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插入型高压线路接通的耦合式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5760发布日期:2018-10-12 22:34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输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引导插入型高压线路接通的耦合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三孔插座广泛的应用于电力输送行业,三孔插座是指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电路接线可插入的座,其中,上面孔为接电线、左孔为零线、右边孔为火线,通过它可插入各种接线三角插头,这样便于与其他电路接通,通过线路与电源线路之间的接通与断开,来达到该部分电路的接通与断开,目前,市场上普通的三孔插座,当三角插头插入三孔插座时,电能由三孔插座输送至三角插头并且三角插头连接的电路直接接通,当三角插头缺失破损时,三角插头插入三孔插座,电能依然能够接通,但缺失破损的三角插头极易发生漏电伤人的意外情况,给安全问题埋下隐患,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便捷的引导插入式高压线路接通的耦合式连接器显得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便捷的引导插入式高压线路接通的耦合式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引导插入型高压线路接通的耦合式连接器,其包括三孔插座以及与三孔插座相匹配的三角插头,三孔插座用于与总电源连接接通,三角插头用于与用电器连接接通,三角插头设置成可自由相互切换的插入状态和拔出状态,插入状态为三角插头与三孔插座连接配合自动接通并且使用电器与总电源构成闭合回路,拔出状态为三角插头拔出于三孔插座并且用电器与总电源自动断开,所述的三角插头包括呈柱状中空布置的插头本体,插头本体沿中心轴线方向的一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用于插入三孔插座内部的插头、另一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用于与用电器连接的输入导线,插头与输入导线在插头本体内部连接接通,所述的插头包括地线插头、火线插头以及零线插头,地线插头、火线插头以及零线插头呈三点式布置并且相互平行,地线插头位于火线插头以及零线插头的上方并且沿着三角插头插入的行进方向火线插头位于零线插头的右侧,地线插头沿三角插头插入行进方向的长度大于火线插头以及零线插头,所述的输入导线包括输入地线、输入火线以及输入零线,输入地线、输入火线以及输入零线与地线插头、火线插头以及零线插头一一对应连接接通,所述的三孔插座包括埋设于墙面内的插座壳组件以及设置于插座壳组件内部并且与总电源连接的电源线组件,所述的插座壳组件包括中间壳体、前盖以及后盖,中间壳体与前盖、后盖之间相互匹配并且可拆卸连接配合,后盖设置于墙体的内部,前盖设置于墙体的表面,所述的前盖上设置有用于插头插入的插孔,所述的插孔包括地线插孔、火线插孔以及零线插孔,所述的地线插孔、火线插孔以及零线插孔呈三点式布置并且分别与地线插头、火线插头以及零线插头相对应匹配,所述的电源线组件包括水平布置的安装板一以及与总电源连接并且用于将电能由总电源输出的输出导线,所述的安装板一设置于前盖的内壁上并且位于地线插孔与火线插孔之间,输出导线布置于安装板一的上下两侧,所述的安装板一下端面左右对称设置有零线保持架与火线保持架并且零线保持架与火线保持架设置成可沿竖直方向上下浮动,所述的零线保持架侧面设置有浮动齿条二、所述的火线保持架侧面设置有浮动齿条一,浮动齿条一与浮动齿条二相互靠近布置,所述的输出导线包括输出地线、输出火线以及输出零线,所述的输出地线、输出火线以及输出零线的输出端一一对应设置有地线触头、火线触头以及零线触头,所述的火线触头设置于火线保持架上并且朝下布置,所述的零线触头设置于零线保持架上并且朝下布置,所述地线触头与地线插孔沿三角插头插入的行进方向间距布置并且与地线插头相匹配,所述的火线触头、零线触头设置成可相互切换的正位状态、错位状态,正位状态为火线触头与火线插孔相匹配,零线触头与零线插孔相匹配,所述的前盖的外部设置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设置于地线插孔的外部。

所述的三孔插座内部设置有用于控制火线触头、零线触头在错位状态与正位状态之间相互切换的触发装置,所述的触发装置包括安装架构件、动力源机构、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以及第三传动机构,所述的动力源机构、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以及第三传动机构均布置于安装架构件上,动力源机构用于对第一传动机构以及第三传动机构提供动力,第一传动机构用于将动力源机构的部分动力传递至第二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用于将第一传动机构的动力传递至火线保持架并且控制火线保持架的上下浮动,第三传动机构用于将第二传动机构的动力传递至零线保持架并且控制零线保持架的上下浮动,所述的安装架构件包括安装于前盖内壁上并且与安装板一平行布置的安装板二,安装板二位于火线插孔的下方,所述的安装板二上端面左右对称布置有零线筒体与火线筒体,零线筒体、火线筒体与零线插孔、火线插孔呈一一对应布置并且与零线插头、火线插头相匹配,零线筒体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开口并且与零线插孔对应的开口为零线插口,火线筒体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开口并且与火线插孔对应的开口为火线插口,所述的零线筒体上侧设置有零线安装口并且零线触头布置于零线安装口的开口处,所述的火线筒体上侧设置有火线安装口并且火线触头布置于火线安装口的开口处,所述零线筒体背离零线插口一端顺延布置有支撑架一,所述火线筒体背离火线插口一端顺延布置有支撑架二,所述的支撑架一、支撑架二均并列间距布置有两个,所述的零线筒体与火线筒体之间间隔处设置有沿三角插头的插入行进方向顺延布置的安装架一、安装架二以及安装架三,所述安装架三与安装架二之间构成安装区m、安装架二与安装架一之间构成安装区n、安装架一与前盖之间构成安装区o。

所述的动力源机构设置有两组且对称布置、并且分别设置于支撑架一、支撑架二上,动力源机构用于将火线插头、零线插头插入时产生的推动力转化成使触发装置触发的动力源,所述的动力源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支撑架一/支撑架二上的动力转轴,动力转轴水平布置并且一端延伸至火线筒体/零线筒体内部、另一端延伸至支撑架一/支撑架二外侧并且自由悬置,所述动力转轴的悬置端活动套设有动力齿轮并且活动齿轮转动设置于支撑架一/支撑架二的侧面,当火线插头/零线插头插入时,火线插头/零线插头与动力转轴抵触,所述的动力转轴沿靠近悬置端方向设置有螺旋槽,所述的动力齿轮与动力转轴之间设置有滑动凸头一、滑动凸头二,滑动凸头一、滑动凸头二均固定设置于动力齿轮上并且两者沿动力转轴的轴线方向对称布置,滑动凸头一、滑动凸头二与螺旋槽相匹配并且沿螺旋槽的螺旋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所述的动力转轴上还固定设置有限位凸台一,限位凸台一设置于两支撑架一/两支撑架二之间,所述的动力转轴外部设置有复位弹簧一,复位弹簧一设置于限位凸台一与靠近动力齿轮的支撑架一/支撑架二之间,复位弹簧一的弹力始终由靠近动力齿轮的支撑架一/支撑架二指向限位凸台一。

