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导体的触头防护器和用于连接两个电导体的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15633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第一电导体连接至第二电导体的组件。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用于电导体的触头防护器,用于将接收在触头防护器中的导体在插入方向上连接至另一导体,具有包括用于导体的插座的保护壳体。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两个电导体的组件,其中至少一个电导体是电流轨或电缆终端。

背景技术:
用于连接电导体的组件是已知的。两个导体通常通过将它们插接在一起而彼此连接。然而,在高电压和/或高电流强度的领域中,插接连接通常是不实际的,因为在该情况,通常使用实心导体,而具有实心导体的插接连接器仅能够被不完全的制造。特别地,螺栓连接通常用于将至少一个电流轨或一个电缆终端与另一导体连接。例如,具有用于螺栓的孔口的电缆终端可被螺栓连接到电流轨或第二电缆终端上。在该情况下,或者螺栓突出通过孔进入电缆终端并且与电流轨中的插入螺母螺栓连接,或者该螺栓突出通过两部分并且配备有螺母使得电流轨和电缆终端被压接在螺栓头和螺母之间。如果两个电流轨或两个电缆终端意于被连接到彼此,则使用类似的连接。该连接方式是耗时的并且具有多个缺点。例如,当连接或释放该些导体时,螺栓和/或螺母可能丢失。一个进一步的已知的问题可能是,螺栓不能从两个导体被完全旋下。在该情况下,如果螺栓到达最大路径的末端时,其完全穿透两个导体中的一个,并且同时仍然部分地布置在另一个导体中。该两个导体从彼此的释放从而被阻碍或甚至变得不可能。一个进一步的已知的缺点是,两个导体中的至少一个通常仅仅是不充分地或未被完全地保护而免受接收,从而可能危及操作该些导体中的至少一个的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因此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导体的触头防护器(contactpreventer)、以及用于将第一电导体连接至第二电导体的组件,借助于该组件,电导体能够重复地平滑地连接到彼此或从彼此释放,并且被电击的危险相对于已知的连接组件来说也得到降低。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一种触头防护器而实现,其中所述保护壳体具有叉状的配合区域,并且具有至少一个接触槽,该至少一个接触槽平行于插入方向伸展并且将所述触头防护器的内部暴露(exposes)至外侧以用于接触。根据本发明,该目标进一步通过这样一种组件而实现,该组件用于连接第一电导体至第二电导体,具有有着能够外部致动(externallyactuable)的至少一个按压元件的按压适配器,并且具有有着用于所述第二导体的插座(receptacle)的壳体状的触头防护器。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以特别有利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该触头防护器能够有效地防止人员或其他部件无意间接触接收在触头防护器中的(第二)导体。叉状的配合区域能够接收按压适配器的一部分,从而根据本发明的触头防护器当沿着插入方向移动时能够被布置在按压适配器上。例如,配合区域能够被布置在按压适配器的插座中。接触槽能够将接收的导体暴露至外侧,使得该接收的导体能够被连接到第一导体。通过该能够外部致动的按压元件,第一和第二导体能够通过按压适配器而被按压到彼此上,使得电连接可建立在两个导体之间。该两个导体从而能够重复地平滑地连接至彼此或从彼此释放。该接触槽能够暴露触头防护器的内部,特别是朝向用于第一导体的插座。两个导体的接触从而在接触槽的区域中产生。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可分别借助于多个、单独的有利构造而被进一步地改进,该多个、单独的有利构造可根据需要而被彼此组合。这些构造和与其相关的优势将在下文中进一步地探讨。根据一个有利构造,接触槽可在指向插入方向的前端闭合。作为整体的接触槽可在指向插入方向的其前端闭合。由于该简单结构的措施,提高了该触头防护器的安全性。根据另一个有利构造,配合区域具有至少两个尖部和位于它们之间的凹部。该些凹部可在插入方向上向外敞开。该些凹部从其开口在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延伸。