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为了与插头连接器相连接而设置于电子设备的插座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常,插座式连接器(Receptacle Connector)为了与其相对应的插头连接器(Plug Connector)相连接而与设置于各种电子设备的基板相结合。上述插座式连接器可呈满足通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 Serial Bus)规格的结构。
以往,插头连接器仅在朝向预先设定的方向的状态下插入于插座式连接器,才可使插头连接器与插座式连接器之间正常连接。即,以往,插头连接器仅在朝向2个方向中的1个方向的第一状态下,才能够与插座式连接器相连接。由此,以往存在使用人员需调整插头连接器的方向来使其与插座式连接器相连接的不便之处,尤其,在狭小空间、黑暗空间等中,给使用人员带来的不便之处会增加。
为了消除如上所述的不便之处,提出了插头连接器即使处于朝向2个方向中的任一方向的状态,也可以与插座式连接器相连接的USB Type-C规格。在上述USB Type-C规格中,现有技术的插座式连接器大体分为混合(Hybrid)型及双表面安装技术(Dual SMT)型。
图1为放大混合型插座式连接器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图2为放大双表面安装技术型的插座式连接器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参照图1及图2,现有技术的插座式连接器包括:第一触点阵列110,用于与第一状态的插头连接器相联接;以及第二触点阵列120,用于与从上述第一状态翻转的第二状态的插头连接器相联接。上述第一触点阵列110包括沿着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互相隔开的多个第一触点111。上述第二触点阵列120包括沿着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互相隔开的多个第二触点121。
在上述现有技术的插座连接器中,图1所示的混合型插座式连接器呈上述第一触点阵列110以表面安装技术(SMT,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型与基板(未图示)相结合,上述第二触点阵列120以双列直插封装(DIP,Dual In-line Package)型与基板相结合。
在上述混合型插座式连接器中,为了使上述第二触点阵列120与基板相结合,需在基板形成通孔(Through hole)。因此,混合型插座式连接器呈减少基板背面可使用面积的结构,因而存在降低基板空间使用率的问题。并且,在混合型插座式连接器中,上述第一触点111及上述第二触点121在沿着第二轴方向(Y轴方向)互相隔开的位置与基板相结合。因此,混合型插座式连接器不仅使长度沿着上述第二轴方向(Y轴方向)增加,而且在基板上所占据的面积增加,因而进一步降低基板空间使用率。
在图2所示的双表面安装技术型插座式连接器中,上述第一触点阵列110及上述第二触点阵列120均呈以表面安装技术型与基板相结合的结构。在此情况下,上述第一触点111分别包括安装于基板的第一安装部件111a。上述第二触点121分别包括安装于基板的第二安装部件121a。
在上述双表面安装技术型插座式连接器中,上述第一触点阵列110的第一触点111以使上述第一安装部件111a位于第一列上的方式配置,上述第二触点阵列120的第二触点121以使上述第二安装部件121a沿着上述第二轴方向(Y轴方向)位于从第一列隔开的第二列上的方式配置。即,上述第一安装部件111a及上述第二安装部件121a沿着上述第二轴方向(Y轴方向)形成不同的列。
由此,在双表面安装技术型插座式连接器中,不仅沿着上述第二轴方向(Y轴方向)增加与上述第一安装部件111a和上述第二安装部件121a互相隔开的距离相对应的长度,而且在基板上所占据的面积增加,因而存在降低基板空间使用率的问题。并且,在双表面安装技术型插座式连接器中,由于上述第二安装部件121a配置于上述第一安装部件111a的内侧,因此,若与基板相结合,则上述第二安装部件121a会被上述第一安装部件111a遮挡。因此,存在若双表面安装技术型插座式连接器与基板相结合,则很难对上述第二安装部件121a进行检查、维护等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减少在基板上所占据的面积,并可减少基板空间使用率降低程度的插座式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与基板相结合之后也可解决对触点阵列所具有的触点的检查、维护等难题的插座式连接器。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可包括如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可包括:第一触点阵列,用于与第一状态的插头连接器相联接;第二触点阵列,用于与从上述第一状态翻转的第二状态的插头连接器相联接;以及本体,与上述第一触点阵列和上述第二触点阵列相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中,上述第一触点阵列可包括第一传输触点、第一识别触点及第一充电触点,上述第一传输触点用于传输数据,上述第一识别触点用于识别插头连接器,上述第一充电触点用于进行充电,上述第一传输触点、上述第一识别触点及上述第一充电触点可沿着第一轴方向互相隔开。上述第二触点阵列可包括第二传输触点、第二识别触点及第二充电触点,上述第二传输触点用于传输数据,上述第二识别触点用于识别插头连接器,上述第二充电触点用于进行充电,上述第二传输触点、上述第二识别触点及上述第二充电触点可沿着上述第一轴方向互相隔开。上述第一传输触点、上述第一识别触点及上述第一充电触点可分别包括用于安装在基板的第一安装部件,上述第一安装部件可位于第一列上。上述第二传输触点、上述第二识别触点及上述第二充电触点可分别包括用于安装在基板的第二安装部件,上述第二安装部件可位于上述第一列上,以便上述第二安装部件和上述第一安装部件形成一列。
在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中,上述第一触点阵列可包括:第一充电触点,用于进行充电;第一接地触点,配置于以第一轴方向为基准的从上述第一充电触点沿着第一方向隔开的位置;第一子充电触点,配置于以上述第一轴方向为基准的从上述第一充电触点沿着第二方向隔开的位置,以提高充电速度,上述第二方向为与上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以及第一子接地触点,配置于以上述第一轴方向为基准的从上述第一子充电触点沿着上述第二方 向隔开的位置。上述第二触点阵列可包括:第二充电触点,配置于以上述第一轴方向为基准的从上述第一充电触点沿着上述第二方向隔开的位置;第二接地触点,配置于以上述第一轴方向为基准的从上述第二充电触点沿着上述第二方向隔开的位置;第二子充电触点,配置于以上述第一轴方向为基准的从上述第二充电触点沿着上述第一方向隔开的位置,以提高充电速度;以及第二子接地触点,配置于以上述第一轴方向为基准的从上述第二子充电触点沿着上述第一方向隔开的位置。上述第一充电触点、上述第一接地触点、上述第一子充电触点及上述第一子接地触点可分别包括用于安装在基板的第一安装部件,上述第一安装部件可位于第一列上。上述第二充电触点、上述第二接地触点、上述第二子充电触点及上述第二子接地触点可分别包括用于安装在基板的第二安装部件,上述第二安装部件可位于上述第一列上,以便上述第二安装部件和上述第一安装部件形成一列。
在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中,上述第一触点阵列可包括沿着第一轴方向互相隔开的多个第一触点,上述第二触点阵列可包括沿着上述第一轴方向互相隔开的多个第二触点。上述第一触点可分别包括用于安装在基板的第一安装部件,上述第一安装部件可位于第一列上。上述第二触点可分别包括用于安装在基板的第二安装部件,上述第二安装部件可位于上述第一列上,以使上述第二安装部件和上述第一安装部件形成一个列。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谋求如下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降低整体大小及在基板上所占据的面积,从而可获得增加基板空间使用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获得能够提高即使在与基板相结合之后也可对触点阵列所具有的触点进行检查、维护等的容易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放大混合型插座式连接器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2为放大双表面安装技术型插座式连接器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的简要结合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的简要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的简要分解立体图。
