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36350发布日期:2019-05-22 03:14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线圈部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线圈部件,特别是涉及具有螺旋状的平面导体的线圈部件。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的线圈部件,除了在磁芯卷绕线(被覆导线)型的线圈部件外,公知的是在绝缘层的表面形成多匝螺旋状的平面导体型的线圈部件。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具有在多个绝缘层分别形成螺旋状的线圈部,且连接其内周端彼此的结构的线圈部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0521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线圈部件中,形成于各绝缘层的线圈部的匝数如果是整数,则合计匝数必定是偶数匝。即,由于不能将合计匝数设定为奇数匝,因此具有难以微调整电感、电阻值等参量这类问题。

因此,本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各线圈部的匝数是整数,也可使合计匝数为奇数匝的线圈部件。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方面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经多匝卷绕成螺旋状的第一线圈部、经多匝卷绕成螺旋状的第二线圈部,第一线圈部包括位于最内周的第一匝、位于比第一匝更靠外周的第二匝,第二线圈部包括位于最内周的第三匝、位于比第三匝更靠外周的第四匝,第一匝和第四匝彼此连接,第二匝和第三匝彼此连接。

根据本发明,彼此连接第一及第四匝,彼此连接第二及第三匝,因此即使各线圈部的匝数是整数,也能够使合计匝数为奇数匝。由此,可微调整电感、电阻值等参量。

在本发明中,第一匝的导体宽度比第二匝的导体宽度窄,第三匝的导体宽度比第四匝的导体宽度窄。据此,可减小各匝的实际的导体宽度的偏差。在此,所谓“导体宽度”指在该匝被分割为多线的情况下,将这些线的导体宽度相加的合计导体宽度。

在本发明中,第一线圈部的除第一匝之外的各匝包括由螺旋状的狭缝径向分离的第一及第二线,第二线圈部的除第三匝之外的各匝包括由螺旋状的狭缝径向分离的第一及第二线。据此,电流密度分布均匀化,因此,可减小直流电阻或交流电阻。

在本发明中,第一线位于比第二线更靠外周侧,第一线圈部的第一匝是从第二匝的第一线开始连续的匝,第二线圈部的第三匝是从第四匝的第一线开始连续的匝。据此,可将与第一或第三匝连接的导体的匝数比第二线的匝数仅增加1匝。

在本发明中,第一线圈部的第一匝与第四匝的第二线连接,第二线圈部的第三匝与第二匝的第二线连接。据此,第一线圈部的第一线与第二线圈部的第二线连接,第一线圈部的第二线与第二线圈部的第一线连接,因此内外周差被抵消。由此,减小并列连接的两个导体电气长度的差,因此可进一步减小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

在本发明中,第一线圈部的第一匝包括由螺旋状的狭缝径向分离的第三及第四线,第二线圈部的第三匝包括由螺旋状的狭缝径向分离的第三及第四线,第一线圈部的除第一匝之外的各匝包括由螺旋状的狭缝径向分离的第一、第二、第五及第六线,第二线圈部的除第三匝之外的各匝包括由螺旋状的狭缝径向分离的第一、第二、第五及第六线。据此,电流密度分布更均一化,因此可更进一步降低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

在本发明中,第三线位于比第四线更靠外周侧,第一、第五、第六及第二线从外周侧朝向内周侧依次配置,第一匝的第三线是从第二匝的第一线开始连续的匝,第一匝的第四线是从第二匝的第五线开始连续的匝,第三匝的第三线是从第四匝的第一线开始连续的匝,第三匝的第四线是从第四匝的第五线开始连续的匝。据此,可将与第三或第四线连接的导体的匝数比第二或第六线的匝数仅增加1匝。

在本发明中,第一匝的第三线与第四匝的第二线连接,第一匝的第四线与第四匝的第六线连接,第三匝的第三线与第二匝的第二线连接,第三匝的第四线与第二匝的第六线连接。据此,周向的位置关系通过第一线圈部和第二线圈部完全替换,因此更正确地抵消内外周差。由此,减小电气长度的差,因此可更进一步降低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

