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片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2400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散热片改良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片改良结构,其主要是应用于液晶显示屏面板(Assembly LCD)驱动IC的散热技术上。



背景技术:

按,精致、轻薄、多功能是现代电子产品的趋势;但这些高科技商品易潜藏着散热危机,且亦可能造成制造成本提高、寿命减短等衍生问题。依据全球信息技术成本统计数据显示微处理器CPU的发展趋势使得散热器成本持续提升,若选用高热传导能力的热接口材料,便可有效移除废热,减小散热模块的成本,同时又能达到降低电耗量及延长寿命等功效。

本案申请人所申请的“散热片”实用新型专利前案,包括一中介层及一散热层,该中介层为一聚酰亚胺(Polymide)的片体,该散热层为一铝箔材质的片体,该中介层及散热层均为矩形的片体,该矩形的中介质及散热层于长边与短的转角处各设有一斜边或导弧角,使其呈一楔形,且该中介层及散热层通过导热胶做为连结,该中介层另一面供半导体通过导热胶与之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具有35mm及48mm两种规格,其中35mm散热片其中介层的长宽比例为1±0.5:1.875±0.5,而散热层的长宽比例为1±0.5:2.16±0.5,另48mm的散热片其中介层其长宽比例为1±0.5:2±0.5,而散热层的长宽比例为1±0.5:2.2±0.5,通过前述所设定的比例,能赋予半导体使其有最佳的散热效益。

上述的“散热片”实用新型专利前案,虽具有提供半导体散热的效果,但其散热效果却仍然不尽理想,这是其既存尚待克服解决的问题与缺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目前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设计,累积多年的实务经验与心得,针对上述的“散热片”新型专利前案所既存的问题与缺失,积极地投入创新与改良,完成了散热片改良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所应用的技术手段以及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在于:散热片由二个中介层、二个散热胶、一个散热层与一个或二个石墨层所层叠组合而成,其中:该中介层的一面与液晶显示屏面板(Assembly LCD)驱动IC的热源连接,该中介层的另一面通过散热胶与散热层或石墨层连接,该散热层与石墨层的位置可以互相调换,或是以两层石墨层夹设中间一层散热层,最后再由散热胶连接另一中介层,由增加石墨层,以及利用散热胶将散热层与石墨层黏合成多层结构,达到提升电子产品的散热效果,具有功效上的增进,为其主要目的。

在上述散热片改良结构中,该中介层为一聚酰亚胺(Polymide,简称PI)材质的片体者。

在上述散热片改良结构中,该散热胶的材料成分由环氧树脂、硅橡塑料、压克力胶、聚酯树脂混练的高热传导性填充材料所组成,或是由导热粒子(例如:氮化硼)或金属粒子中的一种与接着剂结合。

在上述散热片改良结构中,该散热层为一铝箔材质的片体。

在上述散热片改良结构中,该石墨层的型态可从石墨、石墨烯与纳米碳球中选择其中一种。

在上述散热片改良结构中,该热源为液晶显示屏面板(Assembly LCD)驱动IC者。

在上述散热片改良结构中,该中介质、散热层与石墨层为矩形的片体,该矩形的中介质及散热层于长边与短的转角处各设有一斜边或导弧角,使其呈一楔形。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散热片的散热效果,进而提升半导体的散热效果,从而使电子产品的散热功效有非常明显的改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断面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断面组合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断面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专精熟悉此项技艺的人士易于深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内容以及所能达成的功能效益,兹列举一具体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介绍说明如下:

一种散热片改良结构,图1、4、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二、三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2、5、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二、三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6、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二、三的断面组合示意图。散热片结构主要包括:二个中介层10、10ˊ、二个散热胶20、一个散热层30、一个或二个石墨层40、40ˊ。

该二个中介层10、10ˊ为聚酰亚胺(Polymide,简称PI)材质的片体,热固性聚酰亚胺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耐化学腐蚀性和机械性能,通常为橘黄色,聚酰亚胺的使用温度范围覆盖较广,从摄氏零下一百多度到摄氏两三百度,该二个中介质10、10ˊ、散热层30、二个石墨层40、40ˊ为矩形的片体,该矩形的中介质10、10ˊ、散热层30及石墨层40、40ˊ于长边与短的转角处各设有一斜边或导弧角,使其呈一楔形,该中介层10的一面与热源1的IC电路软板2连接,该热源1为液晶显示屏面板(Assembly LCD)驱动IC,该IC电路软板2表面设有绿漆3,该绿漆3具有防止氧化的功能,该中介层10的另一面通过散热胶20与散热层30或石墨层40连接,最后再由散热胶20连接另一中介层10ˊ。

