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线端连接器的内部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7099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RF线端连接器的内部端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RF线端连接器的内部端子,具体地,涉及一种RF线端连接器的内部端子,可自动化生产RF线端连接器跳线,以有效降低RF线端连接器跳线的制造成本。



背景技术:

藉由RF线端连接器与同轴线缆所组成的RF线端连接器跳线,已被广泛应用在GPS/GSM/TV/RADIO等电子设备的高频信号传输上,RF线端连接器依其应用有着各种结构样态的设计,但大部份的RF线端连接器都具有分开设置的中心导体端子与外部导体端子,然而,要如何固定中心导体端子与外部导体端子的相对位置,往往是在制造RF线端连接器时所需要面对的问题。

再者,RF线端连接器有各种结构样态,举例而言,汽车/移动式通信设备及电信等行业所应用的FAKRA连接器即为RF线端连接器的其中一种结构样态。就FAKRA线端连接器而论,FAKRA线端连接器在与同轴电线连接而组成FAKRA线端连接器跳线时,通常会采用焊接方式接线,将RF线端连接器的金属导体与同轴电线的金属导体接合为一体,由于采用焊接方式接线不利于自动化制程,导致FAKRA线端连接器跳线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

除了FAKRA连接器以外,其它结构样态的RF线端连接器亦面临采用焊接方式接线,导致与同轴电线的接线无法导入全自动化制程,让RF线端连接器跳线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从而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上述若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RF线端连接器的内部端子,用于铆接同轴线缆,且用于电性接触外壳端子,同轴线缆具有中心导体、内绝缘层、外部导体与外胶皮。内绝缘层隔开中心导体与外部导体。内部端子包括内部端子本体以及绝缘体。内部端子本体包含中心导体端子部以及外部导体端子部。中心导体端子部具有中心导体线夹。中心导体线夹对应同轴线缆的中心导体,用于铆接中心导体。外部导体端子部具有外部导体线夹、外胶皮线夹与外壳端子接触体。外部导体线夹对应同轴线缆的外部导体,用于铆接外部导体。外胶皮线夹对应同轴线缆的外胶皮,用于铆接外胶皮。外壳端子接触体用于电性接触外壳端子。绝缘体通过埋入成型方式与内部端子本体结合为一体,并外露中心导体线夹、外部导体线夹、外胶皮线夹与外壳端子接触体。

再者,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RF线端连接器的内部端子,用于搭接同轴线缆,且用于电性接触外壳端子。同轴线缆具有中心导体、内绝缘层、外部导体与外胶皮。内绝缘层隔开中心导体与外部导体。内部端子包括:内部端子本体以及绝缘体。内部端子本体包含中心导体端子部以及外部导体端子部。中心导体端子部用于搭接同轴线缆的中心导体。外部导体端子部用于搭接同轴线缆的外部导体,且具有外壳端子接触体。外壳端子接触体用于电性接触外壳端子。绝缘体通过埋入成型方式与中心导体端子部与外部导体端子部结合为一体,并外露中心导体端子部搭接中心导体处、外部导体端子部搭接外部导体处与外壳端子接触体。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有一种RF线端连接器的内部端子,通过埋入成型方式,在内部端子本体外形成绝缘体,从而固定中心导体端子部与外部导体端子部的相对位置,使内部端子成为结合有绝缘体的复合构造体,从而解决习知在制造RF线端连接器时,中心导体端子与外部导体端子的相对位置无法轻易固定的问题。再者,本实用新型的RF线端连接器可具有铆接线夹,从而可通过铆接方式完成跟同轴线缆的连接,从而有助于在与同轴电线的接线导入全自动化制程,以解决习知RF线端连接器跳线的制作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单件式内部端子本体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件式内部端子本体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内部端子本体外形成绝缘体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形成绝缘体后断开内部端子本体的中心导体端子部与外部导体端子部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将同轴线缆末端置入绝缘体中铆接前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将内部端子本体铆接同轴线缆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FAKRA连接器的外壳端子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FAKRA连接器的示意图,其中,外壳端子与外部导体端子部尚未具备电性接触关。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FAKRA连接器的示意图,其中,外壳端子与外部导体端子部具备电性接触关。

图10为图9中沿AA线段截切的截面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RF线端连接器与同轴线缆的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RF线端连接器与同轴线缆的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单件式内部端子本体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RF线端连接器的内部端子

11 内部端子本体

111 中心导体端子部

1111 中心导体线夹

112 外部导体端子部

1121 外部导体线夹

1122 外胶皮线夹

1123 外壳端子接触体

1124 衔接部

113 连接部

12 绝缘体

2 同轴线缆

21 中心导体

22 内绝缘层

23 外部导体

24 外胶皮

3 外壳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内容将参照附图,藉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亦可藉由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尤其是,在附图中各个组件的比例关系及相对位置仅具示范性用途,并非代表本实用新型实施的实际状况。

针对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揭露,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RF线端连接器与同轴线缆的连接方法及其使用的内部端子,所使用的内部端子11用于搭接同轴线缆2,以及电性接触外壳端子3,从而完成RF线端连接器1与同轴线缆2的连接,以达成RF线端连接器跳线的自动化生产,并降低RF线端连接器跳线的制作成本。所述的同轴线缆2具有中心导体21、内绝缘层22、外部导体23与外胶皮24,其中,内绝缘层22隔开中心导体21与外部导体23,外胶皮24设置在外部导体23的外侧而提供保护。

