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联接端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4949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电联接端子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电联接端子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导电支架的支架主体负载一收容金属弹片的限制器,以形成稳定的结合状态,辅助固定和规范金属弹片运动路径的发明。



背景技术:

应用被包覆在绝缘壳体(通常是塑料材料制成)内的金属组件或金属弹片来压制进入端子的导线,形成电性联接的联接端子,并且使联接端子成排列型态的扣合在一接地轨道(或导电轨道)上,以建立一电器或机械设备的共享接地装置,来导出那些机器残存的电压或静电,是现有技术;例如,德国de202008015306u1、us2013/0143433a1「connectionterminal」、us2014/0127932a1「electricalconnectionterminal」、de102012009286a1、us5362259「接地导电端子(groundconductorterminal)」等专利案,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

一个有关现有轨道型电联接端子的组合结构在制造和操作应用方面的课题,是导线插入壳体和导线接头时,导线会先下压金属弹片,然后用金属弹片的弹性力量,和导线接头共同咬住或夹制导线,形成电性联接。为了避免导线插入壳体时,因插入作业的数量多和人为疏忽,发生导线的金属裸端插伤壳体或使金属弹片产生偏摆,刮破壳体、夹制不稳定等情形,现有技术已揭示了封闭式的导线接头结构,可以改善所述的问题。例如,de202008015306u1、us2013/0143433a1「connectionterminal」、de102012009286a1、ep1353407a1等专利案,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

请参考图1,这类已知的导电端子(或电联接端子)通常包括一绝缘壳体,壳体内配装有一导电支架90;导电支架90具有支架主体95和组合在支架主体95上的复数个导线接头80,配合一组装在导线接头80内的金属弹片85,共同枢接那些从机器设备接来的接地导线形成接触或电性连接。金属弹片85包括有一头端86,在导线插入壳体后,会咬住导线,使导线不会轻易脱离与金属弹片85的接触状态或绝缘壳体。除非操作人员操作其他工具伸进壳体内推压该头端86,才能解除导线和金属弹片85的接触状态。

实际操作上,导线接头80是一金属或铁质材料的薄板结构,经弯折作业形成一个几何型或矩形轮廓的型态,侧边81具有铆合孔82;对应导线接头侧边81的铆合孔82,支架主体95两端垂直突出的臂部96也形成有铆合孔97。以及,配合冲压铆合作业,使导线接头铆合孔82和支架主体铆合孔97铆合在一起,形成导线接头80和支架主体95的固定点。

为了避免产生导线接头80无法确实的组合固定在支架主体95的情形,支架主体95邻接臂部96的边缘区域98会凹设形成缺口区99,以避开(或避免干涉)导线接头80两边边壁83、84的底端区域,或是缺口区99收容边壁83、84底端区域的型态。

一个有关所述已知电联接端子的组合结构在制造和操作应用方面的课题包括:

1.上述导线接头铆合孔82和支架主体铆合孔97的冲压铆合作业或加工比较麻烦、费时;并且,容易使导线接头80及/或臂部96产生变形,例如冲压铆合作业压迫导线接头80的边壁83或84产生扩张现象,影响导线接头80拘束或规范金属弹片85作动的精确度,使金属弹片85的操作过程,容易产生晃动、降低夹制导线的能力等情形。

2.上述支架主体边缘区域98凹设缺口区99,避开(或避免干涉)导线接头80两边边壁83、84底端区域的结构型态,反应出操作导线插入连接导线接头80、金属弹片85和支架主体95(或臂部96)或应用工具推压金属弹片85释放导线的操作力,主要通过导线接头铆合孔82和支架主体铆合孔97铆合形成的单一固定点作为负载支撑点;长期和高频率操作使用容易破坏所述的固定点,造成整个导线接头80晃动或不稳定的情形,而这种情形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代表性的来说,这些参考数据显示了在有关电联接端子或导电支架、导线接头、金属弹片与相关组合设计方面的技艺;如果重行设计考虑该导电支架、导线接头、金属弹片的结构组合,使其构造不同于常用的,将可改变它的使用形态,而有别于旧法;实质上,也会增加它的应用范围。例如,改变联接端子的导电支架、导线接头的固定结构或组合关系,使它们的结构易于组合,撤除已知冲压铆合作业麻烦、费时的型态,改善冲压铆合作业造成结构变形,影响导线接头规范金属弹片作动的精确度,金属弹片容易产生晃动、降低夹制导线的能力等情形;或进一步使它们在符合结构精简的条件下,使支架主体可辅助负载和支撑导线接头的边壁,让支架主体和导线接头的组合结构更稳固确实等手段。而这些课题在上述的参考数据中均未被具体教示或揭露。



技术实现要素:

