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端子以及由接线端子和操作工具构成的套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73515发布日期:2018-08-01 00:32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线端子,该接线端子具有绝缘材料壳体并且具有弹力夹持接头,该弹力夹持接头具有:由板元件形成的接触体,所述接触体具有底部段、从底部段伸出且彼此隔开的侧壁部段和焊接端接触凸片。底部段与侧壁部段一起形成用于容纳电导线的导线容纳通道。从侧壁部段伸出至少一个板簧簧片,所述板簧簧片具有夹持边缘,用于对容纳于导线容纳通道中的电导线进行夹持。绝缘材料壳体在前侧具有引导至导线容纳通道的导线引入开口。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由这种接线端子和操作工具构成的套件。



背景技术:

这种接线端子例如与集成到绝缘材料壳体中的按钮一起从de102010014144b4中已知。

wo2013/176859a1公开一种smd电路板端子,所述smd电路板端子具有从绝缘材料壳体的上侧中伸出的操作滑件,以打开形成于相应的弹力夹持接头上的、用于夹持电导线的夹持部位;

kr1020140122904a描述一种相似的smd电路板端子,所述电路板端子具有弹力夹持接头,所述弹力夹持接头具有两个彼此指向的板簧,所述板簧具有沿导线插入方向指向的操作接板,以及具有绝缘材料壳体,所述绝缘材料壳体具有可移动地装入上侧和后侧的开口中的操作滑件。



技术实现要素:

以此为出发点,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一种改进的接线端子,其中改进借助自动安装装置进行的操作并且减少接线端子在使用在灯中时的可感知性。

所述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接线端子以及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7的特征的由这种接线端子和操作工具构成的套件来实现。

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描述有利的实施方式。

对于这种接线端子提出,焊接端接触簧片从底部段的平面中向外弯曲,展开成与底部段的平面错开地设置的焊接端平面并且形成底部段的凹进的区域。封闭盖设置为用于锁定到该凹进的区域中。

首先,通过将焊接端接触簧片从底部段的平面中向外弯曲,使得所述焊接端接触簧片展开成与底部段的平面错开地设置的焊接端平面,实现降低设有接线端子的电路板的结构高度。因此,接线端子能够以这种方式扣进电路板的开口中并且焊接在电路板的后侧上。因此,接线端子并非简单地安置到电路板上并且以焊接端接触部焊接在上侧上。通过该平面错位还形成接触体的凹进的区域,封闭盖能够锁定到所述凹进的区域中。借助该封闭盖提供用于自动安装装置的吸附面,所述自动安装装置用于操作接线端子。此外,当施加在电路板上的发光元件(例如发光二极管led)位于焊接端接触部的一侧上时,避免形成光阱或黑斑。根据这种发光元件的设置以及散射碎块(streuscherbe)的构成,接线端子之内的凹陷部能够由于散射碎块被感知为“黑斑”。通过封闭盖,降低与发光元件相邻地设置的接线端子的可感知性。

在此,封闭盖形成与绝缘材料壳体分开的部件,所述部件与接触体连接,并且在不具有绝缘材料壳体的情况下也发挥其功能。

封闭盖可具有锁定凸肩,所述锁定凸肩适配于锁定到接触体中的锁定开口中。然而,也可考虑的是,封闭盖具有锁定开口或锁定边缘,所述锁定开口或锁定边缘适配于与接触体的锁定凸肩锁定。

通过封闭盖与接触体的该锁定,避免在绝缘材料壳体上的锁定开口,所述锁定开口会减小空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封闭盖可具有从封闭盖的盖板垂直伸出的指部。于是,各一对这种指部,以彼此相对置的方式,彼此隔开地设置,并且适配用于沉入凹进的区域中,以便分别邻接地贴靠在接触体的从底部段引导至焊接端接触簧片的连接片上。以这种方式,封闭盖以各一对这种彼此相对置的指部,在彼此相对置的连接片上,借助一对这种指部的彼此远离的锁定元件锁定。盖板保留在由焊接端接触簧片展开的平面之上,而指部沉入接触体的凹进的区域中。

