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结剂及其应用、正极浆料及其应用、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锂离子电池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63628发布日期:2019-01-18 23:07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粘结剂及其应用、正极浆料及其应用、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锂离子电池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正极浆料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粘结剂及其应用、正极浆料及其应用、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锂离子电池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高、循环寿命长及无污染等优点,能够大规模应用于新能源电动车、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领域。近年来随着国家提高动力电池及系统能量密度门槛要求,进一步鼓励高性能动力电池应用,明确提出了锂离子动力电池今后的发展目标,要求到2020年,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重量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具体的指标要求。锂离子电池在制作过程中,材料压实密度被看作电池材料能量密度的参考指标之一,对电池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压实密度越大,电池的容量也就越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也就越高。压实密度=面密度/(极片辊压后的厚度-集流体厚度)。通常锂离子电池极片的面密度以及粘结剂和导电剂的用量都会影响极片的压实密度,导电剂和粘结剂的加入量越多则极片压实密度越低。在增大电池能量密度的方法中,增加材料的面密度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但此种方法却存在诸多缺陷,例如,这种方法容易导致极片发生过压,而极片过压将造成电池容量降低,循环恶化,内阻增加等问题。以正极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为例,极片过压会使球形三元材料大面积破碎,新产生的表面有很多脱离了二次球的一次小颗粒,这些小颗粒会因为没有接触到粘结剂聚偏氟乙烯(pvdf)而从极片上掉落,也会因为没有接触到导电剂而使极片导电性能局部恶化。新表面的产生也使得材料的比表面积增大,与电解液的接触面增大,副反应增加,从而造成电池性能下降。正极过压还会造成铝箔变形,极片变脆容易折断,电池内阻增加。此外,过压的极片中,材料颗粒之间的挤压程度过大,造成极片孔隙率低,极片吸收电解液的量也会降低,电解液难以渗透到极片内部,直接的后果就是材料电解液保液能力变差,材料的比容量发挥变差,循环性能恶化。因此,所期望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锂离子电池极片压实密度的方法,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粘结剂,该粘结剂能够有效降低正极粘结剂的使用量,从而提高正极极片的压实密度,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上述粘结剂在正极浆料中的应用;包含有上述粘结剂的正极浆料在降低粘结剂用量的同时能够保证正极浆料中的活性物质之间的粘结,以及活性物质与集流体之间的粘结。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正极浆料;该正极浆料在粘结剂用量较少的情况下,就能使得正极浆料中的活性物质之间、活性物质和集流体有效粘结。本发明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上述正极浆料在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中的应用;上述正极浆料中粘结剂用量较少,用其涂覆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的表面得到的正极涂膜中粘结剂的用量较少。本发明的目的之五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该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所用正极浆料中的粘结剂用量较少,有利于提高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的压实密度。本发明的目的之六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该锂离子电池的集流体表面涂覆有上述浆料,材料压实密度较高。本发明的目的之七在于提供上述锂离子电池在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或电动车中的应用;该锂离子电池的材料压实密度较高,能够满足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或电动车对能量密度的要求。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粘结剂,包括聚偏氟乙烯和改性聚偏氟乙烯;其中,所述改性聚偏氟乙烯为含有羰基的改性聚偏氟乙烯;所述聚偏氟乙烯和改性聚偏氟乙烯的重量比为4.8-5.2:1。