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化学反应装置的固体电解质复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6877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电化学反应装置的固体电解质复合物的制作方法
发明的领域本发明涉及用于电化学装置和方法的复合隔膜(composite membranes)。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孔隙中含有电解质的微孔隔膜。
发明的背景由于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具有下列优点,其作为锂电池等的电解质而近来倍受关注(1)由于该材料可叠合成隔片,从而能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2)可构成全固体结构而获得无泄漏、高可靠性的电池;(3)更容易降低电池的厚度或重量,或可制成不规则的形状等。
常用的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具有两种类型(1)含金属盐的聚合物和(2)含电解质溶液的聚合物凝胶。对于第一种类型,形成金属盐和极性聚合物(如PEO(聚氧化烯))的配合物,并在聚合物链的分子运动的同时传送锂和其它类似的离子。这种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具有高的机械强度,但其室温的离子电导率限于10-4S/cm数量级。因此需要降低分子量或软化聚合物,以便加强聚合物链的分子运动,但是这种方法最终会导致机械强度下降。对于第二种类型,所含的电解质起离子导体的作用并保持聚合物为固体。这种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为10-3数量级,也就是说,落在实用的范围内,但其缺点是电解质会使聚合物增塑,使其机械强度下降。
有时要求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为10-3S/cm数量级,厚度与常规隔片的厚度相当,并要求其强度不存在加工问题。由于电化学反应装置性能的改进,耐热性是近年来需要考虑的另一个因素。换句话说,即使当电化学反应装置加热时,用于该装置的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复合物也应能保持其隔膜片功能。
有人提出将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填充在聚合物多孔薄膜的孔隙中制成复合的固体聚合物电解质,作为能同时满足离子电导率和机械强度要求的产物,用作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日本公开专利申请1-158051,2-230662,2-291607),但是仍未能获得满意的电解质。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的复合物用于电化学反应装置,它具有令人满意的离子电导率能并具有优良的机械强度和耐热性;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电解质的电化学反应装置。
离子交换隔膜是众所周知的。使用微孔介质的离子交换隔膜已公开在美国专利5,547,551和5,599,614中。至今为止,微孔介质的用途基本上仅仅是作为向离子交换介质提供“机械增强功能”的一种手段。这种机械增强功能提供了改进的尺寸稳定性和形成整体上较薄的隔膜的能力,从而改进了薄膜的总的传送性能(通过离子电导率或透湿性测得)。
过去,还试图通过加入附加组分来增强离子交换隔膜的性能。Grot的美国专利5,547,911涉及将一层催化活性颗粒施加在隔膜表面上的方法。美国专利4,568,441涉及将非导电性的无机颗粒施加在隔膜表面上,以改进其发气性能。这两个专利均未提到将添加剂分散在隔膜中会使其具有较高的性能。
Razaq的美国专利5,322,602涉及通过用酸处理离子交换聚合物隔膜,使酸扩散在该隔膜中来改进其性能。
Grot的WO 96/29752涉及将各种无机填料混入隔膜中以减少燃料穿过。未提到能制造薄的很高导电性的隔膜。
Stonehart等的美国专利5,523,181(和日本专利6-111827及6-111834)涉及一种离子交换隔膜,在整个隔膜中分散有二氧化硅。未提到微孔基材。
Watanabe的美国专利5,472,799涉及含有催化剂层的离子交换隔膜。尽管提到了所需的薄隔膜,但是未提到微孔载体。
美国专利5,547,551和5,599,614涉及使用微孔载体,该载体的作用是改进强度和机械性能,从而能使用薄的高导电性隔膜。未提到将填料加入该微孔载体中。但是,公开了用添加剂与离子交换介质一起增强特定的功能。然而它难以适当地分布添加剂颗粒,因为微孔增强体还起过滤介质的作用,阻止细颗粒流动。
仍然需要开发薄的高导电性隔膜,通过使用均匀地兼有多种功能的功能载体使得该隔膜具有增强的性能。
发明的概述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是一种复合隔膜,它包括a)一种微孔聚合物片材,它的孔隙从其一侧延伸至另一侧;b)限定所述孔隙的结构,所述结构至少部分被功能材料所覆盖,所述功能材料选自
i)无机颗粒;ii)金属;和iii)有机聚合物;c)所述片材的孔隙,它至少部分填有聚合物电解质,所述电解质选自i)含金属盐的聚合物组合物;ii)含电解质的聚合物凝胶;和iii)离子交换树脂。
