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96497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传输高频信号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串行连接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erialattachedscsi,sas)是并行scsi基于串行技术的发展,除了有更高的信号传输速度优点以外,另一个显著的优点是sas接口可以与sata接口兼容,即sata插头连接器能直接插入sas插座连接器。通过这种方式,系统结构可以灵活整合sas或sata设备,并且大大降低支持两个单独接口的成本。现有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绝缘本体具有一基座及由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一舌板,所述舌板设有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之间设有第三对接部,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和第三对接部分别设有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和第三端子组。第一端子组包括三个接地端子和两对差分信号端子对,差分信号端子对与接地端子间隔排列,一导电片延伸形成三个导通接脚分别与各个接地端子接触。然而,导电片仅仅通过将接地端子导通来减少差分信号端子对产生的噪音,无法对差分信号端子对本身进行有效的屏蔽,串音问题还是严重,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更好的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通过在基座和舌板内插入一屏蔽壳且包围端子,以达到电连接器高频性能好的效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包括一基部及由所述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一舌板,所述基部的后端面向前凹设形成一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延伸至所述舌板内;一第一端子模组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槽内,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包括一第一绝缘块、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块内的一第一端子组和包覆于所述第一绝缘块和第一端子组外的一第一屏蔽壳,所述第一端子组显露于所述舌板表面。进一步,所述第一屏蔽壳具有环状的一第一包覆部和自所述第一包覆部向前延伸形成的一第一片部,所述第一包覆部包覆所述第一绝缘块,所述第一片部插入所述舌板的第一插槽内。进一步,所述第一包覆部设有至少一第一弹片,所述第一插槽的内壁面凸伸一第一挡止块,所述第一挡止块向前挡止所述第一弹片。进一步,所述第一挡止块的后端面设有倾斜的一第一导引面。进一步,所述第一包覆部设有至少一第二弹片,所述第一绝缘块设有一第二挡止块,所述第二档止块向前挡止所述第二弹片。进一步,所述第二挡止块的后端面设有倾斜的一第二导引面。进一步,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三个第一接地端子和两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交替排列且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位于最外侧,所述第一片部遮蔽于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和第一接地端子的下方。进一步,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具有固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块的一第一固持部、由所述第一固持部向前延伸出所述第一绝缘块前端面的一第一接触部及由所述第一固持部向后延伸出所述第一绝缘块后端面的一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片部设有一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接触部显露于所述第一通孔。进一步,所述舌板设有一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接触部显露于所述第二通孔。进一步,所述第一屏蔽壳具有至少一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自所述第一包覆部向后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延伸部遮蔽所述第一焊接部。进一步,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具有固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块的一第二固持部、由所述第二固持部向前延伸出所述第一绝缘块前端面的一第二接触部及由所述第二固持部向后延伸出所述第一绝缘块后端面的一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包覆部设有至少一第一接地脚,所述第一接地脚和所述第二焊接部用以焊接于一电路板上的同一个焊点上。进一步,所述第一片部凸设有一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弹性接触。进一步,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的厚度。进一步,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一屏蔽壳一体成型。进一步,所述舌板具有一第一对接面、一第二对接面和一第三对接面,所述第一对接面和第三对接面之间设有一凸部,所述第二对接面设于所述凸部上,所述第一端子组显露于所述第一对接面,所述第二对接面设有一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三对接面设有一第三端子组。进一步,所述基部的后端面向前凹设形成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延伸至所述凸部内,所述第二凹槽内插设有一第二端子模组,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包括一第二绝缘块、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块内的所述第二端子组和包覆于所述第二绝缘块和第二端子组外的一第二屏蔽壳。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基座的后端面向前凹设一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延伸至所述舌板内,一第一端子模组插入所述第一插槽内,该第一端子模组包括第一绝缘块、设于该第一绝缘块内的第一端子组及包覆于第一绝缘块和第一端子组外的一第一屏蔽壳。