指部可分别具有带有锁定边缘的凹槽。于是,凹槽分别构成用于容纳接触体的锁定凸肩。这种锁定凸肩例如可从连接片伸出。锁定边缘通过凹槽的限界壁形成。

借助在指部中的这种凹槽能够改进指部的稳定性与刚性。对凹槽限界的侧壁,在力加载和弯曲负荷时,增加指部相对于弹性变形的阻力。

但是,指部也可分别具有锁定凸肩,所述锁定凸肩构成用于锁定到接触体的分别邻接的连接片的锁定开口中。

在封闭盖的两个彼此并排设置的指部之间,盖板的覆盖簧片可在盖板的平面上伸出。覆盖簧片可通过缝隙与该盖板的过渡到指部中的部段分开。尤其当绝缘材料壳体伸入所述缝隙中时,可通过缝隙改进空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绝缘材料壳体的与底部段相对置的顶盖部段可在弹力夹持接头的背离底部段的一侧上朝上在邻接于接触体的侧壁部段和至少一个板簧簧片的区域中完全地封闭。在此,绝缘材料壳体可在与导线引入开口相对置的后侧上具有操作开口,所述操作开口朝至少一个板簧簧片的操作接板引导。此处,操作开口在形成引导通道的情况下,通过绝缘材料壳体的顶盖部段限界。

因此,在弹力夹持接头的弹簧之上邻接于至少一个操作接板的顶盖部段是引导通道的引导壁,在所述引导通道上引导操作工具或插入操作开口中的操作工具或可移动地装入操作开口中的操作元件。于是,仅经由从后侧可触及的操作开口进行操作,使得操作力仅作为剪力作用到接线端子的焊接接触部上。

顶盖部段以邻接于弹力夹持接头的方式在弹力夹持接头的背离底部段的侧上封闭,通过上述方式,至少一个板簧簧片只能通过与导线插入方向相反地从后侧的操作开口朝向前侧的导线引入开口定向的操作力打开。避免了从顶盖部段朝底部段作用的力分量,使得作用于接线端子的焊接部位上的力不会损坏这些焊接部位。

操作开口的引导通道不仅可通过顶盖部段,而且也通过绝缘材料壳体的彼此隔开的侧向的内壁部段和与顶盖部段相对置的底座部段形成。因此,引导通道单侧地、双侧地或必要时全面地或环绕地通过壁部段限界。因此,单独的操作工具最佳地引导至至少一个操作接板。但是,可选地,也可将操作元件装入这种引导通道中,所述引导通道然后沿操作方向可从前侧朝后侧移动地安装。

朝底部段的方向对引导通道限界的底座部段可在形成导线容纳槽的情况下与弹力夹持接头的底部段隔开。因此,一方面,在底部段与底座部段之间沿导线插入方向在夹持部位后方提供导线收集槽,所述夹持部位通过至少一个板簧簧片的夹持边缘形成用于夹持电导线。此外,导线引入区域或导线容纳区域通过底座部段,通过位于其上方的操作平面限界,至少一个板簧的对应的操作接板伸入所述操作平面中。借此防止操作开口通过电导线的绞合线堵住。

引导通道可直接在至少一个操作接板上游终止,使得引导通道通过操作开口形成,并且然后过渡到板簧的操作接板中和位于板簧之上的顶盖部段中。因此,对于两个彼此指向定向的板簧的情况而言,操作开口通过顶盖部段和两个彼此隔开的操作接板延续。在绝缘材料壳体的顶盖部段中,在与导线引入开口相对置的后侧的区域中可设有凹进部。于是,所述凹进部过渡到引导至操作接板的操作开口中。凹进部具有的优点是,借此提供定位区域,操作工具从上方、倾斜地从后侧或直接从后侧引入该定位区域中。于是,通过凹进部的侧面的限界壁和凹进部的底部,定位操作工具,使得所述操作工具能够引入到邻接于凹进部的操作开口处。

底部段可具有从绝缘材料壳体的轮廓部伸出的焊接端接触部。于是,所述焊接端接触部设置用于焊接到电路板上并且能够是用于表面焊接安装的smd接触部或用于通孔插接焊接安装的销接触部。