附图简述由下面的描述并结合附图可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效果,附图中

图1是适用于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的结构剖面图;图2是铝制的兼作正电极集电极的正极端薄膜的平面图;图3是铜制的兼作负电极集电极的负极端薄膜的平面图;图4是具有添加剂和聚合物电解质的多孔微结构。
发明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功能材料b)。术语“功能”指材料具有某些能影响复合物性能和功能的特征。
微孔片材合适的微孔聚合物薄膜包括由聚烯烃、聚酰胺、聚碳酸酯、纤维素、聚氨酯、聚酯、聚醚、聚丙烯酸酯、共聚醚酯、共聚醚酰胺、聚氨基葡糖和氟聚合物制得的薄膜。合适的氟聚合物包括多孔聚四氟乙烯隔膜,较好是发泡多孔PTFE(有时称之为ePTFE)隔膜,它是用Gore的美国专利3,953,566所述的方法制得的。
适用于本发明的多孔聚四氟乙烯片或薄膜可用本领域已知的方法制得,如用拉伸和牵引法、造纸法,用填料与PTFE树脂混合后再除去填料,留下多孔结构的方法,或用粉末烧结法。较好的多孔聚四氟乙烯薄膜如美国专利3,953,566和4,187,390(描述该较好的材料及其制造方法)所述是多孔的发泡聚四氟乙烯薄膜,它具有节点和原纤维相互连接的结构。所述节点和原纤维限定了具有相互连接的通道和通路的三维网络的内部结构,所述通道和通路在整个隔膜中由表面至表面垂直地延伸,并由边缘至边缘横向地延伸。多孔聚四氟乙烯隔膜的厚度应为3-1,000微米,较好为5-100微米;孔体积为20-98%,较好为50-90%;标称孔径为0.05-15微米,较好为0.1-2微米。
其它聚合物(如热塑性聚合物)的微孔薄膜描述在Sherman的美国专利4,539,256(在此引为参考)中。微孔聚氨酯的制备描述在美国专利4,429,000中。微孔聚合物薄膜,尤其是微孔聚烯烃(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聚戊烯等)薄膜的制备描述在英国专利1339207中。通过拉伸制备微孔薄膜的方法描述在美国专利4,726,989中,该专利使用聚酰胺、聚烯烃、聚苯乙烯、聚偏氟乙烯、和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通过液体萃取制造微孔薄膜的方法描述在英国公开专利No.2,026,381中。拉伸法描述在美国专利4,100,238中。通过薄膜断裂、热拉伸进行制造的方法描述在美国专利3,679,540中。这些专利对聚合物的描述在此引为参考。
英国专利2,026,381公开了具有多孔表面的隔膜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将聚合物与液体组分共混成二元的二相体系,在液相团聚状态该体系具有一个相容区和一个相容性有差异的区域;形成共混料的片材;在该液体组分浴中流延该薄膜;除去该液体组分形成孔隙。形成的未取向的多孔片材具有较低的拉伸强度。
美国专利3,953,566、3,962,153、4,096,227、4,110,392、4,187,390和4,194,041(在此均引为参考)描述了由聚四氟乙烯(PTFE)(一种非热塑性聚合物)制造多孔制品(包括微孔片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原纤维连接节点的微结构。这种制品是通过挤出含PTFE颗粒和润滑剂的糊料、除去润滑剂、拉伸并对形成的产物退火制得的。形成的产物是烧结的取向的PTFE多孔薄膜。
美国专利4,100,238和4,197,148(在此引为参考)描述了微孔薄膜的制造方法,它将两种组分的共混料挤出,溶剂浸提一种分散的组分,拉伸形成的经浸提的薄膜,得到所需的孔隙率。所述共混料是由聚合物和一种可浸提不可混溶的物质组成的。一旦除去可浸提的分散的聚合物相并对薄膜进行取向,就形成了多孔薄膜。
美国专利3,679,540(在此引为参考)公开了一种制造微孔聚合物薄膜的方法,它将弹性聚合物薄膜冷拉伸至薄膜断裂形成多孔表面区域、将经冷拉伸的薄膜热拉伸至形成原纤维及孔隙或开孔(open cell),随后热定形形成的薄膜。由于这些薄膜不总是能均匀纤化形成特定的孔隙尺寸,因此一般不能控制孔隙率。
一些美国专利公开了多孔聚合物薄膜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将不可混溶但可浸提的颗粒物质(如淀粉、盐等)共混在聚合物中;形成片材并从该聚合物片材中浸提所述颗粒物质。这些美国专利(在此引为参考)包括美国专利3,214,501和3,640,829,美国专利3,870,593公开了微孔聚合物片材的制造方法,它将不可混溶不可浸提的填料共混在聚合物中;形成共混料的片材并拉伸该片材形成孔隙,这些孔隙位于原先填料颗粒处。
美国专利4,539,256(在此引为参考)报导了微孔片材的制造方法,其步骤包括将可结晶的热塑性聚合物与一种化合物熔融共混,所述化合物在该聚合物的熔融温度能与其混溶,但冷却至低于该聚合物的熔融温度则不混溶;形成熔融共混料的片材;将该片材冷却至该化合物与该聚合物不混溶的温度,使该热塑性聚合物和该化合物相分离,形成片材。
这种多孔聚合物薄膜或片材的孔隙率最好大于35%。孔隙率更好为40-95%,优选为70%。薄膜的厚度较好小于2mil(0.05mm,50微米)。厚度最好为0.06mil(1.5m)-1.6mil,厚度优选为0.50mil(0.013mm)-1.5mil(0.038mm)。
