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80369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特别是关于一种包括势垒结构的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该势垒结构特别是氢的势垒结构。



背景技术:

可变电阻式存储器(RRAM)是一种类型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其提供简单的结构、小的存储单元尺寸、可扩缩性(scalability)、超高速操作、低功率操作、高耐久性(endurance)、好的保持性(retention)、大的开关比、CMOS兼容性、低成本等优点。RRAM的一种类型包括存储元件,例如一金属氧化物层。举例来说,通过施加电脉冲,存储元件的电阻可在二或更多个稳定的电阻范围之间改变。

在CMOS工艺中,一些步骤可能在包括氢气(H-2)的气氛下进行。此外,例如于工艺中的高温步骤期间,一些在所制造的结构中的元件可能会释放氢气。氢气可能不利于存储元件的保持性。



技术实现要素:

考虑到上述情况,在此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该半导体结构特别是包括一势垒结构,尤其是氢的势垒结构。

根据一些实施例,该半导体结构包括一存取装置、一介电层、一势垒层、一第一层间导体、一第一势垒衬层、一第二层间导体、一第二势垒衬层、一存储元件及一顶电极层。存取装置具有二个端子。介电层覆盖存取装置。势垒层设置在介电层上。第一层间导体延伸通过势垒层和介电层。第一层间导体连接至二个端子的其中一者。第一势垒衬层设置在第一层间导体的侧壁上。第一层间导体和介电层通过第一势垒衬层物理上地分离开来。第二层间导体延伸通过势垒层和介电层。第二层间导体连接至二个端 子的另一者。第二势垒衬层设置在第二层间导体的侧壁上。第二层间导体和介电层通过第二势垒衬层物理上地分离开来。存储元件设置在第一层间导体上。顶电极层设置在势垒层和存储元件上。顶电极层覆盖存储元件。

根据一些实施例,该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一初步结构。该初步结构包括一存取装置及覆盖存取装置的一介电层,其中存取装置具有二个端子。形成一势垒层在介电层上。形成二个孔洞通过势垒层和介电层。二个孔洞分别露出二个端子的一部分。分别形成一第一势垒衬层及一第二势垒衬层在二个孔洞的侧壁上。分别形成一第一层间导体及一第二层间导体在二个孔洞中。第一层间导体连接至二个端子的其中一者,第一层间导体和介电层通过第一势垒衬层物理上地分离开来。第二层间导体连接至二个端子的另一者,第二层间导体和介电层通过第二势垒衬层物理上地分离开来。接着,形成一存储元件在第一层间导体上。形成一顶电极层在势垒层和存储元件上,该顶电极层覆盖存储元件。

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根据实施例的半导体结构。

图2A~图2J绘示根据实施例的半导体结构的制造方法。

【符号说明】

102:基板

104:存取装置

106:源极/漏极区

108:源极/漏极区

110:栅极电极

112:栅极介电质

114:上层

116:下层

118:轻掺杂漂移区

120:轻掺杂漂移区

122:介电层

124:势垒层

126:第一层间导体

128:第一势垒衬层

130:第二层间导体

132:第二势垒衬层

134:第三层间导体

136:第三势垒衬层

138:存储元件

140:顶电极层

142:金属层

200:初步结构

202:基板

204:晶体管

206:源极/漏极区

208:源极/漏极区

210:栅极电极

212:阱

214:栅极介电质

216:上层

218:下层

220:间隔物

222:轻掺杂漂移区

224:轻掺杂漂移区

226:介电层

228:无边界接触层

230:势垒层

232:硬掩模层

234:孔洞

236:第一势垒衬层

238:第二势垒衬层

240:第三势垒衬层

242:第一层间导体

244:第二层间导体

246:第三层间导体

248:存储元件

250:存储元件

252:顶电极层

254:顶电极层

256:金属层

A:阵列区

P:周边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图式,说明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为了描述上的方便,本说明书是专注于包括RRAM装置的半导体结构。然而,本发明并不受限于此。举例来说,以下所描述的势垒结构可用于其他结构中。要注意的是,为了提供清楚的理解,于所附图式中,元件的尺寸可能并未反映其实际尺寸。

