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导电板的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9346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导电板的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电连接器,更确切地说,涉及连接到导电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某些电气系统包括一个或更多导电板。例如,燃料电池技术使用布置 在层叠件的大量导电板。在这些系统中,有时希望监视操作过程中个别板 上的电压。因此,希望将导电板电连接到外部设备用于诊断、测试以及监 视目的。这些结构使得对电连接器产生了新的需求。然而,已经证实可靠 地电连接和机械连接到导电板是困难的。
例如,当连接到导电板时,用于该目的的电连接器应当具有较低的配 合力以允许容易地安装到导电板上,但在机械方面仍是稳定的,并且在应 用中易于从导电板分开。所述连接器还应当被可靠地接合到这些导电板并 且在需要或希望的时候能从这些导电板脱离,同时仍提供希望的电连接和 机械稳定性。已知的连接器不适合于这些目的。
在具有层叠的电气部件例如燃料电池的系统中,趋向于减小该系统的 整个尺寸。为了实现该减小,邻近的导电板的间隔被减小,这些导电板的 厚度被减小,或者间隔和厚度都被减小。该问题是在提供可靠的连接器, 这些连接器可牢固地耦接到具有这种间隔减小或厚度减小的导电板。

发明内容
该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在此提供的连接器组件,用于与导电板配合,其 中所述导电板形成有板安装边以及从所述板安装边延伸的第 一和第二表 面。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对准外壳用于在所述板安装边处安装到所述导 电板,其中所述对准外壳限定其中的接收槽。所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具有 固定在其中的触头的插头外壳。所述插头外壳容纳在接收槽中以使触头可 滑动地接合导电板的第一和第二表面。


现在将参照附图通过例子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是用于电气系统并根据示例性的实施例形成的连接器组件的透视
图2是用于示于图1的连接器组件的触头的透视图; 图3是示于图2的触头的侧向立视图; 图4是用于示于图1的连接器组件的插头外壳的透视图; 图5是用于示于图1的连接器组件的对准外壳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图示所述连接器组件的组装过程的初始阶段的连接器组件的分 解透视图7是图示所述连接器组件的组装过程的另一阶段的连接器组件的分 解透视图8图示安装状态的连接器组件的前向立视图9是安装状态的连接器组件的后向立视图10是包括多个连接器组件的示例性电气系统的部分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是用于电气系统102并根据示例性的实施例形成的连接器组件 100的透视图。连接器组件100可用来可靠地建立到系统102中的导电板 104的机械和电气连接并且当用在该系统中时克服已知连接器的前述问题 和困难。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电气系统102表示来自燃料电池的监视系 统,其中所述燃料电池具有多个自撑式的导电板104,并且连接器组件 100安装到每个导电板104。仅一个导电板104和对应的连接器组件100 示于图1中,然而多个导电板104以虚线示出。要认识到,可使用任何数 量的导电板104,这取决于燃料电池的特定要求。
在示于图1的实施例中,连接器组件IOO用来经由接口连接件110连 接燃料电池和监视装置108。.接口连接件IIO依次连接到监视模块112,其 中监视模块112处理从燃料电池通过连接器组件100和接口连接件110而 传送的信号。监视装置112会提供例如电压监视、诊断测试等的功能。监 视装置108、接口连接件110以及监视模块112示意性地图示在图1中。监视装置112可以用来监视燃料电池的运行用于监视、测试和/或诊断目 的。尽管连接器组件100是在连接燃料电池和监视模块的情况下在此得以
