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式开关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525438阅读:来源:国知局
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转动式开关装置1的局部俯视图。图4是用图3的IV-1V线切断的局部截面图。图5是用图3的V-V线切断的局部截面图。图6是表示配设有促动器(actuator) 31的驱动体20的说明图。
[0038]本实施方式的转动式开关装置1,作为车辆用电动座椅开关装置所使用的转动式开关而最优化。在图1?图3中,为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转动式开关装置1而仅图示了必要的部分,在俯视车辆用电动座椅开关装置的操作面时,将配置于转动式开关装置1的周围的其他构成零件省略。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车辆用电动座椅开关装置的操作面作为X-Y平面、将图1的Z1侧作为上侧、将Z2侧作为下侧来记载,此外,将从Z1侧观察Z2侧的视角称为俯视。这只是为了便于说明,并非限定转动式开关装置1及车辆用电动座椅开关装置的安装方向。
[0039]如图2所示,转动式开关装置1具备:支持体50,内置基板15 ;—对开关部件10,收纳在支持体50中;驱动体20,可倾动地轴支承于支持体50 ;以及保持部件40,使驱动体20进行倾动动作。保持部件40被嵌合保持在供操作者操作的操作旋钮45上。
[0040]支持体50是将合成树脂成形而得到的,具备:下壳51,用于载置基板15 ;上壳52,形成有用于插通保持部件40的开口部52a ;以及驱动机构部53,形成有用于轴支承驱动体20的支持部53a。如图2?图5所示,在上壳52突出配置有形成为圆柱状的轴部52b。此夕卜,在驱动机构部53,在与一对开关部件10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滑动部53b、53c。
[0041]操作旋钮45是将合成树脂成形而得到的,轴部52b的中心轴成为转动支点45a,以俯视时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支持体50上。
[0042]—对开关部件10具有电接触或电分离的触点部11、以及具有弹性力并复位到初始位置的被按压部12。在基板15上形成有电布线,构成开关部件10的触点部11的一部分。各个开关部件10的被按压部12形成在以覆盖基板15的方式配设的橡胶部件16的该部位。触点部11由设置于被按压部12的可动触点(未图示)和以与基板15的电布线连接的方式形成的多个固定触点构成。另外,开关部件10不限于该形态,例如也可以将现有的开关单元配设在基板15上。
[0043]驱动体20是将合成树脂成形而得到的。驱动体20具备:倾动轴21 ;臂部23、24,沿着与倾动轴21的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连结轴22,与倾动轴21的轴方向及臂部23、24的延伸方向正交且突出形成;以及滑动部件25、26,配置在臂部23、24的两端。驱动体20以倾动轴21轴支承在驱动机构部53的支持部53a上的方式配置,以滑动部件25、26能够在驱动机构部53的滑动部53b、53c滑动的方式配置。在滑动部件25、26上,隔着倾动轴21而在相等距离形成有与一对开关部件10的被按压部12抵接的一对按压部27、2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部件25、26与臂部23、24分开地构成,考虑了使其能够沿着滑动部53b、53c更顺畅地滑动。
[0044]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操作旋钮45可转动的转动支点45a在俯视时配设在驱动体20的倾动轴21的延长线上(参照图3及图4)。驱动体20具备:臂部23、24,沿着与倾动轴21的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以及一对按压部27、28,隔着倾动轴21形成在相等距离。此外,如图6所示,驱动体20的连结轴22的一端侧在整体上具有大致球形。并且,沿着操作旋钮45的转动方向被削成平面状。即,成为被称为双D切除的形状,换言之,与操作旋钮45的转动支点45a相对的相对面22a、22b由大致平行面构成。
[0045]如图6所示,在连结轴22的一端侧配设有促动器31。促动器31是将合成树脂成形为棒状而得到的,一端侧具有半球状的前端部31a。如图2所示,在另一端侧安装有金属制的盘簧32。盘簧32以稍微被压缩的状态配置,促动器31被朝向盘簧32伸长的方向施力。
