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电极引线与汇流条紧密接触的自动挤压治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91203发布日期:2020-02-11 11:00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使电极引线与汇流条紧密接触的自动挤压治具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要求2018年6月22日在韩国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8-0072157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公开涉及一种使电极引线与汇流条紧密地接触的自动挤压治具设备,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同时使得多组电池单体堆中的每组电池单体堆的电极引线组件与汇流条紧密接触的自动挤压治具设备。



背景技术:

在普通电池模块中,汇流条被应用于堆叠的电池单体之间的电连接,并且分别从多个电池单体引出的多个电极引线被弯曲,并且位于待焊接的汇流条上。

当以此方式制造电池模块时,在电极引线位于汇流条上时,通过使用治具,使得弯曲的电极引线在朝向汇流条的方向上受到挤压,从而电极引线紧密地接触汇流条,然后激光束照射在电极引线上,以执行焊接。

参考图1和2,示出了多个袋型电池单体被汇流条相互电连接的普通电池模块。

这种普通电池模块通过如下方式制造:如图1中所示,将从多个袋型电池单体1中的每个袋型电池单体引出的电极引线2插入汇流条3的引线狭缝4中,然后在与汇流条3紧密接触的情况下,对所插入的电极引线2进行弯曲和焊接。

然而,因为除了将电极引线2插入汇流条3的引线狭缝4中的过程和将电极引线2焊接到汇流条3的过程之外,还另外需要弯曲电极引线2的过程,所以普通电池模块的制造过程复杂化。

而且,在袋型单体应用于电池模块的的情形中,当单体的厚度减小时,电极引线的长度也减小。这样,当电极引线的长度减小时,电极引线和汇流条之间的结合面积也减小,由此使得组合强度劣化,因此增加了产品故障的可能性。

因此,要求开发一种可以省略电极引线的弯曲过程的电池模块结构,并且因此,还要求开发一种适合于电极引线和汇流条的结合结构的用于焊接的新型挤压治具。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公开被设计为解决相关技术的问题,因此本公开旨在提供这样一种自动挤压治具设备:在制造电极引线经由焊接被组合到汇流条、而无需弯曲电极引线来与汇流条组合的电池模块时,从两侧挤压汇流条,从而在汇流条和电极引线相互紧密接触时执行焊接。

而且,本公开旨在提供这样一种自动挤压治具设备:在使得多组电池单体堆中的每组电池单体堆的电极引线组件与汇流条紧密接触时,在能够以均匀的力在多个位置处使得电极引线组件和汇流条之间进行紧密接触的情况下,通过单个过程执行接触操作。

另外,本公开旨在提供这样一种自动挤压治具设备:在使得多组电池单体堆中的每组电池单体堆的电极引线组件与汇流条紧密接触时,能够使得汇流条的表面和电极引线组件能够形成相同平面。

然而,应该理解,本公开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不限于上述内容,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从以下本公开的描述将清楚认识到未在这里描述的其它问题。

技术方案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自动挤压治具设备,其使得设置在电池模块中的汇流条和引线组件相互紧密地接触,该自动挤压治具设备包括:多个接触单元,所述多个接触单元被构造为同时挤压设置在所述电池模块中的多个汇流条中的每个汇流条,并且从所述多个汇流条的顶部挤压所述引线组件的端部,以防止所述引线组件从所述多个汇流条的表面突出;一对挤压单元,所述一对挤压单元被连接到所述多个接触单元,并且被构造为调节所述多个接触单元相对于所述多个汇流条的挤压力;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支撑所述一对挤压单元;和距离调节单元,所述距离调节单元被连接到所述支撑框架,并且被构造为升高或者降低所述支撑框架,以使得所述多个接触单元远离或者靠近所述电池模块移动。

所述多个接触单元可以包括接触框架,所述接触框架通过所述距离调节单元的移动而向下移动,以从两侧挤压所述多个汇流条。

所述一对挤压单元可以包括第一挤压单元和第二挤压单元,所述第一挤压单元设置在所述多个接触单元的一侧处,所述第二挤压单元设置在所述多个接触单元的另一侧处,其中,所述接触框架可以包括第一接触框架和第二接触框架,所述第一接触框架被连接到所述第一挤压单元,所述第二接触框架被连接到所述第二挤压单元,并且经由铰接件联接到所述第一接触框架。

