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4318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第一清洁装置,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第二清洁装置,所述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配合过程中,所述第一清洁装置擦拭所述第二连接器的配合部,所述第二清洁装置擦拭所述第一连接器的配合部,如此,所述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可以获得稳定的信号传输。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连接器组件通常包括电连接器及与之配合的对接插头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的第一端子与对接插头连接器的第二端子机械接触而在所述电连接器与对接插头连接器之间形成电性连接,因此,有必要保持所述电连接器与对接插头连接器对接部的清洁以保证两者之间稳定的信号传输。在一些设计中,当电连接器与对接插头连接器配合时,每一第一端子刮擦对应的第二端子而将端子表面的灰尘除去,因而能够在所述电连接器与对接插头连接器之间获得稳定的机械和电性连接。

还有另一种类型的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组件以非接触的方式配合,诸如光连接器组件。保持光连接器组件之光学元件表面的清洁非常有必要,在对光学元件清除之后保证光学元件表面不会留下任何刮痕也很重要。在传统的光连接器组件中,为了防止灰尘或者其他污染物贴覆到所述光学元件上,通常设置一个防尘盖。然而,由于光学元件被防尘盖盖住,导致对光学元件的检查比较困难。

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之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具有第一清洁装置的第一连接器及具有第二清洁装置的第二连接器,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配合过程中,所述第一清洁装置擦拭所述第二连接器的配合部,所述第二清洁装置擦拭所述第一连接器的配合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组件,定义有配合方向,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在配合方向上相互配合而达成信号传输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配合面、设置于所述第一配合面上的第一清洁装置及裸露于所述第一配合面的第一配合部,沿所述配合方向上,所述第一配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清洁装置的后方;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配合面、设置于所述第二配合面上的第二清洁装置及系裸露于所述第二配合面上的第二配合部,沿所述配合方向上,所述第二配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清洁装置的前方;在所述第一连接器沿所述配合方向向所述第二连接器对接配合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清洁装置擦拭所述第二配合面以将贴覆在所述第二配合部上的灰尘擦去,同时所述第二清洁装置擦拭所述第一配合面以将贴覆在所述第一配合部上的灰尘擦去,最终所述第一、第二配合部相互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配合过程中,第一清洁装置擦拭第二连接器的配合部,第二清洁装置擦拭第一连接器的配合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其中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相互配合在一起。

图2为图1所示连接器组件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彼此未配合。

图3为图2所示连接器组件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4为图2所示连接器组件沿A-A线去除上面部份后的立体图。

图5为图4所示连接器组件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6为图4所示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配合的过程示意图,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第二清洁装置擦拭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一配合部。

图7为图6所示连接器组件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一清洁装置擦拭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第二配合部。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光连接器组件的剖视图,所述光连接器包括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正自所述插座连接器的前开口处向所述插座连接器靠近。

图9为图8所示光连接器组件的剖视图,其中所述插头连接器刚好经过所述插座连接器的前开口。

图10为图8所示光连接器组件的剖视图,其中所述插头连接器进一步向所述插座连接器内移动。

图1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光连接器组件的剖视图,所述光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头连接器及插座插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在所述插座连接器的前开口处向所述插座连接器靠近。

图12为图11所示光连接器组件的剖视图,其中所述插头连接器刚好经过所述插座连接器的前开口。

图13为图11所示光连接器组件的剖视图,其中所述插头连接器进一步向所述插座连接器内移动至最终位置。

图1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光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所述光连接器包括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的一部份被去除以裸露出其内部的结构。

图15为图14所示光连接器组件之矩形点化线框内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16为图14所示光连接器组件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17为图16所示光连接器组件之矩形点化线框内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18为图14所示光连接器组件的剖视图,其中所述插头连接器收容在所述插座连接器内。

图19为图18所示光连接器组件之矩形点化线框内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图1至图5,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100,该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器1与第二连接器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组件100定义为光连接器组件。