图6及图7为示出在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中的第一触点阵列及第二触点阵列与第一绝缘部件相结合的状态的简要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中的第一触点的简要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中的第一触点的简要侧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中的第二触点的简要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中的第二触点的简要侧视图。
图12至图14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中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触点阵列及第二触点阵列的配置关系的简要俯视图。
图15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中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触点阵列及第二触点阵列的配置关系的以图14的I-I线为基准的简要剖视图。
图16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中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触点阵列及第二触点阵列的配置关系的以图14的Ⅱ-Ⅱ线为基准的简要剖视图。
图17至图19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中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触点阵列及第二触点阵列的配置关系的简要俯视图。
图20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中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触点阵列及第二触点阵列的配置关系的以图19的I-I线为基准的简要剖视图。
图21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中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触点阵列及第二触点阵列的配置关系的以图19的Ⅱ-Ⅱ线为基准的简要剖视图。
图22至图24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中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一触点阵列及第二触点阵列的配置关系的简要俯视图。
图25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中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一触点阵列及第二触点阵列的配置关系的以图24的I-I线为基准的简要剖视图。
图26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中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一触点阵列及第二触点阵列的配置关系的以图24的Ⅱ-Ⅱ线为基准的简要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的实施例。
参照图3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为了与插头连接器相连接而与设置于各种电子设备的基板(未图示)相结合。上述基板可以为印刷电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
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包括:本体2,用于与基板相结合;第一触点阵列3,用于与第一状态的插头连接器(未图示)相联接;以及第二触点阵列,用于与从上述第一状态翻转的第二状态的插头连接器相联接。上述第一触点阵列3及上述第二触点阵列4与上述本体2相结合。
上述第一触点阵列3包括沿着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互相隔开的第一触点31(如图5所示)。上述第一触点31分别包括用于安装在上述基板的第一安装部件311(如图4所示)。在上述第一触点31中,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11位于上述第一列FR(如图4所示)。
上述第二触点阵列4包括沿着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互相隔开的第二触点41(如图5所示)。上述第二触点41分别包括用于安装在上述基板的第二安装部件411(如图4所示)。在上述第二触点41中,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11位于上述第一列FR上。
由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中,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11和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11均位于上述第一列FR上,由此,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11和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11形成一列。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可谋求如下效果。
第一,即使插头连接器处于朝向2个方向中的1个方向的状态,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可利用上述第一触点阵列3及上述第二触点阵列4来与插头连接器相连接,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11和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11形成一列,由此,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可减少第二轴方向(Y轴方向)上的长度,而且还可减少在基板上所占据的面积。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可提高基板空间使用率。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可使上述第一触点阵列3及上述第二触点阵列4均以表面安装技术型与基板相结合,因此可进一步提高基板空间使用率。
第二,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以使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11及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11形成一列的状态与基板相结合,因此即使在与基板相结合之后,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11及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11也不会被遮挡。因此, 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可提高即使在与基板相结合之后也可对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11及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11进行检查、维护等的容易性。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上述本体2、上述第一触点阵列3及上述第二触点阵列4。
参照图3至图7,上述本体2支撑上述第一触点阵列3及上述第二触点阵列4。上述本体2可以与上述基板相结合。上述本体2可包括第一绝缘部件21(如图5所示)、第二绝缘部件22(如图5所示)及盖部件23(如图5所示)。
上述第一绝缘部件21以位于上述盖部件23的内部的方式与上述盖部件23相结合。上述第一触点阵列3及上述第二触点阵列4与上述第一绝缘部件21相结合。上述第一绝缘部件21可通过镶嵌注塑与上述第一触点阵列3及上述第二触点阵列4相结合。在上述第一触点31中,与插头连接器相联接的部分位于上述第一绝缘部件21的一侧。在上述第二触点32中,与插头连接器相联接的部分位于上述第一绝缘部件21的另一侧。