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转动设置于安装架一、安装架二以及安装架三上并且靠近位于左侧的动力源机构布置,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包括水平布置的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轴转动设置于安装架一、安装架二以及安装架三上并且与动力源机构匹配布置,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动力输入端设置有输入齿轮一,输入齿轮一与位于左侧的动力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一传动轴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输出齿轮一,输出齿轮一位于安装区m内。

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转动设置于安装架一、安装架二以及安装架三并且位于第一传动机构与火线筒体之间,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包括水平布置的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轴转动设置于安装架一、安装架二以及安装架三上,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动力输入端同轴设置有输入齿轮二,输入齿轮二布置于安装区m内并且与输出齿轮一相啮合,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动力输出端同轴设置有输出齿轮二,输入齿轮二的直径大于输出齿轮二的直径,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还包括水平布置的过渡转轴一并且过渡转轴一位于第二传动轴与火线筒体之间,过渡转轴一转动设置于安装架一与安装架二上,所述的过渡转轴一上同轴设置有过渡齿轮一,过渡齿轮一布置于输出齿轮二与浮动齿条一之间并且与两者相啮合。

所述的第三传动机构设置于火线筒体与零线筒体之间,所述的第三传动机构包括离合动力构件、离合触发机构以及动力输出构件,所述的动力输出构件用于将第二传动轴的动力输出并且驱动浮动齿条二的上下浮动,动力输出构件设置成可相互切换的分离状态与配合状态,分离状态为动力输出构件内部断开动力无法输出,配合状态为动力输出构件内部结合动力可稳定输出,离合触发构件用于控制动力输出部件在分离状态与配合状态之间切换,离合动力构件用于对离合触发构件的控制提供动力,所述的离合动力构件包括水平布置的第三传动轴,第三传动轴转动设置于安装架一、安装架二以及安装架三上并且与位于右侧动力源机构匹配布置,所述第三传动轴的动力输入端设置有输入齿轮三,输入齿轮三与位于右侧的动力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三传动轴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输出齿轮三,输出齿轮三布置于安装区o,所述的离合动力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传动轴输出端的输出齿轮四,输出齿轮四布置于安装区o并且与输出齿轮三相匹配,所述的离合触发机构包括设置于火线筒体与零线筒体之间的导向杆,导向杆与与第一传动轴垂直布置并且导向杆水平间距设置有两个,两导向杆滑动设置有滑动架,滑动架与导向杆相匹配并且沿导向杆的轴线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所述滑动架下侧设置有滑动齿条,滑动齿条与输出齿轮三、输出齿轮四相啮合,所述的滑动架上侧中部设置有传动销头,所述的离合触发机构还包括转动设置于安装架三上的触发杆并且转动方向与导向杆垂直布置,触发杆呈弧形布置弧形开口朝向导向杆布置,所述的触发杆与传动销头之间设置有销头套杆,销头套杆套设于传动销头上并且传动销头设置成可沿销头套杆的布置方向滑动,所述的动力输出构件包括同轴设置于第二传动轴上的太阳齿轮,并且太阳齿轮设置于安装区n,所述太阳齿轮两侧设置有呈对称布置的过渡转轴二、过渡转轴三,过渡转轴二、过渡转轴三均水平转动安装于安装架二与安装架三上,所述的过渡转轴二上同轴设置有行星齿轮一,行星齿轮一与太阳齿轮相啮合,所述的过渡转轴三上同轴设置有行星齿轮二,行星齿轮二与太阳齿轮相啮合,所述的太阳齿轮、行星齿轮一以及行星齿轮二的外部设置有用于包纳三者并且两端设置有开口的外壳,所述的第二传动轴的外部套设有复位弹簧二,复位弹簧二的一端与安装架二抵触、另一端与外壳抵触,并且复位弹簧二的弹力始终由安装架二指向外壳,所述的太阳齿轮的外部设置有输出齿轮五,输出齿轮五与行星齿轮一、行星齿轮二相啮合,输出齿轮五靠近安装架三一端面与触发杆相抵触,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外部同轴活动设置有过渡齿轮二,过渡齿轮二与浮动齿条二相啮合,过渡齿轮二与输出齿轮五相匹配并且两者设置成可分离状态与配合状态,分离状态为输出齿轮五与过渡齿轮二相互脱开无法实现动力的传递,配合状态为输出齿轮与过渡齿轮二相互结合能够使输出齿轮五的动力传递至过渡齿轮二。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安全性能高,保证用户者的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三角插头未插入三孔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三角插头插入三孔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三角插头未插入时三孔插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三角插头插入时三孔插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三角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三孔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插座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电源线组件与插座壳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9为触发装置与插座壳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10为安装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安装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触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动力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动力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动力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第一传动机构与安装架构件的连接图。

图17为动力源机构与第一传动机构的连接图。

图18为第一传动机构与第二传动机构的连接图。

图19为第二传动机构与火线保持架的连接图。

图20为第三传动机构与安装架构件的连接图。

图21为第三传动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2为第三传动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3为行星齿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第三传动机构处于配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第三传动机构与零线保持架的连接图。

图26为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为:

100、三角插头;101、插头本体;102a、地线插头;102b、火线插头;102c、零线插头;103a、输入地线;103b、输入火线;103c、输入零线;104、连接皮套;

200、三孔插座;

210、插座壳组件;211、中间壳体;212、前盖;213、后盖;214a、地线插孔;214b、火线插孔;214c、零线插孔;

220、电源线组件;221、安装板一;222b、火线保持架;222c、零线保持架;223b、输出火线;223c、输出零线;224b、火线触头;224c、零线触头;225b、浮动齿条一;225c、浮动齿条二;

300、触发装置;

310、安装架构件;311、安装板二;312b、火线筒体;312c、零线筒体;313b、火线插口;313c、零线插口;314b、火线安装口;314c、零线安装口;315、支撑架一;316、支撑架二;317、安装架一;318、安装架二;319、安装架三;

320、动力源机构;321、动力转轴;322、螺旋槽;323、动力齿轮;324a、滑动凸头一;324b、滑动凸头二;325、限位凸台一;326、复位弹簧一;

330、第一传动机构;331、第一传动轴;332、输入齿轮一;333、输出齿轮一;

340、第二传动机构;341、第二传动轴;342、输入齿轮二;343、输出齿轮二;344、过渡转轴一;345、过渡齿轮一;

350、第三传动机构;3510、离合动力构件;3511、第三传动轴;3512、输入齿轮三;3513、输出齿轮三;3514、输出齿轮四;3520、离合触发构件;3521、滑动架;3522、导向杆;3523、滑动齿条;3524、传动销头;3525、销头套杆;3526、触发杆;3527、限位手指;3527a、限位杆;3530、动力输出构件;3531、太阳齿轮;3532、过渡转轴二;3533、过渡转轴三;3534、行星齿轮一;3535、行星齿轮二;3536、输出齿轮五;3537、过渡齿轮二;3538、复位弹簧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参见图1-26,引导插入型高压线路接通的耦合式连接器,其包括三孔插座200以及与三孔插座200相匹配的三角插头100,三孔插座200用于与总电源连接接通,三角插头100用于与用电器连接接通,三角插头100设置成可自由相互切换的插入状态和拔出状态,插入状态时,三角插头100与三孔插座200连接配合自动接通并且使用电器与总电源构成闭合回路,拔出状态时,三角插头100拔出于三孔插座200并且用电器与总电源自动断开。

