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75618发布日期:2018-11-27 21:03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具有两段式定位功能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按电连接器于电器产品中多有所见,其主要用途在于电源或讯号的传输,因此,电连接器已广泛地用于信息产品的连接,并为不可或缺的构件。

在实际应用上,电连接器的运用不仅仅在于前述电器产品,其亦广泛用于汽、机车的电路系统,以作为线路连接。而为确保电连接器内的接触端子能够稳固地被锁定,习知电连接器系由一本体及一盖体所组成。其中,该本体具有供至少两端子嵌插的复数个端子槽。为了让一互补电连接器的复数个插销能够稳定地插入该电连接器对应设置的端子内,该等端子必须处于定位与锁定状态。因此,该本体与该盖体之间相对设置的端子定位保障(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简称TPA)装置对于电连接器言实为不可或缺的必要构件。

前述端子定位保障装置系作为端子的二次定位装置,其主要功能在于:1、增加端子的保持力;以及2、确认端子是否组装到位。因此,习知端子定位保障装置通常设有两段式锁定功能,其中第一定位型态为制造厂组装出货的预装配形态,其目的是方便端子组装厂进行端子的组装;而第二定位型态则是功能段,其主要目的系将端子定位。

惟前述端子定位保障装置常见的缺失在于,在第一、第二定位型态转换时,为了确保组装端子的方便性,一般作法是在进行端子插接与定位时形成较小的插入力,此举容易造成该端子定位保障装置于运输过程中,因彼此碰撞,使得该盖体受力后,该端子定位保障装置容易在该本体中由第一定位型态卡入第二定位型态,此举让端子组装厂无法进行端子的组装作业,而亟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本体与盖体套接后形成第一定位型态时,该盖体与该本体会形成扣接且无法分离状态,并产生抵接上锁作用,以确保在未插入端子状态下,无法完成第二定位型态;另当插入端子时,使该盖体与该本体产生解锁作用,使该盖体与该本体形成端子锁定的第二定位型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本体,其具有一轴向开设至少两端子槽的接合部、各自结合于该等端子槽中的至少两端子、至少一第一卡接槽、以及至少一端子制动卡接件,其中该端子制动卡接件包括一止挡件和一具有一第二卡接槽的第一弹性扣件;以及一盖体,其套接于该接合部,且对应该等端子槽位置开设插孔,该盖体具有至少一第一扣钩及至少一第二弹性扣件,其中该第一扣钩以可在该第一卡接槽中滑动,并以无法脱离该第一卡接槽的方式容置于该第一卡接槽中,该第二弹性扣件具有至少一止动件及一第二扣钩;其中,当该端子未插入该端子槽内时,该止动件与该止挡件相抵;另当该端子插入该端子槽内后,该止动件因受到该端子压迫该第一弹性扣件而脱离该止挡件,且该第二扣钩在该止动件脱离该止挡件后进一步扣接于该第二卡接槽。

本发明中所述止挡件前方设有一向内凹陷且供所述止动件容置的凹口。

本发明中所述端子槽内轴向伸出一可弹性径向摆动并可将所述端子锁定与定位的端子锁定件,所述端子锁定件下方形成一锁定插槽;而所述盖体轴向伸出至少一可插入所述锁定插槽内的锁定插片。

本发明中所述端子锁定件顶面相邻设置一向内凹陷且供所述端子跨置的支承部及一突起状且供所述端子抵接的挡钩。

本发明中所述端子底面开设一供所述挡钩抵接的卡接部,且所述端子进一步连接一由所述端子槽后方穿出的导线。

本发明中所述盖体前方内壁对应所述端子槽位置突设一供所述端子跨置与支撑的端子支撑件。

本发明中所述端子支撑件与所述锁定插片连接为一体,且所述端子支撑件设于所述锁定插片上方并连接于所述盖体前方内壁。

本发明中所述接合部与所述盖体套接后,使得所述接合部与所述本体间形成一插接口,且所述插接口两侧内壁轴向相对开设一对滑槽。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卡接槽开设于相邻的两端子槽之间,而所述端子制动卡接件则设于所述接合部的侧壁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图1及图2为本发明电连接器两不同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立后处于第一定位型态的立体图;