描述和图示,但是要注意到,本发明的优点还适用于连接器组件100的其 他应用,并且监视模块只不过是可认识到连接器组件100的优点的一个示 例性装置。例如,连接器组件100可与其他的电子装备互连,连接器组件 100可用于电流通过。因此,在此阐述的部分仅是为了示例而不打算限于 任何特定的最终用途或应用。
燃料电池是以已知的方式使气体燃料例如重整后的天然气与空气反应 以产生电能的已知装置。燃料电池包括许多导电板104,每个导电板104 包括第一表面114和第二表面116。导电板104是由例如不锈钢的导电材 料制作而成。可选择地,每个导电板104可包括焊接在一起的两个板部 分。导电板104可以是低档(low profile)的不锈钢板,其具有小于2毫米的 厚度。另外,可使用非低档的导电板,并且可使用由复合材料例如已知的 导电聚合材料或聚合复合材料而不是有传统的金属材料制成的。
燃料电池中的每个导电板104具有预定的额定厚度T,导电板104被 布置成导电板104之间的预定额定间隔值为S的层叠形式,T与S的总和 有时被称为导电板104的额定节距值P。也就是说,导电板104的层叠被 设计成具有重复出现的尺寸P,该尺寸P是沿着垂直于导电板104的平面 的方向从一个导电板104的一边跨过该导电板104的厚度T到邻近的导电 板104的一边测量的。理论上,根据设计参数,导电板104在燃料电池的 层叠中以均匀的距离P重复。实际上,导电板厚度T和导电板104的间距 S中每个都受制于制造公差,对于燃料电池中的任何两个相邻导电板 104,实际的节距尺寸P都会稍微偏离导电板厚度T和额定间距值S的总 和的额定值一些。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导电板104可以包括限定连接器组件100附着 到其上的导电板接触部分的直立凸片。连接器组件100因此允许互连监视 模块112和导电板104以在运行过程中监视燃料电池的对应导电板104上 的电压。可选择地,如图所示,包括直立凸片的板触头118可连接到每个 导电板104。如同导电板104 —样,板触头118包括第一和第二表面114、 116。或者,导电板104可具有形成直立凸片和板接触部分的整体结构。
如上所述,分立的连接器组件100被连接到层叠件中的每个导电板
6104。通过导电板104和连接器组件100的一对一相关,连接器组件100 可以固定到导电板104以便即使导电板104相对于彼此的位置(即,相邻 导电板之间的尺寸P)可以变化但每个连接器组件100相对于各个导电板 104的位置保证得以保证。尽管在导电板104的额定节距P中存在一些偏 差,但是导电板104和连接器组件100之间的可靠且牢固的机械和电连接 因此得以建立。在替代的实施例中,连接器组件100可以被设计成组合配 合,其中连接器组件100连接到层叠件中的多个导电板104。
连接器组件100包括对准外壳120、插头外壳122和触头124。对准 外壳120被牢固地耦接到导电板104。可选择的,对准外壳120被牢固地 耦接到板触头118,如下更详细地描述。插头外壳122从对准外壳120单 独地设置并在组装过程中容纳于对准外壳120的接收槽126中。 一旦对准 外壳120被耦接到导电板,更具体地说,连接到板触头118,插头外壳 122被容易地安装。插头外壳122可以经济地制造,同时提供触头124到 板触头118的牢固接合。另外,插头外壳122可容易地移除以便修理或替 换系统102的部件。插头外壳122被可移除地耦接到对准外壳120。当插 头外壳122容纳于接收槽126中时,对准外壳120相对于导电板104定向 插头外壳122。触头124容纳于插头外壳122的接触槽128内。触头124 被可移除地耦接到插头外壳122。当触头124容纳于触头槽128中时,插 头外壳122相对于导电板104定向触头124。触头124例如通过示于图1 的巻边处理、焊接处理、绝缘位移处理、插入导线处理等而终止于导线 130。导线130可形成部分的接口连接件110。
图2是连接器组件100 (示于图1 )的触头124的透视图。触头124 包括主体部分150、从主体部分150向下延伸的中心接触梁152以及从中 心接触梁152的任何一侧上的主体部分150延伸的第一和第二外部接触梁 154。接触梁152和154被构造成以穿过或移过并接收于板触头118上 (示于图1)。当在板触头118上通过时,中心接触梁152接合板触头118 的第二表面116 (示于图1),外部接触梁154接合板触头118的相对的第 一表面114 (示于图1),这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触头124还包括从大 致与中心接触梁152相对的主体部分150向上延伸的导线端接部分156。 或者,与主体部分150和/或接触梁152相比,导线端接部分156可具有不 同的朝向。导线端接部分156提供和导线130的电连接(示于图1)。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导线端接部分156是接线管用于通过将接线管巻曲到导线