在本发明中,第一线圈部的除第一匝之外的各匝包括由螺旋状的狭缝径向分离的第一、第二及第三线,第二线圈部的除第三匝之外的各匝包括由螺旋状的狭缝径向分离的第四、第五及第六线,第一线圈部的第一匝包括由螺旋状的狭缝径向分离的第一及第二线,第二线圈部的第三匝包括由螺旋状的狭缝径向分离的第四及第五线,第一匝的第一线是从第二匝的第一线开始连续的匝,第一匝的第二线是从第二匝的第二线开始连续的匝,第三匝的第四线是从第四匝的第四线开始连续的匝,第三匝的第五线是从第四匝的第五线开始连续的匝,第一匝的第一线与第四匝的第六线连接,第一匝的第二线与第四匝的第五线连接,第二匝的第二线与第三匝的第五线连接,第二匝的第三线与第三匝的第四线连接。据此,除最内周匝之外的各匝被分割为三份,电流密度分布均一化,可降低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并且周向的位置关系通过第一线圈部和第二线圈部完全替换,因此更正确地抵消内外周差。

在本发明中,第一匝的第二线的导体宽度及第三匝的第五线的导体宽度比第一匝的第一线的导体宽度及第三匝的第四线的导体宽度窄。据此,可抑制并列连接的区间的局部的电阻值的减小。

在本发明中,构成第一及第三匝的各线的导体宽度比构成第二及第四匝的各线的导体宽度窄。据此,在磁通量大的最内周匝产生的涡电流降低,因此可减少发热造成的损失。

在本发明中,第一线圈部形成于绝缘基板的一表面,第二线圈部形成于绝缘基板的另一表面。据此,通过在一个绝缘基板的表背面形成第一及第二线圈部,可制作本发明的线圈部件。

在本发明中,构成第一及第二线圈部的多匝的各个具有径向的位置不变化的圆周区域和径向的位置迁移的迁移区域,构成第一线圈部的多匝的圆周区域和构成第二线圈部的多匝的圆周区域平面位置彼此一致。据此,绝缘基板为透明或半透明的情况下,外观检查变得容易。

本发明的另外的侧面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多匝卷绕成螺旋状的第一线圈部、多匝卷绕成螺旋状的第二线圈部,第一线圈部具有连接第一内周端和第一连接部的区间,第二线圈部具有连接第二内周端和第二连接部的区间,第一内周端和第二连接部彼此连接,第二内周端和第一连接部彼此连接。

根据本发明,连接第一内周端和第一连接部的区间和连接第二内周端和第二连接部的区间并列连接,因此,例如上述的各区间分别是1匝的情况下,可合计视为1匝。由此,可进行合计匝数为奇数匝等匝数的微调整。

在本发明中,第一线圈部由螺旋状的狭缝分割为包括第一线、位于比第一线更靠内周侧的第二线、位于比第二线更靠内周侧的第三线的多线,第二线圈部由螺旋状的狭缝分割为包括第四线、位于比第四线更靠内周侧的第五线、位于比第五线更靠内周侧的第六线的多线,第一线圈部的最内周匝由第一线和第二线构成,第二线圈部的最内周匝由第四线和第五线构成,第一线的最内周匝的终点和第六线的最内周匝的终点彼此连接,第三线的最内周匝的终点和第四线的最内周匝的终点彼此连接,第二线的最内周匝的终点即第一内周端和存在于第五线的第二连接部彼此连接,第五线的最内周匝的终点即第二内周端和存在于第二线的第一连接部彼此连接。据此,可将构成第一及第二线圈部的各匝分割为奇数线,且使各线的实际的匝数一致。并且,由于周向的位置关系通过第一线圈部和第二线圈部完全替换,因此正确抵消内外周差。

在本发明中,第一连接部位于第二线的最内周匝的始点,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五线的最内周匝的始点。据此,连接第一内周端和第一连接部的区间和连接第二内周端和第二连接部的区间合计为1匝,因此即使第一及第二线圈部的匝数为整数,也可使合计匝数为奇数。

在本发明中,第二线的最内周匝的图案宽度比第一线的最内周匝的图案宽度窄,第五线的最内周匝的图案宽度比第四线的最内周匝的图案宽度窄。据此,可抑制并列连接的区间的局部的电阻值的减小。

发明效果

这样,根据本发明,即使各线圈部的匝数是整数,也可使合计匝数为奇数匝。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用于说明第一线圈部100的图案形状的俯视图,表示从绝缘基板11的一表面11a侧观察的状态。

图3是用于说明第二线圈部200的图案形状的俯视图,表示从绝缘基板11的另一表面11b侧观察的状态。

图4是用于说明第一及第二线圈部100、200的重叠方式的透射俯视图,表示从绝缘基板11的一表面11a侧观察的状态。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等效电路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一线圈部100a的图案形状的俯视图,表示从绝缘基板11的一表面11a侧观察的状态。

