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型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29587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扁平型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扁平型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扁平型电路基板,可挠性印刷基板(FPC)、扁平电缆等为众所皆知。作为将该扁平型电路基板连接于连接对象构件、例如其它电路基板的电连接器,例如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连接器为众所皆知。
此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如图6所示,被壳体50所保持的端子60通过将金属板在维持其板面的状态下进行冲压等加工而被赋予形状,具有平行的2个腕体61、62,这些腕体在中间位置被连接部63连接成一体。2个腕体61、62在一端侧具有突出状的接触部64、65,该突出状的接触部64、65具有互为相对的圆弧的,在另一端侧,一个腕体62具有朝壳体外突出且与作为连接对象构件的上述其它电路基板连接的连接部66,另一腕体61在被转动构件70加压时可弹性挠曲。此转动构件70在其圆弧状突出部70被上述腕体62支承而可自由转动,且具有在朝图标A方向被转动操作时与该腕体61抵接、从而将上述腕体61的右方自由端朝上方举起的压接部。
采用此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时,在将扁平型电路基板F插入上述2个腕体61、62各自的接触部64、65之间后,通过使上述转动构件70朝图标A方向转动,使上述腕体61的右侧自由端以朝上方举起的方式弹性挠曲变形。当右侧自由端朝上方被举起时,腕体61即以中间部的连接部63为支点移位成杠杆状,左侧的接触部64朝下方被压下。于是,扁平型电路基板F被夹压保持于接触部64、65间,同时,例如形成于上面的电路部F1便经由上述端子60而与其它电路基板电性连接。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047862号上述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的2个腕体61、62的接触部64、65虽由腕体突出,但其前头部带有圆弧,所以使扁平型电路基板F的两面变得受到损伤。但由于此接触部64、65较大,且具有圆弧,故当有意外的拔出力作用于扁平型电路基板F时,有时容易脱落。
扁平型电路基板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面(图中为上方的面)上形成有电路部F1,而在另一面,为了使扁平型电路基板的插入性良好,设有以聚醯亚胺等所形成的补强薄膜(补强板),此面即使承受损伤也不会有任何妨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开发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扁平型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利用扁平型电路基板上未形成电路部的面而可靠地防止该扁平型电路基板脱落。
本发明的扁平型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的端子是在维持金属板板面的状况下对该金属板加工后获得的,多个端子在与上述板面呈直角的方向上隔着间隔被壳体保持,该端子在大致平行的2个腕体的互为相对的边缘形成突出部,通过对端子施加外力而使2个腕体的突出部彼此间距离弹性地缩小,由此而在上述突出部彼此间夹持扁平型电路基板,以将该扁平型电路基板与端子电性连接。
在本发明的该电连接器上,至少一个腕体的突出部形成尖锐部。
采用本发明,对于扁平型电路基板的面,在设有补强薄膜(补强板)而未形成电路部的面或区域,上述端子的尖锐部尖锐地刺入,可确实地阻止扁平型电路基板脱落。
扁平型电路基板往往在一面形成电路部,而另一面则不形成电路部,补强薄膜(补强板)的面直接露出。或者,即使在一面形成电路部,在其周围也有不存在电路部的区域。而在本发明中,上述端子的尖锐部是在这种不存在电路部的面或区域咬入扁平型电路基板的补强薄膜(补强板)的面。因此可确实地防止扁平型电路基板的脱落。