较好的薄膜是购自W.L.Gore&Associates,Inc商标为GORE-TEX隔膜的各种形状的发泡多孔PTFE。这种发泡多孔PTFE薄膜的多孔微结构含有被原纤维相互连接的节点或者主要含有原纤维,基本不存在节点。较好的发泡多孔PTFE薄膜的特性为在10-60psi具有发泡点;空气流量为20弗雷泽(Frazier)-10(格利)Gurley秒。它的孔隙尺寸分布值还可为1.05-1.20,小球崩裂强度为0.9-17磅/力。
功能材料覆盖限定孔隙的结构的材料可以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使复合物在长时期内具有改进的机械强度。ePTFE具有良好的固有机械强度,但是这种机械强度必须用金属氧化物进一步增强。
金属氧化物还起基质的作用,以便将固体聚合物电解质高容量地稳定地滞留在孔隙中。由于ePTFE具有高的孔隙率,因此它能接受并滞留大量的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另外,填入孔隙中的这种固体聚合物电解质不容易被解吸,因为它被ePTFE中细小的原纤维和微小的节点所滞留。此外,所述氧化物改进了微孔片材的湿润性,使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更容易填入孔隙。
另外,在高温下金属氧化物是稳定的。锂电池及其它电化学反应装置的性能正在逐渐改进,相信由于在高电流密度下的重复充放电、短路和其它不良现象会产生热量。如果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缺乏耐热性或者在高温下不能保持其形状,则会失去作用并发生广泛(extensive)短路,有发生故障的危险。该复合物起防止在电极之间形成短路的作用。
在本发明中,使用具有连续的孔隙并且该孔隙的内表面涂覆有金属氧化物的发泡多孔聚四氟乙烯,以便滞留前面提到的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的金属氧化物的例子包括下列元素的氧化物锂、铍、硼、钠、镁、铝、Ai[sic]、磷、钾、钙、铈、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锌、镓、锗、硒、铷、锶、钇、锆、铌、钼、钌、铑、钯、镉、铟、锡、锑、碲、铯、钡、镧、铈、镨、钕、钐、铕、镉、铽、镝、钬、铒、铥、镱、镥、钍、镤、铪、钽、钨、铂、钛、铅、铋等。
功能添加剂可以是,例如无机填料、催化剂或这些物质的混合物。其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二氧化硅、铂、二氧化钛、负载在二氧化硅上的铂、负载在二氧化钛上的铂、碳、氮化硼、钛酸钡或其共混料,或者是与原来微孔基材不同的聚合物(如氟烃或聚烯烃等),以及适用的离子交换材料如全氟磺酸树脂。
一种用途是用于PEM燃料电池的改进的自湿润隔膜,其中的填料是二氧化硅或二氧化钛,它用于帮助产生的水分由阴极反向迁移至阳极。
第二种用途是自湿润的低气体渗透性的PEM燃料电池隔膜,其中的填料是铂,或负载在二氧化硅或二氧化钛上的铂,填料的作用是在隔膜中与任何反应物反应并产生水,否则这些反应物将扩散透过隔膜并破坏开路性能。
第三种用途的填料是氮化硅,它用于帮助透过隔膜的热传导。
第四种用途是超级电容器,其中的填料是钛酸硼,用于增加隔膜的介电性能。
第五种用途的填料是导电性的,用于透过隔膜传送电子和质子,以便在短的燃料电池结构中产生H2O2。这使得电池设计简单得多,因为它无需使用使电子流动的外电路。
第六种用途的填料是离子交换材料,它用于改进载体和聚合物电解质中离子交换材料之间的粘合。
第七种用途的填料是一种能降低基材表面能的材料,从而能使改进或湿润基材并使离子交换材料进入微孔结构的操作更容易进行。
聚合物电解质(1)含金属盐的聚合物组合物聚合物组合物的例子包括聚醚、聚酯、聚酰亚胺、交联的聚醚、含聚醚链段的聚合物、带烷氧基的乙烯基硅烷的聚合物、具有乙烯氧(EO)基团的聚甲基硅氧烷、带有EO基团的聚磷腈、带有EO基团的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丙烯酸、聚氮丙啶、聚乙烯硫化物及其它极性聚合物材料。在聚合物中的电解质的例子包括各种金属盐,如LiClO4、LiCF3SO3、LiF、NaI、LiI、NaSCN、LiBF4、LiPF6、LiBPh4(Ph苯基)和其它碱金属盐以及硫酸盐、磷酸盐、三氟甲磺酸盐、四氟乙磺酸盐及其它质子酸。
(2)含电解质的聚合物凝胶这些聚合物吸收并胶凝电解质。这种电解质溶液的例子包括将电解质和其它必需的可溶性聚合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形成的溶液,所述有机溶剂包括例如碳酸丙二酯、δ-丁内酯、二甲氧基乙烷、二噁烷、四氢呋喃、乙腈、二甲亚砜、甲基四氢呋喃和环丁砜。所述聚合物无特别的限制,只要它们是具有交联结构并且能吸收和胶凝上述电解质溶液的聚合物即可,可使用各种已知的常规产品。
(3)离子交换树脂适用的离子交换聚合物材料可以是能得到所需结果的任何离子交换材料。该材料最好是含氟的,因为含氟材料在化学活性上基本呈惰性并具有耐热性。
离子交换聚合物材料当然含有离子官能度,较好含有磺酸部分、羧酸部分或膦酸部分。所存在的官能团的量应足能赋予聚合物以离子交换性能。如果当量数太高,会导致电阻太大。但是如果当量数太低,则机械强度会变差。离子官能度通常由以循环的方式存在在聚合物主链上或存在在从聚合物主链上延伸出来的侧基上的羧酸、磺酸或膦酸基团提供。聚合物主链最好是含氟烃主链.官能团最好具有-COOM、-SO3M或PO3M2结构,其中M是氢、金属阳离子或NH+4。如果是金属阳离子,则其较好为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离子,如Na+、K+等,对于羧酸官能度,如杜邦的美国专利4,437,951所述带有上述官能团的侧接的侧链可在其端部具有下面通式的基团