图7是用于说明第二线圈部200a的图案形状的俯视图,表示从绝缘基板11的另一表面11b侧观察的状态。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等效电路图。

图9是用于说明第一线圈部100b的图案形状的俯视图,表示从绝缘基板11的一表面11a侧观察的状态。

图10是用于说明第二线圈部200b的图案形状的俯视图,表示从绝缘基板11的另一表面11b侧观察的状态。

图11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等效电路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第一线圈部100c的图案形状的俯视图,表示从绝缘基板11的一表面11a侧观察的状态。

图13是用于说明第二线圈部200c的图案形状的俯视图,表示从绝缘基板11的另一表面11b侧观察的状态。

图14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等效电路图。

图15是沿着图12及图13所示的a-a线的简略剖视图。

图16(a)、(b)是表示变形例的线l2或l5的连接部tha12a的附近的形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并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详细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结构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具备绝缘基板11、形成于绝缘基板11的一表面11a的第一线圈部100、形成于绝缘基板11的另一表面11b的第二线圈部200。对于详细后述,第一线圈部100的内周端和第二线圈部200的内周端经由贯通绝缘基板11设置的连接部彼此连接。

对于绝缘基板11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pet树脂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挠性材料。另外,绝缘基板11是渗透有环氧系树脂的玻璃纤维布的挠性基板。绝缘基板11是透明或半透明的情况下,第一线圈部100和第二线圈部200俯视时重叠可见,因此,难以根据这些重叠的方式进行使用检查装置的外观检查。对于详细后述,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第一线圈部100和第二线圈部200的大部分俯视配置于重叠的位置以便能够正确地执行使用了检查装置的外观检查。

图2是用于说明第一线圈部100的图案形状的俯视图,表示从绝缘基板11的一表面11a侧观察的状态。

如图2所示,第一线圈部100由多匝卷绕成螺旋状的平面导体构成。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第一线圈部100是由匝110~匝160构成的6匝结构,匝110位于最外周,匝160位于最内周。第一线圈部100的外周端经由径向延伸的引出图案191与端子电极e1a连接。另外,在周向与引出图案191邻接的位置设置有径向延伸的引出图案192,其前端部与端子电极e2b连接。

位于最内周的匝160的导体宽度比另外的匝110~150窄地设计。优选匝160的导体宽度是另外的匝110~150的导体宽度的一半。另外,第二个位于内周侧的匝150在内周端部分分支为二个,其一方与连接部tha1连接,另一方一直连续卷绕构成匝160。匝160的内周端与连接部tha2连接。

构成第一线圈部100的各匝110~160具有径向的位置未变化的圆周区域a1和径向的位置变化的迁移区域b1,以该迁移区域b1为边界,定义由匝110~匝160构成的6匝。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部100的外周端及内周端均位于迁移区域b1。另外,从第一线圈部100的中心点c放射状延伸,引出通过引出图案191和引出图案192之间的假想线l0的情况下,迁移区域b1位于假想线l0上。另外,连接部tha1和连接部tha2配置在以假想线l0轴彼此对称的位置。

图3是用于说明第二线圈部200的图案形状的俯视图,表示从绝缘基板11的另一表面11b侧观察的状态。

如图3所示,第二线圈部200的图案形状与第一线圈部100的图案形状相同。因此,第一线圈部100和第二线圈部200可使用相同的掩模制作,由此可能够大幅度减少制作成本。第二线圈部200是由匝210~匝260构成的6匝结构,匝210位于最外周,匝260位于最内周。第二线圈部200的外周端经由径向延伸的引出图案292,与端子电极e2a连接。另外,在周向与引出图案292邻接的位置设置有径向延伸的引出图案291,其前端部与端子电极e1b连接。

如上述,第一线圈部100和第二线圈部200具有相同的平面形状,因此位于最内周的匝260的导体宽度比另外的匝210~250窄。另外,第二个位于内周侧的匝250在内周端部分分支为二个,其一方与连接部tha2连接,另一方一直连续卷绕构成匝260。匝260的内周端与连接部tha1连接。

构成第二线圈部200的各匝210~260具有径向的位置未变化的圆周区域a2和径向的位置迁移的迁移区域b2。第一线圈部100和第二线圈部200具有相同的平面形状,因此假想线l0通过第一线圈部100的外周端和第二线圈部200的外周端之间。