参见图5,所述的三角插头100包括呈柱状中空布置的插头本体101,插头本体101沿中心轴线方向的一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用于插入三孔插座200内部的插头、另一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用于与用电器连接的输入导线,插头与输入导线在插头本体101内部连接接通,所述的插头包括地线插头102a、火线插头102b以及零线插头102c,地线插头102a、火线插头102b以及零线插头102c呈三点式布置并且相互平行,地线插头102a位于火线插头102b以及零线插头102c的上方并且沿着三角插头100插入的行进方向火线插头102b位于零线插头102c的右侧,地线插头102沿三角插头100插入行进方向的长度大于火线插头102b以及零线插头102c,所述的输入导线包括输入地线103a、输入火线103b以及输入零线103c,输入地线103a、输入火线103b以及输入零线103c与地线插头102a、火线插头102b以及零线插头102c一一对应连接接通,当插头插入至三孔插座200时,电能由三孔插座200输送至插头,并且插头将电能由输入导线输送至用电器,促使用电器与总电源构成闭合循环回路,用电器处于工作状态。

所述的输入地线103a与用电器的外壳连接接通,输入地线103a由地线插头102a插入三孔插座200并且经三孔插座200与大地连接,当用电器工作状态下发生意外漏电情况,在地线插头102a以及输入地线103a的作用下,能够确保用电器的外壳始终与大地处于同等零电位,避免漏电触电事故的发生,提高了用户用电的安全性。

参见图5,作为本发明更为优化的方案,三角插头100与三孔插座200在反复的由插入状态、拔出状态相互切换时,对输入地线103a、输入火线103b以及输入零线103c与地线插头102a、火线插头102b以及零线插头102c一一对应连接的连接处造成反复拉扯,极易造成插头与输入导线之间接触不良,进而致使用电器与总电源之间的接触不良,为此,所述的插头本体101与输入导线之间设置有套设于输入导线外部的连接皮套104,连接皮套104将输入地线103a、输入火线103b以及输入零线103c包裹固定于插头本体101的一端,同时连接皮套104能够防止输入导线与插头本体101的连接处形成弯折、磨损,采取本方案,不仅结构简单、使用便捷,而且使得输入导线与插头本体101以及插头之间的连接更为可靠。

参见图6-8,所述的三孔插座200包括埋设于墙面内的插座壳组件210以及设置于插座壳组件210内部并且与总电源连接的电源线组件220,所述的插座壳组件210包括中间壳体211、前盖212以及后盖213,中间壳体211与前盖212、后盖213之间相互匹配并且可拆卸连接配合,后盖213设置于墙体的内部,前盖211设置于墙体的表面,所述的前盖211上设置有用于插头插入的插孔,所述的插孔包括地线插孔214a、火线插孔214b以及零线插孔214c,所述的地线插孔214a、火线插孔214b以及零线插孔214c呈三点式布置并且分别与地线插头102a、火线插头102b以及零线插头102c相对应匹配,所述的电源线组件220包括水平布置的安装板一221以及与总电源连接并且用于将电能由总电源输出的输出导线,所述的安装板一221设置于前盖212的内壁上并且位于地线插孔214a与火线插孔214b之间,输出导线布置于安装板一221的上下两侧,所述的安装板一221下端面左右对称设置有零线保持架222c与火线保持架222b并且零线保持架222c与火线保持架222b设置成可沿竖直方向上下浮动,为了使零线保持架222c与火线保持架222b可上下浮动,所述的零线保持架222c侧面设置有浮动齿条二225c、所述的火线保持架222b侧面设置有浮动齿条一225b,浮动齿条一225b与浮动齿条二225c相互靠近布置,所述的输出导线包括输出地线(图中未示出)、输出火线223b以及输出零线223c,所述的输出地线、输出火线223b以及输出零线223c的输出端一一对应设置有地线触头、火线触头224b以及零线触头224c,所述的火线触头224b设置于火线保持架222b上并且朝下布置,所述的零线触头224c设置于零线保持架222c上并且朝下布置,所述地线触头与地线插孔214a沿三角插头100插入的行进方向间距布置并且与地线插头102a相匹配,随着火线保持架222b与零线保持架224c的上下浮动,所述的火线触头224b、零线触头224c设置成可相互切换的正位状态、错位状态,正位状态为火线触头224b与火线插孔214b相匹配,同时零线触头224c与零线插孔214c相匹配,当三角插头100与三孔插座200配合时,火线插头102b与火线触头224b接通、零线插头102c与零线触头224c接通,电源线组件220与用电器构成闭合循环回路,错位状态为火线触头224b与火线插孔214b相互错开,同时零线触头224c与零线插孔214c相互错开,当三角插头100与三孔插座200配合时,火线插头102b与火线触头224b未接通、零线插头102c与零线触头224c未接通,电源线组件220与用电器仍处于断开。

参见图6,作为本发明更为完善的方案,三角插头100与三孔插座200的连接配合方式唯一,为了使三角插头100三孔插座200配合的更加紧密,插孔与插头相匹配并且插孔的孔洞较为狭窄,三角插头100与三孔插座200的配合时往往难以一次性完成,给用户的使用造成不便,为此,所述的前盖212的外部设置有引导槽215,三角插头100插入三孔插座200时,由长度较大的地线插头102a率先插入地线插孔214a,因此,所述引导槽215设置于地线插孔214a的外部,当三角插头100与三孔插座200连接配合时,将地线插头102a抵触于引导槽215内,并且在引导槽215的作用下快速插入于地线插孔214a,火线插头102b、零线插头102c顺势快速插入对应的火线插孔214b、零线插孔214c,进而使三角插头100与三孔插座200的连接配合效率更高。

参见图9-26,当三角插头100插入三孔插座200时,火线触头224b与零线触头224c由错位状态切换至正位状态,三角插头100与电源线组件220接通,总电源与用电器之间构成闭合循环回路,当三角插头100拔出于三孔插座200时,火线触头224b与零线触头224c由正位状态切换至错位状态,三角插头100与电源线组件220断开,总电源停止对用电器的继续供电,为了实现火线触头224b与零线触头224c在错位状态与正位状态之间相互切换,所述的三孔插座200内部设置有用于控制火线触头224b、零线触头224c在错位状态与正位状态之间相互切换的触发装置300,所述的触发装置300包括安装架构件310、动力源机构320、第一传动机构330、第二传动机构340以及第三传动机构350,所述的动力源机构320、第一传动机构330、第二传动机构340以及第三传动机构350均布置于安装架构件310上,动力源机构320用于对第一传动机构330以及第三传动机构350提供动力,第一传动机构330用于将动力源机构310的部分动力传递至第二传动机构340,第二传动机构340用于将第一传动机构320的动力传递至火线保持架222b并且控制火线保持架222b的上下浮动,第三传动机构350用于将第二传动机构340的动力传递至零线保持架222c并且控制零线保持架222c的上下浮动。