130而端接到导线130。然而,可考虑使用不同于接线管的构件的其他的 导线端接方法例如焊接处理、绝缘位移处理、插入导线(poke-in-wire)处理 等。包括主体部分150的触头124、接触梁152和154以及导线端接部分 156可以是根据已知制造工艺和技术使用导电材料而层叠、形成和电镀。
主体部分150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是大致平面形和矩形的,并包括接 触安装边160、导线接口边162以及在接触安装边160和导线接口边162 之间延伸的侧边164。导线端接部分156从主体部分150的导线接口边 162延伸。主体部分150包括穿过其延伸的多个开口 166。开口 166具有 容纳于开口 166中的撞杆或梁件169,撞杆168从主体部分150的平面向 外延伸。撞杆168用来在组装连接器组件100之后将触头124保持在插头 外壳122内(示于图1 )。
外部接触梁154从接触安装边160延伸,并横向远离中心接触梁152 以使中心接触梁152位于外部接触梁154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外 部接触梁154包括一对接触梁。接触梁154倾斜地延伸到主体部分150并 包括接合板触头118的侧部之一的圓形接触表面170。当安装触头124时 接触表面170擦靠板触头118,当梁154接合板触头118并且梁154偏斜 时,梁154的倾斜角产生抵靠板触头118的法向接触力。
中心接触梁152还倾斜地延伸到主体部分150并且包括接合板触头 118的表面的圆形接触表面172。当安装触头124时接触表面172擦靠板 触头118,当梁152接合板触头118并且梁152偏斜时,梁152的倾斜角 产生抵靠板触头118的法向接触力。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中心接触梁152和外部接触梁154沿着接触安 装边160在相对方向相互成一定角度。外部接触梁154的接触表面170和 中心接触梁152的接触表面172因此沿着相对方向彼此面对,当梁152和 梁154在板触头118上插入时,梁152和梁154在相对的方向偏斜。因 此,凭借接触梁152、 154在不同方向形成一定角度,当梁152、 154被偏 斜时在相对方向上提供法向接触力。梁152、 154的尺寸和几何结构被设 计成以产生提供触头124和板触头118足够的机械和电连接的法向接触 力。触头124因此作为夹具被安装在板触头118上,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会 由于外部几对接触梁154相对于中心接触梁152的侧向偏移而以稳定方式自我保持。而且,通过多个梁154、 152提供的多个接触表面170、 172提 供了附加的接触点并且确保当触头124被安装在板触头118上时适当电连 接到板触头118。尽管五个接触梁(一个中心梁152和四个外部梁154) 示于图2中,但是理解,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设置更多或更少的接触梁。
图3是图示中心接触梁152和外部接触梁154的示例性朝向的触头 124的侧向立视图。梁152和154的每个都具有弯曲轮廓。中心接触梁 152在第一方向从主体部分150转动一定角度,如箭头A所示,然后在相 对方向转回一定角度,如箭头B所示,以使梁152跨过主体部分150的中 心线174。可选择地,梁152可跨过邻近接触表面172的主体中心线 174。接触表面172和梁152的远端之间的梁152部分可从主体中心线174 转开一定角度,如箭头C所示。接触表面172和梁152的远端之间的梁 152部分可以形成坡道用于在配合触头124和板触头118的过程中接合板 触头118 (示于图1)。
外部接触梁154沿着与中心接触梁152成一定角度的方向相对的方向 从主体部分150倾斜一定角度,如箭头D所示。接触梁154然后沿着相对 方向倾斜回一定角度,如箭头E所示,以使梁154跨过主体部分150的主 体中心线174。可选择地,梁154可以跨过邻近接触表面170的主体中心 线174。接触表面170和梁154的远端之间的梁154部分从主体中心线 174倾斜离开一定角度,如箭头F所示。接触表面170和梁154的远端之 间的梁154部分可以形成坡道用于在配合触头124和板触头118的过程中 接合板触头118 (示于图1 )。