优选地,所述聚偏氟乙烯的重均分子量为60万-70万;优选地,所述改性聚偏氟乙烯的重均分子量为100万-120万;优选地,所述改性聚偏氟乙烯为solef5130;优选地,所述聚偏氟乙烯和改性聚偏氟乙烯的重量比为5:1。第二方面,提供了上述粘结剂在正极浆料中的应用。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正极浆料,包括所述粘结剂、正极活性物质和导电剂。优选地,所述粘结剂、正极活性物质和导电剂的重量比为0.8-1.5:97-98.2:1-1.5;优选地,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为镍钴铝酸锂三元材料和/或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优选地,所述导电剂为碳纳米管和导电炭黑的组合,碳纳米管和导电炭黑的重量比为0.9-1.1:0.9-1,优选为1:1;优选地,所述正极浆料的组分还包括溶剂;优选地,所述溶剂与正极活性物质的重量比为30-35:100;优选地,所述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第四方面,提供了上述正极浆料在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中的应用。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所述正极集流体的正面和/或背面包覆有正极涂膜,所述正极涂膜由所述正极浆料固化而成。优选地,所述正极集流体为铝箔,优选为12μm-20μm的铝箔;优选地,所述正极集流体的正面和背面包覆有正极涂膜;优选地,所述正极涂膜的面密度为45mg/cm2-52mg/cm2。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上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第七方面,提供了上述锂离子电池在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或电动车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粘结剂,该粘结剂包括聚偏氟乙烯和改性聚偏氟乙烯,改性聚偏氟乙烯在聚偏氟乙烯的分子链上接枝引入羰基官能团,从而当包含有该粘结剂的正极浆料涂覆在集流体表面时,羰基和集流体之间的静电作用大大增加了正极浆料中活性物质和集流体间的粘结力,通过调节粘结剂中聚偏氟乙烯和改性聚偏氟乙烯的配比,使聚偏氟乙烯和改性聚偏氟乙烯的重量比为4.8-5.2:1,该粘结剂既增强了正极浆料中的活性物质之间的粘结,也增强了活性物质与集流体之间的粘结,同时还降低了粘结剂在正极浆料中的使用量,从而使得该粘结剂用作正极涂料时,可提高正极极片的压实密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涂覆有正极涂料的正极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正极集流体铝箔;2-正极涂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粘结剂,包括聚偏氟乙烯和改性聚偏氟乙烯;其中,改性聚偏氟乙烯为含有羰基的改性聚偏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和改性聚偏氟乙烯的重量比为4.8-5.2:1。该粘结剂包括聚偏氟乙烯和改性聚偏氟乙烯,改性聚偏氟乙烯在聚偏氟乙烯的分子链上接枝引入羰基官能团,从而当包含有该粘结剂的正极浆料涂覆在集流体表面时,羰基和集流体之间的静电作用大大增加了正极浆料中活性物质和集流体间的粘结力。通过调节粘结剂中聚偏氟乙烯和改性聚偏氟乙烯的配比,使聚偏氟乙烯和改性聚偏氟乙烯的重量比为4.8-5.2:1,该粘结剂既增强了正极浆料中的活性物质之间的粘结,也增强了活性物质与集流体之间的粘结,同时还降低了粘结剂在正极浆料中的使用量,从而使得该粘结剂用作正极涂料时,可提高正极极片的压实密度。典型但非限制性的,聚偏氟乙烯和改性聚偏氟乙烯的重量比为4.8:1、4.9:1、5.0:1、5.1:1或5.2:1。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聚偏氟乙烯的重均分子量为60万-70万,聚偏氟乙烯典型但非限制性的重均分子量为60万、60.5万、61万、61.5万、62万、62.5万、63万、63.5万、64万、64.5万、65万、65.5万、66万、66.5万、67万、67.5万、68万、68.5万、69万、69.5万或70万。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合理调整聚偏氟乙烯的重均分子量,包含有重均分子量为60万-70万的聚偏氟乙烯能够保证正极浆料中的活性物质之间、活性物质与集流体之间粘结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粘结剂在正极浆料中的使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涂覆有包含有该粘结剂的正极涂料的极片的压实密度。重均分子量小于60万的聚偏氟乙烯的粘结性较差,为增强粘结性就需要使用较大量的聚偏氟乙烯,而聚偏氟乙烯的使用量越大,将使得极片的压实密度越低。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改性聚偏氟乙烯的重均分子量为100万-120万,改性聚偏氟乙烯典型但非限制性的重均分子量为100万、101万、102万、103万、104万、105万、106万、107万、108万、109万、110万、111万、112万、113万、114万、115万、116万、117万、118万、119万或120万。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合理调整改性聚偏氟乙烯的重均分子量,包含有重均分子量为100万-120万的改性聚偏氟乙烯能够保证正极浆料中的活性物质之间、活性物质与集流体之间粘结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粘结剂在正极浆料中的使用量,进一步提高了涂覆有包含有该粘结剂的正极涂料的极片的压实密度。