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插头、连接器插座及其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88463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器插头、连接器插座及其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连接器插头、连接器插座及其连接器组合,该插头和插座均包括一绝缘本体、两排接触端子、两挡板及一屏蔽壳;针对接触端子于插头及插座内分别设置有上、下挡板,其挡板与各自的屏蔽壳体接触导通,以提高屏蔽效果,确保信号传输稳定;通过于插头挡板上设置接触弹片,当插头及插座组合后,该接触弹片弹性接触于插座挡板上,形成屏蔽保护回路,进一步避免不同排接触端子间的信号干扰,也有助于增强连接器组合的插拔力;以及,于连接器插头及插座内分别设置挂钩板、隔板,其皆用于将两排接触端子彼此隔离分开,该挂钩板、隔板分别与各自屏蔽壳接触导通,并挂钩的倒勾部锁扣于隔板的凹部,且该倒勾部与隔板凹部彼此接触导通。
【专利说明】一种连接器插头、连接器插座及其连接器组合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连接器插头、连接器插座及其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连接器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其用作数据传输、充电及影像传输等功能。随着电子产品的轻薄化发展需求及趋势(例如:各种超轻薄的平板、手机、二合一(2-1n-l)以及其它特殊用途的移动装置等),对连接器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趋向轻薄化,以满足电子产品的相应尺寸需求,连接器的尺寸变小,其相应结构部件的尺寸也受到局限,其上、下排接触端子之间的距离也随之变小,这时,出现了新的问题:上、下排接触端子之间信号会相互干扰,而传统的屏蔽结构设计无法达到较好的屏蔽效果,导致信号传输容易出现不稳定现象。
[0003]因此,急需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插头、连接器插座及其连接器组合,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屏蔽效果,有效解决了传统技术中连接器信号干扰、不稳定之问题,确保信号传输稳定。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连接器插头,包括有一绝缘本体、两排接触端子、两挡板及一屏蔽壳;其中,该绝缘本体包括有基座和连接于基座前端的舌板,该舌板的前端面向后凹设有插槽,前述两排接触端子均设置于绝缘本体上,且两排接触端子分别露于插槽上、下内壁面;该舌板的上、下表面分别开设有若干贯通插槽的通孔,相邻通孔之间形成有隔臂,该通孔对应前述接触端子逐一设置;
[0007]该两挡板分别设置于舌板的上、下表面,每个挡板包括有用于覆盖于相应上排或下排接触端子的各连接部的基板部、自基板部前端缘两侧位置分别一体向前延伸形成的延伸臂及连接于两延伸臂之间的连接臂;该基板部、两延伸臂及连接臂围合形成空腔,对应该空腔位置,于基板部的前端缘分别向前延伸形成有若干支臂,该支臂位于前述隔臂上;该挡板上设置有第一接触弹片,前述屏蔽壳包覆于舌板的外表面,该第一接触弹片与屏蔽壳保持弹性接触连接。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板部两侧缘朝向绝缘本体一体弯折延伸有卡扣弯折部,且该卡扣弯折部的前后端缘凸设有用于加强连接稳固度的凸点;相应地,于绝缘本体上开设有嵌槽,前述卡扣弯折部紧嵌于该嵌槽内。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接触弹片分别一体成型于前述两延伸臂上。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臂上一体成型有用于增强插拔力的第二接触弹片。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臂上对应至少一第二接触弹片所在位置,设置有第三接触弹片;该第三接触弹片沿上下方向与前述屏蔽壳保持弹性接触连接,而所述第二接触弹片的接触弹力方向与第三接触弹片相反。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板部后端缘两侧位置分别一体向后延伸形成有定位部,相应地,前述绝缘本体上开设有定位槽,该定位部伸出相应定位槽内。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两排接触端子之间隔离式设置有一挂钩板,该挂钩板包括有两挂钩及连接于两挂钩之间的隔板,其中,该隔板将前述两排接触端子彼此隔离分开;该挂钩包括有连接部、连接于连接部前端的倒勾部及连接于连接部后端的焊接部,于该连接部侧缘凸设有接触卡点,该接触卡点伸出绝缘本体侧缘且与前述屏蔽壳内壁相互抵紧接触。