上述第二绝缘部件22与上述第一绝缘部件21相结合。上述第二绝缘部件22能够以位于上述盖部件23的内部的方式与上述盖部件23相结合。上述第一触点阵列3以使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11位于上述第二绝缘部件22的外部的方式与上述第二绝缘部件22相结合。上述第二触点阵列4以使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11位于上述第二绝缘部件22的外部的方式与上述第二绝缘部件22相结合。上述第二绝缘部件22可通过镶嵌注塑与上述第一触点阵列3及上述第二触点阵列4相结合。
上述盖部件23支撑上述第一绝缘部件21及上述第二绝缘部件22。上述盖部件23呈两侧开放的形态。插头连接器通过上述盖部件23的开放的一侧插入于上述盖部件23的内部,由此可以与上述第一触点阵列3或上述第二触点阵列4相连接。在此情况下,在插头连接器以上述第一状态插入于上述盖部件23的一侧的情况下,上述第一触点阵列3与插头连接器相连接。在插头连接器以上述第二状态插入于上述盖部件23的一侧的情况下,上述第二触点阵列4与插头连接器相连接。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11及上述第二安装部件312通过上述盖部件23的开放的另一侧位于上述盖部件23的外部。由此,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11及上述第二安装部件312可在上述盖部件23的 外部安装于基板。
上述本体2可包括中间板24(如图5所示)。上述中间板24能够以位于上述第一绝缘部件21的内部的方式与第一绝缘部件21相结合。上述中间板24能够以位于在上述第一触点31中的与插头连接器相联接的部分与在上述第二触点32中的与插头连接器相联接的部分之间的方式与上述第一绝缘部件21相结合。上述中间板24可通过镶嵌注塑与上述第一绝缘部件21相结合。
参照图3至图9,上述第一触点阵列3与上述本体2相结合。上述第一触点阵列3包括上述第一触点31。上述第一触点31沿着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互相隔开。参照图8及图9,以上述第一触点31中的1个第一触点31为例详细说明如下。
上述第一触点31包括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11。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11以可使与上述第一触点31相联接的插头连接器及上述基板电连接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基板。在此情况下,上述第一触点31与第一状态的插头连接器相联接。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11使安装于上述基板的面呈平面。
上述第一触点31可包括第一联接部件312。上述第一联接部件312用于与上述第一状态的插头连接器相联接。上述第一联接部件312及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11分别以上述第二轴方向(Y轴方向)为基准位于上述第一触点31的两端。上述第一触点31以使上述第一联接部件312位于上述第一绝缘部件21(如图6所示)的一侧的方式与上述第一绝缘部件21相结合。在上述第一触点31中,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可使上述第一联接部件312位于相对于上述第二触点41(如图10所示)重叠的位置。在此情况下,上述第一联接部件312沿着第三轴方向(Z轴方向)位于从上述第二触点41(如图10所示)隔开的位置。上述第三轴方向(Z轴方向)为与从上述第一绝缘部件21(如图6所示)的一侧朝向另一侧的方向平行的轴方向。若将上述第三轴方向(Z轴方向)定义为高度方向,则相对于第一绝缘部件的另一侧,上述第一绝缘部件21(如图6所示)的一侧位于上侧。
上述第一触点31可包括第一连接部件313。上述第一连接部件313以使上述第一联接部件312和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11位于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的互不相同的位置的方式使上述第一联接部件312和上述第 一安装部件311相连接。由此,即使上述第一联接部件312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位于相对于上述第二触点41(如图10所示)重叠的位置,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11可通过上述第一连接部件313,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不与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11(如图10所示)重叠。
上述第一连接部件313可包括第一倾斜部件313a。上述第一倾斜部件313a以使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11位于上述第一列FR(如图4所示)上的方式倾斜。在此情况下,上述第一联接部件312和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11能够以朝向与上述第二轴方向(Y轴方向)平行的方向的方式配置,上述第一倾斜部件313a可朝向以上述第二方向(Y轴方向)为基准倾斜规定角度的方向。因此,上述第一触点31能够以通过上述第一倾斜部件313a使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11及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11(如图10所示)形成一列的方式使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11位于上述第一列FR(如图4所示)上。
上述第一连接部件313可包括第一弯曲部件313b。上述第一弯曲部件313b位于上述第一倾斜部件313a与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11之间。上述第一弯曲部件313b以上述第三轴方向(Z轴方向)为基准弯曲。例如,上述第一弯曲部件313b以上述第三轴方向(Z轴方向)为基准以呈“匚”字形态的方式弯曲。由此,即使上述第一联接部件312以上述第三轴方向(Z轴方向)为基准配置于从上述第二触点41(如图10所示)隔开的位置,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11也可通过上述第一弯曲部件313b来以上述第三轴方向(Z轴方向)为基准位于与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11(如图所示)相同的高度。
参照图3至图11,上述第二触点阵列4与上述本体2相结合。上述第二触点阵列4包括上述第二触点41。上述第二触点41沿着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互相隔开。参照图10及图11,以上述第二触点41中的1个第二触点41为例详细说明如下。
上述第二触点41包括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11。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11以可使与上述第二触点41相联接的插头连接器及上述基板电连接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基板。在此情况下,上述第二触点41与第二状态的插头连接器相联接。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11使安装于上述基板的面呈片面。
上述第二触点41可包括第二联接部件412。上述第二联接部件412用于与上述第二状态的插头连接器相联接。上述第二联接部件412及上述第二安 装部件411分别以上述第二轴方向(Y轴方向)为基准位于上述第二触点41的两端。上述第二触点41以使上述第二联接部件412位于上述第一绝缘部件21(如图7所示)的另一侧的方式与上述第一绝缘部件21相结合。在上述第二触点41中,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可使上述第二连接部件412位于相对于上述第一联接部件312(如图8所示)重叠的位置。在此情况下,上述第二联接部件412沿着上述第三轴方向(Z轴方向)位于从上述第一联接部件312(如图8所示)隔开的位置。
