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线框架、连接组件、信号采样装置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8140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引线框架、连接组件、信号采样装置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结构,特别是一种引线框架、连接组件、信号采样装置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迅速发展,对应实现电性连接的连接结构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而对于稳定连接性能的追求是永恒的消费需要。特别地,在某些机电产品中,对于稳定、有序地电性连接的安全性能有着极高的要求。在诸如汽车发动机的狭窄环境里,多条连接线路的合理排布对于获得安全、稳定的连接性能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随着采用电池包(Battery Pack)作为动力来源的电动汽车越来越多的投入使用,如何保证汽车发动机在大电流通过的前提实现的稳定工作成为设计人员所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连接整齐、有序且稳定的引线框架、连接组件、信号采样装置及电池包。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线框架。所述引线框架包括框架主体、安装部及容置槽。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上,以用于安装线路板。所述容置槽开设在所述框架主体上,且位于所述安装部的一侧或两侧,以用于容置汇流排。

优选地,所述的引线框架还包括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框架主体为嵌入式注塑一体件。

优选地,所述连接端子包括第一连接端部及第二连接端部。所述第一连接端部用于与线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端部连接为一体,并用于与汇流排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端部的材质不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端部的连接部分嵌入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端部为铜材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端部为铝材结构。

优选地,所述连接端子为双金属冲压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框架主体、安装部、容置槽、汇流排及线路板。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上,以用于安装线路板。所述容置槽开设在所述框架主体上,且位于所述安装部的一侧或两侧,以用于容置汇流排。所述汇流排为多个,且容置在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线路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且与所述多个汇流排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容置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卡扣。所述限位卡扣沿所述容置槽的深度方向与所述汇流排卡接配合,以限制该汇流排。

优选地,所述容置槽的底壁沿深度方向贯穿开设有容置通孔。所述汇流排开设有电池连接孔,所述电池连接孔与所述容置通孔连通,以用于与电池的电极实现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连接端子。所述汇流排包括汇流排主体及端子连接脚。所述汇流排主体用于与电池连接。所述端子连接脚突出设置在所述汇流排主体上,且与所述连接端子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端子连接脚包括设置部及连接部。所述设置部突出设置在所述汇流排主体的上。所述连接部自所述设置部连续延伸,并与所述连接端子接触连接。

优选地,所述框架主体上设置有汇流排限位件。所述汇流排限位件与所述端子连接脚限位配合。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连接部限位通孔。所述汇流排限位件包括汇流排限位柱及汇流排限位帽。所述汇流排限位柱突出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的上表面上,所述汇流排限位柱穿过所述连接部限位通孔并延伸至突出于所述连接部的上表面。所述汇流排限位帽设置在所述汇流排限位柱的顶端,且所述汇流排限位帽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连接部限位通孔的孔径,以用于限制汇流排的连接脚。

优选地,所述汇流排限位件包括限位壁。所述限位壁至少为两个,在所述连接部的两侧平行延伸设置,以用于限制汇流排的连接脚。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为安装凹槽。所述汇流排限位件包括限位缺口,所述限位缺口连通所述安装部及所述容置槽。所述设置部通过所述限位缺口自所述容置槽延伸至所述安装部内。

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包括第一连接端部及第二连接端部。所述第一连接端部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及所述汇流排的连接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端部与所述线路板的铜箔线路焊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端部与所述汇流排的连接部激光焊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端部的材质不同。

优选地,所述汇流排为铝材一体件。所述第一连接端部为铜材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端部与所述线路板的铜箔线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部为铝材结构。

优选地,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框架主体为嵌入式注塑一体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端部的连接部分嵌入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内。

优选地,所述框架主体具有端子密封结构。所述端子密封结构密封所述第一连接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端部的连接部分。

优选地,所述框架主体上突出设置有线路板限位件。所述线路板限位件与所述线路板限位配合。

优选地,所述线路板上沿厚度方向贯穿开设有线路板限位通孔。所述线路板限位件包括线路板限位柱及线路板限位帽。所述线路板限位柱突出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的上表面上,所述线路板限位柱穿过所述线路板限位通孔,且所述线路板限位柱的顶端延伸至突出于所述线路板的上表面。所述线路板限位帽设置在所述线路板限位柱的顶端,且所述线路板限位帽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线路板限位通孔的孔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信号采样装置。所述信号采样装置包括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及信号输出装置。所述信号输出装置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信号输出装置包括柔性扁平电缆或柔性电路板。

优选地,所述信号输出装置还包括输出连接端子,所述输出连接端子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线路板及所述柔性扁平电缆连接。