具有这种结构的第一及第二线圈部100、200分别形成于绝缘基板11的一表面11a及另一表面11b。

图4是用于说明第一及第二线圈部100、200的重叠方式的透射俯视图,表示从绝缘基板11的一表面11a侧观察的状态。

如图4所示,第一线圈部100和第二线圈部200以各自的中心点c一致,且端子电极e1a、e1b重叠,端子电极e2a、e2b重叠的方式形成于绝缘基板11的表背面。由此,第一线圈部100的匝110~160的圆周区域a1和第二线圈部200的匝210~260的圆周区域a2其大部分俯视时重叠。另外,第一线圈部100的匝150的内周端和第二线圈部200的匝260的内周端经由贯通绝缘基板11设置的连接部tha1连接。另外,第一线圈部100的匝160的内周端和第二线圈部200的匝250的内周端经由贯通绝缘基板11设置的连接部tha2连接。

另外,引出图案191和引出图案291经由贯通绝缘基板11设置的连接部thb连接。同样,引出图案192和引出图案292经由贯通绝缘基板11设置的连接部thc连接。由此,端子电极e1a、e1b短路,端子电极e2a、e2b短路。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设置一个连接部tha1,tha2,分别设置三个连接部thb,thc,对于这些连接部的个数量没有特别限定。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等效电路图。

如图5所示,第一线圈部100和第二线圈部200基本上串联连接于由端子电极e1a、e1b构成的端子电极e1和由端子电极e2a、e2b构成的端子电极e2之间。然而,对于位于最内周的匝160和匝260,由于并列连接,因此匝160和匝260等价地构成1匝。其结果是,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合计为11匝,尽管第一及第二线圈部100、200的匝数均为整数(6匝),但可使合计匝数为奇数匝。

在此,匝160和匝260虽然并列连接,但其导体宽度比另外的匝窄设计,优选设计为另外的匝的一半的导体宽度,因此其电气特性能够与另外的匝视为相同。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由具有彼此相同的平面形状的第一线圈部100和第二线圈部200构成,因此使用具有相同的图案形状的掩模能够制作第一线圈部100和第二线圈部200,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并且,除了与迁移区域b1、b2重叠的部分,由于第一线圈部100和第二线圈部200的大部分俯视时重叠,因此即使绝缘基板11是透明或半透明的情况,也能够将第一线圈部100和第二线圈部200的视觉上的干涉抑制在最小限。即在对第一线圈部100进行外观检查时,第二线圈部200不会成为视觉上的障碍,相反对第二线圈部200进行外观检查时,第一线圈部100不会成为视觉上的障碍。由此,可正确执行使用了检查装置的外观检查。

进而,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将第一及第二线圈部100、200的外周端及内周端配置于迁移区域b1、b2,因此尽管将第一线圈部100的外周端和第二线圈部200的外周端配置于彼此邻接的位置,仍可防止圆周区域a1、a2的增大造成的线圈部的外形的大型化、线圈的内径区域的减少。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在将上述的第一及第二线圈部100、200置换为第一及第二线圈部100a、200a的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不同。其它的基本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相同,因此在相同的要素附加相同的部号,重复的说明省略。

图6是用于说明第一线圈部100a的图案形状的俯视图,表示从绝缘基板11的一表面11a侧观察的状态。另外,图7是用于说明第二线圈部200a的图案形状的俯视图,表示从绝缘基板11的另一表面11b侧观察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部100a和第二线圈部200a的图案形状也相同。

如图6所示,第一线圈部100a是由匝110~160构成的6匝结构,其中,匝110~150由螺旋状的狭缝径向分离。即,匝110分割为两个线111、112,匝120分割为两个线121、122,匝130分割为两个线131、132,匝140分割为两个线141、142,匝150分割为两个线151、152。在此,线111、121、131、141、151分别位于比线112、122、132、142、152更靠外周侧。

构成匝150的线151、152中,位于内周侧的线152的内周端为终端,与连接部tha3连接。与之相对,位于外周侧的151一直连续卷绕构成匝160。匝160的内周端与连接部tha4连接。匝160的导体宽度具有与构成匝110~150的各线相同的导体宽度。因此,匝160的导体宽度是另外的匝110~150的实际的导体宽度的一半。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分别设置两个连接部tha3,tha4,但对于这些连接部的个数没有特别地限定。

第二线圈部200a的图案形状也同样。即第二线圈部200a也是由匝210~260构成6匝结构,其中,匝210~250由螺旋状的狭缝径向分离。即匝210分割为两个线211、212,匝220分割为两个线221、222,匝230分割为两个线231、232,匝240分割为两个线241、242,匝250分割为两个线251、252。因此,线211、221、231、241、251分别位于比线212、222、232、242、252更靠外周侧。