于是,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电联接端子结构,在具备结构精简的条件下,提供一容易制造、减少结构变形和提高操作运动的稳定度等作用。包括一配装在绝缘壳体内的导电支架;导电支架具有支架主体和限制器二个部份。限制器设有至少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和第四边,共同界定出一空间,组装一金属弹片,并且共同设置在支架主体的一负载面上,枢接那些从机器设备接来的接地导线。该支架主体的负载面至少可负载支撑限制器的第一边、第三边和第四边,使支架主体和限制器形成稳定结合状态,而共同辅助规范金属弹片,阻止金属弹片产生偏移和改善旧法制造作业麻烦、费时等情形。

根据本发明的电联接端子结构,该支架主体的两端分别垂直凸出一悬臂,使支架主体形成ㄩ型断面结构或轮廓,使负载面的宽度大于悬臂的宽度。支架主体设置有一嵌合孔和块状物;以及,限制器第四边形成有一指端,可插入支架主体嵌合孔,配合块状物限制金属弹片和限制器第四边,使支架主体和限制器构成更稳固的结合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电联接端子结构,该支架主体设有一缺槽。对应支架主体的缺槽位置,限制器具有连接第四边的副边;副边突出有一尾部,在限制器组合位在支架主体上时,使尾部被收容压靠在缺槽内,让支架主体和限制器构成更稳固的结合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已知电联接端子导电支架的结构示意图;显示了支架主体、导线接头和金属弹片组合的结构情形。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组合示意图;描绘了支架主体、限制器和金属弹片组合的结构情形。

图3是本发明支架主体、限制器和金属弹片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角度的结构组合示意图;显示了支架主体、限制器和金属弹片组合的结构情形。

图5是本发明的一结构剖视示意图;描绘了支架主体、限制器和金属弹片的结构组合情形。

附图中所用到的符号的含义解释如下:

10导电支架20金属弹片

21第一段22第二段

23头端24组合部

25肩部40支架主体

41主部42悬臂

43肩部44内面

45嵌合孔46块状物

47边缘区域48缺槽

49负载面50限制器

51第一边512、523口部

52第二边53第三边

54第四边54a指端

55副边55a尾部

56空间57开口

58固定部59开槽

80导线接头81侧边

82、97铆合孔83、84边壁

85金属弹片86头端

90导电支架95支架主体

96臂部98边缘区域

99缺口区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图3及图4,本发明的电联接端子结构包括一导电支架和一金属弹片的组合,分别以编号10、20表示。导电支架10和金属弹片20共同配装在一绝缘壳体(图未显示)里面,供枢接导线和扣合在一接地轨道(或导电轨道)上,以建立一电器或机械设备的共享接地装置。

在所采较佳的实施例中,导电支架10分成支架主体40和限制器50二个部份。该支架主体40选择导电性佳的铜材制成;支架主体40包括一位在图示水平方向的主部41,主部41成平板状结构,具有一负载面49,主部41的两端分别垂直凸出一悬臂42,使支架主体40形成「ㄩ」型断面结构或轮廓。悬臂42的内面44设置有一肩部43;肩部43可阻止金属弹片20的头端23扩张越过支架主体40的悬臂42和限制器50。

图中显示支架主体40的内面44形成脊部邻接沟部的排列结构;所述的脊部邻接沟部的排列结构有助于金属弹片20和悬臂内面44夹制导线时,避免导线产生横向偏移滑动的情形,影响金属弹片20、限制器50和支架主体40的稳固结合关系。

图中也显示了金属弹片20包含一第一段21和连接第一段21的第二段22。第一段21有一头端23,可压靠或接近悬臂42的肩部43;第二段22设有一成孔洞结构的组合部24,使金属弹片20可固定在限制器50上。

请参阅图3、图4及图5,限制器50包括第一边51、垂直连接第一边的第二边52、垂直连接第二边52的第三边53和垂直连接第三边53的第四边54(及/或垂直连接第四边54的副边55),而共同界定出一空间56,用以收容金属弹片20,并且至少容许金属弹片20的第一段21在空间56内运动。

在所采的实施例中,限制器第一边51和第三边53成相互平行的型态,第二边52和第四边54成相互平行的型态;副边55和第一边51位在同一平面上,而与第三边53成相互平行的型态,并且第一边51和副边55之间形成开口57结构,而有助于提高限制器50的散热效率。以及,第三边53连接第四边54的位置、第四边54连接副边55的位置,分别形成有开槽59结构。

详细来说,金属弹片第二段22的两边形成有肩部25,嵌接限制器50的开槽59;并且,限制器第四边54设置有一固定部58,组合金属弹片第二段22的组合部24,使金属弹片20(或第二段22)固定在限制器50里面。

在可行的实施例中,选择应用冲压作业使限制器第四边54突出固定部58的压入金属弹片组合部24,用以将金属弹片20固定在限制器50里面(例如,第5图所描绘的情形)。以及,支架主体40的主部41设置有一嵌合孔45和块状物46;限制器第四边54形成有一指端54a,可插入支架主体嵌合孔45,配合块状物46限制金属弹片20(或第二段22)和限制器第四边54,使支架主体40和限制器50构成更稳固的结合作用。

