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荧光层、该荧光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核电池中的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18925阅读:来源:国知局
一种荧光层、该荧光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核电池中的应用与流程

技术特征:
1.一种荧光层在核电池中的应用,所述荧光层包括玻璃基底、荧光粉层,所述荧光粉层设置在玻璃基底上,其特征在于:该荧光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硅酸钾溶液中加入ZnS:Cu荧光粉充分搅拌,再加入硝酸钡溶液,继续搅拌,然后将混合液引流至放有玻璃基底的玻璃器皿中,自然沉降;步骤2、待玻璃基底上沉积荧光粉之后,将其取出并烘干,待其自然冷却至常温即可获得所需的荧光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层在核电池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硅酸钾溶液质量浓度为0.5-2%;所述的硝酸钡溶液质量浓度为0.1-0.5%;所述的硅酸钾溶液与硝酸钡溶液的容积比为10:1-20:1,ZnS:Cu荧光粉的质量与荧光层的厚度根据如下公式设置:,其中m为荧光粉的质量,ρ为荧光粉的密度,s为玻璃器皿的底面积,h为荧光层的厚度;所述的自然沉降时间为1-5h;步骤2中的烘干温度为200-300℃,烘干时间为0.5h。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荧光层在核电池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核电池包括密封外壳、放射源层、半导体光伏组件、荧光层,其中,所述半导体光伏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前电极层、半导体层、背电极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射源层、荧光层、半导体光伏组件设置于密封外壳内部,并通过密封外壳固定,其中荧光层位于放射源层与半导体光伏组件之间,玻璃基底与半导体光伏组件的前电极层连接,荧光粉层与放射源层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荧光层在核电池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射源层为β放射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荧光层在核电池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β放射源为镍-63或钷-147。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