在本发明中,若尖锐部由分别位于扁平型电路基板的插入方向前方与后方的前缘与后缘形成,且后缘侧的扁平型电路基板的面与上述前缘之间的角呈锐角,则当拔出方向的外力作用于扁平型电路基板时,上述尖锐部会进一步加大对扁平型电路基板的面的咬入程度。
在本发明中,亦可做成下述结构一个腕体的突出部具有圆弧,而另一个腕体的突出部形成锐角部,将上述一个腕体的突出部作为与电路部接触的接触部,使另一个腕体的突出部在不存在电路部的部位咬入。两者相互协调,能够确保接触压力与咬入力。
在本发明中,不必使所有端子的突出部形成尖锐部,多个端子能够配置成一个腕体的突出部形成尖锐部的端子与未形成尖锐部的端子混合。
在本发明中,最好是2个腕体的突出部在扁平型电路基板的插入方向位于相同位置。这样,对2个腕体的突出部间的扁平型电路基板施加的力量直接地相互配合,不会因扁平型电路基板挠曲而导致脱离,可确实地获得接触力或咬入力。
在本发明中,通过在一个突出部上且在扁平型电路基板插入方向的不同的位置上形成多个尖锐部,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扁平型电路基板脱落。又,可将每一个尖锐部的应力抑制得较低,所以该尖锐部的损伤比率也降低。且,即使形成有尖锐部的腕体与另一个腕体的突出部之间在上述插入方向的位置关系上有些偏移,上述尖锐部也能与上述另一个腕体的突出部有效地相互配合。
发明效果如上所述,本发明考虑到多数扁平型电路基板仅在一个面具有电路部,另一个面则不使用,且具有补强薄膜(补强板),而且即使在上述一个面上形成有电路基板,在其周围也有不存在电路部的区域,在这些面或区域,即使受损伤也无妨,因此在与这些面或区域接触的突出部形成尖锐部,由于此尖锐部容易咬入上述扁平型电路基板的暴露的树脂面,因此可确实地防止扁平型电路基板脱落。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剖视图,显示加压构件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
图2是形成于图1的端子上、具有尖锐部的突出部的立体图。
图3是显示图1的连接器的加压构件到达关闭位置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针对端子的尖锐部而显示其它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是针对端子的尖锐部显示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6是显示以往连接器的剖视图。
主要符号说明1…壳体10…端子11、12…腕体(11上腕体、12下腕体)11A、12A…突出部12A-1…前缘12A-2…后缘F…扁平型电路基板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据图1至图5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由电气绝缘材料所构成的壳体1的图示剖面呈横长矩形,且沿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延伸,整体外形大致呈长方体。另外,被此壳体1保持的端子10是通过例如进行金属板的冲压加工所获得的。
上述壳体1如图1所示,具有上壁2与下壁3,此上壁2与下壁3在纸面的近侧与远侧通过侧壁连接,左右开口。在左侧形成供扁平型电路基板插入的第一开口4,而右侧则形成供端子10插入及加压构件20移动的第二开口5。此第二开口5在上壁2的右端侧还朝上方开口。
在上述上壁2的下面侧和在左右方向与此上壁2对应的下壁3的下面侧,分别与上壁2和下壁3一体地形成互为相对、呈梳齿状且具有沟槽部的端子保持壁2A、3A。端子保持壁2A、3A的左端侧具有便于扁平型电路基板插入的锥面部。在上述端子保持壁2A、3A上,互为相对地开口的沟槽部2B、3B贯通左右。通过位于上下方的沟槽部2B、3B保持1个端子10。
在壳体1的左右及上下的大致中央设有岛状的卡止壁6。
又,上述壳体1的下壁3的右端部的外壁为具有锥面状的台阶状,形成薄壁部3C。
端子10如上所述,通过将金属板进行例如冲压加工而制作,其形状为大致呈横H字形,具有大致呈平行的上腕体11与下腕体12以及在中间部将这些腕体连接的连接部13。