其中,V是-COOM,Z是-F或-CF3,τ是1-12,较好是1或2的整数。所述专利由于公开了羧酸和磺酸官能度而在此全文引为参考。
本发明涉及的磺酰基聚合物通常是具有含氟烃主链并在该主链上连接有含磺酸基的官能团作为侧链的聚合物。对于磺酸型聚合物,侧链的端部可以是-CFRSO3M,
-CF2CFRSO3M,或者-OCF2CF2-SO3M等其中,R是F、Cl或全氟烷基,M如上所述。
对于含磷聚合物,存在同类的侧基。
除了上述含氟羧酸树脂及含氟的磺酸和含磷树脂以外,本发明适用的其它离子交换树脂包括,但不限于聚乙烯醇(PVA)、二乙烯基苯/苯乙烯共聚物,只要它们具有必需的官能团侧链即可。可将所述聚合物与金属盐混合以获得所需的官能度。可使用磺化的三氟苯乙烯聚合物,如均聚物或与四氟乙烯的共聚物。
应理解前面关于离子交换树脂的描述不是限制性的,而是代表性的。可以理解本发明能使用任何聚合物类型的离子交换材料。因此,由上可见,该树脂不仅包括官能团是聚合物的一部分这种类型,而且还包括官能团是由添加剂提供给聚合物的这种类型。
用于本发明的离子交换树脂可采用用于含氟乙烯的均聚和共聚的通用聚合技术,尤其是文献中所述的用于四氟乙烯的聚合技术制得。用于制造共聚物的非水技术包括美国专利3,041,317所述的技术,即将主要单体(如四氟乙烯)和带磺酰氟基团的含氟乙烯的混合物在自由基引发剂(较好是过氧化全氟烃或偶氮化合物)的存在下在0-200℃的温度范围内,在105-2×107帕(1-200大气压)或更高的压力下进行聚合。如有必要,可在含氟溶剂的存在下进行非水聚合。合适的含氟溶剂是惰性的、液态的全氟烃(如全氟甲基环己烷、全氟二甲基环丁烷、全氟辛烷、全氟苯等)以及惰性的、液态的氯氟烃(如1,1,2-三氯-1,2,2-三氟乙烷等)。用于制造这种共聚物的水相技术包括如美国专利2,393,967所述使单体与含自由基引发剂的水性介质接触,形成非水-湿润或粒状形式的聚合物颗粒淤浆,或者例如如美国专利2,559,752和美国专利2,593,583所述将单体与含自由基引发剂及非调聚(telogenically)活性的分散剂的水性介质接触形成聚合物颗粒的水性胶体分散液,并凝结该分散液。
另外,可使用根据杜邦的美国专利4,267,364、杜邦的美国专利4,544,458、Asahi的美国专利4,178,218、Asahi的4,255,523、Mallouk等的5,082,472和Wei等的5,422,411(均在此引为参考)的描述并制得的离子交换聚合物树脂。
离子交换材料的其它例子包括,例如聚乙烯醇、二乙烯基苯、苯乙烯基聚合物、α,β-三氟苯乙烯或者酮基离聚物,如磺化的聚醚酮醚酮(PEKEK)和带有或不带有聚合物的金属盐。离子交换材料还可以至少部分由粉末组成,所述粉末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炭黑、石墨、镍、二氧化硅、二氧化钛、铂、硝酸硼、钛酸钡或非离子聚合物,如聚偏氟乙烯或者TFE共聚物等。
金属氧化物是官能材料的制备可使用包括下列步骤的方法制造孔隙内表面覆盖有金属氧化物的ePTFE用水与可水解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反应制得的溶液状的凝胶产物浸渍ePTFE的步骤;使被孔隙吸收的溶液状凝胶产物与水反应,转化成固态的凝胶产物的步骤;以及加热并干燥如此制得的固态凝胶产物的步骤。
金属烷氧化物或金属配合物构成了前面所述的可水解的金属有机化合物(也称之为“金属氧化物前体”)。
金属烷氧化物的具体例子包括四甲氧基钛、四乙氧基钛、四异丙氧基钛、四丁氧基钛、异丙酸锆、丁酸锆、四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四异丙氧基硅烷和四叔丁氧基硅烷。金属配合物的具体例子包括四乙酰基丙酮酸钛、乙酰基丙酮酸锆和其它乙酰基丙酮酸金属盐。在本发明中,特别合适的是硅氧烷基烷氧化物,如四乙氧基硅氧烷。
在与ePTFE配合前,使上述金属氧化物前体与水接触,使之部分胶凝并制成溶液状的凝胶产物。凝胶化反应可以是以前已知的反应,包括水解/缩聚反应。
可将水加入金属氧化物前体中,进行搅拌并混合,以使金属氧化物前体部分胶凝。在这种情况下可向水中加入可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或者其它醇。也可根据需要加入酸(盐酸、硫酸、硝酸、乙酸、氢氟酸等)或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等)。也可将水加入在有机溶剂中的金属氧化物前体的溶液中,搅拌并混合该体系来进行金属氧化物前体的部分胶凝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任何溶剂作为所述的有机溶剂,只要它能溶解金属氧化物即可。除了醇以外,可使用脂族烃和芳香烃。进行胶凝反应的温度-般为0-100℃,较好为60-80℃。
每摩尔金属氧化物前体中,水的用量应为0.1-100摩尔,较好为1-10摩尔。尽管胶凝反应最好在密闭体系中或在惰性气流中进行,但是外部空气中所含的水分可促进胶凝反应。
由此可获得金属氧化物前体的溶液状的部分胶凝的产物。在本文中,术语“金属氧化物前体的部分胶凝的产物”指在相应于固态金属氧化物水合凝胶的使用条件下使用的产物,所述水合凝胶是完全胶凝的产物,无流动性。
为了使金属氧化物前体的部分凝胶产物与微孔片材形成配合物,可采用将片材浸渍在溶液状的部分胶凝的产物中的方法,或采用喷涂或辊涂的方法将溶液状的部分胶凝的产物施涂在片材上,可使用任何方法,只要它能使部分胶凝的产物填入片材的表面部分和内部的孔隙中即可。
