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型铅蓄电池二次配组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60551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型铅蓄电池二次配组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池配组方法,特别是一种动力型铅蓄电池二次配组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具有电动势高、内阻小、适用于大电流放电、使用性能可靠、贮存寿命较长、价格低廉和原料易得等优点,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铅酸蓄电池一般需要串联成组使用,蓄电池组的整体性能取决于整组电池中性能最差的一节,如果整套蓄电池组的性能相差过大,造成该蓄电池组的离散性,从而导致了蓄电池组过早失效,寿命短,因此需要对蓄电池进行配组检测,让性能基本一致的蓄电池搭配成组,进行整体供电,以保证整个蓄电池组的性能和寿命。

目前,电池的配组通常采用次用一次配组,确定不合格的电池,就残次品丢弃了,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动力型铅蓄电池二次配组的方法,节省了成本。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型铅蓄电池二次配组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一次配组剩余的单体电池按照一次配组截止电压进行分类,并

将一次配组截止电压相近的单体电池归为一类后,串联同类的单体电池为电池组;

对电池组进行补充电,并在控制电压达到预设的电压值时,对电池组进行恒流放电;

当恒流放电电压达到预设的平均电压时,终止恒流放电,并获取各单体电池的截止电压;

将电池组恒压限流充电至完全充电状态后,按照预设的静置时间进行静置,并在达到预设的静置时间时获取电池组中各单体电池的开路电压;

根据各单体电池的截止电压和开路电压对单体电池进行二次配组。

另外,所述的对电池组进行补充电的步骤具体包括:

对电池组恒流充电至预设的电压后,对电池组进行恒压充电。

另外,所述的将电池组恒压限流充电至完全充电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

以第一恒定电流对电池组进行第一次充电;

以第二恒定电流对电池组进行第二次充电;

以第三恒定电流将电池组充电至预设的电压值;

以恒定电压对电池组进行充电;

所述第一恒定电流充电、第二恒定电流充电、第三恒定电流充电以及恒定电压充电的总的充电时间为预设的充电时间。

另外,所述步骤:根据各单体电池的截止电压和开路电压对单体电池进行二次配组的步骤具体包括:

将电池组的各单体电池的截止电压和开路电压分别与预设截止电压阈值和开路电压阈值进行比较,若单体电池的截止电压大于等于预设的截止电压阈值且开路电压大于等于预设的开路电压阈值,则判定单体电池为可配组电池,否则,判定该单体电池为不可配组电池。

另外,所述的判定单体电池为可配组电池的步骤具体包括:

将各单体电池的同路截止电压差值和同路开路电压差值,与预设的第一截止电压差值区间和第一开路电压差值区间进行比较,若单体电池的同路截止电压差值属于第一截止电压差值区间,且单体电池的同路开路电压差值属于第一开路电压差值区间,则对单体电池进行同路配组;否则,对单体电池进行跨路配组;

对同路配组的单体电池进行配组标号。

另外,所述的对单体电池进行跨路配组的步骤具体包括:

将未进行同路配组的单体电池的跨路截止电压差值和跨路开路电压差值分别与预设的第二截止电压差值区间和第二开路电压差值区间进行比较,若跨路截止电压差值属于第二截止电压差值区间且跨路开路电压差值属于第二开路电压差值区间,则对单体电池进行跨路配组;否则,对单体电池进行混配;

对单体电池进行配组标号。

另外,还包括,检测电池组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池表面温度是否超过预设的温度极限,并在判断为是时,将电池槽中通入循环冷却水中进行冷却。

另外,还包括:

检测外界环境温度,对电池充电环境进行补偿,使外界环境温度与电池电压相适应。

另外,所述控制电压小于一次配组的截止电压值,大于单体电池的标准电压值。

本发明提供的动力型铅蓄电池的配组方法,首先将一次配组的截止电压相近的单体电阻串联为一个电池组,这样电池组中的电阻的性能比较接近,电池组有较好的一致性,从而后续的二次配组奠定了很好的基于同路配组的基础;另外,同时根据截止电压和开路电压对单体电池进行二次配组,不仅仅根据截止电压进行配组而且增加了开路电压这个参量,有效的缩小了电池组的单体电池的电压差,进一步提高了二次配组的精度和单体电池的性能一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动力型铅蓄电池二次配组的方法的第一是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动力型铅蓄电池二次配组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步骤S15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考图1,该图是本发明一种动力型铅蓄电池二次配组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将一次配组剩余的单体电池按照一次配组截止电压进行分类,并将一次配组截止电压相近的单体电池归为一类后,串联同类的单体电池为电池组;具体实现时,将一次配组放电电压值为10.5~11.22V、偏低截止电压值为9.6~10.5V和较低截止电压值8.5~9.6V分为三类,每类电池按照12只电池串联进行补充电;

步骤S12,对电池组进行补充电,并在控制电压达到预设的电压值时,对电池组进行恒流放电;具体实现时,在充电过程中电池所处的环境温度可为25℃,详细的充电工艺如下:

步骤S13,当恒流放电电压达到预设的平均电压时,终止恒流放电,并获取各单体电池的截止电压;具体实现时,预设的平均电压可为1.70~1.75v/单格;