[00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板前端缘一体向前延伸形成有多个间距设置的延伸部。
[0015]一种连接器插座,包括有一绝缘本体、两排接触端子、两挡板及一屏蔽壳;该绝缘本体包括有基座和连接于基座前端的舌板,该两排接触端子均设置于绝缘本体上,且两排接触端子分别露于舌板上、下表面;该屏蔽壳包覆于基座及舌板的外部,该舌板外壁与屏蔽壳内壁之间形成有插槽;该两挡板分别设置于绝缘本体的上、下表面,每个挡板至少包括有覆盖于舌板表面后端部位的第一挡板部,该挡板上设置有接触弹片,该接触弹片与屏蔽壳保持弹性接触连接。
[00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每个挡板还包括有一体连接于第一挡板部后端的第二挡板部,该第二挡板部覆盖于基座表面,前述接触弹片设置于该第二挡板部上。
[001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挡板部的侧缘朝向绝缘本体一体弯折延伸有卡扣弯折部,该卡扣弯折部的前后端缘凸设有用于加强连接稳固度的凸点;相应地,于绝缘本体上开设有嵌槽,前述卡扣弯折部紧嵌于该嵌槽内。
[001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两排接触端子之间隔离式设置有一隔板,该隔板将两排接触端子彼此隔离分开;前述舌板部两侧缘形成有与插头的挂钩相锁扣的凹部,该隔板上也形成有相应凹部,且该隔板的凹部内壁凸露于舌板凹部内壁之外。
[001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板于其两侧缘一体往外延伸形成有凸耳部,该凸耳部自前述绝缘本体侧缘伸出并与前述屏蔽壳相互抵紧接触。
[002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屏蔽壳体开设有扣孔,前述绝缘本体凸设有凸块,该隔板的凸耳部自凸块侧缘伸出并锁扣于扣孔内,其凸耳部抵紧于扣孔内壁。
[002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本体分为上下叠置的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二绝缘本体,该第一、二绝缘本体的配合面上分别设置有定位凸块和定位凹槽,前述隔板上开设有相应通槽,该定位凸块穿过通槽并嵌入定位凹槽内。
[002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端子的接触部及连接部整体呈直线型,其焊接部自连接部作弯折设计;其中部分信号端子之嵌入绝缘本体所在侧进行了打薄处理,其接触部及大部分的连接部的厚度变薄,但该端子之外露于绝缘本体的高度与其它端子相同,其沉入绝缘本体内的深度相对其它端子更浅。
[0023]一种连接器组合,包括有前述连接器插头和连接器插座,该连接器插头和连接器插座彼此可插拔式连接;两者相互插接后,该连接器插头的舌板插入连接器插座的插槽内,该连接器插座的舌板插入连接器插头的插槽内,该连接器插头内的两排接触端子分别抵触式连接于插座连接器内的两排接触端子。
[002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器插头中挡板的连接臂上一体成型有用于增强插拔力的第二接触弹片,该第二接触弹片弹性接触连接于前述连接器插座中挡板上。
[002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器插头的两排接触端子之间隔离式设置有一挂钩板,该挂钩板包括有两挂钩及连接于两挂钩之间的隔板,其中,该隔板将前述两排接触端子彼此隔离分开;该挂钩包括有连接部、连接于连接部前端的倒勾部及连接于连接部后端的焊接部,于该连接部侧缘凸设有接触卡点,该接触卡点伸出绝缘本体侧缘且与前述屏蔽壳内壁相互抵紧接触;所述连接器插座的两排接触端子之间隔离式设置有一隔板,该隔板将两排接触端子彼此隔离分开;前述舌板部两侧缘形成有与插头的挂钩相锁扣的凹部,该隔板上也形成有相应凹部,且该隔板的凹部内壁凸露于舌板凹部内壁之外;所述挂钩的倒勾部锁扣于隔板的凹部,且该倒勾部与隔板凹部彼此接触导通。
[002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0027]—、通过针对连接器插头、连接器插座之上、下排接触端子分别设置上、下挡板,该挡板与各自的屏蔽壳体接触导通,以提高屏蔽效果,减少外界信号干扰及上、下排端子间的相互信号干扰,以确保信号传输稳定;
[0028]二、通过于插头挡板上设置接触弹片,当插头及插座组合后,该接触弹片弹性接触于插座挡板上,形成屏蔽保护回路,进一步提高了抗信号干扰性能,也有助于增强连接器组合的插拔力;
