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转子电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375672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外转子电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特别涉及外转子电机,包括定子、转子、转轴和固定在转子外面的机壳,转子套设在定子的外部,转轴的一端置于定子的中孔内且与之通过轴承构成转动配合,转轴的另一端固接机壳,机壳上供转轴穿过的前端面的中部朝向外侧凸起形成凸台,该凸台上设有供转轴穿过的通孔且凸台和转轴固接,负载固定在凸台上,所述的机壳上设有用于连接负载的驱动凸柱,负载固定在凸台上,凸台和转轴固接,负载的重量通过凸台直接传递到转轴上,那么转子转动时,驱动凸柱驱动负载转动,此时机壳其它部位不承受负载重量或只承受部分负载重量,所以机壳上其它部位所承受的力明显降低,对机壳与转轴的结合强度要求低,那么转轴和机壳结合的过盈量减少,简化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外转子电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特别涉及外转子电机。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外转子电机包括定子1、转子2、转轴3和固定在转子外面的机壳4,转子套设在定子的外部,转轴的一端置于定子的中孔内且两者之间通过轴承构成转动配合,转轴3的另一端固接机壳4。外转子电机在连接负载5时是将负载5直接安装在机壳上,如图4所示。机壳不仅要承担负载的重量,还要承受转动力矩,所以对机壳与转轴的结合强度要求非常高,若是强度不能够满足要求就会出现故障,严重降低电机的使用寿命。为了保证具有足够的结合强度,就需要增加转轴和机壳配合过盈量,造成生产工艺上的困难。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强度高,便于生产的外转子电机。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外转子电机,包括定子、转子、转轴和固定在转子外面的机壳,转子套设在定子的外部,转轴的一端置于定子的中孔内且与之通过轴承构成转动配合,转轴的另一端固接机壳,机壳上供转轴穿过的前端面的中部朝向外侧凸起形成凸台,该凸台上设有供转轴穿过的通孔且凸台和转轴固接,负载固定在凸台上,所述的机壳上设有用于连接负载的驱动凸柱。
[0005]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负载固定在凸台上,凸台和转轴固接,负载的重量通过凸台直接传递到转轴上,相当于转轴支撑承受负载重量,那么转子转动时,驱动凸柱驱动负载转动,此时机壳的其它部位不承受负载重量或只承受部分负载重量,所以机壳上所承受的力明显降低,对机壳与转轴的结合强度要求低,那么转轴和机壳结合的过盈量减少,简化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7]图2是图1的主剖视图;
[0008]图3是本实用新型和负载的装配示意图;
[0009]图4是现有外转子电机和负载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如图1-2所示,一种外转子电机,包括定子10、转子20、转轴30和固定在转子外面的机壳40,转子20套设在定子10的外部,转轴30的一端置于定子10的中孔内且与之通过轴承构成转动配合,转轴30的另一端固接机壳40,机壳40上供转轴30穿过的前端面41的中部朝向外侧凸起形成凸台42,该凸台42上设有供转轴30穿过的通孔且凸台42和转轴30固接,负载50固定在凸台42上,所述的机壳40上设有用于连接负载50的驱动凸柱43。[0011]负载50固定在凸台42上,凸台42和转轴30固接,负载50的重量直接传递到转轴30上,相当于转轴30承受负载50全部或是大部分重量,那么转子转动时,驱动凸柱43驱动负载50转动,由于转轴30分担了负载50的大部分重量或是全部重量,此时机壳40的其它部位只承受转矩或负载50的少部分重量,也就是说机壳40的主要作用是传递转矩,所以机壳40上所承受的力明显降低,对机壳40与转轴30的结合强度要求随之降低,那么转轴30和机壳40过盈量减少,简化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
[0012]所述的转轴30悬伸至凸台42的外侧,负载50固定在转轴30的悬伸段和凸台42上,转轴30和负载50之间过渡配合,凸台42与负载50构成间隙孔轴配合。如图3所示,转轴30悬伸在凸台42外侧的悬伸段和凸台42均位于负载50的连接孔内,转轴30和负载50之间过渡配合,凸台42与负载50构成间隙孔轴配合,该结构中的转轴30承担负载50的全部重量或大部分重量,也就是说机壳40只需要承担转动力矩的作用,进一步降低对机壳40和转轴30结合的过盈量。