操作开口可设置用于容纳单独的操作工具。但是,也可考虑的是,操作开口从后侧穿过绝缘材料壳体延伸至前侧,并且与导线引入开口相邻地通到前侧上。因此,也能够从前侧进行操作且和/或在前侧上检查弹力夹持接头上的电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有利的是,操作元件可移动地容纳于操作开口中。在此,操作元件可具有突出的操作部段,所述操作部段构成用于对至少一个操作接板加载力以打开通过夹持边缘形成的夹持部位。于是,该突出的操作部段在绝缘材料壳体的内部空间中位于板簧簧片的操作接板的区域中。

操作元件可具有从绝缘材料壳体的后侧可触及以加载力的顶端部段和在弹力夹持接头打开的状态下从绝缘材料壳体的前侧伸出的信号部段。借助于该信号部段可看到:形成于板簧簧片的夹持边缘上的夹持部位是否打开。此外,操作元件能够通过对信号部段加载力朝向后侧再移回到静止位置中,在该静止位置中板簧簧片不受操作元件损害并且有弹簧弹性的夹持力施加到插入的并要夹持的电导线上。

在本发明的意义上,不将不确定的术语“一”理解为数量值。因此当例如讨论一弹力夹持接头、一板簧或一导线引入开口或操作开口时,将其理解为“至少一个”的意思。

因此,绝缘材料壳体也可具有多个彼此并排设置的导线引入开口。接线端子可具有多个在绝缘材料壳体中彼此并排容纳的且与相应的导线引入开口和操作开口相关联的弹力夹持接头。

本发明还通过由接线端子和操作工具构成的套件实现,其中操作工具具有保持部段和操作指部,所述操作指部用于引入操作开口中并且用于将夹持部位的操作接板彼此压开。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单独的操作工具,所述操作工具借助其至少一个操作指部可从后侧引入绝缘材料壳体的相关联的操作开口中,以便于是通过将操作指部朝向绝缘材料壳体的前侧运动的方式在操作接板之间引导,以便将所述操作接板彼此压开。

在此,保持部段与操作指部优选彼此成角度。所述角优选在大约90°+/-20°的范围中。保持部段与至少一个操作角尤其优选彼此成直角设置。

在保持部段上可设有多个彼此并排地设置的且彼此隔开的操作指部,所述操作指部用于分别引入接线端子的绝缘材料壳体的多个操作开口的相关联的操作开口中。因此,同时实现多极的接线端子的多个夹持部位的打开,由此可简化操作。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根据实施例与所附的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附图示出:

图1示出接线端子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示出用于图1中的接线端子的弹力夹持接头的原理构造的立体图;

图3示出具有附加的操作工具的图1中的接线端子的侧剖面图;

图4示出图1中的接线端子的立体后视图;

图5示出具有单独的操作工具的装入电路板中的接线端子的立体图;

图6示出不具有绝缘材料壳体的图5中的接线端子的立体图;

图7示出具有在弹力夹持接头的操作接板之间引入的操作工具的图6中的接线端子的立体图;

图8从下侧和从斜后侧示出图1中的接线端子的立体图;

图9示出装入和焊接到电路板中的接线端子的立体后视图;

图10示出贯穿具有封闭盖的接线端子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侧剖面图;

图11示出用于图10中的接线端子的弹力夹持接头的原理构造的立体图;

图13示出图10中的接线端子的绝缘材料壳体的下侧的立体图;

图14示出具有封闭盖的图10中的接线端子的下侧的立体图;

图15从上侧观察示出图14中的接线端子的立体后视图;

图16示出图15中的接线端子的立体前视图;

图17示出具有附加的操作工具的图10至图16中的接线端子的侧剖面图;

图18示出依照根据图10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两极的接线端子的立体图;

图19示出根据图10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单极的接线端子的立体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能从图1看到接线端子1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所述接线端子具有绝缘材料壳体2以及装入绝缘材料壳体2中的多个弹力夹持接头3。从弹力夹持接头3,在前侧与后侧上分别可见从绝缘材料壳体2中伸出的焊接端接触部4。

