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浸式变压器用全密封组合式1kV级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7027阅读:743来源:国知局
油浸式变压器用全密封组合式1kV级套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浸式变压器用套管,尤其涉及一种油浸式变压器用全密封组合式1kV级套管。



背景技术:

变压器套管的主要作用是将变压器内部高低压引线引到油箱外部,不但作为引线对地绝缘,而且还担负着固定引线的作用,在变压器运行中,长期通过负载电流,当变压器外部发生短路时通过短路电流。现在市场上用的组合式1kV 级套管均采用三个瓷件加导电杆组成,这种组合式1kV 级套管密封面小,瓷件易破碎,容易出现漏油现象,且制造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且组合方式零件多,安装工序复杂。

针对上述市场上存在的组合式1kV 级套管,经检索,已有针对该现有变压器套管而进行改进的技术方案公开,如专利号为ZL201320543430.9,授权公告日为2014年2月19日,名称为一种组合式1kV级变压器套管,其包括导电杆、螺母、瓷套和密封平垫圈,还包括金属压盖、楔形密封皮珠和底座,导电杆的一端带有外螺纹,另一端为扁平接线头,底座为硬质塑料绝缘浇注体,且底座与导电杆靠近扁平接线头的一端结合成一体结构,密封平垫圈、瓷套、楔形密封皮珠和金属压盖依次套设于导电杆上,螺母与导电杆上的外螺纹相配合,且设于金属压盖的上端。但是该申请案件的主要缺点如下:

缺点1是密封件置于空气阳光紫外线中,一定时间后必然造成密封件表面龟裂,影响密封,进而影响变压器质量,是一极大隐患;

缺点2是其底座材质为PA,是一种聚酰胺塑料,是一种强极性材料,吸湿性强,造成尺寸稳定性差和电性能不稳定;同时抗低温能力差,抗静电性不好。置于变压器油中是将明显吸收变压器中的水分,严重影响绝缘性能;

缺点3是该底座开有通油槽,不具有密封功能,存有油和空气,影响套管的电气性能;并使得套管内部与变压器内部有连通;

缺点4是其密封件的压紧密封功能完全取决于密封件的压紧程度,在结构上存在尽管上部楔形密封件已被压紧,由于压力不能确保被传递到下部油箱盖上的密封件上,势必造成密封件压紧程度不够,严重影响密封;另一方面其下部密封件没有被遮挡并暴露于空气阳关紫外线中,在密封件因受热紫外线照射等原因老化失效时,雨水将进入套管内部,由于底座不具有密封功能,雨水将沿着底座表面进入变压器内部,造成重大事故;

缺点5是其瓷套结构的底部采用了内挡圈结构,将密封圈置于外部,暴露于阳光紫外线和空气中,造成密封圈易老化龟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密封性能好,内部无油,能够完全避免密封材料置于阳光紫外线照射的油浸式变压器用全密封组合式1kV级套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油浸式变压器用全密封组合式1kV级套管,包括导电杆、外绝缘套、变压器油箱盖和内绝缘密封套;所述外绝缘套为瓷套或环氧树脂套,外部呈伞状结构,内部设置有孔腔,孔腔为上下两部分,其中下部为锥状结构,外绝缘套底部设置有向下的外挡圈;所述导电杆一端为用于安装外接线板的柱状端头,另一端设置有平板接线头;所述内绝缘密封套由具有绝缘和密封功能的材料制成,具有弹性,易于安装压缩密封,其底部设置有下凹腔,该下凹腔与导电杆上的平板接线头配合;所述内绝缘密封套套置在导电杆的外部,其底部通过固定在导电杆上的平板接线头限位并压紧在变压器油箱盖上密封固定;所述变压器油箱盖上设置有与内绝缘密封套配合的安装孔,内绝缘密封套穿过变压器油箱盖的安装孔插入外绝缘套内腔;所述导电杆从变压器油箱盖的下方穿过内绝缘密封套,并通过外绝缘套顶部的金属压圈和螺母限位固定并夹紧在变压器油箱盖上,其中螺母与设置在导电杆上端的外螺纹螺纹配合,所述导电杆的外部即外绝缘套上端内部套置有上部密封圈,该上部密封圈通过金属压圈压紧密封在外绝缘套上端内部与导电杆之间,构成密封,所述金属压圈的底面与外绝缘套的上端面贴合。