[0013]所述的机壳40由三段直径依次增大的圆筒组成,其中直径最小的圆筒段形成凸台42,直径最大的圆筒段套设固定在转子20上,位于中间的圆筒段与凸台42之间的台阶面构成前端面41。如图1所不,对机壳40的结构换一种表述,机壳40包括阶梯状圆筒和凸台42,阶梯状圆筒的大径端套设在转子20上且与转子20固接,阶梯状圆筒的小径端端面的中部朝向远离大径端的一侧凸起形成凸台42,该凸台42为圆筒状且其轴线与阶梯状圆筒的轴线重合。凸台42的直径小于阶梯状圆筒的小径端直径。阶梯状圆筒的小径端端面即为前端面41。
[0014]所述的转轴30位于凸台42通孔内的轴颈上套设有轴套31,所述的转轴30与凸台42的通孔构成过盈配合。转轴30和轴套31之间过盈配合,轴套31和凸台42之间过盈配合,转轴30、轴套31和凸台42构成一个整体,转轴30随着机壳40转动。转轴30的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定子内,另一端为机壳40提供支撑。
[0015]所述的驱动凸柱43位于前端面41上且驱动凸柱43的凸伸方向平行于转轴30。
[0016]所述的驱动凸柱43至少设置两个且均匀的分布在转轴30周围的同一圆环区域内。
[0017]所述的驱动凸柱43为圆柱状且共设有三个。驱动凸柱43相当于是圆柱状的拨杆,自前端面41朝向外侧凸出。前端面41是一个圆形面,三个驱动臂以转轴30的轴线为中心均匀分布在转轴30的周围,那么驱动凸柱43将绕着转轴30转动,由于驱动凸柱43均匀间隔分布,机壳40上受到的动平衡量分布均匀,有效减小不平衡量。本实用新型中转轴30或凸台42可以传递少量转矩,也可以不传递转矩。如图3所示,负载50和转轴30之间过渡配合,那么转轴30承担负载50的全部重量或大部分重量,三个驱动凸柱43共同传递转矩,相当于是将负载50所需要的转动力矩进行分散传递,由此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机壳40的作用是传递转动力矩,所以该结构的外转子电机对机壳40和转轴30结合强度的要求低,简化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提高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
1.一种外转子电机,包括定子(10)、转子(20)、转轴(30)和固定在转子外面的机壳(40),转子(20)套设在定子(10)的外部,转轴(30)的一端置于定子(10)的中孔内且与之通过轴承构成转动配合,转轴(30)的另一端固接机壳(40),其特征在于:机壳(40)上供转轴(30)穿过的前端面(41)的中部朝向外侧凸起形成凸台(42),该凸台(42)上设有供转轴(30)穿过的通孔且凸台(42)和转轴(30)固接,负载(50)固定在凸台(42)上,所述的机壳(40)上设有用于连接负载(50)的驱动凸柱(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轴(30)悬伸至凸台(42)的外侧,负载(50)固定在转轴(30)的悬伸段和凸台(42)上,转轴(30)和负载(50)之间过渡配合,凸台(42)与负载(50)构成间隙孔轴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壳(40)由三段直径依次增大的圆筒组成,其中直径最小的圆筒段形成凸台(42),直径最大的圆筒段套设固定在转子(20)上,位于中间的圆筒段与凸台(42)之间的台阶面构成前端面(4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轴(30)位于凸台(42 )通孔内的轴颈上套设有轴套(31),所述的转轴(30 )与凸台(42 )的通孔构成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凸柱(43)位于前端面(41)上且驱动凸柱(43)的凸伸方向平行于转轴(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凸柱(43)至少设置两个且均匀的分布在转轴(30)周围的同一圆环区域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凸柱(43)为圆柱状且共设有三个。
【文档编号】H02K5/04GK203617820SQ201320849646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0日
【发明者】韦青松, 徐永文 申请人:合肥凯邦电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