清楚的是,绝缘材料壳体2在前侧上具有导线引入开口5,所述导线引入开口用于将各一个电导线引向夹持部位,所述夹持部位在相应的弹力夹持接头上在绝缘材料壳体2的空间中形成。

在绝缘材料壳体2的与具有导线引入开口5的前侧相对置的后侧的区域中,存在绝缘材料壳体2中的凹进部6。所述凹进部6过渡到在后侧上的操作开口中,所述操作开口引入绝缘材料壳体2的内部空间中。

还清楚的是,在前侧上在导线引入开口5上游分别安置构成为绝缘材料壳体2的部分的底座7a并且在后侧上在凹进部6上游同样安置构成为绝缘材料壳体2的部分的底座7b。当接线端子1装入电路板的开口中并且以焊接端接触部4被焊接在电路板的后侧上时,所述底座用于安置到电路板上。

能从图2看到用于电路板的弹力夹持接头3的原理构造的立体图。清楚的是,弹力夹持接头3由作为冲压和弯曲件的板元件一件式地成形。在此,设有底部段8,从所述底部段伸出两个彼此隔开的侧壁部段9。通过侧壁部段9和底部段8形成用于容纳电导线的导线容纳通道。导线容纳通道能够至少部分地由限界接片10在与底部段8相对置的侧上至少部分地封闭,所述限界接片彼此指向地从侧壁部段弯曲。但是,导线容纳通道的上侧也能够通过绝缘材料壳体2的部段封闭。

可见的是:在示出的实施例中,两个板簧簧片11从侧壁部段9沿导线插入方向l伸出。板簧簧片11近似平行于底部段8延伸并且彼此相互指向地伸展。在板簧簧片11的端部上分别形成夹持边缘12用于夹持电导线或夹持其剥皮的端部。替选地,也可考虑具有仅一个板簧簧片11的实施方式,所述板簧簧片例如借助侧壁部段9或从侧壁部段伸出的接片形成夹持部位。

也清楚的是,操作接板13在板簧簧片11上在与底部段8相对置的上边缘上伸出。所述操作接板13倾斜地彼此远离指向地突出,并且设置为用于容纳操作工具或操作元件。所述操作接板的自由端部沿导线插入方向l或沿板簧簧片11的延伸方向延伸并且所述操作接板朝向其自由端部漏斗形地扩展。借助这种在操作接板13之间引入的操作工具或操作元件,板簧簧片11彼此远离地移动,以便打开在夹持边缘12上形成的夹持部位并且能够取出被夹持的电导线。

还清楚的是,底部段8的在侧壁部段9和板簧簧片11的区域中的平面相对于焊接端接触部4的平面升高或者错开,以便以这种方式在弹力夹持接头3的与板簧簧片11相对置的下侧上形成凹进部或自由空间。因此,通过导线引入通道形成的导线插入平面为了引入电导线而与通过焊接端接触部4限定的焊接端平面相对远地错开地设置。凹进部的或自由空间的深度应至少对应于普通电路板的厚度,使得焊接端平面位于电路板的下侧上,并且导线插入平面位于电路板的上侧的上方。

图3示出图1中的接线端子1的侧剖面图。清楚的是,当接线端子1插入电路板14的开口15中时,焊接端接触部4在电路板14的后侧上与该电路板焊接。绝缘材料壳体2的底座7a、7b支承在电路板14的下侧上。弹力夹持接头3在绝缘材料壳体2上通过如下方式固定位置:即绝缘材料壳体2的突出部16穿过底部段8的相关联的安装开口17伸入。

清楚的是,底部段8在绝缘材料壳体2的内部空间中的平面与通过焊接端接触部4形成的平面相比朝向绝缘材料壳体2的顶盖部段18错开。因此,进一步向下牵拉焊接端接触部4,以便如此实现在电路板14上的后侧安装。