图4及图5为本发明电连接器处于第一定位型态的两横向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立后处于第二定位型态的立体图;

图7及图8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由第一定位型态进入第二定位型态的两横向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9及图10为本发明电连接器处于第二定位型态的两横向局部放大剖面图;以及

图11为本发明电连接器处于第二定位型态的纵向局部放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附图中标记对应如下:

本体1 端子槽11

端子锁定件12 支承部121

挡钩122 导引斜面123

锁定插槽124 接合部13

插接口14 滑槽141

第一卡接槽15 端子制动卡接件16

止挡件161 凹口162

第一弹性扣件163 第二卡接槽164

盖体2 第一扣钩21

端子支撑件22 插孔23

第二弹性扣件24 止动件241

第二扣钩242 锁定插片25

端子3 卡接部31

导线32

如图1至图11所示,基本上,本发明电连接器包括一本体1,一盖体2,及至少两端子3。

该本体1由绝缘材料,例如塑料射出成型。该本体1具有至少两轴向开设的端子槽11,至少一第一卡接槽15,以及至少一端子制动卡接件16。如图1及图2所示,该端子槽11数量为四个,且轴向平行设置,以分别供四根端子3的结合与定位。请参阅图11,各端子槽11内轴向伸出一可弹性径向摆动的阶级状端子锁定件12,该端子锁定件12与各端子3的接触面,例如顶面相邻设置一向内凹陷的支承部121及一突起状的挡钩122,该挡钩122顶面形成一导引斜面123,并于该端子锁定件12下方形成一锁定插槽124。

该本体1前方的该等端子槽11前段形成一接合部13,以便供该盖体2套接后,使得该接合部13与该本体1间形成一可供一互补电连接器(公知技术,图中未示出)对接的插接口14。其中该插接口14左右两侧内壁轴向相对开设一对滑槽141,以便供该互补电连接器左右两侧外壁对应突设的一对导柱(图中未示出)套入与滑动。

而各第一卡接槽15开设于相邻的两端子槽11之间,该盖体2前方内壁对应各第一卡接槽15位置轴向伸出一第一扣钩21,其中各第一扣钩21以可在各第一卡接槽15中滑动,并以无法脱离各第一卡接槽15的方式容置于各第一卡接槽15中。

此外,该接合部13和该盖体2至少一侧壁,较佳为两左右侧壁各设有一端子制动卡接件16,各端子制动卡接件16包括一前方设有一向内凹陷的凹口162的止挡件161和一具有一第二卡接槽164的第一弹性扣件163,以便形成该接合部13和该盖体2处于第一定位型态的止动作用,以及处于第二定位型态的端子3定位作用。而该盖体2对应各端子制动卡接件16位置轴向伸出一第二弹性扣件24,各第二弹性扣件24对应该至少一止挡件161及该第二卡接槽164位置分别突设至少一止动件241及一第二扣钩242。

该盖体2亦由绝缘材料,例如塑料射出成型。该盖体2具有端子定位保障功能,其前方内壁对应各端子槽11位置另突设一供各端子3跨置与支撑的端子支撑件22,使得各端子3搭接于该端子支撑件22之上,该盖体2前方对应各端子槽11内的端子3开口位置开设一插孔23,以便供习知互补电连接器套设于该插接口14后,该互补电连接器的复数根插销(公知技术,图中未示出)通过该等插孔23,并插接于该电连接器对应设置的端子3内,以形成电气连接。

此外,该盖体2对应各锁定插槽124位置另轴向伸出至少一锁定插片25。如图11所示,当该盖体2与该接合部13处于第二定位型态时,该锁定插片25进入各锁定插槽124内,使各端子锁定件12不致变形。此举,即便该端子3受外力拉扯时,因该端子锁定件12下方的锁定插槽124被该锁定插片25插入,而无变形的空间,所以该端子3跨置于该支承部121,并牢固地抵接于该挡钩122,从而达成端子定位保障功能。请再参阅图2及图11,该等端子支撑件22与该锁定插片25连接为一体,且该等端子支撑件22设于该锁定插片25上方并连接于该盖体2前方内壁,以便增加该锁定插片25的结构强度。

