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外露线管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0055发布日期:2018-10-23 17:05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气工程外露线管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气工程中,外露线管部分暴露在露天环境中,一方面容易注水且水无法有效排出,另方面由于环境恶劣造成外漏线管部分损坏,缩短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气工程外露线管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气工程外露线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本体和位于套管本体两端的固定管,套管本体包括位于两端的连接段和用于连接两端连接段的软管保护段,连接段分别与对应的固定管连接,所述固定管外侧设有用于连接段限位的限位环,固定管内侧均设有橡胶密封环和防潮海绵环。

所述其中一个固定管还与一密封盖体连接。

所述的橡胶密封环和防潮海绵环的内侧开口处自线管进入一侧至另一侧直径依次递减。

所述橡胶密封环和防潮海绵环均设有至少一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将该装置安装在外露线管部分外侧,可以有效对线管进行保护,防止线管进水或遭到损坏,有效保障了线管的完整性及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下端固定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上端固定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端固定管、2上连接段、3软管保护段、4下连接段、5下端固定管、6密封盖体、7橡胶密封环、8限位环、9防潮海绵环、10限位卡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根据附图1至附图4所示:一种电气工程外露线管保护装置,包括套管本体、位于套管本体上端的上端固定管1和位于套管本体下端的下端固定管5,其中:

所述套管本体包括位于两端的上连接段2、下连接段4、及用于连接上连接段2和下连接段4的软管保护段3,上连接段2、下连接段4采用硬质塑料,软管保护段3采用软体塑料或橡胶,软管保护段3两端分别热复合在上连接段2、下连接段4外侧,使套管本体整体密封,其可以通过软管保护段3进行安装长度的调整,并根据弧度的变化分布在线管外侧,便于现场施工;

上述的上连接段2与上端固定管1外侧螺纹连接,下连接段4与下端固定管5外侧螺纹连接,实现套管本体和上端固定管1、下端固定管5的装配;

所述上端固定管1外侧中部设有用于上连接段2限位的限位环8,上端固定管1的限位环8一侧用于与上连接段2连接,上端固定管1的限位环8另一侧与一密封盖体6螺纹连接;下端固定管5外侧末端设有用于下连接段4限位的限位环8;

所述上端固定管1和下端固定管5内侧均设有橡胶密封环7和防潮海绵环9,防潮海绵环9外侧与上端固定管1和下端固定管5的内壁热复合连接,防潮海绵环9通过上端固定管1和下端固定管5内壁上的限位卡环10进行安装。

所述的橡胶密封环7和防潮海绵环9的内侧开口处自线管进入一侧至另一侧直径依次递减,且直径最小处的开口略小于线管外直径,在线管穿放过程中,会在橡胶密封环7和防潮海绵环9的较大开口一侧进入,并在较小开口一侧穿出,穿放过程便于定位,同时橡胶密封环7和防潮海绵环9可以依靠自身变形包裹在线管表面,通过橡胶密封环7对上端固定管1和下端固定管5的开口与线管之间进行密封,通过防潮海绵环9吸附进入管体内的微量水分,防止水分进入线管内部。

电气工程外露线管保护装置的使用过程包括:首先将下端固定管5穿入线管外露部分根部,然后在线管外部穿放套管本体,并将套管本体的下连接段4与下端固定管5螺纹连接固定,再将上端固定管1穿入线管外露部分顶端位置,将套管本体的上连接段2与上端固定管1螺纹连接固定,然后在上端固定管1与密封盖体6螺纹连接固定,通过该安装操作,完成该装置与线管的装配,可以对线管的外漏部分进行有效保护。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