上述第二触点41可包括第二连接部件413。上述第二连接部件413以使上述第二联接部件412和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11位于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的互不相同的位置的方式使上述第二联接部件412和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11相连接。由此,即使上述第二联接部件412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位于相对于上述第一联接部件312(如图8所示)重叠的位置,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11也可通过上述第二连接部件413,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不与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11(如图8所示)重叠。
上述第二连接部件413可包括第二倾斜部件413a。上述第二倾斜部件413a以使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11位于上述第一列FR(如图4所示)上的方式倾斜。在此情况下,上述第二联接部件412和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11能够以朝向与上述第二轴方向(Y轴方向)平行的方向的方式配置,上述第二倾斜部件413a可朝向以上述第二轴方向(Y轴方向)为基准倾斜规定角度的方向。因此,上述第二触点41能够以通过上述第二倾斜部件413a使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11及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11(如图8所示)形成一列的方式使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11位于上述第一列FR(如图4所示)上。
上述第二连接部件413可包括第二弯曲部件413b。上述第二弯曲部件413b位于上述第二倾斜部件413a与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11之间。上述第二弯曲部件413b以上述第三轴方向(Z轴方向)为基准弯曲。例如,上述第二弯曲部件413b以上述第三轴方向(Z轴方向)为基准以呈“匚”字形态的方式弯曲。由此,即使上述第二联接部件412以上述第三轴方向(Z轴方向)为基准配置于从上述第一联接部件312(如图8所示)隔开的位置,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11也可通过上述第二弯曲部件413b来以上述第三轴方向(Z 轴方向)为基准位于与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11(如图8所示)相同的高度。
其中,根据用途,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可对上述第一触点阵列3及上述第二触点阵列4包括大致三个实施例。参照附图,依次说明如上所述的实施例如下。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2至图16,在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用于数据传输及充电用途的情况下,上述第一触点阵列3及上述第二触点阵列4可如下体现。
上述第一触点阵列3包括第一传输触点32、第二识别触点33及第一充电触点34。上述第一传输触点32、上述第一识别触点33及上述第一充电触点34沿着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互相隔开。在此情况下,上述第一识别触点33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可配置于从上述第一传输触点32沿着第一方向(A箭头方向)隔开的位置。上述第一充电触点34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可配置于从上述第一识别触点33沿着上述第一方向(A箭头方向)隔开的位置。
上述第一传输点32用于传输数据。上述第一状态的插头连接器与上述第一传输点32相联接,由此可通过上述第一传输触点32与上述基板电连接。上述第一传输触点32可包括用于安装在基板的第一安装部件321。上述第一传输触点32的第一安装部件321与如上所述的对上述第一触点31(如图5所示)的第一安装部件311(如图8所示)的说明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上述第一识别触点33用于识别插头连接器。上述第一状态的插头连接器与上述第一识别触点33相联接,由此可通过上述第一识别触点33与上述基板电连接。上述第一识别触点33可包括用于安装在基板的第一安装部件331。上述第一识别触点33的第一安装部件331与如上所述的对上述第一触点31(如图5所示)的第一安装部件311(如图8所示)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上述第一充电触点34用于进行充电。上述第一状态的插头连接器与上述第一充电触点34相联接,由此可通过上述第一充电触点34与上述基板电连接。上述第一充电触点34可包括用于安装在基板的第一安装部件341。上述第一充电触点34的第一安装部件341与如上所述的对上述第一触点31(如 图5所示)的第一安装部件311(如图8所示)的说明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上述第一充电触点34、上述第一识别触点33及上述第一传输触点32分别使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21、331、341位于上述第一列FR(如图15所示)上。
上述第二触点阵列4包括第二传输触点42、第二识别触点43及第二充电触点44。上述第二传输触点42、上述第二识别触点43及上述第二充电触点44沿着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互相隔开。在此情况下,上述第二识别触点43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可配置于从上述第二传输触点32沿着第二方向(B箭头方向)隔开的位置。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上述第二方向(B箭头方向)为与上述第一方向(A箭头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述第二充电触点44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可配置于从上述第二识别触点43沿着上述第二方向(B箭头方向)隔开的位置。
上述第二传输触点42用于传输数据。上述第二状态的插头连接器与上述第二传输触点42相联接,由此可通过上述第二传输触点42与上述基板电连接。上述第二传输触点42可包括用于安装在基板的第二安装部件421。上述第二传输触点42的第二安装部件421与如上所述的对上述第二触点41(如图5所示)的第二安装部件411(如图10所示)的说明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上述第二识别触点43用于识别插头连接器。上述第二状态的插头连接器与上述第二识别触点43相联接,由此可通过上述第二识别触点43与上述基板电连接。上述第二识别触点43可包括用于安装在基板的第二安装部件431。上述第二识别触点43的第二安装部件431与如上所述的对上述第二触点41(如图5所示)的第二安装部件411(如图10所示)的说明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上述第二充电触点44用于进行充电。上述第二状态的插头连接器与上述第二充电触点44相联接,由此可通过上述第二充电触点44与上述基板电连接。上述第二充电触点44可包括用于安装在基板的第二安装部件441。上述第二充电触点44的第二安装部件441与如上所述的对上述第二触点41(如 图5所示)的第二安装部件411(如图10所示)的说明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上述第二充电触点44、上述第二识别触点43及上述第二传输触点42分别使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21、431、441位于上述第一列FR(如图15所示)上。由此,如图15所示,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21、331、341及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21、431、441形成一列。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不仅可减少上述第二轴方向(Y轴方向)上的长度,而且还可减少在基板上所占据的面积,从而可提高上述基板的空间使用率。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可提高即使在与上述基板相结合之后也可均对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21、331、341及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21、431、441进行检查、维护等的容易性。