而且,构成匝250的线251、252中位于内周侧的线252的内周端为终端,与连接部tha4连接。与其对应,位于外周侧的线251一直连续卷绕构成匝260。匝260的内周端与连接部tha3连接。

如图6及图7所示,连接部tha3和连接部tha4配置于相对于假想线l0对称的位置。通过该结构,第一线圈部100a和第二线圈部200a经由绝缘基板11重叠时,第一线圈部100a的线152的内周端和第二线圈部200a的匝260的内周端经由连接部tha3连接,第一线圈部100a的匝160的内周端和第二线圈部200a的线252的内周端经由连接部tha4连接。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等效电路图。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端子电极e1和端子电极e2之间两个导体并列连接。一方导体是由线111、121、131、141、151、匝160及线252、242、232、222、212构成的11匝结构。另一方导体是由线112、122、132、142、152、匝260及线251、241、231、221、211构成的11匝结构。即实现并列连接两个11匝结构的线圈的状态。

由此,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尽管第一及第二线圈部100a、200a的匝数均为整数(6匝),也可使合计匝数为奇数匝。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除位于最内周的匝160、260之外的各匝由螺旋状的狭缝径向分离,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降低电流密度的偏离。其结构是能够降低直流电阻或交流电阻。并且,在第一线圈部100a中位于外周侧的线111、121、131、141、151与在第二线圈部200a位于内周侧的线212、222、232、242、252连接,在第一线圈部100a中位于内周侧的线112、122、132、142、152与在第二线圈部200a中位于外周侧的线211、221、231、241、251连接,因此抵消内外周差。由此,电流密度分布更均匀化,因此可更进一步降低直流电阻或交流电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交替端子电极e1a、e1b和端子电极e2a、e2b的位置。这样,在本发明中端子电极e1a、e1b和端子电极e2a、e2b的位置关系是任意的。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三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进行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在将上述的第一及第二线圈部100a、200a置换为第一及第二线圈部100b、200b的点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不同。其它的基本的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相同,因此在相同的要素上附加相同的部号,重复的说明省略。

图9是用于说明第一线圈部100b的图案形状的俯视图,表示从绝缘基板11的一表面11a侧观察的状态。另外,图10是用于说明第二线圈部200b的图案形状的俯视图,表示从绝缘基板11的另一表面11b侧观察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部100b和第二线圈部200b的图案形状也相同。

如图9所示,第一线圈部100b是由匝110~160构成的6匝结构,其中,匝110~150由螺旋状的狭缝径向分割为四份,位于最内周的匝160由螺旋状的狭缝径向分割为二份。即,匝110依次分割为四个线111、115、116、112,匝120依次分割为四个线121、125、126、122,匝130依次分割为四个线131、135、136、132,匝140依次分割为四个线141、145、146、142,匝150依次分割为四个线151、155、156、152,匝160依次分割为二个线163、164。

在此,构成匝150的线151、155、156、152中,位于最内周的线152的内周端为终端,与连接部tha5连接。另外,第二个位于内周侧的线156的内周端为终端与连接部tha6连接。与其对应,位于最外周的线151的内周端一直连续卷绕构成线163。另外,第二个位于外周侧的线155一直连续卷绕构成线164。线163、164的内周端分别与连接部tha7,tha8连接。线163、164的导体宽度具有与构成匝110~150的各线相同的导体宽度。因此,匝160的实际的导体宽度是另外的匝110~150的实际的导体宽度的一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设计一个连接部tha5~tha8,但对于这些连接部的个数没有特别限定。

第二线圈部200b的图案形状也同样。即,第二线圈部200b也是由匝210~260构成的6匝结构,其中,匝210~250由螺旋状的狭缝径向分割为四份,位于最内周的匝260由螺旋状的狭缝径向分割为二份。即,匝210依次分割为四个线211、215、216、212,匝220依次分割为四个线221、225、226、222,匝230依次分割为四个线231、235、236、232,匝240依次分割为四个线241、245、246、242,匝250依次分割为四个线251、255、256、252,匝260依次分割为两个线263、264。

而且,构成匝250的线251、255、256、252中、位于最内周的线252的内周端为终端,与连接部tha7连接。另外,第二个位于内周侧的线256的内周端为终端与连接部tha8连接。与其对应,位于最外周的线251的内周端一直连续卷绕构成线263。另外,第二个位于外周侧的线255一直连续卷绕构成线264。线263、264的内周端分别与连接部tha5,tha6连接。

