(图30B),并且基于电源电路的所提供电源PWl生成工作电源PW2 (图30C)。
因此,CPU 40进入通电状态并通过工作电源PW2开始工作,并且向每一电路块提 供对应的工作电源PW2,以使得电路块相应地进行工作。然而,由此时开始工作的检测器33检测右壳2和左壳3之间的连接,并且从其向 CPU 40提供连接检测信号S2B(图30D)。响应于连接检测信号S2B,CPU 40控制电源电路 以停止工作电源PW2的生成。另外,CPU 40还停止将工作电源PW2提供到各个电路块,由此停止电路块的工作 (图 30C)。另外,一旦停止电路块的工作,CPU 40还持续地停止从电池43捕获所提供电源 PWl,以停止其自身的工作并再次返回到断电状态(图30B)。如果在右壳2和左壳3彼此分离的断电状态下执行转点通25的短按压操作,则耳 机集成再现装置1将该短按压操作看作用于输入通电命令的操作,并且允许操作单元44在 短按压操作之后接受与音乐数据Dl的再现有关的操作。与之对照,如果在右壳2和左壳3彼此连接的断电状态下执行转点通25的短按压 操作,则CPU 40转换为通电状态,但立即返回到断电状态。
因此,在右壳2和左壳3彼此连接的同时,CPU 40以如下的方式执行控制,所述方 式为仅接受用于将通电命令输入到转点通25的短按压操作,并且基本上使得不能进行与 音乐数据Dl的再现有关的操作单元44的所有操作。使得不能进行与音乐数据Dl的再现有关的操作单元44的操作的状态指的是这样 的状态,所述状态为CPU 40不响应于与音乐数据Dl的再现有关的操作单元44的操作来 接受操作命令的输入。由于该特征,因此例如即使当在右壳2和左壳3彼此连接的情况下携带耳机集成 再现装置1的同时错误地操作操作单元44,CPU 40也不再现音乐数据Dl (图30F),因此可 以防止电池43的电源被无用地消耗。此外,例如即使当在右壳2和左壳3彼此连接的情况下携带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 的同时错误地操作操作单元44,CPU 40也不使得剩余量通知发光器27发光(图30E),因 此可以更确信地防止电池43的电源被无用地消耗。在右壳2和左壳3彼此连接的同时,尽管响应于转点通25的短按压操作临时进入 通电状态,但是CPU 40根本不允许状况通知发光器28等的发光,并且不产生耳机集成再现 装置1的明显改变。 因此,在右壳2和左壳3彼此连接的同时,CPU 40使得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表现为 根本不接受操作(其包括用于输入通电命令的短按压操作)(即,表现为将操作单元44维 持在保持状态)。因此,当用户在右壳2和左壳3彼此连接的情况下操作操作单元44时,CPU 40可 以允许用户容易地识别设置被安排为不能进行该操作。因此,右壳2和左壳3彼此连接的同时,响应于用户对于转点通25的多次短按压 操作,CPU 40还可以防止例如由于通电状态和断电状态的交替转换而将电池43的电源无 用地消耗。[1-4操作控制处理]参照图31所示的流程图,以下将关于依据右壳2和左壳3的连接的存在/缺少而在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中由CPU 40执行操作控制处理的过程RTl进行描述。一旦响应于转点通25的短按压操作以及在断电状态下随后输入的通电命令而进 入通电状态,CPU 40根据预先在ROM 41中存储的操作控制程序开始图31所示的操作控制 处理的过程RTl。一旦开始操作控制处理的过程RTl,在步骤SPl中,CPU 40基于从电池43给出的 所提供电源PWl生成用于使各个电路块进行工作的工作电源PW2。此外,CPU 40将工作电源PW2提供给包括检测器33在内的每一电路块,由此使得 检测器33和其它电路块开始工作,然后移至下一步骤SP2。在步骤SP2中,CPU 40基于作为关于右壳2和左壳3是否彼此连接的检测的结果 而从已开始工作的检测器33给出的连接存在/缺少检测信号S2,来确定右壳2和左壳3是 否彼此分离。如果在该步骤SP2中获得肯定结果,则这例如指示这样的状态右壳2和左壳3彼 此分离,用户将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安装在右外耳和左外耳上。如果在步骤SP2中CPU 40 获得该肯定结果,则其移至下一步骤SP3。 在步骤SP3中,CPU 40基于作为关于右壳2和左壳3是否彼此连接的持续检测的 结果而从检测器33给出的连接存在/缺少检测信号S2,来确定右壳2和左壳3是否彼此连接。如果在该步骤SP3中获得肯定结果,则这例如指示这样的状态耳机集成再现装 置1从右外耳和左外耳移除,并且直到那时为止彼此分离的右壳2和左壳3经由吸引板20 和磁体30而彼此连接。如果在步骤SP3中CPU 40获得这种肯定结果,则其移至下一步骤 SP4。在步骤SP4中,CPU 40确定当前是否再现了音乐数据Dl。如果在该步骤SP4中获 得肯定结果,则这例如指示这样的状态用户从右外耳和左外耳移除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 并且右壳2和左壳3在不停止音乐数据Dl的再现的情况下彼此连接。如果在步骤SP4中 CPU 40获得这种肯定结果,则其移至下一步骤SP5。在步骤SP5中,CPU 40强行停止当前再现的音乐数据Dl的再现,然后移至下一步 骤 SP6。在步骤SP6中,CPU 40生成根据电池43的当前剩余量的发光控制信号S3,并且基 于所生成的发光控制信号S3控制剩余量通知发光器27。因此,CPU 40使得剩余量通知发 光器27以依据电池43的当前剩余量的发光颜色一次(即,在诸如若干秒的短时间内)发光。此外,CPU 40响应于右壳2和左壳3的连接的检测而生成发光控制信号,并且基于 所生成的发光控制信号来控制状况通知发光器28。因此,CPU 40使得状况通知发光器28 仅一次(即,仅在诸如若干秒的短时间内)发白光,以用于通知对于断电状态的转换,然后 移至下一步骤SP7。在步骤SP7中,CPU 40停止生成工作电源PW2,并且还停止将工作电源PW2提供到 包括检测器33的各个电路块,以便停止检测器33和其它电路块的工作,然后移至下一步骤 SP8。在步骤SP8中,CPU 40停止从电池43捕获所提供电源PWl以及其自身的工作,由此转换为断电状态,这基本上结束了操作控制处理的过程RT1。
