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8365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装置,尤其是一种BGA型电连接装置。背景技术
目前普遍使用的BGA型电连接装置,其用来电性连接一芯片模块至一电路板,如专利号 为6149449的美国专利揭示了一种电连接装置,其与芯片模块4上设置的插接部5相接触, 其包括一绝缘本体1、收容于该绝缘本体1中的多数端子2,每一端子2由一金属片弯折形成, 其向上延伸形成两弹性臂3a、 3b,以及其向下延伸形成一焊接部8,所述弹性臂3a、 3b局部 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外并共同配合夹持所述芯片模块4的插接部5,且所述弹性臂3a、 3b靠 其与所述插接部5接触的接触面夹紧所述插接部5。
在所述芯片模块4与所述电连接装置进行压接时,所述插接部5对所述弹性臂3a、 3b具 有向下及向内的力压迫所述弹性臂3a、 3b外张,由于所述插接部5与所述弹性臂3a、 3b之 间具有力的相互作用,所以所述弹性臂3a、 3b也对所述插接部5具有向上及向内的力,从而 可夹紧所述插接部5,但由于所述弹性臂3a、 3b仅靠其与所述插接部5接触的接触面夹紧所 述插接部5,所以所述芯片模块4的所述插接部5具有往与其压接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趋 势,从而可能造成所述芯片模块4的所述插接部5与所述电连接装置脱离,从而进一步影响 信号的传输。
而为了避免所述芯片模块4与电连接装置脱离的现象发生,必须增设一个加强所述芯片 模块4的所述插接部5与所述电连接装置之间紧密连接的固定装置,才能使所述芯片模块4 的所述插接端5与所述电连接装置形成良好的电性连接,但是,这样必然会导致加工繁重, 从而使得电连接装置的制造成本明显增加。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可与电子元件实现良好电性连接而且可降低制造成 本的电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用以提供一电子元件所设的多数插接部电性接触,其包括一 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间隔开设有多数收容槽;多组竖直的板状端子,每一组所述板状端子 对应收容于每一所述收容槽中,且每一组所述板状端子包括相对设置的二板状端子,该二板 状端子中,每一所述板状端子设有一接触部,且于所述接触部末端设有一第一凹槽,该二板 状端子中的二所述接触部对应接触每一所述插接部两侧,且所述插接部对应接触二所述接触 部的两侧分别部分进入所述第一凹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由于采用竖直的板状端子,所述板状端子结构 简单,且不需弯折加工,从而使得所述板状端子的组装更加方便,从而进一步减少了所述板 状端子的制造成本;另外,由于每一所述板状端子的所述接触部末端设有一第一凹槽,且所 述插接部对应接触二所述接触部的两侧分别部分进入所述第一凹槽内,所以仅通过所述第一 凹槽将所述电子元件的所述插接部夹紧便可实现所述电连接装置与所述电子元件间的紧密连 接,从而可实现良好的电性连接,而且避免使用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电子元件与电连接装置 之间紧密连接而增设的固定装置,因此避免了加工繁重的不良现象发生,从而降低了电连接 装置的制造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处于分解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连接装置处于组合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电连接装置电性连接电子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电子元件200 插接部201 绝缘本体1
承接侧ll 安装侧12 收容槽13
板状端子2 隔板14
4抵靠面140
侧壁131
容纳空间15
锡球收容孔16
接触部22
连接部23
焊接部24
支撑臂221
第一凹槽222
第一导引斜面223
第二导引斜面224
定位部231
第二凹槽232
夹持臂233
倒角234
导引部235
锡球300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用以将一电子元件200电性连接至一电路板(未 图示)上,所述电子元件200具有多数插接部201,电连接装置包括一绝缘本体1及收容于 该绝缘本体1内的多组竖直的板状端子2。
请参照1至图3,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邻近所述电子元件200的一承接侧11 (实际上, 其为所述绝缘本体1的顶面)和邻近所述电路板(未图示)并与所述承接侧11相对设置的一安 装侧12 (实际上,其为所述绝缘本体1的底面)。所述绝缘本体1间隔开设有多数收容槽13, 每一组所述板状端子2对应收容于每一所述收容槽13中,且该等收容槽13贯穿所述承接侧 11和所述安装侧12。每一所述收容槽13中设有一隔板14,每一所述隔板14将每一所述收 容槽13分隔成两容纳空间15,所述隔板14的顶端和底端呈弧状,而所述隔板14两侧面为 平坦的抵靠面140。所述收容槽13两相对侧分别具有一侧壁131,且所述侧壁131与所述隔 板14的所述抵靠面140相对设置。两所述侧壁131与两所述抵靠面140间形成所述两容纳空 间15。另外,所述绝缘本体1于所述收容槽13 —端并于所述隔板14下方设有一锡球收容孔 16贯穿所述安装侧12,该锡球收容孔16与所述收容槽13相连通。