步骤S14,将电池组恒压限流充电至完全充电状态(即:恒流充电至恒定电压后浮充一定时间达到完全充电态)后,按照预设的静置时间进行静置,并在达到预设的静置时间时获取电池组中各单体电池的开路电压;具体实现时,预设的静置时间可以设定为6~24小时;

步骤S15,根据各单体电池的截止电压和开路电压对单体电池进行二次配组。

其中,步骤S12中对电池组进行补充电的过程,可以为对电池组恒流充电至预设的电压后,在对电池组进行恒压充电;具体实现时,可首先以恒流0.08~0.12I2A充电至2.5~2.55V/单格,燃后进行恒压充电,总充电时间控制为3~4小时。

需要说明的,本实施例,在充放电和二次配组的过程中不用对电池进行移动,下架后同一路配组电池按组号配好电池,工作量少,降低了电池的生产成本;另外,通过二次配组使一次配组配余的电池利用最大化,同时将电池的整体配组率大大的提升,降低了电池整体的生产成本。

另外,步骤S14将电池组恒压限流充电至完全充电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

首先以第一恒定电流对电池组进行第一次充电;然后,具体实现时,以第二恒定电流对电池组进行第二次充电;然后以第三恒定电流将电池组充电至预设的电压值,最后以恒定电压对电池组进行充电;上述的第一恒定电流充电、第二恒定电流进行充电、第三恒定电流充电以及恒定电压充电的总的充电时间为预设的充电时间;具体实现时,该预设的充电时间可以为4~5个小时,其中第一恒定电流可以为0.3I2~0.4I2A,第二恒定电流可以为0.15I2~0.2I2A,第三恒定电流可为0.08~0.12I2A,且可以第三恒定电流充电至2.50~2.60V/单格,然后再以恒定电压进行充电。

参考图2,该图是本发明动力型铅蓄电池二次配组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中步骤S15的一种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将电池组的各单体电池的截止电压和开路电压分别与预设截止电压阈值和开路电压阈值进行比较,若单体电池的截止电压大于等于预设的截止电压阈值和开路电压阈值,则执行步骤S22,否则执行步骤S23;具体实现时,预设的开路电压阈值可为2.15~2.20V/单格,预设的截止电压阈值可为1.5V/单格,因此当单体电池的截止电压≥1.5V/单格,且开路电压≥2.15~2.20V/单格,才能对单体电池进行二次配组;

步骤S22,判定该单体电池为可配组电池;

步骤S23,判定该单体电池为不可配组电池;

步骤S24,将各单体电池的同路截止电压差值和同路开路电压差值,与预设的第一截止电压差值区间和第一开路电压差值区间进行比较,若单体电池的同路截止电压差值属于第一截止电压差值区间,且单体电池的同路开路电压差值属于第一开路电压差值区间,则执行步骤S25,否则,执行步骤S26;具体实现时,预设的第一截止电压差值区间可为:具体实现时,该预设的第一截止电压差值区间可为0~0.40V,预设的开路电压差值区间可为0~0.06v;所说的同路截止电压差为同组内的最高截止电压与电池最低截止电压的差值,相应的同路开路电压差也为同组内的最高开路电压与电池最低开路电压的差值;

步骤S25,则对单体电池进行同路配组;

步骤S26,将未进行同路配组的单体电池的跨路截止电压差值和跨路开路电压差值分别与预设的第二截止电压差值区间和第二开路电压差值区间进行比较,若跨路截止电压差值属于第二截止电压差值区间且跨路开路电压差值属于第二开路电压差值区间,则执行步骤S27,否则,执行步骤S28;具体实现时,对未进行同路配组的单体电池可进行跨路配组,因此单体电池的跨路截止电压差为跨路电池组内的最高截止电压与电池最低截止电压的差值,相应的跨路开路电压差为跨路电池组内的最高开路电压与电池最低开路电压的差值;另外,所说的预设的第二截止电压差值区间可为:0-0.20V,预设的第二开路电压差值区间可为0-0.03v;

步骤S27,则对单体电池进行跨路配组;

步骤S28,未配上组的电池进行最后一次充电后混配;

步骤S29,对二次配组的单体电池进行配组标号。

本实施例,采用先检测单体电池的截止电压差和开路电压差,是否符合进行二次配组的条件,如果是的话,则判定单体电池可进行二次配组,否则,则判定单体电池不可进行二次配组;然后,在对符合二次配组条件的单体电池进行判断,是否符合同组配组的条件,若是,则首先在同一电池组内进行配组,若否,则再进行跨路配组。这样的二次配组方法,减少了单体电池的搬运,提高了工作效率。

另外,还可以包括检测电池组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池表面温度是否超过预设极限温度的步骤,其中预设极限温度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设定,例如30度等;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这个实施例,可以在电池组充放电过程中及时检测电池表面温度是否超过30℃,并在检测到达到30℃时,将电池放入循环冷却水进行冷却,从而避免了电池收到损坏。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包括检测外界环境温度的步骤,具体为:检测外界环境温度,对电池充电环境进行补偿,使外界环境温度与电池电压相适应;具体实现时,进行温度补偿是,充电环境温度15℃为基数,充电过程中的电压与环境温度成反比,电池电压调整系数为-4~-6mV/(单格*℃)。通过温度补偿,为电池充电提供了合适的环境温度,保证了充电的顺利进行。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