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30992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结构,该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插接的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座包括第二绝缘主体、第二端子组和第二PCB板,该第二端子组的各导电端子SMT式焊接于第二PCB板。在焊接过程中,第二绝缘主体前端承在辅助板上,由前端两侧的左站脚和右站脚定位在辅助板上,以及用后端两侧的左接地片和右接地片承在第二PCB板上,这样,确保第二绝缘主体整体前后平衡,使左、右站脚和左、右接地片以及各第二导电端子的焊接部的底面齐平,该左、右接地片和各第二导电端子顺利地以SMT式焊接于第二PCB板。藉由左、右站脚的设计,确保SMT焊接的各个引脚位于同一水平高度,能提高焊接速度,并且提高成品的良率。
【专利说明】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板对板连接器组件由相互插接的插座和插头构成,实现两块PCB板的连接导通传
输信号。
[0003]传统插头和插座的端子均是与各自对应的PCB板DIP (插入式)焊接,这种焊接方式需要在PCB板上开焊孔,再将引脚插入到对应的焊孔中焊接。由于连接器越来越趋于小型化,用于焊接的引脚经常出现插不进焊孔的问题,由此造成DIP焊接的生产麻烦,效率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等问题。
[0004]有鉴于此,目前有些厂家将端子用SMT (贴片式)的方式焊接于PCB板上,这种焊接方式的PCB板无需开焊孔,以解决上述引脚难以与焊孔对插的问题。然而,拿插座来说,其主体的前端伸出PCB板外,由于主体前端悬于PCB板外端无任何支撑,导致后端的端子焊接时,整个主体容易向前倾斜,端子PCB焊接时不平衡,焊接质量不好,良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结构,使插座在SMT焊接时各端子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确保焊接后可靠连接于PCB板。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7]—种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插接的插头和插座,该插头包括第一绝缘主体、第一端子组和第一 PCB板,该第一端子组的各导电端子具有第一插接部、第一固持部和第一焊接部,该第一固持部固定于第一绝缘主体,该第一插接部悬于第一绝缘主体内形成插头接口,该第一焊接部DIP式焊接于第一 PCB板;
[0008]所述插座包括第二绝缘主体、第二端子组和第二 PCB板,该第二端子组的各导电端子具有第二插接部、第二固持部和第二焊接部,该第二固持部固定于第二绝缘主体,该第二插接部悬于第二绝缘主体内形成插座接口,该插座接口与插头接口对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的第二绝缘主体的前端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定位在辅助板上的左站脚和右站脚,在第二绝缘主体的后端两侧分别设有左接地片和右接地片,该左、右站脚和左、右接地片以及各第二焊接部的底面齐平,该左、右接地片SMT式焊接于第二 PCB板,该第二焊接部伸出第二绝缘主体的后端且SMT式焊接于第二 PCB板。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绝缘主体包括一体式的基座和舌板,该左站脚和右站脚分别设在基座前端面的两端位置,且左、右站脚与第二舌板之间保持间距。
[0010]优选的,所述基座后端面的两端位置具有接地片安装部,在接地片安装部上设有安装槽;该接地片包括上端嵌合部、中间插接部和下端SMT焊接部,该嵌合部、插接部和SMT焊接部依次折弯成“Z”字形,该接地片的嵌合部和插接部嵌装于安装槽中,SMT焊接部贴于接地片安装部的底面。
[0011]优选的,所述接地片的插接部上沿安装槽的插入方向延伸有两个固定插脚,以及在插接部上设有防止松动的凸点。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绝缘主体的基座上端两侧向前延伸有两个卡扣,对应之第一绝缘主体的上端两侧设有两个扣孔,两卡扣与两扣孔相互扣合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端子组中具有12个第一导电端子,该12个第二导电端子排成一排固定在第一绝缘主体内;所述第二绝缘主体从前端面向后端面贯通设计有12个端子槽,第二端子组具有12个第二导电端子,该12个第二导电端子插装于各自的端子槽内,各第一导电端子插入到端子槽内与各第二导电端子对接。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端子组的各第一导电端子的插接部为针状结构,所述第二端子组的各第二导电端子的插接部具有夹口。
