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器材中电路基板与转换器所使用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0381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通讯器材中电路基板与转换器所使用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来连接通讯器材中电路基板与转换器所使用的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使行动电话中的电路基板与转换器长期保持稳定的电性接触,并可微型化的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是以台湾新型专利申请案第88216531号为基础的后续申请。
上述专利申请案所揭示的连接器的确具有接触稳定、使用寿命长、构造简单、体积微型化和成本降低等优点;不过,该连接器仍具有若干缺点待克服。


图1、图2所示,仅有一个螺旋构成第二螺圈部42端面421。因此,端面421相对于电路基板5略呈倾斜,造成导电弹性体4与电路基板5之间的焊接性不够理想。此为第一个缺点。另一个缺点是当连接器2在生产线(图中未示)上移动时,经常因为受到振动而使得其导电弹性体4顶部随机地插入位于前方的连接器2的导电弹性体4底部,影响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其原申请中存在的缺点,而申请一种通讯器材中电路基板与转换器所使用的连接器,使其焊接更加牢固,并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通讯器材中电路基板与转换器所使用的连接器,用于连接该电路基板与该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基板上设有至少一第一导电装置,该转换器上设有至少一第二导电装置,该连接器是包括
一绝缘基座,设有至少一贯穿孔;至少一导电弹性体,插设于该至少一贯穿孔中,其一端是突出该贯穿孔而可固定地与该第一导电装置电性连接,另一端则突出该贯穿孔而可压缩地持续与该第二导电装置呈电性接触;该连接器的特征在于该导电弹性体另包含由数个螺旋所形成的第一螺圈部,一端具有端面;和由数个螺旋所形成的第二螺圈部,一端具有端面;而另一端则与该第一螺圈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通讯器材中电路基板与转换器所使用的连接器,其中形成第一螺圈部的螺旋的直径由端面间开始渐增,形成第二螺圈部的螺旋的直径则维持一定,且第二螺圈部在端面处另设有至少一个直径小于该第一螺圈部端面的直径的螺旋。
前述的通讯器材中电路基板与转换器所使用的连接器,其中具有一对导电弹性体,且其中该绝缘基座为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贯穿孔的弧形塑胶构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讯器材中电路基板与转换器所使用的连接器,采用上述结构,可使行动电话中的电路基板与转换器长期工作更加稳定,且使用性能提高,同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为在先申请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的连接器安装于电路基板与转换器之间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4为图3中的连接器安装于电路基板与转换器之间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3中的导电弹性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3中的导电弹性体的侧视图。
图7为显示导电弹性体底面的仰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通讯器材中电路基板与转换器所使用的连接器,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2包括绝缘基座3和一对导电弹性体4。
绝缘基座3为一个两端略呈半圆形的弧形塑胶构件。绝缘基座3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直径一定的贯穿孔30。
如图5所示,导电弹性体4为单一螺圈弹簧,其包含第一螺圈部41以及与第一螺圈部41连接的第二螺圈部42。第一螺圈部41和第二螺圈部42皆由数个螺旋所形成,前者的一端具有端面411,而后者的一端具有端面421。形成第一螺圈部41的螺旋的直径R1由端面411开始渐增,于与第二螺圈部42连接处在到最大会值R1M,故第一螺圈部41的形状呈现出顶面直径为R1m,而底面直径为R1M的推拔(taper)。形成第二螺圈部42的螺旋的直径R2则维持定值R1M,但是直径R2必须等于或略大于贯穿孔30。如此,导电弹性体4可以由其自身的弹性定位于贯穿孔30内。此外,第二螺圈部42在端面421处设有若干个直径R2m小于R1M的螺旋。如此,导电弹性体4的顶部便无法插入另一个导电弹性体4的底部。
我们只要将一对导电弹性体4穿过分别位于绝缘基座3两端的贯穿孔30,即可完成连接器2。
电路基板5设有两个对应于导电弹性体4的第一导电装置50,第一导电装置50连接于位在电路基板5上的电路路径5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装置50为两个环状的锡导电区。请参阅图7所示,相对于在先申请,本新型的电导弹性体4的第二螺圈部42端面421增设若干螺旋,所以其共面性(coplanarity)较佳。因此,连接器2与电路基板5之间的焊接性(solderability)可获得改善,如图4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转换器6是为一扩音器,其设有两个对应于导电弹性体4的第二导电装置60。第二导电装置60为设在转换器6周缘的金属片,而两金属片之间则形成一凹口61。第二导电装置60以其底面600与导电弹性体4直接接触。
很显然,本后续申请成功地克服在先申请的缺点,具有增进的功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通讯器材中电路基板与转换器所使用的连接器,用于连接该电路基板与该转换器,该电路基板上设有至少一第一导电装置,该转换器上设有至少一第二导电装置,该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基座,设有至少一贯穿孔;至少一导电弹性体,插设于该至少一贯穿孔中,其一端是突出该贯穿孔而可固定地与该第一导电装置电性连接,另一端则突出该贯穿孔而可压缩地持续与该第二导电装置呈电性接触;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弹性体另包括由数个螺旋所形成的第一螺圈部,一端具有端面;和由数个螺旋所形成的第二螺圈部,一端具有端面;而另一端则与该第一螺圈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器材中电路基板与转换器所使用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形成第一螺圈部的螺旋的直径由端面间开始渐增,形成第二螺圈部的螺旋的直径则维持一定,且第二螺圈部在端面处另设有至少一个直径小于该第一螺圈部端面的直径的螺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讯器材中电路基板与转换器所使用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对导电弹性体,且其中该绝缘基座为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贯穿孔的弧形塑胶构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来连接通讯器材中的电路在板与转换器的连接器。连接器包括绝缘基座和至少一导电弹性体,绝缘基座设有至少一贯穿孔,而导电弹性体插设于贯穿孔中。导电弹性体的一端突出贯穿孔而可固定地与第一导电装置产生电性连接,另一端突出贯穿孔而可压缩地持续与第二导电装置呈电性接触。导电弹性体另包含由数个螺旋所形成的第一螺圈部,和由数个螺旋所形成的第二螺圈部。第二螺圈部端面设有至少一个直径小于第一螺圈部端面的直径的螺旋。
文档编号H01R33/00GK2457761SQ00257659
公开日2001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0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00年10月30日
发明者简敏隆 申请人:连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