所述多个接触单元可以进一步包括引线挤压框架,所述引线挤压框架设置在所述接触框架的内部,并且利用所述距离调节单元与所述接触框架一起向下移动,以从所述多个汇流条的顶部挤压所述引线组件。

所述第一接触框架可以包括第一距离调节部分和第一挤压部分,所述第一距离调节部分被连接到所述第一挤压单元,所述第一挤压部分接触所述多个汇流条,并且所述第二接触框架可以包括第二距离调节部分和第二挤压部分,所述第二距离调节部分被连接到所述第二挤压单元,所述第二挤压部分接触所述多个汇流条。

所述第一接触框架和所述第二接触框架可以经由铰接件相互组合,从而当所述第一距离调节部分和所述第二距离调节部分之间的距离减小时,所述第一挤压部分和所述第二挤压部分之间的距离增大,并且当所述第一距离调节部分和所述第二距离调节部分之间的距离增大时,所述第一挤压部分和所述第二挤压部分之间的距离减小。

所述第一挤压单元可以包括第一挤压杆和第一挤压致动器,所述第一挤压杆被连接到所述第一接触框架,所述第一挤压致动器被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到所述第一挤压杆,以沿着朝向或者远离所述多个接触单元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挤压杆,并且所述第二挤压单元包括第二挤压杆和第二挤压致动器,所述第二挤压杆被连接到所述第二接触框架,所述第二挤压致动器被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到所述第二挤压杆,以沿着朝向或者远离所述多个接触单元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挤压杆。

被连接到第一挤压杆的第一接触框架的端部和被连接到第二挤压杆的第二接触框架的端部可以不面对彼此,以防止第一挤压杆和第二挤压杆相互干扰。

所述一对挤压单元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联接到所述第一挤压杆,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侧联接到所述第一接触框架的端部;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联接到所述第二挤压杆,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侧被连接到所述第二接触框架的端部。

自动挤压治具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连接阻尼器,所述连接阻尼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一挤压杆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二挤压杆之间。

第一打开部分可以被设置在第一接触框架和第二接触框架之间。

引线挤压框架可以被固定到铰接件,并且与接触框架一起移动。

所述引线挤压框架的接触所述引线组件的一部分可以具有h梁的形状,与所述第一打开部分连通的一对第二打开部分可以被设置在形成所述h梁的挡壁的两侧处,并且所述一对第二打开部分可以被设置在对应于所述引线组件的位置处。

所述引线挤压框架的接触所述引线组件的一部分可以包括平行延伸且相互隔开的一对水平杆和将所述一对水平杆的中心部分连接的挡壁,其中,所述一对水平杆可以挤压所述引线组件。

所述一对水平杆的外边缘部分之间的距离可以等于或者小于引线组件的宽度。

有利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在制造电极引线经由焊接被组合到汇流条而不被弯曲以与汇流条组合的电池模块时,汇流条和电极引线能够在相互紧密接触的同时被焊接。

而且,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在使得多组电池单体堆中的每组电池单体堆的电极引线组件与汇流条紧密接触的同时,能够在以均匀的力在多个位置处在电极引线组件和汇流条之间执行紧密接触时,通过单个过程来执行接触操作。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在使得多组电池单体堆中的每组电池单体堆的电极引线组件与汇流条紧密接触时,能够使得汇流条的表面和电极引线组件形成相同平面,因此不存在向汇流条的表面外侧突出的电极引线组件的部分,由此改进电连接的质量。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并且与前面的公开一起用于提供本公开技术特征的进一步理解,因此本公开不被理解为限制于附图。

图1和2是在制造普通电池模块时组合电极引线和汇流条的过程的视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制造电池模块的系统的视图,其中,自动挤压治具设备和电池模块被相互组合。

