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联接端子的导电组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6509发布日期:2018-06-20 00:19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联接端子的导电组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用于电联接端子的导电组件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导电组件设有第一限制体、第二限制体,共同(辅助)固定导线的技术。



背景技术:

应用被包覆在绝缘壳体(通常系塑料材料制成)内的金属组件(或称导电组件)和弹片导体(或称金属弹片)来压制或联结进入端子的导线,形成电性联接或释放导线的端子装置或压线端子,此为现有技术。

这类电连接端子包括提供插置在电路板(例如PC电路板)的型态(例如,CN 102204015 A“电连接端子”、DE 29915515 U1、EP 2325947 A1等专利案),以及使电联接端子成排列型态的扣合接地轨道(或导电轨道)的型态,以建立一电器或机械设备的共享接地装置,来导出那些机器残存的电压或静电(例如,德国DE 20 2008 015 306 U1、US 2013/0143433 A1“CONNECTION TERMINAL”、US 2014/0127932 A1“ELECTRICAL CONNECTION TERMINAL”、DE 10 2012 009 286 A1、 US 5362259“接地导电端子(GROUND CONDUCTOR TERMINAL)”等专利),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

这类电联接端子(或轨道型电联接端子)通常包括一绝缘壳体;壳体具有入线孔,让导线可插入壳体内部。壳体也界定有一腔室,来配装导电支架(或导电组件)和金属弹片,使金属弹片和导电组件压制上述插入壳体内的导线,形成接触或电性连接。除非人员操作其他工具伸进壳体内推压金属弹片,才能解除导线和金属弹片、导电组件的电联接或接触状态。

一个有关现有技术电联接端子的组合结构在结构和操作应用方面的课题包括:

在某些电联接端子枢接大线径导线的使用情形中,会发生金属弹片和导电组件压制导线的力量不够、压制不稳固的情形,使导线容易(或因人员不经意碰触)产生转动、偏移、晃动,造成接触不良的安全问题。

为了改善上述压制力量和导电安全或效率情形,现有技术已披露了一种应用螺丝锁制导线的手段,或应用双层金属弹片或增加金属弹片、导电组件厚度的结构型态,来提高它们的压制力量。

不过就像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知悉,应用螺丝锁制导线或释放导线的操作比较麻烦,也比较费时。而增加金属弹片、导电组件的数量或厚度,不仅制造成本高,而且操作费力。而这些情形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代表性的来说,这些参考文献显示了有关电联接端子在结构组合设计和应用方面的技术和工艺;如果重新设计考虑该导电组件、金属弹片或弹片导体的结构组合,使其构造不同于现有技术,将可改变它的使用形态,而有别于现有技术;实质上,也会增加它的应用范围。

我们发觉一个比较理想的端子装置或导电组件的结构型态,必须能够克服或改善上述所讨论的课题;还应包括下列几个设计考虑,包括:

1.在不增加金属弹片的厚度的条件下,使导电组件的配合结构必须能够提供足够的压制力量,并且容许应用在某些电联接端子枢接大线径导线的场合;以及,改善现有技术结构压制导线的力量不够、压制不稳固,导线容易(或因人员不经意碰触)产生偏移、晃动,造成接触不良的安全等情形。