将用这种方法与金属氧化物前体的部分胶凝的产物配合的片材与过量的所含有的水(contained water)接触,以进一步促进金属氧化物前体的胶凝反应,形成固态的金属氧化物水合凝胶(完全凝胶的产物)。对于这种方法,较好地将与金属氧化物前体的部分凝胶产物配合的片材浸渍在用于这种完全凝胶化的水中,但也可以使用吹入喷雾水、吹入水汽等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所使用的水可以含有酸或碱,因为酸或碱可用于促进胶凝反应。凝胶反应完成后,在模制品孔的内表面上形成薄膜状的金属氧化物水合凝胶,在300℃或更低的温度,较好在200℃或更低的温度干燥凝胶,可在孔隙的内表面上形成薄的均匀的整体沉积的金属氧化物层。该金属氧化物层的厚度为0.01-0.2微米,较好为0.02-0.1微米。由于该层是由以这种方法制得的金属氧化物水合凝胶形成的,因此金属氧化物形成单一的连续的膜,它具有优良的粘附性,降低了它从多孔体上脱落的可能性。金属氧化物复合物的模制品具有高的孔隙体积,它至少占原始模制品孔隙体积的50%,较好至少占70%。
或者,通过将功能材料渗入孔隙中并加热除去渗入的溶剂来将功能材料加入聚合物片材的微孔中。当微孔聚合物片材是聚四氟乙烯(PTFE)时,通过将颗粒填料与PTFE水性分散液混合,共凝结填料和PTFE,用润滑剂润滑填充的PTFE,糊料挤出并任选地压延成膜,通过拉伸使该薄膜发泡形成其中分布有填料的多孔PTFE膜,来加入功能材料。
或者如美国专利4,720,400(Manniso)所述可用金属电镀微孔ePTFE。
或者,可将部分如美国专利5,602,669所述的微孔制品(如催化剂填充的ePTFE)用作基材。
通过用含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溶液或分散液进行辊涂、喷涂、浸涂或其它技术,随后除去溶剂,可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置于孔隙中。可在孔隙中填入含有电解质和单体的聚合溶液,并在孔隙内聚合这些组分。可在孔隙中填入含电解质、单体和溶剂的聚合溶液,并在孔隙内聚合这些组分,随后除去这些溶剂。可在孔隙中填入含电解质的部分胶凝的聚合物溶液,并在孔隙内胶凝这些组分。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加入模制品孔隙中的具体方法可根据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类型适当地进行挑选。
孔隙可部分或完全地吸入离子交换介质(例如在醇溶液中的离聚物,如购自旭硝子公司的例如Flemion的乙醇溶液)。随后根据需要干燥或再溶解该离子交换介质。
本发明产物示于图4。复合隔膜10是由包括节点11和原纤维12的微孔聚合物片材组成的。在一些实例中,该片材可仅包括原纤维。所述节点和原纤维至少部分被功能材料13所覆盖。随后用聚合物电解质覆盖(最好完全覆盖,即空气不能透过)节点和原纤维之间的间隙。片材的内部体积较好被电解质基本填满。
本发明复合隔膜可用于各种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基于极性的化学分离、电解、燃料电池、电池、全蒸发、气体分离、透析、工业电化学、超酸催化剂、用于酶固定的介质等。
某些电化学用途的例子包括锂原电池、镁电池及其它原电池、锂二次电池、聚合物电池和其它二次电池,以及燃料电池。
实施例1在80℃回流条件下,使100份四乙氧基硅烷(购自Sinetsu Silicone)、52份水和133份乙醇反应24小时,反应时用氯化钙管隔绝外部空气所含的水分,形成金属氧化物前体的部分凝胶溶液。将发泡的多孔聚四氟乙烯薄膜(购自日本Gore-Tex Inc,厚度25微米;孔隙直径为0.5微米;厚度40微米;孔隙率92%)用该溶液浸渍并将其在温水(60℃)中浸泡5小时以完成胶凝化。在150℃将胶凝的产物干燥30分钟,形成硅胶配合物填充的多孔聚四氟乙烯薄膜,其中多孔薄膜的露出表面(包括内表面)覆盖有硅胶。该复合薄膜保留至少80%原来多孔薄膜的孔隙,并具有高的孔隙率。
随后以1.5g/10ml的速率将购自Japan Exlan Co.Ltd(摩尔比90/10)的丙烯腈/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粉末加入有机电解质溶液中,同时以1.5g/10分钟的速率加入乙腈,形成乙腈稀释的聚合物凝胶分子/电解质混合物。所述有机电解质溶液是将LiPF6(一种与购自富山药品工业公司的碳酸丙二酯和碳酸乙酯混合的电解液)溶解在碳酸丙二酯和碳酸乙二酯(体积比1∶1)的混合溶剂(有机溶剂)中,使浓度达到1M而制得的。
使前面制得的硅胶复合物填充的多孔聚四氟乙烯薄膜的孔隙(孔穴)吸收该乙腈稀释的聚合物凝胶/电解质混合物,接着在60℃真空干燥至少5小时以除去乙腈,最后冷却至-20℃,形成厚度约25微米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复合物。
测量该聚合物固体电解质复合物的拉伸强度(根据JIS K 7113测试)及离子电导率(20℃,复阻抗技术)。结果列于表1。
比较例1流延用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得的乙腈稀释的聚合物凝胶/电解质混合物,形成厚度为25微米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单一物质)。在这种情况下,单一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不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难以加工,实践中不能作为薄膜。
