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a复合式连接器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284468阅读:来源:国知局
顺序,端子组件2分为焊接端子21与接触端子22两个部分,两者单独成型,然后采用端子排3与塑胶主体I夹设作用以使两者之间保持稳定的电性接触,进而使得焊接端子21与接触端子22组合以达到端子组件2的效果,由于焊接端子21与接触端子22可以单独成型,且结构比较简单,均无需经过多次折弯成型,可以大大降低端子组件2整体的制作工艺,从而可以保证焊接端子21成型后焊接面2111的平面度,有效提高制作后连接器的产品质量,另外接触端子22与焊接端子21制作时分开进行,互不干扰,可以提高制作效率,进而降低连接器的制作成本。
[0019]参见图3-图5,进一步地,细化焊接端子21的制作步骤,采用导电材料注塑成型第一料带23,对于第一料带23沿其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形成有若干焊接端子21,各焊接端子21均沿垂直于第一料带23的长度方向由第一料带23的边沿向内侧延伸形成,对此第一料带23具有部分结构连接各焊接端子21,将各焊接端子21均插设于端子排3上后,直接裁剪第一料带23用于连接各焊接端子21的部分结构,使得各焊接端子21均成为单独的个体。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注塑成型第一料带23,同时各焊接端子21均成型于该第一料带23上,即在制作连接器时,各焊接端子21均一体注塑成型,当将其插设于端子排3上后,则可裁剪第一料带23多余的部分,从而使得各焊接端子21分隔,非常方便。
[0020]参见图3以及图7,进一步地在成型端子排3时,端子排3上还形成有若干第一插槽31,各第一插槽31与各焊接端子21 —一对应,每一焊接端子21分别插设于其中一第一插槽31内,且此时焊接部211位于与其对应的第一插槽31的外侧。第一插槽31为敞口结构,且位于端子排3与塑胶主体I之间,正对塑胶主体1,当每一接触端子22与和其对应的焊接端子21接触时,两者之间的接触位置正好位于第一插槽31的敞口处,不但可以方便端子排3与塑胶主体I夹设接触端子22与焊接端子21的接触部位,且接触端子22可与焊接端子21形成较大的接触面积。一般地,每一焊接端子21均具有焊接部211,焊接端子21的焊接面2111位于焊接部211上,在上述制作焊接端子21时,在折弯焊接部211前,各焊接端子21均呈直线状,将各焊接端子21分别插设于各第一卡槽31内,此时每一焊接端子21的焊接部211均刚好伸出与其对应的第一卡槽31,此时可沿靠近端子排3的边沿处同步折弯各焊接部211,由于各焊接部211的折弯部位靠近端子排3,折弯动作非常稳定,能够保证焊接面2111与外设PCB板的焊接部211位平行,同时由于各焊接部211同步折弯,可以各焊接面2111均位于同一平面内,进而在各焊接端子21的焊接部211同步折弯后其可以有效保证各焊接面2111的平面度,对此当各焊接端子21的焊接面2111与外设PCB板的焊接部211位焊接时,各焊接面2111与外设PCB板之间均可以贴合比较完全,能够防止焊接面2111与外设PCB板之间出现漏焊的可能性,保证各焊接端子21与外设PCB板之间焊接的稳定性。
[0021]通常各焊接端子21的焊接部211采用包装绕盘(图中未示出)进行折弯,为防止在折弯过程中,包装绕盘干涉各焊接部211使其产生变形,本发明中,在折弯各焊接部211之前,第一料带23上形成有保护脚231,该保护脚231位于第一料带23待裁剪部位,且其长度延伸方向与各焊接部211折弯后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且其长度大于焊接部211折弯后的长度,当采用包装绕盘折弯焊接部211时,保护脚231抵顶包装绕盘上,使得各焊接部211的端部位置与包装绕盘之间具有间隙,对此当包装绕盘折弯各焊接部211时,包装绕盘不会对焊接部211的端部作用,进而避免各焊接部211在折弯的过程中出现变形的可能性,且当各焊接端子21插设于端子排3上后,保护脚231被裁剪。
[0022]参见图1以及图6,进一步地,细化接触端子22的制作步骤,在制作接触端子22时,注塑成型第二料带(图中未示出),第二料带沿其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形成若干接触端子22,各接触端子22均沿垂直于第二料带的长度方向由第二料带的边沿向内侧延伸形成,将各接触端子22均插设于塑胶主体I上后裁剪第二料带连接各接触端子22的部分以使各接触端子22为单独个体。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注塑成型第二料带,各接触端子22均位于该第二料带上,即在制作连接器时,各接触端子22均一体注塑成型,当将其插设于塑胶主体I上后,则可裁剪第二料带多余的部分,从而使得各接触端子22分隔,非常方便。
