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电源连接器、插头电源连接器及其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52210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座电源连接器、插头电源连接器及其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座电源连接器、插头电源连接器及其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良好散热效果的插座电源连接器、插头电源连接器及其组件。
背景技术
业界通常采用相互配合的公电源连接器与母电源连接器实现电源的传输。当然, 在公、母电源连接器相互配合过电的过程中,会有热产生(受导体阻抗影响)。如果这些热量受限在绝缘本体里,绝缘本体内部持续受高温影响会产生如下不良情形,严重时会导致安全问题1.导体相互接触的部位,材质会有积碳、焦黑、融熔及弹性变异等现象。2.绝缘本体会有变形、起泡、焦黑融熔、材质变异等情形。3.客户端若有监控产品的温度,温度过高会有功能失效(当机)等问题。2006年2月7日公告的美国专利6,994,598 B2揭示了一种现有结构的公电源连接器与母电源连接器,其中公电源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母电源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在相互配合时均被封闭在对应的绝缘本体内,导致散热效果不好。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进行改良以使插座电源连接器、插头电源连接器及其组件具备良好的散热效果。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好散热效果的插座电源连接器、插头电源连接器及其组件。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插座电源连接器,包括插座绝缘本体及安装于插座绝缘本体内的若干插座电源端子;所述插座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突出基部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设有用以与对接连接器配合的第一对接面,所述基部设有与第一对接面相对的第一安装面,所述插座绝缘本体还设有贯穿第一对接面与第一安装面且用以收容插座电源端子的收容槽;所述插座电源端子包括位于收容槽内的一对弹性臂及延伸出第一安装面的第一安装部;所述对接部设有上表面及下表面,至少上表面与下表面其中之一形成有与收容槽连通的第一散热槽,并且该第一散热槽进一步延伸并贯穿第一安装面。进一步地,所述对接部自基部水平向前延伸且对接部相较于基部呈收缩状,所述基部设有高于对接部上表面的顶壁及低于对接部下表面的底壁;所述第一散热槽前后延伸并且分别形成于对接部的上表面及对接部的下表面。进一步地,所述插座绝缘本体设有自第一对接面凹设之凹槽,所述凹槽包括贯穿对接部之上表面及对接部之下表面的竖直槽。进一步地,所述插座绝缘本体设有贯穿第一对接面与第一安装面的第一开槽,所述第一开槽与竖直槽相互贯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槽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位于相邻的两个插座电源端子之间,所述第一开槽与竖直槽在前后方向上相互贯通。进一步地,所述竖直槽为若干个,所述凹槽包括与竖直槽相互交叉的若干个水平槽,所述第一开槽与水平槽在前后方向上也相互贯通。进一步地,所述插座绝缘本体设有自第一安装面凹陷的安装槽,所述插座电源连接器包括收容于安装槽内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插座电源端子的第一安装部穿过该等定位孔。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块设有与第一散热槽对齐的若干散热孔。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插头电源连接器,包括插头绝缘本体及安装于插头绝缘本体内的若干插头电源端子;所述插头绝缘本体包括端部及突出端部的收容部,所述收容部设有第二对接面及自第二对接面凹设且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收容腔,所述端部设有与第二对接面相对的第二安装面;所述插头电源端子包括延伸入收容腔内的平板状第二接触部及延伸出第二安装面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端部设有贯穿第二安装面且与收容腔连通的若干第二开槽,所述第二开槽与第二接触部隔开且所述第二开槽是插头电源端子的散热通道。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触部排列成若干相互平行的竖直列,所述第二开槽位于相邻的竖直列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收容部设有顶壁及底壁,且所述收容腔位于顶壁及底壁之间,顶壁与底壁的内表面均设有暴露于收容腔的第二散热槽,并且该第二散热槽进一步延伸且贯穿第二安装面。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源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插座电源连接器及插头电源连接器,其中插座电源连接器包括插座绝缘本体及安装于插座绝缘本体内的插座电源端子;所述插座绝缘本体包括第一对接面、第一安装面及自第一对接面凹设的收容槽;所述插座电源端子包括位于收容槽内的一对弹性臂及延伸出第一安装面的第一安装部;插头电源连接器,包括插头绝缘本体及安装于插头绝缘本体内的插头电源端子; 所述插头绝缘本体包括第二对接面、第二安装面及自第二对接面凹设且用以收容插座绝缘本体的收容腔,所述插头绝缘本体设有顶壁及底壁,且所述收容腔位于顶壁及底壁之间;所述插头电源端子包括延伸入收容腔内且夹持于弹性臂之间的第二接触部,及延伸出第二安装面的第二安装部;所述插座绝缘本体设有与收容槽连通且贯穿第一安装面的第一散热槽;插头绝缘本体的顶壁及底壁至少其中之一设有与收容腔连通且贯穿第二安装面的第二散热槽,并且第一散热槽与第二散热槽相互贯通。