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缩式多合一连接器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33392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伸缩式多合一连接器插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多合一连接器插头,尤指一种薄形化伸缩式多合一连接器插 头。
背景技术
由于计算机产业及网络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得许多计算机周边产品或随身电子装置开始发展出与计算机联机更为方便的技术及相关装置。以目前较普及的USB系统电连接 器来说,由于列为计算机标准接口之一,故几乎是计算机周边产品或随身电子装置的标准 接口,近期亦有如SATA、eSATA、IEEE1394等标准接口的技术。由于USB、SATA, eSATA或IEEE1394其外型均是属于长矩形,但尺寸略有不同且脚 位配置亦不相同,为节省计算机主机面板空间,通常不会将所有接口作为标准接口。但如此 一来亦造成使用者使用困扰。近期已提出「多合一连接器插座」,即标榜单一插槽可供不同 接口连接器插头插接,以节省如笔记型计算机机壳周边空间。为搭配此一连接器插座,亦有 厂商顺势推出整合二组以上不同接口的「多合一连接器接头」,以达到同样简化该计算机周 边产品及电子装置的连接器接头数量。然而,目前已有部份计算机或笔记型计算机开始设置有多合一连接器插座,但尚 未普及,此意谓者大部份的计算机与笔记计算机仍保留单一接口的连接器插座,如此若电 子装置装设多合一连接器接头,则无法插接至单一接口的连接器插座,反而限制了电子装 置与计算机连接的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伸缩式多合一连接器插头,包含有一外壳,系形成有一前开口,一多合一接头部,系设于该外壳内并自前开口处外 露,其包含有二分离地迭合设置的接头组件,且该二接头组件之间形成有一间隙;—讯号电路板,系设于该外壳内,并与多合一接头部的二接头组件电连接;及一移动组件,系设于该外壳内并与该多合一接头部的其中一接头组件连接,再于 自该外壳之一侧壁穿出,供推移该移动组件以控制与其连接的接头组件,自外壳的前开口 向内缩入或向外伸长。所述的外壳由一上壳及下壳对向组合而成,其中该上壳及下壳相对的同一侧壁内 形成有至少三道定位槽,又上壳及下壳形成有三道定位槽的侧壁系形成有一长形开口。所述的第一接头组件系包含有一第一插头部,系自该外壳前开口向外延伸,及至 少一第一端子组,其一端系固定于该第一插头部上端面,而另一端则容置于该外壳内,并供 与该讯号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的第二接头组件系包含有一第二插头部,系滑设于外壳内,并自外壳的前开 口穿出,以位于该第一接头部之上方;至少一第二端子组,系固定于该第二插头部的底面; 及至少一第二可挠线组,系容置于该外壳中,并与对应的第二端子组连接,其中各第二可挠线组的一端系与对应第二端子组电连接,另一端则供与该讯号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的移动组件系包含有一扁平板,系位于该上壳与该第二接头组件之间,并与 该第二接头组件连接,又该扁平板一侧对应该长形开口向下延伸有一垂直侧壁,且于近该 垂直侧壁形成有一纵向穿槽,令垂直侧壁的部份与该扁平板脱离,构成一弹性片;及一拨 块,系连接该扁平板的弹性片上,并自外壳的长形开口处突出。所述的垂直侧壁对应拨块位置向上及向下分别延伸一上凸片及一下凸片,该上及 下凸片系分别卡合于上壳及下壳任两相对的定位槽中。所述的第一插头部系直接自该外壳之下壳前端向外水平延伸而出。
所述的第一插头部为匹配一 eSATA插头尺寸,第二插头部系匹配一 USB尺寸。所述的第一插头部为匹配一 USB插头尺寸,第二插头部系匹配一 eSATA尺寸。所述的多合一接头部系可一同插设至一多合一插座中,由于其中与该移动组件连 接的接头组件可相对另一组接头组件平行移动,令该插头部组件可内缩至外壳中,仅留另 一插头部组件外露于外壳前开口,以插接至与其兼容的单一接口插座中;又将该插头部组 件平移至较另一插头部组件更凸出者,则能直接插接至与其兼容的单一接口插座中;再者, 由于该移动组件系自外壳的侧壁向外突出,不会增加使用本创作电连接器插头之电子装置 厚度,仍具备有薄形化之功效。


图1 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图1的立体分解图。图3A:图1纵向剖视图。图3B及3C:图1的动作示意图。图4A:图1的俯视平面图。图4B 图1的动作示意图。图5 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未含下壳的仰视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见图1、图2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其包含有一外壳(11),系形成有一前开口(101);于本实施例中,该外壳(11)系由一上壳 (111)及下壳(112)对向组合而成,其中该上壳(111)及下壳(112)相对的同一侧壁内形成 有至少三道定位槽(113a 113c) (114a 114c),又上壳(111)及下壳(112)形成有三道 定位槽(113a 113c) (114a 114c)的侧壁系形成有一长形开口(115);一多合一接头部,系设于该外壳(10)内并自前开口(101)处外露,其包含有二分 离地迭合设置的第一及第二接头组件(20) (30),且该第一及第二接头组件(20) (30)之间 形成有一间隙;一讯号电路板(12),系设于该外壳(11)内,并与多合一接头部的第一及第二接头 组件(20) (30)电连接;及一移动组件(40),系设于该外壳(10)内并与该多合一接头部的第二接头组件(20)连接,再于自该外壳(11)之一侧壁穿出,供推移该移动组件(40)以控制与其连接的第 二接头组件(20)。