请参照图1至图3,每一组所述板状端子2包括相对设置的二板状端子20和21,上述 隔板14设于该二板状端子20和21之间,以将该二板状端子20和21分别对应收容于每一所 述容纳空间15中,每一所述板状端子20、 21呈竖直的平板状,其包括与所述电子元件200 的所述插接部201相接触的一接触部22、自该接触部22竖直向下延伸形成的一连接部23及
5自该连接部23竖直向下延伸形成且与所述电路板(未图示)相焊接的一焊接部24,该接触 部22、该连接部23及该焊接部24位于同一平面上,收容于同一所述收容槽13中的所述二 板状端子20和21的二所述接触部22相对设置并对应接触所述电子元件200的每一所述插接 部201两侧。
每一所述板状端子20、 21的所述接触部22具有两支撑臂221以及所述两支撑臂之间形 成的一第一凹槽222。其中,收容于同一所述收容槽13中的所述二板状端子20和21的相对 两接触部22形成的四所述支撑臂221共同夹持所述电子元件200的每一所述插接部201两侧, 这样一来,即使当所述插接部201发生偏移造成其中一所述接触部22与所述插接部201不导 通时,所述插接部201还可通过接触另一所述接触部22来实现所述板状端子20、 21与所述 插接部201的电性导通;所述第一凹槽222于所述接触部22末端凹设形成,所述插接部201 对应接触二所述接触部22的两侧分别部分进入所述第一凹槽222内,从而使得收容于同一所 述收容槽13中的二所述板状端子20和21的相对两所述接触部22与所述电子元件200的每 一所述插接部201形成四点接触,如此,所述插接部201进入所述第一凹槽222内被四所述 支撑臂221稳定固持,以确保二所述板状端子20和21与所述插接部201紧密接触,从而使 得所述电连接装置与所述电子元件200形成良好的电性连接。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为这样的情形,即将收容于同一所述收容槽13中的二所述 板状端子20和21,其中一所述板状端子20或21的所述接触部22设置所述第一凹槽222, 另一所述板状端子21或20的所述接触部22不设置所述第一凹槽222,这样一来,所述插接 部201对应接触二所述接触部22的两侧只有一侧部分进入所述第一凹槽222内,从而使得收 容于同一所述收容槽13中的二所述板状端子20和21的相对二所述接触部22与所述电子元 件200的每一所述插接部201形成三点接触,同样也能使所述插接部201被稳定固持,以确 保二所述板状端子20和21与所述插接部201接触良好。
所述接触部22于每一所述支撑臂221末端设有一第一导引斜面223以及一第二导引斜面 224,该二板状端子20和21中,每一所述板状端子20或21的所述第一导引斜面223与另一 所述板状端子21或20的所述第一导引斜面223相对设置,且每一所述板状端子20、 21的二
6所述第二导引斜面224相对设置,该第一导引斜面223和该第二导引斜面224用于导引所述插接部201方便其进入收容于同一所述收容槽13中的二所述板状端子20、 21的相对二所述接触部22的二所述第一凹槽222内,且所述第二导引斜面224为光滑的弧面,故可以减少与所述插接部201的干涉,避免所述插接部201被刮伤;收容于同一所述收容槽13中的二所述板状端子20和21的相对二所述接触部22与上述电子元件200的每一所述插接部201进行接触时,二所述接触部22分别朝远离所述隔板14的方向移动,使得二所述板状端子20和21的二所述接触部22与所述电子元件200的所述插接部201产生一正向力。
每一所述板状端子20、 21的所述焊接部24两侧分别凸设有一定位部231,该定位部231与所述绝缘本体1的所述收容槽13千涉配合以将每一所述板状端子20、 21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所述收容槽13中。当然,也可仅在所述焊接部24的一侧设置一定位部231,同样可以通过所述定位部231与所述收容槽13的干涉配合将每一所述板状端子20、 21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所述收容槽13中。每一所述板状端子20、 21的所述焊接部24具有两夹持臂233以及所述两夹持臂233之间形成的一第二凹槽232,每一所述板状端子20、 21的所述焊接部24于所述两夹持臂233末端于设有一倒角234,每一所述板状端子20、 21的二所述导角234相对设置。另外,所述焊接部24宽度大于所述连接部23的宽度,且所述焊接部24于与所述连接部23相连处形成一导引部235,用于导引每一所述板状端子20、 21进入每一所述容纳空间15内。
请参照图3,所述电连接装置提供多数锡球300设置于所述锡球收容孔16中,所述锡球300位于所述隔板H下方,可避免每一所述板状端子20、 21在焊接过程中产生虹吸现象;收容于同一所述收容槽13中的二所述板状端子20和21的相对的二所述焊接部24之间的距离略小于所述锡球300的直径,使得收容于同一所述收容槽13中的二所述板状端子20和21的相对的二所述焊接部24夹持所述锡球300两侧,且由于每一所述焊接部24设有一所述第二凹槽232,所以所述锡球300两侧进入二所述第二凹槽232内被四所述夹持臂233夹持,使得收容于同一所述收容槽13中的二所述板状端子20和21的二所述焊接部24与所述锡球300形成四点接触,如此,所述锡球300可被稳定固持。
参照图1至图3,组装时,首先,将每一所述板状端子20、 21自下而上竖直插入所述绝
7缘本体1的容纳空间15中,在所述导引部235导引下,每一所述板状端子20、 21可顺利进 入每一所述容纳空间15内,所述隔板14将进入同一所述收容槽13中的二所述板状端子20 和21隔开,且每一所述板状端子20、 21的所述定位部231抵靠每一所述收容槽13,即所述 定位部231与所述绝缘本体1的所述收容槽13干涉配合以将每一所述板状端子20、 21固定 于所述收容槽13中,且收容于同一所述收容槽13中的二所述板状端子20和21的相对的二 焊接部24与所述隔板14底端所围成所述锡球收容孔16;其次,将所述锡球300由所述绝缘 绝缘本体1的安装侧12铆入所述锡球收容孔16,使得每一所述锡球300进入位于同一所述 收容槽13中的二所述板状端子20和21的二所述第二凹槽232内被二所述板状端子20和21 的四所述夹持臂233夹持。以此完成组装所述电连接装置。
