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74738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用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创造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用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汽车导航系统常采用lvds电连接器进行电连接,lvds电连接器是一种高速度,低功率的产品,现有的lvds电连接器通常设有相互配合的公座和母座,公座和母座大多采用螺丝锁紧的方式固定连接以防止脱落,但长期使用时,容易产生松动,耐拔性能较差,使用极其不便,且现有的汽车导航系统接口繁多,需采用不同的线缆进行连接,传统的lvds电连接器占用空间大,集成性能较差,难以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创造提供一种车用电连接器组件,其结构更为紧凑、连接可靠性更高、使用更为方便。

为解决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采用的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用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配对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插头连接器设有插头屏蔽壳,插座连接器设有插座屏蔽壳,插头屏蔽壳两侧分别设有弹性扣件,所述弹性扣件延伸有卡钩,插座屏蔽壳设有与所述卡钩可分离式扣合的卡口,按压所述弹性扣件时,所述卡钩可与所述卡口分离。

优选地,插座连接器还设有插座外壳和插座端子组,插座外壳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一收容腔,插座屏蔽壳安装于第一收容腔内,第一收容腔一体延伸有用于安装插座端子组的舌板,所述舌板设有若干条第一收容槽,插座外壳开设有与第一收容槽对应的第一通孔,插座端子组从插座外壳外部穿设第一通孔并安装于第一收容槽。

优选地,插座端子组设有分别排列于所述舌板上下两侧的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第一端子组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二端子组设有第二连接部,若干个第一连接部和若干个第二连接部间歇排列于插座外壳外部、且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设置于同一水平面。

优选地,插座屏蔽壳设有接地脚,插座外壳开设有定位槽,所述接地脚可沿所述定位槽移动并通过所述定位槽伸出插座外壳外。

优选地,插头屏蔽壳设有第一屏蔽壳体和第二屏蔽壳体,第一屏蔽壳体和第二屏蔽壳体分别设有相互匹配的卡合结构,第一屏蔽壳体和第二屏蔽壳体通过卡合结构固定连接。

优选地,插座屏蔽壳和插座外壳设有相互匹配的用于定位的限位结构。

优选地,插座屏蔽壳设有用于防止插头连接器反插的定位肋,插头连接器设有与所述定位肋对应的倾斜部。

优选地,插头连接器还设有插头外壳、插头端子组和用于安装插头端子的绝缘块,插头外壳包覆于插头屏蔽壳外,插头屏蔽壳包覆于绝缘块外,所述绝缘块向内凹陷有第二收容腔,插头端子组安装于所述绝缘块内表面且与插座端子组对应设置。

优选地,插头连接器还设有端子固定座,所述绝缘块内表面凹设有第二收容槽和与第二收容槽连通的第二通孔。

优选地,插头外壳设有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设有相互匹配的定位结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所述定位结构固定安装。

优选地,插头外壳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弹性扣件对应的弹性部。

本发明创造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车用电连接器组件结构紧凑,插头连接器插接于插座连接器时,插头连接器的所述卡钩卡入插座连接器的所述卡口内,按压所述弹性扣件,所述卡钩从所述卡口内分离,插头连接器由此可从插座连接器内拔出,利用弹性扣件的卡钩与所述卡口对扣的方式,易于拔插,使用更为简单,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螺丝锁紧的方式,本车用电连接器组件省去了在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设置螺丝和螺丝孔的零件,整体占用空间更小,结构更为紧凑,此外,采用卡钩与卡口对扣的方式,所述弹性扣件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可牢牢地卡紧于所述卡口内,不易脱离所述卡口,承重能力更强,因而连接可靠性更高,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座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座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座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头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头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插座连接器、11.插座外壳、111.第一收容腔、112.舌板、113.第一收容槽、114.第一通孔、115.定位槽、12.插座屏蔽壳、121.接地脚、122.定位肋、123.肋块、124.卡口、13.插座端子组、131.第一端子组、1311.第一接触部、1312.第一连接部、1313.第一弯折部、132.第二端子组、1321.第二接触部、1322.第二连接部、1323.第二弯折部、