为进行比较,制得厚度为100微米由聚合物/电解质组成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薄膜(单一物质),并测量其离子电导率(20℃,复阻抗技术)和拉伸强度。结果列于表1。由表1可见,本发明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复合物是一种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其机械强度明显得到改进,而离子电导率保持在常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水平。本发明复合物可容易地制成薄膜,并稳定地制成约25微米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薄膜,从而能降低固态聚合物电解质部分的电阻。
表1
实施例2下面将描述锂二次电池作为用上述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复合物制得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的实例。
图1是本发明锂二次电池的结构剖面图。在图1中,1是本发明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复合物薄膜;2是铝制的正极端薄膜,兼作(doubling)正极集电极;3是由LiCoO2(购自Nippon Chemical Ind.)、乙炔黑(购自电气化学的Denka Black)和聚合物凝胶/电解质混合物(相当于从上面的乙腈溶液中除去乙腈后获得的产物)组成的正极薄膜;4是铜制的负极端薄膜,兼作负极集电极;5是由石墨和聚合物凝胶/电解质混合物(相当于从上面的乙腈溶液中除去乙腈后获得的产物)组成的负极薄膜;6是封口;7是外壳。图2是铝制的兼作正极集电极的正极端薄膜的平面图。在图2中,A是正极端,B是正极集电极。
图3是铜制的兼作负极集电极的负极端薄膜的平面图。在图3中,C是负极端,D是负极集电极。
下面将描述上述电池的制造方法。
(1)制备正极薄膜和铝制的兼作正极集电极的正极端薄膜的叠合物L将15g摩尔比为90/10的丙烯腈/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粉末和12g乙腈同时加入100ml有机电解质溶液中,所述有机电解质溶液是将LiPF6溶解在碳酸丙二酯和碳酸乙酯(体积比1∶1)的混合溶剂(有机溶剂)中,使浓度达到1M而制得的。形成乙腈稀释的聚合物凝胶/电解质混合物。
随后将4g平均粒径约为20微米的LiCoO2粉末和0.2g乙炔黑加入至7.3g上述乙腈稀释的聚合物凝胶/电解质混合物中,并对这些组分进行均匀搅拌,形成用于正极的原料液。将原料液涂在如图2所示平的铝正极集电极2(厚度20微米)的整个表面(端部A除外)上,在60℃将集电极真空干燥超过5小时以除去乙腈,将经干燥的集电极冷却至-20℃。
由此获得了正极薄膜3和铝制的兼作正极集电极的正极端薄膜2的叠合物L。在该叠合物L中,端部(图2中的A)尺寸为1×2cm,厚度为20微米,正极集电极(图2中的B)的尺寸为5.8×5.8cm,厚度为220微米。
(2)制备负极薄膜和铜制的兼作负极集电极的负极端薄膜的叠合物M将4g平均粒径约为10微米的部分石墨化的碳材料(购自吴羽化学公司)加入至7.3g上述乙腈稀释的聚合物凝胶/电解质混合物中,并对这些组分进行均匀搅拌,形成用于负极的原料液。将原料液涂在如图3所示平的铜负极集电极4(厚度20微米)的整个表面(端部C除外)上,在60℃将集电极真空干燥超过5小时以除去乙腈,将经干燥的集电极冷却至-20℃。
由此获得了负极薄膜5和铜制的兼作负极集电极的负极端薄膜4的叠合物M。在该叠合物M中,端部(图3中的C)尺寸为1×2cm,厚度为20微米,负极集电极(图3中的D)的尺寸为5.8×5.8cm,厚度为520微米。
(3)制造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复合物薄膜从实施例1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复合物薄膜(厚度25微米)上制得尺寸为5.8×5.8cm的薄膜1。
(4)电池的制造将上述叠合物L叠放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复合物薄膜1的一侧,将上述叠合物M叠放在另一侧,将形成的组件在1kg/cm2的压力下保持1分钟,制得叠合物。
随后将该叠合物装入由聚丙烯制成的一端开口且厚度为1mm的外壳(图1中的7)中。用聚丙烯树脂薄膜密封所述开口,形成封口(图1中的6)。
在20℃以4.3V的上限和3.0V的下限对如此获得的锂二次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试验,其放电是在8mA的恒定电流下进行的。结果列于表2。
比较例2制造锂二次电池,用比较例1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单一物质,厚度为25微米)代替实施例2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复合物薄膜作为电解质薄膜,但是该组分难以加工,不能制成电池。
鉴于此原因,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制得锂二次电池,但是使用比较例1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薄膜(单一物质,厚度为100微米)代替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复合物薄膜。
