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器件、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1609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发光器件、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制造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光器件、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液晶显示器件用背光源发光结构中,发光二极管是现阶段应用广泛的一种发光材料,具有体积小,能耗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目前,传统的背光源发光结构,铝基板宽度常规设计都是大于等于透镜的直径,铝基板宽度尺寸一般为18mm左右,铝基板主要的作用是排布线路、固定灯珠和透镜以及散热。然而,在批量生产时,其制作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发光器件、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背光源发光结构的生产成本过高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器件,其包括印制电路板和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印制电路板包括板体、形成在所述板体一侧的多个第一突耳以及形成在所述板体另一侧的多个第二突耳,多个所述第一突耳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突耳一一对应;每个发光单元均包括透镜本体,各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断面尺寸均大于所述板体的断面尺寸;所述印制电路板顶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发光单元接触并支撑所述发光单元的多个支撑区域,多个所述支撑区域分别与多个所述发光单元一一对应,所述印制电路板的各所述支撑区域均由各第一突耳的顶面、与该第一突耳对应的各第二突耳的顶面以及位于第一突耳与第二突耳之间的板体顶面区域共同构成。

进一步地,每个发光单元还分别包括封装在所述透镜本体中的发光二极管和至少三个脚位,每个脚位的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电性连接,另一端显露于所述透镜本体的外侧并与所述印制电路板上对应的支撑区域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相邻的所述脚位之间的间距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板体的断面尺寸为11mm~13mm,所述板体的厚度为0.9mm~1.1mm。

进一步地,所述铝基板上开设有供紧固件穿过以将所述铝基板固定的若干个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为腰形孔、圆形孔或矩形孔。

进一步地,所述透镜本体沿垂直于所述印制电路板顶面的方向在所述印制电路板顶面上的投影呈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单元粘结固定于所述印制电路板的所述支撑区域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模组,其包括上述的发光器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其上述的背光源模组。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器件,包括印制电路板和多个发光单元,印制电路板包括多个第一和第二突耳,以构成与发光单元接触并支撑发光单元的多个支撑区域,这样,印制电路板的板体宽度尺寸较小,从而节省了生产印制电路板的材料用量,降低了生产制作成本。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模组,由于其采用前述的发光器件,在保证了光效和散热性能不变下,铝基板的宽度更小,从而节约了生产成本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由于其采用前述的背光源模组,因此节省了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发光器件 1:印制电路板

11:板体 12:第一突耳

13:第二突耳 1a:支撑区域

14:安装孔

2:发光单元 21:透镜本体

22:发光二极管 23:脚位

24:金属支架 241:第一侧

242:第二侧 243:凹陷区域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100,其包括印制电路板1和多个发光单元2;印制电路板1包括板体11、形成在板体11一侧的多个第一突耳12以及形成在板体11另一侧的多个第二突耳13,多个第一突耳12分别与多个第二突耳13一一对应;每个发光单元2均包括透镜本体21,各透镜本体21的中心断面尺寸均大于板体11的断面尺寸;印制电路板1顶面上形成有与发光单元2接触并支撑发光单元2的多个支撑区域1a,多个支撑区域1a分别与多个发光单元2一一对应,印制电路板1的各支撑区域1a均由各第一突耳12的顶面、与该第一突耳12对应的各第二突耳13的顶面以及位于第一突耳12与第二突耳13之间的板体11顶面区域共同构成。

上述的发光器件100,包括印制电路板1和多个发光单元2,印制电路板1包括多个第一和第二突耳12、13,以构成与发光单元2接触并支撑发光单元2的多个支撑区域1a,这样,印制电路板1的板体11宽度尺寸较小,从而节省了生产印制电路板1的材料用量,降低了生产制作成本。

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左”“右”“上”“下”与附图本身的左、右、上、下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由图1和2可知,发光器件100包括印制电路板1和多个发光单元2。

印制电路板1,包括大致呈长方形的板体11、沿第一方向D1间隔形成在板体11一侧的多个第一突耳12以及沿第一方向D1间隔形成在板体11另一侧的多个第二突耳13,印制电路板1主要的作用是排布线路、固定发光单元2以及散热,印制电路板1具有印刷电路的顶面,该顶面具有相互垂直的一长度方向(印制电路板1的长度方向,图示中D1方向,下面统称第一方向D1)和一宽度方向(图示中D2方向,下面统称第二方向D2)。在本实施例中,板体11的断面尺寸(即第二方向D2上的尺寸)为11mm~13mm,优选12mm,板体11的厚度为0.9mm~1.1mm,优选1mm。第一突耳12和第二突耳13均为但不局限于弓形,多个第一突耳12分别与多个第二突耳13一一对应,第一突耳12、第二突耳13以及板体11的厚度基本相同,且第一突耳12、第二突耳13以及板体11的顶面在齐平。印制电路板1顶面上形成有与发光单元2接触并支撑发光单元2的多个支撑区域1a,多个支撑区域1a分别与多个发光单元2一一对应,印制电路板1的各支撑区域1a均由各第一突耳12的顶面、与该第一突耳12对应的各第二突耳13的顶面以及位于第一突耳12与第二突耳13之间的板体11顶面区域共同构成,可以理解的是,支撑区域1a的形状与发光单元2的形状相匹配。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出的印制电路板1为铝基板,其散热系数大致为1w/M.k,匹配1W发光单元2,可满足发光单元2的散热需求。

如图1和2所示,多个发光单元2沿第一方向D1并排且间隔设置在印制电路板1的顶面上,每个发光单元2均包括透镜本体21、封装在该透镜本体21中的金属支架24和发光二极管22以及显露在透镜本体21底部的脚位23,各透镜本体21的中心断面尺寸均大于上述板体11的断面尺寸(即第二方向D2上的尺寸),但与支撑区域1a的形状相匹配。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单元2粘结固定于印制电路板1上对应的支撑区域1a内,相邻的发光单元2之间的间距相等,各透镜本体21沿垂直于印制电路板1顶面的方向在印制电路板1顶面上的投影均为但不局限于圆形,金属支架24具有相对的第一侧241和第二侧242,该金属支架24的第一侧241形成有一内凹的凹陷区域243,发光二极管22设置在凹陷区域243,发光二极管22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一个,脚位23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三个,每个脚位23的一端均与金属支架24的第二侧242连接,另一端显露于透镜本体21的外侧并与印制电路板1上印刷电路电性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此结构的发光器件,发光单元的脚位并不需要内缩,延用原有的脚位结构即可。

作为进一步地优化,三个脚位23大致呈等边三角形的方式分布于透镜本体21的底面,三个脚位23的中心与透镜本体21的中心重合,相邻的脚位23之间的间距相等,这样,便于发光单元2的安装。

作为进一步地优化,印制电路板1上开设有供紧固件穿过以将印制电路板1固定的安装孔14。在本实施例中,印制电路板1上开设有多个上述的安装孔14,安装孔14为腰形孔(当然,安装孔14还可以是圆形孔或矩形孔),安装孔14与发光单元2间隔一定距离。这样,方便印制电路板1的固定,从而便于将发光器件100安装和固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模组,其包括上述的发光器件100。

上述的背光源模组,由于其采用前述的发光器件100,在保证了光效和散热性能不变下,铝基板1的宽度更小,从而节约了生产成本。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的背光源模组。上述的显示装置,例如可以是液晶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平板电脑等具有任何显示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

上述的显示装置,由于其采用前述的背光源模组,因此节省了制作成本。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