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84437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线缆组件,尤其是涉及线缆组件的屏蔽件与线缆的屏蔽编织层 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线缆组件通常通过焊接方式或铆压方式将电连接器的屏蔽片与线缆 的屏蔽编织层连接在一起。然而,当线缆组件的尺寸较小时,若采用焊接方式,不能达到良 好的焊接效果。同样,若采用铆压方式,容易损坏线缆。另,中国专利第CN2358593Y号专利揭示了一种线缆组件,该线缆组件上的屏蔽编 织层连接有一导电片。该导电片与电连接器的屏蔽片相连接以将所述屏蔽片与线缆的屏蔽 编织层相电性连接。然而,该线缆组件的结构复杂,使得其组装过程较为复杂、成本较高。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屏蔽效果良好的线缆组件。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线缆组件,其包括电 连接器、与该电连接器连接的线缆、及罩覆在所述电连接器及线缆上的屏蔽件,所述线缆包 括若干芯线、屏蔽编织层及包裹在该屏蔽编织层上的外被层,其中该线缆的一端的屏蔽编 织层裸露在外,所述线缆上成型有绝缘件,所述线缆组件还设有导电薄膜,所述导电薄膜包 裹在所述线缆的裸露的屏蔽编织层及绝缘件上,所述屏蔽件与所述绝缘件上包裹的导电薄 膜相电性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线缆组件在线缆上成型有绝缘件,导电薄膜将所述绝缘 件及线缆的屏蔽编织层包裹后与屏蔽件相电性连接,由此保证线缆的屏蔽编织层与屏蔽件 的良好接地。该线缆组件的结构简单且屏蔽效果良好。

图1是符合本发明的线缆组件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线缆组件沿A-A方向的部分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线缆组件的分解图。图4是图3中的圈示部分的放大图。图5是图3所示的线缆组件的内壳体组装到内置电路板和第二绝缘件后的示意 图。图6是图3所示的线缆组件的导电薄膜包裹线缆的裸露的屏蔽编织层及绝缘件的 凸起后的示意图。图7是图3所示的线缆组件的屏蔽件组装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7,线缆组件1包括电连接器10、线缆20、内壳体30、导电薄膜40、屏蔽 件50、保护套60及外壳体70。请参阅图34,所述电连接器10包括绝缘的承载部11、若干端子12及内置电路板 13。所述承载部11设有若干收容槽111。所述若干端子12收容于所述若干收容槽111内。 所述内置电路板13设置于所述承载部11的后方,该内置电路板13设有若干第一及第二导 电部131、132。所述若干端子12自所述收容槽111延伸出并与所述若干第一导电部131相 电性连接。所述若干第二导电部132用以与所述线缆20相电性连接。请参阅图24,所述线缆20包括若干芯线21、屏蔽编织层22及包裹在该屏蔽编织 层22上的外被层23。所述线缆20上成型有第一绝缘件24及第二绝缘件25。所述第二绝 缘件25将所述若干芯线21固定为一排,从而便于若干芯线21的前端对齐裁剪以焊接至内 置电路板13的若干第二导电部132上。所述第二绝缘件25与前述第一绝缘件24之间的 线缆20的屏蔽编织层22未被外被层23包裹。所述第一绝缘件24在其外围设有凸起241。请参阅图2和图5,内壳体30组装在所述电连接器10的内置电路板13及所述线 缆20的第二绝缘件25上。请参阅图2-3和图6-7,导电薄膜40包裹在所述第一绝缘件24与第二绝缘件25 之间的线缆20的裸露的屏蔽编织层22及第一绝缘件24上。该导电薄膜40可为铜箔或铝 箔等导电材料。前述第一绝缘件24的凸起241同样被包裹在导电薄膜40内。所述屏蔽件50罩覆在所述电连接器10及线缆20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绝缘件24 上包裹的导电薄膜40相电性连接。该屏蔽件50与所述第一绝缘件24的凸起241抵压配 合。该凸起241将所述导电薄膜40顶起以与所述屏蔽件50相电性连接,从而增强了导电 薄膜40与屏蔽件50的配合,使得线缆20的屏蔽编织层22与屏蔽件50之间的接地效果良 好。所述保护套60套设在线缆20上,该保护套60设有安装在所述线缆20的第一绝 缘件24上的连接部61。所述连接部61上设有凸块611。