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31650发布日期:2019-04-29 13:34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涉及防水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习知一电连接器,位于一电子设备内。所述电连接器其具有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基部和自所述基部向前延伸的一舌板。多个端子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且每一所述端子具有一接触部显露于所述舌板的板面,用以电性连接一对接连接器。一遮蔽壳包覆所述基部且与所述舌板形成一对接空间用以收容所述对接连接器,一绝缘座设于所述遮蔽壳外。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其防水功能要求日益提高。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防水功能,在所述绝缘座外设有一防水圈,所述防水圈用以防止水汽沿着所述绝缘座的外表面进入所述电子设备内。

但是,所述遮蔽壳和所述绝缘座之间会存在间隙。水汽会沿着所述遮蔽壳和所述绝缘座之间的间隙进入所述电子设备内,从而导致所述电子设备短路。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绝缘外壳与金属壳之间具有向内凹陷的通道,使得外界的水汽不容易向后爬升从而提高防水效果的电连接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对接一对接连接器,包括:一电连接模组,用以电性连接所述对接连接器;一金属壳,设于所述电连接模组;一绝缘外壳,包覆于所述金属壳外,且所述绝缘外壳与所述金属壳之间具有一第一通道和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后的一第二通道,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第三通道,至少部分所述第三通道相对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向内凹陷。

进一步,所述金属壳包括前后设置的一第一壳体和一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一对接部,其与所述电连接模组间隔设置从而形成一对接腔,用以收容所述对接连接器,自所述对接部向后且朝内弯折延伸一连接部,自所述连接部向后延伸一安装部,与所述电连接模组抵接,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壳体设于所述安装部外且与所述连接部间隔设置。

进一步,所述绝缘外壳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一体注塑成型,所述第一通道设于所述对接部与所述绝缘外壳之间,所述第二通道设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绝缘外壳之间,所述第三通道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连接部之间。

进一步,所述第二壳体抵接于所述安装部外且两者之间具有一第四通道,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所述第四通道内具有防水件。

进一步,所述电连接模组具有一防水块,设于所述第四通道后方且与所述防水件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安装部环绕包覆所述电连接模组,所述第二壳体具有一开口,所述电连接模组具有一防水块,所述防水块位于所述开口的后方。

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设有一缺口,所述缺口位于所述第二通道后方,所述绝缘外壳进入所述缺口。

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具有一延伸部,位于所述缺口后方,所述延伸部延伸出所述绝缘外壳,与一外部元件形成接地通道。

进一步,所述电连接模组具有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基部和一舌板,所述舌板自所述基部向前延伸且与所述基部呈台阶设置,所述金属壳具有向内凹设的一安装部,与所述基部抵接,至少部分所述第三通道设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绝缘外壳之间。

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后端座,位于所述基部后方且与所述基部间隔设置,所述电连接模组进一步具有一防水块设于所述基部和所述后端座之间。

进一步,多个所述端子设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端子自前向后分别具有一第一段、一第二段和一第三段,所述第一段固定于所述基部和所述舌板,所述第二段全部固定于所述防水块,所述第三段固定于所述后端座,每一所述第一段具有一接触部显露于所述舌板板面,多个所述端子具有一对信号端子,在一对所述信号端子中,两个所述接触部的中心距大于两个所述第二段的中心距。

进一步,每一所述第三段具有一导接部延伸出所述后端座,在一对所述信号端子中,两个所述导接部的中心距大于两个所述第二段的中心距。

进一步,所述电连接模组具有一绝缘本体和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一排端子,所述端子前端具有一接触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电性接触,所述端子后端具有一导接部,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与一外部元件电性导通,所述端子具有向下弯折的一弯折部,位于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导接部之间,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多个限制槽,每一所述限制槽位于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弯折部之间。

进一步,两个所述限制槽之间具有一凸块,所述弯折部埋设于所述凸块内。

进一步,多个所述端子具有一对高速端子,在一对所述高速端子中,两个所述接触部的中心距等于两个所述弯折部的中心距。

进一步,所述电连接模组具有内注塑件和包覆于所述内注塑件的一外注塑件,所述内注塑件具有一舌片和分别显露于所述舌片的板面的多个端子,自所述舌片前端向后凹设位于所述舌片的上下板面之间的一通槽,自所述舌片的板面凹设一穿孔,与所述通槽连通。