[0029]三、于连接器插头及插座内分别设置挂钩板、隔板,其皆用于将两排接触端子彼此隔离分开,该挂钩板、隔板分别与各自屏蔽壳接触导通,并挂钩的倒勾部锁扣于隔板的凹部,且该倒勾部与隔板凹部彼此接触导通;如此,该挂钩板、隔板、屏蔽壳及挡板接触导通,对每排接触端子的上方、下方有了多重屏蔽作用。
[0030]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头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0032]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头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3]图3是图2中模块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4]图4是模块A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5]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头的第一截面示意图;
[0036]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头的第二截面示意图;
[0037]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头的第三截面示意图;
[0038]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座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0039]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座分解结构示意图;
[0040]图10是图9中B模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41]图11 (a)是连接器插座中打薄处理的信号端子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2]图11(b)是图11(a)中所示信号端子的主视图;
[0043]图12是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座的第一截面示意图;
[0044]图1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座的第二截面示意图;
[0045]图1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连接器组合的主视图;
[0046]图1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连接器组合的第一截面示意图;
[0047]图16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连接器组合的第二截面示意图。
[0048]附图标识说明:
[0049]100、连接器插头101、外壳
[0050]1011、上壳1012、下壳
[0051]1013、扣孔102、尾套壳
[0052]1021、尾套上壳1022、尾套下壳
[0053]103、电路板10、屏蔽壳
[0054]11、扣片20、绝缘本体
[0055]21、舌板22、通孔
[0056]23、隔臂24、嵌槽
[0057]25、定位槽30、接触端子
[0058]40、挡板41、基板部
[0059]411、定位部42、延伸臂
[0060]43、连接臂44、支臂
[0061]45、第一接触弹片46、第二接触弹片
[0062]47、第三接触弹片48、卡扣弯折部
[0063]49、凸点50、挂钩板
[0064]51、挂钩511、连接部
[0065]512、倒勾部513、焊接部
[0066]52、隔板521、接触卡点
[0067]522、延伸部
[0068]200、连接器插座
[0069]61、屏蔽壳611、扣孔
[0070]62、绝缘本体628、凸块
[0071]621、基座622、舌板
[0072]623、第一绝缘本体624、第二绝缘本体
[0073]625、定位凸块626、嵌槽
[0074]627、凹部63、接触端子
[0075]70、挡板71、第一挡板部
[0076]72、第二挡板部73、接触弹片
[0077]74、卡扣弯折部75、凸点
[0078]80、隔板81、凹部
[0079]82、凸耳部83、通槽
[0080]63'、端子
[0081]631'、接触部632'、连接部
[0082]633'、焊接部63f、打薄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0083]请参照图1至图1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显示了连接器插头100、连接器插座200及其连接器组合的设计结构。