清楚的是,顶盖部段18在弹力夹持接头3上方在板簧簧片11和尤其操作接板13的区域中完全地闭合。顶盖部段18朝向绝缘材料壳体2的与导线引入开口5相对置的后侧继续延续,以便如此对操作开口19限界,该操作开口用于引入操作工具20。以与顶盖部段18相对置的方式,通过底座部段21对操作开口19限界。所述底座部段21与弹力夹持接头3的底部段8隔开地设置,以便对导线收集槽22限界。因此,从导线引入开口5在板簧11旁引导经过的电导线以该其剥皮的自由端部通过底部段8和位于该底部段上的底座部段21引入导线收集槽22中。因此,操作开口19的位于底座部段21上方的自由空间没有插入的且被夹持的电导线的可能的绞合线。

还清楚的是,操作接板13沿导线插入方向l从夹持端部12进一步朝向底座部段21伸出。如果现在从操作工具20的保持部段23伸出的操作指部24引入操作开口19中,那么所述操作指部作用到彼此相对置的操作接板13上并且将所述操作接板在操作平面上彼此压开。所述操作平面位于导线夹持平面上方,所述导线夹持平面通过夹持边缘12和连接于该夹持边缘的导线收集槽形成并且所述导线夹持平面通过底座部段21向上朝向操作开口19限界。

因此,弹力夹持接头3的夹持部位通过操作力打开,所述操作力沿箭头方向b与导线插入方向l相反地作用。在此,操作力b必要时将剪力施加到焊接端接触部4上。避免横向于电路板14的面作用的、可能损坏在焊接端接触部4上的焊接部位的操作力。

还可见的是,呈封闭盖40形式的壳体件从下侧锁定到底部段8的凹进的区域中。在此,呈锁定凸肩56形式的突出部锁定到在底部段8的板材中的锁定开口中。借助该封闭盖40提供用于自动安装装置的吸附面,所述自动安装装置用于操作接线端子1。此外避免:当施加在电路板14上的发光元件(例如发光二极管led)位于焊接端接触部4的侧部上时,避免形成光阱或黑斑。根据这种发光元件的设置以及散射片的构成,接线端子1之内的凹陷部可能由于散射片(streuscheibe)而感知为“黑斑”。

封闭盖40是可选的。在没有这种封闭盖40的情况下,也可将底部段8本身用作用于自动安装装置的吸附面。

从图4能看到图1和图3中的接线端子1的立体后视图。清楚的是,分别通过作为底面的底座部段21和绝缘材料壳体2的彼此相对置的内壁面25对凹进部6限界。借助于所述凹进部使操作工具21引入操作凹进部19中变得容易,其方式在于:凹进部6提供漏斗形的引入区域。

图5示出装入电路板14中的接线端子1的立体图。清楚的是,电路板14具有矩形的开口,接线端子1从下侧插入所述开口中。但是,在此,导线引入开口5通到电路板14的上侧的平面上或者必要时略微伸出该平面。与将简单的接线端子1简单地焊接到电路板14的上侧上相比,通过这种装入能够降低电设备的结构高度。

图6示出不具有绝缘材料壳体2的图5中的接线端子1的立体图。在此,彼此并排设置的多个弹力夹持接头3在电路板14的容纳开口15中的位置是可见的。清楚的是,从在与底部段8相对置的上侧上的板簧11分别伸出操作接板13。所述操作接板从板簧簧片11的具有夹持边缘12的端部区域延伸超出夹持边缘12。弹力夹持接头3的一对这种操作接板13以其自由端部彼此背离地向外弯曲,以便形成用于操作工具20的操作指部24的引入漏斗。

在示出的静止位置中,弹力夹持接头3的板簧11的夹持边缘12通过板簧11的弹力指向彼此。于是,夹持边缘12能够在没有被夹持的电导线的情况下彼此贴靠。当现在电导线在侧壁9与板簧11旁经过引导至夹持边缘12时,该电导线通过板簧的夹持力夹持到弹力夹持接头3上。

