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84440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绝缘本体具有底壁的电连接器。背景技术
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302787号所揭示的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其中插座 连接器具有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收容插头连接器 的收容腔、位于收容腔内的舌板及收容端子的若干端子槽。所述端子具有固持于绝缘本体 上的固持部、自固持部延伸入收容腔内的U型接触部及自固持部延伸出绝缘本体外的焊接 部。为使插座连接器小型化,所述端子槽上下贯穿绝缘本体,以降低电连接器的高度。但是,在该插座连接器中,由于端子槽未设置底壁,使得绝缘本体的整体强度降低 而不易制造,而由于端子的U型接触部在与插头连接器对接时需要形变的空间,以至于设 置底壁又必须增大绝缘本体的高度而不利于连接器小型化。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增强绝缘本体强度的小型化电连接
ο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与对接物对接并 具有向对接物延伸的对接方向,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所 述绝缘本体具有侧壁及若干端子槽,所述端子槽具有底壁,所述端子具有固持部及自固持 部延伸的接触部,所述端子的接触部具有悬于所述底壁上方的臂部,底壁具有面对所述臂 部的上表面,所述绝缘本体的底壁具有贯穿该底壁的通孔,且该通孔与所述端子的臂部远 离固持部的一端对应,所述底壁的上表面倾斜延伸,且该上表面与所述侧壁连接的一端在 对接方向上高于与所述通孔相邻的一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底壁的上表面倾斜延 伸,且该上表面与所述侧壁连接的一端在对接方向上高于与所述通孔相邻的一端,从而对 应端子的臂部不同部分形变的需要提供越来越大的形变空间,相对于现有技术可实现小型 化,同时可增加端子的弹性形变空间。另,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 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侧壁及若干端子槽,所述端子槽具有 底壁,所述端子具有固持部及自固持部延伸的接触部,所述端子的接触部具有悬于所述底 壁上方的臂部,底壁具有面对所述臂部的上表面,所述绝缘本体的底壁具有贯穿该底壁的 通孔,且该通孔与所述端子的臂部远离固持部的一端对应,所述底壁的上表面与所述侧壁 的内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使底壁的上表面与所 述侧壁的内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从而对应端子臂部不同部分形变的需要提供越来越大的形变空间,相对于现有技术可实现小型化,同时可增加端子的弹性形变空间。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状态下之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发明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未对接状态下之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发明电连接器之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2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沿A-A方向之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沿B-B方向之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100是安装在电路板(未图示)上并用于与对 接连接器200对接。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纵长型绝缘本体20、收容于绝缘本 体20内的若干端子30及固持于绝缘本体20两端的固定件40。所述绝缘本体20具有沿纵 长方向设置的一对侧壁21、位于侧壁21两端的一对端壁22及底壁23,所述侧壁21、端壁 22及底壁23围成用于收容对接连接器200的对接腔25。所述对接腔25中设有收容所述 端子30的若干端子槽26。所述侧壁21具有面对对接腔25的内表面211。自所述底壁23 向对接腔25中凸伸有舌板24,自所述舌板24的侧面向内凹设有收容槽241。所述底壁23 设有贯穿该底壁23的通孔231,且该通孔231位于舌板24的下方并与所述舌板24的收容 槽241连通。所述底壁23的设置可提高绝缘本体20的强度。所述底壁23具有面向所述 对接腔25的上表面232及与上表面232相对的底表面233,其中,所述上表面232为倾斜 设置,且该上表面232与所述侧壁21连接的一端在对接方向上高于上表面232与所述通孔 231相邻的一端,使该上表面232与所述侧壁21的内表面21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在本实 施方式中,所述侧壁21的内表面211与该电连接器100安装在电路板(未图示)上的安装 面垂直。请参阅图3所示,所述端子30具有固持于绝缘本体20的侧壁21上的固持部31、 自固持部31延伸入对接腔25内的接触部32及自固持部31延伸出绝缘本体20的焊接部 33。所述接触部32包括与固持部31连接的第一弯折部321、自第一弯折部321延伸的臂 部322及与所述臂部远离固持部31的一端连接的第二弯折部323。