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连接器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4214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同轴连接器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案属于同轴缆线连接器的领域,特别是关于ー种大幅简化构件数量而能降低组装及制造成本的同轴连接器构造。
背景技术
一般应用于无线射频RF模组的同轴缆线外径介于O. 81mm I. 8mm,并通过该同轴缆线的一导线与一同轴缆线连接器(以下称同轴连接器)相连接,而与位于ー电路板上的一连接座相连接,供传输射频信号。如中国台湾专利公报第M420876号“缆线连接器”、第M404525号“同轴缆线终端连接器”、第M403729号“扁平同轴电缆线组”、第M395291号“一种单芯同轴缆线结合连接端子的装置”、第M380649号“同轴微开关连接器专用的插头”、第M365590号“微型同轴连接器”、第M365590号“微型同轴连接器”、第M333690号“微型同轴连接器”、第M333691号“同·轴连接器”、第M329917号“同轴连接器”、第M328116号“同轴电连接器”、第M287011号“同轴缆线滚压成型的同轴插头式连接器”、第M287012号“同轴连接器”、第549708号“同轴连接器的线材固定结构”及第467435号“L型同轴连接器及其使用的端子”等实用新型专利,均采用压合方式以将该同轴缆线及该同轴连接器结合成一体者。请參阅图7,为一般同轴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该同轴连接器I大多包括一金属外壳11、一绝缘套12以及一端子13,该金属外壳11略呈L字形,且其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111以及ー压线盖112,该绝缘套12设于该容置空间111内,该绝缘套12中心具有一穿孔121以容置该端子13,且该端子13上成型有ー焊杯131,供以焊接该同轴缆线2的该导线21于其上,并将该金属外壳11的该压线盖112向下折弯,以封闭该绝缘套12及该端子13于其内。然而,采用金属制的该端子13与该导线21通过焊接进行连接,虽可避免传统压接组合方式因压接压力不均匀或压接位置不当所导致的拉カ不均或不足等缺点,然多出一道焊接手续也会増加制造及组装成本。另外,由于该同轴连接器I的构件数量多,且该端子13与该导线21占有一定的体积,应用于电器产品的布线及连结固定实属不易,难以有效缩减体积,因此对于将来线路布局势必会有所影响。
发明内容本创作的一目的,g在提供ー种同轴连接器构造,以于ー绝缘座内部涂布设有一第一导电层,作为与一同轴缆线的一导线电性连接的途径,进而简化原设置有金属弾片的结构设计,以达到降低制造及组装成本的功效。本创作的次一目的,g在提供ー种同轴连接器构造,以利用其全新设计而能简化组装步骤及缩减组装体积,大幅提升组装时的便利性及将来应用时的实用性。为达上述目的,本创作的ー种同轴连接器构造,供穿设一同轴缆线的一遮蔽层及ー导线,并分别与ー连接座的一外导电部及一中心柱体作电性连接,包括ー绝缘座,其中央成型有一凹槽及ー穿孔,且该凹槽位于该绝缘座的一面,并与该穿孔相连通,于该凹槽及该穿孔的表面设有ー第一导电层,该第一导电层供包覆该中心柱体;一绝缘盖,设于该凹槽内,使该导线放置于该凹槽时而受到该绝缘盖的压制,并与该第一导电层相连接 ,及一金属壳体,对应该绝缘座形状而制成,经弯折后而能包覆该绝缘座及该绝缘盖,且该金属壳体与该外导电部电性连接。该凹槽对应该导线而设有ー凹入部,该绝缘盖对应该导线而设有ー对定位肋条,且该凹入部及该对定位肋条平行设置以夹持定位该导线。该穿孔的剖面形状呈颈缩状结构。该金属壳体以冲压方式而一体成型有一外环部及一固接部,该外环部包覆于该绝缘座外周缘,该固接部固设于该同轴缆线上且与该遮蔽层电性连接。更具有一连接部,该连接部连接设于该绝缘盖及该绝缘座之间,使该绝缘盖得以 翻转盖合于该凹槽内。该第一导电层由铜、镍及金依序叠合制成。更具有一第二导电层,该第二导电层设于该绝缘盖相对于该凹槽的一面上,且与该导线相连接。该第一导电层及该第二导电层均由铜、镍及金依序叠合制成。该穿孔的尺寸对应该中心柱体,而直径为O. 6mm O. 4mm。该同轴连接器与该连接座结合后的高度为I. 2mm 2. 5mm。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技术效果在干能够简化原设置有金属弾片的结构设计,以达到降低制造及组装成本的功效。利用其全新设计而能简化组装步骤及缩减组装体积,大幅提升组装时的便利性及将来应用时的实用性。