叉状上的开口使得其能够,当将触头防护器布置在按压适配器上时,适配器的区域或组件的其他构件能够在插入方向上穿透该开口进入该凹部并且被布置在尖部之间。在进一步的构造中,凹部可在两个接触槽之间伸展。例如,这可通过设置有接触槽的至少两个尖部的每一个而实现。在该构造中,具有叉头状的配合区域,其尖部配备由接触槽并且布置为直接靠近位于其间的凹部,这有助于布置在按压适配器上。这实现了非常紧凑的涉及并且允许触头槽的布置不直接靠近按压适配器。该至少一个接触槽优选地设置为使得手指不能到达触头防护器的内部。该至少一个接触槽优选地配置为使得,标准化的测试手指(例如根据德国工程师协会的测试手指)不能够接触接收在触头防护器中的导体。该至少一个接触槽优选地具有大于2mm的槽宽度,优选地在约3到4mm的槽宽度,特别优选地约3.5mm的槽宽度。接触防护器沿着接触槽的壁厚优选地在约1.5mm到2.5mm的范围内。壁厚取决于槽宽度。更大的槽宽度需要更大的壁厚,以防止手指穿透进接触槽直到接触防护器的内部。为了确保具有约3.5mm的槽宽度的有效的触头防护器,该触头防护器的壁厚优选地至少为2mm。槽宽度与壁厚的比值优选地为1.75。为了为给定宽度的第二导体提供充分的接触表面,并且同时保证有效的触头防护,接触槽可窄于该触头防护器的内宽度的三分之一。触头防护器的内宽度优选地大约对应于意于被接收在该触头防护器中的导体的宽度。如果该触头防护器具有在一个尖部上的单个接触槽,该接触槽可以被居中地布置,即从尖部的侧部具有相同的距离。根据进一步的实施例,插座的孔口可指向与凹部的开口相反的方向。该电导体通过插座的孔口而被引入至该触头防护器。该导体可在插入方向上被插入,并且接触构件或区域可被引入直到指向插入方向的触头防护器的端部。这还防止了当在插入方向上连接至另一导体时、电导体无意间从触头防护器的插座中掉出的情况。根据进一步的实施例,该至少一个接触槽可形成引导部以用于该触头防护器在直线上被插入。因此,至少一个接触槽的壁可具有引导轨和/或引导凹槽。该引导部、引导轨或引导凹槽优选地指向插入方向并且可与该组件的相应的相对引导构件相互作用,例如相对构件,诸如在组件的壳体和/或按压适配器上的相对轨或相对凹槽。根据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导体的叉状的端部段可布置在所述触头防护器的配合区域中。由触头防护器和接收在其中的单元可以甚至由未专业受训的工作人员而连接到另一导体,而没有电击的风险,特别地是在根据本发明的组件的框架中,其多种构造将在下文中详细地探讨。根据一个构造,按压元件可被配置为,用于以单独可致动、摩擦接合的方式而连接布置在按压适配器上的第一导体和接收在触头防护器中的第二导体。两个导体从而可通过摩擦接合连接而在按压适配器中被保持为抵靠彼此。同时,它们经由摩擦接合的连接而以导电的方式彼此连接。该按压元件可被独立地致动,而与导体被引入至按压适配器的动作区域中无关。例如,触头防护器可首先与第二导体一起布置在按压适配器上。为此,按压适配器的一部分(诸如按压元件的区域)可被布置在配合区域,优选地在其凹部或可被插入到按压适配器中。该按压元件可随后被致动。可获得在第一和第二导体之间的特别好的连接,其中垂直于插入方向作用的法向力可通过按压元件建立在第一和第二导体之间。根据又一有利构造,该组件可具有力分配构件,该按压元件可施加作用于该力分配构件。该力分配构件可将由按压元件产生的法向力重新导引至所需的位置和/或将该力分配到更大的表面上,使得按压元件在两个导体中的一个上的表面压强可以降低。该力分配构件可以被配置为镫形,并且可具有多个力区域,该多个力区域每个都分配至一个接触槽。当触头防护器被插入时,该按压元件或力分配构件可以被布置在至少一个接触槽上方。因此,该按压元件可以在接触槽的方向上按压第一导体,直接地或者经由力分配构件。用于导体的按压适配器的插座优选地布置在至少一个接触槽和按压元件之间。按压元件的有效方向可被导引到接触槽上。以这种方式,垂直于插入方向作用的法向力可建立在第一和第二导体之间。根据进一步的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组件可具有阻挡构件,其禁止按压适配器经由接触槽而接近接触防护器的内部。该阻挡构件可防止被接收在适配器中并且分配至接触槽的按压适配器的导体被连接到相应的其他导体。特别地,如果触头防护器没有正确地放置在按压适配器上或组件的壳体上,该阻挡可能发生。根据一个实施例,垂直于插入方向伸展的触头防护器的壁可形成阻挡构件。例如,指向插入方向并且闭合接触槽的封闭壁可形成该阻挡构件。在该情况,该封闭壁可限制接触槽的长度。这使得这样一种实施例成为可能,其中如果接触防护器被正确地布置在按压适配器上和/或组件的壳体上,将被收回到接触槽中的第一电导体的或按压元件的区域进布置在该至少一个接触槽上方并且与所述接触槽对齐。为了防止丢失该按压元件,该按压元件可被不可拆卸地固持在按压适配器上和/或组件的壳体上。该按压元件从而可被可移动地固持在按压适配器上,使得其除了是不可拆卸外能够很好地被致动。该力分配构件从而可不可拆卸地固持在按压适配器上,优选地在按压元件上。