如果在上述步骤SP3中获得否定结果,则这例如指示这样的状态耳机集成再现 装置1当前安装在右外耳和左外耳上并且由用户使用。如果在步骤SP3中CPU 40获得这 种否定结果,则其移至步骤SP9。在步骤SP9中,CPU 40确定是否转换为断电状态。如果在该步骤SP9中获得否定 结果,则这例如指示这样的状态用户尚未通过转点通25的短按压操作输入断电命令(即, 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正在使用中)。如果在步骤SP9中CPU 40获得这种否定结果,则其返 回步骤SP3。此后,直到在步骤SP3或步骤SP9中获得肯定结果为止,例如响应于用户对于操作 单元44的操作,在相应地执行音乐数据Dl的再现的同时,CPU 40周期性地重复步骤SP3和 步骤SP9的处理。如果在该步骤SP9中获得肯定结果,则这例如指示这样的状态用户已经通过转 点通25的短按压操作输入了断电命令(即,结束了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的使用)。如果在 步骤SP9中CPU 40获得这种肯定结果,则其移至步骤SP6。如果在上述步骤SP2中获得否定结果,则这例如指示这样的状态右壳2和左壳3 在通电状态的开始时刻已经彼此连接。也就是说,该否定结果表示这样的状态在右壳2和 左壳3彼此连接的同时已经输入了通电命令,并且响应于通电命令的输入已经开始了通电 状态。如果在步骤SP2中CPU 40获得这种否定结果,则其移至步骤SP7。以此方式,如果当在右壳2和左壳3彼此分离的情况下操作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 时而将右壳2和左壳3彼此连接,则CPU 40可以在用户未对操作单元44进行操作的情况 下执行各种控制。[1-5实施例的操作和有利效果]基于上述配置,当使用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时,配备有右耳机4的右壳2以及配备 有左耳机5的左壳3可以彼此分离,并且右耳机4和左耳机5可以分别安装在右外耳和左 外耳上。如果在此状态对操作单元44进行操作,则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响应于该操作而从 断电状态转换为通电状态。另外,其可以再现音乐数据并且从右耳机4和左耳机5输出立 体声音乐,以允许用户收听音乐。当未使用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并且将右耳机4和左耳机5从右外耳和左外耳移除 时,可以通过右壳2和左壳3经由吸引板20和磁体30的连接而将其包封为紧凑的尺寸。在通电状态下,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检测右壳2和左壳3是否彼此连接。如果检 测到右壳2和左壳3的连接,则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从通电状态自动转换为断电状态。另外,如果在右壳2和左壳3的连接时刻再现音频数据(音乐数据和指南数据), 则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强行停止音频数据的再现,此后从通电状态转换为断电状态。因此,当结束了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的使用时或者当携带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时, 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可以仅通过经由吸引板20和磁体30将右壳2和左壳3彼此连接以使 得将其包封为紧凑的尺寸,来自动执行用于停止音频数据的再现以及从通电状态到断电状 态的转换的控制,而无需操作单元44的任何操作。因此,例如当将右耳机4和左耳机5从右外耳和左外耳移除并且右壳2和左壳3彼此连接时,即使用户忘记输入再现停止命令或断电命令,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也可以强行停止再现。此外,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此时也可以转换到断电状态。结果,可以防止电池 43的无用功耗。基于上述配置,一旦检测到配备有操作单元44的右壳2和配备有左耳机5的左壳 3经由吸引板20和磁体30的连接时,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执行用于从通电状态自动转换为 断电状态的控制,并且执行用于强行停止音频数据的再现并且此后从通电状态转换到断电 状态的控制。