[0015]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的插座结构,包括第二绝缘主体、第二端子组和第二 PCB板,该第二端子组的各导电端子具有第二插接部、第二固持部和第二焊接部,该第二固持部固定于第二绝缘主体,该第二插接部悬于第二绝缘主体内形成插座接口,该插座接口与插头接口对接,所述插座的第二绝缘主体的前端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定位在辅助板上的左站脚和右站脚,在第二绝缘主体的后端两侧分别设有左接地片和右接地片,该左、右站脚和左、右接地片以及各第二焊接部的底面齐平,该左、右接地片SMT式焊接于第二 PCB板,该第二焊接部伸出第二绝缘主体的后端且SMT式焊接于第二 PCB板。
[0016]优选的,所述第二绝缘主体包括一体式的基座和舌板,该左站脚和右站脚分别设在基座前端面的两端位置,且左、右站脚与第二舌板之间保持间距。
[0017]优选的,所述基座后端面的两端位置具有接地片安装部,在接地片安装部上设有安装槽;该接地片包括上端嵌合部、中间插接部和下端SMT焊接部,该嵌合部、插接部和SMT焊接部依次折弯成“Z”字形,该接地片的嵌合部和插接部嵌装于安装槽中,SMT焊接部贴于接地片安装部的底面。
[001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由于插座的第二绝缘主体两侧设有左站脚和右站脚,当对各个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焊接部以SMT的方式焊接于第二 PCB板时,先在前方垫上辅助板,由左、右站脚承在辅助板上,以确保第二绝缘主体的前后位置平衡,使整排第二焊接部及左、右接地片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确保各端子SMT焊接后与第二 PCB板可靠连接。完成焊接后,再撤去辅助板,插座的这种设计结构以及采用辅助板的焊接方法,能提高焊接速度,并且提高成品的良率。
[0019]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插座与插头对接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插座与插头分开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插座的分解图;[0023]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插座的俯视图;
[0024]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插座的主视图;
[0025]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插座的左视图;
[0026]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插座进行SMT焊接时承在辅助板上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识说明:
[0028]1、插头10、第一绝缘主体
[0029]11、插头接口12、扣孔
[0030]20、第一端子组21、第一导电端子
[0031]211、第一插接部212、第一固持部
[0032]213、第一焊接部30、第一 PCB板
[0033]2、插座
[0034]40、第二绝缘主体41、基座
[0035]42、舌板43、端子槽
[0036]44、左站脚45、右站脚
[0037]46、插座接口47、接地片安装部
[0038]471、安装槽48、卡扣
[0039]50、第二端子组
[0040]51、第二导电端子511、第二插接部
[0041]5111、夹口512、第二固持部
[0042]513、第二焊接部52、左接地片
[0043]53、左接地片531、嵌合部
[0044]532、插接部533、SMT焊接部
[0045]534、固定插脚535、凸点
[0046]60、第二 PCB 板70、辅助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7]请参照图1、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板对板连接器包括有插头I和插座2,该插头I和插座2相互平行对插连接导通传输信号。