第一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内部端子1包括有内部端子本体11与绝缘体12。内部端子本体11具有中心导体端子部111、外部导体端子部112与连接部113。中心导体端子部111具有中心导体线夹1111,而中心导体线夹1111用于铆接中心导体21。如图1所示,中心导体线夹1111可设置于中心导体端子部111与连接部113之间的位置,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如图13所示,中心导体线夹1111还可延伸至连接部113中间的位置。外部导体端子部112具有外部导体线夹1121、外胶皮线夹1122与外壳端子接触体1123。外部导体线夹1121用于铆接外部导体23。外胶皮线夹1122用于铆接外胶皮24。外壳端子接触体1123用于电性接触外壳端子3。绝缘体12通过埋入成型方式固定在内部端子本体11外,从而与内部端子本体11结合为一体,使内部端子1成为结合有绝缘体12的复合构造体,并具有开放空间以外露中心导体线夹1111、外部导体线夹1121、外胶皮线夹1122与外壳端子接触体1123。连接部113连接中心导体端子部111与外部导体端子部112,使中心导体端子部111与外部导体端子部112合为一体,使绝缘体12在固定内部端子本体11时,一并固定中心导体端子部111与外部导体端子部112,从而有助于内部端子1与同轴线缆2的铆接作业。

本实施例的RF线端连接器与同轴线缆的连接方法,如图11所示,首先,将同轴线缆2端末的中心导体21、内绝缘层22、外部导体23与外胶皮24置入绝缘体12开放空间内的各对应线夹后,执行步骤S11,令内部端子本体11中心导体端子部111的中心导体线夹1111铆接同轴线缆2的中心导体21,且令内部端子本体11外部导体端子部112的外部导体线夹1121与外胶皮线夹1122,分别铆接同轴线缆2的外部导体23与外胶皮24,从而完成内部端子1与同轴电线2的连接。接着,再执行步骤S12,对连接部113提供剪切力,从而断开内部端子本体11的中心导体端子部111与外部导体端子部112,以避免中心导体端子部111与外部导体端子部112间电性短路。但不以此为限,由于绝缘体12已固定中心导体端子部111与外部导体端子部112,故也可选择先执行步骤S12,断开中心导体端子部111与外部导体端子部112的电性连接。而后,再执行步骤S11,通过内部端子1铆接同轴线缆2。

再来,提供外壳端子3,并接着执行步骤S13,将外壳端子3固定于绝缘体12上,以对内部端子1铆接的中心导体21提供遮蔽,并通过压接、铆接、焊接或IDC等搭接方式电性接触内部端子本体11外部导体端子部112的外壳端子接触体1123,以达成RF线端连接器1完整构造的制造,并同时完成RF线端连接器1与同轴电线2的连接,从而可导入自动化制程以降低RF线端连接器跳线的制造成本。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外壳端子接触体1123为伸出绝缘体12的夹状体,并在绝缘体12外表面的侧边延伸,以使绝缘体12在外壳端子3压接/铆接/焊接/IDC等搭接方式电性接触外壳端子接触体1123时提供抵靠,如图10所示,藉以维持外壳端子接触体1123的形状,从而确保跟外壳端子3的电性接触。

另应说明的是,外壳端子接触体1123的一端壁还可以形成料带结合部,以提供将内部端子本体1结合于料带上,从而有助于以自动化方式将绝缘体12通过埋入成型方式固定在内部端子本体11外,也有助于以自动化方式连接内部端子1与同轴线缆2。为确保跟外壳端子3的电性接触,外壳端子接触体123与外胶皮线夹122可隔开设置,故外部导体端子部112还可设置衔接部1124,以衔接外壳端子接触体1123与外胶皮线夹112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衔接部1124为板状结构,但不应以此限制本实施例衔接部1124的结构形式。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最大的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内部端子,如图2所示,内部端子本体11的中心导体端子部111与外部导体端子部112采两件式设计,通过埋入成型方式,在内部端子本体11外形成绝缘体,从而固定中心导体端子部111与外部导体端子部112的相对位置,使内部端子成为结合有绝缘体的复合构造体,从而解决习知在制造RF线端连接器时,中心导体端子与外部导体端子的相对位置无法固定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中心导体端子部111与外部导体端子部112可为两个隔开设置的金属件。故,本实施例的RF线端连接器与同轴线缆的连接方法,无需执行第一实施例中断开中心导体端子部111与外部导体端子部112电性连接的步骤S12。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最大的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内部端子本体的中心导体端子部与外部导体端子部,通过压接、焊接或IDC等非铆接的搭接方式,分别电性接触同轴线缆的中心导体与外部导体。因此,本实施例的RF线端连接器与同轴线缆的连接方法,如图12所示,首先,执行步骤S21,将同轴线缆端末的中心导体与外部导体置入绝缘体的内部空间,以分别搭接内部端子本体的中心导体端子部与外部导体端子部,而后执行步骤S22,提供外壳端子,令外壳端子固定于绝缘体,以遮蔽中心导体的接点部位,并电性接触外壳端子接触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RF线端连接器与同轴线缆的连接方法及其使用的内部端子,通过埋入成型方式,在内部端子本体外形成绝缘体,使内部端子成为结合有绝缘体的复合构造体,从而固定中心导体端子部与外部导体端子部的相对位置,使内部端子成为结合有绝缘体的复合构造体,从而解决习知在制造RF线端连接器时,中心导体端子与外部导体端子的相对位置无法轻易固定的问题。再者,本实用新型的RF线端连接器可通过铆接等方式完成跟同轴电线的连接,是以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自动化方式完成RF线端连接器与同轴线缆的连接,从而有助于降低RF线端连接器跳线的制造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