撞杆168从主体部分150的平面向外延伸。在将触头124装入插头外 壳122的过程中,撞杆168能向内偏斜,基本向着主体部分150 (示于图 1)。
图4是连接器组件100 (示于图1)的插头外壳122的透视图。插头 外壳122包括彼此分隔开一定距离的相对的侧面180、 182。可选择地,该 距离可以近似等于导电板104的节距P (示于图1)。或者,该距离近似为 节距P两倍。该距离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小于节距P。插头外壳122包 括在插头外壳122的底部上的侧面180、 182之间延伸的板配合面184以 及在大致与板配合面184相对的插头外壳122的顶部上的侧面180、 182 之间延伸的接触配合面186。插头外壳122还包括在板配合面184和接触
9配合面186的相对端部上的侧面180、 182之间延伸的端边188。侧面180 和l82、配合面184和186以及端边188将接触槽128包围在其中用于触 头124 (示于图1-3)。
插头外壳122的侧面180之一包括狭槽192,而其他的侧面182包括 绝缘突起(未示出)。绝缘突起被做成和狭槽192相似的形状和尺寸用于 当层叠导电板104的过程中嵌套在狭槽中。
插头外壳122包括中心凸缘194和外部凸缘196,它们沿着远离插头 配合面184的方向从板配合面184向下悬垂。中心凸缘194从侧面180处 的板配合表面184延伸,外部凸缘从侧面182处的板配合面184延伸。凸 缘194、 196重叠并定向为以分别使中心接触梁152和外部接触梁154绝 缘(示于图2-3 )。例如,凸缘194被定向成以防止接触梁152接触层叠件 中的相邻导电板104(示于图1),从而防止使燃料电池短路。同样地,凸 缘196被定向成以防止接触梁154接触层叠件中的相邻导电板104。
安装臂198沿着远离端边188的方向从插头外壳122的端边188向外 悬置。可选择地,安装臂198可以具有不同的长度。这些不同的长度可以 作为键锁特征用于配合插头外壳122和对准外壳120以使插头外壳122被 恰当地定向于对准外壳120内以避免相邻插头124可能的短路。安装臂 198包括能够咬合地接合对准外壳120的凹槽200,如下更详细地描述, 以将插头外壳122保持在对准外壳120中。
插头外壳122包括绝缘凸片202,该绝缘凸片202沿着远离接触配合 面186的方向从接触配合面186向上悬置。绝缘凸片202包括沿着凸片 202的长度从顶边206延伸的狭槽204。狭槽204基本位于凸片202的侧 边208之间的中心处。凸片202被设置成以使导线端接部分156 (示于图 2-3)与层叠件中的相邻导线端接部分绝缘。当触头124被安装到接触槽 128中时, 一部分导线端接部分156容纳在狭槽204中。狭槽204可以操 作以使导线端接部分156稳定防止在操作和使用连接器组件100的过程中 移动。凸片202还包括从邻近顶边206的侧边208延伸的凸肩210。可选 择地,凸肩210可以通过用于安装插头外壳122或从对准外壳120移除插 头外壳122的安装/移除工具而得以接合。
图5是连接器组件100的对准外壳120的分解透视图(示于图1 )。对 准外壳120是包括第一外壳部分230和第二外壳部分232的两件式构件。外壳部分230、 232具有基本相似的尺寸和形状并且被彼此耦接以形成对 准外壳120。当组装时,第一外壳部分230形成对准外壳120的第一侧面 234,第二外壳部分232形成对准外壳120的第二侧面236。侧面234和 236彼此间隔开一定距离,该距离被选择成以使对准外壳120不会干涉导 电板104的层叠(示于图1 )。可选择地,该距离可基本等于导电板104的 节距P。该距离可以近似是节距P的两倍,或者在替代的实施例中该间距 可以小于节距P。
第一外壳部分230包括与第一侧面234相对的内表面238。板配合面 240在第一外壳部分230的底端上的侧面234和内表面238之间延伸。插 头配合面242在第一外壳部分230的顶部上的第一侧面234和内表面238 之间延伸。第一外壳部分230还包括端边244,该端边244在相对端部上 的第一侧面234和内表面238之间延伸。开口 236设置在第一外壳部分 230中。开口 246从插头配合面242延伸并且基本位于端边244之间并从 端边244分离开。当对准外壳120被配合到导电板104 (示于图1 )时, 开口 246为导电板104提供出入口。