参见图9-11,所述的安装架构件310包括安装于前盖212内壁上并且与安装板一221平行布置的安装板二311,安装板二311位于火线插孔214a的下方,所述的安装板二311上端面左右对称布置有零线筒体312c与火线筒体312b,零线筒体312c、火线筒体312b与零线插孔214c、火线插孔214b呈一一对应布置并且与零线插头102c、火线插头102b相匹配,零线筒体312c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开口并且与零线插孔214c对应的开口为零线插口313c,火线筒体312b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开口并且与火线插孔214b对应的开口为火线插口313b,所述的零线筒体312c上侧设置有零线安装口314c并且零线触头224c布置于零线安装口314c的开口处,所述的火线筒体312b上侧设置有火线安装口314b并且火线触头224b布置于火线安装口314b的开口处,所述零线筒体312c背离零线插口313c一端顺延布置有支撑架一315,所述火线筒体312b背离火线插口313b一端顺延布置有支撑架二316,为了便于对安装于支撑架一315、支撑架二316上的部件进行支撑,所述的支撑架一315、支撑架二316均并列间距布置有两个,所述的零线筒体312c与火线筒体312b之间间隔处设置有沿三角插头100的插入行进方向顺延布置的安装架一317、安装架二318以及安装架三319,所述安装架三319与安装架二318之间构成安装区m、安装架二318与安装架一317之间构成安装区n、安装架一317与前盖212之间构成安装区o。

参见图13-15,所述的动力源机构320设置有两组且对称布置、并且分别设置于支撑架一315、支撑架二316上,动力源机构320用于将火线插头102b、零线插头102c插入时产生的推动力转化成使触发装置300触发的动力源,所述的动力源机构320包括转动设置于支撑架一315/支撑架二316上的动力转轴321,动力转轴321水平布置并且一端延伸至火线筒体312b/零线筒体312内部、另一端延伸至支撑架一315/支撑架二316外侧并且自由悬置,所述动力转轴321的悬置端活动套设有动力齿轮323并且活动齿轮323转动设置于支撑架一315/支撑架二316的侧面,当火线插头102b/零线插头102c插入时,火线插头102b/零线插头102c与动力转轴321抵触,为了将火线插头102b/零线插头102c插入时的水平推力转化成动力齿轮323的旋转力,所述的动力转轴321沿靠近悬置端方向设置有螺旋槽322,所述的动力齿轮323与动力转轴321之间设置有滑动凸头一324a、滑动凸头二324b,滑动凸头一324a、滑动凸头二324b均固定设置于动力齿轮323上并且两者沿动力转轴321的轴线方向对称布置,滑动凸头一324a、滑动凸头二324b与螺旋槽322相匹配并且沿螺旋槽322的螺旋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所述的动力转轴321上还固定设置有限位凸台一325,限位凸台一325设置于两支撑架一315/两支撑架二316之间,所述的动力转轴321外部设置有复位弹簧一326,复位弹簧一326设置于限位凸台一325与靠近动力齿轮323的支撑架一315/支撑架二316之间,复位弹簧一326的弹力始终由靠近动力齿轮323的支撑架一315/支撑架二316指向限位凸台一325,所述的动力转轴321在火线插头102b/零线插头102c插入时的水平推力转化成动力齿轮323旋转力的具体表现为,火线插头102b/零线插头102c与动力转轴321抵触并且推动动力转轴321向支撑架一315/支撑架二316水平运动,复位弹簧一326压缩,在此过程中,滑动凸头一324a、滑动凸头二324b沿着螺旋槽322的螺旋方向转动,因此,动力齿轮323在滑动凸头一324a、滑动凸头二324b的驱动下绕着动力转轴321的轴线方向做逆时针转动,当火线插头102b/零线插头102c拔出于火线筒体312b/零线筒体312c时,复位弹簧一326的弹性势能释放,并且推动动力转轴321背离支撑架一315/支撑架二316水平运动,在此过程中,滑动凸头一324a、滑动凸头二324b沿着螺旋槽322的螺旋方向转动,因此,动力齿轮323在滑动凸头一324a、滑动凸头二324b的驱动下绕着动力转轴321的轴线方向做顺时针转动并且使动力转轴321复位。

参见图16、图17,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330转动设置于安装架一317、安装架二318以及安装架三319上并且靠近位于左侧的动力源机构320布置,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330包括水平布置的第一传动轴331,第一传动轴331转动设置于安装架一317、安装架二318以及安装架三319上并且与动力源机构320匹配布置,所述第一传动轴331的动力输入端设置有输入齿轮一332,输入齿轮一332与位于左侧的动力齿轮323相啮合,所述的第一传动轴331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输出齿轮一333,输出齿轮一333位于安装区m内,当动力源机构320逆时针转动时,位于左侧的动力齿轮323驱动输入齿轮一332顺时针转动,输入齿轮一332驱动第一传动轴331顺时针转动,第一传动轴331驱动输出齿轮一333顺时针转动,当动力源机构320顺时针转动复位时,位于左侧的动力齿轮323驱动输入齿轮一332逆时针转动,输入齿轮一332驱动第一传动轴331逆时针转动,第一传动轴331驱动输出齿轮一333逆时针转动。

参见图18、图19,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340转动设置于安装架一317、安装架二318以及安装架三319并且位于第一传动机构330与火线筒体312b之间,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340包括水平布置的第二传动轴341,第二传动轴341转动设置于安装架一317、安装架二318以及安装架三319上,所述第二传动轴341的动力输入端同轴设置有输入齿轮二342,输入齿轮二342布置于安装区m内并且与输出齿轮一333相啮合,所述第二传动轴341的动力输出端同轴设置有输出齿轮二343,输入齿轮二342的直径大于输出齿轮二343的直径,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340还包括水平布置的过渡转轴一344并且过渡转轴一344位于第二传动轴341与火线筒体321b之间,过渡转轴一344转动设置于安装架一317与安装架二318上,所述的过渡转轴一344上同轴设置有过渡齿轮一345,过渡齿轮一345布置于输出齿轮二343与浮动齿条一225b之间并且与两者相啮合,当三角插头100插入时,输出齿轮一333顺时针转动时,输出齿轮一333驱动输入齿轮二342逆时针转动,输入齿轮二342的逆时针转动驱动第二传动轴341逆时针转动,第二传动轴341驱动输出齿轮二343逆时针转动,输出齿轮二343驱动过渡齿轮一345顺时针转动,过渡齿轮一345将驱动浮动齿条一225b向下运动,使火线保持架222b向下运动,从而实现火线触头224b由错位状态触发切换至正位状态,当三角插头100拔出时,输出齿轮一333逆时针转动时,输出齿轮一333驱动输入齿轮二342顺时针转动,输入齿轮二342的顺时针转动驱动第二传动轴341顺时针转动,第二传动轴341驱动输出齿轮二343顺时针转动,输出齿轮二343驱动过渡齿轮一345逆时针转动,过渡齿轮一345将驱动浮动齿条一225b向上运动,使火线保持架222b向上运动,从而实现火线触头224b由正位状态切换至错位状态。