图4到6是分别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在电极引线和汇流条被自动挤压治具设备挤压之前、期间和之后的视图。

图7和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被包括在自动挤压治具设备中的接触单元的视图。

图9是引线组件被设置在应用于本公开的挤压框架的端部处的引线挤压单元挤压从而不突出到设置在汇流条处的引线狭缝外侧的视图。

图10到12是应用于本公开的挤压单元和汇流条以及电极引线的视图,用于描述电极引线和汇流条被接触单元挤压的过程。

图13是示出相互组合的挤压单元和接触单元的视图。

图14是相互组合的第一挤压单元和接触单元的视图。

图15是相互组合的第二挤压单元和接触单元的视图。

图16是用于描述将挤压单元和接触单元相互连接的连接阻尼器的结构和操作原理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在描述之前,应当理解,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不应被解释为限于一般含义和字典含义,而是基于允许发明人适当地定义术语以获得最佳解释的原则,基于与本公开的技术方面相对应的含义和概念来加以解释。因此,这里提出的描述仅是用于说明目的的优选示例,并非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因此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作出其他等同和修改。

首先,将参考图3到6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制造电池模块的系统的总体构造。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制造电池模块的系统的视图,其中,自动挤压治具设备和电池模块被相互组合,并且图4到6是分别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在电极引线和汇流条被自动挤压治具设备挤压之前、期间和之后的视图。

参考图3到6,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系统包括电池模块100和设置在电池模块100的一侧处的自动挤压治具设备200。

电池模块100包括:单体堆110;容纳单体堆110的模块外壳120;和汇流条130,所述汇流条130接触从单体堆110引出的引线组件t。

单体堆110包括多个单元单体堆,即,第一单元单体堆110a到第四单元单体堆110d。在本公开的附图中,单体堆110仅包括第一单元单体堆110a到第四单元单体堆110d,但是本公开不受所示单元单体堆的数目限制,并且单元单体堆的数目不受限制,只要数目是两个或者更多。

第一单元单体堆110a到第四单元单体堆110d中的每个单元单体堆被实现为:多个电池单体111彼此堆叠,同时彼此面对,并且通过彼此堆叠而形成一个单元单体堆的多个电池单体111中的每个电池单体包括电极引线111a。

被包括在形成第一单元单体堆110a到第四单元单体堆110d中的每个单元单体堆的多个电池单体111中的每个电池单体中的电极引线111a形成一组或者多组,并且所述电极引线被聚集以形成一个或者多个引线组件t。

从相同单元单体堆中引出的引线组件t被插入到形成在汇流条130处的引线狭缝130a(见图10)中,并且在汇流条130被自动挤压治具设备200挤压时,所述引线组件t紧密接触汇流条130。

自动挤压治具设备200是这样的设备:其用于通过被布置在电池模块100的一侧处而挤压汇流条130,从而使得汇流条130和电极引线111a相互紧密接触,并且自动挤压治具设备200包括距离调节单元210、支撑框架220、接触单元240和一对挤压单元250和260。

距离调节单元210是这样的部件:其通过被连接到支撑框架220而能够使得支撑框架220移动,从而使得所述多个接触单元240远离或者靠近电池模块100移动。

距离调节单元210可以包括距离调节致动器211和被连接到距离调节致动器211的固定板213。

距离调节致动器211不受限制,只要距离调节致动器211自动地或者手动地移动,以允许接触单元240上下移动。作为距离调节致动器211的一个实例,可以应用执行活塞往复运动的致动器。在此情形中,距离调节致动器211包括距离调节缸211a和距离调节活塞211b,所述距离调节活塞211b被插入到距离调节缸211a中,并且沿着朝向或者远离电池模块100的方向进行上下移动。

另外,固定板213可以被联接到距离调节活塞211b的一个侧端,并且在此情形中,距离调节致动器211和支撑框架220经由固定板213相互联接。

距离调节单元210可以被设置在支撑框架220的在长度方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中的每一侧处,并且在此情形中,与仅设置一个距离调节单元210时的情形相比较,距离调节单元210和支撑框架220可以被更加稳定地相互组合。