进一步,所述内注塑件具有一基座,自所述基座与所述舌片呈台阶设置,所述穿孔设于所述舌片与所述基座的连接处。

进一步,所述电连接模组进一步具有一接地片,固定于所述基座,所述接地片板面凸设一抵接部,外注塑件包覆所述基座,所述抵接部凸出于所述外注塑件与所述金属壳抵接。

进一步,具有一防水圈,所述绝缘外壳外表面凹设一容置槽,用以收容限位所述防水圈,所述容置槽与所述绝缘外壳外表面之间具有一防溢槽。

进一步,所述绝缘外壳外表面,所述防溢槽底面,所述容置槽底面呈逐级台阶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电连接模组,用以电性连接所述对接连接器;一金属壳,设于所述电连接模组;一绝缘外壳,包覆于所述金属壳外,且所述绝缘外壳与所述金属壳之间具有一第一通道和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后的一第二通道,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第三通道,至少部分所述第三通道相对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向内凹陷,当外界的水汽从第一通道流进第三通道时,水汽不容易沿着第三通道爬升至第二通道,从而使得外界的水汽可以堆积于所述第三通道内,减少水汽向后流动,增加所述电连接器的防水效果,且同时向内凹陷设置的第三通道可以延长外界水汽的流动路径,流动路径越长,外界的水汽越容易堆积在绝缘外壳和金属壳之间,减少水汽向后流动,增加所述电连接器的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的内注塑件与外注塑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内注塑件沿着a-a的剖视图;

图4为图1的端子与绝缘本体组装平面简图;

图5为图1的电连接模组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图5的电连接模组与金属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的电连接模组与金属壳立体组装图;

图8为绝缘外壳包覆图6的电连接模组与金属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8的电连接器沿着b-b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8的电连接器沿着c-c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1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电连接器100

电连接模组a

内注塑件a1外注塑件a2

上接地片1a上抵接部10下接地片1b

下抵接部11

端子2第一段21接触部210

第二段22第三段23弯折部230

导接部231

中间屏蔽片3绝缘本体4

上绝缘块4a下绝缘块4b基座40

舌片41通槽410穿孔411

后端座42抵压块420限制槽421

凸块422间槽43舌板44

基部45

金属壳b

第一壳体5对接腔50对接部51

连接部52安装部53

第二壳体6覆盖部61末端610

开口611主体部62延伸部63

缺口64

绝缘外壳7收容腔70防溢槽71

容置槽72

防水圈8

防水块9a防水件9b

电路板200

接地端子g差分信号端子s电源端子p

预留端子v低速端子d

第一通道c1第二通道c2第三通道c3

第一部分x1第二部分x2第三部分x3

第四通道c4第五通道c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图7和图9,此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电连接器100,安装于一电子设备(未图示)内的电路板200上,所述电连接器100用以与一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电性配合,从而传递信号至所述电子设备内。所述电连接器100具有一电连接模组a,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电性配合,从而传递信号。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具有设于所述电连接模组a外一金属壳b和设于所述金属壳b外的一绝缘外壳7。所述电连接器100具有一防水圈8设于所述绝缘外壳7上,一防水块9a设于所述电连接模组a上。

请参考图1和图2,所述电连接模组a具有一内注塑件a1和一外注塑件a2,所述内注塑件a1首先通过第一次注塑形成,然后所述外注塑件a2通过第二次注塑填充且包覆所述内注塑件a1。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所述内注塑件a1具有上下间隔设置的一上接地片1a和一下接地片1b,所述上接地片1a和所述下接地片1b之间具有上下两排端子2,上下两排所述端子2之间具有一中间屏蔽片3。所述内注塑件a1还具有一上绝缘块4a和一下绝缘块4b,所述上绝缘块4a与上排所述端子2,所述上接地片1a通过第一次注塑成一体,与此同时,所述下绝缘块4b与所述中间屏蔽片3,下排所述端子2和下接地片1b也通过第一次注塑成一体。