例如,该按压元件可至少在一个位置处穿透力分配构件,以实现不可拆卸的安装。根据一个实施例,该按压适配器具有彼此间隔开的两个按压元件。彼此间隔开的按压元件能以简单结构的方式而在其间形成用于电导体的按压适配器的插座。当一个或两个按压元件被致动时,导体可在这些按压元件之间被压接在插座中。两个按压元件的动作方向优选地朝向彼此。彼此间隔开的两个按压元件可被联接,使得一个按压元件的致动还同时触发另一按压元件的致动,优选的在相反的动作方向上。可实现特别简单结构的按压元件,其中按压元件是由螺栓和/或螺母而构成。该螺栓被布置为使得螺栓的纵向轴线垂直于插入方向布置。例如,该螺栓可由直接形成在按压适配器中的螺纹或通过单独的螺母而被引导。该螺母可类似地为按压适配器的一部分并形成进一步的按压元件。从而在由螺母形成的按压元件和作为另一按压元件的螺栓之间可形成插座,在该插座中电导体可被压靠彼此。可提供螺母和/或螺栓的不可拆卸性,其中螺栓可逆着有效方向被移动,仅到由止动构件(例如固定环)固定的位置。在该情况,可确定位置,使得(一个或多个)按压元件完全暴露导体中的至少一个,使得该导体可从其他导体分离。在具有两个按压元件的构造中,一个按压元件可被不可拆卸地固持在第二按压元件上。例如,螺栓固定到螺栓的螺纹上的螺母可被固定环或锁定帽而不可拆卸地固持。为了提高当致动至少一个按压元件时的安全性,该至少一个按压元件可具有用于致动该按压元件的致动段,其相对于按压元件的其余部分电隔离。如果按压元件例如由螺栓形成,那么相对于按压元件的其余部分电隔离的致动段可由螺栓头上的隔离帽形成。根据进一步有利的构造,该组件可具有至少从按压适配器电隔离的壳体。按压元件的至少致动段可以外部可接近的方式布置在壳体上。特别地,该壳体可保护布置在按压适配器上的导体免受外部接触。该壳体可具有朝向操作侧的孔口,其将用于触头防护器的按压元件暴露至外侧。为了防止手指或工具无意间穿透进该孔口,该孔口可通过突出环封闭。除了电隔离的壳体外,该组件可具有封闭该组件的屏蔽件,以将该组件从外侧电磁屏蔽。此外,该组件可具有安全系统或被连接至安全系统。安全系统可由例如高压互锁(HVIL)形成。因此,可以确保布置在按压适配器中的导体在按压元件被致动或者至少一个导体被操作之前不再承载电流。根据进一步的实施例,该组件可具有致动安全装置。该致动安全装置具有可从闭合位置转换到打开位置,其中在所述闭合位置该致动安全装置防止所述按压元件的致动,在所述打开位置该致动安全装置暴露所述按压元件的致动。根据本发明的致动安全装置提高了组件的安全性,因为仅当该致动安全装置暴露该按压元件的致动时、该第一和第二导体可被压靠彼此并且电接触彼此。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致动安全装置可相对于按压元件被可移位地布置,例如支撑在组件的壳体上以被简单地从其闭合位置转换到其打开位置。可以设想这样结构简单的实施例,其中互锁形成致动安全装置。例如,在致动安全装置的闭合位置,该互锁防止工具接近按压元件的致动段。因此,如果致动段例如被配置为螺栓头,致动安全装置在闭合位置可遮盖该螺栓头,防止其被旋转或至少防止用于其致动所需的工具的应用。该互锁的致动可不仅激活该安全系统,而且同时该致动安全系统可从其闭合位置转换到打开位置。根据进一步的构造,该组件可具有致动入口,其指向致动段从其可接近的方向。例如,致动入口可限定致动段的边界,使得致动段不能从边界的侧部(即,侧向地)接近,而仅能从限定的方向(例如,从上方)通过致动工具而接近。根据一个构造,电隔离的壳体可具有向外伸出的颈环,其至少部分地限定了至少一个按压元件的致动段。例如,如果按压元件的致动段配置为螺栓的头部,那么颈环防止开口扳手的使用,因为,由于该颈环限定的边界,其不能侧向地应用。以这种方式,这使得需要使用从上方放置的套筒扳手以致动该按压元件。为了获得尽可能大的接触表面,并且为了有助于触头防护器插入到按压适配器中,该至少一个接触槽可连续地向上延伸到触头防护器的前端。根据进一步有利的构造,该组件包括接收在按压适配器的插座中的第一导体和接收在所述触头防护器的插座中的第二导体,第一导体由布置在所述插座的至少端部段中的电流轨形成,并且所述第二导体由布置在所述触头防护器中的至少端部段中的电缆终端形成。根据本发明的该组件从而特别有利地用于将电缆终端连接至电流轨。在该情况下,按压适配器可被布置在电流轨的侧部上或电缆终端的侧部上。在每种情况下,另一导体即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导体,其可被布置在触头防护器中并且其可被插入到按压适配器中。第一和第二导体的端部段也可由电缆终端或由电流轨形成。第一导体的端部段可形成叉状头部。第一导体的叉状头部的尖部可简单地分配至叉状插接槽,例如第一导体的尖部可被第一插接槽的尖部覆盖。该覆盖可优选地在该按压元件被致动时传递力的方向上发生。根据进一步有利的构造,当触头防护器被插入时,在至少一个接触槽中连接到第一导体的至少一个接触构件由按压元件保持为以摩擦接合的方式抵靠第二导体。