[0084]如图1至图7所示,其主要显示连接器插头100的结构;该连接器插头100包括有一绝缘本体20、两排接触端子30、两挡板40及一屏蔽壳10 ;于接触端子30的另一端连接有电路板103,并其外部包覆有金属外壳101,其与线缆连接处也设置有金属尾套壳102,如此,以提高屏蔽作用;该金属外壳101分为上壳1011和下壳1012两部分,两者彼此扣装;屏蔽壳10与金属外壳101之间通过扣片11嵌入扣孔1013内,以实现彼此的相互锁定;结合图1和图2所示,前述金属尾套壳102也分为尾套上壳1021和尾套下壳1022两部分,于本实施例中,该尾套上壳1021和金属外壳101的上壳1011设计为一体成型结构,该尾套下壳1022和金属外壳101的下壳1012设计为一体成型结构。
[0085]其中,该绝缘本体20包括有基座和连接于基座前端的舌板21,该舌板21的前端面向后凹设有插槽,前述两排接触端子30均设置于绝缘本体20上,且两排接触端子30分别露于插槽上、下内壁面;该舌板的上、下表面分别开设有若干贯通插槽的通孔22,相邻通孔22之间形成有隔臂23,该通孔22对应前述接触端子30逐一设置;
[0086]如图4所示,该两挡板40分别设置于舌板21的上、下表面,每个挡板40包括有用于覆盖于相应上排或下排接触端子30的各连接部的基板部41、自基板部41前端缘两侧位置分别一体向前延伸形成的延伸臂42及连接于两延伸臂42之间的连接臂43 ;该基板部41、两延伸臂42及连接臂43围合形成空腔,对应该空腔位置,于基板部41的前端缘分别向前延伸形成有若干支臂44,该支臂44位于前述隔臂23上;该挡板40上设置有第一接触弹片45,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弹片45分别一体成型于前述两延伸臂42上,且该第一接触弹片45位于空腔内;前述屏蔽壳10包覆于舌板21的外表面,该第一接触弹片45与屏蔽壳10保持弹性接触连接(如图7所示);所述连接臂43上一体成型有用于增强插拔力的第二接触弹片46,于本实施例中,其第二接触弹片46设置有在个,依次间距式排布,并其中间位置的第二接触弹片46所在位置上方设置有第三接触弹片47,该第三接触弹片47沿上下方向与前述屏蔽壳10保持弹性接触连接(如图6所示),而所述第二接触弹片46的接触弹力方向与第三接触弹片47相反。
[0087]该挡板40于绝缘本体20上的组装定位方式为:于基板部41两侧缘朝向绝缘本体20 —体弯折延伸有卡扣弯折部48,且该卡扣弯折部48的前后端缘凸设有用于加强连接稳固度的凸点49 ;相应地,于绝缘本体20上开设有嵌槽24,前述卡扣弯折部48紧嵌于该嵌槽24内;以及,于所述基板部41后端缘两侧位置分别一体向后延伸形成有定位部411,相应地,前述绝缘本体20上开设有定位槽25,该定位部411伸出相应定位槽25内。
[0088]结合图4和图5所示,前述两排接触端子30之间隔离式设置有一挂钩板50,该挂钩板50包括有两挂钩51及连接于两挂钩51之间的隔板52,其中,该隔板52将前述两排接触端子30彼此隔离分开;该挂钩51包括有连接部511、连接于连接部511前端的倒勾部512及连接于连接部511后端的焊接部513,于该连接部511侧缘凸设有接触卡点521,该接触卡点521伸出绝缘本体20侧缘且与前述屏蔽壳10内壁相互抵紧接触(如图5所示)。所述隔板52前端缘一体向前延伸形成有多个间距设置的延伸部522,前述两排端子30分别成型于不同的端子埠上,两端子埠通过其配合面上的定位块、定位凹槽来实现彼此的组装定位,隔板52的延伸部522所形成的间隔,也可供定位块穿过,对隔板52也起到定位作用。
[0089]如图8至图13所示,该连接器插座200,包括有一绝缘本体62、两排接触端子63、两挡板70及一屏蔽壳61 ;该绝缘本体62包括有基座621和连接于基座621前端的舌板622,该两排接触端子63均设置于绝缘本体62上,且两排接触端子63分别露于舌板622上、下表面;该屏蔽壳61包覆于基座621及舌板622的外部,该舌板622外壁与屏蔽壳61内壁之间形成有插槽;该两挡板70分别设置于绝缘本体62的上、下表面,每个挡板70包括有覆盖于舌板622表面后端部位的第一挡板部71和一体连接于第一挡板部71后端的第二挡板部72,该第二挡板部72覆盖于基座621表面,该第二挡板72上设置有接触弹片73,该接触弹片73与屏蔽壳61保持弹性接触连接(如图13所示);以及,该挡板70于绝缘本体62上的组装定位方式为:于第二挡板部72的侧缘朝向绝缘本体62 —体弯折延伸有卡扣弯折部74,该卡扣弯折部74的前后端缘凸设有用于加强连接稳固度的凸点75 ;相应地,于绝缘本体62上开设有嵌槽626,前述卡扣弯折部74紧嵌于该嵌槽626内。