请参考图3和图5,所述上绝缘块4a与所述下绝缘块4b上下组合配合形成一基座40和自所述基座40向前延伸的一舌片41,以及形成位于所述基座40后方的一后端座42。所述基座40的厚度大于所述舌片41的厚度从而两者呈台阶状,所述后端座42与所述基座40间隔设置从而两者之间形成一间槽43。自所述后端座42的下表面凸设前后两排抵压块420。所述后端座42后端具有一排限制槽421,所述限制槽421贯穿所述后端座42的上表面及其后表面。每相邻的两个所述限制槽421凹设设置在所述后端座42上形成位于一凸块422。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自所述舌片41的前端面向后凹设一通槽410,通槽410位于所述舌片41的上下板面之间且延伸至所述舌片41的后端,自所述舌片41的板面凹设一穿孔411,所述穿孔411位于所述舌片41与所述基座40的连接处且与所述通槽410相连通。当第二次注塑时,所述外注塑件a2的塑胶自所述舌片41的前端面进入所述通槽410,到达所述舌片41的后端,自所述穿孔411可以观察所述外注塑件a2的塑胶是否已经到达所述舌片41的后端,有利于检查第二次注塑的效果是否良好。

请参考图1,图2和图9,所述上接地片1a显露于所述基座40的上表面,所述上接地片1a具有两个上抵接部10凸出于所述基座40的上表面,用以与所述金属壳b电性抵接。所述下接地片1b显露于所述基座40的下表面,所述下接地片1b具有两个所述下抵接部11凸出于所述基座40的下表面,用以与所述金属壳b电性抵接。

请参考图1,图2和图4,上下两排所述端子2分别一一对应。每一排所述端子2自左向右分别为一接地端子g,传递usb3.0信号的一对差分信号端子s,一电源端子p,一预留端子v,传递usb2.0信号的一对低速端子d,一预留端子v1,一电源端子p,传递usb3.0信号的一对差分信号端子s,一接地端子g。

请参考图2,图3和图4,每一所述端子2具有一第一段21,自所述第一段21向后延伸的一第二段22以及自所述第二段22向后延伸的一第三段23。其中,所述第一段21固定于所述基座40与所述舌片41,且所述第一段21具有一接触部210,上下两排所述接触部210分别显露于所述舌片41的上下板面与空气接触。每一排所述接触部210中,相邻两个所述接触部210的中心距l1均相等。所述第二段22完全显露于所述间槽43中,所述第三段23固定于所述后端座42,每一所述第三段23具有向下延伸的一弯折部230,还具有自所述弯折部230向下竖直延伸的一导接部231,用以与所述电路板200表面焊接。在每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s中,两个所述第二段22的中心距为l2,两个所述弯折部230的中心距为l3,两个所述导接部231的中心距为l4,其中,l2小于l1,l3等于l1,l4等于l1,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s在不同位置,通过调节两者之间的中心距,从而调整其阻抗,来调整优化其高频性能。

请参考图1,图5和图7,所述端子2于所述弯折部230处由水平状态折弯成竖直状态。两排所述端子2的所述弯折部230形成前后两排设置,其中上排所述端子2的所述弯折部230位于前排,下排所述端子2的所述弯折部230位于后排。两排所述端子2的所述导接部231延伸出所述后端座42的下表面,且于所述后端座42的下表面上形成前后两排设置,其中,下排所述端子2的所述导接部231位于前排,上排所述端子2的所述导接部231位于后排。每一所述抵压块420对应向下抵压一个所述导接部231,避免了所述电路板200对所述导接部231产生反弹力导致所述导接部231翘曲,使得所述导接部231的焊接的平面度能得到更好的控制。

请参考图1,图3和图5,在第一次注塑的过程中,首先采用定位模具(未图示)来夹持定位后排的每一所述弯折部230的两侧,然后填充塑胶从而形成所述后端座42埋设固定所述弯折部230。所述定位模具(未图示)夹持后排所述弯折部230,避免其受到所述后端座42塑胶的冲击而发生偏移。所述后端座42的塑胶让位于所述定位模具,从而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弯折部230之间形成所述限制槽421,每一所述凸块422位于每相邻的两个所述限制槽421之间且一一对应埋设上排所述端子2的所述弯折部230,有利于所述端子2在所述后端座42上固定效果。

请参考图2和图4,将所述上绝缘块4a和所述下绝缘块4b组装后,进行第二次注塑,所述外注塑件a2填充和包覆所述舌片41形成一舌板44,两排所述接触部210显露于所述舌板44的上下板面,所述外注塑件a2填充和包覆所述基座40形成所述基部45,但是所述外注塑件a2不包覆所述后端座42。所述上绝缘块4a,所述下绝缘块4b和所述外注塑件a2形成完整的一绝缘本体4,所述绝缘本体4自前向后分别为所述舌板44,与所述舌板44呈台阶设置的所述基部45,所述后端座42。所述后端座42与所述基部45间隔设置,两者之间具有所述间槽43,用以收容所述防水块9a。