参照图12至图16,上述第一传输触点32可包括:第一联接部件322,用于与上述第一状态的插头连接器相联接;以及第一连接部件323,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以使上述第一联接部件322和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21位于不同位置的方式使上述第一联接部件322和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21相连接。上述第一连接部件323可包括以使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21位于上述第一列FR(如图15所示)上的方式倾斜而成的第一倾斜部件323a。上述第一连接部件323还可包括位于上述第一倾斜部件323a与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21之间的第一弯曲部件323b。上述第一传输触点32的第一联接部件322、第一连接部件323、上述第一倾斜部件323a及上述第一弯曲部件323b分别与如上所述的对上述第一触点31(如图5所示)的第一联接部件312、第一连接部件313、上述第一倾斜部件313a及上述第一弯曲部件313b的说明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上述第一识别触点33可包括:第一联接部件332,用于与上述第一状态的插头连接器相联接;以及第一连接部件333,以使上述第一联接部件332和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31位于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的不同位置的方式使上述第一联接部件332和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31相连接。上述第一连接部件333可包括以使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31位于上述第一列FR上的方式倾斜而成的第一倾斜部件333a。上述第一联接部件333还可包括位于上述第一倾斜部件333a与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31之间的第一弯曲部件333b。 上述第一识别触点33的第一联接部件332、第一连接部件333、上述第一倾斜部件333a及上述第一弯曲部件333b分别与如上所述的对上述第一触点31(如图5所示)的第一联接部件312、第一连接部件313、上述第一倾斜部件313a及上述第一弯曲部件313b的说明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上述第一充电触点34可包括:第一联接部件342,用于与上述第一状态的插头连接器相联接;以及第一连接部件343,以使上述第一联接部件342和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41位于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的不同位置的方式使上述第一联接部件342和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41相连接。上述第一连接部件343可包括以使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41位于上述第一列FR上的方式倾斜而成的第一倾斜部件343a。上述第一联接部件343还可包括位于上述第一倾斜部件343a与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41之间的第一弯曲部件343b。上述第一识别触点34的第一联接部件342、第一连接部件343、上述第一倾斜部件343a及上述第一弯曲部件333b分别与如上所述的对上述第一触点31(如图5所示)的第一联接部件312、第一连接部件313、上述第一倾斜部件313a及上述第一弯曲部件313b的说明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在上述第一充电触点34、上述第一识别触点33及上述第一传输触点32中,上述第一倾斜部件323a、333a、343a的长度互不相同。上述第一倾斜部件323a、333a、343a沿着以上述第二轴方向(Y轴方向)为基准倾斜方向可具有不同长度。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可提高可通过上述第一倾斜部件323a、333a、343a的长度来从外观上区分上述第一充电触点34、上述第一识别触点33及上述第一传输触点32的识别能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可提高对配置上述第一充电触点34、上述第一识别触点33及上述第一传输触点32的作业的容易性。
在上述第一充电触点34、上述第一识别触点33及上述第一传输触点32中,上述第一倾斜部件323a、333a、343a以使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21、331、341在上述第一列FR上沿着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隔开相同的第一距离D1(如图15)的方式倾斜。即,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21、331、341在上述第一列FR上沿着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以相同间隔隔开。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可提高对可通过镶嵌注塑使上述第一触点阵列3与上述本体2(如图5所示)相结合的制作工序的容易性。并且,本实用 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可通过上述第一充电触点34、上述第一识别触点33及上述第一传输触点32减少上述第一状态的插头连接器及上述基板电连接的状态下所产生的信号噪音。
在上述第一充电触点34、上述第一识别触点33及上述第一传输触点32中,上述第一倾斜部件323a、333a、343a以按相同间隔隔开的方式按相同角度倾斜。上述第一倾斜部件323a、333a、343a以上述第二轴方向(Y轴方向)为基准,沿着相对于倾斜方向垂直的方向按相同间隔隔开。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不仅可进一步提高通过镶嵌注塑而成的第一触点阵列3的制作工序的容易性,而且还可降低信号噪音。上述第一倾斜部件323a、333a、343a以使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21、331、341位于从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21、431、441沿着上述第一方向(A箭头方向)隔开的位置的方式可沿着上述第一方向(A箭头方向)倾斜。
上述第一触点阵列3还可包括多个上述第一传输触点32。在此情况下,上述各个第一传输触点32所具有的第一安装部件321可在第一列FR上隔开上述第一距离D1(如图15所示)。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可通过多个第一传输触点32提高数据传输性能,并可进一步提高通过镶嵌注塑而成的第一触点阵列3的制作工序的容易性及信号噪音减少效果。
上述第一触点阵列3可包括用于接地(Ground)的第一接地触点35。上述第一接地触点35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从上述第一充电触点34沿着上述第一方向(A箭头方向)隔开。上述第一接地触点35从上述第一充电触点34沿着上述第一方向(A箭头方向)隔开比上述第一距离D1更长的距离。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可增加上述第一接地触点35与上述第一充电触点34之间的隔开距离,由此,在发生浸水的情况下,可降低发生短路的危险性。