如图9及图10所示,连接部tha5和连接部tha7配置于相对于假想线l0对称的位置,连接部tha6和连接部tha8配置于相对于假想线l0对称的位置。通过该结构,第一线圈部100b和第二线圈部200b经由绝缘基板11重叠时,第一线圈部100b的线152的内周端和第二线圈部200b的线263的内周端经由连接部tha5连接,第一线圈部100b的线156的内周端和第二线圈部200b的线264的内周端经由连接部tha6连接,第一线圈部100b的线163的内周端和第二线圈部200b的线252的内周端经由连接部tha7连接,第一线圈部100b的线164的内周端和第二线圈部200b的线256的内周端经由连接部tha8连接。

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等效电路图。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端子电极e1和端子电极e2之间并列连接四个导体。第一导体是由线111、121、131、141、151、163、252、242、232、222、212构成的11匝结构。第二导体是由线115、125、135、145、155、164,256、246、236、226、216构成的11匝结构。第三导体是由线116、126、136、146、156、264,255、245、235、225、215构成的11匝结构。第四导体是由线112、122、132、142、152、263、251、241、231、221、211构成的11匝结构。即实现并列连接四个11匝结构的线圈的状态。

由此,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尽管第一及第二线圈部100b、200b的匝数均为整数(6匝),但也可使合计匝数为奇数匝。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除位于最内周的匝160、260之外的各匝由螺旋状的狭缝径向分割为四份,位于最内周的匝160、260由螺旋状的狭缝径向分割为二份,因此与第二实施方式相比,更降低电流密度的偏差。其结构是能够更进一步降低直流电阻或交流电阻。并且,在第一线圈部100b中位于最外周侧的线111、121、131、141、151与在第二线圈部200b中位于最内周侧的线212、222、232、242、252连接,在第一线圈部100b中第二个位于外周侧的线115、125、135、145、155与在第二线圈部200b中第二个位置内周侧的线216、226、236、246、256连接,在第一线圈部100b中第二个位于内周侧的线116、126、136、146、156与在第二线圈部200b中第二个位于外周侧的线215、225、235、245、255连接,在第一线圈部100b中位于最内周侧的线112、122、132、142、152与在第二线圈部200b位于最外周侧的线211、221、231、241、251连接,因此准确地抵消内外周差。由此,电流密度分布更进一步均匀化,因此可更进一步降低直流电阻或交流电阻。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四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进行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在将上述的第一线圈部100a,100b置换为第一线圈部100c,将上述的第二线圈部200a、200b置换为第二线圈部200c的点与第二及第三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不同。其它的基本的结构与第二及第三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相同,因此在相同的要素上附加相同的部号,重复的说明省略。

图12是用于说明第一线圈部100c的图案形状的俯视图,表示从绝缘基板11的一表面11a侧观察的状态。另外,图13是用于说明第二线圈部200c的图案形状的俯视图,表示从绝缘基板11的另一表面11b侧观察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部100c和第二线圈部200c的图案形状也相同。

如图12所示,第一线圈部100c是由匝110~160构成的6匝结构,其中,匝110~150由螺旋状的狭缝径向分割为三份,位于最内周的匝160由螺旋状的狭缝径向分割为二份。即,匝110~150均依次分割为三个线l1~l3,匝160依次分割为两条线l1、l2。

在此,构成匝150的线l1~l3中、位于最内周的线l3的内周端为终端与连接部tha13连接。与其对应,构成匝150的线l1~l3当中位于最外周的线l1的内周端一直连续卷绕构成匝160的线l1,其内周端与连接部tha11连接。另外,构成匝150的线l1~l3当中夹在线l1和线l3中的线l2的内周端分支为二,一方与连接部tha12a连接,另一方一直连续卷绕构成匝160的线l2,其内周端与连接部tha12b连接。

这样,线l2与不同的两个连接部tha12a及tha12b连接,匝160的线l2构成连接这两个连接部tha12a及tha12b的区间。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tha12a位于匝160的线l2的始点(即匝150的线l2的终点),但也可位于匝160的线l2的中途或匝150的线l2的中途。

第二线圈部200b的图案形状也同样。即第二线圈部200c也是由匝210~260构成6匝结构,其中,匝210~250由螺旋状的狭缝径向分割为三份,位于最内周的匝260由螺旋状的狭缝径向分割为二份。即匝210~250均依次分割为三个线l4~l6,匝260依次分割为两个线l4、l5。