请参考图5和图6,所述金属壳b具有一第一壳体5和一第二壳体6,所述第一壳体5为前后开口的中空管状无缝结构,其可以通过抽引的方式形成。所述第一壳体5自前向后安装于基部45,所述第二壳体6自上而下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5。

请参考图6,图7和图9,所述第一壳体5前端具有一对接部51,所述对接部51呈椭圆状,环绕所述舌板44和所述基部45前端且与所述舌板44和所述基部45前端间隔设置从而形成一对接腔50,用以收容对接所述对接连接器,所述舌板44向前延伸出所述对接腔50。

请参考图6,图7和图9自所述对接部51向内弯折延伸一连接部52,自所述连接部52向后水平延伸一安装部53,所述安装部53的外表面与所述对接部51的外表面成台阶设置。所述安装部53环绕抵接所述基部45的四周,且与所述上抵接部10和所述下抵接部11电性抵接。

请参考图6,图7和图9,所述第二壳体6设于所述安装部53外且与所述连接部52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壳体6前端具有一覆盖部61,所述覆盖部61覆盖所述安装部53的上方和所述安装部53左右两侧,两者可以通过点焊固定,但也可以使用其他固定方式,只要使得所述覆盖部61固定于所述安装部53即可。所述覆盖部61具有左右两末端610,两个所述末端610之间不相连接,故于所述两个所述末端610之间形成一开口611,所述安装部53显露于所述开口611中,所述防水块9a位于所述开口611的后方。所述覆盖部61与所述安装部53之间形成一第四通道c4,所述第四通道c4与所述间槽43连通,位于所述防水块9a的前方。

请参考图6,图7和图8,所述第一壳体5还包括一主体部62,位于所述覆盖部61的后方,所述主体部62覆盖于所述间槽43的上方和所述后端座42的上方,且与所述后端座42卡持固定。自所述主体部62两侧分别向下延伸一延伸部63,与所述中间屏蔽片3电性接触且与所述电路板200形成接地通道。两个所述延伸部63分别覆盖所述后端座42的两侧。所述延伸部63与所述覆盖部61之间形成一缺口64,两个所述缺口64分别位于所述间槽43的两侧。

请参考图7,图8和图9,将所述第一壳体5和所述第二壳体6安装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4后,再通过第三次注塑形成一绝缘外壳7。所述绝缘外壳7的塑胶包覆整个所述第一壳体5,除了部分所述延伸部63延伸出所述绝缘外壳7外与所述电路板200接地导通外,其余的所述第二壳体6均被所述绝缘外壳7的塑胶包覆,所述绝缘外壳7的塑胶不进入所述间槽43,但所述绝缘外壳7的塑胶填充进两个所述缺口64内,从而形成所述间槽43的左右侧壁。

请参考图9,图10和图11,即使所述金属壳b与所述绝缘外壳7通过第三次注塑一体成型,但是在所述绝缘外壳7与所述金属壳b之间还是会存在间隙,外界的水汽会通过该间隙进入到所述电子设备内。所述对接部51与所述绝缘外壳7之间的间隙形成一第一通道c1。所述覆盖部61外表面与所述绝缘外壳7之间的间隙形成一第二通道c2。所述第一壳体5,所述第二壳体6与所述绝缘外壳7共同形成第三通道c3,其中所述第三通道c3由一第一部分x1、一第二部分x2和一第三部分x3构成,所述第一部分x1由所述绝缘外壳7与所述连接部52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二部分由位于所述第二壳体6和所述覆盖部61之间的安装部53与所述绝缘外壳7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第三部分x3由所述覆盖部61的前端面与所述绝缘外壳7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第三通道c3连接所述第一通道c1和所述第二通道c2,且可以由图10和图12观察到,所述第一部分x1是向内转折延伸,所述第三部分x3是向外转折延伸,这就使得所述第三通道c3具有两个转折处,有利于延长所述第三通道c3的路径,当外界的水汽通过所述第一通道c1进入所述第三通道c3时,所述第三通道c3的路径越长,外界的水汽越不容易进入所述第二通道c2,从而有效的减少外界水汽进入所述电子设备内,增加所述电连接器100的防水效果。同时所述第三部分x3是向外转折延伸的,外界的水汽不容易沿着所述第三部分x3向外爬升,从而使得外界的水汽止步于所述第三通道c3内。所述第二部分x2相对于所述第一通道c1和所述第二通道c2呈向内凹陷,当外界的水汽从所述第一通道c1流进所述第三通道c3时,水汽不容易沿着所述第三通道c3爬升至所述第二通道c2,使得外界的水汽可以堆积于所述第二部分x2,减少外界的水汽向后流动,增加所述电连接器100的防水效果。

