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化硅vdmos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44603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化硅vdmos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功率半导体技术,具体的说是涉及垂直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VDM0SFET)器件结构,尤其是一种高可靠性碳化硅VDMOS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碳化娃(Silicon Carbide)材料凭借临界击穿电场高、热导率高、热载流子饱和漂移速度高、抗辐照能力强等特点,极大地扩展了功率器件的能量处理能力,满足下一代电力电子装备对功率器件更大功率、更小体积和更恶劣条件下工作的要求,正逐步应用于各种功率电子系统领域。
[0003]与氮化镓(GaN)等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相比,SiC材料可以通过热氧化直接生成二氧化硅(S12),该优点使SiC成为制作大功率MOSFET器件的理想材料。然而,SiC/Si0d9界面电荷比Si/Si02大约高两个数量级,尤其是SiC-S12界面处靠近导带边缘的高界面态密度,会使MOSFET沟道电子迀移率非常低。此外,由于SiC相比于S12具有更高的介电常数,根据电位移矢量的连续性,栅介质二氧化硅中的电场是碳化硅中的2.5倍左右。对于碳化硅VDMOS器件,在器件临界击穿时,JFET区靠近栅氧的电场强度通常可以达到1.5-2MV/cm,因此,栅氧化层中的电场强度将很容易达到影响栅氧可靠性的最低电场,从而引起半导体材料和栅金属向栅介质注入电子,产生Fowler-Nordheim(FN)隧穿电流,导致介质时变击穿(time-dependent dielectric-breakdown,TDDB),使碳化娃 VDMOS 器件面临非常严重的栅介质可靠性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高可靠性碳化硅VDMOS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碳化硅VDMOS器件,如图2所示,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金属漏电极11、N+衬底10和N外延层9 ;所述N外延层9上层一端具有第一 Pbase区7,其上层另一端具有第二 Pbase区71 ;所述第一 Pbase区7中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 N+源区6和第一 P +接触区5 ;所述第二 Pbase区71中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二 N+源区61和第二 P +接触区51 ;所述第一N+源区6和第一 P +接触区5上表面具有第一金属源电极3 ;所述第二 N+源区61和第二 P +接触区51上表面具有第二金属源电极31 ;所述第一金属源电极3和第二金属源电极31之间具有栅极结构;所述栅极结构由栅氧化层4、位于栅氧化层4上表面的多晶硅栅2和位于多晶硅栅2上表面的栅电极I构成;所述第一 Pbase区7与第二 Pbase区71之间的N外延层9上层具有凹槽,所述凹槽与N外延层9之间具有P +区8,所述栅氧化层4位于凹槽中的部分与P+区8连接,所述多晶硅栅2填充在凹槽中;其中第一 Pbase区7和第二 Pbase区71、第一 N+源区6和第二 N +源区61、第一 P +接触区5和第二 P +接触区51、第一金属源电极3和第二金属源电极31均对称设置在第二 N外延层8中线两侧。
[0007]—种碳化硅VDMOS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8]第一步:采用外延工艺,在碳化硅N+衬底10上表面生成N外延层9 ;
[0009]第二步:采用离子注入工艺,在N外延层9上层一端注入P型半导体杂质形成第一Pbase区7,在其上层另一端注入P型半导体杂质形成第二 Pbase区71 ;
[0010]第三步;采用离子注入工艺,在第一 Pbase区7上层注入P型半导体杂质形成第一P+接触区5,在第二 Pbase区71上层注入P型半导体杂质形成第二 P +接触区51 ;
[0011 ] 第四步:采用离子注入工艺,在第一 Pbase区7上层注入N型半导体杂质形成第一N+源区6,在第二 Pbase区71上层注入N型半导体杂质形成第二 N+源区61 ;所述第一 P +接触区5和第一 N+源区6相互独立,所述第二 P +接触区51和第二 N +源区61相互独立;
[0012]第五步:采用离子注入工艺,在第一 Pbase区7和第二 Pbase区71之间的N外延层9上层注入P型半导体杂质生成P+区(8),然后在P+区⑶中刻蚀出凹槽;
[0013]第六步:在凹槽中的P+区(8)表面以及凹槽两侧的器件表面生长栅氧化层4,在栅氧化层4上表面淀积多晶硅,经刻蚀形成多晶硅栅2 ;
[0014]第七步:在第一 N+源区6和第一 P +接触区5上表面生成第一金属源电极3 ;在第二N+源区61和第二 P +接触区51上表面生成第二金属源电极31 ;在多晶硅栅2上生成栅电极I。
[00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碳化硅VDMOS器件中引入凹槽栅,优化了碳化硅VDMOS器件栅氧电场,提高了器件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传统碳化硅VDMOS器件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碳化硅VDMOS器件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在碳化娃N+衬底上形成N碳化娃外延层示意图;
[0019]图4是在第二碳化娃N外延层上通过离子注入形成两个Pbase区示意图;
[0020]图5是在两个Pbase区中分别通过离子注入形成P+接触区与两个Pbase区间形成的JFET区中的P+区示意图;
[0021]图6是在两个Pbase区中分别通过离子注入形成N+源区示意图;
[0022]图7是在JFET区中的碳化硅P+区进行部分刻蚀形成凹槽示意图;
[0023]图8是在半导体表面生长一层栅介质二氧化硅,并淀积多晶硅,刻蚀多晶硅形成栅极形状示意图;
[0024]图9是在分别形成漏电极、栅电极和源电极示意图;
[0025]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可靠性碳化硅VDMOS器件结构与传统碳化硅VDMOS器件结构栅氧电场分布仿真比较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27]本发明的一种碳化硅VDMOS器件,如图2所示,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金属漏电极11、N+衬底10和N外延层9 ;所述N外延层9上层一端具有第一 Pbase区7,其上层另一端具有第二 Pbase区71 ;所述第一 Pbase区7中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 N+源区6和第一 P +接触区5 ;所述第二 Pbase区71中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二 N+源区61和第二 P +接触区51 ;所述第一 N+源区6和第一 P +接触区5上表面具有第一金属源电极3 ;所述第二 N +源区61和第二 P+接触区51上表面具有第二金属源电极31 ;所述第一金属源电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