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连接器插头与插座的组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4866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池连接器插头与插座的组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电池连接器插头与插座的组配结构。
背景技术
已知电池连接器的设置,可供电器设备的蓄电池端子插入连接,以作为电器设备的电源供应使用,如笔记本电脑或手机中所设置的电池连接器,即可作为蓄电池的电源插接连结,请配合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为现有之电池连接器插头与插座的组配结构,其包括有彼此可组配的插头10'和插座20';该插头10'包括有第一绝缘本体11'和设置于该第一绝缘本体11'上的第一端子12';该插座20'包括有第二绝缘本体21'和设置于该第二绝缘本体21'上的第二端子22',该第二绝缘本体21'上设置有端子槽201',该第二端子22'的耦接部位于该端子槽201'中,该第二端子22'的焊接部向后伸出第二绝缘本体21'外,以及,该第二绝缘本体21'的外侧壁面上设置有卡合机构202';使用时,首先,通过该卡合机构202'将插座20'固定在笔记本电脑的机壳上,使第二端子22'的焊接部与笔记本电脑的电路板焊接电连接,然后,使插头10'与插座20'组配,该插头10' 之第一端子12'的耦接部插入对应的端子槽201'中与第二端子22'的耦接部电连接。上述现有的电池连接器插头与插座的组配结构,虽可提供给使用者连接蓄电池和电器设备的功效,确实具有进步性,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却发现其自身结构和使用性能上仍存在有诸多不足,造成现有的电池连接器插头与插座的组配结构在实际应用上,未能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和工作效能,现将其缺点归纳如下由于插座的卡合机构需要配合笔记本电脑机壳上的卡合机构安装,使得插座无法使用FPC软排线延伸长度,组装较为不便,该电池连接器插头与插座组配后占据了较大的空间,结构不紧凑;并且插头与插座之间没有设置有卡合连接锁紧机构,使得插头容易退出插座,影响讯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插头与插座的组配结构,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电池连接器插座无法使用FPC软排线延伸长度并导致产品结构不紧凑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连接器插头与插座的组配结构,包括有彼此可组配的插头和插座,该插头包括有第一绝缘本体和设置于该第一绝缘本体上第一端子,该第一绝缘本体具有容置空间,该第一端子具有第一耦接部和第一焊接部,该第一耦接部伸入容置空间中,该第一焊接部伸出第一绝缘本体外;该插座包括有第二绝缘本体和设置于第二绝缘本体上的第二端子,该第二绝缘本体上对应前述第一耦接部设置有插槽;该第二端子具有第二耦接部和第二焊接部,该第二耦接部伸入前述插槽中,该第二焊接部伸出第二绝缘本体外;该容置空间的侧壁内外贯穿形成有扣孔,该第二绝缘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弹性扣臂,该第二绝缘本体嵌于该容置空间中,该弹性扣臂与扣孔配合扣装固定以防止第二绝缘本体脱离第一绝缘本体,同时,该第一端子的第一耦接部插入插槽中与第二端子的第二耦接部电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容置空间具有一开口朝前的入口,该第二绝缘本体从该入口插入容置空间中;该弹性扣臂于第二绝缘本体的侧壁前端缘向后延伸出,且弹性扣臂的自由端与第二绝缘本体的侧壁之间形成有间隙,该弹性扣臂与扣孔配合扣装并嵌于扣孔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容置空间的左右两侧壁上均设置有前述扣孔,对应的该第二绝缘本体的左右两侧壁均设置有前述弹性扣臂。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上对应该弹性扣臂设置有用于防止第二绝缘本体相对第一绝缘本体上移的顶板,该顶板覆盖于弹性扣臂的上方。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插头固定于一电路板上,该第一端子的第一焊接部通过表面粘贴的方式焊接在该电路板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二焊接部向上伸出第二绝缘本体的上表面,且该第二端子的第二焊接部通过插入式焊接的方式与一 FPC软排线连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一、通过于插头的第一绝缘本体上设置有容置空间,利用插座的第二绝缘本体嵌于该容置空间中,结构简单,使得插头可固定于外部电路板上,插座可使用FPC软排线延伸长度,组装方便,插头与插座组配后可节省空间,结构紧凑;并配合利用该扣孔与弹性扣臂扣合连接锁紧,实现插头与插座的组配,有效防止第二绝缘本体脱离第一绝缘本体,保证了讯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二、通过于第一绝缘本体上设置有顶板,利用该顶板覆盖于弹性扣臂的上方,以防止第二绝缘本体相对第一绝缘本体上移,使得插座与插头的组配结构更加稳固,可进一步提升产品的使用性能。