[0046]保持部件40是将合成树脂成形而得到的。保持部件40具备:平板状的突缘部42 ;操作部41,从突缘部42的上表面42a向上方突出;连结孔43,形成于突缘部42的下表面42b ;以及凸轮面44,形成于连结孔43的底部,具有大致圆锥状凹面。如图4及图5所示,连结孔43具有大致圆筒状侧面43a。凸轮面44是从连结孔43的大致圆筒状侧面43a连续的大致圆锥状凹面,在大致圆筒状侧面43a的假想中心线43b的延长上具有顶点。在驱动体20中,连结轴22的一端侧保持规定间隙地插入到具有大致圆筒状侧面43a的连结孔43内。并且,前述的促动器31与凸轮面44弹性接触,由此,连结轴22通过促动器31向凸轮面44的弹性接触力而被保持。
[0047]保持部件40以操作部41插通上壳52的开口部52a而向上方突出的方式配置。保持部件40使操作部41与操作旋钮45嵌合保持,并且突缘部42与开口部52a部分重叠地将开口部52a封堵并与上壳52的下表面抵接。随着对操作旋钮45进行转动操作,保持部件40以突缘部42相对于上壳52的下表面滑动的方式进行平面移动。换言之,突缘部42成为操作旋钮45的转动动作的导引件。
[0048]开口部52a具有能够使保持部件40伴随着使操作旋钮45转动的操作而移动的大小。保持部件40的移动方向是操作旋钮45的转动方向,虽然移动距离不大,但是是以转动支点45a为中心的圆弧的轨迹。
[0049]在操作旋钮45的非操作状态下,本实施方式的转动式开关装置1处于驱动体20的按压部27、28与开关部件10的被按压部12抵接的状态,并且连结轴22通过促动器31向凸轮面44的弹性接触力而被保持。凸轮面44为大致圆锥状凹面,在假想中心线43b的延长上具有顶点,所以即使连结孔43和连结轴22的一端侧之间具有规定的间隙,也能够通过凸轮面44和促动器31的弹性保持力而使得从假想中心线43b的偏离极小化。由此,驱动体20被保持为没有松动的状态。通过使操作旋钮45转动的操作,使开关部件10的触点部11电连接,在使操作旋钮45转动的操作被解除时,操作旋钮45通过开关部件10的被按压部12的弹性力而复位。
[0050]详细说明对操作旋钮45进行转动操作时的驱动体20的倾动动作。
[0051]图7是表示操作旋钮45向第1操作方向的操作的说明图。图8是与图5对应的局部截面图,是表示向第1操作方向的操作所导致的驱动体20的倾动动作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操作旋钮45向第2操作方向的操作的说明图。图10是与图5对应的局部截面图,是表示向第2操作方向的操作所导致的驱动体20的倾动动作的说明图。
[0052]将操作旋钮45向第1操作方向(图7的箭头A方向)操作时,保持部件40如图7所示那样移动。这时,如图8所示,驱动体20以经由按压部27使Y1侧的开关部件10的被按压部12向下方位移的方式倾动。由此,Y1侧的开关部件10的触点部11电连接。
[0053]将使操作旋钮45转动的操作解除后,Y1侧的开关部件10的被按压部12通过弹性力而复位,按压部27向上方位移,操作旋钮45复位到初始位置。另外,连结轴22通过促动器31向凸轮面44的弹性接触力而被保持,所以在操作时及解除时,操作者不会感到松动。
[0054]将操作旋钮45向第2操作方向(图7的箭头B方向)操作时,保持部件40如图9所示那样移动。这时,如图10所示,驱动体20以经由按压部28使Y2侧的开关部件10的被按压部12向下方位移的方式倾动。由此,Y2侧的开关部件10的触点部11电连接。
[0055]将使操作旋钮45转动的操作解除后,Y2侧的开关部件10的被按压部12通过弹性力而复位,按压部28向上方位移,操作旋钮45复位到初始位置。另外,连结轴22通过促动器31向凸轮面44的弹性接触力而被保持,所以在操作时及解除时,操作者不会感到松动。
[0056]此外,一对开关部件10配设在从驱动体20的倾动轴21及操作旋钮45的转动支点45a观察时对称的位置,所以驱动体20的倾动动作在操作旋钮45的旋转动作的切线上左右均等地进行动作。因此,不会因为操作旋钮45的操作方向而给操作感带来差异。
[0057]驱动体20的连结轴22的一端侧及促动器31的前端部31a为大致球面,所以在到图7或图9的倾动状态为止的倾动角度范围内能够顺畅地进行动作。此外,在该倾动角度范围内,被盘簧32施力的促动器31保持向凸轮面44弹性接触的状态。凸轮面44为大致圆锥状凹面,在假想中心线43b的延长上具有顶点,所以即使在连结孔43和连结轴22的一端侧之间存在规定的间隙,驱动体20也通过凸轮面44和促动器31的弹性保持力而保持为没有松动的状态。
[0058]进而,在驱动体20的连结轴22的一端侧,与转动支点45a相对的相对面22a、22b由大致平行面构成,所以如图4所示,具有连结轴22的一端侧和连结孔43的大致圆筒状侧面43a的间隙稍微变大的方向(X1-X2方向)。由此,由于保持部件40向以转动支点45a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移动时产生的向X1方向的位移、或者X1-X2方向的零件尺寸的偏差,连结轴22和大致圆筒状侧面43a很强地抵接,防止连结轴22的动作变差。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