2.必须撤除现有技术应用螺丝锁制导线,造成操作麻烦、费时的结构型态,或因增加金属弹片、导电组件的数量或厚度,使制造成本提高、操作费力等情形。

3.提供一种可辅助金属弹片压制导线的导电组件结构,使其具备有导引导线和辅助固定导线的作用,以降低导线产生转动、偏移、晃动的情形。

而这些课题在上述的参考数据中均未被具体披露。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联接端子的导电组件结构,提供一增加导电效能和组合导线的稳固性等作用。该导电组件包括一板状本体和设置在本体上的第一限制体、第二限制体;以及,第一限制体、第二限制体分别具有一基部、连接基部的第一段、连接第一段的第二段和连接第二段的自由段,而共同使第一限制体、第二限制体具有一弹性作用。在导线插入触接导电组件时,配合导电组件之一的导电触片,使导线末端被导引、压制在本体和第一限制体、第二限制体之间,形成固定;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导线容易因外力而产生偏移或晃动、接触不稳固,影响导电效率和安全等情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用于电联接端子的导电组件结构,该第一限制体的第二段和自由段之间具有一夹角区域,自由段朝本体和第一段的方向倾斜延伸,使夹角区域朝向本体外侧方向。以及,第二限制体的第二段和自由段之间具有一(锐角、直角或钝角)夹角角度或夹角区域,使自由段先朝本体方向延伸,形成头端,又朝导电触片的方向弯折延伸,而形成尾端;头端、尾端之间形成一朝向本体和第一段方向弧形突出的弯折部。并且,第二限制体的弯折部对应触接或不触接第一限制体的夹角区域,使第一限制体的自由段、第二限制体的自由段(及/或导电触片)之间,共同界定出一开口,以容许导线通过开口后,被导电触片和第一限制体、第二限制体(弹性)夹制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用于电联接端子的导电组件结构,该第一限制体的第一段和自由段(及/或第二段)之间设置有弹性体,以增加第一限制体的弹性夹制作用(力),及/或第二限制体的自由段设置有一弹性器,用来增加第二限制体(或其自由段)的弹性夹制作用(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用于电联接端子的导电组件结构,该第一限制体组合有一第一限制器,第二限制体组合有一第二限制器;所述第一限制器、第二限制器分别用以增加第一限制体、第二限制体的弹性夹制作用(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结构分解示意图;显示了本体、金属弹片和第一限制体、第二限制体的结构情形。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组合导线之一的断面结构示意图;描绘了本体、第一限制体、第二限制体组合导线的情形。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显示了第一限制体、第二限制体组合弹性体、弹性器的结构情形。

图7是图6的导电组件组合导线的断面结构示意图;描绘了本体、第一限制体、第二限制体配合弹性体、弹性器组合导线的情形。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显示了第一限制体、第二限制体组合第一限制器、第二限制器的结构情形。

图9是图8的结构分解示意图;显示了本体、金属弹片和第一限制体、第二限制体、第一限制器、第二限制器的结构情形。

图10是图8的导电组件组合导线的断面结构示意图;描绘了本体、金属弹片和第一限制体、第二限制体、第一限制器、第二限制器组合导线的情形。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结构分解示意图;显示了导电组件、金属弹片、第一限制体、第二限制体和弹性体、弹性器的结构情形。

图13是图11的导电组件组合导线的断面结构示意图;描绘了导线从本体侧边方向插入导电组件,组合金属弹片、第一限制体、第二限制体和弹性体、弹性器的结构配合情形。

附图标记说明。

10 第一限制体

11、21 第一段

12、22 第二段

13、23 自由段

13d 副部

13e 连结部

14、24 夹角区域

15、25 基部

16、26 组合部

17 定位边

18 副定位边

19、29 凹部

20 第二限制体

23a 头端

23b 尾端

23c 弯折部

23f 副段

30 金属弹片

31 第一部

32 第二部

33 尾部

34 结合部

36 副结合部

40 弹性体

45 弹性器

50 导线

60 第一限制器

61、71 第一区

62、72 第二区

63、73 自由区

64、74 夹角区域

65、75 基部区

66、76 组合部

69 弓部区

70 第二限制器

73a 头端区

73b 尾端区

73c 弯折区

90 本体

91 中间区

92 边区

93 导电触片

94 尾段

95 口部

96 定位部

97 副定位部

98 载体

98a 框架

98b 基壁

98c 侧壁

98d 凹室

98e 固定部

99 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及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电联接端子的导电组件结构包括本体和第一限制体、第二限制体的组合,分别以参考编号90、10、20表示。导电组件(或本体90、第一限制体10、第二限制体20)可选择性的配合金属弹片30等,装设在绝缘材料制成的壳体(图未显示)内,用以构成电联接端子。

下列说明中假设提到上部、上方、下部、下方、垂直、水平、外侧、内侧等,是以图中显示的方向为参考方向。

在所采的实施例中,本体90选择导电材料制成板状体结构,具有一U型的中间区91、和位在中间区91两端,连接中间区91的边区92。在下列的实施例中,考虑以本体90至少单一端的边区92作为说明。

图中显示了第一实施例的本体90的边区92形成有一口部95、连接口部95的尾段94和一连接口部95的导电触片93;导电触片93朝本体90下方(或图中下方)和中间区91方向倾斜延伸,而形成一从口部95凸出的折边结构。尾段94朝本体90上方(或图中上方)和远离中间区91(或口部95)的方向倾斜延伸,以利于操作导线50进入口部95;导电触片93朝图中下方和中间区91(或口部95)的方向倾斜延伸,可辅助导引导线50和增加本体90、导线50的接触面积。