该至少一个接触构件优选地在第一和第二导体之间产生电连接。在一个特别简单的构造中,该至少一个接触构件与第一导体的端部段统一地形成。该至少一个接触构件可配置为从第一导体突出的接触肋。该第一导体可被朝向第二导体按压,使得接触肋通过接触槽被压靠第二导体。根据进一步有利的构造,第一导体可具有端部段,该端部段横向于插入方向的横截面具有U形的轮廓,并且其中该U形轮廓的腿部通过至少两个接触槽在按压元件的作用下被按压在第二导体上。U形轮廓的腿部从而构成两个接触构件。借助于该变化,能够获得相较于彼此垂直的两个扁平本体的组件来说更紧凑的设计。此外,两个导体的接触在至少两个位置处发生,因此,在该两个导体之间获得特别好的电接触。在该情况下,腿部可形成为使得它们至少在第一和第二导体之间的邻接点的区域中垂直于第二导体的表面。在该情况下,第二导体优选地在至少端部段中由扁平本体形成。在下文中,本发明借助于示例、使用参考附图的有利实施例而在下文中更详细的说明。借助于示例由实施例描述的特征的组合可由用于根据上述评述的特定应用的额外特征而相应地补充。另外还可能的是,同时也根据上述评述,单独的特征在描述的实施例中可被省略,如果所述特征的效果对于特定应用并不重要的话。附图说明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总是用于具有相同功能和/或相同结构的元件。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触头防护器的实施例的透视图,以及可被接收在该触头防护器中的导体的实施例;图2示出了从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观察的、图1的触头防护器的俯视图;图3示出了连接到电导体的、根据图1的触头防护器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图4示出了在插入方向观察的第一实施例的组件的壳体的透视图;图5示出了处于推在一起的根据本发明的摩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6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的分解图;图7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电导体的端部段的放大视图;图8示出了第一实施例沿着截面A-A的剖面图;图9示出了第一实施例沿着截面B-B的纵向区段;图10示出了根据图5示出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其中致动安全装置处于打开位置并且所述互锁区域部分地示出;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根据图8的截面的截面图;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组件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三导体的端部段;图13示出了第三实施例的、根据图8的截面的截面图;以及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触头防护器的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图15示出了触头防护器的第二实施例沿着截面C-C的纵向区段。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发明的触头防护器的第一实施例将在下文中参考图1和2被描述。触头防护器5包括保护壳体5’。保护壳体5’在其端部处包括指向相反于插入方向E的方向的插座11。电导体13可被引入通过插座11而进入触头防护器5的保护壳体5’,其中电导体的端部段77引导该路径。该导体(下文中称为第二导体13)的端部段77也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导体13的端部段77基本上包括具有上扁平侧81和下扁平侧83的扁平本体79。导体13的端部段77配置为叉状,其具有两个尖部84、84’,该两个尖部指向插入方向E并且可布置在保护壳体5’的相应的叉状的配合区域6中,使得尖部84、84’对应于触头防护器5的接触槽67、67’,触头防护器5的内部69经由该接触槽而暴露以接触尖部84、84’。该触头防护器5的特征在于保护壳体5’,该保护壳体具有带有至少一个接触槽的叉状的配合区域,并且具有在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两个接触槽67、67’,该两个接触槽平行于插入方向E伸展并且对外暴露接触防护器5的内部69以用于接触。