图7示出图6中具有电路板14与在电路板中装入容纳开口中的弹力夹持接头3的设置。从现在起,操作工具20插入前部的、右侧的弹力夹持接头中,使得操作指部24定位在操作接板13之间。由此,弹力夹持接头3的两个彼此相对置的板簧11彼此远离地运动,以便如此打开在彼此相对置的夹持边缘12上形成的、用于夹持电导线的夹持部位。清楚的是,操作指部24位于通过板簧11形成的夹持平面上方的平面上,所述夹持平面用于夹持电导线。还清楚的是,操作指部24沿如下方向移动,所述方向基本上对应于板簧11的延伸方向并且近似平行于电路板14的表面。

图8示出接线端子1的立体后视图。在此,再次清楚的是,绝缘材料壳体2通过突出部16在弹力夹持接头3的底部段8的安装开口17中固定位置。也可见的是,焊接端接触部4在绝缘材料壳体2的底座7a、7b的支撑平面上弯曲。

从图9看到在已安装的状态中的图8中的接线端子1的视图,其中接线端子1从后侧装入电路板14的容纳开口15中。清楚的是,焊接端接触部4从现在起安置在电路板14的后侧的表面上,以便在那里借助于表面焊接安装与电路板14焊接。

操作开口强制地使操作力减少到近似平行于电路板14表面作用的操作力,由此焊接端接触部4或在该处的与电路板14的焊接连接仅受到剪力负荷。

此处也示出封闭盖40,所述封闭盖封闭底部段8的凹进的部段。

图10示出贯穿在装入电路板14中的状态中的接线端子1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侧剖面图。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接线端子1的弹力夹持接头3具有由板元件成形的接触体,所述接触体具有底部段8、从底部段8伸出的、彼此隔开的侧壁部段9和焊接端接触簧片4。焊接端接触簧片4从底部段8的平面中向外弯曲,并且展开成与底部段8的平面错开地设置的焊接端平面,在所述底部段上连接有板簧簧片11。清楚的是,接线端子1又装入电路板14的开口中,使得具有焊接端接触簧片4的焊接端平面在电路板14的如下侧上,所述侧与具有导线引入开口5的导线引入侧相对置。

通过该平面错位,实现用于锁定封闭盖40的自由空间。

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封闭盖40具有从封闭盖的盖板41垂直伸出的指部42a、42b。这一对这样彼此隔开地相对置地设置的指部42a、42b。所述指部42a、42b匹配于弹力夹持接头3,使得所述指部沉入弹力夹持接头3的凹进的区域中并且贴靠在连接片50上,所述连接片将底部段8与接触簧片4连接。连接片50对凹进的区域限界并且横向于底部段8的平面和横向于由焊接端接触簧片4展开的平面定向。

可见的是,在连接片50上构成锁定凸肩57,所述锁定凸肩与分别邻接的指部42a、42b的锁定轮廓部共同地形成用于将封闭盖40锁定在弹力夹持接头30上的止挡部。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锁定凸肩57由弹力夹持接头3的板材形成。为此,材料凸缘从板材中切出并且从连接片50的平面中倾斜地突出。

这可从图11中更清楚地看到。图11从下侧示出弹力夹持接头3的原理构造的立体图。在此,基本上能够参考图2的弹力夹持接头的描述。然而,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锁定封闭盖40,不设有锁定开口,而设有呈从连接片50的平面中倾斜突出的材料凸缘形式的锁定凸肩57。所述锁定凸肩形成用于封闭盖40的锁定轮廓部的止挡部。

图12示出图10中的弹力夹持接头3的封闭盖40的立体图。清楚的是,对于每个弹力夹持接头3分别以彼此隔开的方式设置一对彼此相对置的指部42a、42b。所述指部42a、42b横向于盖板41的平面伸出。在本实施例中,指部42a、42b的用于与锁定凸肩57锁定的锁定轮廓部分别通过引入指部42a、42b中的凹槽45构成。为了与弹力夹持接头3的突出的锁定凸肩57锁定,锁定轮廓部无论如何必须具有与锁定凸肩57共同作用的止挡面,所述止挡面不必一定构成有凹槽45。

此外可见的是,在两个相邻的指部42a或42b之间分别存在盖板41的覆盖簧片43,所述覆盖簧片在盖板41的平面上伸出并且通过缝隙44与盖板41的过渡到指部42a、42b中的部段分开。所述缝隙44用于容纳绝缘材料壳体2的壳体壁部段并且有助于增大在弹力夹持接头3和外侧之间的空气间隙与爬电距离进而有助于改进电绝缘。