由于该特征,因此当结束了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的使用时或者当携带耳机集成再 现装置1时,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可以仅通过右壳2和左壳3的连接来自动执行通常要求 操作单元44的操作的控制。因此,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操作单元44的 操作,并且增强可用性。此外,即使当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响应于转点通25的短按压操作从断电状态转换 为通电状态时,如果在该时刻检测到右壳2和左壳3的连接,则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执行用 于从通电状态立即转换为断电状态的控制。因此,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执行用于基本上使 得不能进行操作单元44的操作的控制。因此,即使当在右壳2和左壳3彼此连接的情况下携带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以使 其放置在包或衣服口袋中的同时错误地操作了操作单元44,也可以防止电池43的电源由 于再现等的执行而被无用地消耗。此外,同样当在右壳2和左壳3彼此连接的情况下错误地操作了操作单元44时 (例如,当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被手握持以用于其位置的改变时),也可以防止电池43的电 源由于再现等的执行而被无用地消耗。另外,在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中,将剩余量通知发光器27提供在右壳内表面2A 上,当右手握持的右壳2和左手握持的左壳3从右外耳和左外耳移除并且彼此连接时,右壳 内表面2A方位朝向用户的脸部。此外,当检测到右壳2和左壳3的连接时,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控制剩余量通知发 光器27,并且在该时刻使得其根据电池43的剩余量进行发光。因此,当右手握持的右壳2和左手握持的左壳3从右外耳和左外耳移除并且彼此 连接时,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可以在此时通过剩余量通知发光器27向用户精确地通知电池 43的剩余量。<2.其它实施例〉[2-1 另一实施例 1]在上述实施例中,如果当在通电状态下再现音乐数据Dl时检测到右壳2和左壳3 的连接,则CPU 40执行用于停止再现并且此后从通电状态转换为断电状态的控制。然而,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而是,如果当在通电状态下再现音乐数据Dl时检 测到右壳2和左壳3的连接,则CPU 40可以在保持通电状态的情况下执行用于持续音乐数 据Dl的再现并且调高立体声音乐的音量的控制。通过该配置,当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从右外耳和左外耳移除并且右壳2和左壳3 彼此连接时,右耳机4和左耳机5可以用作用于允许用户收听立体声音乐的立体声扬声器。另外,在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中,可以将显示器提供在右壳2和左壳3中的至少一个上。此外,当检测到右壳2和左壳3的连接时,CPU 40可以在保持通电状态的情况下执 行用于将各条信息显示在显示器上的控制。也就是说,在具有该配置的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的情况下,虽然将其安装在右外 耳和左外耳上,但是由于用户不能直接观看显示器,因此显示器保持为关闭状态。在具有该配置的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中,当检测到右壳2和左壳3的连接时,可以 将与在该时刻再现的音乐数据Dl有关的各条信息(诸如音乐标题、艺术家名字、以及类别 名称)显示在显示器上。另外,在具有该配置的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中,例如,当在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连 接到外部装置的情况下检测到右壳2和左壳3的连接时,可以将指示在外部装置的控制下 所执行的处理的内容和处理的状态(诸如音乐数据Dl的存储、电池43的充电等)的信息 显示在显示器上。通过这种配置,当右壳2和左壳3彼此连接时,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可以基于显示 器上的显示内容向用户通知各条信息,而无需用户对于操作单元44的具体操作。[2-2 另一实施例 2]在上述实施例中,当检测到右壳2和左壳3的连接时,执行预定控制。然而,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而是CPU 40可以响应于对于右壳2和左壳3的分 离的检测而执行预定控制。例如,在具有该配置的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中,当CPU 40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而停 止音乐数据Dl的再现或者强行停止再现时(如上所述),指示直到再现被停止为止所采用 的再现模式和再现顺序的再现相关信息、再现被停止的音乐数据Dl的标识信息等被存储 在ROM 41中。