因此,本体口部95及/或导电触片93、尾段94的结构型态,也具有阻止导线50因操作插入壳体,而刺伤或割、刮伤壳体的作用。

图2、3也描绘了第一限制体10、第二限制体20设置在本体中间区91和导电触片93之间的区域;第一限制体10、第二限制体20可选择硬度大于、等于或小于本体90的导电(或金属)材料制成;以及,第一限制体10、第二限制体20可一体成型或组合设置在本体90上的型态。

在所采的实施例中,第一限制体10、第二限制体20分别包括一基部15、25、连接基部15、25的第一段11、21、连接第一段11、21的第二段12、22和连接第二段12、22的自由段13、23,而共同使第一限制体10、第二限制体20具有一弹性(触压导线50)作用。

图中显示第一限制体10的基部15、第二限制体20的基部25连接本体90的型态。详细来说,第一限制体10的基部15、第二限制体20的基部25设组合部16、26,组合部16、26可形成孔洞结构或凸柱结构。以及,组合部16、26对应组合在本体90之一定位部96;定位部96可形成凸桩结构或孔洞结构,使第二限制体20大体包围第一限制体10的型态,分别固定在本体90上,而形成一整体型态。上述本体90的定位部96设置在中间区91和口部95之间的区域上。

图中也描绘了第一限制体10的第二段12和自由段13之间具有一夹角区域14,自由段13朝本体90和第一段11的方向倾斜延伸,使夹角区域14朝向本体90外侧方向。以及,第二限制体20的第二段22和自由段23之间具有一夹角区域24;夹角区域24的夹角角度可形成锐角、直角或钝角。并且,使第二限制体自由段23先朝本体90方向延伸,形成头端23a,又朝导电触片93的方向弯折延伸,而形成尾端23b;头端23a、尾端23b之间形成一朝向本体90和第一段21方向弧形突出的弯折部23c。

在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二限制体20的弯折部23c对应触接或不触接第一限制体10的夹角区域14,使第一限制体10的自由段13、第二限制体20的自由段23(及/或导电触片93)之间,共同界定出一开口99,以容许导线50通过开口99后,被导电触片93和第一限制体10、第二限制体20(弹性)夹制固定(例如,第3图所描绘的情形)。

优选地,第一限制体10的夹角区域14及/或第二限制体20的弯折部23c,形成有一凹部19、29,用以增加第一限制体10、第二限制体20夹制导线50的稳固性和导电接触面积。

图中也描绘了本体90组合有金属弹片30的结构型态。本体中间区91配置有一肩部结构的副定位部97。以及,第一限制体10的基部15连接有一朝图中下方(或上方)方向弯折延伸的定位边17和朝图中上方方向弯折延伸的副定位边18,而共同组合一大体成“ㄥ”型的金属弹片30。

具体来说,金属弹片30包括位在图中垂直方向上的第一部31、连接第一部31而朝导电触片93方向弯折倾斜延伸的第二部32和连接第二部32,朝本体尾段94方向弯折延伸的尾部33;以及,第一部31设有一孔状结构的结合部34。

因此,图 3显示了本体副定位部97止挡金属弹片第一部31,第一限制体10的定位边17扣合金属弹片结合部34,使副定位边18压接金属弹片第一部31,形成固定。

图3也描绘了导线50配合本体尾段94的规范,经口部95沿着导电触片93的导引进入开口99,配合金属弹片尾部33和第一限制体10从中间区91(或图中内侧)朝向边区92(或图中外侧)方向压接导线50,第二限制体20从边区92(或图中外侧)朝向中间区91(或图中内侧)方向压接导线50,而(与导电触片93)共同构成多点夹制位置固定导线50的机制;改善现有技术中导线容易因外力而偏移或晃动、接触不稳固,影响导电效率和安全等情形。

图4、5揭示了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图中显示第一限制体10、第二限制体20形成一体成型的结构。主要是第二限制体20的基部25(或侧边)一体连接第一限制体10的第一段11,使第一限制体10、第二限制体20弯折压合成一复层板片结构。