该至少两端子3各自结合于该至少两端子槽11内,且各端子3底面开设一供该挡钩122抵接的卡接部31,且各端子3进一步连接一由各端子槽13后方穿出的导线32。

请参阅图1至图5,该电连接器欲组装成第一定位型态时,首先射出成型厂将该本体1及该盖体2分别成型后,厂内的装配人员即将该盖体2朝向该本体1的接合部13进行套接工序,使得该等第一扣钩21各自插入对应开设的该第一卡接槽15内,使该等第一扣钩21无法脱离该等第一卡接槽15。此时,该盖体2左右两侧内部的两第二弹性扣件24亦朝向该接合部13两侧的两端子制动卡接件16插入,使得该盖体2在移动过程中,该第二扣钩242先触及该第一弹性扣件163,并使该第一弹性扣件163朝着毗邻的该端子槽11向内变形(显示于图4);而该止动件241则抵接于该止挡件161,并位于该凹口162内(显示于图5),使得该盖体2相对于该接合部13形成第一定位型态(显示于图3)。

因此,该第一定位型态提供该盖体2不致由该接合部13轴向脱出的可能外,另藉由该止动件241抵接于该止挡件161的上锁作用,使得即便对该盖体2施予外力,例如运输过程中的碰撞,亦不致令该盖体2继续朝向该本体1动作。

请参阅图6至图11,接着,将处于第一定位型态的该电连接器半成品运输至端子装配厂,装配人员则依序将各端子3插入各端子槽11内,使得各端子3沿着各端子锁定件12顶面的该导引斜面123移动,而令各端子锁定件12受力后朝着该锁定插槽124向下变形,直到各端子3的卡接部31进入各端子锁定件12的支承部121,使各并以后方的挡钩122作为止挡,以避免退出各端子槽11,而各端子锁定件12则利用弹性复归至原位。

此时,该接合部13左右两侧的各端子槽11内的该第一弹性扣件163受到该端子3的径向压迫作用,而向外扩张并复归原位,进而推挤该第二扣钩242,使其外张变形(显示于图7)。由于该止动件241与该第二扣钩242一同设于该第二弹性扣件24的活动端,因此,当该第二扣钩242外张变形时,该止动件241亦向外移动,进而脱离该止挡件161的凹口162,以形成解锁作用(显示于图8)。

最后,装配人员再对该盖体2朝向该接合部13施力推动,使得该第一扣钩21在该第一卡接槽15中滑动,并以无法脱离该第一卡接槽15的方式容置于该第一卡接槽15中,而该第二扣钩242则在该止动件241脱离该止挡件161后进一步进入该端子制动卡接件16,并扣接于该第二卡接槽第二卡接槽164内(显示于图9),且该止动件241则越过该止挡件161(显示于图10),以形成双重锁定效果。而该锁定插片25则进入该锁定插槽124内,以避免各端子锁定件12变形,且各端子3前端则位于该端子支撑件22上(显示于图11),使得该盖体2相对于该本体1的该接合部13形成第二定位型态(显示于图6)。

所以,当该电连接器组装完成后,该本体1内部的各端子3形成定位与锁定状态。所以,该互补电连接器即可轻易地插接于该插接口14内,而将该互补电连接器与该电连接器形成电气连接。

所以,经由本发明的实施,其所有益效果在于,该本体的接合部与该盖体进行套接时,该盖体的第一扣钩与该本体的第一卡接槽形成第一段扣接的无法分离状态,且藉由该第二弹性扣件的止动件抵接于该端子制动卡接件的止挡件,使两者形成上锁作用的第一定位型态;另当插入端子时,该止动件因受到端子压迫该第一弹性扣件而脱离该止挡件,使得该盖体与该本体产生解锁作用,且该第二扣钩在该止动件脱离该止挡件后进一步扣接于该第二卡接槽,使该盖体与该本体形成端子锁定的第二定位型态。因此,在本发明的组装过程中,组装人员无须以手按压弹性扣件,以进行解锁动作,而具有组装简便,并克服组装人员手部不适的缺点,堪称同类物品前所未见的一大创新结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的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