2.插头连接器、21.插头屏蔽壳、211.第一屏蔽壳体、2111.卡合口、212.第二屏蔽壳体、2121.卡合块、213.弹性扣件、2131.卡钩、22.插头外壳、221.第一壳体、222.第二壳体、2221.安装块、223.弹性部、23.插头端子组、24.绝缘块、241.第二收容腔、242.第二收容槽、243.第二通孔、25.倾斜部、26.端子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创造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至图8,一种车用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配对的插座连接器1和插头连接器2,插头连接器2设有插头屏蔽壳21,插座连接器1设有插座屏蔽壳12,插头屏蔽壳21两侧分别设有弹性扣件213,所述弹性扣件213延伸有卡钩2131,插座屏蔽壳12设有与所述卡钩2131可分离式扣合的卡口124,按压所述弹性扣件213时,所述卡钩2131可与所述卡口124分离,如此,本车用电连接器组件结构紧凑,插头连接器2插接于插座连接器1时,插头连接器2的所述卡钩2131卡入插座连接器1的所述卡口124内,按压所述弹性扣件213,所述卡钩2131从所述卡口124内分离,插头连接器2由此可从插座连接器1内拔出,利用弹性扣件213的卡钩2131与所述卡口124对扣的方式,易于拔插,使用更为简单,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螺丝锁紧的方式,本车用电连接器组件省去了在插头连接器2和插座连接器1设置螺丝和螺丝孔的部件,整体占用空间更小,结构更为紧凑,此外,采用卡钩2131与卡口124对扣的方式,所述弹性扣件213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可牢牢地卡紧于所述卡口124内,不易脱离所述卡口124,承重能力更强,因而连接可靠性更高,使用寿命更长。

图4和图5示出,插座连接器1还设有插座外壳11和插座端子组13,插座外壳11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一收容腔111,插座屏蔽壳12安装于第一收容腔111内,第一收容腔111一体延伸有用于安装插座端子组13的舌板112,所述舌板112设有若干条第一收容槽113,插座外壳11开设有与第一收容槽113对应的第一通孔114,插座端子组13从插座外壳11外部穿设第一通孔114并安装于第一收容槽113,如此,本实施例的插座外壳11和所述舌板112为注塑成型的一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的插座连接器1相比,本插座连接器1节省了用于固定舌板112的连接部件,从而整体上减小了插座连接器1的占用空间,结构更为紧凑,插座端子组13从插座外壳11外部穿设第一通孔114后伸入第一收容腔111内、并固定安装于第一收容槽113内,插座端子组13由此安装于所述舌板112,简化了装配的工序,装配更为简单。

图3至图5示出,本实施例的插座端子组13设有分别排列于所述舌板112上下两侧的第一端子组131和第二端子组132,第一端子组131设有第一连接部1312,第二端子组132设有第二连接部1322,若干个第一连接部1312和若干个第二连接部1322间歇排列于插座外壳11外部、且第一连接部1312和第二连接部1322设置于同一水平面,如此,第一端子组131的第一连接部1312和第二端子组132的第二连接部1322以同一高度排列,结构更为紧凑,本实施例更容易与外部基板连接,外部基板可以为电路板,图3和图5示出,第一端子组131和设有第一接触部1311和第一弯折部1313,第二端子组132和设有第二接触部1321和第二弯折部1323,第一接触部1311安装在对应第一收容槽113内、且第一接触部1311的前端部朝第一收容槽113方向折弯,插头连接器2插接于插座连接器1时,第一接触部1311的前端部发生弹性变形、且与插头端子组23接触,第一端子组131的第一弯折部1313与第一连接部1312相连、且配置在插座连接器1外部,第一端子组131和第二端子组132结构相似,第一端子组131的第一弯折部1313和第二端子组132的第二弯折部1323长度不同,从而使第一连接部1312和第二连接部1322可配置在同一水平面,本实施例的插座端子组13设有1对电源端子和4对信号端子以根据不同协议进行不同模块之间的通信,从而满足不同模块的电力和信号传输需要,适用范围更广,集成性更强。