上腕体11与下腕体12的比连接部13更左侧的部分被收容于分别形成于壳体1的上壁2和下壁3的沟槽部2B、3B,而在左端互为相对地设置的突出部11A、12A比上述沟槽部2B、3B更突出。上侧的突出部11A在顶部带有圆弧,而下侧的突出部12A则形成鱼叉状的尖锐的尖锐部。此尖锐部的边缘如图2所示,沿端子的板厚方向直线状延伸。又,在上述下腕体12上,在上述突出部12A与连接部13之间,在靠近该连接部13的位置上设有卡止突出部12B。在将端子10插入壳体1后,下腕体12经过下壁3与卡止壁6而被压入,卡止突出部12B便咬入该卡止壁6,以防止脱落。
在下腕体12的右方,上腕体11延伸至第二开口5的边缘部附近,在其右端附近的下缘形成呈圆弧状凹部的凹湾部11B。凹湾部11B与后述的下腕体12的圆弧部12G配合而对在关闭位置及其附近位置的加压构件20进行转动支承。
下腕体12通过连接部12C和突出部12D而在比与上述上腕体11的凹湾部11B对应的位置更靠左侧的位置的范围形成凹状的转动支承部12E。此转动支承部12E的右端部形成圆弧部12G,该圆弧部12G作为凹部而具有与上述上腕体11的凹湾部11B的圆弧大致相同半径的圆弧,左端部具有若干圆弧度,中间部呈直线。上述转动支承部12E的左右长度设定成较该转动支承部12E与上腕体11的凹湾部11B间的距离更长。
上述连接部12C突出至壳体1外,并且在下方延伸至壳体1的下壁3的下面水平为止,在左缘形成有安装槽12F。在将端子10向壳体1插入安装时,此安装槽12F供壳体1的下壁3的薄壁部3C压入。
加压构件20在本实施例中与壳体1同样,由电气绝缘材料制成,呈杠杆状,在图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至少沿着端子10的整个排列范围延伸。该加压构件20在图1中,在下半部,在端子10的排列位置上形成承接该端子10的沟槽部21。各沟槽部21贯通左右,并且在各沟槽部21形成岛状的转动被支承部22,从而将互为相对的沟槽内侧面之间进行连接。该转动被支承部22在图1的状态下呈横长的长圆形的剖面状,被收纳在形成于上述端子10的下腕体12上的转动支承部12E内。特别是在转动被支承部22的右端侧,呈半圆的部分形成与上述转动支承部12E的右端部的圆弧部12G大致相同曲率半径,使上述加压构件20可在其中心C的周围转动。
上述加压构件20的上半部在图1中朝壳体1外向上突出而形成操作部23。
通过本实施例的连接器而连接的扁平型电路基板F如图3所示,在由绝缘材料所制作且具有可挠性的基层F1上具有用金属层形成的电路部F2,且在要插入连接器的前端部分(在图3中为右端部分)的下面安装有绝缘材的补强板(补强薄膜)F3。
这种结构的本实施例的连接器以下述要领组装和使用。
(1)首先,将多个端子10从壳体1的第二开口5插入该壳体1,将上腕体11收纳于沟槽部2B,而将下腕体12收纳于沟槽部3B。当下腕体12被压入时,如图1所示,其卡止突出部12B咬入壳体1的卡止壁6,以防止脱落。在该状态下,如图1所示,将加压构件20组装至端子10。此组装是以将加压构件20的岛状转动被支承部22置入所对应的各端子10的上腕体11与下腕体12的右部之间的方式来进行的。当进行此组装时,上述转动被支承部22收纳于端子的转动支承部12E。
(2)接着,将这样的连接器在上述加压构件20组装前或组装后安装至电路基板(未图示)。此时,端子10的连接部12C在其下边缘部锡焊连接于电路基板的对应电路部。
(3)然后,将加压构件20维持在如图1所示的垂直竖立的打开位置,将图3所示的扁平型电路基板F插入壳体的第一开口4。当插入至预定位置时,上述扁平型电路基板F的上面的电路部F2与形成于端子10的上腕体11、作为接触部的突出部11A轻微接触,下面侧的补强板F3则与形成于端子10的下腕体12、具有尖锐部的突出部12A轻微接触。
(4)最后,将上述加压构件20朝时钟方向转动成水平状,直到图3所示的关闭位置为止。一旦到达此关闭位置,加压构件20的转动被支承部22即成为纵长状。此呈纵长的转动被支承部22的纵长方向尺寸比图1的凹湾部11B、转动支承部12E间的间隔更大,故上述端子10的上腕体11在右端的凹湾部11B弹性挠曲变形,从而朝上方抬起。由此而在连接部13的左方使上腕体11利用杠杆原理而朝下方弹性挠曲变形。从而通过突出部11A而使扁平型电路基板F被强力地压在突出部12A上。由于突出部12A呈尖锐状,所以此突出部12A咬入扁平型电路基板F的补强板F3。于是,扁平型电路基板F与作为上述接触部的突出部11A强力地弹压接触而确实地电性连接,可对抗意外的拔出力而防止脱落。
但本发明不限于图1及图2所示的形态。
在图1至图3所示的形态中,在下腕体12上作为尖锐部而形成的突出部12A的前缘(位于扁平型电路基板的插入方向前方的边缘部)对扁平型电路基板大致呈直角,但亦可如图4所示,在前缘12A-1、后缘12A-2侧与扁平型电路基板的面之间形成锐角α。这样,当扁平型电路基板F意外地受到拔出力时,可进一步增强抗衡此拔出力的抗衡力。