参见图20-26,所述的第三传动机构350设置于火线筒体312b与零线筒体312c之间,所述的第三传动机构350包括离合动力构件3510、离合触发机构3520以及动力输出构件3530,所述的动力输出构件3530用于将第二传动轴341的动力输出并且驱动浮动齿条二225c的上下浮动,动力输出构件3530设置成可相互切换的分离状态与配合状态,分离状态为动力输出构件3530内部断开动力无法输出,配合状态为动力输出构件3530内部结合动力可稳定输出,离合触发构件3520用于控制动力输出部件3530在分离状态与配合状态之间切换,离合动力构件3510用于对离合触发构件3520的控制提供动力。

具体的,参见图20,所述的离合动力构件3510包括水平布置的第三传动轴3511,第三传动轴3511转动设置于安装架一317、安装架二318以及安装架三319上并且与位于右侧动力源机构320匹配布置,所述第三传动轴3511的动力输入端设置有输入齿轮三3512,输入齿轮三3512与位于右侧的动力齿轮323相啮合,所述的第三传动轴3511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输出齿轮三3513,输出齿轮三3513布置于安装区o,所述的离合动力机构3510包括设置于第一传动轴331输出端的输出齿轮四3514,输出齿轮四3514布置于安装区o并且与输出齿轮三3513相匹配。

参见图21,所述的离合触发机构3520包括设置于火线筒体312b与零线筒体312c之间的导向杆3522,导向杆3522与与第一传动轴331垂直布置并且导向杆3522水平间距设置有两个,两导向杆3522滑动设置有滑动架3521,滑动架3521与导向杆3522相匹配并且沿导向杆3522的轴线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所述滑动架3521下侧设置有滑动齿条3523,滑动齿条3524与输出齿轮三3513、输出齿轮四3514相啮合,所述的滑动架3521上侧中部设置有传动销头3524,所述的离合触发机构3520还包括转动设置于安装架三319上的触发杆3526并且转动方向与导向杆3522垂直布置,触发杆3526呈弧形布置弧形开口朝向导向杆3522布置,所述的触发杆3526与传动销头3524之间设置有销头套杆3525,销头套杆3525套设于传动销头3524上并且传动销头3524设置成可沿销头套杆3525的布置方向滑动。

参见图22-25,所述的动力输出构件3530包括同轴设置于第二传动轴341上的太阳齿轮3531,并且太阳齿轮3531设置于安装区n,所述太阳齿轮3531两侧设置有呈对称布置的过渡转轴二3532、过渡转轴三3533,过渡转轴二3532、过渡转轴三3533均水平转动安装于安装架二318与安装架三319上,所述的过渡转轴二3532上同轴设置有行星齿轮一3534,行星齿轮一3534与太阳齿轮3531相啮合,所述的过渡转轴三3533上同轴设置有行星齿轮二3535,行星齿轮二3535与太阳齿轮3531相啮合,所述的太阳齿轮3531、行星齿轮一3534以及行星齿轮二3535的外部设置有用于包纳三者并且两端设置有开口的外壳,所述的第二传动轴341的外部套设有复位弹簧二3538,复位弹簧二3538的一端与安装架二318抵触、另一端与外壳抵触,并且复位弹簧二3538的弹力始终由安装架二318指向外壳,所述的太阳齿轮3531的外部设置有输出齿轮五3536,输出齿轮五3536与行星齿轮一3534、行星齿轮二3535相啮合,输出齿轮五3536靠近安装架三319一端面与触发杆3526相抵触,为了将输出齿轮五3536的动力输出至浮动齿条二225c,所述第一传动轴331的外部同轴活动设置有过渡齿轮二3537,过渡齿轮二3537与浮动齿条二225c相啮合,过渡齿轮二3537与输出齿轮五3536相匹配并且两者设置成可分离状态与配合状态,分离状态为输出齿轮五3536与过渡齿轮二3537相互脱开无法实现动力的传递,配合状态为输出齿轮3536与过渡齿轮二3537相互结合能够使输出齿轮五3536的动力传递至过渡齿轮二3537。

参见图21、图25,第三传动机构350工作过程的具体表现为,当三角插头100插入时,位于右侧的力源机构320在火线插头102b插入火线筒体312b时,位于右侧的动力转轴321逆时针转动,位于右侧的动力转轴321逆时针转动将驱动位于右侧的动力齿轮323逆时针转动,右侧的动力齿轮323逆时针转动将驱动输入齿轮三3512顺时针转动,输入齿轮三3512顺时针转动将驱动第三传动轴3511顺时针转动,第三传动轴3511顺时针转动将驱动输出齿轮三3513的顺时针转动,与其同时,设置于第一传动轴331输出端的输出齿轮四3514也做顺时针转动,输出齿轮三3513与输出齿轮四3514的顺时针转动将驱动滑动齿条3523沿着导向杆3522由左向右滑动,在此过程中,设置于滑动架3521上侧的传动销头3524将推动销头套杆3525逆时针转动,销头套杆3525逆时针转动将驱使触发杆3526同步逆时针转动,触发杆3526的逆时针转动将推动输出齿轮五3536向靠近安装架二318运动,复位弹簧二3538压缩,使输出齿轮五3536与过渡齿轮二3537由分离状态切换至配合状态,在此过程中,太阳齿轮3531随着第二传动轴341的逆时针转动而同步转动,太阳齿轮3531的逆时针转动将驱动行星齿轮一3534、行星齿轮二3535顺时针转动,行星齿轮一3534、行星齿轮二3535顺时针转动将驱动输出齿轮五3536顺时针转动,输出齿轮五3536顺时针转动将驱动过渡齿轮二3537的逆时针转动,过渡齿轮二3537的逆时针转动将驱动浮动齿条二225c向下运动,使零线保持架222c向下运动,从而实现零线触头224c由错位状态触发切换至正位状态;当三角插头100拔出时,位于右侧的力源机构320在复位弹簧一326的作用下,位于右侧的动力转轴321顺时针转动,位于右侧的动力转轴321顺时针转动将驱动位于右侧的动力齿轮323顺时针转动,右侧的动力齿轮323顺时针转动将驱动输入齿轮三3512逆时针转动,输入齿轮三3512逆时针转动将驱动第三传动轴3511逆时针转动,第三传动轴3511逆时针转动将驱动输出齿轮三3513的逆时针转动,与其同时,设置于第一传动轴331输出端的输出齿轮四3514也做逆时针转动,输出齿轮三3513与输出齿轮四3514的逆时针转动将驱动滑动齿条3523沿着导向杆3522由右向左滑动,在此过程中,设置于滑动架3521上侧的传动销头3524将推动销头套杆3525顺时针转动,销头套杆3525顺时针转动将驱使触发杆3526同步顺时针转动,复位弹簧二3538的弹性势能释放,复位弹簧二3538将推动输出齿轮五3536向靠近安装架三319运动,使输出齿轮五3536与过渡齿轮二3537由配合状态切换至分离状态,在此过程中,太阳齿轮3531随着第二传动轴341的顺时针转动而同步转动,太阳齿轮3531的顺时针转动将驱动行星齿轮一3534、行星齿轮二3535逆时针转动,行星齿轮一3534、行星齿轮二3535的逆时针转动将驱动输出齿轮五3536逆时针转动,输出齿轮五3536逆时针转动将驱动过渡齿轮二3537的顺时针转动,过渡齿轮二3537的顺时针转动将驱动浮动齿条二225c向上运动,使零线保持架222c向上运动,从而实现零线触头224c由正位状态切换至错位状态。