[0048]其中,该插头I包括第一绝缘主体10、第一端子组20和第一 PCB板30。该第一绝缘主体10是由塑胶材料成型出,第一端子组20是用导电材料成型出。该第一端子组20插接或一体镶嵌成型连接于第一绝缘主体10上,第一端子组20DIP式焊接于第一 PCB板30上。
[0049]具体而言,所 述第一绝缘主体10上设有一插头接口 11。该第一端子组20具有12个第一导电端子21,12个第一导电端子21形成一排固定在第一绝缘主体10内。各第一导电端子21具有第一插接部211、第一固持部212和第一焊接部213,该第一插接部211和第一固持部212同高,该第一焊接部213向下90度折弯,使各个第一导电端子21形成“7”字形的直角结构。其中,该第一插接部211是针状结构,其伸入到插头接口 11内并悬于插头接口 11中,可以插入到插座2上与插座的端子对接。第一固持部212固定在第一绝缘主体10中,使各第一导电端子21固定于第一绝缘主体10不动,第一焊接部213伸出第一绝缘主体10后端以DIP式焊接于第一 PCB板30。
[0050]承上,如图3至7所示,所述插座2包括第二绝缘主体40、第二端子组50和第二PCB板60。该第一绝缘主体10是由塑胶材料成型出,第一端子组20是用导电材料成型出。该第一端子组20插接或一体镶嵌成型连接于第一绝缘主体10上,第一端子组20SMT式焊接于第一 PCB板30上。
[0051]所述第二绝缘主体40包括一体式的基座41和舌板42,该舌板42从基座41的前端延伸出。自第二绝缘主体40从前端面向后端面贯通设计有12个端子槽43,用于安装第二端子组50。所述插座2的第二绝缘主体40的前端两侧分别设有左站脚44和右站脚45,用于定位在辅助板70上,通过辅助板70方便第二端子组50进行SMT焊接组装。该左站脚44和右站脚45分别设在基座41前端面的两端位置,且左、右站脚44、45与舌板42之间保持间距。
[0052]所述第二端子组50具有12个第二导电端子51,该12个第二导电端子51插装于各自的端子槽43内。各第二导电端子51具有第二插接部511、第二固持部512和第二焊接部513,该第二固持部512固定于第二绝缘主体40,各第二导电端子51的插接部532具有夹口 5111,该第二插接部511收纳于第二绝缘主体40内形成插座接口 46,该插座接口 46与插头接口 11对接时,第一导电端子21针状的第一插接部211插入到插座2的端子槽43内,插入到第二插接部511的夹口 5111上,实现连接导通传输信号。
[0053]此外,在第二绝缘主体40的后端两侧分别设有左接地片52和右接地片53,基座41后端面的两端位置具有接地片安装部47,在接地片安装部47上设有安装槽471 ;该左、右接地片52、53均包括上端嵌合部531、中间插接部532和下端SMT焊接部533,该嵌合部531、插接部532和SMT焊接部533依次折弯成“Z”字形,该嵌合部531和插接部532嵌装于安装槽471中,SMT焊接部533贴于接地片安装部47的底面。为了进一步加强安装的可靠性,于所述插接部532上沿安装槽的插入方向延伸有两个固定插脚534,以及在插接部532上设有防止松动的凸点535。这种将左、右接地片52、53设计成“Z”字形的结构,更有效与第二绝缘主体40固定配合,起到加强第二绝缘主体40与第二 PCB板60固定作用。
[0054]该插座2对各第二焊接部513及左、右接地片52、53进行SMT焊接时,需要用辅助板70进行定位,使左、右站脚44、45和左、右接地片52、53以及各第二焊接部513的底面齐平,该第二绝缘主体40两侧的左站脚44和右站脚45承在辅助板70上,使放置在第二 PCB板60上的第二绝缘主体40前后方向位置平衡,从而插座2的底部位于同一平面,可以水平地抵在第二 PCB板60上,因此,该左、右接地片52、53和各第二焊接部513可以通过SMT方式焊接于第二 PCB板60。当插座2的各第二导电端子51及左、右接地片52、53均焊接到第二 PCB板60后,撤出辅助板70,便得到插座2成品。
[0055]还有,为使插座2和插头I 二者连接可靠,于所述第二绝缘主体40的基座41上端两侧向前延伸有两个卡扣48,对应之第一绝缘主体10的上端两侧设有两个扣孔12,两卡扣48与两扣孔12相互扣合连接,使插座2和插头I有效配合连接。
[005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由于插座2的第二绝缘主体40两侧设有左站脚44和右站脚45,当对各个第二导电端子51的第二焊接部513以SMT的方式焊接于第二 PCB板60时,先在前方垫上辅助板70,由左、右站脚44、45承在辅助板70上,以确保第二绝缘主体的前后位置平衡,使整排第二焊接部513及左、右接地片52、53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确保各端子SMT焊接后与第二 PCB板60可靠连接。完成焊接后,再撤去辅助板70,插座2的这种设计结构以及采用辅助板70的焊接方法,能提高焊接速度,并且提高成品的良率。