而且,构成匝250的线l4~l6当中位于最内周的线l6的内周端为终端与连接部tha11连接。与其对应,构成匝250的线l4~l6当中位于最外周的线l4的内周端一直连续卷绕构成匝260的线l4,其内周端与连接部tha13连接。另外,构成匝250的线l4~l6当中,夹在线l4和线l6中的线l5的内周端分支为二,一方与连接部tha12b连接,另一方一直连续卷绕构成匝260的线l5,其内周端与连接部tha12a连接。

这样,线l5与不同的两个连接部tha12a及tha12b连接,匝260的线l5构成连接这两个连接部tha12a及tha12b的区间。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tha12b位于匝260的线l5的始点(即匝250的线l5的终点),但位于匝260的线l5的中途或匝250的线l5的中途。

如图12及图13所示,连接部tha11和连接部tha13配置于相对于假想线l0对称的位置,连接部tha12a和连接部tha12b配置于相对于假想线l0对称的位置。通过该结构,第一线圈部100c和第二线圈部200c经由绝缘基板11重叠时,匝160的线l1的内周端和匝250的线l6的内周端经由连接部tha11连接,匝150的线l3的内周端和匝260的线l4的内周端经由连接部tha13连接,匝150的线l2的内周端和匝260的线l5的内周端经由连接部tha12a连接,匝160的线l2的内周端和匝250的线l5的内周端经由连接部tha12b连接。

图14是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等效电路图。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端子电极e1和端子电极e2之间并列连接三个导体。第一导体是由线l1和线l6构成的11匝结构。第二导体是由线l2和线l5构成的11匝结构。第三导体是由线l3和线l4构成的11匝结构。即实现并列连接三个11匝结构的线圈的状态。

由此,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尽管第一及第二线圈部100c、200c的匝数均为整数(6匝),但也可使合计匝数为奇数匝。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因除位于最内周的匝160、260之外的各匝由螺旋状的狭缝径向分割为三份,位于最内周的匝160、260由螺旋状的狭缝径向分割为二份,因此与第二实施方式相比,更降低电流密度的偏差。其结果是能够更进一步降低直流电阻或交流电阻。并且,在第一线圈部100c中位于最外周侧的线l1与在第二线圈部200c中位于最内周侧的线l6连接,在第一线圈部100c中位于最内周侧的线l3与在第二线圈部200c中位于最外周侧的线l4连接,在第一线圈部100c中位于线l1和线l3之间的线l2与在第二线圈部200c中位于线l4和线l6之间的线l5连接,因此准确抵消内外周差。由此,电流密度分布更进一步均匀化,因此可更进一步降低直流电阻或交流电阻。

另外,由于在第一线圈部100c的匝160中含有线l2,在第二线圈部200c的匝260中含有线l5,并将其并列连接,因此能够将其视为1匝。本来为了实现1匝,仅存在匝160的线l2和匝260的线l5一方即可,但删除匝160的线l2和匝260的线l5一方时,第一线圈部100c和第二线圈部200c的图案形状不同,不能够使用具有相同的图案形状的掩模制作第一线圈部100c和第二线圈部200c。鉴于该点,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匝160的线l2和匝260的线l5双方,通过将其并列连接,使第一线圈部100c和第二线圈部200c的图案形状相同,且实现1匝。

这样,在合计匝数为奇数,且各匝的分割数为奇数的情况下,如何处理位于径向的中间的线(本实施方式中线l2或线l5)成为问题,但如本实施方式,通过并列连接位于中间的线的最内周匝,可使表背面的图案形状相同,且合计匝数为奇数。因此,本实施方式不仅能够应用于各匝被分割为三线的情况,也能够应用于被分割为五线的情况,或被分割为七线的情况等各匝的分割数为奇数的全部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并列连接线l2的最内周匝和线l5的最内周匝,因此在导体宽度为一定的情况下,电阻值在该部分局部降低,会破坏线间的平衡。为了防止这种情况,优选使线l2的最内周匝和线l5的最内周匝的导体宽度比另外线窄。作为一例,如果使线l2的最内周匝和线l5的最内周匝的导体宽度为另外的线的一半,则可稳定地确保线间的平衡。或者,通过使线l2及线l5的导体宽度整体略窄于线l1、l3、l4、l6的导体宽度,也可确保线间的平衡。