重均分子量大于120万的改性聚偏氟乙烯将在溶剂中较难溶解,需额外的条件如增加搅拌时间等,才能完全溶解。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改性聚偏氟乙烯为solef5130;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特定用量的solef5130与聚偏氟乙烯相配合,能够有效增强正极浆料中的活性物质之间、活性物质与集流体之间粘结。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聚偏氟乙烯和改性聚偏氟乙烯的重量比为5:1;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合理调整聚偏氟乙烯和改性聚偏氟乙烯的配比,能够进一步提高正极浆料中的活性物质之间、活性物质与集流体之间粘结,降低粘结剂的使用量。第二方面,提供了上述粘结剂在正极浆料中的应用。包含有上述粘结剂的正极浆料在降低粘结剂用量的同时能够保证正极浆料中的活性物质之间的粘结,以及活性物质与集流体之间的粘结。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正极浆料,包括粘结剂、正极活性物质和导电剂。该正极浆料包括上述粘结剂、正极活性物质和导电剂,在粘结剂用量较少的情况下,就能使得正极浆料中的活性物质之间、活性物质和集流体有效粘结。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粘结剂、正极活性物质和导电剂的重量比为0.8-1.5:97-98.2:1-1.5,按重量计,粘结剂典型但非限制性的重量份为0.8份、0.9份、1份、1.1份、1.2份、1.3份、1.4份或1.5份,正极活性物质典型但非限制性的重量份为97份、97.1份、97.2份、97.3份、97.4份、97.5份、97.6份、97.7份、97.8份、97.9份、98份、98.1份或98.2份,导电剂典型但非限制性的重量份为1份、1.1份、1.2份、1.3份、1.4份或1.5份。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重量比为0.8-1.5:97-98.2:1-1.5的粘结剂、正极活性物质和导电剂得到的正极浆料,在粘结剂的用量较少的同时依然能够使得正极活性物质之间粘结,使得正极活性物质和集流体粘结。导电剂含量适当能获得较高的放电容量和较好的循环性能;含量太低则电子导电通道少,不利于大电流充放电;含量太高则降低了活性物质的相对含量,使电池容量降低。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正极活性物质为镍钴铝酸锂三元材料和/或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导电剂为碳纳米管和导电炭黑的组合,碳纳米管和导电炭黑的重量比为0.9-1.1:0.9-1,按重量计,碳纳米管典型但非限制性的重量份为0.9份、0.91份、0.94份、0.95份、0.96份、0.97份、0.98份、0.99份、1份、1.02份、1.04份、1.05份、1.06份、1.08份、1.09份或1.1份,导电炭黑典型但非限制性的重量份为0.9份、0.91份、0.94份、0.95份、0.96份、0.97份、0.98份、0.99份或1份;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特定用量(重量比为0.9-1.1:0.9-1)的碳纳米管和导电炭黑能够进一步提高正极活性物质的比例,有利于增加电池的容量。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导电剂为碳纳米管和导电炭黑的组合,碳纳米管和导电炭黑的重量比为1:1。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正极浆料的组分还包括溶剂。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溶剂与正极活性物质的重量比为30-35:100,溶剂与正极活性物质典型但非限制性的重量比为30:100、30.5:100、31:100、31.5:100、32:100、32.5:100、33:100、33.5:100、34:100、34.5:100或35:100。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n-甲基吡咯烷酮能够使得粘结剂、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与n-甲基吡咯烷酮充分混合,并使得最终的正极浆料具有合适的粘度,可以涂覆在极片上。第四方面,提供了上述正极浆料在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中的应用。上述正极浆料中粘结剂用量较少,用该正极浆料涂覆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的表面得到的正极涂膜中粘结剂的用量较少,有利于提高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的压实密度。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正极集流体的正面和/或背面包覆有正极涂膜,正极涂膜由正极浆料固化而成。该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所用正极浆料中的粘结剂用量较少,有利于提高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的压实密度。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的“固化”是指正极浆料失去液体部分,由液态变为固态,此处是指正极浆料失去溶剂,由液态的正极浆料转变为固态的正极涂膜。