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184439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天线及其制造方法
天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天线,尤指一种用金属片材制成的用于笔记本电脑等数码产品 的多频天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而天线是无线通讯器材 中最重要的元件之一。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设备向着微、小、轻、薄化发展,天线作为其 主要构成元件,也在设计上尽量不占用空间,以配合无限通讯器材的发展趋势,然而,由于 天线一般较薄,受到外力作用易变形,从而影响天线工作性能。为此,中国台湾专利公告 第M337856号揭露了一种天线结构,该天线包括接地部、位于接地部上方的辐射部、连接接 地部和辐射部的连接部以及用来支撑辐射部的绝缘支撑件,所述连接部自接地部的一侧延 伸而形成,通过设置所述支撑件,可有效解决天线辐射部因为薄而易变形的问题。然而,随 着天线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脑上天线的应用频段越来越广,天线的设计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有时候天线的接地部两侧都设有辐射部,这是就会产生支撑件难以安装到天线壳体内的问 题,导致天线薄弱的辐射部容易变形,进而影响天线的工作频率。此外,即使天线接地部两 侧的辐射部占据空间较小,安装者能强行将支撑件塞进天线壳体,也会导致接地部两侧的 辐射部变形,影响天线工作。因此,针对上述缺陷,确有必要对上述技术结构进行改良,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线,其具有改良的壳体结构,容易制造、方便组装, 不易变形,且性能稳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天线,其包括金属壳体及安装于 金属壳体的支撑件,所述金属壳体包括辐射部、位于辐射部一侧的接地部以及连接所述辐 射部和接地部的连接部,所述金属壳体具有相分离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辐射部及 连接部的一部分形成于第一壳体;所述接地部及连接部的另一部分形成于第二壳体,所述 第一和第二壳体分别与支撑件相组装而固定,所述第一壳体的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连 接部相焊接而电性连接。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天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 于,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冲压形成的金属材质的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包括天线辐射部及自辐射部向 下延伸的一个连接部;提供冲压形成的金属材质的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包括天线接地部及自接地部向 上延伸的另一个连接部;提供塑胶材质的支撑件;
将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组装至所述支撑件上,而使支撑件位于所述辐射 部与接地部之间形成的空间内,所述一个连接部与所述另一连接部在上下方向相对;将所述一个连接部与所述另一个连接部相焊接而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成一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天线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天线壳体分为两段,不但 容易制造,而且可方便地将支撑件组装于天线壳体,天线强度大大增强,不易变形,且性能稳定。

图1为本发明天线的立体组装图。图2为图1所示天线的另一角度视图。图3为图1的分解图。图4为图3的另一角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天线100为工作于无限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 WLAN)及无限广域网(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WffAN)的平面倒 F 型 多频天线(Planar Inerted F Antenna, PIFA),天线100包括收发无线电信号的辐射部1、 位于该辐射部1 一侧的接地部3、连接辐射部1和接地部3的连接部2、支撑于辐射部1及 接地部3之间的支撑件4、自接地部3 —侧延伸形成的寄生辐射部5、自接地部另一侧形成 的副天线6以及射频线缆(未图示)。所述线缆包括内导体、包覆内导体的内绝缘层、位于 内绝缘层外的金属编织层以及位于线缆最外层的外绝缘皮,由于该线缆与一般的应用于天 线的线缆结构大体相同,故在此不多作说明。所述辐射部1为水平延伸的纵长片状结构,其包括第一辐射段11及第二辐射段 12,所述第一辐射段11作为高频辐射部,其工作于1. 71-2. 17GHz,所述第二辐射段12作为 低频辐射部,其工作于0. 