优选地,所述线路板沿厚度方向贯穿开设有输出连接通孔。所述输出连接端子穿过所述输出连接通孔,并与所述线路板的铜箔线路连接。

优选地,所述输出连接端子与所述线路板的铜箔线路为波峰焊焊接。

优选地,所述信号输出装置还包括连接壳体。所述连接壳体设置在所述线路板或所述框架主体上。所述连接壳体贯穿开设有安装腔。所述输出连接端子容置在所述安装腔内,且一端伸出所述安装腔以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信号输出装置还包括安装卡扣。所述安装卡扣设置在所述连接壳体的顶端。所述线路板上开设有卡接通孔。所述安装卡扣穿过所述卡接通孔,且与所述线路板的上表面卡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及如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采样装置。所述多个电池均具有电极,所述电极与所述汇流排电连接。所述信号采样装置采集所述多个电池的电压信号。所述信号输出装置用于将所述电压信号传送至电池管理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引线框架能够承载线路板,通过线路板统一传输通过汇流排的电信号,替代了传统多根单芯导线连接的方式,实现了整齐、有序的连接,且能够获得稳定连接性能。所述引线框架通过设置线路板限位件,提高了线路板的限位、抗震性能,能够在剧烈震动的环境(譬如汽车发动机)中获得稳定连接性能。相应地,所述引线框架通过设置汇流排限位件,提高了汇流排的限位、抗震性能,使得汇流排的稳定连接性能得到提升。因而,所述信号采样装置在采用所述连接组件对电池的电压、温度信号进行采样时,能够保证保证采样信号准确及信号传递及时。所述电池包采用所述信号采样装置能够保证性能稳定、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引线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示出的引线框架的H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示出的连接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3示出的连接组件的主视图。

图6为图5示出的连接组件沿A-A线的剖视图。

图7为图6示出的连接组件的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4示出的汇流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4示出的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4示出的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信号采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示出的信号采样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3为图11示出的信号采样装置的主视图。

图14为图13示出的信号采样装置沿C-C线的剖视图。

图15为图14示出的信号采样装置的D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引线框架101。所述引线框架101包括框架主体10,安装部20及容置槽30。所述安装部20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10上,用于安装下述线路板60。所述容置槽30开设在所述框架主体10上,用于容置下述汇流排50。

所述框架主体10的形状及结构根据应用需要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及提高材质利用率,所述框架主体10大致为矩形板状。所述框架主体10用于承载下述线路板60及汇流排50。

请一并参阅图2,为了提升对下述连接端子的密封性能以避免腐蚀,所述框架主体10具有端子密封结构13。所述端子密封结构13用于包裹连接端子的双金属连接处,从而避免双金属与水汽接触而发生电化学腐蚀。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密封性能及精简制造工艺,所述端子密封结构13在连接端子插入模具后注塑而成。

所述安装部20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10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20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10的上表面上。所述安装部20的形状及结构只要能够实现对相应线路板60的限位、安装即可,譬如可以为插槽、卡扣或夹子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20为一个形状及尺寸与对应线路板60相匹配的安装槽体。所述安装槽体开设在所述框架主体10的上表面上,从而沿所述框架主体10的上下方向拆装线路板60。所述安装部20能够沿平行于所述框架主体10的表面的方向限制线路板60。

为了提升对线路板60的限位性能,所述框架主体10上设置有线路板限位件22。所述线路板限位件32可以给插槽、卡扣,甚至黏胶。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在沿所述框架主体10的上下方向(即垂直于所述框架主体10的表面的方向)进一步提升对线路板60的限位性能,所述线路板限位件22包括线路板限位柱25及线路板限位帽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路板限位帽27为热铆部。所述限位柱25突出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10的上表面上。所述限位柱25的高度或等于线路板60的厚度。所述限位柱25可穿透线路板60,从而在沿平行于所述框架主体10的上表面的方向上进一步限制线路板60。所述线路板限位帽27设置在所述线路板限位柱25的顶端。所述线路板限位柱25的径向尺寸大于线路板60上的通孔的孔径,从而在沿垂直于所述引线框架10的上表面的方向上限制线路板60。

为了提供相应的安装空间,以便于其他器件的连接或安装,线路板60可与所述框架主体10的上表面之间间隔设置。相应地,所述框架主体10上突出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用于支撑线路板6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为四个,且该四个支撑柱均匀围绕所述限位柱25设置。