通过以上述方式将支撑框架220连接到距离调节单元210,从而支撑框架220根据距离调节单元210的移动而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并且支撑框架220在其内部空间中容纳多个接触单元240。另外,支撑框架220用作基础框架,所述一对挤压单元250和260可以被固定于此。

换言之,支撑框架220使得所述一对挤压单元250和260能够根据距离调节单元210的沿着上下方向的移动而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由此使得被连接到所述一对挤压单元250和260的多个接触单元240能够沿着上下方向一起移动。

多个接触单元240通过所述一对挤压单元250和260被连接到支撑框架220,因此多个接触单元240根据距离调节单元210的沿着上下方向上的移动而沿着朝向或者远离电池模块100的方向移动。

多个接触单元240根据距离调节单元210的降低运动而朝向电池模块100移动,以同时挤压被包括在电池模块100中的多个汇流条130中的每个汇流条,并且从汇流条130的顶部挤压电极引线111a的端部,从而电极引线111a不从汇流条130的表面突出。

以下将详细描述接触单元240的具体结构和汇流条130的具体挤压机制。

在下文中,将与图4到6一起参考图7到12来详细描述应用于本公开的接触单元240的具体结构和挤压操作。

图7和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被包括在自动挤压治具设备中的接触单元的视图,图9是引线组件被设置在应用于本公开的挤压框架的端部处的引线挤压单元挤压从而不突出到设置在汇流条处的引线狭缝外侧的视图。而且,图10到12是应用于本公开的挤压单元和汇流条以及电极引线的视图,用于描述电极引线和汇流条被接触单元挤压的过程。

参考图7到12,应用于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自动挤压治具设备200的接触单元240包括一对接触框架241和242、铰接件243和引线挤压框架244。

所述一对接触框架241和242包括第一接触框架241和第二接触框架242,所述第一接触框架241和第二接触框架242被铰接件243相互联接,以能够相对旋转。

在本公开中,在第一接触框架241中,基于被铰接件243组合到第二接触框架242的部分,位于一侧处的部分将被定义为第一距离调节部分241a,并且位于另一侧处的部分将被定义为第一挤压部分241b。

类似地,在第二接触框架242中,基于被铰接件243组合到第一接触框架241的部分,位于一侧处的部分将被定义为第二距离调节部分242a,并且位于另一侧处的部分将被定义为第二挤压部分242b。

在第一接触框架241和第二接触框架242被铰接件243相互组合时,当第一距离调节部分241a和第二距离调节部分242a之间的距离减小时,第一挤压部分241b和第二挤压部分242b之间的距离增加。另一方面,第一接触框架241和第二接触框架242被铰接件243相互组合,从而当第一距离调节部分241a和第二距离调节部分242a之间的距离增加时,第一挤压部分241b和第二挤压部分242b之间的距离减小。

关于使用自动挤压治具设备200,通过使用距离调节单元210来使得接触单元240的第一挤压部分241b和第二挤压部分242b与汇流条13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部相接触,然后操作一对挤压单元250和260,以使得第一距离调节部分241a和第二距离调节部分242a之间的距离增加,从而可以从两侧挤压汇流条130。

同时,如下文所述,第一挤压杆253被连接到第一接触框架241的端部,第二挤压杆263被连接到第二接触框架242的端部。因此,第一接触框架241的端部和第二接触框架242的端部沿着不同方向延伸,从而不面对彼此,使得第一挤压杆253和第二挤压杆263之间不发生干扰。

引线挤压框架244位于由第一接触框架241和第二接触框架242所包围的空间中,并且被固定到铰接件243,以与第一接触框架241和第二接触框架242一起地移动。

相应地,当利用距离调节单元210使得接触框架241和242朝向电池模块100移动时,引线挤压框架244一起移动,并且接触汇流条130的顶表面,并且从上方挤压引线组件t的端部,从而当接触框架241的挤压部分241b和242b接触汇流条13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部时,引线组件t不从汇流条130的顶表面突出。