进一步地,所述插座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突出基部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相较于基部呈收缩状,所述第一对接面位于对接部上,所述第一安装面位于基部上;所述第一散热槽形成于对接部的上表面及对接部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二散热槽形成于插头绝缘本体的顶壁及底壁上,并且在对接部的长度区间内,第二散热槽位于第一散热槽的外侧。进一步地,所述插座绝缘本体设有贯穿第一对接面与第一安装面的第一开槽;所述插头绝缘本体设有贯穿第二对接面与第二安装面的第二开槽;所述第一、第二开槽相互贯通且与第一、第二散热槽相互贯通。
进一步地,插头绝缘本体包括端部及突出端部的收容部,所述第二对接面位于收容部上,所述第二安装面位于端部上,所述端部设有暴露于收容腔的前端面,第二接触部为平板状且突出前端面,所述第一对接面与前端面隔开以形成散热空间,所述散热空间与第
一、第二散热槽贯通。进一步地,所述插座绝缘本体设有自第一对接面凹设的若干相互交叉的竖直槽及水平槽,所述竖直槽贯穿对接部的上表面与对接部的下表面,所述竖直槽与第一开槽相互贯通,并且所述散热空间与第一、第二开槽贯通。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插座电源连接器、插头电源连接器以及电源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第二散热槽或第二开槽,一方面与弹性臂及第二接触部连通,另一方面贯穿第一、 第二安装面,从而增加了弹性臂及第二接触部与空气的对流,进而具备良好的散热效果,使插座绝缘本体及插头绝缘本体不会有变形、起泡、焦黑融熔、材质变异等情形。

图1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其中插座电源连接器与插头电源连接器相互分离。图4为本发明插座电源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5为图4所示的插座电源连接器的主视图。图6为图4所示的插座电源连接器的仰视图。图7为图4所示的插座电源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8为本发明插头电源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9为图8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图10为图9所示的插头电源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11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组件沿第一剖面的立体剖视图。图12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组件沿第二剖面的立体剖视图。图13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组件沿第三剖面的立体剖视图。图14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组件沿第四剖面的立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组件300包括相互配合的插座电源连接器100及插头电源连接器200。请参照图3至图7所示,插座电源连接器100包括插座绝缘本体1、安装于插座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插座电源端子2及安装于插座绝缘本体1上且用以定位插座电源端子2 的定位块3。所述插座绝缘本体1包括基部11及突出基部11的对接部12。所述基部11设有顶壁111、底壁112、前表面113及与前表面113相对的第一安装面114。所述对接部12是自基部11的前表面113 —体向前延伸而成,且对接部12相对于基部11呈收缩状。所述对接部12包括上表面121、下表面122及垂直上、下表面121、122的第一对接面123。基部11的顶壁111及底壁112在竖直方向上对应位于对接部12上、下表面121、122的外侧,即,基部11的顶壁111高于对接部12的上表面121,基部11的底壁112向下突出对接部12的下表面122。所述插座绝缘本体1设有贯穿第一对接面123与第一安装面114的若干收容槽IM及在横向上位于相邻两个收容槽1 之间的第一开槽125。所述收容槽IM用以收容插座电源端子2 (参图14所示)。所述第一开槽125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圆形,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方形、椭圆形等各种形状。所述对接部12的上、下表面121、122均设有前后延伸的第一散热槽126,其中,第一散热槽1 与对应的收容槽IM连通。请参图 5所示,所述第一散热槽1 进一步凹入基部11的顶壁111及底壁112内以扩大第一散热槽126的尺寸,进而形成更宽敞的散热空间。所述对接部12的上、下表面121、122对应位置形成的第一散热槽126在竖直方向上相互对齐。请参图4所示,所述第一散热槽1 均未向前贯穿第一对接面123,其目的在于保证插座绝缘本体1具备足够的强度用以安装插座电源端子2。另外,请参图4及图5所示,所述对接部12包括自第一对接面123凹设的若干凹槽127。所述凹槽127包括若干相互交叉以形成“十”字形的竖直槽1 及水平槽129。所述水平槽1 贯穿对接部12的两侧,竖直槽1 贯穿对接部12的上、下表面121、122。所述第一开槽125在前后方向上与对应的竖直槽1 相互连通。所述基部11还包括自前表面113凹设的若干定位槽115及自第一安装面114凹设的安装槽116。所述定位槽115分布于基部11的四个角落,用以当插座电源连接器100插入插头电源连接器200内时,实现两者的相互定位。