图I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组装后的立体剖视图。图3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的另ー种实施态样。图4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组装时的步骤示意图(一)。图5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组装时的步骤示意图(ニ)。图6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组装时的步骤示意图(三)。方向相反了 !图7为一般同轴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现有I-同轴连接器;11_金属外壳;111-容置空间;112-压线盖;12_绝缘套;121_穿孔;13_端子;131_焊杯;2_同轴缆线;21_导线;本创作3-同轴连接器构造;31_绝缘座;311-凹槽;3111_凹入部;312_穿孔;313_第一导电层;32_绝缘盖;321_定位肋条;322_第二导电层;33_金属壳体;331_外环部;332_固接部;34_连接部;4_同轴缆线;41_遮蔽层;42_导线;5_连接座;51_外导电部;52_中心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委员能清楚了解本创作的内容,仅以下列说明搭配图式,敬请參阅。请參阅图1、2,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及其组装后的立体剖视图。如图中所示,本创作的同轴连接器构造3包括一绝缘座31、一绝缘盖32及一金属壳体33,供穿设一同轴缆线4的一遮蔽层41及ー导线42,并分别与一连接座5的一外导电部51及一中心柱体52作电性连接,且本创作的该同轴连接器3与该连接座5结合后的高度介于I. 2mm 2. Omm0其中该绝缘座31以绝缘材质一体成型而制成的圆柱状结构体,该绝缘座31具有ー凹槽311及一穿孔312,该凹槽311横向设置于该绝缘座31的顶面,该穿孔312纵向设置于该绝缘座31,而贯穿该绝缘座31的顶面及底面,该凹槽311且与该穿孔312相连通,且于该凹槽311及该穿孔312的表面设有ー第一导电层313,且该第一导电层313由铜、镍及金 依序叠合制成。应注意的是,本创作的该穿孔312的尺寸对应该中心柱体52,其尺寸介于圆径O. 6mm O. 4mm。其中,该凹槽311内对应该导线42的尺寸而设有一凹入部3111,以将该导线42的末端顶抵于该凹槽311的侧壁上,再放置于该凹入部3111,以作为组装时的定位用途。另外,为了提升该绝缘座31组装于该连接座时5的稳固性,该穿孔312的剖面形状呈颈缩状结构,供以迫紧夹持该中心柱体52。该绝缘盖32以绝缘材质而制成对应该凹槽311形状的结构体,以供设置于该凹槽311内,使该导线42放置于该凹槽311吋,因受到该绝缘盖32的压制而与该第一导电层313相连接。再者,该绝缘盖32对应该导线42而设有ー对定位肋条321,且该凹入部3111及该对定位肋条321均与该导线42呈现平行设置,供以夹持定位该导线42。应注意的是,于该绝缘盖32相对于该凹槽311的一面上设有ー第二导电层322,该第二导电层322同样由铜、镍及金依序叠合制成。该金属壳体33则是以金属材质对应该绝缘座31的形状而制成的结构体,该金属壳体33具有一外环部331及一固接部332,该外环部331供包覆于该绝缘座31的外周缘,该固接部332固设于该同轴缆线4上且与该遮蔽层41电性连接。请參阅图3,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的另ー种实施态样。如图中所示,本创作的该同轴连接器构造3于该绝缘盖32及该绝缘座31之间设有一连接部34,该连接部34或可与该绝缘盖32及该绝缘座31以一体成型方式而制成,且该连接部34的厚度较薄而能便于翻折,使该绝缘盖32得以轻易地翻转盖合于该凹槽311内。请參阅图4、5、6,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组装时的步骤示意图。再请ー并參阅图I、2,如图中所示,本创作的该同轴连接器构造3于组装时,首先,处理该同轴缆线4的末端而使该遮蔽层41及该导线42分别外露一段,且该导线42外露的长度长于该遮蔽层41外露的长度,接着将该导线42放置于该凹槽311的该凹入部3111内;接着,再利用该绝缘盖32盖入该凹槽311内,使该导线42位于该凹入部3111及该对定位肋条321之间,且因受到该绝缘盖32的压制,该导线42与该第一导电层313及该第二导电层322相连接而形成电性导通;最后,再使用该金属壳体33包覆该绝缘座31及该绝缘盖32的外部,且该固接部332与该遮蔽层41相连接,其完成后的该同轴连接器构造3可插置于该连接座5上,使该同轴缆线4的该遮蔽层41通过金属壳体33而与该外导电部51电性连接,该导线42通过该第一导电层313及该第二导电层322而与该中心柱体52电性连接,且该外导电部51与该中心柱体52之间呈电性绝缘。