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芯基板分离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5045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无芯基板分离治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离治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无芯基板分离治具。



背景技术:

无芯基板制作过程中,需要借助于与无芯基板形状相适应的支撑载体,并在支撑载体上进行生产制作,待无芯基板制作成功后将无芯基板与支撑载体分离得到成品板。然而,无芯基板与支撑载体的分离方式通常采用手动分离,即通过两个人的两只手分别抓住无芯基板同一端的两角,同时将无芯基板从一端至另一端逐渐与支撑载体分离。由于无芯基板较薄,手动分离过程中,手动操作幅度较大时,极容易导致无芯基板翘曲现象,无法保证产品质量,且无芯基板的分离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无芯基板分离治具,它能够保证无芯基板分离过程中不会影响到无芯基板的产品质量。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芯基板分离治具,包括:导轨与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滑动件相连;及分离件,所述分离件装设在所述滑动件上,所述分离件的长度大于无芯基板的宽度或长度。

上述的无芯基板分离治具,可以在手动将无芯基板端部与支撑载体端部分开后,将分离件置于无芯基板与支撑载体之间。然后,通过驱动件推动滑动件沿着导轨移动,滑动件沿着导轨移动过程中将带动分离件移动,分离件便从无芯基板与支撑载体的一端移动至无芯基板与支撑载体另一端,且由于分离件的长度大于无芯基板的宽度或长度,分离件可以横向或纵向跨过无芯基板,分离件移动至无芯基板的另一端后便可以将无芯基板与支撑载体完全分离开。相对于传统的手动分离无芯基板与支撑载体的方式,采用上述的无芯基板分离治具,仅仅只需要使得分离件从无芯基板与支撑载体之间穿过即可,操作幅度相对较小,便于控制,能够保证无芯基板分离过程中不会影响到无芯基板的产品质量,且无芯基板与支撑载体之间的分离效率较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芯基板分离治具还包括基板,所述导轨装设在所述基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芯基板分离治具还包括用于夹持所述无芯基板的夹具,所述夹具装设在所述基板上。分离件分离无芯基板与支撑载体之前,通过夹具将无芯基板与支撑载体的端部夹持固定于基板上,这样分离件更便于将无芯基板与支撑载体分离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轨一端上设置有限制所述滑动件移动的限位块,所述夹具与所述限位块均位于所述基板的同一端。分离件分离无芯基板与支撑载体过程中,滑动件从导轨一端移动至导轨另一端时,可以通过限位块对其进行限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轨包括并列间隔设置的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所述滑动件包括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第二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分离件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相连,所述分离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离件为柔性材料制成的线绳。柔性材料制成的线绳在分离无芯基板与支撑载体过程中,对无芯基板的损伤较小,能保证无芯基板分离后的产品质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离件包括金属丝及包裹在金属丝外部的软质层。在分离无芯基板与支撑载体过程中,金属丝外部的软质层与无芯基板表面接触,使得对无芯基板的损伤较小,能保证无芯基板分离后的产品质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滑块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板;所述分离件一端可拆卸装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分离件另一端可拆卸装设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由下至上设置有用于装设所述分离件的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板上由下至上设置有用于装设所述分离件的多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一一相应设置。如此,可以根据无芯基板与支撑载体的厚度,将分离件两端分别装设在合适高度的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这样能便于无芯基板与支撑载体之间的分离,且适用于不同厚度的无芯基板与支撑载体的分离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包括横杆,所述横杆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相连,所述横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相连。驱动横杆后,横杆能够同时驱动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运动,便可以驱动分离件两端同步移动于导轨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无芯基板分离治具俯视图;

图2为图1的其中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为图1的另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无芯基板分离治具分离无芯基板与支撑载体时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无芯基板分离治具分离无芯基板与支撑载体时侧视图。