在具有该配置的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中,当检测到右壳2和左壳3的分离时,CPU 40可以基于再现相关信息而从前一时间停止再现的音乐数据Dl开始(重新开始)自动再 现。可替换地,在具有该配置的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中,可以从再现顺序指定列表开 始处的音乐数据Dl或新判断的扰乱再现顺序开始处的音乐数据Dl开始自动再现,而无需 使用再现相关信息。具有该配置的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还可以响应于对于右壳2和左壳3的分离的检 测而立即开始音乐数据Dl的再现。具有该配置的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还可以考虑到从右壳2和左壳3的分离时刻到 安装在右外耳和左外耳上的时刻的时间段,开始从检测到右壳2和左壳3的分离的时刻起 经过预定时间处的音乐数据Dl的再现。[2-3 另一实施例 3]在上述实施例中,当检测到右壳2和左壳3的连接时,使得不能进行与音乐数据Dl 的再现有关的操作单元44的所有操作。然而,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而是当检测到右壳2和左壳3的连接时,可以使得 不能进行包括用于输入通电命令的操作单元44的操作在内的所有操作(即,对于操作单元 44的所有操作输入)。在具有该配置的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中,在右壳2和左壳3彼此连接的同时,即使当操作单元44(即,转点通25)被操作用于输入通电命令(即,执行转点通25的短按压操 作)时,操作状态也不转换到通电状态。因此,在具有该配置的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中,即使当在右壳2和左壳3彼此连接 的同时而将操作单元44操作用于输入通电命令时,也可以避免电池43的功耗。[2-4 另一实施例 4]
在上述实施例中,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耳机装置和再现装置应用于以上针对图 1至图31所描述的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然而,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而是可以将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具有两个壳并且 不仅再现音频数据而且再现任何各种内容数据(诸如,视频音频数据、照片图像数据以及 电视广播节目数据)的再现装置。此外,还可以将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具有任何其它各种配置的耳机集成再现装 置,诸如通过将具有两个壳的耳机装置与能够再现各种内容数据的再现装置集成而形成的 耳机集成再现装置。此外,还可以将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而连接到具有任何 其它各种配置的外部再现装置(诸如以计算机、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游戏机为 代表的信息处理装置;以硬盘记录器、电视接收机以及数码摄像机为代表的记录和再现装 置)的耳机装置。[2-5 另一实施例 5]在上述实施例中,以上针对图1至图31所描述的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中的CPU 40 根据预先在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中的ROM 41中所存储的操作控制程序来执行以上针对图 31所描述的操作控制处理的过程RTl。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此,而是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可以通过记录了操作 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来安装操作控制程序,并且CPU 40可以根据所安装的操 作控制程序执行以上针对图31所描述的操作控制处理的过程RT1。可替换地,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可以通过利用有线或无线通信介质(诸如局域网、 因特网或数字卫星广播)从外部安装操作控制程序。作为用于将操作控制程序安装到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中并且将程序设置为可执 行状态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例如,可以采用如同软盘那样的封装介质。可替换地,作为用于将操作控制程序安装到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中并且将程 序设置为可执行状态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例如,可以采用如同致密盘-只读存储器 (CD-ROM)那样的封装介质。