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权利要求限定的 精神与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是它们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ー种同轴连接器构造,供穿设一同轴缆线的一遮蔽层及ー导线,井分别与ー连接座的一外导电部及一中心柱体作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ー绝缘座,其中央成型有一凹槽及ー穿孔,且该凹槽位于该绝缘座的一面,并与该穿孔相连通,于该凹槽及该穿孔的表面设有ー第一导电层,该第一导电层供包覆该中心柱体; 一绝缘盖,设于该凹槽内,使该导线放置于该凹槽时而受到该绝缘盖的压制,并与该第一导电层相连接 '及 一金属壳体,对应该绝缘座形状而制成,经弯折后而能包覆该绝缘座及该绝缘盖,且该金属壳体与该外导电部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同轴连接器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凹槽对应该导线而设有一凹入部,该绝缘盖对应该导线而设有ー对定位肋条,且该凹入部及该对定位肋条平行设置以夹持定位该导线。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同轴连接器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穿孔的剖面形状呈颈缩状结构。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同轴连接器构造,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壳体以冲压方式而一体成型有一外环部及一固接部,该外环部包覆于该绝缘座外周缘,该固接部固设于该同轴缆线上且与该遮蔽层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同轴连接器构造,其特征在于,更具有ー连接部,该连接部连接设于该绝缘盖及该绝缘座之间,使该绝缘盖得以翻转盖合于该凹槽内。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同轴连接器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层由铜、镍及金依序叠合制成。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同轴连接器构造,其特征在于,更具有一第二导电层,该第二导电层设于该绝缘盖相对于该凹槽的一面上,且与该导线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同轴连接器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层及该第二导电层均由铜、镍及金依序叠合制成。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同轴连接器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穿孔的尺寸对应该中心柱体,而直径为O. 6mm O. 4mm。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同轴连接器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同轴连接器与该连接座结合后的高度为I. 2mm 2. 5_。
专利摘要一种同轴连接器构造,供穿设一同轴缆线的一遮蔽层及一导线,并分别与一连接座的一外导电部及一中心柱体作电性连接,该同轴连接器构造包括一绝缘座、一绝缘盖及一金属壳体。其中该绝缘座具有一凹槽及一穿孔,该凹槽位于该绝缘座的一面且与该穿孔相连通,且该凹槽及该穿孔的表面涂设有一第一导电层,组装时,该导线置于该凹槽内,受该绝缘盖的压制而与该第一导电层相连接,最后再以该金属壳体包覆于其外部并与该外导电部电性连接,据而大幅简化构件数量,达到降低制造及组装成本的功效。
文档编号H01R13/46GK202585778SQ20122015585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3日
发明者王永升 申请人:长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