见图3A所示,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接头组件(20)系包含有一第一插头部(21),系自该外壳(11)前开口(101)向外延伸;又该第一插头部
(21)系直接自该外壳之下壳(13)前端向外水平延伸而出,该第一插头部(21)尺寸系可为 eSATA或USB插头的尺寸;又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插头部(21)系符合eSATA尺寸;及至少一第一端子组(22),其一端系固定于该第一插头部(21)上端面,而另一端则 容置于该外壳(11)内,并供与该讯号电路板(12)电连接;又其中一第一端子组(22)系包 含有七支eSATA接脚,亦可为USB接脚。上述第二接头组件(30)则包含有一第二插头部(31),系滑设于外壳(11)内,并自外壳(11)的前开口(101)穿出, 以位于该第一接头部(21)之上方;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插头部(31)系符合USB尺寸;至少一第二端子组(32),系固定于该第二插头部(31)的底面;于本实施例中系揭 示一组第二端子组(32),并包含有四支USB2. 0接脚,并与下方的第一插头部(21)构成一二 合一插头;此外,该第二端子组又可为USB3. 0端子或具有带电的USB2. 0及USB3. 0端子,亦 或为eSATA端子 ’及至少一第二可挠线组(33),系容置于该外壳(11)中,并与对应的第二端子组(32) 连接,其中各第二可挠线组(33)的一端系与对应第二端子组(32)电连接,另一端则供与该 讯号电路板(12)电连接。如图4A所示,本实施例的移动组件(40)包含有一扁平板(41)及一拨块(46),其 该扁平板(41)系位于该第二接头组件(30)上方,以与该第二接头组件(30)连接,该扁平 板(41) 一侧对应该长形开口(115)向下延伸有一垂直侧壁(42),供该拨块(46)连接于其 上;又该扁平板(41)近该垂直侧壁(42)形成有一纵向穿槽(43),令垂直侧壁(42)的部份 与该扁平板(41)脱离,构成一弹性片(421);是以,如图4B所示,当施予该拨块(46) —向 内的按压力,该拨块(46)会因纵向穿槽(43)而令该弹性片(421)向内变形缩入,而能前后 移动拨块(46)相对上壳及下壳的位置。再者,该垂直侧壁(42)对应拨块(46)位置向上及向下分别延伸一上凸片(44)及 一下凸片(45),该上及下凸片(44) (45)系分别卡合于上壳(111)及下壳(112)任两相对 的定位槽(113a 113c) (114a 114c)中,达到卡合定位的功效。由于上壳(111)及下 壳(112)形成有上下相对的三道前中后定位槽(113a 113c) (114a 114c),因此藉由水 平移动该拨块(46)即可调整上凸片(44)及下凸片(45)卡合于前中或后定位槽(113a 113c) (114a 114c),亦即该第二接头组件(20)得以一并呈水平移动。如图5所示,系为本发明多合一插头(IOa)第二较佳实施例,其大多结构与第一较 佳实施例相同,惟外壳(11)的两相对侧壁分别形成有二长形开口,而对应二长形开口的上 壳及下壳(112)侧壁内形成有至少三定位槽(113a 113c),又该扁平板(41)对应两长形 开口的相对侧边亦分别向下延伸有垂直侧壁(42),各垂直侧壁(42)分别向外连一接拨块 (46)连接,且对应拨块(46)位置再上下延伸各一上凸片(44)及下凸片;是以,两拨块(46) 即分别突出于外壳的对应长形开口。以下进一步详述说明本发明的使用动作。
如图3A及图4A及图4B所示,为插接至一多合一电连接器插座时的状态,即该 扁平板(41)的上凸片(44)及下凸片(45)卡合于该外壳(11)的上下中间定位槽(113b) (114b),此时第一接头组件(20)及第二接头组件(30)的第一插头部(21)及第二插头部 (31)均外露于该外壳(11)的前开口(101),并纵向齐平而能一起插入多合一电连接器插座中。如图4B及图3B所示,系为本发明插接至一 USB2. 0插座的状态,即先按压该拨块 (46),令弹性片(421)向内缩入而使得其上凸片(44)及下凸片(45)与中间定位槽(113b) (114b)脱开而不再卡合,之后再将拨块(46)向前移动至前定位槽(113a) (114a)后放开,令 形变的弹性片(421)会向外恢复原位,而令拨块(46)自动回复原位,且上凸片(44)及下凸 片(45)亦会与前定位槽(113a) (114a)卡合;此时该第二接头组件(30)的第二插头部(31) 会向前突出,较第一插头部(21)长,而足以单独插入USB2.0插座中。