[005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插接的插头和插座, 该插头包括第一绝缘主体、第一端子组和第一 PCB板,该第一端子组的各导电端子具有第一插接部、第一固持部和第一焊接部,该第一固持部固定于第一绝缘主体,该第一插接部悬于第一绝缘主体内形成插头接口,该第一焊接部DIP式焊接于第一 PCB板; 所述插座包括第二绝缘主体、第二端子组和第二 PCB板,该第二端子组的各导电端子具有第二插接部、第二固持部和第二焊接部,该第二固持部固定于第二绝缘主体,该第二插接部悬于第二绝缘主体内形成插座接口,该插座接口与插头接口对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座的第二绝缘主体的前端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定位在辅助板上的左站脚和右站脚,在第二绝缘主体的后端两侧分别设有左接地片和右接地片,该左、右站脚和左、右接地片以及各第二焊接部的底面齐平,该左、右接地片SMT式焊接于第二 PCB板,该第二焊接部伸出第二绝缘主体的后端且SMT式焊接于第二 PCB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主体包括一体式的基座和舌板,该左站脚和右站脚分别设在基座前端面的两端位置,且左、右站脚与第二舌板之间保持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后端面的两端位置具有接地片安装部,在接地片安装部上设有安装槽;该接地片包括上端嵌合部、中间插接部和下端SMT焊接部,该嵌合部、插接部和SMT焊接部依次折弯成“Z”字形,该接地片的嵌合部和插接部嵌装于安装槽中,SMT焊接部贴于接地片安装部的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片的插接部上沿安装槽的插入方向延伸有两个固定插脚,以及在插接部上设有防止松动的凸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主体的基座上端两侧向前延伸有两个卡扣,对应之第一绝缘主体的上端两侧设有两个扣孔,两卡扣与两扣孔相互扣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组中具有12个第一导电端子,该12个第二导电端子排成一排固定在第一绝缘主体内;所述第二绝缘主体从前端面向后端面贯通设计有12个端子槽,第二端子组具有12个第二导电端子,该12个第二导电端子插装于各自的端子槽内,各第一导电端子插入到端子槽内与各第二导电端子对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组的各第一导电端子的插接部为针状结构,所述第二端子组的各第二导电端子的插接部具有夹口。
8.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的插 座结构,包括第二绝缘主体、第二端子组和第二 PCB板,该第二端子组的各导电端子具有第二插接部、第二固持部和第二焊接部,该第二固持部固定于第二绝缘主体,该第二插接部悬于第二绝缘主体内形成插座接口,该插座接口与插头接口对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的第二绝缘主体的前端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定位在辅助板上的左站脚和右站脚,在第二绝缘主体的后端两侧分别设有左接地片和右接地片,该左、右站脚和左、右接地片以及各第二焊接部的底面齐平,该左、右接地片SMT式焊接于第二 PCB板,该第二焊接部伸出第二绝缘主体的后端且SMT式焊接于第二 PCB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的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主体包括一体式的基座和舌板,该左站脚和右站脚分别设在基座前端面的两端位置,且左、右站脚与第二舌板之间保持间距。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的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后端面的两端位置具有接地片安装部,在接地片安装部上设有安装槽;该接地片包括上端嵌合部、中间插接部和下端SMT焊接部,该嵌合部、插接部和SMT焊接部依次折弯成“Z”字形,该接地片的嵌合部和插接部嵌装于安装槽中`,SMT焊接部贴于接地片安装部的底面。
【文档编号】H01R24/00GK203589250SQ201320752480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6日
【发明者】王群祥 申请人:东莞市锦润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