第二外壳部分232包括与第二侧面236相对的内表面248。板配合面 250在第二外壳部分232的底端上的侧面236和内表面248之间延伸。插 头配合面252在第二外壳部分232的顶部上的第二侧面236和内表面2化 之间延伸。第二外壳部分232还包括端边254,该端边254在相对端部上 的第二侧面236和内表面248之间延伸。开口 256设置在第二外壳部分 232中。开口 256 /人插头配合面252延伸并且基本位于端边254之间并从 端边254分离开。当对准外壳120被配合到导电板104时,开口 256为导 电板104提供出入口 。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对准外壳部分230、 232包括用来将外壳部分 230、 232耦接在一起的特征。可选择地,第一外壳部分230可以包括从内 表面238延伸的接合销258。可选择地,接合销258可以是圆柱形的,但 是可以设置成其他形状的。第二外壳部分232可包括用于接收接合销258 的插座260。接合销258可通过摩擦或压配合而被固定在插座260内。或 者,外壳部分230、 232可包括接合销258和插座260。在其他的一些实施 例中,其他保持或耦接特征可用来代替接合销258和插座260,或者除了 接合销258和插座260之外,可以使用其他保持或耦接特征。当第一和第二外壳部分230、 232被结合时,内表面238、 248形成接收槽126 (示于 图1和图7),其中是插头外壳122和触头124(示于图1)。对准外壳部分 230、 232可包括触头安装凸片264,该安装凸片264延伸到接收槽126中 并与插头外壳122的安装臂198相互作用(示于图4)。可选择地,对准外 壳部分230、 232可包括在一个或两个端边244、 254中的凹槽266。凹槽 266在组装对准外壳120和导电板104的过程中提供合适定向的可见标 识。凹槽266可用来4吏安装/移除工具对准和/或辅助对准外壳120。对准外 壳部分230、 232可包括从内表面238、 248延伸的内壁268。内壁268接 合板触头118 (示于图1 ),例如并使两个接合销258和对应的插座260在 组装过程中相对于板触头118定向对准外壳120。
图6是图示连接器组件100的组装过程的初始阶段的连接器组件100 的分解透视图。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导电板104包括板触头118。使用已 知的连接方法例如通过焊接工艺,板触头118可以从导电板104单独地设 置并沿着接合部位300连接到其上。如上所述, 一旦组装好,板触头118 从导电板104的安装边302升高并且形成凸片用于接收对准外壳120、插 头外壳122和触头124。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对准外壳120被安装到安装 边302的顶部,1,旦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部分的对准外壳120可以例 如沿着导电板104的表面延伸到安装边302的下面。仍如上所述,板触头 118可以与导电板104形成为一体以使导电板104仅包括形成用于接合触 头124的凸片的板触头部分。在替代实施例中,不是具有从安装边302向 上延伸的凸片,板触头118的顶面可以与导电板104的安装边302齐平, 并且触头124可接合安装边302之下的板触头118。类似地,板触头118 可以相对于导电板104的安装边302凹进去。可选#^也,板触头118和导 电板104可以具有相同的厚度。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板触头118包括穿过其延伸的板孔口 304。初始 组装步骤包括将对准外壳120安装到板触头118。例如,通过沿着如箭头 G所示的配合方向穿过板孔口 304装入第一外壳部分230的接合销258将 第一外壳部分230连接到板触头118。通过将接合销258装入第二外壳部 分232中的插座260将第二外壳部分232连接到第一外壳部分230和板触 头118。第二外壳部分232沿着如箭头H所示的配合方向进行配合。通过 穿过板孔口 304装入接合销258,对准外壳120可被牢固地耦接到板触头118。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设置了四个接合销258和四个对应的插座260。 仅设置了两个板孔口 304,四个接合销258中的两个容纳于板孔口 304 中。或者,可以设置更多或更少接合销258、插座260以及板孔口 304。
连接器组件100的另一初始安装步骤包括配合触头124和触头外壳 122。触头124例如沿着由箭头I所示的装入方向穿过接触配合面186被装 入到接触槽128。触头124被装入以使中心接触梁152配合到插头外壳 122的狭槽204中。导线130从触头124延伸。