所述外壳体70设置在所述屏蔽件50及所述保护套60的连接部61上。该外壳体 70上设有开口 71,所述保护套60的连接部61的凸块611与所述开口 71配合。该外壳体 70还设有可与一对接电连接器(未图示)相锁扣的卡钩72。组装该线缆组件1时,先将电连接器10的内置电路板13上的第二导电部132与 线缆20的若干芯线21相焊接连接在一起。再将内壳体30组装到内置电路板13及所述线 缆20的第二绝缘件25上。然后将导电薄膜40包裹在线缆20的屏蔽编织层22上及第一 绝缘件24的凸起241上。然后再将屏蔽件50罩覆在所述电连接器10及线缆20上,并使 屏蔽件50与第一绝缘件24的凸起241上包裹的导电薄膜40相电性连接。最后将保护套 60套设在线缆20上,外壳体70安装在所述屏蔽件50及所述保护套60的连接部61上。所 述保护套60的连接部61的凸块611与所述外壳体70上的开口 71配合。线缆20上设有第一绝缘件24,导电薄膜40将所述第一绝缘件24及线缆20的屏 蔽编织层22包裹后与屏蔽件50相电性连接,由此保证线缆20的屏蔽编织层22与屏蔽件 50的良好接地。该线缆组件1的结构简单且屏蔽效果良好。
权利要求
1.一种线缆组件,其包括电连接器、与该电连接器连接的线缆、及罩覆在所述电连接器 及线缆上的屏蔽件,所述线缆包括若干芯线、屏蔽编织层及包裹在该屏蔽编织层上的外被 层,其中该线缆的一端的屏蔽编织层裸露在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上成型有绝缘件,所 述线缆组件还设有导电薄膜,所述导电薄膜包裹在所述线缆的裸露的屏蔽编织层及绝缘件 上,所述屏蔽件与所述绝缘件上包裹的导电薄膜相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前述绝缘件设有凸起,前述导电薄膜包 覆在所述凸起上,该凸起将所述导电薄膜顶起以与所述屏蔽件相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前述绝缘件为第一绝缘件,所述线缆还 成型有第二绝缘件,该第二绝缘件将所述若干芯线固定为一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件与前述第一绝缘件之 间的线缆的屏蔽编织层未被外被层包裹,所述导电薄膜包裹在所述第一绝缘件与第二绝缘 件之间的线缆的屏蔽编织层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设有若干收容槽的 承载部、收容于所述若干收容槽的若干端子、及设置于所述承载部后方的内置电路板,所述 内置电路板设有若干第一导电部及第二导电部,所述若干端子自所述收容槽延伸出并与所 述若干第一导电部相电性连接,所述线缆的若干芯线与所述若干第二导电部相电性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线缆组件包括收容所述内置电路板 及所述第二绝缘件的内壳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线缆组件还包括套设在线缆上的保 护套,该保护套设有安装在所述绝缘件上的连接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线缆组件还包括外壳体,该外壳体套 设在所述屏蔽件及所述保护套的连接部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上设有开口,所述保护套的 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开口配合的凸块。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设有卡钩,所述卡钩可与 一对接电连接器相锁扣。
全文摘要
一种线缆组件,其包括电连接器、与该电连接器连接的线缆、及罩覆在所述电连接器及线缆上的屏蔽件,所述线缆包括若干芯线、屏蔽编织层及包裹在该屏蔽编织层上的外被层,其中该线缆的一端的屏蔽编织层裸露在外,所述线缆上成型有绝缘件,所述线缆组件还设有导电薄膜,所述导电薄膜包裹在所述线缆的裸露的屏蔽编织层及绝缘件上,所述屏蔽件与所述绝缘件上包裹的导电薄膜相电性连接。本发明线缆组件的结构简单且屏蔽效果良好。
文档编号H01R13/516GK101997237SQ200910305410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0日
发明者张雪亮, 朱庆满, 王前炯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