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647802阅读:来源:国知局
具有垂直侧壁的沟槽2T之后,采用短时间、慢速率的各向同性刻蚀,在沟槽2T 底部形成具有倾斜侧壁的凹陷(未示出),通过控制该凹陷的生长晶面(例如TMAH腐蚀形 成的(111)晶面),将用于构成稍后外延生长的成核层所在区域,由此通过沿特定晶面生长 排列而减小位错缺陷的密度,提高外延生长质量。优选的,在各向异性刻蚀形成具有垂直侧 壁的沟槽2T之后,调整刻蚀工艺参数,例如调整碳氣基刻蚀气体中碳氣比从而增大侧向刻 蚀速率,在沟槽2T沿第一方向的两侧形成凹陷2R而突入栅极侧墙5下方。如图5B所示, 栅极侧墙5下方的Si鶴片IF至少被部分去除,从而增大了沟槽(2T+2R)的沿第一方向的 横向宽度,并且使得直接暴露了源漏区1S/1D。
[0031] 参照图6A和图6B,在剩余的鶴片结构IF顶部(或者衬底1顶部)、沟槽2T和凹 陷2R中外延生长沟道层1C。优选地,先采用阳CVD、皿PCVD、M0CVD、U肥VD、MBE、ALD等工 艺,在沟槽2T和凹陷2R( W及沟槽2T底部可能存在的凹陷)中外延生长而形成缓冲层1B, 其用于调整鶴片结构IF和/或衬底1与顶部沟道层IC之间的晶格失配。当沟道层IC采 用Ge材料时,缓冲层IB材料可W为SiGe、SiGeC等;当沟道层IC采用表1所列的其他高 迁移率材料,或者未列出的例如选自Ge、GaAs、InP、Ga訊、InAs、In訊、SiGe、Si : C、SiGe: C、 应变娃(Strained-Si)、GeSn、GeSiSn等及其组合时,缓冲层IB的材料可W为晶格常数介 于鶴片结构IF与沟道层IC之间的材料,例如GeSiSn作为Si与GeSn材料之间的缓冲层。 优选地,缓冲层IB的顶部与STI2的顶部齐平或者略低于STI2的顶部(高度差小于等于 IOnm)。随后,采用类似于缓冲层IB的工艺方法,进一步在缓冲层IB顶部外延生长沟道层 1C。虽然图中所示层IC为单层,但是实际上可W依照晶格匹配需要沉积多个高迁移率层, 例如Si-SiGe-SiGe:C、Si-SiGe-GaAs-InAs、Si-SiGe-GeSn等等。如图她所示,沟道层IC的顶部优选地与栅极侧墙5底部齐平,沟道层IC的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优选地与栅极侧墙5 之间间距相等或者略大(例如超过间距10皿~50nm),并且缓冲层IB包围了沟道层IC的 侧面和底面,从而使得缓冲层IB完全接触源漏区1S/1D的侧面,如此可W通过全方位包围 的缓冲层IB减小了直接在STI2之间外延生长沟道层IC带来的界面缺陷。优选地,形成沟 道层IC之后,采用化学氧化方法(例如在含有IOppm莫氧的去离子水中浸泡20s)W生成 极薄的氧化物构成的界面层(未示出),W便减小沟道区与稍后形成的高k材料的栅极绝缘 层之间的界面缺陷。
[0032] 参照图7A和图7B,在栅极沟槽中形成栅极堆叠。在栅极沟槽中依次沉积高k材 料的栅极绝缘层8W及金属/金属合金/金属氮化物材料的栅极导电层9,构成栅极堆叠 结构。之后,可W采用现有工艺完成器件制造,例如包括;CMP平坦化栅极堆叠结构直至暴 露ILD6 ;在ILD6中刻蚀源漏接触孔(未示出)直达源漏区1S/1D,在源漏接触孔中沉积金 属氮化物的阻挡层W及金属材料的导电层,形成源漏接触塞(未示出)。
[0033] 最后形成的器件结构的立体图如图7A和7B所示,包括:衬底上沿第一方向延伸的 多个鶴片,沿第二方向延伸(与第一方向相交并且优选地垂直)并且跨越了每个鶴片的栅 极,位于栅极两侧的鶴片上的源漏区W及栅极侧墙,其中,鶴片由衬底上的缓冲层与缓冲层 上的高迁移率材料的沟道层构成,缓冲层包围了沟道层的侧面和底面。上述送些结构的材 料和几何形状已在方法描述中详述,因此在此不再赏述。
[0034] 依照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通过移除假栅极堆叠同时增加刻蚀深度 和横向宽度,能在所需的鶴片结构上自对准的局域地形成高载流子迁移率的沟道,从而有 效提高鶴片沟道区的载流子迁移率,进而有效提高器件性能和可靠性。
[0035] 尽管已参照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说明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W知晓无需 脱离本发明范围而对器件结构做出各种合适的改变和等价方式。此外,由所公开的教导可 做出许多可能适于特定情形或材料的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范围。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不在 于限定在作为用于实现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而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所公开的器件结构 及其制造方法将包括落入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实施例。
