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对板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87021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板对板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板对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及图2,是为一种习知的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其是用以连接两块电路板,其包括有一母座体10,其设有一中间部11及周侧部12,该中间部11与周侧部12之间形成二凹部13,周侧部12设有间隔排列的母端子迫紧槽14,中间部11的两侧设有间隔排列的母端子活动槽15。
多个母端子17,其是组装于该母座体,其是以金属片下料形成有一弹臂18,其由下而上弯曲,其可于该母端子活动槽15弹动且设有一接点19凸出该母端子活动槽15外;一固定部21,其是由下而上延伸,其插入母端子迫紧槽14固定;及一接脚部20,其与固定部成垂直而呈水平伸出母座体10外。
一公座体23,其中间设有一凹部24,其两侧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公端子槽25,其与母座体10组合时其两侧套入母座体10的两凹部13,而母座体的中间部11则套入公座体中间的凹部24。
多个公端子28,其是组装于该公座体23的公端子槽25,其是以金属片弯折形成有一固定部29,其是插入公端子槽25固定;一接触片30,其是连接于固定部29一端,其由下而上叠合于固定部29;及一接脚部31,其是连接于固定部29另一端并呈水平伸出公座体23外。
请参阅图2,公座体23与母座体10接合后,母端子17的接点19弹性接触公端子28的接触片30而呈电连接状态,如此公端子的接脚部31连接A电路板33,而母端子的接脚部20连接B电路板34,即使A电路板33及B电路板34成电连接。
上述习知的板对板的电连接器仍有以下缺点1.母端子是以下料方式制成,并非设计成连续弯折型态,故制成的端子呈散片型式,无法依端子间距排列成连续端子型式,如此端子不仅在端子制造上甚为耗费材料且以散片方式组装甚为耗工。
2.公端子不具有弹性,公、母端子接触的弹性是来自母端子,如此的连接不佳,因若母端子弹性疲乏则产生接触不良状况。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可使公、母座体具有良好的电连接效果,可避免公、母端子产生弹性疲劳,可使组装方便及节省母端子的材料,又可使公座体连接电路板时,公端子不能连同电路板由上方脱离公座体。
为达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其包括有一母座体、一公座体、多个母端子、多个公端子;其特征在于该母座体中间形成一凹部,其至少一侧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母端子槽;该多个母端子是组装于该母座体的母端子槽,该母端子是以金属片弯折成,该母端子包括一弹臂,该弹臂可弹动地设于该母端子槽内且设有一接点凸出该母端子槽外;一固定部,该固定部是固定于母端子槽内;及一接脚部,该接脚部是伸出该母座体外;该公座体是组装于该母座体的凹部,其至少一侧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公端子槽,该公端子槽的下段向内凹形成一凹槽;及该多个公端子,是组装于该公座体的公端子槽,该公端子是以金属片弯折成,该公端子包括有一弹臂,该弹臂可弹动地设于该公端子槽内且设有一接点凸出该公端子槽外,该公端子相反于该接点的凸出方向设有一凸出的圆弧部,该圆弧部位于公端子槽的凹槽,该公端子的接点与母端子的弹臂电连接;一固定部,该固定部是固定设于该公端子槽;及一接脚部,其是伸出该公座体外。
较佳地,该公端子的固定部凸出设一弹性卡片,该弹性卡片与该公端子槽抵紧固定。
较佳地,该公端子的弹臂的圆弧部是凸出固定部一侧超过1/4圆。
较佳地,该母端子槽设有挡壁而将该母端子槽分隔成活动槽和迫紧槽;该母端子的弹臂是由下而上延伸地设于该活动槽,该母端子的固定部包括对折叠合的第一片及第二片,该第一片及第二片由下而上延伸并插入该迫紧槽迫紧固定,该第一片的下端连接该弹臂,该第二片的下端连接该接脚。
较佳地,该母端子的接脚部呈水平伸出母座体外,该公端子的接脚部呈水平伸出公座体外。
较佳地,该母端子的固定部凸出设一弹性卡片,该弹性卡片卡抵于母端子槽内固定。
较佳地,该母端子的弹臂的未端向该挡壁弯折接近,该公端子的弹臂的末端接近该公端子的固定部。这样公、母端子的弹臂不致因过量压缩而产生弹性疲劳或是变形。
另,公端子的弹臂的接点位于该母端子的弹臂的接点下方,如此故当公、母座体要相互拉拔分开时,公端子凸出的接点与母端子凸出的接点当要分开时会相互干涉,需有相当的拉拔力才会分离,故两者具有良好的连接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优点和特色由以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并参考图式当可更加明白。

图1是习知电连接器的剖视分解示意图。
图2是习知电连接器的使用状态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组合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母座体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公座体倒置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图4、图5,本实用新型是包括有一母座体40、多个的母端子50、一公座体60、及多个的公端子70,其中请配合参阅图6,母座体40的中间形成一凹部41,其两侧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母端子槽42,母端子槽42设有挡壁43而分隔成活动槽44和迫紧槽45,另其上面于两端各形成一低面46。
多个母端子50是组装于该母座体40的母端子槽42,其是以金属片弯折形成有一弹臂51,其由下而上延伸并于该活动槽44弹动,其接近未端52设有一接点53凸出该母端子槽的活动槽44外,其未端52向该挡壁43弯折接近;一固定部54,其包括有对折叠合的第一片55及第二片56,其由下而上延伸并插入该迫紧槽45迫紧固定,该第一片55的下端连接该弹臂51,第二片56被刺破冲压出一凸出的弹性卡片57藉以与迫紧槽45抵紧卡定;及一接脚部58,其是连接于固定部54的第二片56下端,其呈水平延伸出母座体40外。