同时,第一打开部分s1被设置在相互组合的一对接触框架241和242之间,引线挤压框架244包括与第一打开部分s1连通的一对第二打开部分s2,所述一对第二打开部分s2被挡壁244a分离。

换言之,引线挤压框架244的接触所述引线组件t的一部分具有h梁的形状,并且所述一对第二打开部分s2位于形成h梁的挡壁244a的两侧处,并且所述一对第二打开部分s2被设置在对应于插入形成在汇流条130处的引线狭缝130a中的引线组件t的位置处。

特别地,参考图9,引线挤压框架244的接触所述引线组件t的一部分包括平行延伸且相互隔开的一对水平杆b和连接一对水平杆b的中心部分的挡壁244a。水平杆b和挡壁244a沿着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

所述一对水平杆b的外边缘部分之间的距离d1等于或者小于引线组件t的宽度d2,即引线狭缝130a的距离。相应地,当引线挤压框架244朝向汇流条130降低时,水平杆b可以接触引线组件t。

所述一对水平杆b中的每个水平杆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侧端挤压引线组件t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端。

在水平杆b从上方以上述方式挤压引线组件t时,防止引线组件t向引线狭缝130a外侧突出,从而可以照射激光束,或者焊条可以通过基于挡壁244a设置在两侧处的所述一对第二打开部分s2接近,由此将引线组件t和汇流条130相互焊接。

换言之,通过形成第一打开部分s1和第二打开部分s2,提供了用于焊条或者激光束从接触单元240的顶部朝向引线组件t接近以进行将汇流条130和引线组件t结合的焊接的空间。

而且,为了能够使得焊条或者激光束以上述方式接近,可以在支撑框架220处、在对应于第一打开部分s1和第二打开部分s2的位置处设置开口孔220a(见图3)。

接着,将与上述图4到6一起参考图13到16来详细描述应用于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自动挤压治具设备200的一对挤压单元250和260的具体结构以及一对挤压单元250和260与接触单元240之间的组合关系。

图13是示出相互组合的挤压单元和接触单元的视图,图14是相互组合的第一挤压单元和接触单元的视图,图15是相互组合的第二挤压单元和接触单元的视图。而且,图16是用于描述将挤压单元和接触单元相互连接的连接阻尼器的结构和操作原理的视图。

首先,与图4到6一起参考图13到16,所述一对挤压单元250和260包括固定到支撑框架220的一侧的第一挤压单元250和固定到支撑框架220的另一侧的第二挤压单元260。换言之,所述一对挤压单元250和260被固定在支撑框架220上,从而当支撑框架220上下移动时,所述一对挤压单元250和260也上下移动。而且,通过被连接到多个接触单元240,所述一对挤压单元250和260调节多个接触单元240相对于汇流条130的挤压力。

第一挤压单元250位于多个接触单元240的一侧处,并且包括第一挤压致动器251、第一挤压杆253、第一支撑板254和第一连接板255。

类似地,第二挤压单元260位于多个接触单元240的另一侧处,并且包括第二挤压致动器261、第二挤压杆263、第二支撑板264和第二连接板265。

第一挤压致动器251被固定到支撑框架220的一侧,以与支撑框架220一起移动,并且第一挤压致动器251例如可以包括第一挤压缸251a和第一挤压活塞251b,所述第一挤压活塞251b插入第一挤压缸251a中,并且能够沿着朝向或者远离接触单元240的方向移动。

类似地,第二挤压致动器261被固定到支撑框架220的另一侧,以与支撑框架220一起移动,并且第二挤压致动器261例如可以包括第二挤压缸261a和第二挤压活塞261b,所述第二挤压活塞261b插入第二挤压缸261a中,并且能够沿着朝向或者远离接触单元240的方向移动。

第一挤压杆253的一侧被连接到第一支撑板254,另一侧被连接到多个第一接触框架241,并且第一支撑板254被连接到第一挤压致动器251。相应地,第一挤压杆253能够使得第一接触框架241根据第一挤压致动器251的移动而沿着远离或者朝向第二接触框架242的方向移动。