所述第一屏蔽壳遮蔽所述第一端子组,有效的减少了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产生的噪音,改善了串音。【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第一端子模组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第二端子模组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部分剖视图;图6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部分剖视图;图7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剖视图;图8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第一端子模组的立体图;图9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第二端子模组的立体图;图10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电连接器100绝缘本体1基部11导引槽111夹持槽112舌板12第一对接面121第二对接面122第三对接面123凸部124第二通孔125第四通孔126第一插槽13第一挡止块131第一导引面132第二插槽14第三挡止块141第三导引面142第一端子模组2第一端子组21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211第一固持部2111第一接触部2112第一焊接部2113第一接地端子212第二固持部2121第二接触部2122第二焊接部2123第一屏蔽壳22第一包覆部221第一片部222第一接地脚223第一弹片224第二弹片225第一延伸部226第一通孔227第一弹性部228第一绝缘块23第二端子模组3第二端子组31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311第三固持部3111第三接触部3112第三焊接部3113第二接地端子312第四固持部3121第四接触部3122第四焊接部3123第二屏蔽壳32第二包覆部321第二片部322第二接地脚323第三弹片324第四弹片325第二延伸部326第三通孔327第二弹性部328第二绝缘块33第四挡止块331第四导引面332第三端子组4电路板5焊点51缺口52第一表面53第二表面54【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2、图4和图7所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0用于对接至一对接连接器(图未示),所述电连接器100安装在一电路板5的一缺口52内,即沉板型结构。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一第一端子模组2、一第二端子模组3和一第三端子组4。如图1、图2和图7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呈纵长状,具有一基部11和自所述基部11向前延伸形成的一舌板12,所述舌板12具有一第一对接面121、一第二对接面122和一第三对接面123。所述第一对接面121与第三对接面123位于所述舌板12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一对接面121与第三对接面123之间设有一凸部124,所述第二对接面122设于所述凸部124上且位于所述凸部124的下表面,即所述第二对接面122位于所述舌板12的下表面。所述基部11的两端分别向前延伸形成二导引槽111,用于引导所述对接连接器(图未示)的插接。所述基部11的两侧还分别设有一夹持槽112,所述电路板5夹持于所述夹持槽112。所述基部11自其后端面向前凹设分别形成一第一插槽13和一第二插槽14。所述第一插槽13延伸至所述第一对接面121对应的所述舌板12内。所述第二插槽14延伸至所述凸部124内。所述第一插槽13和第二插槽14贯通所述基部11的前端面和后端面,所述第一插槽13和第二插槽14均没有贯穿所述舌板12的前端面。所述第一插槽13的内壁凸伸一第一挡止块131,所述第二插槽14的内壁凸伸一第三挡止块141。所述第一挡止块131的后端面设有一第一导引面132,所述第三挡止块141的后端面设有一第三导引面142。如图1和图5,所述舌板12上设有一第二通孔125。所述凸部124上设有一第四通孔126。所述第二通孔125和第四通孔126均贯穿所述舌板12的上下表面。如图2和图3,所述第一端子模组2包括一第一绝缘块23、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块23内的一第一端子组21和包覆于所述第一绝缘块23和第一端子组21外的一第一屏蔽壳22,所述第一端子模组2插入所述第一插槽13中。所述第一端子组21呈横向的一排排列且所述第一端子组21显露于所述舌板12的第一对接面121。所述第一端子组21镶埋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块23中,所述第一端子组21包括三个第一接地端子212和两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211,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12和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211交替排列且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12位于最外侧。如图2和图3,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211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块23内的一第一固持部2111、由所述第一固持部2111向前延伸出所述第一绝缘块23前端面形成的一第一接触部2112和由所述第一固持部2111向后延伸出所述第一绝缘块23后端面的一第一焊接部2113。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12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块23内的一第二固持部2121、由所述第二固持部2121向前延伸出所述第一绝缘块23前端面形成的一第二接触部2122和由所述第二固持部2121向后延伸出所述第一绝缘块23后端面的一第二焊接部2123。所述第一绝缘块23位于所述基部11的第一插槽13内。所述第一屏蔽壳22包括环状的一第一包覆部221和由第一包覆部221向前延伸形成的一第一片部222。所述第一包覆部221包覆所述第一绝缘块23并插入所述基部11的第一插槽13内,所述第一片部222插入所述舌板12的所述第一插槽13内。所述第一片部222遮蔽于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211和第一接地端子212的下方。如图1、图5和图8,所述第一片部222设有一第一通孔227,所述第一接触部2112显露于所述第一通孔227,所述第一接触部2112也显露于所述舌板12的所述第二通孔125。