图7是图示连接器组件100的组装过程的另一阶段的连接器组件100 的分解透视图。如图7所示,对准外壳120被连接到板触头118,触头 124被装入到触头外壳122。 一部分板触头118能够穿过第一和第二外壳 部分230、 232中的开口 246、 256。板配合面240、 250接合导电板104的 安装边302。
仍如图7所示,触头124定位在插头外壳122中以使中心接触梁152 对准中心凸缘194,外部接触梁154对准外部凸缘196。可选择地,中心 接触梁152的接触面172接合中心凸缘194,并且外部接触梁154的接触 表面170接合外部凸缘196。导线端接部分156沿着绝缘凸片202从接触 配合面186向上延伸。
在配合插头外壳122和对准外壳120的过程中,插头外壳122沿着如 箭头J所示的装入方向被装入。插头外壳122的安装臂198接合对准外壳 120的插头安装凸片264以将插头外壳122保持在对准外壳120中。在配 合插头外壳122和对准外壳120的过程中,触头152、 154接合板触头118. 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插头外壳122可以在将触头124装入到接触槽128之 前被装入到接收槽126中,或对准外壳120可以在插头外壳122和触头 124被连接到板触头118之后被固定到板触头118。
图8图示处于组装状态的连接器组件100的前部立视图。图9是处于 组装状态的连接器组件100的后部立视图。如图8所示,外部接触梁154 和中心凸缘194沿着板触头118的第一表面114延伸并接合板触头118的 第一表面114。外部接触梁154被板触头118偏折,其在板触头118的第 一表面114上产生法向力。如图9所示,中心接触梁152和外部凸缘196 接合板触头118的第二表面116。中心接触梁152被板触头118偏折,其 在板触头118的第二表面116上产生法向力。由中心接触梁152产生的法向力大致与由外部接触梁154产生的法向力相对,并且触头124可以通过 相对的接触法向力被牢固地接合板触头118。
仍如图9所示,插头外壳122包括穿过其中的窗口 310。触头124的 撞杆168延伸到窗口 310中以将触头124固定到触头外壳122中。通过按 压撞杆168并向上拉动触头124可以将触头124从插头外壳122中移除。 导线130从触头124延伸。
图10是包括多个连接器组件100的示例性电气系统102的部分透视 图。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图示了四个连接器组件100。这些连接器组件 100被布置成两排。耦接到相邻导电板104的连接器组件100是交错的或 偏置的。该偏置允许导电板104更紧的间隔。例如,在图示的实施例中, 导电板104的节距P小于对应的连接器组件100的厚度。因此,更多导电 板104和更多的连接器组件100可以被安装到给定的空间内。在替代实施 例中,可以提供多于两排的连接器组件100以便层叠更紧密或组装更容 易。
可选择地,连接器组件100,特别地,对准外壳120在层叠导电板 104之前被耦接到各个导电板104。这样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以将外壳部分 安装在一起。 一旦导电板104被层叠,相邻的连接器组件100被放置成彼 此紧挨着。可选择地,层叠的间隔允许这些连接器组件100彼此接触。在 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对准外壳120和插头外壳122是绝缘的以防止相邻的 连接器组件100的导电部件彼此接触,因此防止系统102的短路。例如, 插头组件122完全围绕在触头124的主体周围。绝缘凸片202被设置成以 使导线端接部分156与层叠件中的相邻导线端接部分156绝缘。中心凸缘 194被设置成以使中心接触梁152与相邻的中心接触梁152 (示于图2)绝 缘。外部凸缘196被设置成以使外部接触梁154与相邻的外部接触梁154 绝缘。
连接器组件100因此得以设置,其将导电板可靠地连接到外部装置同 时避免了前述的问题。可靠的、长期的接触系统因此被提供用来与例如不 能与现有连接器系统兼容的燃料电池一起使用。触头124被设置成包括冗 余的接触梁152、 154,该冗余的接触梁152、 154提供抵抗燃料电池的导 电板104的相对定向的法向力。接触梁152、 154确保触头124和导电板 104的机械和电连接。因此提供了优良的电连接和机械连接到导电板104。对准外壳120被牢固地耦接到导电板104,插头外壳122被设置成从 对准外壳120分离开并容纳于对准外壳120内。触头124容纳于插头外壳 122内并被定向成接合导电板104。插头外壳122的凸缘194和196防止 相邻触头124在层叠件中彼此短路。