将该电子元件200安装在所述电连接装置上,在安装的过程中,每一所述插接部201压 迫位于同一所述收容槽13中的二所述板状端子20和21的二所述接触部22使其分别朝远离 所述隔板14的方向移动,而二所述接触部22对所述插接部201产生反作用力使得二所述板 状端子20和21的四所述支撑臂221可将所述插接部201夹紧,且所述插接部201在所述第 一导引斜面223和所述第二导引斜面224的导引下可顺利进入二所述板状端子20和21的二 所述接触部22的二所述第一凹槽222内被四所述支撑臂221夹持固定,这时二所述板状端子 20和21的二所述接触部22与所述插接部201形成四点接触,如此,每一所述插接部201可 被四所述支撑臂221稳定固持,使得每一所述板状端子20、 21与每一所述插接部201形成紧 密接触,从而使得所述电连接装置与所述电子元件200形成良好的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 由于采用竖直的板状端子,所以所述板状端子结构简单,且不需弯折加工,从而使得 所述板状端子的组装更加方便,从而进一步减少了所述板状端子的制造成本;
2. 由于每一所述板状端子的所述接触部末端设有一第一凹槽,且所述插接部对应接触二 所述接触部的两侧分别部分进入所述第一凹槽内,从而收容于同一所述收容槽中的二所述板 状端子的相对两接触部与所述电子元件的每一所述插接部形成四点接触,使得所述插接部可 被稳定固持,即使下压所述电子元件的压力消失,所述插接部也不会与所述电连接装置发生
8脱离而产生电性连接不良的现象,所以仅通过所述第一凹槽将所述电子元件的所述插接部夹 紧便可实现电连接装置与电子元件间的紧密连接,从而实现良好的电性连接,而且避免使用 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芯片模块的插接部与电连接装置之间紧密连接而增设的固定装置,从而 不仅节省了材料,而且简化了制程,从而避免了加工繁重的不良现象发生,同时也相对简化 了组装过程,从而降低了电连接装置的制造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装置,用以提供一电子元件所设的多数插接部电性接触,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间隔开设有多数收容槽;多组竖直的板状端子,每一组所述板状端子对应收容于每一所述收容槽中,且每一组所述板状端子包括相对设置的二板状端子,该二板状端子中,每一所述板状端子设有一接触部,且于所述接触部末端设有一第一凹槽,该二板状端子中的二所述接触部对应接触每一所述插接部两侧,且所述插接部对应接触二所述接触部的两侧分别部分进入所述第一凹槽内。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板状端子设有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向上延伸形成所述接触部,以及向下延伸形成一焊接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设有至少一定位部,所 述定位部抵靠每一所述收容槽。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具有自所述连接部向 下延伸形成的两夹持臂以及所述两夹持臂之间形成的一第二凹槽。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板状端子的所述接触部 具有两支撑臂以及所述两支撑臂之间形成的所述第一凹槽。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支撑臂设有相邻的一第 一导引斜面以及一第二导引斜面,该二板状端子中,每一所述板状端子的所述第 一导引斜面与另一所述板状端子的所述第一导引斜面相对设置,每一所述板状端 子的二所述第二导引斜面相对设置。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收容槽中设有一隔板, 每一所述隔板将每一所述收容槽分隔成两容纳空间,该二板状端子分别对应收容 于每一所述容纳空间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用以提供一电子元件所设的多数插接部电性接触,其包括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间隔开设有多数收容槽;多组竖直的板状端子,每一组板状端子对应收容于每一收容槽中,且每一组板状端子包括相对设置的二板状端子,该二板状端子中,每一板状端子设有一接触部,且于接触部末端设有一第一凹槽,该二板状端子中的二接触部对应接触每一插接部两侧,且插接部对应接触二接触部的两侧分别部分进入第一凹槽内。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仅通过第一凹槽将插接部夹紧便可使电连接装置与电子元件形成良好的电性连接,避免使用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电子元件与电连接装置之间紧密连接而增设的固定装置,从而降低了电连接装置的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H01R33/76GK201278428SQ20082020085
公开日2009年7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2日
发明者林庆其 申请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