所述容置槽30开设在所述框架主体10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30开设在所述框架主体10的上表面上。所述容置槽30位于所述安装部20的一侧或两侧,从而使得多个汇流排50能够同时与线路板60实现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充分利用线路板60的连接性能且充分利用安装空间,所述容置槽30为两排,且该两排容置槽30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部20的两侧。每一排所述容置槽30均沿所述线路板6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容置槽30的数量根据应用需求选择。所述容置槽30的具体形状、结构及尺寸只要满足容置相应的汇流排50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30大致为矩形槽。

为了在沿所述容置槽30的深度方向(即垂直于所述框架主体10的上表面的方向)上增强对汇流排50的限制性能,所述容置槽3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汇流排限位卡扣31。所述汇流排限位卡扣31用于与汇流排50沿所述容置槽30的深度方向卡接配合,从而将汇流排50进一步限制在所述容置槽30内。所述汇流排限位卡扣31具体数量及相对设置位置只要能够满足对汇流排50的限制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容置槽30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汇流排限位卡扣31,且该两个汇流排限位卡扣31在沿线路板60的长度方向上错位设置,从而更稳固地限制汇流排50。

为了使得汇流排50便于实现与待检测电池的连接,所述容置槽30的底壁沿深度方向贯穿开设有容置通孔33。所述容置通孔33能够容置下述与汇流排50连接的电池电极,从而精简结构、节省连接线路。所述容置通孔33的具体形状及尺寸根据具体的安装需要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置通孔33大致为矩形通孔。

为了增强对汇流排50的限位功能,所述框架主体10上设置有汇流排限位件3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强对汇流排50的端子连接脚54的限位性能,所述汇流排限位件32包括汇流排限位柱35。所述汇流排限位柱35突出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10的上表面上,以用于穿透端子连接脚,从而沿平行于所述框架主体10的上表面限制端子连接脚,进而提升端子连接脚的抗振动的性能。所述汇流排限位柱35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端子连接脚的厚度。所述汇流排限位柱35的径向尺寸小于或等于端子连接脚上54的连接部限位通孔545的孔径。

为了沿所述汇流排限位柱35的轴向(即垂直于所述框架主体10的上表面的方向)上增强对端子连接脚的限位、抗震性能,所述汇流排限位件32还包括汇流排限位帽3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汇流排限位帽37为热铆部。所述汇流排限位帽37设置在所述汇流排限位柱35的顶端。所述汇流排限位帽37的径向尺寸大于端子连接脚上的通孔的孔径,从而实现对端子连接脚的限位。所述汇流排限位帽37的具体形状只要满足对端子连接脚的限位即可,譬如可以为沿所述汇流排限位柱35的径向延伸的三角突出部或平板突出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汇流排限位帽37大致为蒙古包状。

为了增强沿线路板60的长度方向的限位、抗震性能且减少将线路板60组装在所述引线框架101上的间隙,所述汇流排限位件32还包括限位缺口38。所述限位缺口38开设在所述容置槽30的侧壁上,且连通所述安装部20的安装槽。所述限位缺口38用于容置下述端子连接脚54的设置部541,从而使得所述设置部541自所述容置槽30延伸进入所述安装部20内。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所述端子连接脚54的限位、抗震性能,所述汇流排限位件3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10上的限位壁39。所述限位壁39的形状为突出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10的上表面的竖直墙壁状。所述限位壁39至少为两个。所述限位壁39沿所述框架主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该至少两个所述限位壁39平行且间隔设置,以使得端子连接脚限制在该至少两个所述限位壁39之间。

为了增强所述引线框架101的机械强度及节省制造工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线框架101为注塑件。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至图5,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接组件102。所述连接组件102包括汇流排50及线路板60。所述汇流排50容置在所述容置槽30内。所述线路板60设置在所述安装部20上,且与所述汇流排50电连接。

请参阅图6至图8,所述汇流排50,作为一种连接器,具有稳定、安全传输较大电流的性能,其英文名称为bus-bar。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汇流排50采用铝材制成一体件。所述汇流排50的形状及结构只要满足相应的连接性能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汇流排50包括汇流排主体52及端子连接脚54。所述端子连接脚54突出设置在所述汇流排52上。所述汇流排主体52与所述端子连接脚54均沿平行于所述引线框架10的上表面的平面延伸设置。所述汇流排主体52大致为矩形板状,且该矩形板状的中部具有拱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汇流排主体52容置在所述容置槽30内,且所述汇流排主体52与所述汇流排限位卡扣31限位配合。为了便于与待检测电池形成便利、稳定的连接,所述汇流排主体52上开设有电池连接孔5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连接孔521沿所述汇流主体52的厚度方向贯穿开设为通孔。所述电池连接孔521可以套设在电池的电极上,并且通过焊接实现稳固连接。所述电池连接孔521的数量连接需要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连接孔521为两个。