所述第一包覆部221设有一第一弹片224和一第二弹片225。所述第一弹片224和第二弹片225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包覆部221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插槽13内壁凸伸的所述第一挡止块131向前挡止所述第一弹片224。使得所述电连接器100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图未示)插拔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端子模组2能够稳定的固持于所述第一插槽13内。所述第一绝缘块23设有一第二挡止块(未图示,下同),所述第二挡止块向前挡止所述第二弹片225,使得所述第一绝缘块23牢固的固持于所述第一屏蔽壳22内。所述第二挡止块后端面设有一第二导引面(未图示,下同)。所述第一包覆部221设有多个第一接地脚223,所述第一接地脚223和第一接地端子212用以焊接在所述电路板5上的同一个焊点51上。所述第一片部222凸伸有一第一弹性部228,所述第一弹性部228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12弹性接触,使得所述第一屏蔽壳22很好的接地,从而对所述第一端子组21有屏蔽作用。改善所述电连接器100的串音和高频。如图1和图2,所述第二端子模组3包括一第二绝缘块33、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块33内的一第二端子组31和包覆于所述第二绝缘块33和第二端子组31外的一第二屏蔽壳32,所述第二端子模组3插入所述第二插槽14中。所述第二端子组31呈横向的一排排列且所述第二端子组31显露于所述凸部124的下表面,即所述第二端子组31显露于所述第二对接面122。所述第二端子组31镶埋成型于所述第二绝缘块33中,所述第二端子组31包括三个第二接地端子312和两对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311,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12和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311交替排列且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12位于最外侧。如图1、图4和图6,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311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块33内的一第三固持部3111、由所述第三固持部3111向前延伸出所述第二绝缘块33前端面形成的一第三接触部3112和由所述第三固持部3111向后延伸出所述第二绝缘块33后端面的一第三焊接部3113。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12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块33内的一第四固持部3121、由所述第四固持部3121向前延伸出所述第二绝缘块33前端面形成的一第四接触部3122和由所述第四固持部3121向后延伸出所述第二绝缘块33后端面的一第四焊接部3123。所述第二绝缘块33位于所述基部11的第二插槽14内。如图1、图6和图7,所述第二屏蔽壳32包括环状的一第二包覆部321和由第二包覆部321向前延伸形成的一第二片部322。所述第二包覆部321包覆所述第二绝缘块33并插入所述基部11的第二插槽14内,所述第二片部322插入所述凸部124的所述第二插槽14内。所述第二片部322遮蔽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311和第二接地端子312的下方。所述第二片部322设有一第三通孔327,所述第三接触部3112显露于所述第三通孔327,所述第三接触部3112也显露于所述凸部124的所述第四通孔126。所述第二包覆部321设有多个第三弹片324和第四弹片325。所述第三弹片324和第四弹片325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包覆部321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二插槽14内壁凸伸的所述第三挡止块141向前挡止所述第三弹片324。使得所述电连接器100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图未示)插拔的过程中,所述第二端子模组3能够稳定的固持于所述第二插槽14内。所述第二绝缘块33设有一第四挡止块331,所述第四挡止块331向前挡止所述第四弹片325,使得所述第二绝缘块33牢固的固持于所述第二屏蔽壳32内。所述第四挡止块331后端面设有一第四导引面332。如图1、图4和图9,所述第二包覆部321设有多个第二接地脚323,所述第二接地脚323和第二接地端子312用以焊接在所述电路板5上的同一个焊点51上。所述第二片部322凸伸有一第二弹性部328,所述第二弹性部328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12弹性接触,使得所述第二屏蔽壳32接地,从而对所述第二端子组31有屏蔽作用。改善所述电连接器100的串音和高频。如图2、图8和图9所示,由于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211和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311分别被所述第一屏蔽壳22和第二屏蔽壳32包围。所述第一屏蔽壳22的第一片部222的所述第一弹性部228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12弹性接触,使得所述第一屏蔽壳22接地。而且所述第一屏蔽壳22的第一接地脚223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12同时焊接在所述电路板5的同一个焊点51上,节省了所述电路板5的空间,使得第一屏蔽壳22能够更好的接地。同理,所述第二屏蔽壳32也通过第二弹性部328和第二接地脚323接地,因此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211和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311产生的干扰信号可以及时地被排除,保证高频信号的稳定传输。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12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211的厚度,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12可以更好地屏蔽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211信号干扰。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12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311的厚度,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12可以更好地屏蔽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311信号干扰。