参见图22,作为本发明更为优化的方案,输出齿轮五3536与过渡齿轮二3537由分离状态切换至配合状态过程中,由于输出齿轮五3536始终处于低速旋转状态,在配合过程中极易因为配合不流畅造成顿挫感,影响输出齿轮五3536与过渡齿轮二3537的使用寿命,为此,所述的输出齿轮五3536与过渡齿轮二3537相互靠近的齿面均设置有用于引导两者相互配合的尖角,尖角设置有若干并且相对布置,采取本方案,不仅结构简单、使用便捷,而且使得输出齿轮五3536与过渡齿轮二3537的能够更加顺利的由分离状态切换至配合状态,延长输出齿轮五3536与过渡齿轮二3537的使用寿命。

参见图26,作为本发明更为完善的方案,由于过渡齿轮二3537活动设置于第一传动轴331的外部,过渡齿轮二3537与浮动齿条二225c相啮合,为了避免由于浮动齿条二225c自身重力作用下导致浮动齿条二225c向下运动,致使零线保持架222c的向下运动,进而导向零线触头224c由错位状态切换至正位状态,为此,所述的浮动齿条二225c一侧水平设置有限位杆3527a,所述的销头套杆3525一侧水平设置有限位手指3527,限位手指3527与销头套杆3525构成的夹角呈锐角布置,限位杆3527a与限位手指3527相匹配并且限位手指3527用于承托限位杆3527a,防止在三角插头100未插入三孔插座200时,浮动齿条二225c向下运动,当三角插头100插入三孔插座200时,离合触发构件3520触发,限位手指3527对限位杆3527a的承托限位自动解除,采取本方案,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而且使零线触头224c在正位状态、错位状态之间的相互切换更加可靠。

高压线路的嵌入耦合式接通方法,其步骤在于:

(一)三角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阶段;

s1:三孔插座200与总电源连接接通,三角插头100与用电器连接接通,三角插头100设置成可自由相互切换的插入状态和拔出状态,插入状态时,三角插头100与三孔插座200连接配合并且用电器与总电源构成闭合回路;

所述的三角插头100包括呈柱状中空布置的插头本体101,插头本体101沿中心轴线方向的一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用于插入三孔插座200内部的插头、另一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用于与用电器连接的输入导线,插头与输入导线在插头本体101内部连接接通,所述的插头包括地线插头102a、火线插头102b以及零线插头102c,地线插头102a、火线插头102b以及零线插头102c呈三点式布置并且相互平行,地线插头102a位于火线插头102b以及零线插头102c的上方并且沿着三角插头100插入的行进方向火线插头102b位于零线插头102c的右侧,地线插头102的三角插头100的插入行进方向的长度大于火线插头102b以及零线插头102c,所述的输入导线包括输入地线103a、输入火线103b以及输入零线103c,输入地线103a、输入火线103b以及输入零线103c与地线插头102a、火线插头102b以及零线插头102c一一对应连接接通,当插头插入至三孔插座200时,电能由三孔插座200输送至插头,并且插头将电能由输入导线输送至用电器,促使用电器与总电源构成闭合循环回路,用电器处于工作状态;

所述的输入地线103a与用电器的外壳连接接通,输入地线103a由地线插头102a插入三孔插座200并且经三孔插座200与大地连接,当用电器工作状态下发生意外漏电情况,用电器的外壳始终与大地处于同等零电位;

s2:所述的三孔插座200包括埋设于墙面内的插座壳组件210以及设置于插座壳组件210内部并且与总电源连接的电源线组件220,所述的插座壳组件210包括中间壳体211、前盖212以及后盖213,中间壳体211与前盖212、后盖213之间相互匹配并且可拆卸连接配合,后盖213设置于墙体的内部,前盖211设置于墙体的表面,所述的前盖211上设置有用于插头插入的插孔,所述的插孔包括地线插孔214a、火线插孔214b以及零线插孔214c,所述的地线插孔214a、火线插孔214b以及零线插孔214c呈三点式布置并且分别与地线插头102a、火线插头102b以及零线插头102c相对应匹配,所述的电源线组件220包括水平布置的安装板一221以及与总电源连接并且用于将电能由总电源输出的输出导线,所述的安装板一221设置于前盖212的内壁上并且位于地线插孔214a与火线插孔214b之间,输出导线布置于安装板一221的上下两侧,所述的安装板一221下端面左右对称设置有零线保持架222c与火线保持架222b并且零线保持架222c与火线保持架222b设置成可沿竖直方向上下浮动,所述的零线保持架222c侧面设置有浮动齿条二225c、所述的火线保持架222b侧面设置有浮动齿条一225b,浮动齿条一225b与浮动齿条二225c相互靠近布置,所述的输出导线包括输出地线(图中未示出)、输出火线223b以及输出零线223c,所述的输出地线、输出火线223b以及输出零线223c的输出端一一对应设置有地线触头、火线触头224b以及零线触头224c,所述的火线触头224b设置于火线保持架222b上并且朝下布置,所述的零线触头224c设置于零线保持架222c上并且朝下布置,所述地线触头与地线插孔214a沿三角插头100插入的行进方向间距布置并且与地线插头102a相匹配,随着火线保持架222b与零线保持架224c的上下浮动,所述的火线触头224b、零线触头224c设置成可相互切换的正位状态、错位状态,正位状态为火线触头224b与火线插孔214b相匹配,同时零线触头224c与零线插孔214c相匹配,当三角插头100与三孔插座200配合时,火线插头102b与火线触头224b接通、零线插头102c与零线触头224c接通,电源线组件220与用电器构成闭合循环回路,错位状态为火线触头224b与火线插孔214b相互错开,同时零线触头224c与零线插孔214c相互错开,当三角插头100与三孔插座200配合时,火线插头102b与火线触头224b未接通、零线插头102c与零线触头224c未接通,电源线组件220与用电器仍处于断开;

s3:所述的三孔插座200内部设置有用于控制火线触头224b、零线触头224c在错位状态与正位状态之间相互切换的触发装置300,所述的触发装置300包括安装架构件310、动力源机构320、第一传动机构330、第二传动机构340以及第三传动机构350,所述的动力源机构320、第一传动机构330、第二传动机构340以及第三传动机构350均布置于安装架构件310上,动力源机构320用于对第一传动机构330以及第三传动机构350提供动力,第一传动机构330用于将动力源机构310的部分动力传递至第二传动机构340,第二传动机构340用于将第一传动机构320的动力传递至火线保持架222b并且控制火线保持架222b的上下浮动,第三传动机构350用于将第二传动机构340的动力传递至零线保持架222c并且控制零线保持架222c的上下浮动;