图1绘示根据实施例的半导体结构。该半导体结构包括一存取装置104。存取装置104具有二个端子(106及108)。对于RRAM装置来说,存取装置典型地可为晶体管或二极管。在图1中,存取装置104被绘示成一晶体管(例如一NMOS),其包括二个源极/漏极区106、108及一栅极电极110。更具体地说,半导体结构可包括一基板102,源极/漏极区106、108设置在基板102中,且源极/漏极区106、108即所述的二个端子。栅极电极110设置在基板102上,介于源极/漏极区106、108之间,且栅极电极110和基板102通过晶体管的一栅极介电质112分离开来。根据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栅极电极110可包括一上层114及一下层116,上层114包括金属硅化物,例如CoSix或WSix,下层116包括多晶硅。晶体管还可包括二个轻掺杂漂移区118、120。

半导体结构还包括一介电层122。介电层122覆盖存取装置104。举例来说,介电层122设置在基板102和存取装置104上,并覆盖存取装置104。在此,介电层122可用作为一层间介电层。

半导体结构还包括一势垒层124。势垒层124设置在介电层122上。势垒层124可包括具有氢阻挡效果的材料,例如氮化硅(SiNx)。

半导体结构还包括一第一层间导体126、一第一势垒衬层128、一第二层间导体130及一第二势垒衬层132。第一层间导体126延伸通过势垒层124和介电层122。第一层间导体126连接至二个端子的其中一者(106)。第一势垒衬层128设置在第一层间导体126的侧壁上,其中第一层间导体126和介电层122通过第一势垒衬层128物理上地分离开来。第二层间导体130延伸通过势垒层124和介电层122。第二层间导体130连接至二个端子的另一者(108)。第二势垒衬层132设置在第二层间导体130的侧壁上,其中第二层间导体130和介电层122通过第二势垒衬层132物理上地分离开来。在存取装置104是晶体管的例子中,半导体结构还可包括一第三层间导体134及一第三势垒衬层136。第三层间导体134延伸通过势垒层124和介电层122。第三层间导体134连接至栅极电极110。第三势垒衬层136设置在第三层间导体134的侧壁上,其中第三层间导体134和介电层122通过第三势垒衬层136物理上地分离开来。在此,当描述一个元件「连接至」另一元件时,该元件「电性上连接至、选择性地亦物理上地连接至」该另一元件。第一层间导体126、第二层间导体130及第三层间导体134可包括钨(W)。第一势垒衬层128、第二势垒衬层132及第三势垒衬层136可包括具有氢阻挡效果的材料,例如氮化硅(SiNx)。

半导体结构还包括一存储元件138及一顶电极层140。存储元件138设置在第一层间导体126上。顶电极层140设置在势垒层124和存储元件138上,且顶电极层140覆盖存储元件138。为了用于RRAM应用,存储元件138可具有可编程电阻(programmable resistance),且能够用于形成存储元件138的材料包括氧化钨、氧化镍、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钴、氧化钛、氧化钛镍、氧化锆及氧化铜等等。存储元件138特别是可包括氧化钨,例如WO3、W2O5、WO2或具有氧梯度的WOx。如此一来,半导体结构即包括一RRAM装置,该RRAM装置包括存储元件138,且顶电极层140 和第一层间导体126分别提供存储元件138的顶电极和底电极。通过第一层间导体126和存取装置104其中一个端子(106)的连接,存储元件138可受控于存取装置104。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元件138连接至晶体管的漏极区。顶电极层140可包括一导电材料,以提供顶电极。此外,顶电极层140可包括具有氢阻挡效果的材料。根据一些实施例,顶电极层140可包括钛(Ti)、氮化钛(TiN)或氮化钛铝(TiAlN)。根据一实施例,存储元件138可具有约至的厚度,例如举例来说,势垒层124可为约至一般为约至存储元件138可为约至典型地为约顶电极层140可为约至典型地为约至