而且尖锐部亦可如图5所示,在扁平型电路基板的插入方向设置多个。这样,因抗衡力被多个尖锐部所分散,所以对扁平型电路基板造成的损伤小,而且尖锐部的负荷小,受到损伤的可能性降低。
在本发明中,尖锐部是在冲压加工过程中以不同工序将前缘与后端成形,从而能够做成极为尖锐。
本发明不需要使所有的端子都具有尖锐部。可以仅在获得必要抗衡力所必须的数量的端子上形成尖锐部,而其它端子上则形成具有通常圆弧度的突出部。
又,亦在上腕体与下腕体双方都使用具有尖锐部的端子。由于扁平型电路基板的电路部不可能形成于基板的整个面上,所以若选定具有该尖锐部的端子的位置,以使上述尖锐部到达不存在电路部的部位,就能够使上腕体与下腕体双方都具有尖锐部。
上腕体的突出部与下腕体的突出部最好是在扁平型电路基板的插入方向且在相同位置上互为相对。这样,突出部彼此之间就不会受到扁平型电路基板的挠曲所导致的脱离的影响,可确保强力的夹持压力。
权利要求
1.一种扁平型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在维持金属板板面的状况下对该金属板加工后获得端子,多个端子在与上述板面呈直角的方向上隔着间隔被壳体保持,该端子在大致平行的2个腕体的互为相对的边缘形成突出部,通过对端子施加外力而使2个腕体的突出部彼此间的距离弹性地缩小,由此而在上述突出部彼此间夹持扁平型电路基板,以将该扁平型电路基板与端子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腕体的突出部形成尖锐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型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尖锐部在分别位于扁平型电路基板的插入方向前方和后方的前缘和后缘形成,后缘侧的扁平型电路基板的面与上述前缘之间的角呈锐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型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个腕体的突出部具有圆弧,而另一个腕体的突出部形成锐角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型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端子中,在一个腕体的突出部形成尖锐部的端子与未形成尖锐部的端子混合存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型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2个腕体的突出部在扁平型电路基板的插入方向位于相同位置。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扁平型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一个突出部上,在扁平型电路基板的插入方向且在不同的位置上形成多个尖锐部。
全文摘要
一种扁平型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在维持金属板板面的状况下对该金属板加工后获得端子(10),多个端子在与上述板面呈直角的方向上隔着间隔被壳体(1)保持,该端子(10)在大致平行的2个腕体(11、12)的互为相对的边缘形成突出部(11A、12A),通过对端子施加外力而使2个腕体的突出部彼此间的距离弹性地缩小,由此而在上述突出部彼此间夹持扁平型电路基板(F),以将该扁平型电路基板与端子(10)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腕体的突出部(12A)形成尖锐部。本发明的扁平型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可确实地防止扁平型电路基板意外脱落。
文档编号H01R13/11GK101030681SQ20071008583
公开日2007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7日
发明者高下理典 申请人: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