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传统之电池连接器插头与插座的组配结构图2是图1的分解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插头11'
12'、第一端子20'
21'、第二绝缘本体22’
201'、端子槽202
绝缘本体
、第
、插座
Λ-Λ- ~·丄山
、弟一兄而子
、卡合机构[0030]102、扣孔20、插座10、插头12、第一端子122、第一焊接部
11、第一绝缘本体 121、第一耦接部 101、容置空间 103、顶板201、插槽30、电路板 22、第二端子
21、第二绝缘本体 221、第二焊接部 202、弹性扣臂 40、FPC软排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3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彼此可组配的插头10和插座20。其中,该插头10包括有第一绝缘本体11和设置于该第一绝缘本体11上的第一端子12 ;该第一绝缘本体11具有容置空间101,该容置空间101具有一开口朝前的入口,容置空间101的左右两侧壁均内外贯穿形成有扣孔102,以及,该容置空间101的左右两内侧缘均延伸出有顶板103 ;该第一端子12具有第一耦接部121和第一焊接部122,该第一耦接部 121伸入前述容置空间101中,如图4所示,多个第一耦接部121并行排布于容置空间101 的后端,该第一焊接部122伸出第一绝缘本体11外;另外,该插头10固定于一电路板30上, 该第一端子12的第一焊接部122通过表面粘贴(SMT)的方式焊接在该电路板30上。该插座20包括有第二绝缘本体21和设置于该第二绝缘本体21上的第二端子22 ; 该第二绝缘本体21上对应前述第一耦接部121设置有插槽201,第二绝缘本体21的左右两侧壁均设置有弹性扣臂202,每一弹性扣臂202分别于对应侧壁的前端缘向后延伸出,且弹性扣臂202的自由端与对应侧壁之间形成有间隙,该第二绝缘本体21从前述容置空间101 的入口插入容置空间101中,且该第二绝缘本体21嵌于该容置空间101中,同时,该弹性扣臂202与前述对应的扣孔102配合扣装固定并嵌于该扣孔102中,以防止第二绝缘本体21 脱离第一绝缘本体11,以及,前述顶板103覆盖于对应弹性扣臂202的上方,以防止第二绝缘本体21相对第一绝缘本体11上移;该第二端子22具有第二耦接部(图中未示)和第二焊接部221,该第二耦接部221位于前述对应的插槽201中,当第二绝缘本体21嵌于前述容置空间101中时,前述第一耦接部121插入对应的插槽201中与第二端子22的第二耦接部电连接,该第二焊接部221向上伸出第二绝缘本体21的上表面,且该第二端子22的第二焊接部221通过插入式焊接(DIP)的方式与一 FPC软排线40连接。详述本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如下本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很简单,首先,将第一端子12设置于第一绝缘本体11上,使得第一端子12的第一耦接部121伸入容置空间101中,并使第一焊接部122向后伸出第一绝缘本体11外,以此组装形成插头10 ;接着,将第一绝缘本体11固定在电路板30上,并通过表面粘贴(SMT)的方式将第一焊接部122焊接在电路板30以使得插头10与电路板30实现电连接;然后,将第二端子22设置于第二绝缘本体21上,使得第二耦接部伸入插槽201 中,并使得第二焊接部221垂直向上伸出第二绝缘本体21的上表面,以此组装形成插座20 ; 接着,通过插入式焊接(DIP)的方式将第二焊接部221与FPC软排线40连接,组装完毕(如图4所示)。使用时,将插座20的前端从容置空间101的前端入口插入容置空间101中,并使得第二绝缘本体21整体嵌入容置空间101中,当插座20插入到位时,该弹性扣臂202与对应的扣孔102配合扣装,同时该弹性扣臂202嵌于对应的扣孔102中,且该顶板103覆盖于对应弹性扣臂202的上方,以此使得第二绝缘本体21与第一绝缘本体11连接固定而不可脱离,与此同时,该第一耦接部121插入对应的插槽201中并与对应的第二耦接部接触电连接,便可实现插头10与插座20之间讯号的传输。当需要将插头10与插座20分离时,只需向内侧按压弹性扣臂202,使得弹性扣臂 202脱离对应的扣孔101即可将插座20拔出容置空间101中,实现插头10与插座20分离。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在插头10之容置空间101的左右两侧壁同时设置有扣孔102,也可以在其中的一侧壁设置有扣孔102,对应地在第二绝缘本体21的一侧壁上设置有弹性扣臂202即可;以及,该弹性扣臂202的延伸方向不局限于向后延伸, 只需其能与扣孔102配合扣装即可;另外,该第二绝缘本体21不局限于从容置空间101的前端入口插入容置空间101中,其也可以由上往下嵌于容置空间101中。