请参图7所示,所述插座电源端子2排列成矩阵,其包括“U”形第一定位部21、自第一定位部21的上、下两侧分别向前延伸而形成的一对弹性臂22、及自第一定位部21的下侧向后延伸的第一安装部23。其中,弹性臂22收容于收容槽124内且未突出第一对接面 123。所述第一安装部23向后延伸超出第一安装面114,用以焊接于电路板上。所述定位块3大致为长方体,其包括用以供插座电源端子2的第一安装部23穿过的若干定位孔31及对应于第一开槽125且与第一开槽125对齐的若干散热孔32。请参图8及图10所示,插头电源连接器200包括插头绝缘本体4及安装于插头绝缘本体4内的若干插头电源端子5。所述插头绝缘本体4包括端部41及自端部41 一体延伸的收容部42。所述收容部42包括顶壁421、底壁422、连接顶壁421与底壁422的两侧壁 423、垂直顶壁421与底壁422的第二对接面424、以及自第二对接面424向内凹陷的收容腔425。所述端部41包括暴露于收容腔425内的前端面411、与前端面411相对的第二安装面412、以及贯穿前端面411与第二安装面412的若干第二开槽413。所述第二开槽413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圆形,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方形、椭圆形等各种形状。所述第二开槽413与插座电源连接器100的第一开槽125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对齐且相互连通。所述收容部42的顶壁421与底壁422内表面均设有向前贯穿第二对接面424的第二散热槽43。所述第二散热槽43与收容腔425连通,并且第二散热槽43进一步向后贯穿第二安装面412,进而使收容腔425与外界空气连通。所述第二散热槽43在竖直方向上朝端部41的内部凹陷,进而形成更宽敞的散热空间。所述插头绝缘本体4还包括突出第二对接面424的若干突块426。所述突块似6 收容于插座绝缘本体1的定位槽115内,以实现插座电源连接器100插入插头电源连接器200内时的定位。所述插头电源端子5包括延伸入收容腔425内的平板状第二接触部51以及延伸出第二安装面412的平板状第二安装部52。请参图8所示,所述第二接触部51排列成若干相互平行的竖直列,所述第二开槽413与第二接触部51隔开,并且所述第二开槽413位于相邻的竖直列之间。请参图1至图3所示,当插座电源连接器100与插头电源连接器200相互配合时, 插头绝缘本体4的突块4 收容于插座绝缘本体1的定位槽115内,进而使插座电源连接器100的对接部12最终被收容于插头电源连接器200的收容腔425内。此时,插头电源端子5的第二接触部51被夹持于插座电源端子2的弹性臂22之间,以实现相互接触。请参图 13所示,插座电源连接器100的第一开槽125与插头电源连接器200的第二开槽413对齐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开槽125与第二开槽413用以增加散热的路径,以实现更理想的散热效果。请参图12所示,插座电源连接器100的第一散热槽1 与插头电源连接器200的第二散热槽43贯通并且与外界空气连通。在对接部12的长度区间内,第二散热槽43位于第一散热槽126的上方。请参图11至图13所示,由于电源连接器产生的热量绝大部分集中在端子接触部的位置,而本发明在端子接触部的位置开设了贯穿的第一、第二散热槽126、 43,进而使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一、第二散热槽126、43及第一、第二开槽125、413释放到空气中,提高了散热速度。另外,请参照图14所示,插座电源连接器100的第一对接面123与插头电源连接器200的端部41的前端面411之间形成散热空间6。由于竖直槽1 及水平槽 129的存在,且所述散热空间6与竖直槽1 及水平槽1 连通,相当于增加了热量散发的空间。另外,所述散热空间6与第一、第二散热槽126、43连通,增加了插座电源端子2及插头电源端子5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并加强空气对流,进而便于热量的散发,使插座绝缘本体1 及插头绝缘本体4不会有变形、起泡、焦黑融熔、材质变异等情形。此外,在散热空间6很窄的情况下,流通于第一、第二散热槽126、43的热量也可经由竖直槽1 流经第一、第二开槽 125、413而与外界空间产生对流,进而将热量释放至空气中,仍可达到相同的功效。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插座电源连接器,包括插座绝缘本体及安装于插座绝缘本体内的若干插座电源端子;所述插座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突出基部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设有用以与对接连接器配合的第一对接面,所述基部设有与第一对接面相对的第一安装面,所述插座绝缘本体还设有贯穿第一对接面与第一安装面且用以收容插座电源端子的收容槽;所述插座电源端子包括位于收容槽内的一对弹性臂及延伸出第一安装面的第一安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设有上表面及下表面,至少上表面与下表面其中之一形成有与收容槽连通的第一散热槽,并且该第一散热槽进一步延伸并贯穿第一安装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自基部水平向前延伸且对接部相较于基部呈收缩状,所述基部设有高于对接部上表面的顶壁及低于对接部下表面的底壁;所述第一散热槽前后延伸并且分别形成于对接部的上表面及对接部的下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绝缘本体设有自第一对接面凹设之凹槽,所述凹槽包括贯穿对接部之上表面及对接部之下表面的竖直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绝缘本体设有贯穿第一对接面与第一安装面的第一开槽,所述第一开槽与竖直槽相互贯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槽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位于相邻的两个插座电源端子之间,所述第一开槽与竖直槽在前后方向上相互贯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座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槽为若干个,所述凹槽包括与竖直槽相互交叉的若干个水平槽,所述第一开槽与水平槽在前后方向上也相互贯ο
