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的顶盖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6140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池的顶盖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的顶盖组件,更具体说涉及带有通风橡胶的电池的顶盖组件,其中通过改善盖板的形状来分散施加于通风橡胶上的压力,以便在电池被重复地充电和放电的情况下保持通风橡胶的恢复力。
一般而言,用于供给直流电的电池分为各种电器设备所用的干电池和汽车及不间断供电系统所用的蓄电池。


图1是一传统电池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参照图1,该电池由一圆柱形外壳11和外壳11内的卷绕结构构成。即,具有预定宽度和长度的矩形薄板构成的正极板12和负极板13绕一芯体(未示出)交替地设置而形成的卷绕结构。位于正极板12和负极板13之间的一分离件14将两个板12和13绝缘。
此外,安装在卷绕结构上、下边缘上的上环15和下环16固定并支承板12和13。一密封圈20和由密封圈20支承的一顶盖18和一盖板19安装在上环15上。在顶盖18和盖板年9之间设置有一通风橡胶17。
在上述电池中,过度充电产生气体,所述气体导致电池的内部压力增加。这里,顶盖组件是用于防止外壳11由于内部压力的增加而爆炸。
图2示出了卷边型顶盖组件的横向和垂直剖视图,并且图3示出了焊接型顶盖组件的横向和垂直剖视图。
参照图2,电池的顶盖组件20包括一顶盖21,一盖板23,和介于顶盖21和盖板23之间的一通风橡胶22。通风橡胶22封闭了盖板23中心上的一通风孔24。
参照图3,下面将描述用于防止电池内部压力增加的顶盖组件的机理。
当在重复充电和放电期间由于所产生的气体造成外壳内的内部压力超过预定值时,压力就作用在盖板33中心的通风孔34上。相应地,封闭通风孔34的通风橡胶32就向上移动并离开盖板33。结果通风橡胶34就打开而允许向外排出气体。
然而,在重复充电和放电期间,通风橡胶重复地收缩和扩张,这样它的恢复力就可能恶化,导致气体和电解液通过盖板和通风橡胶之间的缝隙泄漏,从而减少电池的使用寿命。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顶盖组件,其中在重复充电和放电期间作用在通风橡胶上的压力被分散,以保持通风橡胶的恢复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的顶盖组件,包括一个中部加工有数个通风孔的盖板,一个安装在盖板上边缘上的顶盖和一个介于盖板和顶盖之间用以打开和关闭通风孔的通风橡胶,其中在盖板上加工有两个到四个通风孔。
参照附图,通过详细描述一最佳实施例,可更明显地看出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优点,附图中图1是电池内部结构的垂直剖视图;图2是传统电池的卷边型顶盖组件的横向和垂直剖视图;图3是传统电池的焊接型顶盖组件的横向和垂直剖视图;和图4是横向和垂直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池的卷边型顶盖组件。
参照图4,一顶盖组件40包括一形成正极的顶盖41,一设置在顶盖下方并与顶盖的两端接触的盖板43和一介于顶盖和盖板之间的通风橡胶42。
在盖板43上,加工有四个相对于盖板的中点等距隔开的通风孔44。
根据本发明,设置在盖板上的两个到四个通风孔沿所有方向分散了压力,因此与传统技术中单通风孔结构的盖板相比,就可以保持通风橡胶的恢复力。此时,通风孔的直径最好是2mm或更小。相应地,最好设置四个或少于四个通风孔,这样每个通风孔的直径不致太小。
在下文中,通过比较本发明样品以及对比样品,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受所述样品的限制。
〖样品〗制造100个采用一顶盖组件的电池,其中顶盖组件包括一个加工有四个通风孔的盖板。100个电池中的每一个都被重复地充电和放电,直到通风橡胶开始硬化。记录下每个电池的充电和放电循环的次数。结果,100个电池的平均次数是800。
〖对比样品〗根据与上述试验相同的方法对100个采用图3所示顶盖组件的电池进行充电/放电试验,其中顶盖组件上加工有一个通风孔。充电和放电循环的平均次数约为500。
从上述结果可看出,带有根据本发明的顶盖组件的电池,其寿命比传统电池长。
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的顶盖组件,施加在通风橡胶上的压力被分散,以保持通风橡胶的恢复力。相应地,与采用传统顶盖组件的电池相比,采用本发明顶盖组件的电池的寿命可相应提高。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池的顶盖组件,包括一个中部加工有数个通风孔的盖板,一个安装在盖板上边缘上的顶盖和一个介于盖板和顶盖之间用以打开和关闭通风孔的通风橡胶,其中在盖板上加工有两个到四个通风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顶盖组件,其中通风孔的直径是2mm或更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的顶盖组件。该顶盖组件包括一个中部加工有数个通风孔的盖板,一个安装在盖板上边缘上的顶盖和一个介于盖板和顶盖之间用以打开和关闭通风孔的通风橡胶,其中在盖板上加工有两个到四个通风孔。采用该顶盖组件的电池的寿命可大为延长。
文档编号H01M2/08GK1195896SQ9712229
公开日1998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1997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1996年12月31日
发明者全炳禧 申请人:三星电管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