在20℃以4.3V的上限和3.0V的下限对如此获得的锂二次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试验,其放电是在8mA的恒定电流下进行的。结果列于表2。
由表2可见,本发明锂二次电池在许多次循环后仍保持稳定,即使在超过200次的循环后,电池容量也仅稍有下降。
相反,比较例2的锂二次电池是用这种方法制得的,即电池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部分(单一物质)的厚度是实施例2电池的相应部分的4倍,使固态聚合物电解质部分(单一物质)的电阻为上述电池的相应部分的4倍。结果,尽管超过200次循环后电池容量仅稍有下降,但是放电容量是低的。这些结果表明本发明能获得紧凑的高性能电池。
表2
>
实施例3用下列步骤制得多功能隔膜a)将颗粒填料与PTFE水性分散液混合;b)将填料与PTFE共凝结;c)用润滑剂润滑填充的PTFE;d)糊料挤出并任选地压延成薄膜;e)通过拉伸使所述薄膜发泡,形成其中分布所述填料的多孔PTFE。
制得PTFE树脂的水性分散液(20-36%固体)。向该水性分散液中加入购自Cabot Corp.Cabosil热解法氧化硅颗粒填料,使得最终干燥的混合物中氧化硅占20重量%。通过快速剪切该水性分散液使混合物共凝结。接着形成细粉状PTFE树脂和氧化硅填料的凝结物并将其干燥成饼。干燥后,小心地粉碎该饼并用无臭的溶剂油(mineral spirit)润滑之。溶剂油的用量为每克PTFE/SiO2干粉0.52克。
在室温老化该混合物,使得溶剂油均匀地分布在PTFE/SiO2粉末树脂中。将该混合物压制成锭料,在1200psi下通过装在活塞型挤出机上的0.045×6英寸缝隙模头将其挤出成粘性的挤出物。使用44∶1的压缩比。
将两层挤出物粘附在一起形成100mil的组件,随后在两根加热至50℃的金属辊之间辊压。辊压后的厚度为0.014英寸。以3∶1的比例将该材料横向发泡,随后将该物质加热至250℃(即矿物油高度挥发的温度)以从挤出物中除去矿物油。在150℃以3.5∶1的比例和每秒2300%的速率横向发泡该经干燥的挤出物。膨胀后,在大于340℃的温度下加热该片材,使之在无定形状态下固定(locked),并冷却至室温。
随后如实施例5那样使该隔膜吸收离子交换树脂溶液,形成离子交换复合隔膜。
将带有0.3mg/cm2铂的电极置于该隔膜的两侧,将该隔膜电极组件置于单电池燃料电池试验装置中。
在25℃向该电池中加入压力均为40psig的空气和氢气。在0.5V产生1.178A/cm2稳态电流,引入的反应物中无水分。电池温度为50℃。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无填料的微增强隔膜仅产生0.975A的电流。
实施例4制得PTFE树脂的水性分散液。向该水性分散液中加入颗粒状炭黑填料(Ketjen Black),使之在最终干混合物中占20重量%。快速剪切该水性分散液使混合物共凝结。接着形成细粉状PTFE树脂和碳填料的凝结物并将其干燥成饼。干燥后,小心地粉碎该饼并用无臭的溶剂油润滑之。溶剂油的用量为每克PTFE/炭黑干粉0.20克。
将该混合物压制成锭料,在1500psi下通过装在活塞型挤出机上的0.045×6英寸缝隙模头将其挤出成粘性的挤出物。使用84∶1的压缩比。
随后将该挤出物在两根加热至50℃的金属辊之间辊压。辊压后的厚度为0.010英寸。将该物质加热至250℃(即矿物油高度挥发的温度)以从挤出物中除去矿物油。在150℃以3.5∶1的比例横向发泡该经干燥的挤出物。膨胀后,在大于340℃的温度下加热该片材,使之在无定形状态下固定(locked),并冷却至室温。
随后使该隔膜吸收Flemion(旭硝子)离子交换树脂溶液(9重量%树脂的乙醇溶液)并干燥3次。
最后的复合物的厚度为27微米。
实施例5制得PTFE树脂的水性分散液。向该水性分散液中加入颗粒状二氧化钛填料,使之在最终于混合物中占20重量%。快速剪切该水性分散液使混合物共凝结。接着形成细粉状PTFE树脂和二氧化钛填料的凝结物并将其干燥成饼。干燥后,小心地粉碎该饼并用无臭的溶剂油润滑之。溶剂油的用量为每克PTFE/二氧化钛干粉0.20克。
将该混合物压制成锭料,在1500psi下通过装在活塞型挤出机上的0.045×6英寸缝隙模头将其挤出成粘性的挤出物。使用84∶1的压缩比。
随后将该挤出物在两根加热至50℃的金属辊之间辊压。辊压后的厚度为0.008英寸。将该物质加热至250℃(即矿物油高度挥发的温度)以从挤出物中除去矿物油。在150℃以3.5∶1的比例和每秒440%的速率横向发泡该经干燥的挤出物。膨胀后,在大于340℃的温度下加热该片材,使之在无定形状态下固定,并冷却至室温。
随后将PFSA的乙醇溶液(Flemion,9重量%)涂刷在该片材的两侧使其吸收离子交换介质。
实施例6制得PTFE树脂的水性分散液。向该水性分散液中加入涂覆铂的二氧化钛催化剂,使之在最终干混合物中占10重量%。快速剪切该水性分散液使混合物共凝结。接着形成细粉状PTFE树脂和催化剂填料的凝结物并将其干燥成饼。干燥后,小心地粉碎该饼并用无臭的溶剂油润滑之。溶剂油的用量为每克PTFE/催化剂干粉0.26克。
将该混合物压制成锭料,在3000psi下通过装在活塞型挤出机上的0.045×6英寸缝隙模头将其挤出成粘性的挤出物。使用44∶1的压缩比。
随后将该挤出物在两根加热至50℃的金属辊之间辊压。辊压后的厚度为0.016英寸。随后将该物质加热至250℃(即矿物油高度挥发的温度)以从挤出物中除去矿物油。
接着将一部分这种辊压物置于间歇薄膜发泡机中,以每秒500%的发泡速率在纵向和横向将其发泡至12∶1的比例。