【主权项】
1. 一种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包括: 刻蚀衬底,在衬底上形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鳍片; 在多个鳍片之间填充绝缘材料形成浅沟槽隔离; 在鳍片上形成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假栅极堆叠结构; 在假栅极堆叠结构沿第一方向的两侧形成栅极侧墙和源漏区; 去除假栅极堆叠结构,形成栅极沟槽; 通过栅极沟槽,进一步刻蚀鳍片,在鳍片和/或衬底中形成沟道区沟槽,其中沟道区沟 槽沿第一方向的宽度大于等于栅极侧墙的间距; 在沟道区沟槽中依次外延生长形成缓冲层和沟道层,直至与栅极沟槽底部齐平; 在栅极沟槽中形成栅极堆叠结构。2. 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沟道层和/或缓冲层的材料选择Ge、GaAs、InP、GaSb、 InAs、InSb、SiGe、Si:C、SiGe:C、应变娃(Strained-Si)、GeSn、GeSiSn的任意一种及其组 合。3. 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形成栅极侧墙和源漏区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以栅极侧墙为掩模,刻蚀鳍片,形成源漏沟槽; 在源漏沟槽中外延生长形成抬升源漏区。4. 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形成沟道区沟槽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刻蚀鳍片,直至低于浅沟槽隔离的顶部;或者 刻蚀鳍片,直至深入衬底中,在衬底中形成凹陷。5. 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刻蚀形成沟道区沟槽时,增大侧向刻蚀速率,至少部分 地去除了栅极侧墙下方的鳍片结构。6. 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进一步刻蚀鳍片和衬底,在沟道区沟槽底部形成凹陷。7. -种半导体器件,包括:衬底上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鳍片,沿第二方向延伸并且 跨越了每个鳍片的栅极,位于栅极两侧的鳍片上的源漏区以及栅极侧墙,其中,鳍片由缓冲 层以及高迁移率材料构成的沟道层构成,缓冲层包围了沟道层的侧面和底面。8. 如权利要求7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沟道层和/或缓冲层的材料选自Ge、GaAs、InP、 GaSb、InAs、InSb、SiGe、Si:C、SiGe:C、应变娃(Strained-Si)、GeSn、GeSiSn的任意一种及 其组合。9. 如权利要求7的半导体器件,其中,缓冲层的底部深入衬底中。10. 如权利要求7的半导体器件,其中,缓冲层接触并且完全覆盖源漏区的沿第一方向 的侧面。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衬底上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鳍片,沿第二方向延伸并且跨越了每个鳍片的栅极,位于栅极两侧的鳍片上的源漏区以及栅极侧墙,其中,鳍片由缓冲层以及高迁移率材料构成的沟道层构成,缓冲层包围了沟道层的侧面和底面。依照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通过移除假栅极堆叠同时增加刻蚀深度和横向宽度,能在所需的鳍片结构上自对准的局域地形成高载流子迁移率的沟道,从而有效提高鳍片沟道区的载流子迁移率,进而有效提高器件性能和可靠性。
【IPC分类】H01L29/41, H01L29/78, H01L21/336
【公开号】CN105405881
【申请号】CN201410412656
【发明人】殷华湘, 秦长亮, 王桂磊, 朱慧珑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公开日】2016年3月16日
【申请日】2014年8月20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