所述第一连接器1还可以定义为插头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1具有第一本体10及固定于所述第一本体10的第一光学元件11。所述第一连接器1向所述第二连接器2配合靠近的方向即为配合方向,所述第一本体10具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器2配合的第一配合面101及在所述配合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配合面101前方的第一清洁装置13。所述第一光学元件11设有刚性的第一配合部111,所述第一配合部111裸露于所述第一配合面101,沿所述配合方向上,所述第一光学元件11设置在所述第一清洁装置13的后方。所述第一配合部111与所述第一配合面101设置在同一平面,所述第一清洁装置13向外凸出于所述第一配合面101,沿所述配合方向上,所述第一清洁装置13位于所述第一配合部111的前方。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111也可以设置为非刚性。

所述第二连接器2还可以定义为插座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2具有第二本体20及固定于所述第二本体20的第二光学元件21。所述第二本体20设有收容腔202、设置在所述收容腔202内的第二配合面201及第二清洁装置23,所述收容腔202具有向后的开口,所述第二配合面201用于与所述第一配合面101配合,沿所述配合方向上,所述第二清洁装置23设置在所述第二配合面201的后方而临近所述收容腔202的开口。所述第二光学元件21具有裸露于所述第二配合面201的刚性的第二配合部211,沿所述配合方向上,所述第二配合部211设置在所述第二清洁装置23的前方。所述第二配合部211与第二配合面201设置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清洁装置23向外凸伸出所述第二配合面201,沿所述配合方向上,所述第二清洁装置23位于所述第二配合部211的后方。所述第一配合面101与第二配合面201均与所述配合方向平行。沿垂直于所述配合方向的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清洁装置13的第一高度H1大于所述第二配合部211的第二高度H2,所述第二清洁装置23的第三高度H3大于所述第一配合部111的第四高度H4。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配合部111也可以设置为非刚性。

参图4至图7,在所述第一连接器1沿所述配合方向插入所述第二连接器2的收容腔202过程中,所述第一清洁装置13首先滑过所述第二清洁装置23,然后继续沿着所述配合方向向前移动以擦拭所述第二配合面201而将贴覆在所述第二光学元件21的第二配合部211上的灰尘除去,与此同时,所述第二清洁装置23擦拭所述第一配合面101以将贴覆在所述第一配合部111上的灰尘除去,最终所述第一配合部111与第二配合部211相互配合而达成信号传输。在所述第一连接器1与第二连接器2相互配合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清洁装置13擦拭所述第二配合部211,同时所述第二清洁装置23擦拭所述第一配合部111,如此设计,所述第一、第二清洁装置13、23分别去除了贴覆在所述第一、第二光学元件11、21上的灰尘,因而可以保持所述第一、第二光学元件11、21的清洁以在所述第一、第二连接器1、2之间获得稳定的信号传输。所述第一、第二清洁装置13、23还可以设置为柔软的刷子、弹性橡胶制成的擦拭件等,如此,所述第一、第二光学元件11、21被清洁之后,可以在保证所述第一、第二连接器1、2获得稳定的信号传输的同时不会在所述第一、第二配合部111、211上留下任何刮痕。

图8至图10显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连接器组件,所述第一连接器3具有第一配合面301、设置于所述第一配合面301的第一光学元件31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光学元件31前方的第一清洁装置33,所述第一光学元件31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配合面301的第一配合部311。所述第二连接器4具有第二配合面401、设置于所述第二配合面401的第二光学元件41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光学元件41前方的第二清洁装置43,所述第二光学元件41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二配合面401的第二配合部411。所述第二连接器4的收容腔内在相对于所述第二光学元件41的另一侧设有弹性装置45。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宽度与所述收容腔202的宽度实质相同,不同于第一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沿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器3的宽度小于所述收容腔的宽度以使得所述第一清洁装置33和第二清洁装置43相互靠近时可以错开而不会彼此发生过度磨损。另一方面,一旦所述第一清洁装置33越过所述第二清洁装置43,所述弹性装置45将向所述收容腔的另一侧的方向对插入的第一连接器3施力,以使得在所述第一连接器3进一步插入所述第二连接器4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清洁装置33充分擦拭所述第二配合部411,同时所述第二清洁装置43充分的擦拭所述第一配合部311。可以理解,所述第一连接器3与第二连接器4在宽度方向上的错开安排使得所述第一连接器3与第二连接器4的制造公差可以比较大但却不会损坏清洁的功能,不会损坏所述第一、第二清洁装置33、43,也不会使所述第一、第二清洁装置33、43之间存在过度磨损,极大的降低了制造的难度。