所述第一延伸部226遮蔽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211的所述第一焊接部2113,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211的信号干扰有很好的屏蔽作用,所述第二延伸部326遮蔽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311的所述第三焊接部3113,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311的信号干扰有很好的屏蔽作用。如图1、图2和图7所示,所述第二端子组21镶埋于所述第一绝缘块23,所述第二端子组31镶埋于所述第二绝缘块33,所述第一绝缘块23和所述第二绝缘块33可以保证所述第一端子组21和所述第二端子组31的正位度。所述第二插槽14内壁的所述第三挡止块141向前挡止所述第二屏蔽壳32的第三弹片324,所述第二绝缘块33的第四挡止块331向前挡止所述第二屏蔽壳32的第四弹片325,从而保证所述第二屏蔽壳32稳固于所述第二插槽14内,所述第二绝缘块33稳固于所述第二屏蔽壳32内。所述第四挡止块331的第四导引面332可以引导所述第二屏蔽壳32组装在所述第二绝缘块33的外围。然后,所述第三挡止块141的第三导引面142,可以引导所述第二屏蔽壳32插入所述第二插槽14中。同第二端子模组3的结构原理相同,所述第一绝缘块23的第二挡止块向前挡止所述第一屏蔽壳22的第二弹片225,从而保证所述第一屏蔽壳22稳固于所述第一插槽13内,所述第一绝缘块23稳固于所述第一屏蔽壳22内。所述第二挡止块的第二导引面可以引导所述第一屏蔽壳22组装在所述第一绝缘块23的外围。然后,所述第一挡止块131的第一导引面132,可以引导所述第一屏蔽壳22插入所述第一插槽13中。同样的对于所述第二插槽14和第二端子模组3。如图2、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211的所述第一接触部2112显露于所述舌板12上的第一通孔227和所述第一片部222的所述第二通孔125,使得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211的第一接触部2112得以暴露于空气中,由于空气介电常数低,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211在高频传输时具有更好的高频特性。同样的,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311的所述第三接触部3112显露于所述凸部124上的第三通孔327和所述第二片部322的所述第四通孔126,使得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311的第三接触部3112得以暴露于空气中,由于空气介电常数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311在高频传输时具有更好的高频特性。如图2和图6所示,所述电路板5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表面53和一第二表面54,所述第一表面53和所述第二表面54分别设有多个焊点51,所述第一端子组21和所述第三端子组4焊接于所述第一表面53,所述第二端子组31焊接于所述第二表面54。所述第一屏蔽壳22的多个第一接地脚223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表面53和所述第二表面54,其中两个所述第一接地脚223焊接于所述第一表面53的同一个所述焊点51,所述第二屏蔽壳32的多个第二接地脚323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表面53和所述第二表面54,两个所述第二接地脚323分别与两侧的第二接地端子312焊接于所述第二表面54的同一个所述焊点51。由此,所述第一屏蔽壳22不仅可以稳定焊接于所述电路板5,且可节省所述接地脚的排列空间,不必额外增加所述绝缘本体1的长度。如图10,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12与所述第一屏蔽壳22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12与所述第二屏蔽壳32一体成型,其他结构大致同第一实施例,简化了工艺制作。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所述第一插槽13位于所述基部11内并延伸至所述舌板12内,所述第一端子模组2插入所述第一插槽13内,所述屏蔽壳包覆所述第一端子组21和第一绝缘块23外,所述第一屏蔽壳22的第一包覆部221包覆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211的第一固持部2111和第一接地端子212的第二固持部2121,所述第一片部222遮蔽于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211的第一接触部2112和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12的第二接触部2122的下方,所述第一端子组21被很好地屏蔽,使得所述电连接器100具有良好的高频性能。2.所述第一屏蔽壳22的所述第一片部222凸伸所述第一弹性部228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12弹性抵接,所述第一屏蔽壳22还设有所述第一接地脚223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12焊接于所述电路板5的同一个焊点51上。所述第一屏蔽壳22延伸所述第一延伸部226遮蔽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211的所述第一焊接部2113,加强了所述第一屏蔽壳22的屏蔽效果,使得所述第一端子组21产生的干扰信号可以及时地被排除,保证所述电连接器100高频信号的稳定传输。3.所述第一插槽13内凸伸第一挡止块131向前挡止所述第一屏蔽壳22的第一弹片224,所述第一绝缘块23设有第二挡止块向前挡止所述第一屏蔽壳22的第二弹片225,使得所述第一绝缘块23稳固的固持于所述第一屏蔽壳22内,所述第一屏蔽壳22稳固的固持于所述第一插槽13内,且所述第一导引面132和第二导引面便于所述第一屏蔽壳22的组装。4.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12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221的厚度,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12更好的屏蔽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211的信号干扰。5.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12与所述第一屏蔽壳22一体成型,简化了工艺制作,节约成本。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