接触槽67、67’,以及相应的触头防护器5在指向插入方向E的前端71处封闭,这提高了安全性,因为接收在触头防护器5中的导体13的端部区域77在插入方向E上不能够被用户的手指接触。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配合区域6具有两个尖部184、184’。两个尖部184、184’形成位于其间的凹部186,该凹部在插入方向E上向外敞开,并且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该凹部从其开口188在相反于插入方向E的方向上延伸。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凹部186在两个接触槽67、67’之间伸展。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开口188指向远离插座11的方向。该至少一个接触槽,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的两个接触槽67、67’形成用于插入触头防护器5的引导部190,其将在下文中详细地描述。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触头防护器5具有两个接触槽67、67’,该两个接触槽平行于插入方向伸展。接触槽67暴露触头防护器5的内部69。接触槽67延伸至触头防护器5的前端71。接触槽67具有横向于插入方向E的槽宽度68。在接触槽67的区域中的触头防护器5的壁厚70优选地被选择为使得槽宽度68与壁厚70的比约为1.75。接触槽67、67’或触头防护器5在前端71处封闭。当触头防护器5被接收在内部54中时,接触槽67、67’暴露触头防护器5的内部69用于第一导体9。这样,按压元件29布置在接触槽67上方或下方。在横向于插入方向的横截面中(图8),按压元件的纵向轴线L居中地布置在接触槽67上方,其中该纵向轴线平行于有效方向W伸展。纵向轴线L垂直于插入方向E伸展。在与接触槽67、67’相反的侧部上,触头防护器5还具有两个接触槽67a、67a’。在插接方向E和有效方向W上,槽67a、67a’类似于接触槽67、67’设置。如上文所提及的,第二导体13的端部段77由电缆终端17的扁平本体79而形成,该扁平本体79具有上扁平侧81和下扁平侧83。下扁平侧83由接触槽67a、67a’暴露用于与第一导体9接触,并且上扁平侧81由槽67、67’暴露。当第二导体在按压适配器3上被触头防护器5接收时,扁平侧81和83垂直于有效方向W伸展。图3以透视图的方式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触头防护器,其中导体13(在图3中不可见)被接收于其中。在示出的实施例中,两个这样的相同的导体13与触头防护器5以凸缘安装的方式并排设置在壳体壁99上。在该情况下,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配置为电缆终端17的扁平本体79在压接区域85通过叉状的端部段77而与指向相反于插入方向E的方向的触头防护器5的端部压接在一起。触头防护器5、压接区域85和电缆隔离部78保护导体13免受接触。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有利实施例参考图4-10描述。图6从而示出得了以分解的方式分别示出了所描述的实施例的部件。组件1具有按压适配器3,其具有至少一个按压元件29和触头防护器5。按压适配器3具有用于第一导体9的插座7,并且触头防护器5具有用于第二导体13的插座11。仅仅是示例,第一导体9示出为电流轨15,而第二导体13示出为电缆终端17。替代地,第一导体9也可以由电缆终端17形成,并且第二导体13也可以由电流轨15形成。导体9和13也可以都由电流轨15或电缆终端17形成。第一导体9的至少端部段87由电流轨15形成。第一导体9的端部段87形成为包括具有上扁平侧91和下扁平侧92的扁平本体89。如果两个导体9、13都布置在按压适配器3中,则第一导体9的扁平侧91、92可平行于第二导体13的扁平侧81和83定位。第一导体9的端部段87配置为具有凹口119的叉状头部98,该凹口从端部段87的前面在插入方向E上伸展,该叉状头部指向与插入方向E相反的方向,并且该叉状头部可被构造为具有两个尖部120、121。每一个接触构件97布置在尖部120、121的每个上。如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接触构件97可布置在上扁平侧91上。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接触肋97a形成接触构件97,其可统一地形成,并且可在端部段87中形成为基本上U形轮廓的腿部101。