尽管已经根据各种特定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内的技术人 员将认识到,能在权利要求的精髓和范围内进行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与导电板(104,118)配合的连接器组件(100),所述导电板形成为具有板安装边以及从所述板安装边延伸的第一和第二表面(114,116),所述电连接器组件的特征在于对准外壳(120)用于在所述板安装边处安装到所述导电板,所述对准外壳限定在其中的接收槽(126);以及插头外壳(122)具有固定在其中的触头(124),所述插头外壳容纳在所述接收槽中以使得所述触头可滑动地接合所述导电板的所述第一和第二表面。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插头外壳(122)可 移除地耦接到所述对准外壳(120)。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对准外壳(120)包 括第一外壳部分(230)和第二外壳部分(232 )。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对准外壳(120)包 括第一外壳部分(230 )和第二外壳部分(232 ),所述第一外壳部分具有 从其延伸的接合销(258 ),并且所述第二外壳部分(232 )具有在其中的 开口 (260),该开口 (260)在配合所述第一和第二外壳部分的过程中对 准并接收接合销,其中导电板(118)包括穿过其的板开口 ( 304),所述接合销延伸通过所述板开口用于将所述对准外壳保持到所述导电板。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插头外壳(122)包 括从该插头外壳的表面(186)延伸的绝缘构件(202),其中所述绝缘构 件沿着所述触头(124)的一部分延伸。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插头外壳(122)包 括从所述插头外壳的相对侧部延伸的安装臂(198),所述安装臂可咬合地 接合所述对准外壳(120)。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触头(124)包括第 一和第二接触梁(152, 154),所述第一和第二接触梁被配置成以接合邻 近所述板安装边的所述导电板的相对表面(114, 116)。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触头包括被配置成以 直接耦接到导线(130)的导线端接部分(156),其中所述插头外壳(122)包括从所述插头外壳的表面延伸的绝缘凸片(202),其中所述绝缘凸片沿着所述导线端接部分延伸。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插头外壳(122)包 括从所述插头外壳的表面延伸的至少一个绝缘凸缘(194, 196),其中每 个绝缘凸缘沿着所述第一和第二接触梁之一延伸。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触头(124)可移除 地耦接到所述插头外壳(122)。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与导电板(104,118)配合的连接器组件(100),其中所述导电板形成有板安装边以及从所述板安装边延伸的第一和第二表面,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用于在所述板安装边处安装到所述导电板的对准外壳(120)。所述对准外壳在其中形成接收槽(126)。所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具有固定在其中的触头(124)的插头外壳(122)。所述插头外壳容纳在所述接收槽中以使所述触头可滑动地接合所述导电板的第一和第二表面。
文档编号H01R13/516GK101529664SQ200780040008
公开日2009年9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3日
发明者亚历山德拉·L·M·斯皮特勒, 约翰·W·霍尔, 道格拉斯·J·哈迪 申请人:泰科电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