上述第一接地触点35可包括:第一安装部件351,用于安装在上述基板;第一联接部件352,用于与上述第一状态的插头连接器相联接;以及第一连接部件353,用于使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51和上述第一联接部件352相连接。上述第一连接部件353还可包括第一倾斜部件353a及第一弯曲部件353b。上述第一接地触点35的第一安装部件351、第一联接部件352、第一连接部件353、上述第一倾斜部件353a及上述第一弯曲部件353b分别与如上所述 的对上述第一触点31(如图5所示)的第一联接部件312、第一连接部件313、上述第一倾斜部件313a及上述第一弯曲部件313b的说明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参照图12至图16,上述第二传输触点42可包括:第二联接部件422,用于与上述第二状态的插头连接器相联接;以及第二连接部件423,以使上述第二联接部件422和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21位于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的不同位置的方式使上述第二联接部件422和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21相连接。上述第二连接部件423可包括以使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21位于上述第一列FR(如图15所示)上的方式倾斜而成的第二倾斜部件423a。上述第二连接部件423还可包括位于上述第二倾斜部件423a与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21之间的第二弯曲部件423b。上述第二传输触点42的第二联接部件422、第二连接部件423、上述第二倾斜部件423a及上述第二弯曲部件423b分别与如上所述的对上述第二触点41(如图5所示)的第二联接部件412、第二连接部件413、上述第二倾斜部件413a及上述第二弯曲部件413b的说明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上述第二识别触点43可包括:第二联接部件432,用于与上述第二状态的插头连接器相联接;以及第二连接部件433,以使上述第二联接部件432和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31位于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的不同位置的方式使上述第二联接部件432和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31相连接。上述第二连接部件433可包括以使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31位于上述第一列FR上的方式倾斜而成的第二倾斜部件433a。上述第二连接部件433还可包括位于上述第二倾斜部件433a与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31之间的第二弯曲部件433b。上述第二识别触点43的第二连接部件432、第二连接部件433、上述第二倾斜部件433a及上述第二弯曲部件433b分别与如上所述的对上述第二触点41(如图5所示)的第二联接部件412、第二连接部件413、上述第二倾斜部件413a及上述第二弯曲部件413b的说明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上述第二充电触点44可包括:第二联接部件442,用于与上述第二状态的插头连接器相联接;以及第二连接部件443,以使上述第二联接部件442和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41位于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的不同位置的方式使上述第二联接部件442和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41相连接。上述 第二连接部件443可包括以使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41位于上述第一列FR上的方式倾斜而成的第二倾斜部件443a。上述第二连接部件433还可包括位于上述第二倾斜部件443a与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41之间的第二弯曲部件443b。上述第二充电触点44的第二连接部件442、第二连接部件443、上述第二倾斜部件443a及上述第二弯曲部件443b分别与如上所述的对上述第二触点41(如图5所示)的第二联接部件412、第二连接部件413、上述第二倾斜部件413a及上述第二弯曲部件413b的说明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在上述第二充电触点44、上述第二识别触点43及上述第二传输触点42中,上述第二倾斜部件423a、433a、443a的长度互不相同。上述第二倾斜部件423a、433a、443a沿着以上述第二轴方向(Y轴方向)为基准倾斜的方向具有不同长度。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可提高可通过上述第二倾斜部件423a、433a、443a的长度来从外观上区分上述第二充电触点44、上述第二识别触点43及上述第二传输触点42的识别能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可提高对配置上述第二充电触点44、上述第二识别触点43及上述第二传输触点42的作业的容易性。
在上述第二充电触点44、上述第二识别触点43及上述第二传输触点42中,上述第一倾斜部件423a、433a、443a以使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21、431、441在上述第一列FR上沿着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隔开相同的第二距离D2(如图15)的方式倾斜。即,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21、431、441在上述第一列FR上沿着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以相同间隔隔开。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可提高对可通过镶嵌注塑使上述第二触点阵列4与上述本体2(如图5所示)相结合的制作工序的容易性。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可通过上述第二充电触点44、上述第二识别触点43及上述第二传输触点42减少上述第二状态的插头连接器及上述基板电连接的状态下所产生的信号噪音。上述第二距离D2及上述第一距离D1的长度可沿着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相同。
在上述第二充电触点44、上述第二识别触点43及上述第二传输触点42中,上述第二倾斜部件423a、433a、443a以按相同间隔隔开的方式按相同角度倾斜。上述第二倾斜部件423a、433a、443a以上述第二轴方向(Y轴方向)为基准,沿着相对于倾斜方向垂直的方向按相同间隔隔开。因此,本实用新 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不仅可进一步提高通过镶嵌注塑而成的第二触点阵列4的制作工序的容易性,而且还可降低信号噪音。上述第二倾斜部件423a、433a、443a沿着上述第二方向(B箭头方向)倾斜。
上述第二触点阵列4还可包括多个上述第二传输触点42。在此情况下,上述各个第二传输触点42所具有的第二安装部件421可在第一列FR上隔开上述第二距离D2(如图15所示)。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可通过多个第二传输触点42提高数据传输性能,并可进一步提高通过镶嵌注塑而成的第二触点阵列4的制作工序的容易性及信号噪音减少效果。
上述第二触点阵列4可包括用于接地的第二接地触点45。上述第二接地触点45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从上述第二充电触点44沿着上述第二方向(B箭头方向)隔开。上述第二接地触点45从上述第二充电触点44沿着上述第二方向(B箭头方向)隔开比上述第二距离D2更长的距离。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可增加上述第二接地触点45与上述第二充电触点44之间的隔开距离,由此,在发生浸水的情况下,可降低发生短路的危险性。
上述第二接地触点45可包括:第二安装部件451,用于安装在上述基板;第二联接部件452,用于与上述第二状态的插头连接器相联接;以及第二连接部件453,用于使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51和上述第二联接部件452相连接。上述第二连接部件453还可包括第二倾斜部件453a及第二弯曲部件453b。上述第二接地触点45的第二安装部件451、第二联接部件452、第二连接部件453、上述第二倾斜部件453a及上述第二弯曲部件453b分别与如上所述的对上述第二触点41(如图5所示)的第二联接部件412、第二连接部件413、上述第二倾斜部件413a及上述第二弯曲部件413b的说明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如图16所示,上述第一触点阵列3及上述第二触点阵列4可使上述第一联接部件322、332、342、352及上述第二联接部件422、432、442、452满足USB Type-C规格的方式配置。由此,即使插头连接器处于朝向2个方向中的1个方向的状态,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可利用上述第一触点阵列3及上述第二触点阵列4来使插头连接器与基板电连接。在此情况下,如图15所示,上述第一触点阵列3及上述第二触点阵列4以使上述第一安 装部件321、331、341、351及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21、431、441、451在上述第一列FR上形成一列的方式配置。