所述第一弯折部321、 臂部322及第二弯折部323构成U型。所述臂部322悬于所述底壁23上,且该臂部322远 离固持部31的一端位于所述底壁23设置的通孔231之上。所述第二弯折部323位于所述 舌板24的收容槽241内,并向对接腔25内弯折延伸出用以与对接连接器200接触的第二 触点325。所述第一弯折部321设有向对接腔25内凸伸并与所述第二触点325相对的第一 触点324。请再参阅图4及图5所示,当电连接器100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对接时,所述端 子30的接触部32与对接连接器200接触并且以与固持部31连接的一端为支点向底壁23 转动,从而臂部322远离端子30的固持部31的一端需要形变空间较大。由前所述,由于所 述绝缘本体20的底壁23的上表面232为倾斜设置且与侧壁21连接的一端在对接方向上 高于上表面232与所述通孔231相邻的一端,从而使得所述端子30的臂部322自靠近固持部31的一端至另一端向底壁23弹性形变的空间越来越大,从而满足臂部322的形变需求。 同时,所述底壁23的通孔231设置给予臂部322位于舌板24的收容槽241内的一端更大 的形变空间。当电连接器100安装在电路板(未图示)上之后,所述端子30的焊接部33 焊接在电路板上,同时所述底壁23的底表面233承载于电路板上以辅助焊接部支撑电连接 器100,防止电连接器100受到较大外力冲击下使焊接部33受损。 本发明电连接器100中,所述绝缘本体20的底壁23设置倾斜的上表面232,即可 使与连接侧壁21的底壁23具有较厚的厚度以增强绝缘本体20的整体强度,又可以对应端 子30的臂部322不同部分形变的需要提供越来越大的形变空间,同时,底壁23随端子30 的臂部322需要形变空间越来越大而越来越较薄,使底壁23的设置对绝缘本体20高度的 影响较小,有利于实现电连接器100的小型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小型化电连接器为提供 端子形变空间而无法设置底壁的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与对接物对接并具有向对接物延伸的对接方向,该电连接器包 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侧壁及若干端子槽,所述端子 槽具有底壁,所述端子具有固持部及自固持部延伸的接触部,所述端子的接触部具有悬于 所述底壁上方的臂部,底壁具有面对所述臂部的上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底壁 具有贯穿该底壁的通孔,且该通孔与所述端子的臂部远离固持部的一端对应,所述底壁的 上表面倾斜延伸,且该上表面与所述侧壁连接的一端在对接方向上高于与所述通孔相邻的 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与侧壁连接的一端的厚度大 于与所述通孔相邻的一端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是安装于电路板上, 所述绝缘本体的底壁具有与所述上表面相对的底表面,所述底表面承载于该电路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具有用以收容对接物的 对接腔,该对接腔中凸设有舌板,该舌板具有收容槽,所述端子的臂部远离固持部的一端延 伸入舌板的收容槽中,所述绝缘本体的底壁具有的通孔位于舌板下方并与所述收容槽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接触部还包括与固持部连 接的第一弯折部及与所述臂部远离固持部的一端连接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臂 部及第二弯折部构成U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对应端子的第二弯折部设置。
7.—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侧 壁及若干端子槽,所述端子槽具有底壁,所述端子具有固持部及自固持部延伸的接触部,所 述端子的接触部具有悬于所述底壁上方的臂部,底壁具有面对所述臂部的上表面,其特征 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底壁具有贯穿该底壁的通孔,且该通孔与所述端子的臂部远离固持 部的一端对应,所述底壁的上表面与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是安装于电路板上且该 电连接器具有安装面,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与所述安装面垂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接触部还包括与固持部连 接的第一弯折部及与所述臂部远离固持部的一端连接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臂 部及第二弯折部构成U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对应端子的第二弯折部设置。
全文摘要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该绝缘本体具有侧壁及若干端子槽,所述端子槽具有底壁;端子具有悬于所述底壁上方的臂部,所述底壁具有面对所述臂部的上表面;所述绝缘本体的底壁具有贯穿该底壁的通孔,所述底壁的上表面倾斜延伸而使底壁越来越薄,在提供臂部的形变空间的同时也可使绝缘本体高度降低。
文档编号H01R13/115GK101997212SQ20091030547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1日
发明者吴俊宽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