824-0. 96GHz,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设计者可通过改变辐射部1的 长度来达到需要的电磁波辐射频率。所述辐射部1具有相对的顶面、底面和相对的两个侧 面,所述辐射部1上设有间隔设置并且贯穿顶面及底面的孔13,并且所述第二辐射段12于 前端形成有切口 121,以与所述寄生辐射部5谐振匹配。所述连接部2用以连接辐射部1及接地部3,并且对于辐射部1具有一定的支撑 作用。连接部2包括自接地部3的延伸有寄生辐射部5的一侧向上倾斜形成的第一连接部 21、自第一连接部21竖直向上延伸的第二连接部22、自辐射部1的一侧向下延伸的第三连 接部23、形成于第二连接部22与第一连接部21相交处的延伸连接部24以及自接地部3与 第一连接部21相同一侧向上延伸并连接于第二连接部22底端的支撑连接部25。所述第 二连接部22设有沿对接方向贯穿的固定孔(未标号),所述延伸连接部24上设有提供线 缆的内导体焊接的信号馈入点Q1,而提供线缆编织层焊接的接地点则为P1,以实现天线接 地功能。由图1可见,所述支撑连接部25包括大体呈直角形的两段,并且所述支撑连接部 25的竖直延伸的那段与第一连接部21及接地部的前侧组成前视大体三角形的结构,以增 强连接部2的整体稳定性。而且所述第一连接部21自接地部3向上逐渐变宽,如此可使得在连接部2上产生不同的电流路径而促使连接部2的电流路径增加,可增加辐射与信号收 发的涵盖率,藉以提升天线100的传输效率。所述辐射部1、接地部3以及连接部2配合构 成天线100的工作于无限广域网的主天线。所述接地部3位于辐射部1及连接部2的底部一侧,其为水平延伸的板状结构,该 接地部3于表面形成有可与支撑件4配合的固定孔34,所述接地部3于两末端分别设有安 装件33,所述安装件33上设有安装孔331,所述两个安装件33均呈长条状,且二者沿相互 垂直的方向延伸,确切的说,第一安装件沿与辐射部1的延伸方向相平行的方向延伸,而第 二安装件则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接地部3于前端一侧,即设置有寄生辐射部5的一侧设 置有向上延伸出的突出部32,所述突出部32用来提供另一天线(未图示)的线缆的编织层 (未图示)焊接。接地部3于后端一侧靠近安装部33设有L形理线部31,所述理线部31 靠近突出部32,以束缚线缆沿预定的位置布置。所述寄生辐射部5自接地部3的前侧向上延伸而成,其实质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 21、突出部32位于接地部3的同侧。所述寄生辐射部5包括竖直延伸的连接部51及自连 接部51的顶端水平延伸的第三辐射段52,所述寄生辐射部5用来与辐射部1的第二辐射段 12谐振,其本身并不具有独立的工作频率。所述副天线6工作于无限局域网,其与所述寄生辐射部5大体相对设置于接地部 3的两侧。该副天线6包括工作于5. 15-5. 825GHz的第四辐射段61、工作于2. 4-2. 5GHz的 第五辐射段62以及连接段63,所述连接段63先沿与接地部3平行的方向延伸,然后竖直延 伸以提供副天线6的辐射段与接地部3的连接。所述副天线6具有提供另外一条线缆焊接 的信号馈入点Q2及接地点P2,其作用及连接方式与P1、Q1相同。所述辐射部1、连接部2、 接地部3、寄生辐射部5以及副天线6均由金属材料做成,且他们结合构成天线100的金属 壳体。请参阅图3及图4,本发明天线100的金属壳体分为第一壳体a和第二壳体b两段, 所述第一壳体a包括辐射部1和第三连接部23,所述第二壳体b包括接地部3、第一连接部 21、第二连接部22、寄生辐射部5以及副天线6。支撑件4为绝缘材质,其具有撑墙41、42以及连接撑墙41、42的横梁40,所述横梁 40位于撑墙41、42的顶端一侧,所述撑墙沿竖直方向的高度大于横梁40,所述撑墙42的一 侧设有向外突出的一对扣持块43,以将副天线6定位,防止其晃动,此外,所述撑墙42的左 侧还设有自横梁40向下延伸的扶持部(未标号),所述扶持部的一侧设有与第二连接部22 的固定孔配合的固定柱。所述横梁40的顶部设有与辐射部1的孔13配合的凸柱44,所述 支撑件4的底面也设有若干凸柱(未标号),所述支撑件4位于辐射部1、接地部3、寄生辐 射部5和副天线6围成的空间内,并提供辐射部1的支撑作用,以防止天线100因外力而变 形。组装时,先将支撑件4安装于第二壳体b,所述支撑件4底面的凸柱收容于第二壳 体b的固定孔34内,而支撑件4的扶持部的固定柱则固定于第二连接部22的固定孔内,所 述撑墙42的一对扣持块43分别卡持于副天线6的辐射段内侧;然后再将第一壳体a组装 于支撑件4的顶部,所述第一壳体a的孔13与支撑件4的凸柱44配合组装,至此,所述支 撑件4完全安装于天线的金属壳体内,所述第二连接部22与第三连接部23之间形成缝隙 (未标号),接着,将焊锡填充于所述缝隙处以实现第一壳体a和第二壳体b焊接一体,所述 第三连接部23及第二连接部22至少一个贴附于扶持部。至此,天线100组装完成。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天线100的制造方法,具体步骤如下a.提供冲压形成的金属材质的第一壳体a,该第一壳体a包括天线辐射部1及自 辐射部1向下延伸的一个连接部23 ;b.提供冲压形成的金属材质的第二壳体b,该第二壳体b包括天线接地部3及自 接地部3向上延伸的另一个连接部;c.提供塑胶材质的支撑件4 ;d.将所述第一壳体a和第二壳体b分别组装至所述支撑件4上,而使支撑件4位 于所述辐射部1与接地部3之间形成的空间内,所述一个连接部23与所述另一连接部在上 下方向相对;e.将所述一个连接部与所述另一个连接部相焊接而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 成一体。