参图11至图1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第一连接器5包括具有第一配合部511的第一光学元件51及设置在所述光学元件51前方的第一清洁装置53。所述第二连接器6包括具有第二配合部611的第二光学元件61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光学元件61前方的第二清洁装置63。在宽度方向上,除了前开口处形成倒角结构65的部份以外,所述第二连接器6收容腔60的尺寸与所述第一连接器5的尺寸相同。在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器5在与第一配合面501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另外一个倒角结构55用以沿着所述第二连接器6的倒角结构65滑移,如此设置,在所述第一、第二连接器5、6相互配合的初始状态可以避免所述第一清洁装置53与第二清洁装置63之间的不当磨损,同时还可以保证在接下来的配合状态中发挥充分的清洁功能。

在以上三个实施例中,均是在配合过程中通过配对连接器上固定设置的清洁装置对配合部进行清洁。第四实施例将提供另一种清洁方式,连接器组件自己设置的清洁装置清洁自己。参图14至图19,所述第一连接器7包括设置于第一配合面701的第一光学元件71,所述第一光学元件71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配合面701的第一配合部711。所述第一连接器7具有第一配合面701及自所述第一配合面701凹设的一对第一滑动槽702,所述第一滑动槽702沿配合方向延伸,第一清洁装置73呈E型结构且包括一对沿所述第一滑动槽702移动的第一滑动脚731及用于擦拭所述第一配合面701的第一擦拭部732,一对第一推动杆703设置在所述第一配合面701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71的前方。另一方面,所述第二连接器8具有第二配合面801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配合面801的第二光学元件81,所述第二光学元件81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二配合面801的第二配合部811。所述第二连接器8具有第二配合面801及自所述第二配合面801向内凹设的一对第二滑动槽802,所述第二滑动槽802沿所述配合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清洁装置83呈E型结构且包括一对沿所述第二滑动槽802移动的第二滑动脚831及用于擦拭所述第二配合面801的第二擦拭部832。一对第二推动杆803设置在所述第二配合面801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光学元件81的前方。在配合过程中,所述第一清洁装置73被所述一对第二推动杆803推动而向后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擦拭部732擦拭所述第一配合部711,同时所述第二清洁装置83被所述一对第一推动杆703推动而向后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二擦拭部832擦拭所述第二配合部811。

与前面三个实施例采用固定不动的清洁装置擦拭对接连接器的光学元件相比较,本实施例采用的是利用连接器上可移动的清洁装置擦拭其自己的光学元件。此外,本实施例中,在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配合面701与第二配合面801之间的空间大于前面的三个实施例,如此设置所述第一、第二推动杆可以在所述空间内推动所述清洁装置沿所述配合方向滑动。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清洁装置配备有弹性装置(未图示),一旦所述对接连接器被拔出,所述弹性装置会驱动所述清洁装置向前移动直至恢复到前端位置,如此设置可以保证每次对接时所述清洁功能都能够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像一些传统的连接器组件那样,需要额外设置扣持结构来对抗所述弹性装置的弹力以保证所述第一、第二连接器能够很好的配合在一起。另一方面,为了减小相对设置的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之间的距离,只要所述第二滑动槽向前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前端,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一推动杆可以延伸入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第二滑动槽内;只要所述第一滑动槽向前延伸至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前端,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第二推动杆可以延伸入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一滑动槽内。

本实施方式为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当然,本发明也可采用其他实施方式,此处不再一一赘述。其它在本实施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进变换也应当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