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正极集流体为铝箔,优选为12μm-20μm的铝箔,铝箔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厚度为12μm、12.5μm、13μm、13.5μm、14μm、14.5μm、15μm、15.5μm、16μm、16.5μm、17μm、17.5μm、18μm、18.5μm、19μm、19.5μm或20μm。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正极集流体的正面和背面包覆有正极涂膜;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正极集流体的正面和背面同时涂覆正极浆料,使得正极集流体的正面和背面都包覆有正极涂膜,使得电池容量高。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正极涂膜的面密度为45mg/cm2-52mg/cm2,正极涂膜典型但非限制性的面密度为45mg/cm2、45.5mg/cm2、46mg/cm2、46.5mg/cm2、47mg/cm2、47.5mg/cm2、48mg/cm2、48.5mg/cm2、49mg/cm2、49.5mg/cm2、50mg/cm2、50.5mg/cm2、51mg/cm2、51.5mg/cm2或52mg/cm2。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合理调整正极涂膜的面密度,面密度为45mg/cm2-52mg/cm2的正极涂膜能够使得电池正极容量高和电池能量密度较高。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上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该锂离子电池的集流体表面涂覆有上述浆料,材料压实密度较高,有利于提高正极容量和电池能量密度。第七方面,提供了上述锂离子电池在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或电动车中的应用。该锂离子电池的材料压实密度较高,能够满足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或电动车对能量密度的要求。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对比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地说明。实施例11、粘结剂一种粘结剂,包括聚偏氟乙烯(pvdf)和改性聚偏氟乙烯。其中,聚偏氟乙烯为solef6020,聚偏氟乙烯的分子量为70万;改性聚偏氟乙烯为solef5130,改性聚偏氟乙烯的分子量为110万;聚偏氟乙烯和改性聚偏氟乙烯的重量比为5:1。2、正极浆料一种正极浆料,包括粘结剂、镍钴铝酸锂、导电剂和n-甲基吡咯烷酮,导电剂为重量比1:1的碳纳米管和导电炭黑。粘结剂、镍钴铝酸锂和导电剂的重量比为1.2:97.3:1.5,n-甲基吡咯烷酮和镍钴铝酸锂的重量比为32.5:100。正极浆料的制备是通过将粘结剂、镍钴铝酸锂、导电剂和n-甲基吡咯烷酮混匀,具体如下:1)、取重量比为5:1的pvdf和改性pvdf的组成的粘结剂12.3g,溶解于164g的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得到胶液,其固含量为7%。2)、往上述1)胶液中加入7.7g导电炭黑superp和7.7g碳纳米管浆料搅拌均匀。3)、往上述2)浆料中加入镍钴铝酸锂500g,搅拌,使粘结剂、导电剂和正极活性物质充分浸润。4)、往上述3)浆料中加入镍钴铝酸锂500g,搅拌均匀,用161g的nmp调节粘度后,抽真空,得到正极浆料。3、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如图1所示,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包含正极集流体铝箔(1),正极集流体铝箔(1)的正面和背面包覆有正极涂膜(2),正极涂膜(2)由正极浆料固化而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制备方法如下:1)、将正极浆料涂布在12μm铝箔上,涂覆面密度为50mg/cm2,烘干。2)、用辊压机对正极极片进行辊压到预设厚度。将辊压后的正极极片沿直线进行180°对折,再沿折痕反方向对折180°,连续3次上述对折操作,观察极片是否出现断裂或者是否有透光孔。如未出现断裂或透光孔,则继续降低极片厚度,增大压实密度,直至极片出现断裂或透光孔,记录极片最后未出现断裂或透光孔的压实密度,结果如表5所示。实施例21、粘结剂一种粘结剂,包括聚偏氟乙烯(pvdf)和改性聚偏氟乙烯。其中,聚偏氟乙烯为solef6020,聚偏氟乙烯的分子量为70万;改性聚偏氟乙烯为solef5130,改性聚偏氟乙烯的分子量为110万;聚偏氟乙烯和改性聚偏氟乙烯的重量比为5:1。2、正极浆料一种正极浆料,包括粘结剂、镍钴锰酸锂、导电剂和n-甲基吡咯烷酮,导电剂为重量比1:1的碳纳米管和导电炭黑。粘结剂、镍钴锰酸锂和导电剂的重量比为1.3:97.2:1.5,n-甲基吡咯烷酮和镍钴锰酸锂的重量比为32.5:100。正极浆料的制备是通过将粘结剂、镍钴锰酸锂、导电剂和n-甲基吡咯烷酮混匀,具体如下:1)、取重量比为5:1的pvdf和改性pvdf的组成的粘结剂13.4g,溶解于178g的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得到胶液,其固含量为7%。2)、往上述1)胶液中加入7.7g导电炭黑superp和7.7g碳纳米管浆料搅拌均匀。3)、往上述2)浆料中加入镍钴锰酸锂500g,搅拌,使粘结剂、导电剂和正极活性物质充分浸润。4)、往上述3)浆料中加入镍钴锰酸锂500g,搅拌均匀,用147.5g的nmp调节粘度后,抽真空,得到正极浆料。