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首先,通过于插头的第一绝缘本体上设置有容置空间,利用插座的第二绝缘本体嵌于该容置空间中,结构简单,使得插头可固定于外部电路板上,插座可使用FPC软排线延伸长度,组装方便,插头与插座组配后可节省空间,结构紧凑; 并配合利用该扣孔与弹性扣臂扣合连接锁紧,实现插头与插座的组配,有效防止第二绝缘本体脱离第一绝缘本体,保证了讯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次,通过于第一绝缘本体上设置有顶板,利用该顶板覆盖于弹性扣臂的上方,以防止第二绝缘本体相对第一绝缘本体上移,使得插座与插头的组配结构更加稳固,可进一步提升产品的使用性能。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池连接器插头与插座的组配结构,包括有彼此可组配的插头和插座,该插头包括有第一绝缘本体和设置于该第一绝缘本体上第一端子,该第一绝缘本体具有容置空间,该第一端子具有第一耦接部和第一焊接部,该第一耦接部伸入容置空间中,该第一焊接部伸出第一绝缘本体外;该插座包括有第二绝缘本体和设置于第二绝缘本体上的第二端子,该第二绝缘本体上对应前述第一耦接部设置有插槽;该第二端子具有第二耦接部和第二焊接部,该第二耦接部伸入前述插槽中,该第二焊接部伸出第二绝缘本体外;其特征在于该容置空间的侧壁内外贯穿形成有扣孔,该第二绝缘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弹性扣臂,该第二绝缘本体嵌于该容置空间中,该弹性扣臂与扣孔配合扣装固定以防止第二绝缘本体脱离第一绝缘本体,同时,该第一端子的第一耦接部插入插槽中与第二端子的第二耦接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器插头与插座的组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具有一开口朝前的入口,该第二绝缘本体从该入口插入容置空间中;该弹性扣臂于第二绝缘本体的侧壁前端缘向后延伸出,且弹性扣臂的自由端与第二绝缘本体的侧壁之间形成有间隙,该弹性扣臂与扣孔配合扣装并嵌于扣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连接器插头与插座的组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左右两侧壁上均设置有前述扣孔,对应的该第二绝缘本体的左右两侧壁均设置有前述弹性扣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连接器插头与插座的组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上对应该弹性扣臂设置有用于防止第二绝缘本体相对第一绝缘本体上移的顶板, 该顶板覆盖于弹性扣臂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器插头与插座的组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固定于一电路板上,该第一端子的第一焊接部通过表面粘贴的方式焊接在该电路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器插头与插座的组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二焊接部向上伸出第二绝缘本体的上表面,且该第二端子的第二焊接部通过插入式焊接的方式与一 FPC软排线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池连接器插头与插座的组配结构,包括插头和插座,该插头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一端子,该第一绝缘本体具有容置空间;该插座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和第二端子;该容置空间的侧壁内外贯穿形成有扣孔,该第二绝缘本体的侧壁上设有弹性扣臂,该第二绝缘本体嵌于该容置空间中,该弹性扣臂与扣孔配合扣装固定;藉此,通过利用第二绝缘本体嵌于该容置空间中,结构简单,使得插头可固定于外部电路板上,插座可使用FPC软排线延伸长度,组装方便,插头与插座组配后可节省空间,结构紧凑;并配合利用扣孔与弹性扣臂扣合连接锁紧,实现插头与插座的组配,有效防止第二绝缘本体脱离第一绝缘本体,保证讯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文档编号H01R13/46GK202196928SQ20112028029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4日
发明者程梦丽, 蔡佳谚 申请人: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