腿部101大致在插入方向E上抬升出上扁平侧91之外。然而,接触构件97无需被配置为与端部段87统一地形成,而是也可构成单独的元件,这些单独的元件然后需要被在合适的点处放置在组件中。为此,按压元件29被配置为以摩擦接合的方式将第一导体9连接到第二导体13。按压元件29可形成为螺栓31。将螺栓31绕螺栓纵向轴线L旋转导致螺栓31沿着有效方向W或相反于有效方向W的移动。该螺栓31具有作为致动段41的螺栓头35,其指向与有效方向W相反的方向。螺栓头35优选地具有大于螺栓直径39的螺栓头直径37。这样,螺栓31不能够完全沉入。螺栓头35构成按压元件29的致动段41。致动段41无需形成为螺栓头35。例如,如果螺栓31设计为定位螺栓,致动段41可形成在螺栓31的端部处,指向与有效方向相反的方向,而不超过螺栓直径39。例如,致动区段41可形成为六角套筒孔口。按压元件29可至少在有效方向W上施加力,从而以摩擦接合的方式将第一导体9连接至第二导体13。按压适配器3可具有两个按压元件29、129。第二按压元件129可形成为螺母131。作为第二按压元件131的螺母131可在有效方向W上从第一按压元件29、即螺栓31间隔开,并且可通过正配合而被旋到螺栓31上。以这种方式,第一按压元件29和第二按压元件129可被彼此联接,使得一个按压元件(即螺栓31)的致动也同时带来了另一个按压元件129(即螺母131)的致动。该联接的特征在于,螺栓头35和螺母131在相反于有效方向W的方向上朝向彼此移动,并且从而插座7的延展部减少。该按压适配器可形成用于电导体9、13的插座7。插座7总是在按压元件29的有效方向W上延伸远离。插座7可从第一按压元件29延伸到第二按压元件7。为了将按压元件29、129和/或力分配构件55不可拆卸地布置在按压适配器3上,可设置止动构件51、151。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止动构件51、151配置为附接至螺栓31的限定点处的固定环52、152,固定环152在有效方向W上位于螺母131后方,从而防止螺母33从螺栓31被移除。固定环52用于固持不可拆卸地位于螺栓31上的力分配构件55,其将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按压适配器3还可具有可移动的力分配构件55,按压元件29可施加作用于该可移动的力分配构件上。该力分配构件55可在有效方向上将由按压元件29产生的法向力分配在布置在插座7中的导体9、13上,该有效方向垂直于插入方向E。力分配构件55的端部57在有效方向W上向下弯曲,并且在有效方向W上可与接触槽67、67’对齐或指向所述接触槽。力分配构件55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被配置为按压托架。为了将按压元件29在按压适配器3外侧被电隔离,按压元件29具有电隔离致动段43,其优选地形成为隔离帽45。隔离帽45可具有螺栓头的形状,以由适当配置的工具而致动。隔离帽45优选地由塑料形成。组件1可具有至少从按压适配器3隔离的壳体47。壳体47可具有孔口49,按压元件29的隔离致动段43可穿过该孔口向外突出。孔口49可小于电隔离致动段43的止动构件(未示出)。止动构件可形成为周向环或螺栓头,并且形成用于电隔离致动段43在与有效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止动件。止动构件从而防止按压适配器29完全从按压适配器3上释放。此外,壳体47具有(可从图4中清楚地看出)颈环53,其在相反于插入方向E的方向上伸出并且暴露壳体47的内部空间48,特别是用于触头防护器5的按压适配器3的插座7。颈环53可防止手指、工具或其他部件进入壳体47,并且可产生与位于壳体47中元件中的一个的电接触。示出的实施例中,壳体47的细节在下文中参考图4更详细地探讨。特别地,触头防护器5通过颈环孔口54进入壳体47的内部空间48的被引导的插入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如上所述,接触槽67、67’可配置用于触头防护器5沿着插入方向E的直线插入的引导部190。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接触槽67、67’设置有引导轨(或引导腹板)191。引导轨191由壁192配置,该壁192横向于插入方向E和横向于有效方向W限制接触槽67、67’。壁192,以及从而由其形成的引导轨191在插入方向上伸展。引导凹槽193形成在接触槽67、67’的引导轨191之间。壳体47的颈环配备有相对的引导部196,或者在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配备有相对的引导轨194,在其间配置有相对的引导凹槽195,其对应于触头防护器5的引导凹槽193或引导轨191。