该散热胶20的材料多由环氧树脂、橡塑料、聚酯树脂混练的高热传导性填充材料所组成,或是由导热粒子(例如:氮化硼)或金属粒子中的一种与接着剂结合而成,具高化学安定性、高导热性、导电性或绝缘性等特性,该散热胶20的材质极软极薄,可以有效填补二个中介层10、10ˊ与散热层30、石墨层40表面的微小凹陷,使得热阻更低,导热性更佳,该散热胶20本身就具有一定程度黏性,冷压施工即可将散热层30与石墨层40予以黏合。

该散热层30为一铝箔材质的片体,该散热层30为一矩形的片体,因为导热面积加大,热源1的导热速度较快,能够将热源1带走,大大减低回温的可能性。

该石墨层40的型态可为石墨、石墨烯与纳米碳球,石墨层具有薄型化、轻量化、与高热传导等特性,适合用在具有空间局限性的3C电子产品,热传导系数最高可达1500W/mk以上,热扩散系数可达8cm2/s以上。

由上述各组件结构所组合而成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片改良结构,其可应用在实际操作上。

敬请参阅图1、2、3,其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组合、立体分解与断面组合示意图。其中:该散热片的第一层为中介层10、第二层为散热胶20、第三层为散热层30、第四层为石墨层40、第五层为散热胶20、第六层为中介层10ˊ,该中介层10一面与热源1的IC电路软板2连接,该中介层10另一面通过散热胶20与散热层30做为连结,再利用该散热胶20本身的黏性将散热层30与石墨层40予以黏合,让液晶显示屏面板(Assembly LCD)驱动IC运作时所产生的热源1可以通过中介层10、散热胶20、散热层30与石墨层40快速排出散热,避免液晶显示屏面板(Assembly LCD)驱动IC发生故障,提升液晶显示屏面板(Assembly LCD)驱动IC的使用寿命,防止因为过热而起火燃烧所造成危险情事者。

敬请参阅图4、5、6,其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组合、立体分解与断面组合示意图。其中:该散热层30与石墨层40的位置可以互相调换,该散热片的第一层为中介层10、第二层为散热胶20、第三层为石墨层40、第四层为散热层30、第五层为散热胶20、第六层为中介层10ˊ,该中介层10一面与热源1的IC电路软板2连接,该中介层10的另一面通过散热胶20与石墨层40做为连结,再利用该散热胶20本身的黏性将散热层30与石墨层40予以黏合,让液晶显示屏面板(Assembly LCD)驱动IC运作时所产生的热源1可以通过中介层10、散热胶20、石墨层40与散热层30快速排出散热者。

敬请参阅图7、8、9,其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立体组合、立体分解与断面组合示意图。其中:该两层石墨层40、40ˊ的中间可以夹设一层散热层30,该散热片的第一层为中介层10、第二层为散热胶20、第三层为石墨层40、第四层为散热层30、第五层为石墨层40ˊ、第六层为散热胶20、第七层为中介层10ˊ,该中介层10一面与热源1的IC电路软板2连接,该中介层10另一面通过散热胶20与石墨层40做为连结,再利用该散热胶20本身的黏性将散热层30与二层石墨层40、40ˊ予以黏合,让电子产品运作时所产生的热源1可以通过中介层10、散热胶20、石墨层40、散热层30与石墨层40ˊ快速排出散热。

综合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片改良结构,经过本实用新型设计人实际制做完成以及反复操作测试之后,证实的确可以达到本实用新型所预期的功能效益,同时又为目前本领域尚无见闻的首次实用新型,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诚然已经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的实用性与进步性的成立要义,爰依专利法的规定,向钧局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

【符号说明】

1 热源

2 IC电路软板

3 绿漆

10 中介层

10ˊ 中介层

20 散热胶

30 散热层

40 石墨层

40ˊ 石墨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