图15是沿着图12及图13所示的a-a线的简略剖视图。

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第一及第二线圈部100c、200c的径向的图案宽度不恒定,具有在内周侧及外周侧图案宽度窄,在中心侧图案宽度宽这样的特征。

更具体地说明,位于最内周的匝160、260的位于内周侧的线l2、l5的图案宽度设为w1,位于最外周的匝110、210的位于最外周的线l1、l4的图案宽度设为w2,位于大体中间的匝的图案宽度设为w5的情况下,满足

w1、w2<w5,优选满足

w1<w2<w5。

缩小最内周匝及最外周匝的图案宽度w1、w2是因为该部分的磁场强,因涡电流引起的发热产生大的损失。即通过缩小最内周匝及最外周匝的图案宽度w1、w2,和最内周匝及最外周匝干涉的磁通量减少,因此能够减小产生的涡电流。特别是最内周匝位于磁通量最强的区域,因此优选使该部分的图案宽度w1变得更窄。但是,优选最内周匝的图案宽度w1大于线圈部100c、200c的图案厚度。据此,在线圈部100c、200c通过的涡电流集中在导体图案的径向的两侧,因此可明显获得使线圈部100c、200c的图案宽度变窄引起的损失的减少效果。

并且,如上述,由于并列连接位于最内周的匝160、260的线l2、l5,因此通过缩小该图案宽度w1,可确保线间的平衡。

优选各线的图案宽度从最内周及最外周朝向位于大体中间的匝慢慢或阶梯状地扩大。例如,优选在将匝160、260的线l1、l4的图案宽度设为w3,将匝150、250的各线l1~l6的图案宽度设为w4的情况下,满足

w1<w3<w4<w5。

构成相同的匝的三根线的图案宽度彼此相同,通过只将位于中间的线l2、l5的图案宽度变窄,还可确保线间的平衡。

另外,导体图案的图案厚度为最内周匝一方比最外周匝薄。特别是优选形成图案厚度从最外周匝朝向最内周匝慢慢地或阶梯状地变薄的结构。据此,在受到巨大的更涡电流的影响的内周侧,使图案宽度变窄产生的损失的降低效果显著。

如以上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使用两个连接部tha12a及tha12b连接含于第一线圈部100c的线l2和含于第二线圈部200c的线l5。由此,尽管第一线圈部100c和第二线圈部200c的图案形状相同,匝数是整数,且各匝的分割数是奇数,也可使合计匝数为奇数。

另外,在图12及图13所示的例子中,在最内周匝的始点部分使线l2、l5分支为二,但不一定要采用这种分支结构。例如,如图16(a),(b)所示的例子,放大线l2、l5的一部分的图案宽度,在该部分形成连接部tha12a。

以上,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可进行各种变更,不用说这些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在绝缘基板的表背面形成两个线圈部,但在本发明中该点不是必须的。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两个线圈部的图案形状彼此相同,但在本发明中该点也不是必须的。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构成第一及第二线圈部100a、200a的各匝径向分割为二份,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构成第一及第二线圈部100b、200b的各匝径向分割为四份,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构成第一及第二线圈部100c、200c的各匝径向分割为三份,但对于分割数没有特别限定。分割数越大则电流密度分布越均匀化,另一方面,分割数增加时,相应狭缝的专用面积增大,因此具有每1匝的导体面积减少,直流电阻增大的倾向。如果考虑该点,则优选将分割数设定为3~8。实际的分割数根据通过该线圈部件的电流的频率决定即可,优选频带越低则分割数越小,频带越高而分割数越大。特别是将本发明的线圈部件用作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受电线圈的情况下,接收的交流电力的频率是30~150khz,该情况下,分割数为3或4最适当。另外,如第一实施方式,在不分割构成第一及第二线圈部100、200的各匝的情况下,虽然得不到电流密度分布的分散效果,但不会产生狭缝造成的导体宽度的减少,因此可使直流电阻最低电阻化。

符号说明

11绝缘基板

11a绝缘基板的一表面

11b绝缘基板的另一表面

100、100a,100b、100c第一线圈部

200、200a、200b、200c第二线圈部

160第一匝

150第二匝

260第三匝

250第四匝

151、251、l1第一线

152、252、l2第二线

163、263、l3第三线

164,264、l4第四线

155、255、l5第五线

156、256、l6第六线

191、192、291、292引出图案

a1、a2圆周区域

b1、b2迁移区域

c中心点

e1、e1a、e1b、e2、e2a、e2b端子电极

l0假想线

tha1~tha8、tha11、tha12a、tha12b、tha13、thb、thc连接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