当触头防护器5通过颈环孔口54在插入方向E上插入时,相对的引导轨194接合在引导凹槽193中,并且引导轨191以类似的方式接合在引导凹槽195中。以这种方式,有助于触头防护器5直接插入进壳体47中。壳体47还可具有在致动段41的区域中从壳体47指向相反于插入方向E的方向的壁201突出的手指保护腹板200。手指保护腹板200可防止手指等在致动按压元件29时被卡在按压元件29的区域中。组件1还可具有致动安全装置210,该致动安全装置可从闭合为(见图5)转换到打开位置(见图10)。在闭合位置,致动安全装置210禁止按压元件29的致动,而在打开位置,致动安全装置210暴露按压元件29的致动。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致动安全装置210相对于按压元件29可移动。致动安全装置210可移位地设置在壳体47指向相反于有效方向W的方向的侧部202,并且可在插入方向E上或在与其相反的方向上移动。在打开位置(见图10),致动安全装置210位于引导腹板200上方,其可实现双功能,即一方面手指保护功能、和分别用于致动安全装置210在其打开和闭合位置的引导和插座。互锁的构件211可构成致动安全装置210,这是有利的,只要该互锁构件必须在任何情况下从相对构件212分离,以聚焦该安全系统,即高压互锁系统。在闭合位置,致动安全装置210,即示出实施例中的互锁构件211,布置为使得按压元件29的致动段41不可接近。为此,互锁构件可被定位为靠近螺栓头35或其隔离帽45,使得其变得不能使用工具(例如套筒扳手)抓住螺栓头,更不用说旋转。在打开位置,致动安全装置210接着移动远离按压元件29,使得其可被致动,即螺栓31可被旋转。根据本发明的组件1还可具有致动入口220,其指向致动段41从其可接近的方向。在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致动段41在壳体47指向与有效方向W相反的方向上的侧部上限定界限。为此,颈环221形成为从壳体47的指向与有效方向W相反的方向的侧部202抬升。从有效方向观察,颈环221封闭致动段41的主要部件,即螺栓头45或其隔离的致动段43。该颈环可封闭致动段21的至少一半,并且在示出的实施例中为几乎三分之二。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颈环221仅在互锁系统位于互锁构件211和其相对构件212中时打开。然而,也可以想到颈环221完全封闭致动段41的构造。颈环221确保致动段41不能被侧向地到达,即在横向于有效方向W的方向上到达。因此,例如,开口扳手不能被应用到螺栓头35。当致动安全装置210处于打开位置时,套筒扳手仅可在有效方向W上被置于螺栓头35上或其隔离帽45上,以致动按压元件29。为了连接导体9和13,第一导体9布置在壳体47的内部空间48中,使得螺栓31在有效方向W上穿透凹口119。在插入方向E上,触头防护器5被引入,其插接区域引导通过颈环54进入内部空间48的路径,直到螺栓31也穿透触头防护器的凹部186。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导体9从而在有效方向W上布置在第二导体13下方。在两个导体9和13连接之前,按压元件29优选地被致动,使得两个导体9、13中的至少一个或两者可被平滑地插入到插座7中。仅当两个导体9和13以及插座7中的触头防护器5被布置在按压适配器3上时,按压元件29被致动,使得法向力沿着有效方向W施加在导体9和13两者上。按压元件29从而被单独地致动。如果致动元件29通过螺栓头35绕螺栓31的纵向轴线L旋转而被致动,螺栓31在有效方向W上移动。同时,螺栓在与有效方向W相反的方向上移动。因此,插座7在有效方向W上的空间延展减少,并且位于插座9中的第一导体9可被按压在位于插座7中的第二导体13上,并且因此,该两个导体以摩擦接合的方式连接到彼此并且被电连接。在图8中,示出了组件1的横截面,其中第一导体9和第二导体13布置在按压适配器3的插座7中。在致动时,螺栓头35在有效方向W上向下移动,并且在该过程中,螺栓头按压在力分配构件55上,其将按压力传递到其向下弯曲的端部57。由于端部57在有效方向W上布置在接触槽67、67’的上方,该端部可经由槽67、67’穿透到触头防护器5内部中,并且在有效方向W上在第二导体13的端部段77中按压位于触头防护器5的尖部184、184’中的尖部84、84’,从而在第二导体13的方向上按压该尖部84、84’。同时,第二按压元件129(即螺母131)在与有效方向W相反的方向上移动,并且将按压力传递到第一导体9的端部段87中的下扁平侧92。从这里开始,力通过端部段87的本体传递到接触构件97中,即腿部101,其在有效方向W上从第一导体9的上扁平侧91突出。在该情况下,接触构件97/腿部101可与接触槽67a、67a’在有效方向W上对齐,穿透进该些槽,并且以这种方式以摩擦接合的方式在第二导体13的端部段77中与尖部84、84’接合。