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转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6824发布日期:2019-03-30 08:23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转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部件,具体涉及一种电机转子。



背景技术:

电机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它是用来实现电能与机械能和机械能与电能的转换装置。电机转子分为电动机转子和发电机转子。转子是电动机的旋转部分,包括转子铁芯,转子绕组和转轴等部分。

电机工作原理是电能转化为磁能(磁场),两个磁场产生力矩(有角度的推力和吸力),使转子运转,磁能转化为机械能。转子铁芯的作用就是给磁通一个更顺畅的通路,这个通路就叫磁路。

转子铁芯一般由多片硅钢片叠加组成,这些硅钢片一般通过模具冲压成型,然后逐一套在转轴上形成转子铁芯。转子铁芯的上硅钢片开有绕线孔,绕线孔上饶有铜线圈,我们称之为铜线绕组。

在现代化的电机生产过程中,电机转子的生产过程是这样的:首先生产出转轴和转子铁芯的硅钢冲片,然后将多片硅钢冲片套在转轴上形成转子铁芯;最后在转子铁芯上绕入铜线绕组。

因此转子的生产组织过程必须按照以下先后次序来进行:

(1)首先生产转轴;

(2)然后等转轴生产好了以后再将硅钢冲压片套在转轴上形成铁芯;

(3)最后在铁芯上绕入铜线绕组。

转轴的生产周期很长,转轴的生产过程一般分为材料热处理、机加工、应力消除

热处理、表面处理等过程,这些处理过程让转轴具有合适的刚度、硬度、以及强度和

耐磨度。在转轴没有完成制作之前,其他的后续装配都是不能进行的。铁芯必须等转

轴成品后才能套入,由于铁芯由许多块硅钢冲压片组成,将其一片一片套在转轴上形

成铁芯十分耗时;最后一道工序是在叠加在一起的硅钢冲片上饶入转子铜线绕组,同

样的道理,铜线绕组也必须等硅钢冲片叠加套入完成后形成铁芯才能进行。因此电机

转子的整个制作周期的时间较长。

因此需要一种转子结构,这种转子结构不像现有技术一样,可以多道工序同时进行,可以大大节省转子的生产周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转子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机转子,包括转轴以及硅钢冲压片,硅钢冲压片的四周开有多个绕线孔,其中心孔四周开有定位槽,所述的硅钢冲压片有多个叠加在一起,叠加在一起的硅钢冲压片的绕线孔上绕有铜线绕组;还包括一个套筒,所述套筒的尾部设有一个环形凸台,所述套筒的端部车有螺纹丝扣,所述的螺纹丝扣上拧有环形螺母,所述套筒的中部筒体四周设有多个外凸限位条,所述套筒的内孔壁上开有一条内壁键槽;所述转轴的中部为中轴,中轴的一端为前轴头、中轴的另一端为后轴头,中轴上开有一个键槽,键槽内放有一个平键;所述的套筒压装在中轴上,套筒和中轴之间通过平键固定连接;所述硅钢冲压片的中心孔套在套筒的中部筒体上,硅钢冲压片中心孔上的定位槽卡在外凸限位条上,所述的环形螺母拧在螺纹丝扣上并将硅钢冲压片紧压在一起。

传统的电机转子是将硅钢冲压片直接穿在旋转轴上,其装配过程必须按照按照既定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本新型增加一个套筒,可将硅钢冲压片预先穿在套筒上,然后锁紧套筒的环形螺母;当转轴制作完成后,可将套筒连带硅钢冲压片直接压入转轴的中轴上。由于套筒不需要热处理且结构简单,其加工过程迅速,因此可在转轴的加工过程中,同步加工套筒并将硅钢冲压片叠加套在套筒上,还可在叠加的硅钢冲压片上饶入铜线绕组。转轴加工完毕后使用压机将绕有铜线绕组的硅钢冲压片连同套筒压入转轴的中轴即可。

优选的,所述中轴靠近后轴头的一端设有一个环形限位凸台,所述套筒尾部的环形凸台与中轴的环形限位凸台紧贴在一起。环形限位凸台可起到限定套筒的压入位置的作用,使得每一个转轴的压入位置相同。压入过程无需额外采用技术手段控制压入深度,方便了装配过程,也提高了装配精度。

优选的,所述套筒与中轴的键连接方式为不可拆卸的过盈配合方式。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由于增加了套筒,转轴的生产过程可与硅钢冲压片的叠加过程、铜线绕组的绕入过程同步进行,转轴生产完成后直接将套筒压入转轴即可。相比现有技术必须在成品转轴上逐片叠加硅钢冲压片的生产方式,本实用新型可预先将硅钢冲压片在套筒上叠加好、并且绕好铜线绕组形成一个整体,最后将这个整体压入转轴即可。因此可节省大量的生产时间,大幅缩短转子的生产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中套筒和硅钢冲压片的组装分解示意图;

图5位本实用新型的中套筒和硅钢冲压片的整体安装示意图;

图6为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硅钢冲压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参照附图 1,、附图2、附图6和附图7,一种电机转子,包括转轴1以及硅钢冲压片3,硅钢冲压片 3的四周开有多个绕线孔33,其中心孔四周开有定位槽32,所述的硅钢冲压片3有多个叠加在一起,叠加在一起的硅钢冲压片3的绕线孔33上绕有铜线绕组;参照附图2、附图3、附图4和附图5,还包括一个套筒2,所述套筒2的尾部设有一个环形凸台22,所述套筒 2的端部车有螺纹丝扣23,所述的螺纹丝扣23上拧有环形螺母21,所述套筒2的中部筒体24四周设有多个外凸限位条25,所述套筒2的内孔27内壁上开有一条内壁键槽26;参照附图6,所述转轴1的中部为中轴16,中轴16的一端为前轴头15、中轴16的另一端为后轴头14,中轴16上开有一个键槽12,键槽12内放有一个平键13;所述的套筒2压装在中轴16上,套筒2和中轴16之间通过平键13固定连接;参照附图4、附图5和附图 7,所述硅钢冲压片3的中心孔套在套筒2的中部筒体24上,硅钢冲压片3中心孔上的定位槽32卡在外凸限位条25上,所述的环形螺母21拧在螺纹丝扣23上并将硅钢冲压片3 紧压在一起,硅钢冲压片3被紧紧地夹在环形凸台22和环形螺母21之间。

本实用新型具体的生产和装配流程是这样的:

首先按照现有技术的常规工艺加工转轴1,由于转轴1的加工周期较长,在加工转轴 1的过程中还可同步进行如下加工过程:

(1)使用机加工的手段加工套筒2、使用冲压机床加工硅钢冲压片3;

(2)将硅钢冲压片3叠加套入套筒2并用环形螺母21将将硅钢冲压片3在套筒2 上锁紧;

(3)在锁紧的硅钢冲压片3上饶入铜线绕组形成一个铁芯整体;

转轴1加工好了以后,将上述铁芯整体上套筒2的内孔27套入中轴16,对齐键槽12、平键13和内壁键槽26的位置,使用压机将套筒2压入中轴16。中轴16上靠近后轴头14 的一端设有一个环形限位凸台11,持续使用压机下压套筒2,直至套筒2尾部的环形凸台 22与中轴16的环形限位凸台11紧贴在一起为止。此时整个电机转子的装配工作完成。

上述套筒2与中轴16的键连接方式为不可拆卸的过盈配合方式。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