类似地,第二挤压杆263的一侧被连接到第二支撑板264,另一侧被连接到多个第二接触框架242,并且第二支撑板264被连接到第二挤压致动器261。相应地,第二挤压杆263能够使得第二接触框架242根据第二挤压致动器261的移动而沿着远离或者朝向第一接触框架241的方向移动。

特别地,第一挤压杆253和第二挤压杆263被分别地连接到第一距离调节部分241a和第二距离调节部分242a,并且相应地,第一距离调节部分241a和第二距离调节部分242a根据第一挤压杆253和第二挤压杆263的移动而围绕铰接件243的旋转轴旋转,因此第一距离调节部分241a和第二距离调节部分242a之间的距离可以增大或者减小。

当第一距离调节部分241a和第二距离调节部分242a之间的距离减小时,第一挤压部分241b和第二挤压部分242b之间的距离增大,因此对于汇流条130的挤压力变弱。另一方面,当第一距离调节部分241a和第二距离调节部分242a之间的距离增大时,第一挤压部分241b和第二挤压部分242b之间的距离减小,因此对于汇流条130的挤压力加强。

相应地,设备操作员可以调节第一挤压致动器251和第二挤压致动器261的移动,以通过使用接触单元240来执行汇流条130的挤压。

同时,第一挤压杆253和第一接触框架241可以经由第一连接板255而被组合,并且类似地,第二挤压杆263和第二接触框架242可以经由第二连接板265而被组合。

换言之,第一挤压杆253可以穿过并且被组合到第一连接板255的在长度方向上的一侧,并且连接阻尼器270可以被组合到第一连接板255的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类似地,第二挤压杆263可以穿过并且被组合到第二连接板265的在长度方向上的一侧,并且连接阻尼器270可以被组合到第二连接板265的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

考虑到接触单元240施加到汇流条130的挤压力不完全相同,从而设置连接阻尼器270这样的构件,所述连接阻尼器270执行缓冲功能,以吸收挤压力公差。

例如,液压阻尼器可以被应用于连接阻尼器270,并且连接阻尼器270可以包括阻尼器缸271和阻尼器活塞272,所述阻尼器缸271穿过并且固定到连接板255和265,所述阻尼器活塞272插入阻尼器缸271中,以进行活塞往复运动,并且穿过并且固定到一对接触框架241和242。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制造电池模块的系统,通过使用多个接触单元240,多个汇流条130被同时以相同的力挤压,并且同时,电极引线111a和引线组件t可以从汇流条130的顶表面被向下挤压,从而不从每个汇流条130的顶表面突出。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制造电池模块的系统,不仅提高了焊接过程的效率,而且还增加了引线组件t和汇流条130之间的接触,并且另外,在引线组件t从汇流条130的表面突出时,可以防止电极引线111a受损。

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然而,应该理解的是,详细描述和具体实施例虽然示出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案,但仅以示意的方式给出,因为根据上述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地认识到本公开范围内的各种变化和修改。

[附图标记列表]

100:电池模块

110:单体堆

110a:第一单元单体堆

110b:第二单元单体堆

110c:第三单元单体堆

111:电池单体

111a:电极引线

t:引线组件

120:模块外壳

130:汇流条

130a:引线狭缝

200:自动挤压治具设备

210:距离调节单元

211:距离调节致动器

211a:距离调节缸

211b:距离调节活塞

213:固定板

220:支撑框架

240:接触单元

241:第一接触框架

241a:第一距离调节部分

241b:第一挤压部分

242:第二接触框架

242a:第二距离调节部分

242b:第二挤压部分

243:铰接件

244:引线挤压框架

b:水平杆

244a:挡壁

s1:第一打开部分

s2:第二打开部分

250:第一挤压单元

251:第一挤压致动器

251a:第一挤压缸

251b:第一挤压活塞

253:第一挤压杆

254:第一支撑板

255:第一连接板

260:第二挤压单元

261:第二挤压致动器

261a:第二挤压缸

261b:第二挤压活塞

263:第二挤压杆

264:第二支撑板

265:第二连接板

270:连接阻尼器

271:阻尼器缸

272:阻尼器活塞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