请参考图10和图11,所述第二部分x2与所述第四通道c4连通,由于所述第四通道c4的后方具有所述防水块9a,也可以防止外界的水汽向后流动,增加所述电连接器100的防水效果。请参阅图9,所述第一壳体5与所述绝缘外壳7之间还具有一第五通道c5,所述第五通道c5经过所述开口611与所述间槽43连通,防水块9a位于所述第二通道c2的后方,用以防止水汽向后流动,增加防水所述电连接器100的防水效果。

请参考图8,图9和图11,所述绝缘外壳7在所述对接部51前端形成一收容腔70,环绕所述舌板44,所述收容腔70与所述对接腔50连通。当所述对接连接器插接进所述电连接器100时,所述对接连接器首先进入所述收容腔70,然后再进入所述对接腔50。

请参考图1和图12,所述绝缘外壳7的外表面凹设位于所述收容腔70外一防溢槽71和自所述防溢槽71底面凹设一容置槽72,于所述容置槽72内注塑成型一防水圈8,用以防止外界的水汽自所述绝缘外壳7的外表面进入所述电子设备内。所述绝缘外壳7的外表面,所述防溢槽71的底面和所述容置槽72的底面,这三者呈逐级台阶状。所述防溢槽71用以防止所述防水圈8在注塑成型的过程中,防水圈8的塑胶溢出至所述绝缘外壳7的外表面。

请参考图9,图10和图12,当第三次注塑完成了所述绝缘外壳7后,利用点胶成型工艺将防水胶填充进所述间槽43内,防水胶在所述间槽43内形成所述防水块9a,所述第二段22全部埋设于所述防水块9a内。由于所述间槽43与所述第四通道c4连通,防水胶自所述间槽43进入所述第四通道c4内,形成一防水件9b,用以防止水汽向后流动,增加所述电连接器100的防水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第三通道c3连接所述第一通道c1和所述第二通道c2,所述第一部分x1是向内转折延伸,所述第三部分x3是向外转折延伸,这就使得所述第三通道c3具有两个转折处,有利于延长所述第三通道c3的路径,当外界的水汽通过所述第一通道c1进入所述第三通道c3时,所述第三通道c3的路径越长,外界的水汽越不容易进入所述第二通道c2,从而有效的减少外界水汽进入所述电子设备内,增加所述电连接器100的防水效果。

2、所述第三部分x3是向外转折延伸的,外界的水汽不容易沿着所述第三部分x3向外爬升,从而使得外界的水汽止步于所述第三通道c3内。

3、所述第二部分x2相对于所述第一通道c1和所述第二通道c2呈向内凹陷,当外界的水汽从所述第一通道c1流进所述第三通道c3时,水汽不容易沿着所述第三通道c3爬升至所述第二通道c2,使得外界的水汽可以堆积于所述第二部分x2,减少外界的水汽向后流动,增加所述电连接器100的防水效果。

4、自所述舌片41的前端面向后凹设一通槽410,通槽410位于所述舌片41的上下板面之间且延伸至所述舌片41的后端,自所述舌片41的板面凹设一穿孔411,所述穿孔411位于所述舌片41与所述基座40的连接处且与所述通槽410相连通。当第二次注塑时,所述外注塑件a2的塑胶自所述舌片41的前端面进入所述通槽410,到达所述舌片41的后端,自所述穿孔411可以观察所述外注塑件a2的塑胶是否已经到达所述舌片41的后端,有利于检查第二次注塑的效果是否良好。

5、在每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s中,两个所述第二段22的中心距为l2,两个所述弯折部230的中心距为l3,两个所述导接部231的中心距为l4,其中,l2小于l1,l3等于l1,l4等于l1,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s在不同位置,通过调节两者之间的中心距,从而调整其阻抗,来调整优化其高频性能。

6、防水胶在所述间槽43内形成所述防水块9a,所述第二段22全部埋设于所述防水块9a内。由于所述间槽43与所述第四通道c4连通,防水胶自所述间槽43进入所述第四通道c4内,形成一防水件9b,用以防止水汽向后流动,增加所述电连接器100的防水效果。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