所述端子连接脚54用于与下述连接端子70电连接。所述端子连接脚54的具体形状及结构根据安装及连接需要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端子连接脚54包括设置部541及连接部543。所述设置部541垂直于所述线路板60的延伸方向设置在所述汇流排主体52上。所述连接部543平行于所述线路板60的延伸方向设置在所述设置部541上,且用于直接与连接端子70电连接。也即是,所述端子连接脚54大致呈L形。为了尽可能的提升所述连接部543与连接端子70连接后的抗震性能,所述连接部543沿厚度方向贯穿开设有连接部限位通孔545。所述连接部限位通孔545套设在所述汇流排限位柱35上,从而沿平行于所述引线框架10的上表面的方向上相互限位。所述连接部543在所述连接部限位通孔545的周边与所述汇流排限位帽37正对,从而沿垂直于所述引线框架10的上表面的方向上相互限位。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543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限位壁39之间,从而使得所述连接部543的两侧壁被所述限位壁39所阻挡,以提升对所述连接部543限位性能及提高该连接部543抗震、均匀受力的性能。

请参阅图9,所述线路板60,亦称电路板,其英文名称为Printed Circuit Board。所述线路板60可以相应设置电子元件,特别是设置贴片电子元件,并与电子元件形成稳定电连接。譬如,所述线路板60上可以设置用于检测电流、温度的传感器或相应器件。所述线路板60的形状及结构根据应用需要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路板60大致为矩形板状。所述线路板60设置在所述引线框架101的安装部20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路板60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10的中部,从而使得两侧的两排所述汇流排50均匀排布。为了进一步增强稳固限位性能,所述线路板60上贯穿开设有线路板限位通孔62。所述线路板限位通孔62套设在所述线路板限位柱25上,从而沿平行于所述框架主体10的上表面的方向上提升对所述线路板60的限位性能。所述线路板60在所述线路板限位通孔62的周部与所述线路板限位帽27正对或相接,从而沿垂直于所述框架主体10的上表面方向上提升对所述线路板60的限位性能。所述线路板限位通孔62的数量及局部排布根据需要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路板通孔为62为两排,且每一排均具有三个所述线路板限位通孔62,每一排所述线路板限位通孔62均沿所述线路板60的长度方向排布。

为了便于与下述连接端子70形成稳定连接,所述线路板60还开设有端子连接通孔64。所述端子连接通孔64自所述线路板60的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所述端子连接通孔64的数量、排布关系及孔径均与对应连接端子70相匹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端子连接通孔64为两排。每一排所述端子连接通孔64均沿所述线路板60的长度方向排布。每一排所述连接端子通孔64的数量为7个。且该两排所述端子连接通孔64旋转对称设置。

为了便于与下述输出连接端子84形成连接,所述线路板60的端部贯穿开设有输出连接通孔66,从而便于所述输出连接端子84穿过后与该线路板60的铜箔线路实现波峰焊焊接。所述输出连接通孔66贯穿所述线路板60的上下表面。所述输出连接通孔66的数量、排布关系及孔径均与对应输出连接端子84相匹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出连接通孔66为两排。该两排所述输出连接通孔66均沿所述线路板60的宽度方向延伸。每一排所述输出连接通孔66的数量为11个。所述输出连接通孔66均突出于所述框架主体10设置,从而便于实现与输出连接端子84的连接。

为了与下述连接壳体86实现便利地拆装,所述线路板60还开设有卡接通孔68。所述卡接通孔68用于穿过连接壳体86的连接安装卡扣88,从而使得该连接安装卡扣88与所述线路板60的上表面阻挡。所述卡接通孔68贯穿所述线路板60的上下表面。所述卡接通孔68的数量、排布关系及孔径与对应连接安装卡扣88相匹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通孔68为两个。该两个卡接通孔68分别设置在两排所述输出连接通孔66延伸方向的两端。