半导体结构还可包括一金属层142,设置在介电层122上。金属层142连接至顶电极层140、第二层间导体130及第三层间导体134。

半导体结构可包括一阵列区A及一周边区P。上述元件典型地设置在阵列区A中。然而,一般来说,除了存储元件138及顶电极层140之外,其他元件也可以类似方式设置在周边区P中。

根据实施例,第一势垒衬层128、第二势垒衬层132、第三势垒衬层136、势垒层124及顶电极层140可配置为氢的阻挡物。更具体地说,第一势垒衬层128、第二势垒衬层132及第三势垒衬层136分别避免从介电层122至第一层间导体126、第二层间导体130及第三层间导体134的氢扩散。势垒层124及顶电极层140避免从工艺气氛或其他元件至存储元件138的氢扩散。如此一来,即可以避免半导体结构(特别是其存储元件)因氢扩散而导致的劣化。

接下来将说明根据实施例的半导体结构的制造方法。请参照图2A,提供一初步结构200。初步结构200包括一存取装置及覆盖存取装置的一介电层226(例如一层间介电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存取装置可为一晶体管204,例如一NMOS。晶体管204包括二个源极/漏极区206、208及一栅极电极210其中该二个源极/漏极区206、208即所述的二个端子。根据一些实施例,半导体结构可包括一基板202,源极/漏极区206、208形成在基板202中。更具体地说,源极/漏极区206、208可形成在设置于基板202中的一阱212 中。栅极电极210形成在基板202上,介于源极/漏极区206、208之间,且栅极电极210和基板202通过晶体管204的一栅极介电质214分离开来。根据一实施例,如图2A所示,栅极电极210可包括一上层216及一下层218,上层216包括金属硅化物,例如CoSix或WSix,下层218包括多晶硅。晶体管还可包括间隔物220,形成在栅极电极210的侧壁上。晶体管还可包括二个轻掺杂漂移区222、224,分别相邻于源极/漏极区206、208。

要注意的是,初步结构200可包括多个晶体管204,其中一些形成在初步结构200的阵列区A中,而其他的则形成在初步结构200的周边区P。以下的步骤,除非有特别指出,否则都能在阵列区A及周边区P二者中皆进行之。

根据一些实施例,如图2B所示,可选择性地在包括氢气的气氛下进行一个工艺。该工艺可为一N2-H2合金形成工艺。其可用于在形成介电层226之前,形成共形地位于晶体管204之上的一无边界接触层(borderless contact layer)228。这样的工艺有利于在触点蚀刻上获得较大的工艺容许范围(process window)。

现在请参照图2C,在提供初步结构200之后,形成一势垒层230在介电层226上。根据一些实施例,势垒层230实质上覆盖阵列区A中的介电层226整体,并选择性地覆盖周边区P中的介电层226整体。势垒层230可包括具有氢阻挡效果的材料,例如但不限于氮化硅(SiNx)。举例来说,势垒层230可在低压下由SiNx在高于400℃的温度形成,该温度例如是约600℃至700℃。通过这样的高温形成工艺,能够提供氢含量低的势垒层230。根据一实施例,势垒层124可为约至一般为约至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C所示,可提供一硬掩模层232在势垒层230上。硬掩模层232可由氧化物制成。

请参照图2D,形成多个孔洞234通过硬掩模层232、势垒层230和介电层226。其各自露出源极/漏极区206的一部分(亦即一个端子的一部分)、源极/漏极区208的一部分(亦即另一端子的一部分)或门极电极210的一部分(这是在使用晶体管204的情况下)。

请参照图2E,分别形成多个势垒衬层在该些孔洞234的侧壁上。该些势垒衬层包括一第一势垒衬层236及一第二势垒衬层238。第一势垒衬 层236形成在露出源极/漏极区206的一部份的孔洞234的侧壁上。第二势垒衬层238形成在露出源极/漏极区208的一部份的孔洞234的侧壁上。在使用晶体管204的例子中,该些势垒衬层还包括一第三势垒衬层240。第三势垒衬层240形成在露出栅极电极210的一部份的孔洞234的侧壁上。势垒衬层可包括具有氢阻挡效果的材料,例如但不限于氮化硅(SiNx)。势垒衬层可通过沉积及蚀刻工艺形成。各个势垒衬层可具有约至的厚度,典型地为约