请参考图6、7,描绘了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图中揭示第一限制体10、第二限制体20组合弹性体40、弹性器45的结构情形。弹性体40、弹性器45可选择螺旋弹簧、板簧或其类似结构。

图中显示了第一限制体10的第一段11和自由段13(及/或第二段12)之间设置弹性体40,以增加第一限制体10的弹性夹制作用(力)、降低第一限制体10产生变形的情形;及/或第二限制体20的自由段23设置有一弹性器45,用来增加第二限制体20(或其自由段23)的弹性夹制作用(力)、降低第二限制体20产生变形的情形。

图7特别描绘了导线50插入导电组件后,会迫使弹性体40蓄积能量而推压第一限制体10的自由段13,及迫使弹性器45蓄积能量而推压第二限制体20的自由段23,产生更大的压制力量,共同夹制固定导线50的作用。

请参阅图8、9及10,揭示了第四实施例的结构;图中显示了第一限制体10组合有一第一限制器60,第二限制体20组合有一第二限制器70的结构情形。所述第一限制器60、第二限制器70分别用以增加第一限制体10、第二限制体20的弹性夹制作用(力)。

在所采的实施例中,第一限制器60包括基部区65、第一区61、连接第一区61的第二区62、连接第二区62的自由区63和设置在基部区65、第一区61之间的(弧形)弓部区69。以及,第一限制器60的基部区65设有孔洞结构的组合部66,对应组合在本体90之定位部96上,使第一限制器60与第一限制体10、本体90形成一整体型态。

图中也描绘了第一限制器60朝(本体90)上方方向形成弓部区69连接基部区65,弓部区69连接朝(本体90)下方方向延伸的第一区61;第一区61朝导电触片93的方向弯折延伸,而形成第二区62,并且使第二区62的至少局部区域触接第一限制体第二段12;第二区62朝本体口部95和第一区61的方向弯折倾斜延伸,形成自由区63,使第二区62和自由区63之间形成一夹角区域64,夹角区域64的夹角可形成锐角、直角或钝角的结构。并且,使自由区63(及/或夹角区域64)至少局部区域触接第一限制体自由段13(及/或第一限制体夹角区域14)。例如,第10图所描绘的情形。

图8、9及10显示了第二限制器70包括基部区75、第一区71、连接第一区71的第二区72、连接第二区72的自由区73。以及,第二限制器70的基部区75设有凸柱结构的组合部76,对应组合在本体90上,使第二限制器70与第二限制体20、本体90形成一整体型态。

图中也描绘了第二限制器70的基部区75、第一区71至少局部区域迭置或触接第二限制体20的基部25、第一段21;第一区71朝(本体90)下方方向延伸,又从本体中间区91朝边区92方向(或本体90外侧方向)弯折,而形成第二区72,并且使第二区72的至少局部区域(包围)触接第二限制体第二段22;第二区72朝本体口部95和导电触片93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自由区73,使第二区72和自由区73之间形成一夹角区域74,夹角区域74的夹角可形成锐角、直角或钝角的结构。并且,使自由区73(及/或夹角区域74)至少局部区域(包围)触接第二限制体自由段23(及/或第二限制体夹角区域24)。例如,第10图所描绘的情形。

在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二限制器自由区73先朝本体90方向延伸,形成头端区73a,又朝导电触片93(及/或本体90外侧)的方向弯折延伸,而形成尾端区73b;头端区73a、尾端区73b之间形成一朝向本体90和第一区71方向弧形突出的弯折区73c。以及,第二限制器70的弯折区73c对应触接第二限制体20的弯折部23c。

图10也描绘了弓部区69可增加第一限制器60的弹性作用,并且辅助规范金属弹片30的运动范围,阻止金属弹片30在操作过程产生过度弯折的情形;以及,弓部区69也提供了辅助增加金属弹片30压制导线50的作用力。

请参考图11、12及13,揭示了第五实施例。本体90成U型结构,中间区91成“一”字型结构;并且,边区92朝本体90下方(或图中下方)弯折延伸,使口部95位在垂直于中间区91的位置上。以及,导电触片93朝中间区91的方向倾斜延伸,尾段94朝远离中间区91的方向,向本体90下方(或图中下方)倾斜延伸的结构。