进一步可替换地,作为用于将操作控制程序安装到耳机集成再现装置1中并且将 程序设置为可执行状态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例如,可以采用如同数字多功能盘(DVD) 那样的封装介质。此外,作为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不仅可以采用封装介质,而且可以采用临时或永 久记录各种程序的半导体存储器、磁盘等。另外,可以将有线或无线通信介质(诸如局域网、因特网或数字卫星广播)用作被 配置为将操作控制程序记录在这些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的部分。可替换地,可以将任何各种通信接口(诸如路由器和调制解调器)用作被配置为将操作控制程序记录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的部分。[2-6 另一实施例 6]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两个壳,采用了以上针对图1至图31所描述的均由具有基 本上弓形的长框形成的并且配备有道型的右耳机4和左耳机5的右壳2和左壳3。然而,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而是可以广泛采用具有其它各种配置的两个壳,诸 如配备有内耳型或耳钩型的右耳机和左耳机的两个柱形或盘形壳、以及由耳钩型的耳机的 主体所形成的两个壳。[2-7 另一实施例 7]在上述实施例中,将以上针对图1至图31所描述的吸引板20和磁体30用作用于 将两个壳彼此连接的连接部分。
然而,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而是可以广泛采用具有其它各种配置的连接部分, 诸如在右壳2和左壳3周围的任何各种位置处提供的且具有内配合(fit-in)结构的连接 部分。[2-8 另一实施例 8]在上述实施例中,将以上针对图1至图31所描述的具有磁传感器60的检测器33 用作用于检测两个壳经由连接部分的连接的检测器。然而,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而是可以广泛采用具有其它各种配置的检测器,诸 如推动式按钮开关和光电开关。[2-9 另一实施例 9]在上述实施例中,将以上针对图1至图31所描述的CPU 40用作在检测器检测到 两个壳的连接时执行预定控制的控制器。然而,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而是可以广泛采用具有其它各种配置的控制器,诸 如微处理器。[2-10 另一实施例 10]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操作单元,采用以上针对图1至图31所描述的提供在右壳 2上的具有音量调节键24、转点通25和再现顺序切换开关26的操作单元44。然而,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而是可以广泛采用具有其它各种配置的操作单元, 诸如除了或代替音量调节键24、转点通25和再现顺序切换开关26,具有操纵杆、再现模式 切换开关等且被提供在右壳2或左壳3上的操作单元;以及与右壳2和左壳3分离地提供 的且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而连接到右壳2和左壳3的操作单元。[2-11 另一实施例 11]在上述实施例中,将以上针对图1至图31所描述的左壳3中提供的电池43用作 电池。然而,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而是可以广泛采用在其它各种位置处提供的电池, 诸如在右壳2或头带6中提供的电池。[2-12 另一实施例 12]在上述实施例中,将以上针对图1至图31所描述的提供在右壳2上的剩余量通知 发光器27用作被提供在两个壳中的至少一个上且用于通知电池的剩余量的通知部分。然而,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而是可以广泛采用其它各种通知部分,诸如提供在左壳上的剩余量通知发光器以及提供在右壳2或左壳3上的显示器。[2-13 另一实施例 13] 在上述实施例中,将以上针对图1至图31所描述的CPU 40用作基于对于操作单 元的操作输入来再现存储介质中所存储的音频数据的再现单元。然而,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而是可以广泛采用具有其它各种配置的再现单元, 诸如数字信号处理器。[2-14 另一实施例 14]在上述实施例中,将以上针对图1至图31所描述的ROM 41用作存储音频数据的 存储介质。然而,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而是可以广泛采用其它各种存储介质,诸如可拆卸 地提供在再现装置中的半导体存储器以及提供在再现装置中的外部硬盘驱动器中的硬盘。本发明实施例可以用于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而连接到再现装置的耳机装置 以及耳机集成再现装置。本申请包含与2008年12月26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 JP2008-334943中公开的主题有关的主题,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取决于设计需求以及其它因素,可以出现各种修改、组 合、部分组合和变更,只要其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即可。