3、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如图1所示,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包含正极集流体铝箔(1),正极集流体铝箔(1)的正面和背面包覆有正极涂膜(2),正极涂膜(2)由正极浆料固化而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制备方法如下:1)、将正极浆料涂布在12μm铝箔上,涂覆面密度为50mg/cm2,烘干。2)、用辊压机对正极极片进行辊压到预设厚度。将辊压后的正极极片沿直线进行180°对折,再沿折痕反方向对折180°,连续3次上述对折操作,观察极片是否出现断裂或者是否有透光孔。如未出现断裂或透光孔,则继续降低极片厚度,增大压实密度,直至极片出现断裂或透光孔,记录极片最后未出现断裂或透光孔的压实密度,结果如表5所示。实施例31、粘结剂一种粘结剂,包括聚偏氟乙烯(pvdf)和改性聚偏氟乙烯。其中,聚偏氟乙烯为solef6020,聚偏氟乙烯的分子量为65万;改性聚偏氟乙烯为solef5130,改性聚偏氟乙烯的分子量为110万;聚偏氟乙烯和改性聚偏氟乙烯的重量比为5:1。2、正极浆料一种正极浆料,包括粘结剂、镍钴铝酸锂、导电剂和n-甲基吡咯烷酮,导电剂为重量比1:1的碳纳米管和导电炭黑。粘结剂、镍钴铝酸锂和导电剂的重量比为1.2:97.6:1.2,n-甲基吡咯烷酮和镍钴铝酸锂的重量比为32.5:100。正极浆料的制备是通过将粘结剂、镍钴铝酸锂、导电剂和n-甲基吡咯烷酮混匀,具体如下:1)、取重量比为5:1的pvdf和改性pvdf的组成的粘结剂12.3g,溶解于164g的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得到胶液,其固含量为7%。2)、往上述1)胶液中加入6.15g导电炭黑superp和6.15g碳纳米管浆料搅拌均匀。3)、往上述2)浆料中加入镍钴铝酸锂500g,搅拌,使粘结剂、导电剂和正极活性物质充分浸润。4)、往上述3)浆料中加入镍钴铝酸锂500g,搅拌均匀,用161g的nmp调节粘度后,抽真空,得到正极浆料。3、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如图1所示,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包含正极集流体铝箔(1),正极集流体铝箔(1)的正面和背面包覆有正极涂膜(2),正极涂膜(2)由正极浆料固化而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制备方法如下:1)、将正极浆料涂布在16μm铝箔上,涂覆面密度为48.5mg/cm2,烘干。2)、用辊压机对正极极片进行辊压到预设厚度。将辊压后的正极极片沿直线进行180°对折,再沿折痕反方向对折180°,连续3次上述对折操作,观察极片是否出现断裂或者是否有透光孔。如未出现断裂或透光孔,则继续降低极片厚度,增大压实密度,直至极片出现断裂或透光孔,记录极片最后未出现断裂或透光孔的压实密度,结果如表5所示。实施例4-5实施例4-5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粘结剂中聚偏氟乙烯和改性聚偏氟乙烯的重量比不同,具体如表1所示。表1实施例4-5中聚偏氟乙烯和改性聚偏氟乙烯的重量比聚偏氟乙烯和改性聚偏氟乙烯的重量比实施例44.8:1实施例55.2:1实施例6-11实施例6-11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粘结剂中聚偏氟乙烯和改性聚偏氟乙烯不同,粘结剂中聚偏氟乙烯和改性聚偏氟乙烯的重均分子量如表2所示。表2实施例6-11中聚偏氟乙烯和改性聚偏氟乙烯的重均分子量聚偏氟乙烯改性聚偏氟乙烯实施例660万120万实施例770万100万实施例850万—实施例980万—实施例10—130万实施例11—90万表2中,“—”表示与实施例3中的相同。实施例12实施例12-13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正极浆料中粘结剂、正极活性物质和导电剂的用量,具体如表3所示。表3正极浆料中粘结剂、正极活性物质和导电剂的重量份粘结剂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实施例120.8份98.2份1份实施例131.5份97份1.5份对比例1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粘结剂只有聚偏氟乙烯,不含有改性聚偏氟乙烯。对比例2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粘结剂只有改性聚偏氟乙烯,不含有聚偏氟乙烯。对比例3-4对比例3-4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粘结剂中聚偏氟乙烯和改性聚偏氟乙烯的重量比不同,具体如表4所示。表4对比例3-4中聚偏氟乙烯和改性聚偏氟乙烯的重量比聚偏氟乙烯和改性聚偏氟乙烯的重量比对比例34:1对比例45.5:1试验例1分别将实施例1-13和对比例1-4辊压后的正极极片沿直线进行180°对折,再沿折痕反方向对折180°,连续3次上述对折操作,观察极片是否出现断裂或者是否有透光孔。如未出现断裂或透光孔,则继续降低极片厚度,增大压实密度,直至极片出现断裂或透光孔,记录极片实施例1-13和对比例1-4最后未出现断裂或透光孔的压实密度,得到实施例1-13和对比例1-4的正极压实密度如表5所示。表5实施例1-13和对比例1-4的正极压实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实施例1-13的正极极片具有较高的压实密度,具体地,实施例1-13正极极片的压实密度都在3.5g/cm3以上,实施例1-7和实施例12-13正极极片的压实密度全都达到了3.7g/cm3以上。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制备方法的说明中未详细描述的内容,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常用参数,因此可以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