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叠电容的储存电极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2874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堆叠电容的储存电极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存储器元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堆叠电容的储存电极结构及
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配合各种电子产品小型化的趋势,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元件的设计也已 朝向高集成度及高密度发展。由于高密度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元件的各存储单元排列非常 靠近,故几乎已无法在横向上增加电容面积,而势必要从垂直方向上,增高电容的高度,由 此增加电容面积及电容值。 图1至图5例示已知堆叠电容的储存电极(storage node)的制作方法。如图1 所示,提供基底IO,例如硅基底,其上设有导电区域12a及12b。在基底10上依序形成有介 电层14,例如氮化硅层,以及介电层16,例如未掺杂硅玻璃(undoped silicate glass,USG)层。 如图2所示,接着利用光刻工艺以及干蚀刻工艺,在介电层14及介电层16中蚀刻 出高深宽比(high aspect ratio)的孔洞18a及18b。随后可进行清洁工艺,去除先前干蚀 刻所残留在基底10表面上及残留在孔洞18a及18b内部的蚀刻副产物或者污染微粒。
如图3所示,接着利用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即or d印osition, CVD)工艺,顺 应地在介电层16表面上及孔洞18a及18b内壁沉积硅层22,例如掺杂多晶硅。
如图4所示,随后利用平坦化工艺,例如化学机械抛光(chemicalmechanical polishing, CMP)工艺,选择性的将先前沉积在介电层16表面上的硅层22研磨去除,仅留 下沉积在孔洞18a及18b内壁上的硅层22。 接下来,如图5所示,利用湿蚀刻方法,例如使用氢氟酸(HF)和氟化铵(NH4F)的混 合液或是其他缓冲式氧化层蚀刻液(BOE),去除掉介电层16,如此形成储存电极结构30a及 30b。储存电极结构30a及30b的高度H约略等于孔洞18a及18b的深度,其通常约为1. 6 微米至1.7微米左右。 上述先前技艺的缺点包括在蚀刻高深宽比的孔洞18a及18b时,无法产生较直的 侧面轮廓。此外,由于蚀刻的特性使然,高深宽比的孔洞18a及18b通常是向下渐縮的,最 后造成孔洞18a及18b的底部关键尺寸A过小,这使得储存电极结构30a及30b在后续的 清洁或干燥工艺中容易倒塌,形成所谓的储存电极桥接(storage node bridging)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改良的堆叠电容的储存电极结构,能有效避免储存 电极桥接现象发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堆叠电容的储存电极的制作方法,以解决前述先前 技艺的不足与缺点。 为达前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制作堆叠电容的储存电极的方法,包含有提供基底,其上设有导电区域,蚀刻停止层,覆盖该导电区域,以及第一介电层,覆盖该蚀刻停止 层;在该蚀刻停止层及该第一介电层中蚀刻出第一孔洞,暴露出该导电区域;在该第一孔 洞内形成第一导电层,与该导电区域电连接;去除该第一介电层;在该第一导电层的侧壁 上形成环形的导电间隙壁,其中该导电间隙壁与该第一导电层构成储存电极基柱;在该基 底上沉积第二介电层;在该第二介电层中蚀刻出第二孔洞,暴露出该储存电极基柱;在该 第二孔洞内壁上形成第二导电层;以及去除该第二介电层。 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储存电极结构,包含有基底,其上设有导 电区域;蚀刻停止层,覆盖该导电区域;第一导电层,穿过该蚀刻停止层,而与该导电区域 电连接;环形的导电间隙壁,设于该第一导电层侧壁上,其中该导电间隙壁位于该蚀刻停止 层上,且该第一导电层与该导电间隙壁构成储存电极基柱;以及圆筒形的储存电极上部,叠 设于该储存电极基柱上。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方式,并配 合所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然而如下的优选实施方式与附图仅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 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图1、2、3、4和5例示已知堆叠电容的储存电极的制作方法。 图6、7、8、9、10、11、12、13和14绘示的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制作堆叠电容的储存 电极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 :基底12a、12b :导电区域14:介电层16 :介电层18a、18b :孔洞22 :硅层30a、30b :储存电极结构100 :基底112a、112b :导电区域114:介电层122:介电层128a、128b :孔洞130a、130b :硅层140 :导电层142a、142b :导电间隙壁150a、150b :储存电极基柱152:介电层162 :介电层168a、168b :孔洞170 :金属层172a、172b :储存电极上部180a、180b :储存电极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阅图6至14,其绘示的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制作堆叠电容的储存电极的剖面 示意图。如图6所示,提供基底100,例如硅基底,其上设有导电区域112a及112b。在基底 IOO上依序形成有介电层114,例如氮化硅层,用来作为蚀刻停止层,以及介电层122,例如 未掺杂硅玻璃(USG)层或硼硅玻璃(BSG)层。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介电层122的厚 度约介于0. 6 ii m至0. 8 ii m之间。 如图7所示,接着利用光刻工艺及干蚀刻工艺,在介电层114及介电层122中蚀刻出孔洞128a及128b,其分别暴露出导电区域112a及112b的上表面。随后可进行清洁工 艺,去除先前干蚀刻所残留在基底100表面上及残留在孔洞128a及128b内部的蚀刻副产 物或污染微粒。由于介电层122不厚,因此前述干蚀刻工艺可将孔洞128a及128b的侧壁 蚀刻成近乎垂直的轮廓。 如图8所示,接着进行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以及化学机械抛光(CMP)工艺,分 别在孔洞128a及128b内形成硅层130a及130b,例如掺杂多晶硅,并使硅层130a及130b 分别与下方的导电区域112a及112b电连接。 