所述的安装架构件310包括安装于前盖212内壁上并且与安装板一221平行布置的安装板二311,安装板二311位于火线插孔214a的下方,所述的安装板二311上端面左右对称布置有零线筒体312c与火线筒体312b,零线筒体312c、火线筒体312b与零线插孔214c、火线插孔214b对应布置并且与零线插头102c、火线插头102b相匹配,零线筒体312c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开口并且与零线插孔214c对应的开口为零线插口313c,火线筒体312b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开口并且与火线插孔214b对应的开口为火线插口313b,所述的零线筒体312c上侧设置有零线安装口314c并且零线触头224c布置于零线安装口314c的开口处,所述的火线筒体312b上侧设置有火线安装口314b并且火线触头224b布置于火线安装口314b的开口处,所述零线筒体312c背离零线插口313c一端顺延布置有支撑架一315,所述火线筒体312b背离火线插口313b一端顺延布置有支撑架二316,所述的支撑架一315、支撑架二316均并列间距布置有两个,所述的零线筒体312c与火线筒体312b之间间隔处设置有沿三角插头100的插入行进方向顺延布置的安装架一317、安装架二318以及安装架三319,所述安装架三319与安装架二318之间构成安装区m、安装架二318与安装架一317之间构成安装区n、安装架一317与前盖212之间构成安装区o;

s4:所述的动力源机构320设置有两组且对称布置、并且分别设置于支撑架一315、支撑架二316上,动力源机构320用于将火线插头102b、零线插头102c插入时产生的推动力转化成使触发装置300触发的动力源,所述的动力源机构320包括转动设置于支撑架一315/支撑架二316上的动力转轴321,动力转轴321水平布置并且一端延伸至火线筒体312b/零线筒体312内部、另一端延伸至支撑架一315/支撑架二316外侧并且自由悬置,所述动力转轴321的悬置端活动套设有动力齿轮323并且活动齿轮323转动设置于支撑架一315/支撑架二316的侧面,当火线插头102b/零线插头102c插入时,火线插头102b/零线插头102c与动力转轴321抵触,所述的动力转轴321沿靠近悬置端方向设置有螺旋槽322,所述的动力齿轮323与动力转轴321之间设置有滑动凸头一324a、滑动凸头二324b,滑动凸头一324a、滑动凸头二324b均固定设置于动力齿轮323上并且两者沿动力转轴321的轴线方向对称布置,滑动凸头一324a、滑动凸头二324b与螺旋槽322相匹配并且沿螺旋槽322的螺旋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所述的动力转轴321上还固定设置有限位凸台一325,限位凸台一325设置于两支撑架一315/两支撑架二316之间,所述的动力转轴321外部设置有复位弹簧一326,复位弹簧一326设置于限位凸台一325与靠近动力齿轮323的支撑架一315/支撑架二316之间,复位弹簧一326的弹力始终由靠近动力齿轮323的支撑架一315/支撑架二316指向限位凸台一325,所述的动力转轴321火线插头102b/零线插头102c插入时的水平推力转化成动力齿轮323旋转力的具体表现为,火线插头102b/零线插头102c与动力转轴321抵触并且推动动力转轴321向支撑架一315/支撑架二316水平运动,复位弹簧一326压缩,在此过程中,滑动凸头一324a、滑动凸头二324b沿着螺旋槽322的螺旋方向转动,动力齿轮323在滑动凸头一324a、滑动凸头二324b的驱动下绕着动力转轴321的轴线方向做逆时针转动;

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330转动设置于安装架一317、安装架二318以及安装架三319上并且靠近位于左侧的动力源机构320布置,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330包括水平布置的第一传动轴331,第一传动轴331转动设置于安装架一317、安装架二318以及安装架三319上并且与动力源机构320匹配布置,所述第一传动轴331的动力输入端设置有输入齿轮一332,输入齿轮一332与位于左侧的动力齿轮323相啮合,所述的第一传动轴331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输出齿轮一333,输出齿轮一333位于安装区m内,当动力源机构320逆时针转动时,位于左侧的动力齿轮323驱动输入齿轮一332顺时针转动,输入齿轮一332驱动第一传动轴331顺时针转动,第一传动轴331驱动输出齿轮一333顺时针转动;

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340转动设置于安装架一317、安装架二318以及安装架三319并且位于第一传动机构330与火线筒体312b之间,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340包括水平布置的第二传动轴341,第二传动轴341转动设置于安装架一317、安装架二318以及安装架三319上,所述第二传动轴341的动力输入端同轴设置有输入齿轮二342,输入齿轮二342布置于安装区m内并且与输出齿轮一333相啮合,所述第二传动轴341的动力输出端同轴设置有输出齿轮二343,输入齿轮二342的直径大于输出齿轮二343的直径,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340还包括水平布置的过渡转轴一344并且过渡转轴一344位于第二传动轴341与火线筒体321b之间,过渡转轴一344转动设置于安装架一317与安装架二318上,所述的过渡转轴一344上同轴设置有过渡齿轮一345,过渡齿轮一345布置于输出齿轮二343与浮动齿条一225b之间并且与两者相啮合,当三角插头100插入时,输出齿轮一333顺时针转动时,输出齿轮一333驱动输入齿轮二342逆时针转动,输入齿轮二342的逆时针转动驱动第二传动轴341逆时针转动,第二传动轴341驱动输出齿轮二343逆时针转动,输出齿轮二343驱动过渡齿轮一345顺时针转动,过渡齿轮一345将驱动浮动齿条一225b向下运动,使火线保持架222b向下运动,火线触头224b由错位状态触发切换至正位状态;

s5:所述的第三传动机构350设置于火线筒体312b与零线筒体312c之间,所述的第三传动机构350包括离合动力构件3510、离合触发机构3520以及动力输出构件3530,所述的动力输出构件3530用于将第二传动轴341的动力输出并且驱动浮动齿条二225c的上下浮动,动力输出构件3530设置成可相互切换的分离状态与配合状态,分离状态为动力输出构件3530内部断开动力无法输出,配合状态为动力输出构件3530内部结合动力可稳定输出,离合触发构件3520用于控制动力输出部件3530在分离状态与配合状态之间切换,离合动力构件3510用于对离合触发构件3520的控制提供动力;

所述的离合动力构件3510包括水平布置的第三传动轴3511,第三传动轴3511转动设置于安装架一317、安装架二318以及安装架三319上并且与位于右侧动力源机构320匹配布置,所述第三传动轴3511的动力输入端设置有输入齿轮三3512,输入齿轮三3512与位于右侧的动力齿轮323相啮合,所述的第三传动轴3511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输出齿轮三3513,输出齿轮三3513布置于安装区o,所述的离合动力机构3510包括设置于第一传动轴331输出端的输出齿轮四3514,输出齿轮四3514布置于安装区o并且与输出齿轮三3513相匹配;