图中也描绘了该支架主体40对应限制器副边55的位置,在边缘区域47形成有一缺槽48;对应支架主体40的缺槽48位置,限制器副边55突出有一尾部55a,尾部55a的凸出长度超过支架主体40的负载面49或等于缺槽48的厚度。因此,在限制器50组合位在支架主体40上时,限制器第三边53和第四边54稳定的靠接在支架主体40的主部41(或负载面49)上,或被支架主体40(或负载面49)负载支撑,配合第四边54的指端54a嵌入固定在支架主体嵌合孔45,使尾部55a被收容压靠在缺槽48内,让支架主体40和限制器50构成更稳固的结合作用。

图4、图5也描绘了限制器50配合金属弹片20,共同设置在支架主体40上的情形。限制器第二边52接合支架主体40的悬臂42,并且配合第一边51、第三边53共同包围支架主体40的悬臂42,第三边53、第四边54和副边55共同包围金属弹片20的第二段22,使第一段21的头端23压靠在悬臂42的内面44上。同时,限制器第一边51和第三边53包围金属弹片第一段21的结构,可辅助规范金属弹片20的运动。

因此,在导线插入限制器50,压动金属弹片第一段21或头端23时,该限制器50的第一边51、第三边53可导引、规范金属弹片20的运动,阻止金属弹片20在导线插入壳体和导线接头80时,因插入作业的数量多和人为疏忽,发生导线的金属裸端插伤壳体或使金属弹片20产生偏移,刮破壳体、夹制不稳定等情形。

必须加以说明的是,该支架主体主部41(或负载面49)的宽度大于悬臂42的宽度,支架主体主部41(或负载面49)的宽度大于限制器第一边51和第三边53之间的宽度(即,第一边51、第二边52和第三边53围成的轮廓宽度)。因此,在限制器50组合在支架主体40上时,限制器第一边51和第三边53稳定的靠接在支架主体40(或负载面49)上或被支架主体40(或负载面49)负载支撑,使支架主体40和限制器50构成更稳固的负载结合作用。

也就是说,配合限制器第四边54的指端54a嵌入固定在支架主体嵌合孔45,以及副边尾部55a被收容压靠在缺槽48内的型态,使限制器50的第一边51、第三边53(及/或第四边54)都撑靠在支架主体40(或主部41的负载面49)上,形成多个稳固的支撑点或支撑面;当长期高频率操作金属弹片20压制或释放导线的作业时,明显可改善现有技术通过冲压铆合形成单一固定点或负载支撑点,容易被破坏,造成整个导线接头晃动或不稳定的情形。并且,所述结构组合设计除了可撤除旧法应用冲压铆合作业的麻烦、费时等情形外,更可解决旧法造成结构变形的课题。

在可行的实施例中,限制器50选择刚性或硬度较高的材料(例如,铁、钢等)形成平板胚料的型态,以及使限制器50从平板胚料的型态制成趋近于矩形轮廓的结构。相较于旧法来说,导电支架10分成支架主体40和限制器50(或导线接头)二个部份,不仅可使导电支架10的支架主体40符合导电性佳的条件,也使限制器50符合刚性或硬度高的要求。

请参考图4,显示了一个可行的实施例。限制器第一边51连接第二边52的位置、第二边52连接第三边53的位置分别设有口部512、523。对应口部512、523的位置,悬臂42的两边可形成突部,嵌合口部512、523,使限制器50(或第一边51、第二边52和第三边53)和支架主体40(或悬臂42)形成更稳固结合的作用。

代表性的来说,这电联接端子结构在具备有结构精简的条件下,相较于旧法而言,具有下列的优点:

1.该导电支架10的支架主体40、限制器50和相关组件结构(例如,支架主体40的主部41宽度大于限制器第一边51到第三边53的宽度,使支架主体40(或负载面49)可负载支撑限制器50至少第一边51、第三边53;限制器第四边54和指端54a固定组合嵌合孔45;第四边54连接副边55,副边55凸出尾部55a压靠在支架主体40的缺槽48等部分)已被重行设计考虑,使其不同于习用者和改变了它的使用、操作型态,而有别于旧法。实质上,也使已知结构复杂、冲压铆合作业麻烦、费时和成本较高等情形,获得明显的改善。

2.特别是,支架主体40(或主部负载面49)确实负载支撑限制器50至少第一边51、第三边53、第四边54,而形成多个支撑点或支撑面的组合结构,明显改善了旧法应用冲压铆合作业,形成单一固定点,容易因长期和高频率操作而被破坏,或造成导线接头及/或支架主体变形、导线接头产生扩张现象,影响金属弹片作动的精确度或使金属弹片产生晃动、降低夹制导线的能力等情形。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有效的电联接端子结构,其空间型态不同于已知的,且具有旧法中无法比拟的优点,展现了相当大的进步,诚已充份符合发明专利的要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行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发明专利范围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