如图9所示,接着利用蚀刻方式,例如干蚀刻方式,将介电层122完全去除,暴露出 硅层130a及130b的侧壁。随后,在介电层114表面以及硅层130a及130b的上表面及侧 壁上顺应地沉积导电层140,例如,金属。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导电层140特别是与氮 化硅接着性佳的金属性材料,例如TiN或Ti/TiN。 如图IO所示,然后进行干蚀刻工艺,各向异性地蚀刻导电层140,分别在硅层130a 及130b的侧壁上形成环形的导电间隙壁142a及142b,其中,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导 电间隙壁142a与硅层130a构成储存电极基柱(storage node pedestal) 150a,导电间隙 壁142b与硅层130b构成储存电极基柱150b。储存电极基柱150a及150b的高度约介于 0. 6践至0. 8践之间。 如图11所示,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基底100上全面性地沉积介电层152,例 如,未掺杂硅玻璃(USG)层或硼硅玻璃(BSG)层。然后利用化学机械抛光工艺,平坦化介电 层152,并暴露出部分的储存电极基柱150a及150b。此时,剩余的介电层152填满储存电 极基柱150a及150b之间的间隙。当然,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用来平坦化介电层152的 化学机械抛光工艺也可以省略,或者另以其他可行的平坦化方法取代。
如图12所示,接下来,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基底IOO上全面性地沉积介电层 162,例如,未掺杂硅玻璃(USG)层或硼硅玻璃(BSG)层。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介电层 162的厚度约介于0. 6iim至0. 8iim之间。 如图13所示,利用光刻工艺以及干蚀刻工艺,在介电层162中蚀刻出孔洞168a及 168b,其分别暴露出储存电极基柱150a及150b的上表面。随后可进行清洁工艺,去除先前 干蚀刻所残留在基底100表面上及残留在孔洞168a及168b内部的蚀刻副产物或者污染微 粒。同样,由于介电层162不厚,因此前述干蚀刻工艺可将孔洞168a及168b的侧壁蚀刻成 近乎垂直的轮廓。接着,在介电层162表面及孔洞168a及168b内壁上顺应地沉积金属层 170,例如,TiN、TaN。 如图14所示,接下来,利用化学机械抛光工艺,去除掉位于介电层162正上方的 金属层170,由此暴露出介电层162,形成圆筒形的储存电极上部172a及172b,高度介于 0. 6 ii m至0. 8 ii m之间。然后,利用蚀刻方式,例如湿蚀刻方式,将介电层162及152完全去 除,再次暴露出储存电极基柱150a及150b的侧壁。此时,储存电极上部172a与储存电极 基柱150a构成储存电极180a,而储存电极上部172b与储存电极基柱150b构成储存电极 180b。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等同变化与修 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一种堆叠电容的储存电极结构,特征在于包含有基底,其上设有导电区域;蚀刻停止层,覆盖该导电区域;导电层,穿过该蚀刻停止层,而与该导电区域电连接;环形的导电间隙壁,设于该导电层侧壁上,其中该导电层与该导电间隙壁构成储存电极基柱;以及储存电极上部,叠设于该储存电极基柱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电容的储存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电间隙壁位于该蚀刻停止层上。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堆叠电容的储存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储存电极基柱的高度介于O. 6iim至0. 8iim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电容的储存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电间隙壁由金属所构成。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电容的储存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储存电极上部由金属所构成。
6. —种制作堆叠电容的储存电极的方法,特征在于包含有提供基底,其上设有导电区域、覆盖该导电区域的蚀刻停止层、以及覆盖该蚀刻停止层的第一介电层;在该蚀刻停止层及该第一介电层中蚀刻出第一孔洞,暴露出该导电区域;在该第一孔洞内形成第一导电层;去除该第一介电层;在该第一导电层的侧壁上形成环形的导电间隙壁,其中该导电间隙壁与该第一导电层构成储存电极基柱;以及于该储存电极基柱上形成储存电极上部。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作堆叠电容的储存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层填满该第一孔洞,并且与该导电区域电连接。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作堆叠电容的储存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环形的导电间隙壁形成在该蚀刻停止层之上。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堆叠电容的储存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该储存电极上部包含以下步骤在该基底上沉积第二介电层;在该第二介电层中蚀刻出第二孔洞,暴露出该储存电极基柱;在该第二孔洞内壁上形成第二导电层;以及去除该第二介电层。
10. 如权利要求6或9所述的制作堆叠电容的储存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介电层的厚度介于0. 6 ii m至0. 8 ii m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堆叠电容的储存电极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该堆叠电容的储存电极结构,包含有基底,其上设有导电区域;蚀刻停止层,覆盖该导电区域;导电层,穿过该蚀刻停止层,而与该导电区域电连接;环形的导电间隙壁,设于该导电层侧壁上,其中该导电间隙壁位于该蚀刻停止层上,且该导电层与该导电间隙壁构成储存电极基柱;以及储存电极上部,叠设于该储存电极基柱上。
文档编号H01L27/108GK101752379SQ200810185348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2日
发明者吴晓婷 申请人:南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