所述的离合触发机构3520包括设置于火线筒体312b与零线筒体312c之间的导向杆3522,导向杆3522与与第一传动轴331垂直布置并且导向杆3522水平间距设置有两个,两导向杆3522滑动设置有滑动架3521,滑动架3521与导向杆3522相匹配并且与其沿导向杆3522的轴线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所述滑动架3521下侧设置有滑动齿条3523,滑动齿条3524与输出齿轮三3513/输出齿轮四3514相啮合,所述的滑动架3521上侧中部设置有传动销头3524,所述的离合触发机构3520还包括转动设置于安装架三319上的触发杆3526并且转动方向与导向杆3522垂直布置,触发杆3526呈弧形布置弧形开口朝向导向杆3522布置,所述的触发杆3526与传动销头3524之间设置有销头套杆3525,销头套杆3525套设于传动销头3524上并且传动销头3524设置成可沿销头套杆3525的布置方向滑动;

所述的动力输出构件3530包括同轴设置于第二传动轴341上的太阳齿轮3531,并且太阳齿轮3531设置于安装区n,所述太阳齿轮3531两侧设置有呈对称布置的过渡转轴二3532、过渡转轴三3533,过渡转轴二3532、过渡转轴三3533均水平转动安装于安装架二318与安装架三319上,所述的过渡转轴二3532上同轴设置有行星齿轮一3534,行星齿轮一3534与太阳齿轮3531相啮合,所述的过渡转轴三3533上同轴设置有行星齿轮二3535,行星齿轮二3535与太阳齿轮3531相啮合,所述的太阳齿轮3531、行星齿轮一3534以及行星齿轮二3535的外部设置有用于包纳三者并且两端设置有开口的外壳,所述的第二传动轴341的外部套设有复位弹簧二3538,复位弹簧二3538的一端与安装架二318抵触、另一端与外壳抵触,并且复位弹簧二3538的弹力始终由安装架二318指向外壳,所述的太阳齿轮3531的外部设置有输出齿轮五3536,输出齿轮五3536与行星齿轮一3534、行星齿轮二3535相啮合,输出齿轮五3536靠近安装架三319一端面与触发杆3526相抵触,所述第一传动轴331的外部同轴活动设置有过渡齿轮二3537,过渡齿轮二3537与浮动齿条二225c相啮合,过渡齿轮二3537与输出齿轮五3536相匹配并且两者设置成可分离状态与配合状态,分离状态为输出齿轮五3536与过渡齿轮二3537相互脱开无法实现动力的传递,配合状态为输出齿轮3536与过渡齿轮二3537相互结合能够使输出齿轮五3536的动力传递至过渡齿轮二3537;

当三角插头100插入时,位于右侧的力源机构320在火线插头102b插入火线筒体312b时,位于右侧的动力转轴321逆时针转动,位于右侧的动力转轴321逆时针转动将驱动位于右侧的动力齿轮323逆时针转动,右侧的动力齿轮323逆时针转动将驱动输入齿轮三3512顺时针转动,输入齿轮三3512顺时针转动将驱动第三传动轴3511顺时针转动,第三传动轴3511顺时针转动将驱动输出齿轮三3513的顺时针转动,与其同时,设置于第一传动轴331输出端的输出齿轮四3514也做顺时针转动,输出齿轮三3513与输出齿轮四3514的顺时针转动将驱动滑动齿条3523沿着导向杆3522由左向右滑动,在此过程中,设置于滑动架3521上侧的传动销头3524将推动销头套杆3525逆时针转动,销头套杆3525逆时针转动将驱使触发杆3526同步逆时针转动,触发杆3526的逆时针转动将推动输出齿轮五3536向靠近安装架二318运动,复位弹簧二3538压缩,使输出齿轮五3536与过渡齿轮二3537由分离状态切换至配合状态,在此过程中,太阳齿轮3531随着第二传动轴341的逆时针转动而同步转动,太阳齿轮3531的逆时针转动将驱动行星齿轮一3534、行星齿轮二3535顺时针转动,行星齿轮一3534、行星齿轮二3535顺时针转动将驱动输出齿轮五3536顺时针转动,输出齿轮五3536顺时针转动将驱动过渡齿轮二3537的逆时针转动,过渡齿轮二3537的逆时针转动将驱动浮动齿条二225c向下运动,使零线保持架222c向下运动,零线触头224c由错位状态触发切换至正位状态;

(二)三角插头拔出三孔插座阶段;

s6:当三角插头100拔出于三孔插座200时,火线触头224b与零线触头224c由正位状态切换至错位状态,三角插头100与电源线组件220断开,总电源停止对用电器的继续供电;

具体的,当火线插头102b/零线插头102c拔出于火线筒体312b/零线筒体312c时,复位弹簧一326的弹性势能释放,并且推动动力转轴321背离支撑架一315/支撑架二316水平运动,在此过程中,滑动凸头一324a、滑动凸头二324b沿着螺旋槽322的螺旋方向转动,动力齿轮323在滑动凸头一324a、滑动凸头二324b的驱动下绕着动力转轴321的轴线方向做顺时针转动并且使动力转轴321复位;

动力源机构320顺时针转动复位时,位于左侧的动力齿轮323驱动输入齿轮一332逆时针转动,输入齿轮一332驱动第一传动轴331逆时针转动,第一传动轴331驱动输出齿轮一333逆时针转动;

输出齿轮一333逆时针转动,输出齿轮一333驱动输入齿轮二342顺时针转动,输入齿轮二342的顺时针转动驱动第二传动轴341顺时针转动,第二传动轴341驱动输出齿轮二343顺时针转动,输出齿轮二343驱动过渡齿轮一345逆时针转动,过渡齿轮一345将驱动浮动齿条一225b向上运动,使火线保持架222b向上运动,火线触头224b由正位状态切换至错位状态;

位于右侧的力源机构320在复位弹簧一326的作用下,位于右侧的动力转轴321顺时针转动,位于右侧的动力转轴321顺时针转动将驱动位于右侧的动力齿轮323顺时针转动,右侧的动力齿轮323顺时针转动将驱动输入齿轮三3512逆时针转动,输入齿轮三3512逆时针转动将驱动第三传动轴3511逆时针转动,第三传动轴3511逆时针转动将驱动输出齿轮三3513的逆时针转动,与其同时,设置于第一传动轴331输出端的输出齿轮四3514也做逆时针转动,输出齿轮三3513与输出齿轮四3514的逆时针转动将驱动滑动齿条3523沿着导向杆3522由右向左滑动,在此过程中,设置于滑动架3521上侧的传动销头3524将推动销头套杆3525顺时针转动,销头套杆3525顺时针转动将驱使触发杆3526同步顺时针转动,复位弹簧二3538的弹性势能释放,复位弹簧二3538将推动输出齿轮五3536向靠近安装架三319运动,使输出齿轮五3536与过渡齿轮二3537由配合状态切换至分离状态,在此过程中,太阳齿轮3531随着第二传动轴341的顺时针转动而同步转动,太阳齿轮3531的顺时针转动将驱动行星齿轮一3534、行星齿轮二3535逆时针转动,行星齿轮一3534、行星齿轮二3535的逆时针转动将驱动输出齿轮五3536逆时针转动,输出齿轮五3536逆时针转动将驱动过渡齿轮二3537的顺时针转动,过渡齿轮二3537的顺时针转动将驱动浮动齿条二225c向上运动,使零线保持架222c向上运动,零线触头224c由正位状态切换至错位状态。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发明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定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