随后如实施例5那样使该微孔隔膜吸收含氟磺酸树脂组合物。复合膜的最终厚度为15微米。接上总量0.6mg Pt/cm2的电极并在单电池燃料电池试验装置上试验该隔膜。在25℃向电池中加入均为40psig的空气和氢气。在0.8V下稳态电流为0.47A/cm2,通入的气体中无水分。电池温度为50℃。使用相同的条件,无填料的15微米微增强的隔膜在0.8V下仅产生0.36A的电流。
电流密度 实施例5隔膜的电压 实施例7隔膜的电压300mA/cm20.835 0.810600mA/cm20.775 0.750900mA/cm20.705 0.670尽管本文图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图示和描述。显然在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内变化和改进可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合隔膜,它包括a)一种微孔聚合物片材,它的孔隙从其一侧延伸至另一侧;b)限定所述孔隙的结构,所述结构至少部分被功能材料所覆盖,所述功能材料选自i)无机颗粒;ii)金属;iii)有机聚合物;c)所述片材的孔隙,它至少部分填有聚合物电解质,所述电解质选自i)含金属盐的聚合物组合物;ii)含电解质的聚合物凝胶;和iii)离子交换树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聚合物片材是发泡的多孔PTFE。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聚合物片材是超高分子量的聚乙烯。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材料是无机细粉末。
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材料是贵金属。
6.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材料是热解法氧化硅。
7.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材料是硅胶。
8.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材料是二氧化钛。
9.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材料是碳。
10.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材料是铂。
11.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材料是作为基材的铂。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电解质是含金属盐的聚合物组合物。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电解质是离子交换树脂。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聚合物片材是发泡多孔PTFE,所述聚合物电解质是离子交换树脂,并且离子交换树脂填充发泡多孔PTFE的孔隙。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隔膜,其特征在于功能材料在节点或多孔ePTFE中。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隔膜,其特征在于功能材料在原纤维或多孔ePTFE中。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隔膜,其特征在于功能材料在节点和原纤维中。
18.一种含电解质的电化学反应装置,其中所述电化学反应装置的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的复合隔膜作为电解质。
全文摘要
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化学反应装置的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复合物,它具有令人满意的离子电导性能和优良的机械强度和耐热性;该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复合物的特征在于在具有连续孔隙的发泡多孔聚四氟乙烯片材的连续孔隙中含有所述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并且用功能材料(如金属氧化物)覆盖限定所述孔隙的内表面。还提供了一种含电解质的电化学反应装置,所述装置的特征在于将上述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复合物用作其电解质。
文档编号H01M2/16GK1230293SQ97197781
公开日1999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1997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1996年9月13日
发明者B·巴哈尔, G·鲁施, J·科尔德, 加藤博, 虫明直文 申请人:戈尔企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日本戈尔-得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