图13示出绝缘材料壳体2的下侧的立体图。可见的是,该绝缘材料壳体2通过中间壁46划分为腔。在此,通过空腔彼此隔开的容纳腔设置用于分别容纳弹力夹持接头。在中间壁46的上边缘处的连接片状保留的壁部段47设置用于分别伸入封闭盖40的相关联的缝隙44中。封闭盖40沉入中间壁46的凹陷的区域中,以便与绝缘材料壳体2的下侧的平面齐平。

还可见的是,用于弹力夹持接头3的容纳腔朝向前侧和后侧具有凹陷部48,弹力夹持接头3的焊接端面、即连接于连接片50的部段通过所述凹陷部沉入。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锁定凸起部49a在凹陷部48的两侧伸入。所述锁定凸起部可如示出的那样为部分圆形的。也可考虑其他形状。装入容纳腔中的弹力夹持接头3借助所述锁定凸起部49a固定位置。为此,弹力夹持接头3如图11中示出那样具有相对应的锁定凹进部49b,锁定凸起部49a沉入所述锁定凹进部中。

从图14中从下侧能看到接线端子1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绝缘材料壳体2装配有弹力夹持接头3,所述弹力夹持接头的焊接端面从绝缘材料壳体2中伸出。清楚的是,封闭盖40齐平地装入绝缘材料壳体2的凹陷部中,使得指部42a、42b伸入弹力夹持接头3的凹进的区域中并且在那里与弹力夹持接头3锁定。

也可见的是,在壁部段47是连接片状时,覆盖簧片43、中间腔、覆盖件伸入在覆盖簧片43和盖板41的过渡到指部42a、42b中的部段之间的缝隙44中。因此,封闭盖40固定位置并且空气间隙与爬电距离被优化。

图15从上侧以观察后侧的方式示出图14中的接线端子1的立体图。在后侧上存在操作开口19,所述操作开口引导至弹力夹持接头3的操作接板13。

在绝缘材料壳体2的上侧处可选择性地引入检查开口51。能够将检查销引入检查开口51中,以便测量位于弹力夹持接头3上的电位。然而也可考虑将检查开口51用作操作开口。

还清楚的是,绝缘材料壳体2尤其在前侧和后侧上具有突缘52。该突缘52设置为用于支承到电路板的下侧上,以便将接线端子1安置在电路板上并且尽可能强地降低作用到焊接端面上的、与电路板的焊接连接部上的力。

图16从前侧示出图15中的接线端子1。可见的是,在前侧上引入导线引入开口5。

如在图15中,在这里也清楚的是,封闭盖40齐平地过渡到绝缘材料壳体2的突缘52中,使得突缘52与封闭盖40共同地在下侧上覆盖绝缘材料壳体2。

图17示出具有附加的操作工具20的图10中的接线端子1的侧剖面图。操作工具20具有手柄件53,操作指部24从所述手柄件伸出。操作指部24构成为具有圆的或优选有角的横截面的板状或棒状的元件并且构成用于引入操作开口19中。于是,操作指部24到达弹力夹持接头3的两个操作接板13之间,以便以这种方式将与一对操作接板13分别连接的板簧簧片11压开,进而打开通过板簧簧片11形成的、用于夹持电导线的夹持部位。

此外,可参考图10的实施方案。无论如何,清楚的是,通过封闭盖40覆盖接线端子1的下侧。

图18示出从现在起以两极实施方式的根据图14的接线端子1的第二实施方式。在此,基本上还能够参考图14的实施方案。在该两极的接线端子1中,两个分别通过位于中间的中间腔在空间上彼此隔开的弹力夹持接头3分别设有在绝缘材料壳体2中的相关联的导线引入开口5。

图19示出在单极的变型方案中的所述接线端子1的一个实施方式。此处,只存在一个唯一的弹力夹持接头3,所述弹力夹持接头沉入绝缘材料壳体2的容纳开口中,所述容纳开口通过封闭盖40覆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