权利要求
一种耳机装置,包括两个壳;连接部分,被配置为将所述两个壳彼此连接;检测器,被配置为检测所述两个壳经由所述连接部分对于彼此的连接;以及控制器,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检测器检测到所述两个壳对于彼此的连接,执行预定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响应于所述检测器检测到所述两个壳对于彼此的连接而执行控制,以使得 用于再现音频数据的外部再现装置停止所述音频数据的再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器响应于所述检测器检测到所述两个壳彼此分离而执行控制,以使得所述再 现装置开始所述音频数据的再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在从所述检测器检测到所述两个壳彼此分离经过预定时间执行控制,以使 得所述再现装置开始所述音频数据的再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装置,还包括 操作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器响应于所述检测器检测到所述两个壳对于彼此的连接而使得不能进行输 入到所述操作单元的操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装置,还包括 电池;以及通知部分,被配置为被提供在所述两个壳中的至少一个上,并且功能是通知电池的剩 余量,其中,所述控制器响应于所述检测器检测到所述两个壳对于彼此的连接而使得所述通知部 分发布所述电池的剩余量的通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装置,其中,所述通知部分被提供在与提供容纳耳机驱动器的驱动器外壳的表面相同的所述两个 壳中的至少一个的表面上。
8.一种再现装置,包括 两个壳;操作单元;再现单元,被配置为基于输入到所述操作单元的操作,再现存储介质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连接部分,被配置为将所述两个壳彼此连接;检测器,被配置为检测所述两个壳经由所述连接部分对于彼此的连接;以及 控制器,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检测器检测到所述两个壳对于彼此的连接,执行预定控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再现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响应于所述检测器检测到所述两个壳对于彼此的连接而使得所述再现单元停止所述音频数据的再现。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再现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响应于所述检测器检测到所述两个壳彼此分离而使得所述再现单元开始 所述音频数据的再现。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再现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在从所述检测器检测到所述两个壳彼此分离经过预定时间使得所述再现 单元开始所述音频数据的再现。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再现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响应于所述检测器检测到所述两个壳对于彼此的连接而使得不能进行输 入到所述操作单元的操作。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再现装置,还包括电池;以及通知部分,被配置为被提供在所述两个壳中的至少一个上,并且功能是通知电池的剩 余量,其中,所述控制器响应于所述检测器检测到所述两个壳对于彼此的连接而使得所述通知部 分发布所述电池的剩余量的通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再现装置,其中,所述通知部分被提供在与提供容纳耳机驱动器的驱动器外壳的表面相同的所述两个 壳中的至少一个的表面上。
全文摘要
在此公开了耳机装置,其包括两个壳;连接部分,被配置为将所述两个壳彼此连接;检测器,被配置为检测所述两个壳经由所述连接部分对于彼此的连接;以及控制器,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检测器检测到所述两个壳对于彼此的连接,执行预定控制。
文档编号G11B19/02GK101848406SQ20091026564
公开日2010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6日
发明者增山彻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