[0090]结合图10和图12所示,所述两排接触端子30之间隔离式设置有一隔板80,该隔板80将两排接触端子30彼此隔离分开;前述舌板622部两侧缘形成有与连接器插头100的挂钩51相锁扣的凹部627,该隔板80上也形成有相应凹部81,且该隔板80的凹部81内壁凸露于舌板622凹部627内壁之外;所述隔板80于其两侧缘一体往外延伸形成有凸耳部82,该凸耳部82自前述绝缘本体62侧缘伸出并与前述屏蔽壳61相互抵紧接触,如图12所示,该屏蔽壳体61开设有扣孔611,前述绝缘本体62凸设有凸块628,该隔板80的凸耳部82自凸块628侧缘伸出并锁扣于扣孔611内,其凸耳部82抵紧于扣孔611内壁;以及,所述绝缘本体62分为上下叠置的第一绝缘本体623和第二绝缘本体624,所述两排端子30分别位于第一绝缘本体623和第二绝缘本体624内,该第一绝缘本体623和第二绝缘本体624的配合面上分别设置有定位凸块625和定位凹槽,前述隔板80上开设有相应通槽83,该定位凸块625穿过通槽83并嵌入定位凹槽内。
[0091]另外,结合图10、图11(a)及图11(b)所示,其所述端子中,有对部分信号端子63'作打薄处理,该端子63'的接触部63Γ及连接部632'整体呈直线型,其焊接部633'自连接部作弯折设计;该端子63'之嵌入绝缘本体62所在侧进行了打薄处理,则其接触部631'及大部分的连接部632'的厚度变薄,但是,该端子63'之外露于绝缘本体62的高度不作改变,与其它端子相同,相当于其沉入绝缘本体62内的深度变浅;该改良设计,有利于信号的传输。
[0092]如图14至图16所示,一种连接器组合,包括有前述连接器插头100和连接器插座200,该连接器插头100和连接器插座200彼此可插拔式连接;两者相互插接后,该连接器插头100的舌板21插入连接器插座200的插槽内,该连接器插座200的舌板622插入连接器插头100的插槽内,该连接器插头100内的两排接触端子30分别抵触式连接于插座连接器200内的两排接触端子63 ;该第二接触弹片46弹性接触连接于前述连接器插座200中挡板70上;所述挂钩51的倒勾部512锁扣于隔板80的凹部81,且该倒勾部512与隔板80凹部81彼此接触导通。
[0093]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针对连接器插头、连接器插座之上、下排接触端子分别设置上、下挡板,该挡板与各自的屏蔽壳体接触导通,以提高屏蔽效果,减少外界信号干扰及上、下排端子间的相互信号干扰,以确保信号传输稳定;通过于插头挡板上设置接触弹片,当插头及插座组合后,该接触弹片弹性接触于插座挡板上,形成屏蔽保护回路,进一步提高了抗信号干扰性能,也有助于增强连接器组合的插拔力;
[0094]以及,于连接器插头及插座内分别设置挂钩板、隔板,其皆用于将两排接触端子彼此隔离分开,该挂钩板、隔板分别与各自屏蔽壳接触导通,并挂钩的倒勾部锁扣于隔板的凹部,且该倒勾部与隔板凹部彼此接触导通;如此,该挂钩板、隔板、屏蔽壳及挡板接触导通,对每排接触端子的上方、下方有了多重屏蔽作用。
[009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绝缘本体、两排接触端子、两挡板及一屏蔽壳;其中,该绝缘本体包括有基座和连接于基座前端的舌板,该舌板的前端面向后凹设有插槽,前述两排接触端子均设置于绝缘本体上,且两排接触端子分别露于插槽上、下内壁面;该舌板的上、下表面分别开设有若干贯通插槽的通孔,相邻通孔之间形成有隔臂,该通孔对应前述接触端子逐一设置; 该两挡板分别设置于舌板的上、下表面,每个挡板包括有用于覆盖于相应上排或下排接触端子的各连接部的基板部、自基板部前端缘两侧位置分别一体向前延伸形成的延伸臂及连接于两延伸臂之间的连接臂;该基板部、两延伸臂及连接臂围合形成空腔,对应该空腔位置,于基板部的前端缘分别向前延伸形成有若干支臂,该支臂位于前述隔臂上;该挡板上设置有第一接触弹片,前述屏蔽壳包覆于舌板的外表面,该第一接触弹片与屏蔽壳保持弹性接触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部两侧缘朝向绝缘本体一体弯折延伸有卡扣弯折部,且该卡扣弯折部的前后端缘凸设有用于加强连接稳固度的凸点;相应地,于绝缘本体上开设有嵌槽,前述卡扣弯折部紧嵌于该嵌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弹片分别一体成型于前述两延伸臂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上一体成型有用于增强插拔力的第二接触弹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上对应至少一第二接触弹片所在位置,设置有第三接触弹片;该第三接触弹片沿上下方向与前述屏蔽壳保持弹性接触连接,而所述第二接触弹片的接触弹力方向与第三接触弹片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部后端缘两侧位置分别一体向后延伸形成有定位部,相应地,前述绝缘本体上开设有定位槽,该定位部伸出相应定位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排接触端子之间隔离式设置有一挂钩板,该挂钩板包括有两挂钩及连接于两挂钩之间的隔板,其中,该隔板将前述两排接触端子彼此隔离分开;该挂钩包括有连接部、连接于连接部前端的倒勾部及连接于连接部后端的焊接部,于该连接部侧缘凸设有接触卡点,该接触卡点伸出绝缘本体侧缘且与前述屏蔽壳内壁相互抵紧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前端缘一体向前延伸形成有多个间距设置的延伸部。