请参照图2F,填充一导电材料至孔洞234中,以形成多个层间导体。该些层间导体包括一第一层间导体242及一第二层间导体244。第一层间导体242连接至源极/漏极区206(亦即二个端子的其中一者),且第一层间导体242和介电层226通过第一势垒衬层236物理上地分离开来。第二层间导体244连接至源极/漏极区208(亦即二个端子的另一者),且第二层间导体244和介电层226通过第二势垒衬层238物理上地分离开来。在使用晶体管204的例子中,该些层间导体还包括一第三层间导体246。第三层间导体246连接至栅极电极210,且第三层间导体246和介电层226通过第三势垒衬层240物理上地分离开来。导电材料可包括钨(W)。导电材料还可包括钛(Ti)及氮化钛(TiN)。这个步骤可包括导电材料的沉积和随后的化学机械研磨(CMP)工艺。此外,硬掩模层232也可由该CMP工艺移除。

接着,将形成一存储元件248在第一层间导体242上,并将形成一顶电极层254在势垒层230和存储元件248上,其中顶电极层254覆盖存储元件248。

请参照图2G,分别形成多个存储元件在层间导体上。该些存储元件包括形成在阵列区A中的第一层间导体242上的存储元件248。该些存储元件还包括形成在阵列区A中的其他层间导体上、或周边区P中的层间导体上的其他存储元件250。存储元件可通过氧化层间导体的顶部部分来形成。举例来说,存储元件可由氧化钨形成,其是通过氧化层间导体的钨来形成。氧化工艺可为快速热氧化(RTO)、等离子体氧化或PRP(等离子体-RTO-等离子体)工艺等等。根据一实施例,存储元件可为约10至例如约

请参照图2H,形成一顶电极层252覆盖势垒层230整体和所有的存 储元件248、250。在一些实施例中,顶电极层252可共形地形成。顶电极层252可包括具有氢阻挡效果的材料,例如但不限于氮化钛(TiN)或氮化钛铝(TiAlN)。举例来说,顶电极层252可通过物理气相沉积(PVD)由TiN形成。根据一实施例,顶电极层252可为约至典型地为约至

请参照图2I,移除大部分的顶电极层252,只留下形成在存储元件248上的部份(亦即顶电极层254)。顶电极层254覆盖存储元件248。此外并移除所有露出的存储元件250。这个步骤可例如通过蚀刻工艺来进行。之后,可选择性地进行等离子体清理工艺,以提供与在接下的步骤中形成的金属层256之间的更佳的接口。

如此一来,即提供包括存储元件248的一RRAM装置,且顶电极层254和第一层间导体242分别提供存储元件248的顶电极和底电极。通过和源极/漏极区206的连接,存储元件248可受控于晶体管204。在一些实施例中,源极/漏极区206是晶体管204的漏极区。

请参照图2J,形成一金属层256在介电层226上。金属层256连接至顶电极层254、第二层间导体244及第三层间导体246。金属层256可通过沉积及图案化工艺形成。举例来说,金属层256可为通过PVD形成的Ti/TiN/Al/Ti/TiN五层结构。

上述的步骤可相容于典型的CMOS工艺。在形成金属层256之后,可进行传统的后段(BEOL)工艺。

总而言之,根据此处所述的实施例,提供一势垒结构,特别是氢的势垒结构。势垒衬层避免从介电层至层间导体的氢扩散。势垒层及顶电极层封装存储元件,并因此避免从工艺气氛或其他元件至存储元件的氢扩散。势垒层特别是避免来自设置在较下方的元件(例如介电层)的氢扩散。此外,金属层也可提供氢的阻挡功能。如此一来,即可以避免半导体结构因氢扩散而导致的劣化。特别是可以避免存储元件因氢扩散而导致的劣化。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随附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