[0023]参见图2以及图7,对应地,塑胶主体I在成型时还形成有若干第二插槽11,各接触端子22均具有接触部221,每一接触部221均伸入与其对应的第二插槽11内,外设电气元件可以伸入第二插槽11内与和其对应的接触端子22的接触部221电接触,进而实现接触端子22与外设电气元件之间的电连接。本实施例中,外设电气元件与连接器的接触部分可以直接插入第二插槽11内,并且两者之间形成卡接,同时由于接触端子22的接触部221位于该第二插槽11内,当外设电气元件的接触部分卡接于第二插槽11内时,其还与接触端子22的接触部221接触,两者之间形成电连接,而且比较稳定。对于这种结构形式,当外设电气元件需要与外设PCB板电连接时,则只需将其接触部分插接于塑胶主体I的第二插槽11内,反之当需要解除电连接关系,则只需将其由第二插槽11内拔出,不但连接结构比较稳定,而且安装与拆除均比较方便。
[0024]优化上述接触端子22的接触部221与第二插槽11之间的配合结构,可在各接触端子22成型时其接触部形成有弯折结构2211,该弯折结构221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插槽11的长度方向相同,弯折结构2211具有一定的弹性,类似于弹片结构,弯折结构2211具有至少两个顶点2212,将弯折结构2211伸入第二插槽11内后每一顶点2212均抵顶第二插槽11的内壁。接触端子22的弯折结构2211具有一定弹性,其整体可呈波浪状,其至少具有两个顶点2212,通过各顶点2212的相互作用使其均对第二插槽11的内壁产生较好的抵顶作用,当外设电气元件的接触部分伸入第二插槽11内时,由于弯折结构2211具有弹性,该接触部分可驱使弯折结构2211变形,以使其可伸入弯折结构2211的顶点2212与第二插槽11的内壁之间,通过顶点2212与第二插槽11之间的夹设作用使得外设电气元件与连接器之间连接比较稳定,同时还与接触端子22之间具有较好的接触,保证两者之间电性导通,而且通过弯折结构2211的这种弹性连接方式,外设电气元件的接触部分与第二插槽11之间的插接于拔出均比较方便。
[0025]参见图6以及图7,进一步地,在每一第二插槽11的内壁上还开设有沿第二插槽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开口 111,弯折结构221位于其中两相邻顶点222之间的部分沿上述开口 111凸出第二插槽11的外侧。一般地,第二插槽11的尺寸较小,当外设电气元件的接触部分伸入第二插槽11内时,其逐渐迫使弯折结构221产生变形,第二插槽11的尺寸可能会限制弯折结构221的变形,以使外设电气元件的接触部分难以卡设于弯折结构221的顶点222与第二插槽11的内壁之间,而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插槽11上开设有开口 111,当外设电器元件的接触部分迫使弯折结构221具有沿该顶点222处向远离外设电气元件接触部分的方向的移动趋势时,由于弯折结构221还具有至少一个顶点222抵顶第二插槽11的内壁,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可使得弯折结构221具有部分结构沿两顶点222之间的开口 111向外侧凸出,此时开口 111可以起到缓解弯折结构221变形的作用,以使弯折结构221具有较大的变形动作,以使外设电气元件与连接器之间形成有效的卡接作用。
[0026]参见图1以及图7,进一步地限定各端子组件2的安装方式,各第一插槽31的长度延伸方向均垂直于各第二插槽11的长度延伸方向,细化接触端子22的结构,每一接触端子22还包括夹设部222,该夹设部222位于端子排3与塑胶主体I之间,与接触部221 —体成型,且夹设部22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插槽11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在发明中,由于端子组件2由两部分组成,接触端子22与和其对应的焊接端子21通过端子排3与塑胶主体I的夹设作用形成稳定的接触,对此本实施例中,接触端子22具有夹设部222伸入塑胶主体I与端子排3之间,通过两者的夹设作用使得夹设部222抵接于第一插槽31的焊接端子21上,另外第一插槽31与第二插槽11之间相互垂直,从而使得连接器与外设电气元件接触的接触端以及与外设PCB板焊接的焊接部处于两个不同的方位上,可以有效避免外设电气元件与外设PCB板之间不会形成干涉,更利于连接器在两者之间位置的安装,对此在接触端子22中夹设部222的延伸方向应与第二插槽11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即夹设部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