作为优选,所述平板接线头呈方形结构,其四角均倒斜角。

作为优选,所述平板接线头上设置有接线孔。

作为优选,所述内绝缘密封套由基套、设置在基套上的下密封垫和上密封垫组成;所述基套的外部上端为锥状结构,其中心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套接孔,所述导电杆穿设在套接孔内;所述下密封垫位于基套的底部,上密封垫位于下密封垫的上方,且上密封垫位于外挡圈内,所述下密封垫的底部设置有下凹腔,该下凹腔与导电杆上的平板接线头配合,所述下密封垫和上密封垫之间形成间隔槽,所述变压器油箱盖套置在该间隔槽内,所述下密封垫和上密封垫与基套一体成型,构成双头倒“T”型结构,该双头倒“T”型结构的内绝缘密封套与导电杆的外径、外绝缘套内腔孔内径和下端面以及变压器油箱盖的上下面均密封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内绝缘密封套由基套和下密封垫组成;所述基套的外部上端为锥状结构,其中心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套接孔,所述导电杆穿设在套接孔内;所述下密封垫位于基套的底部,其与基套一体成型,构成倒“T”型结构,该倒“T”型结构的内绝缘密封套与导电杆的外径、外绝缘套孔内径以及变压器油箱盖的下面均密封配合;所述下密封垫的底部设置有下凹腔,该下凹腔与导电杆上的平板接线头配合;所述内绝缘密封套上套置有下密封圈,该下密封圈位于变压器油箱盖的上面与外绝缘套的下端面之间,并被置于外挡圈内。

作为优选,所述内绝缘密封套由基套、设置在基套上的下密封垫和上密封垫组成;所述基套的外部上端为锥状结构,其中心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套接孔,所述导电杆穿设在套接孔内;所述下密封垫和上密封垫位于基套的外部,其中上密封垫位于下密封垫的上方,下密封垫和上密封垫之间形成间隔槽,所述变压器油箱盖套置在该间隔槽内,所述基套的末端延伸在下密封垫的底部下方,构成卡接头,所述卡接头外部套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面与平板接线头的顶面密封贴合,且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上凹腔,所述下密封垫位于上凹腔内;所述下密封垫和上密封垫与基套一体成型,或者上绝缘密封垫单独设置,所述内绝缘密封套与导电杆的外径、外绝缘套内腔孔内径和下端面以及变压器油箱盖的上下面均密封配合,其中上密封垫位于外挡圈内。

作为优选,所述上部密封圈为楔形密封圈或圆形密封圈或“T”型截面密封圈或半圆形截面密封圈。

作为优选,所述下密封圈为“T”型密封圈或平垫圈。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压圈的外部或绝缘套的外部呈黄色、绿色、红色和黑色,分别对应电力系统a、b、c和o相接线标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这种油浸式变压器用全密封组合式1kV级套管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而且实现了套管的全密封内部无油功能,完全避免了密封材料置于阳光紫外线照射,同时套管的组成零件少,从而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并且在不改变原有变压器套管装配工艺的基础上,确保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至图14是本实用新型油浸式变压器用全密封组合式1kV级套管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油浸式变压器用全密封组合式1kV级套管中导电杆与平板接线头连接的方案一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油浸式变压器用全密封组合式1kV级套管中导电杆与平板接线头连接的方案二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油浸式变压器用全密封组合式1kV级套管中内绝缘密封套方案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油浸式变压器用全密封组合式1kV级套管中内绝缘密封套方案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油浸式变压器用全密封组合式1kV级套管中内绝缘密封套方案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油浸式变压器用全密封组合式1kV级套管中平板接线头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电杆;2、螺母;3、金属压圈;4、平板接线头;41、接线孔;5、外绝缘套;6、上部密封圈;7、变压器油箱盖;8、内绝缘密封套;81、下密封垫;82、上密封垫;83、间隔槽;84、下凹腔;85、套接孔;86、基套;87、卡接头;9、外挡圈;10、下密封圈;11、底座;111、上凹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图1至图14所示一种油浸式变压器用全密封组合式1kV级套管,包括导电杆1、外绝缘套5、变压器油箱盖7和内绝缘密封套8;所述外绝缘套5为瓷套或环氧树脂套,外部呈伞状结构,内部设置有孔腔,孔腔为上下两部分,其中下部为锥状结构,底部设置有向下的外挡圈9;所述导电杆1一端为用于安装外接线板的柱状端头,另一端设置有平板接线头4,如图20所示,所述平板接线头4呈方形结构,其四角均倒斜角;所述内绝缘密封套8由具有绝缘和密封功能的材料制成,具有弹性,易于安装压缩密封;所述内绝缘密封套8套置在导电杆1的外部,内绝缘密封套8的底部通过固定在导电杆1上的平板接线头4限位并压紧在变压器油箱盖7上密封固定;所述变压器油箱盖7上设置有与内绝缘密封套8配合的安装孔,内绝缘密封套8穿过变压器油箱盖7的安装孔插入外绝缘套5内腔。内绝缘密封套8与导电杆1的外径、外绝缘套5孔的内径、外绝缘套5底部和变压器油箱盖7的上下面均构成密封。所述导电杆1从变压器油箱盖7的下方穿过内绝缘密封套8,并通过外绝缘套5顶部的金属压圈3和螺母2限位固定并夹紧在变压器油箱盖7上,其中螺母2与设置在导电杆1上端的外螺纹螺纹配合,所述导电杆1的外部即外绝缘套5上端内部套置有上部密封圈6,该上部密封圈6通过金属压圈3压紧密封在外绝缘套5上端内部与导电杆1之间,构成密封,所述上部密封圈6可以为楔形密封圈或圆形密封圈或“T”型密封圈或半圆形截面密封圈,而上部密封圈6结构形式的选择必须与金属压圈3下端面以及外绝缘套5中心孔上端部位内径壁面的结构形式相互配合对应,保证上部密封圈6与导电杆1、外绝缘套5以及金属压圈3密封配合,如图1、图2、图9和10所示的套管,其所使用的上部密封圈6均为楔形密封圈;图3、图4、图11和图12所示的套管,其所使用的上部密封圈6均为圆形密封圈,图5和图6所示的套管,其所使用的上部密封圈6均为“T”型密封圈,图7、图8、图13和图14所示的套管,其所使用的上部密封圈6均为半圆形截面密封圈;所述金属压圈3的底面与外绝缘套5的上端面贴合。