11、第一导轨,12、第二导轨,21、第一滑块,22、第二滑块,23、第一安装板,231、第一安装孔,24、第二安装板,241、第二安装孔,30、驱动件,40、分离件,50、基板,60、夹具,70、限位块,81、无芯基板,82、支撑载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无芯基板分离治具,包括:导轨(11、12)与滑动件(21、22)、驱动件30及分离件40。所述滑动件(21、22)与所述导轨(11、12)滑动配合。所述驱动件30与所述滑动件(21、22)相连。所述分离件40装设在所述滑动件(21、22)上,所述分离件40的长度大于无芯基板81的宽度或长度。

上述的无芯基板分离治具,可以在手动将无芯基板81端部与支撑载体82端部分开后,将分离件40置于无芯基板81与支撑载体82之间(请参阅图5)。然后,通过驱动件30推动滑动件(21、22)沿着导轨(11、12)移动,滑动件(21、22)沿着导轨(11、12)移动过程中将带动分离件40移动,分离件40便从无芯基板81与支撑载体82的一端移动至无芯基板81与支撑载体82另一端,且由于分离件40的长度大于无芯基板81的宽度或长度,分离件40可以横向或纵向跨过无芯基板81,分离件40移动至无芯基板81的另一端后便可以将无芯基板81与支撑载体82完全分离开。相对于传统的手动分离无芯基板81与支撑载体82的方式,采用上述的无芯基板分离治具,仅仅只需要使得分离件40从无芯基板81与支撑载体82之间穿过即可,操作幅度相对较小,便于控制,能够保证无芯基板81分离过程中不会影响到无芯基板81的产品质量,且无芯基板81与支撑载体82之间的分离效率较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无芯基板分离治具还包括基板50。所述导轨(11、12)装设在所述基板50上。

所述无芯基板分离治具还包括用于夹持所述无芯基板81的夹具60。所述夹具60装设在所述基板50上。分离件40分离无芯基板81与支撑载体82之前,通过夹具60将无芯基板81与支撑载体82的端部夹持固定于基板50上,这样分离件40更便于将无芯基板81与支撑载体82分离开。

所述导轨(11、12)一端上设置有限制所述滑动件(21、22)移动的限位块70。所述夹具60与所述限位块70均位于所述基板50的同一端。分离件40分离无芯基板81与支撑载体82过程中,滑动件(21、22)从导轨(11、12)一端移动至导轨(11、12)另一端时,可以通过限位块70对其进行限位。

所述导轨(11、12)包括并列间隔设置的第一导轨11与第二导轨12。所述滑动件(21、22)包括第一滑块21与第二滑块22。所述第一滑块21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11上,所述第二滑块22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12上。所述分离件40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21相连,所述分离件40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22相连。

所述分离件40为柔性材料制成的线绳。柔性材料制成的线绳在分离无芯基板81与支撑载体82过程中,对无芯基板81的损伤较小,能保证无芯基板81分离后的产品质量。在另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离件40包括金属丝及包裹在金属丝外部的软质层。在分离无芯基板81与支撑载体82过程中,金属丝外部的软质层与无芯基板81表面接触,使得对无芯基板81的损伤较小,能保证无芯基板81分离后的产品质量。

请参阅图3,所述第一滑块2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板23,所述第二滑块2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板24。所述分离件40一端可拆卸装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板23上,所述分离件40另一端可拆卸装设在所述第二安装板24上。

所述第一安装板23上由下至上设置有用于装设所述分离件40的多个第一安装孔231,所述第二安装板24上由下至上设置有用于装设所述分离件40的多个第二安装孔241。所述第一安装孔231与所述第二安装孔241一一相应设置。如此,可以根据无芯基板81与支撑载体82的厚度,将分离件40两端分别装设在合适高度的第一安装孔231与第二安装孔241,这样能便于无芯基板81与支撑载体82之间的分离,且适用于不同厚度的无芯基板81与支撑载体82的分离操作。

所述驱动件30包括横杆。所述横杆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21相连,所述横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22相连。驱动横杆后,横杆能够同时驱动第一滑块21与第二滑块22运动,便可以驱动分离件40两端同步移动于导轨(11、12)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