图2至图5示出,插座屏蔽壳12设有接地脚121,插座外壳11开设有定位槽115,所述接地脚121可沿所述定位槽115移动并通过所述定位槽115伸出插座外壳11外,如此设置,本实施例结构更为紧凑,插座屏蔽壳12安装于插座外壳11内时,所述接地脚121卡入对应的所述定位槽115内、并沿定位槽115方向滑动,使插座屏蔽壳12可压入第一收容腔111内,插座屏蔽壳12的接地脚121伸出插座外壳11外以实现接地目的,连接可靠性更高,且装配更为方便。

图7和图8示出,插头屏蔽壳21设有第一屏蔽壳体211和第二屏蔽壳体212,第一屏蔽壳体211和第二屏蔽壳体212分别设有相互匹配的卡合结构,第一屏蔽壳体211和第二屏蔽壳体212通过卡合结构固定连接,如此,便于实现快速组装,本实施例的卡合结构包括设于第一屏蔽壳体211外壁的卡合块2121和设于第二屏蔽壳体212且与所述卡合块2121对应的卡合口211,装配时,所述卡合块2121卡入所述卡合口211内,由此,第一屏蔽壳体211和第二屏蔽壳体212固定安装。

图4和图5示出,插座屏蔽壳12和插座外壳11设有相互匹配的用于定位的限位结构,本实施例的限位结构包括与插座屏蔽壳12一体连接的肋块123和设于插座外壳11且对应所述肋块123对应的安装位,设计合理,固定性更佳。

参照图2和图6,插座屏蔽壳12设有用于防止插头连接器2反插的定位肋122,插头连接器2设有与所述定位肋122对应的倾斜部25,可防止插头连接器2反插于插座连接器1,使用更为方便。

图6、7和8示出,插头连接器2还设有插头外壳22、插头端子组23和用于安装插头端子的绝缘块24,插头外壳22包覆于插头屏蔽壳21外,插头屏蔽壳21包覆于绝缘块24外,所述绝缘块24向内凹陷有第二收容腔241,插头端子组23安装于所述绝缘块24内表面且与插座端子组13对应设置,如此设置,插头连接器2插接于插座连接器1时,插座连接器1的舌板112收入第二收容腔241内,安装于所述绝缘块24内表面的插头端子组23与安装于舌板112的插座端子组13接触实现数据或电力的传输,结构更为紧凑,连接可靠性更高。

图7和图8示出,插头连接器2还设有端子固定座26,所述绝缘块24内表面凹设有第二收容槽242和与第二收容槽242连通的第二通孔243,如此,装配时,插头端子组23穿设第二通孔243并安装于第二收容槽242内,插头端子组23与插座端子组13对应设置,端子固定座26起到连接作用,便于插头端子组23与线缆连接。

图7和图8示出,插头外壳22设有第一壳体221和第二壳体222,第一壳体221和第二壳体222分别设有相互匹配的定位结构,第一壳体221和第二壳体222通过所述定位结构固定安装,如此,便于实现快速组装,所述定位结构包括沿第二壳体222边缘设置的安装块2221和沿第一壳体221边缘且对应所述安装块2221设置的安装槽,所述安装块2221卡入所述安装槽内,如此设置,结构更为紧凑,所述安装块2221设有若干个,若干个安装块2221设有圆柱状、长条状和弧形状,设计更为合理,固定性更佳。

图6、7和8示出,本实施例的插头外壳22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弹性扣件213对应的弹性部223,使用更为方便,按压插头外壳22两侧的弹性部223,所述弹性扣件213受力变形,所述卡钩2131从所述卡口124内脱离,插头连接器2由此可从插座连接器1内拔出。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创造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创造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