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酸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6506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铅酸蓄电池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有种铅酸蓄电池极板,为了电流流向极耳的通路尽可能短(通路尽可能短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电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常用的结构是使纵向筋条尽可能指向极耳,也就是说纵向筋条呈放射状,这样虽然能够使通路尽可能短,但在远离极耳的区域所划分的通孔的横截面积就会比较大,由于活性物质附着主要依靠通孔周边作用于活性物质的附着力,该附着力用于抵消活性物质的重力以及用于抵抗外界震动所产生的力,从而使活性物质附着牢固,然而当通孔的横截面积较大时,为了填满通孔活性物质必然较多,这样将会降低铅酸蓄电池的抗振动性能,抗振动性能差就会使得铅酸蓄电池的可靠性差,使其使用寿命缩短,并且现有极板连接存在着结构复杂、用料大、亦腐蚀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实用的铅酸蓄电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内由隔板分隔成若干个极群,所述极群包括有正极片、负极片和隔离片,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均包括有板栅框,所述板栅框顶部设有极耳,极耳设于板栅框顶部,且固定于总长度的四分之一处,且极耳中设置有螺纹孔,板栅框内设有若干横向筋条和纵向筋条,所述横向筋条水平固定于板栅框内,所述纵向筋条以极耳为中心呈放射状固定,且相邻两个纵向筋条之间的角度为三度到五度之间,所述极群和极群之间的正极片与负极片分别通过丝杆与极耳的螺纹孔螺旋连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丝杆长度比壳体内空长度一致。

进一步,所述极群中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均有隔离片将其隔离开。

进一步。所述丝杆由纯铜材质制成。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所述极耳设于板栅框顶部,且固定于总长度的四分之一处,而纵向筋条以极耳为中心呈放射状固定,且相邻两个纵向筋条之间的角度为三度到五度之间,如此可使远离极耳的通孔较为合理,不会太大,且能够将活性物质附着牢固,并且本实用新型取消了现有铅材料的汇流排及铅柱,在电极极耳上设置螺纹孔,使正极片与负极片间分别通过极耳上的螺纹孔与丝杆螺旋配合连接,而丝杆长度与壳体内空长度一致,使丝杆紧固于壳体内不易晃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及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极群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1、2、3所示,所述壳体1内由隔板3分隔成若干个极群2,所述极群2包括有正极片21、负极片23和隔离片22,且正极片21与负极片23之间均有隔离片22将其隔离开,所述正极片32和负极片32均包括有板栅框55,所述板栅框55顶部设有极耳54,极耳54设于板栅框55顶部,且固定于总长度的四分之一处,且极耳54中设置有螺纹孔53,板栅框55内设有若干横向筋条51和纵向筋条52,所述横向筋条51水平固定于板栅框55内,所述纵向筋条52以极耳54为中心呈放射状固定,且相邻两个纵向筋条52之间的角度为三度到五度之间,如此可使远离极耳54的通孔56大小较为合理,不至于太大,且能够将活性物质附着牢固,所述极群2和极群2之间的正极片21与负极片23分别通过丝杆4与极耳54的螺纹孔53螺旋连接固定,丝杆4长度与壳体1内空长度一致,使丝杆4紧固于壳体1内不易晃动。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