在所采的实施例中,中间区91和边区92之间设置孔状结构的定位部96和凸柱结构的副定位部97。以及,金属弹片第一部31位在水平方向,设有结合部34和孔状结构的副结合部36;副结合部36对应组合本体90的副定位部97,使金属弹片30固定在本体90上,形成一整体型态。

图中也描绘了第一限制体10一体成型连接第二限制体20的结构型态。第一限制体基部15、第二限制体基部25朝平行本体中间区91方向,水平延伸形成第一段11、21,第一段11、21朝本体90下方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第二段12、22,第二段12、22朝导电触片93方向弯折延伸,形成自由段13、23。以及,第一限制体10的基部15通过本体口部95后,使定位边17、副定位边18朝(平行)本体中间区91一端方向(图中左或右方向)弯折延伸,组合金属弹片30。即,第一限制体定位边17扣合金属弹片结合部34,副定位边18压接金属弹片第一部31,而形成固定。

在所采的实施例中,第一限制体自由段13朝本体90方向,连接或设置有一副部13d,位在自由段13和第一段11之间的区域;副部13d形成一框架结构,用以收容或固定弹性体40。以及,副部13d具有一连接自由段13的连结部13e;连结部13e是使自由段13朝第二段12(或图中右方)方向弯折延伸而形成,可辅助自由段13产生较大的弹性作用力和支撑弹性体40的作用。

图11、12及13也描绘了第二限制体自由段23组合或设置弹性器45的结构形态。

详细来说,第二限制体自由段23的尾端23b朝第二段22和远离本体90的方向弯折延伸,而形成一副段23f。以及,本体90设有一朝导电触片93方向延伸的载体98;载体98成U 型板体结构,有一端配置有固定部98e,使载体98连结在本体90上。载体98另一端弯折形成一框架98a,使框架98a朝向本体90的方向,具有基壁98b、连接基壁98b的侧壁98c,而共同界定出一凹室98d,配合自由段23(或副段23f),收容或固定弹性器45,用以增加自由段23压接导线50的弹性作用力。

图13特别描绘了导线50从本体90侧边方向插入,通过金属弹片30和导电触片93导引后,配合弹性体40和弹性器45分别辅助第一限制体10、第二限制体20(或副段23f)弹性压制导线50的情形。

可了解的是,在达到相互结合或固定作用的条件下,上述实施例揭示的孔状结构、凸桩结构(或凸柱结构)是可互换组合的。

代表性的来说,该用于电联接端子的导电组件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下列的优点:

1.该导电组件的本体90、第一限制体10、第二限制体20、第一限制器60、第二限制器70、金属弹片30、弹性体40、弹性器45和相关组件结构,已被重行设计考虑。例如,使本体90两端的边区92形成可辅助导引导线50的口部95和导电触片93;使第一限制体10、第二限制体20包括基部15、25、第一段11、21、第二段12、22、自由段13、23及/或副部13d、副段23f;或提供第一限制器60组合第一限制体10、第二限制器70组合第二限制体20,使第一限制器60、第二限制器70设置基部区65、75、第一区61、71、第二区62、72、自由区63、73和弓部区69,以及第一限制体10、第二限制体20组合弹性体40、弹性器45等部分,明显不同于现有技术,也改变了现有技术中端子装置的导电结构或组合关系,使它的使用、操作型态有别于现有技术。

2.该本体90、第一限制体10、第二限制体20组合弹性体40、弹性器45或设置第一限制器60、第二限制器70,来增加第一限制体10、第二限制体20的弹性作用力,使本体90、第一限制体10、第二限制体20配合金属弹片30等部分,形成复数或多点夹制固定导线50的机制,明显增加了导电组件及/或金属弹片30压制导线50的力量和导电接触面积,并且容许应用在某些电联接端子枢接大线径导线的场合,改善了习知结构压制导线的力量不够、压制不稳固,影响导电效率,及导线容易(或因人员不经意碰触或装配作业)产生转动、偏移和晃动,造成接触不良的安全等情形。

特别是,该导电组件提供了一种使第一限制体10、第二限制体20辅助本体90导引导线50插入作业和辅助金属弹片30压制固定导线50的结构;并且,像现有技术应用螺丝锁制导线,造成操作麻烦、费时等情形,都获得明显的改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有效的用于电联接端子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空间型态不同于现有技术,且具有现有技术中无法比拟的优点,具有显著的进步,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的条件。

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行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都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