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0138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线端子,具体涉及是一种能用于断路器的上的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接线端子中动导电片与静导电片之间是通过电线导通的,这种电线是焊接在动导电片和静导电片上的,焊接工作中容易出现漏焊、焊接不到位,容易造成动导电片与静导电片之间断路,影响接线端子的合格率以及使用寿命,使用时间久,电线容易老化,容易使产品产生短路;接线端子的上两个插头之间的距离离的很近,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电弧,严重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且安全性好的接线端子。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接线端子,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其中:上壳体内设有长条形凹槽,所述长条形凹槽上下两侧均设有弹簧片,所述弹簧片上设有静导电片,所述静导电片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和螺纹的配合固定在上壳体上,在所述的两个静导电片之间设有用于防止两个静导电片之间相互短路的绝缘隔离栏,所述下壳体上设有能与长条形凹槽配合的凸形条,所述下壳体上设有两个插头,所述两个插头之间设有能有效防止两个插头相互产生电弧的凸起台,所述凸起台的形状为T形,所述凸起台的长度大于等于插头的长度,所述凸形条上 两侧均设有动导电片,所述动导电片的一端与插头连接,在所述两个动导电片之间设有用于防止两个动导电片之间相互短路的隔离栏,所述动导电片另一端的端部弯曲成U形状勾扣在所述凸形条上,所述弹簧片能上下跳动,从而实现动导电片与静导电片的导通和断开。

优选,所述弹簧片包括U形片和连接片,所述的U形片与连接片为一体成型。

优选,所述动导电片和静导电片均采用铜材质制成。

优选,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均设有固定通孔,所述固定通孔上设有圆形凸台。

优选,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上设有与固定通孔上的圆形凸台配合的凹形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条形凹槽上下两侧均设有弹簧片,所述弹簧片上设有静导电片,所述静导电片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和螺纹的配合固定在上壳体上,凸形条上两侧均设有动导电片,所述动导电片的一端与插头连接,在所述两个动导电片之间设有用于防止两个动导电片之间相互短路的隔离栏,所述动导电片另一端的端部弯曲成U形状勾扣在所述凸形条上,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并且提高了安全性;下壳体上设有两个插头,所述两个插头之间设有能有效防止两个插头相互产生电弧的凸起台,所述凸起台的形状为T形,所述凸起台的长度大于等于插头的长度,有效防止电弧的产生,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动导电片另一端的端部弯曲成U形状勾扣在所述凸形条上,使得动导电片能更加牢固的与凸形条连接,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均设有固定通孔,所述固定通孔上设有圆形凸台,盖体上设有与固定通孔上的圆形凸台配合的凹形通孔,有效防止爬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的盖体结构示意图。

1为上壳体,2为下壳体,3为长条形凹槽,4为弹簧片,5为静导电片,6为绝缘隔离栏,7为凸形条,8为插头,9为凸起台,10为动导电片,11为隔离栏,12为固定通孔,13为凹形通孔,14为盖体,15为圆形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其中:上壳体内设有长条形凹槽,所述长条形凹槽上下两侧均设有弹簧片,所述弹簧片上设有静导电片,所述静导电片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和螺纹的配合固定在上壳体上,在所述的两个静导电片之间设有用于防止两个静导电片之间相互短路的绝缘隔离栏,所述下壳体上设有能与长条形凹槽配合的凸形条,所述下壳体上设有两个插头,所述两个插头之间设有能有效防止两个插头相互产生电弧的凸起台,所述凸起台的形状为T形,所述凸起台的长度大于等于插头的长度,所述凸形条上两侧均设有动导电片,所述动导电片的一端与插头连接,在所述两个动导电片之间设有用于防止两个动导电片之间相互短路的隔离栏,所述动导电片另一端的端部弯曲成U形状勾扣在所述凸形条上,所述弹簧片能上下跳动,从而实现动导电片与静导电片的导通和断 开,所述弹簧片包括U形片和连接片,所述的U形片与连接片为一体成型,所述动导电片和静导电片均采用铜材质制成;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均设有固定通孔,所述固定通孔上设有圆形凸台,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上设有与固定通孔上的圆形凸台配合的凹形通孔。

在凸形条插入长条形凹槽中,弹簧片的U形片与动导电片接触,使得动导电片与静导电片导通,开始工作;在凸形条拔离长条形凹槽中,弹簧片的U形片与动导电片断开,使得动导电片与静导电片断开,停止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通过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