7.如权利要求1至6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插座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绝缘本体设有自第一安装面凹陷的安装槽,所述插座电源连接器包括收容于安装槽内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插座电源端子的第一安装部穿过该等定位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设有与第一散热槽对齐的若干散热孔。
9.一种插头电源连接器,包括插头绝缘本体及安装于插头绝缘本体内的若干插头电源端子;所述插头绝缘本体包括端部及突出端部的收容部,所述收容部设有第二对接面及自第二对接面凹设且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收容腔,所述端部设有与第二对接面相对的第二安装面;所述插头电源端子包括延伸入收容腔内的平板状第二接触部及延伸出第二安装面的第二安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设有贯穿第二安装面且与收容腔连通的若干第二开槽,所述第二开槽与第二接触部隔开且所述第二开槽是插头电源端子的散热通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头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部排列成若干相互平行的竖直列,所述第二开槽位于相邻的竖直列之间。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插头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设有顶壁及底壁,且所述收容腔位于顶壁及底壁之间,顶壁与底壁的内表面均设有暴露于收容腔的第二散热槽,并且该第二散热槽进一步延伸且贯穿第二安装面。
12.一种电源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插座电源连接器及插头电源连接器,其中插座电源连接器包括插座绝缘本体及安装于插座绝缘本体内的插座电源端子;所述插座绝缘本体包括第一对接面、第一安装面及自第一对接面凹设的收容槽;所述插座电源端子包括位于收容槽内的一对弹性臂及延伸出第一安装面的第一安装部;插头电源连接器,包括插头绝缘本体及安装于插头绝缘本体内的插头电源端子;所述插头绝缘本体包括第二对接面、第二安装面及自第二对接面凹设且用以收容插座绝缘本体的收容腔,所述插头绝缘本体设有顶壁及底壁,且所述收容腔位于顶壁及底壁之间;所述插头电源端子包括延伸入收容腔内且夹持于弹性臂之间的第二接触部,及延伸出第二安装面的第二安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绝缘本体设有与收容槽连通且贯穿第一安装面的第一散热槽; 插头绝缘本体的顶壁及底壁至少其中之一设有与收容腔连通且贯穿第二安装面的第二散热槽,并且第一散热槽与第二散热槽相互贯通。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突出基部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相较于基部呈收缩状,所述第一对接面位于对接部上,所述第一安装面位于基部上;所述第一散热槽形成于对接部的上表面及对接部的下表面上, 所述第二散热槽形成于插头绝缘本体的顶壁及底壁上,并且在对接部的长度区间内,第二散热槽位于第一散热槽的外侧。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绝缘本体设有贯穿第一对接面与第一安装面的第一开槽;所述插头绝缘本体设有贯穿第二对接面与第二安装面的第二开槽;所述第一、第二开槽相互贯通且与第一、第二散热槽相互贯通。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插头绝缘本体包括端部及突出端部的收容部,所述第二对接面位于收容部上,所述第二安装面位于端部上,所述端部设有暴露于收容腔的前端面,第二接触部为平板状且突出前端面,所述第一对接面与前端面隔开以形成散热空间,所述散热空间与第一、第二散热槽贯通。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绝缘本体设有自第一对接面凹设的若干相互交叉的竖直槽及水平槽,所述竖直槽贯穿对接部的上表面与对接部的下表面,所述竖直槽与第一开槽相互贯通,并且所述散热空间与第一、第二开槽贯通。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源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插座电源连接器及插头电源连接器,其中,插座电源连接器包括插座绝缘本体及插座电源端子,所述插座绝缘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对接面、第一安装面及自第一对接面凹设的端子收容槽;插头电源连接器包括插头绝缘本体及插头电源端子,所述插头绝缘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对接面、第二安装面及自第二对接面凹设且用以收容插座绝缘本体的收容腔;所述插座绝缘本体设有与端子收容槽连通且贯穿第一安装面的第一散热槽;插头绝缘本体设有与收容腔连通且贯穿第二安装面的第二散热槽,并且第一散热槽与第二散热槽相互贯通且与外界空气连通,以提供多方位的散热路径。
文档编号H01R13/40GK102403602SQ20101027950
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3日
发明者刘阔正, 戴宏骐, 洪永炽, 游万益 申请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