第二实施例
参照图17至图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用于数据传输及快速充电用途的情况下,上述第一触点阵列3及上述第二触点阵列4可如下体现。
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比,上述第一触点阵列3追加包括第一子充电触点36及第一子接地触点37。上述第一子充电触点36及上述第一子接地触点37强化对上述第一状态的插头连接器的充电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可通过上述第一充电触点34、上述第一接地触点35、上述第一子充电触点36及上述第一子接地触点37提高对上述第一状态的插头连接器的充电速度,从而可对上述第一状态的插头连接器快速充电。
上述第一子充电触点36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从上述第二识别触点43沿着上述第二方向(B箭头方向)隔开。上述第一子充电触点36可包括:第一安装部件361,用于安装在上述基板;第一联接部件362,用于与上述第一状态的插头连接器相联接;以及第一连接部件363,用于使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61和上述第一联接部件362相连接。上述第一连接部件363还可包括第一倾斜部件363a及第一弯曲部件363b。上述第一子充电触点36的第一安装部件361、第一联接部件362、第一连接部件363、上述第一倾斜部件363a及上述第一弯曲部件363b分别与如上所述的对上述第一触点31(如图5所示)的第一安装部件311、第一联接部件312、第一连接部件313、上述第一倾斜部件313a及上述第一弯曲部件313b的说明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上述第一子接地触点37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从上述第一子充电触点36沿着上述第二方向(B箭头方向)隔开。上述第一子接地触点37可包括:第一安装部件371,用于安装在上述基板;第一联接部件372,用于与上述第一状态的插头连接器相联接;以及第一连接部件373,用于使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71和上述第一联接部件372相连接。上述第一连接部件373还可包括第一倾斜部件373a及第一弯曲部件373b。上述第一子接地触点37的第一安装部件371、第一联接部件372、第一连接部件373、 上述第一倾斜部件373a及上述第一弯曲部件373b分别与如上所述的对上述第一触点31(如图5所示)的第一安装部件311、第一联接部件312、第一连接部件313、上述第一倾斜部件313a及上述第一弯曲部件313b的说明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在上述第一子充电触点36及上述第一子接地触点37中,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61、371位于上述第一列FR上。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可对上述第一状态的插头连接器快速充电,并可减少上述第二轴方向(Y轴方向)上的长度,而且减少在基板上所占据的面积,由此可提高对上述基板的空间使用率。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可提高即使在与上述基板相结合之后也可进行检查、维护等的容易性。
在上述第一子充电触点36及上述第一接地触点37中,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61、371可在上述第一列FR上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位于上述第二充电触点44所具有的第二安装部件441与上述第二接地触点45所具有的第二安装部件451之间。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中,与上述第二距离D2相比,在隔开更长距离的第二安装部件441、451之间配置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61、371,由此可提高对上述基板的空间使用率。
在此情况下,上述第一子充电触点36的第一安装部件361可在上述第一列FR上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位于上述第二充电触点44所具有的第二安装部件441与上述第一子接地触点37所具有的第一安装部件371之间。上述第一子接地触点37的第一安装部件371可在上述第一列FR上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位于上述第二接地触点45所具有的第二安装部件451与上述第一子充电触点36所具有的第一安装部件361之间。
上述第一子充电触点36的第一联接部件362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可位于相对于上述第二充电触点44的第二联接部件442重叠的位置。在此情况下,上述第一子充电触点36的第一联接部件362沿着上述第三轴方向(Z轴方向)位于从上述第二充电触点44的第二联接部件442隔开的位置。上述第一子充电触点36的第一倾斜部件363a沿着上述第二方向(B箭头方向)倾斜。在此情况下,与上述第二充电触点44所具有的第二倾斜部件443a相比,上述第一子充电触点36的第一倾斜部件363a沿着上 述第二方向(B箭头方向)以更大的角度倾斜。
上述第一子接地触点37的第一联接部件372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可位于相对于上述第二接地触点45的第二联接部件452重叠的位置。在此情况下,上述第一子接地触点37的第一联接部件372沿着上述第三轴方向(Z轴方向)位于从上述第二接地触点45的第二联接部件452隔开的位置。上述第一子接地触点37的第一倾斜部件373a沿着上述第一方向(A箭头方向)倾斜。
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比,上述第二触点阵列4追加包括第二子充电触点46及第二子接地触点47。上述第二子充电触点46及上述第二子接地触点47强化对上述第一状态的插头连接器的充电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可通过上述第二充电触点44、上述第二接地触点45、上述第二子充电触点46及上述第二子接地触点47提高对上述第二状态的插头连接器的充电速度,从而可对上述第二状态的插头连接器快速充电。
上述第二子充电触点46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从上述第一识别触点33沿着上述第一方向(A箭头方向)隔开。上述第二子充电触点46可包括:第二安装部件461,用于安装在上述基板;第二联接部件462,用于与上述第二状态的插头连接器相联接;以及第二连接部件463,用于使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61和上述第二联接部件462相连接。上述第二连接部件463还可包括第二倾斜部件463a及第二弯曲部件463b。上述第二子充电触点46的第二安装部件461、第二联接部件462、第二连接部件463、上述第二倾斜部件463a及上述第二弯曲部件463b分别与如上所述的对上述第二触点41(如图5所示)的第二安装部件411、第二联接部件412、第二连接部件413、上述第二倾斜部件413a及上述第二弯曲部件413b的说明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上述第二子接地触点47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从上述第二子充电触点46沿着上述第一方向(A箭头方向)隔开。上述第二子接地触点47可包括:第二安装部件471,用于安装在上述基板;第二联接部件472,用于与上述第二状态的插头连接器相联接;以及第二连接部件473,用于使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71和上述第二联接部件472相连接。上述第二连接部件473还可包括第二倾斜部件473a及第二弯曲部件473b。上述第二子 接地触点47的第二安装部件471、第二联接部件472、第二连接部件473、上述第二倾斜部件473a及上述第二弯曲部件473b分别与如上所述的对上述第二触点41(如图5所示)的第二安装部件411、第二联接部件412、第二连接部件413、上述第二倾斜部件413a及上述第二弯曲部件413b的说明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在上述第二子充电触点46及上述第二子接地触点47中,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61、471位于上述第一列FR上。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可对上述第二状态的插头连接器快速充电,并可减少上述第二轴方向(Y轴方向)上的长度,而且减少在基板上所占据的面积,由此可提高对上述基板的空间使用率。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可提高即使在与上述基板相结合之后也可进行检查、维护等的容易性。