9.一种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绝缘本体、两排接触端子、两挡板及一屏蔽壳;该绝缘本体包括有基座和连接于基座前端的舌板,该两排接触端子均设置于绝缘本体上,且两排接触端子分别露于舌板上、下表面;该屏蔽壳包覆于基座及舌板的外部,该舌板外壁与屏蔽壳内壁之间形成有插槽;该两挡板分别设置于绝缘本体的上、下表面,每个挡板至少包括有覆盖于舌板表面后端部位的第一挡板部,该挡板上设置有接触弹片,该接触弹片与屏蔽壳保持弹性接触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挡板还包括有一体连接于第一挡板部后端的第二挡板部,该第二挡板部覆盖于基座表面,前述接触弹片设置于该第二挡板部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部的侧缘朝向绝缘本体一体弯折延伸有卡扣弯折部,该卡扣弯折部的前后端缘凸设有用于加强连接稳固度的凸点;相应地,于绝缘本体上开设有嵌槽,前述卡扣弯折部紧嵌于该嵌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排接触端子之间隔离式设置有一隔板,该隔板将两排接触端子彼此隔离分开;前述舌板部两侧缘形成有与插头的挂钩相锁扣的凹部,该隔板上也形成有相应凹部,且该隔板的凹部内壁凸露于舌板凹部内壁之外。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于其两侧缘一体往外延伸形成有凸耳部,该凸耳部自前述绝缘本体侧缘伸出并与前述屏蔽壳相互抵紧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体开设有扣孔,前述绝缘本体凸设有凸块,该隔板的凸耳部自凸块侧缘伸出并锁扣于扣孔内,其凸耳部抵紧于扣孔内壁。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分为上下叠置的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二绝缘本体,该第一、二绝缘本体的配合面上分别设置有定位凸块和定位凹槽,前述隔板上开设有相应通槽,该定位凸块穿过通槽并嵌入定位凹槽内。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接触部及连接部整体呈直线型,其焊接部自连接部作弯折设计;其中部分信号端子之嵌入绝缘本体所在侧进行了打薄处理,其接触部及大部分的连接部的厚度变薄,但该端子之外露于绝缘本体的高度与其它端子相同,其沉入绝缘本体内的深度相对其它端子更浅。
17.一种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插头和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插座,该连接器插头和连接器插座彼此可插拔式连接;两者相互插接后,该连接器插头的舌板插入连接器插座的插槽内,该连接器插座的舌板插入连接器插头的插槽内,该连接器插头内的两排接触端子分别抵触式连接于插座连接器内的两排接触端子。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插头中挡板的连接臂上一体成型有用于增强插拔力的第二接触弹片,该第二接触弹片弹性接触连接于前述连接器插座中挡板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插头的两排接触端子之间隔离式设置有一挂钩板,该挂钩板包括有两挂钩及连接于两挂钩之间的隔板,其中,该隔板将前述两排接触端子彼此隔离分开;该挂钩包括有连接部、连接于连接部前端的倒勾部及连接于连接部后端的焊接部,于该连接部侧缘凸设有接触卡点,该接触卡点伸出绝缘本体侧缘且与前述屏蔽壳内壁相互抵紧接触;所述连接器插座的两排接触端子之间隔离式设置有一隔板,该隔板将两排接触端子彼此隔离分开;前述舌板部两侧缘形成有与插头的挂钩相锁扣的凹部,该隔板上也形成有相应凹部,且该隔板的凹部内壁凸露于舌板凹部内壁之外;所述挂钩的倒勾部锁扣于隔板的凹部,且该倒勾部与隔板凹部彼此接触导通。
【文档编号】H01R13/24GK204130831SQ201420505823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4日
【发明者】邓辉伦 申请人:深圳市正耀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