请参阅图10,为了便利于实现所述汇流排50与所述线路板60的连接,所述连接组件102还包括连接端子70。所述连接端子70分别连接所述汇流排50及所述线路板60。所述连接端子70包括第一连接端部71及第二连接端部72。所述第一连接端部71呈L形。所述第二连接部72呈直板形。所述第一连接端部71与所述第二连接端部72,且呈L形。第一连接端部71连接所述线路板排60,第二连接端部72连接所述汇流排50。为了便于实现相同金属材质的连接以获得稳定连接性能,所述连接端子70采用双金属材料。为了增强稳固性能,所述连接端子70为双金属冲压件。也即是,所述连接端子70通过冲压方式,使得两种不同金属材质制成一体件。具体地,所述连接端子70的第二连接端部72采用铝材制成,以与铝制的所述汇流排50连接;所述连接端子70的第一连接端部71采用铜材制成,以与所述线路板60的铜箔线路连接。即,所述连接端子70通过双金属材质的转换,不仅避免了因不同金属连接处的电势差导致的腐蚀,而且使得不同金属材质的所述汇流排50与所述线路板60实现稳固连接。为了进一步避免所述连接端子70发生电化学腐蚀,所述连接端子70的第一连接端部71与第二连接端部72的连接部分被所述端子密封结构所包裹,从而形成对双金属连接部分的密封。为了提升稳固组装、密封防腐性能,所述连接端子70与所述框架主体10为嵌入式注塑(insert molding)一体件。也即是,将所述连接端子70预先放置在注塑模具内,然后注塑成所述框架主体10,以使得所述连接端子70与所述框架主体10呈一体件。为了避免不同金属材质连接部分电势差造成的化学腐蚀,所述第一连接端部71与所述第二连接端部72的连接部分嵌入在所述框架主体10内。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1至图15,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信号采样装置103。所述信号采样装置103包括如实施例二记载的所述连接组件102及信号信号输出装置80。所述信号信号输出装置80与所述线路板60连接,以将所述线路板60上传输的采样信号传输至所述信号信号输出装置80。

所述信号信号输出装置80可以为任意可以实现电传导的介质,譬如单芯导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信号信号输出装置80包括柔性扁平电缆82(柔性扁平电缆的英文名称为“Flexible Flat Circuit”,其简称为FFC)。可以想到的是,所述柔性扁平电缆82包括多个连接线路,并使得该多个连接线路有规律的排布。所述柔性扁平电缆82呈扁平结构,能够任意弯折,能够适应狭窄的空间。当所述柔性扁平电缆82应用于电池包内时,可节省空间,从而减小电池包体积。当然,所述柔性扁平电缆82也可以采用柔性线路板替代(柔性线路板的英文名称为“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其简称为FPC)。所述柔性扁平电缆82可以与工业控制计算机进行连接,从而将相应采样信号输出至工业控制计算机进行处理。

为了进一步提升连接性能,所述信号信号输出装置80还包括输出连接端子84。所述输出连接端子84分别与所述线路板60及所述柔性扁平电缆82连接。所述输出连接端子84从所述线路板60的下表面一侧插入所述输出连接通孔66,并突出至所述线路板60的上表面一侧。所述输出连接端子84与所述线路板60的上表面上的对应铜箔线路之间为波峰焊焊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出连接端子84为两排。该两排输出连接端子84分别所述线路板60的宽度方向排布。每一排所述输出连接端子84分别与一个所述柔性扁平电缆82连接。

为了提升所述输出连接端子84与所述线路板60的稳定连接性能,所述信号信号输出装置80还包括连接壳体86。所述连接壳体86开设有连接通腔861。所述连接通腔861沿所述框架主体10的上下方向贯穿开设。所述输出连接端子84自所述连接通腔861的顶端插入。所述柔性扁平电缆82自所述连接通腔861的底端插入。所述输出连接端子84与所述柔性扁平电缆82在所述了解通腔861内实现连接。

为了实现与所述连接壳体86与所述线路板60便利拆装,所述连接壳体86上设置有连接安装卡扣88。所述连接安装卡扣88穿过所述线路板60的卡接通孔68,且与所述线路板60卡接配合,从而将所述连接壳体86与所述线路板60连接一体。所述连接安装卡扣88的数量及具体设置关系根据需要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安装卡扣88为两个,且沿所述线路板60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连接壳体86的两端。

实施例四: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如汽车电池包(图中未示出)。所述电池包包括如实施例三记载的所述信号采样装置103及电池(图中未示出)。

所述电池的电极延伸进入所述汇流排50的电池连接孔521内,且与所述汇流排50激光焊接,从而实现电连接。所述电池的信号及具体参数根据驱动相应的用电设备(如汽车)而选择。

工作时,所述信号采样装置103采集所述电池的电压信号。所述信号信号输出装置80将所述电压信号传输至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为BMS)。

可以想到的是,电池的电极也可称之为电芯。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用新型中所提及的“上”与“下”为相对概念,仅基于附图以便于说明各部件的具体方位,并不用限定其保护范围。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