请配合参阅图7,公座体60是组装于母座体40的凹部41,其两侧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公端子槽61,该公端子槽61的下段向内凹形成一凹槽62,其两端设有耳凸63,该两凸耳63则接合于母座体40两端的低面46。
多个公端子70是组装于该公座体60的公端子槽61,其是以金属片弯折形成有一弹臂71,其可于该公端子槽61弹动且设有一接点72凸出该公端子槽61外,其相反于该接点72的凸出方向设有一凸出的圆弧部73,该圆弧部73超出1/4圆且容纳于公端子槽61的凹槽62,该接点72与母端子50的弹臂51电连接,并位于母端子的接点53下方;一固定部74,其是与公端子槽61固定,其刺破冲压出一凸出的弹性卡片75藉以与公端子槽61抵紧固定,该圆弧部73较固定部偏向内而位于凹槽62;及一接脚部77,其是呈水平伸出公座体60外。
请参阅图8,公座体60与母座体40接合后,公端子70的接点72弹性接触母端子50的弹臂51并位于接点53下方,如此公端子的接脚部77连接A电路板33,而母端子的接脚部58连接B电路板34,即使A电路板33及B电路板34成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母端子50的固定部54是以对折叠合的第一片55及第二片56形成,在设计上母端子50可以金属片弯折形成,故可依端子间距排列成连续端子型式,如此端子不仅在端子制造上甚为节省材料且可整排组装于母座体,较为省工。
2.公端子70的弹臂71具有一向固定部74内侧凸出的圆弧部73,如此可增长弹臂71的长度而能具有良好的弹性,是以弹臂71不需形成很宽的绕圈即能有足够的弹性长度,因此弹臂71的未端78可很接近固定部74,可藉以保护端子,公端子70的弹臂不致因过量压缩而产生弹性疲泛或是变形。
3.母端子40的弹臂的未端52是弯折接近挡壁43,可藉以保护母端子40,母端子40的弹臂不致因过量压缩而产生弹性疲泛或是变形。
4.公端子和母端子两者皆有良好的弹性,故两者电连接非常确实,且两者均不致因过量压缩而产生弹性疲泛或是变形,故可确保电连接的可靠度。
5.请参阅图8,公端子70凸出的接点72是位于母端子50凸出的接点53的下方,请参阅图9,故当公、母座体要相互拉拔分开时,公端子70凸出的接点72与母端子50凸出的接点53当要分开时会相互干涉,需有相当的拉拔力才会分离,故两者具有良好的连接效果。
6.公端子70是由下而上组装入公座体60,故如图8所示,公端子的接脚77连接A电路板33时,公端子70不能连同A电路板33由上方脱离公座体60。
在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所提出的具体的实施例仅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而并非将本实用新型狭义地限制于该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可作种种变化实施。
权利要求1.一种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其包括有一母座体、一公座体、多个母端子、多个公端子;其特征在于该母座体中间形成一凹部,其至少一侧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母端子槽;该多个母端子是组装于该母座体的母端子槽,该母端子是以金属片弯折成,该母端子包括一弹臂,该弹臂可弹动地设于该母端子槽内且设有一接点凸出该母端子槽外;一固定部,该固定部是固定于母端子槽内;及一接脚部,该接脚部是伸出该母座体外;该公座体是组装于该母座体的凹部,其至少一侧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公端子槽,该公端子槽的下段向内凹形成一凹槽;及该多个公端子,是组装于该公座体的公端子槽,该公端子是以金属片弯折成,该公端子包括有一弹臂,该弹臂可弹动地设于该公端子槽内且设有一接点凸出该公端子槽外,该公端子相反于该接点的凸出方向设有一凸出的圆弧部,该圆弧部位于公端子槽的凹槽,该公端子的接点与母端子的弹臂电连接;一固定部,该固定部是固定设于该公端子槽;及一接脚部,其是伸出该公座体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公端子的固定部凸出设一弹性卡片,该弹性卡片与该公端子槽抵紧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公端子的弹臂的圆弧部是凸出固定部一侧超过1/4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母端子槽设有挡壁而将该母端子槽分隔成活动槽和迫紧槽;该母端子的弹臂是由下而上延伸地设于该活动槽,该母端子的固定部包括对折叠合的第一片及第二片,该第一片及第二片由下而上延伸并插入该迫紧槽迫紧固定,该第一片的下端连接该弹臂,该第二片的下端连接该接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母端子的弹臂的未端向该挡壁弯折接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母端子的接脚部呈水平伸出母座体外,该公端子的接脚部呈水平伸出公座体外。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母端子的固定部凸出设一弹性卡片,该弹性卡片卡抵于母端子槽内固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公端子的弹臂的接点位于该母端子的弹臂的接点下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公端子的弹臂的末端接近该公端子的固定部。
专利摘要一种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其包括有一母座体、一公座体、多个母端子、多个公端子;该母座体中间形成一凹部,其至少一侧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母端子槽;该多个母端子是组装于该母座体的母端子槽,该母端子包括一设于该母端子槽内的弹臂,一固定于母端子槽内的固定部及一接脚部;该公座体是组装于该母座体的凹部,其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公端子槽,该公端子槽的下段向内凹形成一凹槽;该公端子组装于该公端子槽,该公端子包括一弹臂、一固定部及一接脚部。本实用新型可使公、母座体具有良好的电连接效果,可使组装方便及节省母端子的材料。
文档编号H01R12/71GK2672905SQ20032010086
公开日2005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22日
发明者蔡周旋 申请人:蔡周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