在上述第二子充电触点46及上述第二接地触点47中,上述第一安装部件461、471可在上述第一列FR上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位于上述第一充电触点34所具有的第一安装部件341与上述第一接地触点35所具有的第一安装部件351之间。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中,与上述第一距离D1相比,在隔开更长距离的第一安装部件341、351之间配置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61、471,由此可提高对上述基板的空间使用率。
在此情况下,上述第二子充电触点46的第二安装部件461可在上述第一列FR上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位于上述第一充电触点34所具有的第一安装部件341与上述第二子接地触点47所具有的第二安装部件471之间。上述第二子接地触点47的第二安装部件471可在上述第一列FR上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位于上述第一接地触点35所具有的第一安装部件351与上述第二子充电触点46所具有的第二安装部件461之间。
上述第二子充电触点46的第二联接部件462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可位于相对于上述第一充电触点34的第一联接部件342重叠的位置。在此情况下,上述第二子充电触点46的第二联接部件462沿着上述第三轴方向(Z轴方向)位于从上述第一充电触点34的第一联接部件342隔开的位置。上述第二子充电触点46的第二倾斜部件463a沿着上述第一方向(A箭头方向)倾斜。在此情况下,与上述第一充电触点34所具有的第 一倾斜部件343a相比,上述第二子充电触点46的第二倾斜部件463a沿着上述第一方向(A箭头方向)以更大的角度倾斜。
上述第二子接地触点47的第二联接部件472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可位于相对于上述第一接地触点35的第一联接部件352重叠的位置。在此情况下,上述第二子接地触点47的第二联接部件472沿着上述第三轴方向(Z轴方向)位于从上述第一接地触点35的第一联接部件352隔开的位置。上述第二子接地触点47的第二倾斜部件473a沿着上述第二方向(B箭头方向)倾斜。
如图21所示,上述第一触点阵列3及上述第二触点阵列4可使上述第一联接部件322、332、342、352、362、372及上述第二联接部件422、432、442、452、462、472满足USB Type-C规格。由此,即使插头连接器处于朝向2个方向中的1个方向,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也可利用上述第一触点阵列3及上述第二触点阵列4来使插头连接器与基板电连接。在此情况下,如图20所示,上述第一触点阵列3及上述第二触点阵列4以使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21、331、341、351、361、371及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21、431、441、451、461、471在上述第一列FR上形成一列的方式配置。
第三实施例
参照图22至图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用于快速充电的情况下,上述第一触点阵列3及上述第二触点阵列4可如下体现。
上述第一触点阵列3包括上述第一充电触点34、上述第一接地触点35、上述第一子充电触点36及上述第一子接地触点37。上述第一接地触点35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配置于从上述第一充电触点34沿着上述第一方向(A箭头方向)隔开的位置。上述第一子充电触点36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配置于从上述第一充电触点34沿着上述第二方向(B箭头方向)隔开的位置。上述第一子接地触点37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配置于从上述第一子充电触点36沿着上述第二方向(B箭头方向)隔开的位置。上述第一充电触点34及上述第一接地触点35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上述第一子充电触点36及上述第一子接地触点37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上述第二触点阵列4包括上述第二充电触点44、上述第二接地触点45、上述第二子充电触点46及上述第二子接地触点47。上述第二充电触点44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配置于从上述第一充电触点34沿着上述第二方向(B箭头方向)隔开的位置。上述第二接地触点45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配置于从上述第二充电触点44沿着上述第二方向(B箭头方向)隔开的位置。上述第二子充电触点46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配置于从上述第二充电触点44沿着上述第一方向(A箭头方向)隔开的位置。上述第二子接地触点47以上述第一轴方向(X轴方向)为基准配置于从上述第二子充电触点46沿着上述第一方向(A箭头方向)隔开的位置。上述第二充电触点44及上述第二接地触点45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上述第二子充电触点46及上述第二子接地触点47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上述第一触点阵列3及上述第二触点阵列4以使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41、351、361、371及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41、451、461、471形成一列的方式配置于上述第一列FR上。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可对插头连接器快速充电,并可减少上述第二轴方向(Y轴方向)上的长度,而且可减少在基板上所占据的面积,由此可提高上述基板的空间使用率。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可提高即使在与上述基板相结合之后也可进行检查、维护等的容易性。
如图26所示,上述第一触点阵列3及上述第二触点阵列4能够以使上述第一联接部件342、352、362、372及上述第二联接部件442、452、462、472满足USB Type-C规格的方式配置。由此,即使插头连接器处于朝向2个方向中的1个方向的状态,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也可利用上述第一触点阵列3及上述第二触点阵列4来使插头连接器与基板电连接。在此情况下,如图25所示,上述第一触点阵列3及上述第二触点阵列4可使上述第一安装部件341、351、361、371及上述第二安装部件441、451、461、471在上述第一列FR上形成一列。
以上说明的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及附图,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知道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进行多种置换、变形及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