为了提高应用范围,所述平板接线头4与导电杆1之间的连接方式具有两种方案,图15为方案一所示,所述平板接线头4靠近导电杆1的下端,其与导电杆1构成“十”字结构,且导电杆1的下端设置有外螺纹。图16为方案二所示,所述平板接线头4设置在导电杆1的下端端面,其与导电杆1构成倒“T”型结构,构成一体结构的接线板,且所述平板接线头4上设置有接线孔41。

为了提高内绝缘密封套8与导电杆1、绝缘套5和变压器油箱盖7之间的密封性,所述内绝缘密封套8的结构具有三种结构方案,如下:

方案一:如图17所示,所述内绝缘密封套8由基套86、设置在基套86上的下密封垫81和上密封垫82组成;所述基套86的外部上端为锥状结构,其中心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套接孔85,所述导电杆1穿设在套接孔85内;所述下密封垫81位于基套86的底部,上密封垫82位于下密封垫81的上方,且上密封垫82位于外挡圈9内,所述下密封垫81的底部设置有下凹腔84,该下凹腔84与导电杆1上的平板接线头4配合,所述下密封垫81和上密封垫82之间形成间隔槽83,所述变压器油箱盖7套置在该间隔槽83内,所述下密封垫81和上密封垫82与基套86一体成型,构成双头倒“T”型结构,该双头倒“T”型结构的内绝缘密封套8与导电杆1的外径、外绝缘套5内腔孔内径和下端面以及变压器油箱盖7的上下面均密封配合。

方案二:如图18所示,所述内绝缘密封套8由基套86和下密封垫81组成;所述基套86的外部上端为锥状结构,其中心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套接孔85,所述导电杆1穿设在套接孔85内;所述下密封垫81位于基套86的底部,其与基套86一体成型,构成倒“T”型结构,该倒“T”型结构的内绝缘密封套8与导电杆1的外径、外绝缘套5孔内径以及变压器油箱盖7的下面均密封配合;所述下密封垫81的底部设置有下凹腔84,该下凹腔84与导电杆1上的平板接线头4配合;所述内绝缘密封套8上套置有下密封圈10,该下密封圈10位于变压器油箱盖7的上面与外绝缘套5的下端面之间,并被置于外挡圈9内;所述下密封圈10的结构形式可以为“T”型密封圈或平垫圈;在变压器油箱盖7与内绝缘密封套8之间存在间隙时,使用“T”型密封圈,如图9和图10所示套管中,其使用的下密封圈10均为“T”型密封圈;当变压器油箱盖7与底座8之间不存在间隙时,使用平垫圈,如图11和图12所示套管中,其使用的下密封圈10均为平垫圈。

方案三:如图19所示,所述内绝缘密封套8由基套86、设置在基套86上的下密封垫81和上密封垫82组成;所述基套86的外部上端为锥状结构,其中心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套接孔85,所述导电杆1穿设在套接孔85内;所述下密封垫81和上密封垫82位于基套86的外部,其中上密封垫82位于下密封垫81的上方,下密封垫81和上密封垫82之间形成间隔槽83,所述变压器油箱盖7套置在该间隔槽83内,所述基套86的末端延伸在下密封垫81的底部下方,构成卡接头87,所述卡接头87外部套置有底座11,所述底座11的底面与平板接线头4的顶面密封贴合,且所述底座11的顶部设置有上凹腔111,所述下密封垫81位于上凹腔111内;所述下密封垫81和上密封垫82与基套86一体成型,或者上绝缘密封垫82单独设置,所述内绝缘密封套8与导电杆1的外径、外绝缘套5内腔孔内径和下端面以及变压器油箱盖7的上下面均密封配合,其中上密封垫82位于外挡圈9内。

为了方便套管与电力系统安装连接,所述金属压圈3的外部或绝缘套5的外部呈黄色、绿色、红色和黑色,分别对应电力系统a、b、c和o相接线标识。

这种油浸式变压器用全密封组合式1kV级套管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而且实现了套管的全密封内部无油功能,完全避免了密封材料置于阳光紫外线照射,同时套管的组成零件少,从而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并且在不改变原有变压器套管装配工艺的基础上,确保了生产效率。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