综上所述,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天线100通过将天线壳体截为两段,不但容易制 造,而且可方便地将支撑件4组装于天线壳体,天线100强度大大增强,不易变形,且性能稳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天线,其包括金属壳体及安装于金属壳体的支撑件,所述金属壳体包括辐射部、 位于辐射部一侧的接地部以及连接所述辐射部和接地部的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 壳体具有相分离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辐射部及连接部的一部分形成于第一壳体; 所述接地部及连接部的另一部分形成于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分别与支撑件相组 装而固定,所述第一壳体的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连接部相焊接而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自接地部向上倾斜延伸的 第一连接部、自第一连接部竖直延伸的第二连接部以及自所述辐射部向下延伸并与第二连 接部相隔有缝隙的第三连接部,所述金属壳体藉该缝隙分成两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具有第一辐射段和第二 辐射段的辐射部以及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壳体包括接地部、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通过焊锡填充二者之间的缝隙并将二者相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还具有自接地部一侧延伸的 寄生辐射部以及自接地部另一侧延伸的副天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寄生辐射部位于接地部的同 一侧,所述连接部、寄生辐射部、接地部、辐射部以及副天线围成一空间,所述支撑体位于该 空间内。
6.如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寄生辐射部具有自接地部竖直延 伸的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相垂直的第三辐射段,所述第二辐射段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 第三辐射段谐振的切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固定孔,所述支撑件 具有扶持部,所述扶持部上设有与固定孔配合的固定柱,且所述第三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 至少一个帖附于扶持部。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还包括自接地部向上延伸并与 所述第二连接部底部相接的支撑连接部,所述支撑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及接地部的组成前 视为三角形的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于接地部还设有理线部,所述理线 部与副天线位于接地部的同一侧,且所述理线部呈L形。
10.一种天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冲压形成的金属材质的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包括天线辐射部及自辐射部向下延 伸的一个连接部;提供冲压形成的金属材质的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包括天线接地部及自接地部向上延 伸的另一个连接部;提供塑胶材质的支撑件;将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组装至所述支撑件上,而使支撑件位于所述辐射部与 接地部之间形成的空间内,所述一个连接部与所述另一连接部在上下方向相对;将所述一个连接部与所述另一个连接部相焊接而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成一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线,其包括金属壳体及安装于金属壳体的支撑件,所述金属壳体包括辐射部、位于辐射部一侧的接地部以及连接所述辐射部和接地部的连接部,所述金属壳体具有相分离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两段,所述支撑件以先组装于第二壳体,然后再与第一壳体组装的方式与所述金属壳体组装一体。通过将天线壳体分为两段,不但容易制造,而且可方便地将支撑件组装于天线壳体,天线强度大大增强,不易变形,且性能稳定。
文档编号H01Q1/12GK101997154SQ20091030545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0日
发明者徐健, 李孝锋, 陈道远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