如图4B及图3C所示,系为本发明插接至一 eSATA插座的状态,即同样藉由向内按 压该拨块,令垂直侧壁向内缩入而使得其上凸片(44)及下凸片(45)与中间定位槽(113b) (114b)脱开而不再卡合,并将拨块(46)向后移动至后定位槽(113c) (114c)后放开,此时 形变的弹性片(421)会向外恢复原位,而令拨块(46)自动回复原位,同时该上凸片(44)及 下凸片(45)亦会与后定位槽(113c) (114c)卡合;此时该第二接头组件(30)的第二插头部 (31)会向内缩入至外壳(11)中,仅留第一插头部(21)长外露于外壳(11),并足以单独插 入eSATA插座中。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发明的多合一接头部不仅能配合多合一插座使用,亦可插入 不同单一规格接口的插座中,有效提高多合一插座的使用广度;再者,由于该移动组件系自 外壳的侧壁向外突出,不会增加使用本发明电连接器插头之电子装置厚度,仍具备有薄形 化之功效。
权利要求
伸缩式多合一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外壳,系形成有一前开口;一多合一接头部,系设于该外壳内并自前开口处外露,其包含有二分离地迭合设置的第一及第二接头组件,且该二接头组件之间形成有一间隙;一讯号电路板,系设于该外壳内,并与多合一接头部的二接头组件电连接;及一移动组件,系设于该外壳内并与该多合一接头部的其中一接头组件连接,再于自该外壳之一侧壁穿出,供推移该移动组件以控制与其连接的接头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式多合一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由一上 壳及下壳对向组合而成,其中该上壳及下壳相对的同一侧壁内形成有至少三道定位槽,又 上壳及下壳形成有三道定位槽的侧壁系形成有一长形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式多合一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接头组件系包含有一第一插头部,系自该外壳前开口向外延伸,及至少一 第一端子组,其一端系固定于该第一插头部上端面,而另一端则容置于该外壳内,并供与该 讯号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的第二接头组件系包含有一第二插头部,系滑设于外壳内,并自外壳的前开口穿 出,以位于该第一接头部之上方;至少一第二端子组,系固定于该第二插头部的底面;及至 少一第二可挠线组,系容置于该外壳中,并与对应的第二端子组连接,其中各第二可挠线组 的一端系与对应第二端子组电连接,另一端则供与该讯号电路板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式多合一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组件系 包含有一扁平板,系位于该上壳与该第二接头组件之间,并与该第二接头组件连接,又该 扁平板一侧对应该长形开口向下延伸有一垂直侧壁,且于近该垂直侧壁形成有一纵向穿 槽,令垂直侧壁的部份与该扁平板脱离,构成一弹性片;及一拨块,系连接该扁平板的弹性 片上,并自外壳的长形开口处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伸缩式多合一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垂直侧壁对 应拨块位置向上及向下分别延伸一上凸片及一下凸片,该上及下凸片系分别卡合于上壳及 下壳任两相对的定位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所述的伸缩式多合一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插 头部系直接自该外壳之下壳前端向外水平延伸而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伸缩式多合一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插头部 为匹配一 eSATA插头尺寸,第二插头部系匹配一 USB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伸缩式多合一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插头部 为匹配一 USB插头尺寸,第二插头部系匹配一 eSATA尺寸。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伸缩式多合一连接器插头,包含有一外壳、一多合一接头部、一讯号电路板及一移动组件,其中该多合一接头部设于该外壳内并自其前开口处外露,并包含有二分离地迭合设置的接头组件,且与该讯号电路板电连接,且该移动组件设于该外壳内并与该多合一接头部的其中一接头组件连接后自该外壳之一侧壁穿出,供推移该移动组件以控制与其连接的接头组件,自外壳的前开口向内缩入或向外伸长。是以本发明的多合一接头部可一同插设至一多合一插座中,亦能兼容于不同的单一接口插座中,且具备有薄形化之功效。
文档编号H01R27/02GK101867099SQ200910131679
公开日2010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4日
发明者江瑞读 申请人:泰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