可在第二按压元件129和第一导体9之间布置进一步的力分配构件155,其可将力从螺母131传递到第一导体9,使得该力在更大的表面上均匀地分布,而不会使得在由按压元件129施加的力的作用下无意间将该导体9变形。如可从图11中看出的,第二力分配构件155也可被省略,并且可螺母131可以以力传递的方式直接布置在分配至其的导体9上。该插入螺母131从而直接按压在电流轨15中,正如根据本发明的组件1的第二实施例的情况。在其他方面,根据本发明的组件1的第二实施例对应于第一实施例,这也是为何仅有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根据图11的截面图中示出。第三实施例在图12-14中示出。第三实施例对应于第一实施例。在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第一导体的端部段87中的尖部120、121直接形成接触构件97。相比于第一实施例,腿部101在第三实施例中可省略。这有助于第一导体的端部段87的制造,该第一导体可由具有指向与插接方向E相反的方向的凹口的电流轨15(电缆终端17)而构造。根据本发明的触头防护器5的第二实施例在图14到15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触头防护器大部分对应于第一实施例的触头防护器5,从而下文中仅描述触头防护器5的第二实施例相比于在图1和2中示出的第一实施例的那些的不同之处。正如第一实施例中的情况,接触槽67、67’在指向插入方向E的前端71处封闭。在第二实施例中,在触头防护器5或接触槽67、67’的前端71处的封闭壁171在有效方向W上或相反于有效方向W的方向上向上或向下延伸,直到封闭壁171在相反于插入方向E的方向上的伸出部完全隐藏接触槽67、67’等。封闭壁171的上边沿172与侧向壁192的边沿在与有效方向W相反的方向上对齐。封闭壁171的下边沿173与侧向壁172的边沿在有效方向W上对齐。总的来说,在触头防护器5的配合区域6中,从而由在插入方向E的方向上完全闭合的插接面,即不可能在与插入方向E相反的方向上穿透进入触头防护器5的内部69,或换句话说,在与插入方向E相反的方向上不能接近接触槽。这提高了根据本发明的触头防护器的安全性,因为其空间上限制了经由接触槽67、67’而接近触头防护器的内部69的可能。在第二实施例中,经由接触槽67接近内部69仅在有效方向W上可行。第二实施例的触头防护器5的优势在于,接收在触头防护器5中的导体13的接触仅在如果触头防护器5已经在插入方向E上完全引入到壳体47中时发生。如果触头防护器5还未完全在插入方向E上被引入,封闭壁171可阻挡第二导体13的尖部84、84’与第一导体的端部段87的接触。该阻挡可以被释放,使得,当从有效方向W观察时,力分配构件55的端部57或接触构件97的接触肋97a或腿部101覆盖封闭壁171的上边沿172。如果按压适配器8被致动,力分配构件57的端部或接触肋97a将从而靠在封闭壁171的上边沿172或下边沿173上,而没有收回到接触槽67、67’、67a、67a’中。为此目的,接触槽的长度168的尺寸被设计为使得其基本上对应于下端部57的长度或接触肋197a的长度或仅仅略小。然而,也可设置用于组件的其他阻挡装置,用于禁止按压适配器3接近触头防护器5的内部69。例如,只要触头防护器5还未正确定位用于接触,接近阻挡件可遮盖接触槽。附图标记1组件3按压适配器5触头防护器5’保护壳体6配合区域7插座9第一导体11插座13第二导体15电流轨17电缆终端29按压元件31螺栓35螺栓头37螺栓头直径39螺栓直径41致动段43电隔离致动段45隔离帽47壳体48壳体的内部空间49孔口51止动构件52固定环53颈环54颈环孔口55力分配构件57力分配构件的端部67、67’接触槽67a、67a’接触槽68槽宽度69触头防护器的内部70壁厚71前端77第二导体的端部段78电缆隔离79第二导体的扁平本体81上扁平侧83下扁平侧84、84’第二导体的尖部85压接区域87第一导体的端部段89第一导体的扁平本体91第一导体的上扁平侧92第一导体的下扁平侧97接触构件97a接触肋98叉状头部99壳体壁101腿部119凹口120第一导体的尖部121第一导体的尖部129第二按压元件131螺母151止动构件152固定环155力分配构件157下端的长度168槽长度171封闭壁172封闭壁的上边沿173封闭壁的下边沿184、184’配合区域的尖部186凹部188开口190引导部191引导轨192壁193引导沟槽194相对的引导轨195相对的引导沟槽196相对的引导部197a接触肋的长度200手指保护腹板201指向相反于E的方向壳体的壁202指向相反于W的方向壳体的侧部210致动安全装置211互锁构件212互锁的相对构件220致动入口221颈环E插入方向L纵向轴线W有效方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